成语故事诚信
诚信的成语故事优秀6篇
诚信的成语故事优秀6篇诚信的成语故事篇一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
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
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
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
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
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
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彻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的。
诚信的成语故事篇二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
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故事
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故事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是社会交往中的基本准则,它体现了一个人对承诺和责任的态度。
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诚信是永恒的主题。
本文通过讲述几个与诚实守信相关的成语故事,深入探讨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和意义。
成语故事一:守株待兔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做事勤奋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而如果我们抱着侥幸的心态,借助别人的努力获取利益,不仅是对别人的不公平,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1.故事背景:古代有一个农夫种了一片甘蔗地,但他很懒惰,只能种一片甘蔗。
某天,他在田间摘橘子,不慎将橘子掉进了河里。
这时,一只兔子从田边跑过,不小心绊倒在掉进河里的橘子旁边,最终被农夫抓获。
2.含义解析: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条件,而不是依靠别人的错误或意外来获得利益。
只有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成语故事二:言而无信言而无信的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个人品质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没有诚实守信,就无法建立起可信赖的人际关系,无法做出可持续的贡献。
1.故事背景:古代有一个人经营着一家商店,他的货物品质一流,价格公道,所以生意一直很好。
然而,该商人经常承诺给顾客一些额外的优惠,却从不兑现。
最终,他的声誉受损,生意也日渐萧条。
2.含义解析:故事告诉我们,言而无信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无论是个人交往还是商业合作,只有讲信用,才能建立稳固的关系。
诚实守信是社会和商业交往的基础,它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成语故事三:守口如瓶守口如瓶的故事告诉我们,保守秘密是一种诚实守信的表现。
尊重别人的隐私和承诺,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1.故事背景:古代有一个官员,他非常善于保守秘密。
当有人向他透露一些机密消息时,他总是保持沉默,守口如瓶。
这种守口如瓶的态度赢得了他同事和上级的信任与赞赏。
2.含义解析:故事告诉我们,保守秘密是诚实守信的表现。
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隐私,不随意泄露或传播他人的私密信息。
有关诚信寓言小故事4篇关于诚信的寓言小故事
有关诚信寓言小故事4篇:关于诚信的寓言小故事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
以下是“诚信寓言小故事”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篇1: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篇2:鹿、狼和羊鹿跑去向羊借一千麦并说狼可以为他担保。
羊怀疑他是存心欺诈便说:“狼常常抢夺他所要的东西而你跑得比我快得多。
到了偿还时我怎么能找到你们呢?”这故事说明:不要相信那些不值得相信的人不要借钱或物给那些根本不打算偿还的人。
篇3:山鹰与狐狸山鹰与狐狸互相结为好友为了彼此间的友谊更加牢固他们决定住在一起。
于是山鹰飞到一棵高树上面筑起巢来孵育后代狐狸则走进树下的灌木丛中间生儿育女。
有一天狐狸出去觅食山鹰也正好断了炊他便飞入灌木丛中把幼小的狐狸抢走与雏鹰一起饱餐一顿。
狐狸回来后知道这是山鹰所做他为儿女的死感到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时无法报仇因为他是走兽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会飞的鸟。
因此他只好远远地站着诅咒敌人这是弱小者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
不久山鹰的背信弃义的罪行也受到了严惩。
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杀羊祭神山鹰飞下去从祭坛上抓起了带着火的羊肉带回了自己的巢里。
这时候一阵狂风吹了过来巢里细小干枯的树枝马上燃起了猛烈的火焰。
那些羽毛未丰的雏鹰郁被烧死丁并从树上掉了下来。
狐狸便跑了过去在山鹰的面前把那些小鹰全部吃了。
这故事说明:对于背信弃义的人即使受害者弱小不能报复他可神会惩治他。
讲诚信四字故事
讲诚信四字故事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有:曾子杀猪、立木为信、一诺千金、一饭千金、宋濂借书。
1、曾子杀猪故事梗概: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儿子一边跟着她一边哭泣。
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
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与小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
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依赖父母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
现在你欺骗他,是在教他学会欺骗。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办法。
于是,曾子马上杀猪煮了肉吃。
2、立木为信故事梗概: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3、一诺千金故事梗概: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4、一饭千金故事梗概:汉朝开国名将韩信,年轻时生活非常困难,经常没米下锅。
为了填饱肚子,他只好在护城河边钓鱼,运气好的时候,能钓上几条,解决生活问题,可惜这样的好运太少了,他常常要饿着肚子。
在他钓鱼的河边,有许多清洗棉絮的女人在忙碌,其中一位老婆婆,看到韩信快要饿死了,非常可怜他,就把自己的饭菜分了一点给他吃。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一,忠言逆耳。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管仲的智者,他是齐国的大臣。
有一次,国君齐桓公犯了一个错误,但身边的人都不敢告诉他。
管仲知道这个错误对国家和人民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于是毅然决定向齐桓公进言。
