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化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化活动
发表时间:2016-12-30T14:30:49.377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0月作者:刘娟[导读] 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最熟悉的几句话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区基础课部 710302 【概述】本文对中国古代妇女在文化学习中的活动范围进行了探究,从社会历史的不同要求浅显地谈论了不同社会时期对妇女的文化活动的要求和女性在文化活动中的困惑。
【关键词】文化活动、历史时期、妇女、审美对象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最熟悉的几句话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从这句话中给我们一个感性认识就是女孩子要有德性的最低标准就是没有才能。这个才能不仅仅指她们的能力,还指她们的文化水平。但是,古代再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历史上还是有一些很厉害的女性,她们的德性和文化水平不比男性低多少。比如说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就是一个既有才能又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的女性代表。所以,我国古代对女性在文化水平的要求到底是怎样的呢?女性的文化活动范围和影响有哪些呢?这些问题就是本文的主要阐述内容了。
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化活动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方面妇女是文化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妇女作为文化的审视对象。一妇女是文化的创造者。
1、唐代和唐代以前,教育更加贵族化,妇女文化活动偏重于艺术。艺术主要说的就是音乐、歌舞这方面的修养,在那个时代人们评价一个小女孩是不是有文化主要是看她是否有艺术才华。所以那个时代妇女的教养是偏重于艺术教养而不是文学教养,人们的观念认为一个女孩表现出唱歌跳舞的才华是得体的、温文尔雅的表现,符合人们对女孩子的文化要求的。那个时代艺术上有非常高的造诣的女性就是西汉末期的赵飞燕;唐朝中期的杨玉环。这两个大美女在舞蹈造诣上是登峰造极的人物。
赵飞燕是汉成帝姐姐家的一个奴婢,因为她跳舞方面非常有悟性因此汉成帝的姐姐专门让赵飞燕学习舞蹈,因为她身轻如燕所以给她取名飞燕,传说飞燕能在鼓上跳舞。赵飞燕因为身上有这么一个绝技,最终成为了汉成帝的皇后。
杨玉环的名声就更大了,她最大的优点就是擅长歌舞,精通音律,并且创造了非常有名的霓裳羽衣舞,正是有了这样的优势,唐玄宗才那么深爱她。
2、随着宋朝社会变化,对于妇女的文学才华有了正面的认识。宋朝这个时期人们对妇女的文化才能的认同从艺术方面转移到了能文擅赋方面,这一转变源于科举制度的实施。科举制度在宋朝已经成了气候,人们认为可以通过这个制度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当时的人们对文学的认可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那么女性怎么参与到这场运动中呢?女性是要做母亲的,身为母亲她是有责任教育、引导他的孩子学习以备今后的科举考试的。只有母亲有文化了,孩子才有可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才可能在今后的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这一时期的贤母的代表就是欧阳修的母亲,正是这位有学识、有文化的母亲的教育才使得欧阳修有这么大的文学成就。
3、明朝后期庞大的才女群体的出现。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化程度也不断加深,此时,才女群体显现出来,这个群体中最典型的两类才女是闺秀和名妓。
第一类才女群体---闺秀,她们的文化水平具有家学渊源。明朝的印刷术的普及,纸张的生产也更加普及,加之可读的书籍也就更加多起来,那么有钱、有地位的人家的藏书也是更加的多了,认字读书的人也多了起来。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女孩子们也就可以很容易接触到书本,所以大家闺秀们也就有了文化修养的要求,因此这些女孩子们受到家族的文化熏陶,她们的文化修为,她们的才学也就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上,这些闺秀们也就不自觉地带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另外一个才女群体---名妓。这个群体最突出的是“秦淮八艳”,这类才女的文学才华来源于她们的恩客,这些恩客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有身份的大人物,所以她们的学习范围更加宽泛。
4、清朝闺秀取代名妓,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她们这个群体的特点是,都是名父之女,才士之妻,令子之母。清朝初年满族统治中国,当权者对社会风气的整肃是非常严格的,对妓女这个行业有一个很大的打压态势,所以名妓这个才女群体也就消失了。据统计,清代女性诗歌总集收千人以上的共三部:乾隆时期汪启淑编辑《撷芳集》;道光时期完颜恽珠所编辑《国朝闺秀正始集》;咸丰时期黄秩模编辑的《国朝闺秀诗柳絮集》。
二、妇女作为文化的审视对象存在。妇女成为了文化的被创造者,别人看到了妇女而想到的内容。妇女作为文学和艺术审美对象。妇女成为了一个美丽的形象而出现了,成为了文学创作的主题出现了。妇女作为审美的对象,可能投射出的是人们对妇女的看法,也可能投射出男性对自己的人生不得志的看法。
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诗歌中出现的妇女是美丽而贞洁的。最典型的诗作就是《陌上桑》和《羽林郎》中对女性的描写,这些对女性的描写其实就是古代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要求的体现。在文学创作中还有一类妇女是红颜薄命的,例如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就写到“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那么美的女孩子从小就爱美而且越长越美,但是到了十五岁还没有嫁出去真是红颜薄命啊!
三、德与才、男与女的困惑。 1德与才的困惑。古代对妇女的德性是有要求的,即“德、言、容、功”。这四德中并没有要求妇女必须学会认字、必须才华横溢,才华横溢那是男人们的事情。如果妇女要强行逞能的话那么就被社会认为是没有道德的女性,是被社会不认可的,也就不会有容身之地的。这就是一种困惑,困惑着有才华的女性到底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是被社会认可还是被家庭认可。
2、男性精神与女性身份的困惑。一个妇女如果她学会了写诗、画画、读书的话,那么这个妇女获得的是原本属于男性才有的精神,但是她的身份是女性。她的才学在社会上不被认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因此这也是知识女性的一大困惑了。
总之,中国古代妇女对文化是有追求的,也是有平台让妇女去学习和深造的,但是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文化活动毕竟是受到了钳制,即便再有才华的女性也不能被男权社会所认可。但是,古代妇女对文化的追求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为自己的子孙成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