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电子崩的形成:
带电粒子在电子崩中的分布:
电子崩中电子数目增长过程分析:
a
—电子碰撞电离系数
定义:一个电子沿着电场方向行经1cm 长度,平均发生的碰撞电离次数 设每次碰撞电离只能产生一个电子和一 个正离子,则 a 就是一个电子在单位长 度行程内新电离出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
设:初始电子数为1
到达
bc段:I随着U的提高而增大,表明此时电场E足够大,使电 子积累足够的动能造成碰撞电离的发生,出现电子崩,E越 大,电子碰撞电离越激烈,产生的带电粒子越多; cS段:随着外加电场的增大,碰撞电离愈激烈,带电粒子数 目呈指数增长,电流增大更快;
过程产生的二次电子足够多, S点后:当电压增大到U0时, 能接替外界电离因子产生的初始电子的作用,即转为自持放 电阶段,气隙击穿,表现为电流急剧增大,并伴有发光、发 声等现象,气隙转入良好的导电状态。
常见放电形 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 式 辉光放电 电晕放电 火花放电 电弧放电
注意:电晕放电时气隙未击穿,而辉光放电、火花放 电、电弧放电均指击穿后的放电现象,且随条件不同, 这些放电现象可相互转换。
§2.1 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与消失
一. 带电粒子的产生(电离过程)
根据引起电离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对应如下几 种电离形式 1.碰撞电离:气体介质中粒子相撞,撞击粒子传给被 撞粒子能量,使其电离
2.光电离:在光照射下,将光子能量传给粒子,游 离出自由电子 ------由光电离而产生的自由电子称为光电子 必要条件:光子的能量大于气体粒子的电离能
h ≥ Wi hc ≤ Wi
光辐射能够引起 光电离的临界波长
可见光(400~750nm)不能 使气体直接发生光电离
光子来源: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 异号粒子复合也产生光子
x 处,电子数增加到 n,
1
这 个电子在dx 的距离中又 产生 dn 个新电子,则有:
n
n
x
d
na
dx
dn andx
ne
x 0 adx
a 为常数 在均匀电场中,
ne
ax
抵达阳极的电子数: d na e 途中新增加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
n na 1 e
d
1
在强电场中出现电子崩的过程 也称 过程
e
∵
ad
1 ≥1
—自持放电条件
物理含义?
外加电场增 大到一定程 度,才能满 足自持放电 条件
e
ad
>>1
∴自持放电条件可写为:
e
ad
≥1
不均匀电场中,各处的 a 值不同,自持放电条件为:
adx (e 0 1)
d
≥1
起始场强 (起始电压)
—放电由非自持转为自持时的场强, 相应的电压为起始电压。
4.电极表面电离: ---气体中的电子也可从金属电极表面游离出来。 ---游离需要能量,称金属的逸出功,小于气体 分子的电离能 ----表明金属表面电离比气体空间电离更易发生 随着外加能量形式的不同,阴极的表面电离可在 下列情况下发生: ⑴ 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 ⑵ 光电子发射:高能辐射线照射电极表面
由自持放电条件:
≥1 含义? 1 ad ln 又∵ a Ape Bp / E
U0 E0 d
e
ad
均匀电场中自持放电起始场强
∴ Apde
Bpd / U 0
ln
1
Bpd U0 Apd ln 1 ln
Ub
U 0 f ( pd )
Paschen 定律
由电子作为电子崩的初始电子,一 旦外界电离因素停止发生作用,则放 电中止 ●自持放电
—撤除外界电离因素后,能仅由电场的
作用而维持的放电
过程:
—电子崩中的正离子在返回阴极时,由于其 具有的位能和动能,撞击阴极时引起阴极表 面电离,产生 二次电子的过程
系数
—一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产生的二次电子数
⑶
⑷
热电子发射:金属电极加热
强场发射:电极表面附近存在强电场
5.负离子的形成: 中性分子或原子与电子相结合,形
成负离子(附着)
附着过程中放出能量(亲合能E)- 电负性气体
E大 , 易形成负离子-强电负性气体,如SF6
负离子的形成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对气体放电的发 展起抑制作用