管仲毫不犹豫地对齐桓公说出了实情,齐桓公听了非常生气,但管仲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最终,齐桓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感激地对管仲说,“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的忠言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却能够帮助人们改正错误,实现共同的利益。
成语故事二,言而有信。
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国君,他非常重视诚信。
有一次,他向一个商人借了一笔钱,商人问他要不要写借据,孟尝君却说,“我孟尝君的话就是铁打的,你何必要借据呢?”商人相信了他的话,没有要求借据。
后来,孟尝君如期归还了借款,商人非常感激他的诚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建立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上的,只有说到做到,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成语故事三,守信如山。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岳飞的将军,他是一个非常守信的人。
有一次,他和敌人签订了一份停战协议,但敌人并不相信他会遵守协议。
岳飞却毫不犹豫地守约,严格执行协议中的每一项内容。
最终,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诚信,也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信如山是一种品格,只有坚定地信守诺言,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以上这些成语故事都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人们在交往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只有诚信,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牢记诚信的重要性,努力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简短
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简短
1. 一诺千金:秦朝末年的季布,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做到。
楚人有句话叫“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就像你答应了朋友要帮他的忙,那你就一定要做到,不然以后朋友还怎么相信你呀!
2. 一言九鼎:战国时赵国的毛遂,靠着自己的勇敢和口才,成功说服楚王出兵救赵,他说的话分量很重,就像九鼎一样。
这就好比你们班的班长,说话大家都很听,因为他很靠谱呀!
3. 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妻子随口说回来杀猪给他吃,曾子真的就把猪杀了。
你想想啊,曾子对孩子都这么讲诚信,我们对别人不是更应该做到吗?
4. 立木为信: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让人在都城南门立一根木头,说谁能搬到北门就赏金,真有人做到后商鞅就给了赏金。
这就跟老师说只要你考满分就给你奖励一样,说到就得做到呀!
5. 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曾流亡到楚国,承诺如果日后两国交战,晋国会退避三舍。
后来真的发生战争,晋文公果然信守承诺。
这就好像你和朋友约定好了什么,就算情况变了,你也不能反悔呀!
6. 食言而肥:春秋时的鲁哀公,经常食言,从不守信,结果变得很肥胖。
我们可不能像他这样啊,答应别人的事不做,那多不好啊!
7. 尾生抱柱:尾生和女子约定在桥下相会,女子没来,河水涨了他也不离开,最后抱着柱子被淹死了。
哇,他为了诚信真的好执着呀,我们也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呀!
8. 童叟无欺:做买卖要公平对待老人和孩子,不能欺骗他们。
就像你去买东西,是不是也希望老板能诚实对待你呀!
9. 赤诚相待: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坦率地对待彼此。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
故事一,《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武王的年轻人,他家境贫寒,但却怀揣着报国雪耻的志向。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决定卧薪尝胆,历练自己。
他日夜不停地练习射箭,时刻铭记着自己的使命。
最终,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功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将领,带领着军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故事二,《守株待兔》。
传说古代有一位农夫,他种了一片田地,每天都辛勤地耕种,但却一无所获。
直到有一天,他在田地边上见到了一只受伤的野兔,于是他决定守株待兔,希望能够捕捉到更多的野兔。
然而,他的等待并没有换来野兔,却换来了一位路过的贵人,贵人告诉他,守株待兔是不可能得到野兔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丰收。
农夫听后醍醐灌顶,从此放弃了守株待兔的想法,开始努力工作,最终获得了丰收。
故事三,《望梅止渴》。
有一个人在沙漠中迷路,他口渴得快要支持不住了。
这时,他看到了远处有一
片绿树,心中顿生一丝希望,于是他加快了脚步。
然而,当他走近之后才发现,那只是一片幻影。
他感到绝望,但他却想起了“望梅止渴”的故事,于是他闭上了眼睛,默念着“望梅止渴”,在心中默默地等待。
最终,他被救援队找到,获救了。
这些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能够激励人们克服困难,
勇往直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时刻铭记着诚信的重要性,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用行动诠释诚信精神。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更美好的人生。
诚信四字成语故事
诚信四字成语故事历史上都流传着哪些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呢?以下是小编搜集的成语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⑴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恩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⑵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重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假如贪图一时的安闲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外表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失相当的.⑶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打算率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将信将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心服口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12篇)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12篇)成语是中国古人留给我们后人的巨大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使我们的表达变得更有效率、更简便!那么你听说过哪些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成语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1:言而有信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
