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层析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层析心得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
吸附柱。由于柱分离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
有所帮助。
1.吸附剂
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吸附剂一般要经过纯化和
活性处理,颗粒大小应当均匀。对吸附剂来说粒子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就高,但是颗
粒小时,溶剂的流速就太慢,因此应根据实际分离需要而定。供柱色谱使用的氧化铝有酸性、中性和碱性3种。酸性氧化铝是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至氧化铝的悬浮液pH
为4,用于分离酸性物质;中性氧化铝的pH约为7.5,用于分离中性物质;碱性氧化铝
的pH约为10,用于胺或其它碱性化合物的分离。
因硅胶略带酸性,只能用于对酸不敏感的化合物的分离。常用300-400目的柱硅胶或
H硅胶。若化合物的Rf值相差较大,则可考虑使用200-300目硅胶以加快层析速度。
另:因吸附剂的比表面较大,天气潮湿时或长期放置中吸附的水分会对分离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相当于大大增加了固定相的极性导致样品分不开),因此应将吸附剂放入90~100度烘箱内烘2小时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后再使用。使用的硅胶,不用时一
定要密封,防止吸潮。TLC所用的硅胶板一定要保存在干燥器里面,或使用前在红外烘箱
里干燥一段时间。
2.溶质的结构与吸附能力的关系
化合物的吸附性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极性较大的基团时,吸附性也
较强,氧化铝对各种化合物的吸附性按以下次序递减:
酸和碱>醇、胺、硫醇>酯、醛、酮>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物、醚>烯>饱和烃
3.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
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
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是常用的手动加压的方法。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
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
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体会:过柱时是否加压要具体分析,通常情况下直径比较粗的柱子用常压即可,因其横
截面积的缘故淋洗剂的流速已足够快。通常控制柱子下端液体流速大约在0.5~1滴每秒的
范围比较合适。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
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一般不推荐使用。
4. 柱子的尺寸
从理论上讲应该是粗长的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
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
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
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
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若需要时
可增至100倍,具体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长度,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细长柱子可以增加塔板数,但是也会增加过柱的时间使样品在固定相中扩散影响分离效果。5.溶剂
溶剂的选择是重要的一环,通常根据被分离物中各种成分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
性等来考虑先将要分离的样品溶于一定体积的溶剂中,选用的溶剂极性应低,体积要小。
如有的样品在极性低的溶剂中溶解度很小,则可加入少量极性较大的溶剂,使溶液体积不
致太大。样品的展开首先使用极性较小的溶剂,使最容易脱附的组分分离。然后加入不同
比例的极性溶剂配成的洗脱剂,将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白色谱柱中洗脱下来。常用洗脱剂的
极性按如下次序递增:
己烷和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二硫化碳<甲苯<苯<二氯甲烷<氯仿<**<乙
酸乙酯<丙酮<丙醇<乙醇<甲醇<水<吡啶<乙酸
常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价格比较高。使用**、二氯甲烷等沸点较低的溶剂时,
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特别是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天气冷的
时候会好一些。由于硅胶中的活性羟基,用甲醇可能会洗下来一些硅胶中的东西,所以产
品如果想过元素分析的话要留神,应该经过后继处理,比如说重结晶等。
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
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很多时候,展开
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
体会:1)过柱的淋洗剂极性通常要比过板时极性要小。一般为了得到更好的分离,通常
是要把样品的Rf值调到0.2-0.3之间,不过,许多情况下,如果接受瓶小一些,即使Rf值在0.5,0.6。
2)尽量避免使用毒性较大的溶剂,如氯仿,可考虑用石油醚与乙酸乙酯调配。
3)当混合溶剂作为淋洗剂时,要考虑所用溶剂的沸点差异在使用过程中挥发程度
不一样而造成的极性改变。
4)对于Rf值接近的化合物分离,可尝试极性相近但由不同溶剂组成的混合体系作为淋洗剂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石油醚:乙酸乙酯=50:1与石油醚:二氯甲烷
=5:1的极性相近(仅是例子,具体比例有些忘了)的极性差不多,但是后者的分离效果
可能优于前者。
6.装柱
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淋洗剂带到产品中的,可以采用四氟节门的。
装柱可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二者各有优劣。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装柱,硅胶(固定相)的
上表面一定要平整,并且都不要有裂缝或气泡,虽然产生的气泡在加压的情况下不易察觉,但是,一旦撤去压力,如在上样、加溶剂等操作的时候,气泡就会释放出来,严重时,整
个柱子变花,导致柱子开裂,样品不可能平整地通过,当然也就谈不上分离了。
湿法装柱:关闭柱子下端活塞,把硅胶用适量的溶剂拌成半透明状的均匀稀糊(更像是汤),此时应充分搅拌,仔细观察没有气泡后,以玻璃棒引流倒入事先装有少量溶剂的空
柱子中,然后打开活塞让溶剂流出,硅胶自然沉降。注意:1)装柱溶剂极性不大于过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