二. 带电粒子的消失(去电离、消电离) 1. 中和-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运动,消失于电极 而形成外电路中的电流 (迁移率) 2. 扩散-因扩散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热运动) 3. 复合-带有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发生电荷的 传递、中和而还原为中性粒子的过程 (多为负离子与正离子复合,而碰撞电离 多为电子碰撞粒子产生) 与电离相反的 物理过程
是气体中产生带电粒子的 最重要的形式
动能、位能
条件:⑴
撞击粒子的总能量>被撞粒子的电离能
⑵ 一定的相互作用的时间和条件,通过复杂 的电磁力的相互作用达到两粒子间能量转换 主要的碰撞电离由电子完成 电子引起碰撞电离的条件:
Wi qEx ≥ Wi x ≥ xi qE
即电子为了造成碰撞电离 而必须飞越的最小距离
正流注形成过程:(当外加电压不是很高时)
负流注形成过程: (当外加电压足够高时)
●流注的特点 —电离强度很大 传播速度很快 导电性能良好 形成流注后,放电就可以由本身产生的空间光电离自 行维持,即转为自持放电,形成流注的条件(即自持 放电条件) 对均匀电场来说,自持放电条件:
e
或
ad
常数 常数
第二章 气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研究气体放电的目的:
●了解气体在高电压(强电场)的作用下逐步由电介质
演变成导体的过程;
●掌握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及其提高的方法
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 ●汤逊理论 ●流注理论
第二章 气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重点: 汤逊理论及流注理论的内容、适用范畴
极性效应
难点: 均匀电场及不均匀电场下的气体击穿过程 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 ●汤逊理论 ●流注理论
基本概念回顾:
●电离 —原子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使其一个或几个
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 的过程
●电离能 —电离过程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电离 能 Wi (eV ) ,也可用电离电位 Ui (V ) 反映。
一次电离、二次电离
一般情况下,气体放电中主要只涉及一次电离的过程
施加能量W>Wi
自由电子 电离
均匀电场中:起始场强=击穿场强 起始电压=击穿电压
不均匀电场中:起始电压 <击穿电压
Townsend放电理论总结:
外界电离因子
阴极表面电离 气体空间电离
气体中的自由电子
在电场中加速
碰撞电离
阴极表面二次发射 (过程)
正离子
电子崩 ( 过程)
a
§2.3 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及其影响因素
一.理论推导:
三. 电晕放电
1. 电晕的形成:
极不均匀电场中,在外加电压下,小曲率半径电极附近的电 场强度首先达到起始场强E0,在此局部区域先出现碰撞电离 和电子崩,甚至出现流注,这种仅仅发生在强场区的局部放 电称为电晕放电,在外观上表现为环绕电极表面出现蓝紫色
晕光。
可以是极不均匀电场气隙击穿过 程的第一阶段,也可以是长期存 在的稳放电形式
(1).放电外形:在大气压下放电不再是辉光放电,而是火花通道
(2). 放电时间:放电时间短于正离子在通道中到达阴极的行程时间 (3). 阴极材料的影响:阴极材料对放电电压影响不大
1. 空间电荷对电场的影响
E0
E E0
0 d x
2. 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流注的形成
初崩
空间光电离
二次电子崩
汇入初崩
流注
各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放电过程,不能用一种理论 来取代另一种理论,互相补充,可以解释广阔的 pd范围内的气体放电现象。
§1.4 不均匀电场中气隙的放电过程
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的放电特征 一. 电场不均匀系数:
f
最大电场强度
f 2 —稍不均匀电场
f 4 —极不均匀电场
Emax 平均电场强度 Eav
二. 常见电场的结构: 均匀场: 稍不均匀场: 板-板 球-球 对称场 同轴圆筒 极不均匀场: 棒-棒 棒-板 不对称场