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
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
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
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
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
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
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
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
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2: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
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
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
10个诚信的成语典故
10个诚信的成语典故此文章以“十个诚信的成语典故”为题,通过介绍十个古老的成语故事,讲述其中关于诚信的道理,唤起人们的诚信意识,提醒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保持诚信。
一、《孔子与老子》传说,孔子和老子在路边相遇,二人擦肩而过。
孔子向老子拱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请安”。
老子见状,也礼貌的拱了拱手,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请安”。
这则故事让我们记住:对方若给你施以礼节,你也要礼貌回应,不可怠慢。
二、《孟尝君与鲁大夫》据说,楚王孟尝君派太傅鲁大夫收取税款,路过一个村庄时,鲁大夫把税款装在轿子上,准备继续前行。
这时,村民们纷纷起来,把税款倒出来,就形容为“鲁大夫过村”。
鲁大夫十分惊讶,当他转头看时,村民们已把钱装回去,当着他的面称赞楚王孟尝君的仁义。
这则故事让我们记住: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能轻易被财务诱惑而失去公正。
三、《张仪遇孙膑》传说,晋代宰相张仪曾与著名的诗人孙膑相遇。
孙膑对张仪礼貌态度很有礼貌,并且没有贬低张仪的身份。
张仪深受感动,他称孙膑为“晋书中的君子”,并奖赏孙膑一笔钱。
这则故事让我们记住:诚实守信,要尊重他人,不论其贵贱。
四、《项羽与黄忠》据说,项羽在军中有一个良弓手,叫黄忠,当项羽准备用他的弓箭打胜仗的时候,黄忠跪地拜谢,一把把把地只说“请以此把我全身心献给您”,项羽感动于黄忠的忠心,加倍爱护他。
这则故事让我们记住:要诚实守信,做忠心耿耿的人,才能令人爱戴。
五、《杜甫与李白》传说,杜甫在途中遇到了李白,两人都略显饥饿,李白建议杜甫去买一些吃的,杜甫却拒绝了,他说:“我记得,李白曾经对我答应过,如果有一次遇到饥饿,他会诚实的履行他的承诺”。
李白听了,当场脸红,取出他的信用书,拿给杜甫,然后杜甫就用信用书买了粮食,两人就这样以友谊结束了旅程。
这则故事让我们记住:要诚实守信,遵守诺言,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六、《岳飞与陈友谅》据说,岳飞在水落石出的时候把自己的宝剑给了陈友谅,希望他能用剑来护卫国家,但在岳飞被关进监狱之后,陈友谅却一直没有归还这把宝剑,直到岳飞出狱,他才把剑还给岳飞,当面称赞岳飞的诚信。
10个诚信的成语典故简短
10个诚信的成语典故简短故事一:曾子杀猪这个故事很著名,大家应该都看过。
曾参的妻子,有一天要出门买菜,儿子哭着闹着跟她一起跑出来,妈妈就对儿子说:“你赶紧回家去,等妈妈回来后,杀头猪给你吃。
”结果她回到家后,就看到曾参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她就赶紧跑过去说:“我是跟儿子开玩笑,哄哄他而已,你怎么当真呢?”曾参就对他的妻子说:“父母是不可以和小孩子开玩笑的,因为小孩还没有是非观念,一切都是跟着父母学,都是靠父母的教诲。
你今天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会欺骗。
你欺骗他一次,他就永远都不会再相信你了,这不是教好孩子的方法。
”故事二:季布“一诺千金”秦末时期,有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便是一诺千金成语的出处。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
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
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这个中国经典诚信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故事三:商鞅立木为信商鞅立木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诚实守信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但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并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故事四:季札挂剑春秋时代,吴国有个人叫季札,有一次,他代表吴国出使鲁国。
途中经过徐国时,徐国的国君邀请他一起用餐。
在进餐的过程中,徐国国君看上了季札腰间的宝剑,但没好意思说。
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大全
诚信的成语故事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大全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路。
后来被编译成《成语故事》系列图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诚信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诚信的成语故事篇11.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3.烽火戏诸候的的故事: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二十个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二十个诚信的成语故事1卓公行千里如期:卓恕,字公行,浙江上虞人。
他为人笃实讲信义,答应办的事就立即去办;与人约会,纵然遇到暴风疾雨、雷电冰雪,也都没有不如期到达的。
有一次,卓公行从建业回会稽(今浙江绍兴)探家,去向太傅诸葛恪告辞,诸葛恪问道:“你什么时候返回呢?”卓公行回答说:“某日当再来亲自拜见。
”到了那天,诸葛恪想做东宴请一些宾客,不停地饮酒品菜,以便等候卓公行。
当时,赴宴的宾客都以为,从会稽到建业相去千余里,路途之上又很难说不会遇到风波之险,怎么一定能如期到达呢?管众宾客怎么说,诸葛恪坚持要等卓公行,因为他了解卓公行,知道他是一个诚信君子,他说今天到就一定会到。
不一会儿,卓公行果然到了。
所有的人都很惊诧。
诚实守信,践诺履约,言必信,行必果,是*社会的传统美德。
做不到就不要随便说,说出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
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像卓名行那样的笃实守信之人。
诚信的成语故事2忠诚与失信的约会:汉朝年间,有一个叫陈实的人。
陈实,字仲弓,曾官太丘长。
陈实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好评。
后来,陈实返回了故里,无官一身轻,当地远近的官员、乡邻村民们却都愿意尊称其为“陈太丘”。
有一天上午,陈太丘从街市返回的路上,恰好与曾一起供职的朋友意外碰面,毕竟两人也是多年未曾谋面,两人相拥一起,真道是友人相见,格外亲热。
寒暄一阵后,陈太丘执意要请友人到自家去好好叙上一番,友人家在邻镇,再加上陈太丘的再三邀请,盛情难却,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就来到了陈太丘的家门口。
一进家门,但见诺大的庭院,已被主人收拾的干干净净,各种物什,摆放得井然有序。
陈太丘便去里屋叫来夫人孩子,热情地给他们介绍了一番。
孩子们鞠躬施礼后,便知趣地到庭院玩去了;夫人呢,与那友人客套几句后,就忙着要准备酒菜。
友人见陈太丘一家礼仪分明,热情待客,打心底佩服陈太丘的为人处世。
这时,陈太丘先把友人领进了书房,欣赏了几幅名人字画,各自赞叹和发表评论后,又双双坐在茶几旁,开始品茗。
诚信的成语故事
诚信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7 条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1. 立木为信商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可是又怕民众不信任他。
于是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金十两。
哟呵,这谁信呀!好多人在那围观,就是没人动手。
商鞅见没人响应,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
哇,这可不得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终于有个人站出来,把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马就赏了他五十两金子。
他这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他说话算数!你说,这商鞅是不是特厉害,通过这么一件小事让大家知道他是讲诚信的。
2. 一诺千金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他可是个特别讲诚信的人啊。
只要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难,他都会设法做到。
所以啊,楚人有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多牛呀!比如说,有一次有人求季布帮忙办事,季布答应了,哪怕中间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他也没有放弃,最后如约完成了承诺。
这就叫一诺千金啊!3. 曾子杀猪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小娃娃哭着喊着要跟着去。
曾子他妻子就哄小孩说:“乖啦,你别去,等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
”嘿,等她从集市回来,曾子真的就去捉猪要杀。
他妻子连忙拦住说:“我只是哄哄孩子,你咋还当真了呢?”曾子说:“那可不行!小孩子是不能骗的,你骗了他,他以后就不相信你了。
”然后就把猪真的杀了给孩子吃。
你们想想,曾子为了诚信,连猪都舍得杀,这是不是超级棒!4. 一言九鼎战国时,赵国的毛遂自荐陪着平原君去楚国求救。
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能谈拢。
这时候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
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
十个守信的成语故事
十个守信的成语故事以下是与守信相关的十个成语,并附上简要的故事:守口如瓶:故事:古时有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他守口如瓶,绝不泄露他所知的机密。
因此,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言而有信:故事:一位商人答应在特定日期交付货物,尽管面临困难,他仍然兑现了承诺。
这种守信的行为使得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守株待兔:故事:有一位农夫守在树旁等待兔子自己撞上来。
尽管这种做法有些幼稚,但成语的寓意是指盲目等待运气而不采取主动的态度。
守土有责:故事:一个农夫照顾自己的土地,保护环境,不让其被侵害。
这种守土有责的态度反映了对自然资源的负责任态度。
守望相助:故事:在一个小村庄里,居民们守望相助,共同应对各种困难。
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使得村庄变得安定而繁荣。
守身如玉:故事:有一位少年,他守身如玉,拒绝参与任何不良行为。
他的高尚品德为他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守株待兔:故事:有一位农夫守在树旁等待兔子自己撞上来。
尽管这种做法有些幼稚,但成语的寓意是指盲目等待运气而不采取主动的态度。
守望相助:故事:在一个小村庄里,居民们守望相助,共同应对各种困难。
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使得村庄变得安定而繁荣。
守身如玉:故事:有一位少年,他守身如玉,拒绝参与任何不良行为。
他的高尚品德为他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守株待兔:故事:有一位农夫守在树旁等待兔子自己撞上来。
尽管这种做法有些幼稚,但成语的寓意是指盲目等待运气而不采取主动的态度。
这些成语都强调了守信守义的重要性,以及在各种情境下维护信誉和诚信的价值。
和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
和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创起诚信校园,树起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和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1.一言九鼎【释义】一句话就有九鼎重。
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重诺、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
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旧时还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
【出处】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心服口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
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变到现代就成了信守诺言了!2.抱柱之信【释义】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故事】有一个男子与女友相约在桥下见面,男子等了许久不见女友。
后来桥下涨水,男子抱住桥柱(桥墩)不离桥下,结果被淹死了。
后人以为男子的愚昧虽可悲,而信守承诺却可颂。
故事流传至今。
【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3.立木为信【故事】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故事
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故事标题:诚实守信的成语故事正文:诚实守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许多成语故事都反映了这一观念。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成语故事:1. 一言九鼎这个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宰相管仲的事迹。
管仲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机智的人,他有一次在与楚国的外交活动中承诺帮助楚国攻打齐国,但是最终却没有实现。
齐国的君主齐桓公非常生气,认为管仲欺骗了他。
但是管仲向齐桓公解释说,他承诺帮助楚国只是权宜之计,是为了迷惑楚国,真正的目标是让楚国和齐国开战。
最终,齐国成功地实现了这个目标,管仲也得到了齐桓公的信任和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能够一言九鼎,就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2.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使者蔺相如的故事。