▼稍不均匀电场中气隙的放电特性与均匀电场相 似, 一旦出现自持放电,便会导致整个间隙的击穿, ▼极不均匀电场中,首先在强场区发生电晕放电, 自持放电条件即是电晕起始条件,气隙击穿电压大 于电晕起始电压。
2. 电晕的危害及作用
有光、声、热效应造成能量损耗;电晕损耗在超高压输电线
路设计中必须考虑 产生的高频脉冲电流含有许多高次谐波,造成无线电干扰; 使空气局部游离,产生的臭氧和氧化氮等会腐蚀金属设备; 产生可闻噪声;
有利的一面:可削弱输电线上雷电冲击电压波的幅 值和陡度,除尘,臭氧发生器
3. 起晕场强与导线尺寸的关系 平行导线, 相距为D, 半径为r ,D>>r,线间电压为U 导线表面场强: E U ( / 2r ln D / r) 起晕场强: E 30m (1 0.3 / r ) kV/cm-皮克公式 c m―导线表面粗造系数,光滑导线m≈1,绞线m≈0.8~0.9 δ―空气相对密度
E∝1/r
Ec ∝1/√r
↑r, →Ec↓,E↓↓,E<Ec
Ec E
超高压线路采用分裂导线, 减轻电晕放电危害
r
设法限制和降低 导线表面电场
四 . 极不均匀电场中放电的极性效应 直流电压下棒-板间隙击穿电压特性曲线:
U b (kV)
一个初始电子走过 x 距离后,由本身 碰撞电离产生的电子数是 ax ,计及新 产生的电子也参加电离过程,则电子数 ax 增加到 e 个,若 10 , 则 ax 4
ax
e 2.2 10
结论:由于碰撞电离引起电子崩过程, 导致气隙中电子数迅速增加。
三.自持放电条件 ●非自持放电
—必须依靠外界电离因素的作用提供自
施加能量 激励 施加能量 自由电子 分级电离
施加能量
激励
光子
自由行程 一个质点在与气体分子相邻两次碰撞之间自由地通过 的行程 平均自由行程 (λ) 自由行程 具有统计性, λ 定义为质点自由行程的平均 值
气体中电子和离子的自由行程是它们和气 体分子发生碰撞时的行程。 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要比分子和离子的自 由行程大得多。 气体分子密度越大,其中质点的平均自由 行程越小。 电子在其自由行程内从外电场获得动能, 能量除决定于电场强度外,还和其自由行 程有关。
高电压技术
High Voltage Technology
邱巍 电气工程系 输电教研室
▲一切电介质的电气强度都是有限的,超过某
种限度,电介质就会丧失其原有的绝缘性能,
甚至演变成导体。
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中出现的电气现象:
1. 在弱电场下,主要有极化、电导、介质损耗等
2. 在强电场下,主要有放电、闪络、击穿等
二.空气击穿电压 U b与pd 的关系
U b (kV) 50
10 5 2.0 0.5 0.1
巴申曲线 (实验获得)
0.1 0.3 0.5 1 2 3
10
300 1000
cm) pd (×133.3Pa·
讨论:为什么 U b 具有极最小值?
三.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
汤逊理论的适用性 Pd>>26.66kPa· cm(200mmHg· cm)时, 一些无法用汤逊理论解释的现象:
§2.2 气体放电过程及电子崩的形成
一.平行板电极实验(汤逊,Townsend):
E A V
非自持放电区 c
I
自持放电区
S a 0 U a b
Ub Uc U0
U
空气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0a段:随着E增大,气隙中的初始带电粒子向电极运动的速度 加快而导致复合数减少,表现为I随U的提高而增大;
ab段:外界电离因子产生的带电粒子几乎能全部抵达电极,电 流趋于饱和,饱和电流值很小,气体仍处于良好的绝缘状态;
3.热电离:气体的热状态引起的电离,实质仍是碰撞 电离和光电离,能量来自气体分子的热能。 T↑→分子动能↑→碰撞电离
T↑→热辐射光子的能量、数量↑→光电离
热电离是热状态下碰撞电离和光电离的综合
温度超过 10000K 时(如电弧放电)才需要考虑
热电离,在温度达到 20000K 左右,几乎全部空 气分子都已经处于热电离状态
实验得出 或
e
ad
10
8
ad
ad 20
流注理论和汤逊理t;26.66kPa· cm)
2. 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气隙的情况(pd>>26.66kPa· cm) 3.汤逊理论认为电子崩和阴极上的二次发射过程是气体自持 放电的决定性因素;流注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及空间光 电离是维持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并强调了空间电荷畸变 电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