赵国得到了一块珍贵的璧玉,秦国为了得到这块璧玉而威胁赵国。
但是蔺相如勇敢地站出来,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将璧玉完好地带回了赵国,得到了赵王的信任和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坚守承诺,就能够化解危机,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3. 退避三舍这个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故事。
重耳是一个流落他乡的王子,他在外流亡了 19 年,最终回到了晋国继位。
在重耳的统治下,晋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在重耳流亡期间,他曾经受到了很多国家的排斥和追杀。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采取了退避三舍的策略,也就是在面对敌人时,先退让一步,然后再图谋反击。
这种策略最终帮助重耳成功地回到了晋国,并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才能够获得成功。
拓展:除了上述的三个成语故事,还有许多其他的诚实守信的成语和典故,例如“狐假虎威”、“一诺千金”、“木已成舟”等等。
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也是人们必备的道德品质之一。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导语:诚信无形,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无数有形之身,养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
下面是语文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赞美诚信的成语故事【1】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赞美诚信的成语故事【2】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曾子说:‚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啊!小孩 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 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 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 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 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一诺 nuò 千金
• 诺:承诺。 •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 值。 •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曾子杀猪
•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 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 ‚你呆在家里,等我回来杀猪给你 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 上要去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 ‚我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你居 然信以为真了。‛
• 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 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 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 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 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 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 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 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立木为信
•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 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 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 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 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 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 一大堆人,大家议论 纷纷。有的说:‚这 根木头谁都拿得动, 哪儿用得着十两赏 金?‛有的说:‚这 大概是成心开玩笑 பைடு நூலகம்。‛ 大伙儿你瞧我, 我瞧你,就是没有一 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 相信他下的命令,就 把赏金提到五十两。
• 商鞅这一举动, 在百姓心中树 立起了威信, 确保了新法的 顺利实施,新 法使秦国渐渐 强盛,最终统 一了中国。
• 秦朝末年,在楚 地有一个叫季布 的人,性情耿直, 为人侠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 的事情,无论有 多大困难,都设 法办到,受到大 家的赞扬。
• 楚汉相争时,季 布是项羽的部下, 曾几次献策,使 刘邦的军队吃了 败仗。刘邦当了 皇帝后,想起这 事,就气恨不已, 下令通缉季布。
•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 人,都在暗中帮助他。 不久,季布经过化装, 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 家当佣工。朱家明知 他是季布,仍收留了 他。后来,朱家又到 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 友夏侯婴说情。刘邦 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 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 还封季布做了郎中, 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 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 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 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 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 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 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 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
• 没有想到赏金越高, 看热 闹的人越觉得 不近情理,仍旧没人 敢去扛。 正在大伙 儿议论纷纷的时候, 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 来,说:‚我来试 试。‛他说着,真的 把木头扛起来就走, 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 话来,赏给扛木头 的人五十两黄澄澄 的金子,一分也没 少。商鞅立即赏了 他五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