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类梳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0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11张)
唐朝进入鼎盛
经济的繁荣
曲辕犁与筒车; 蜀锦冠全国、越窑邢窑、唐三彩闻名世界; 长安国际性大都会
盛 唐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气
象
开放的社会风气 风气开发、兼容并蓄、尚武之风盛行一时
多彩的文学艺术 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 画家:阎立本、吴道子
忽必烈 行汉法 行仁政 不嗜杀
元朝建立 1271年 忽必烈
元朝灭南宋 1276年 文天祥、陆秀夫 抗元
元朝统一全国 1279年
玄奘西
游天竺
西
《大唐
西域记》
唐朝对 外友好
往来
东
日本遣唐使来华唐朝
文化传播到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
文化 发达 国力 强盛
对外 政策 开明
交通 便利
开元盛世
承 上 启 下
贞 观 之 治
唐朝建 立618
李李
武
唐
世
则
玄
渊民
天
宗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
北宋建立 960年 赵匡胤 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
从 李渊
建立唐朝 618年 长安
贞
吸取隋亡教训、勤政任贤;完善三
观 之
唐太宗
“贞观之治”
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完善科举严格考查官吏政绩;减轻
治
人民负担。
到 开
武则天
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元 唐玄 盛宗 世
“开元盛世”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建立:581年 杨坚 长 安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方位解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方位解析
1. 世界古代文明
- 了解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 了解古代文明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中国古代史
- 了解夏、商、周等朝代的历史演变;
- 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特点;
- 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阶级和封建制度。
3. 世界中古史
- 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封建制度的发展;
- 了解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特点;
- 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4. 中国古代史
- 了解隋唐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了解宋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 了解元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变革。
5. 世界近代史
- 了解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了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发展;
- 了解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扩张。
6. 中国古代史
- 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状况;
- 了解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和对外关系。
7. 世界现代史
- 了解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影响;
- 了解近代工业社会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了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知识点全方位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速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518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618年,隋朝灭亡,隋炀帝被部下杀死。
2.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3. 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它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隋朝大运河分为三个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7.隋炀帝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8.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9.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0.对后世的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11.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末农民起义。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907年唐朝灭亡2. 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3. 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当“贞观之治”。
4. 唐太宗统治措施:1)思想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2)政治上:1完善三省六部制;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3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赋税):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民族关系):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581年,XXX(XXX)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XXX,统一南北。
隋能统一全国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④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统一后采取的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位置:全长2700多千米,是现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局部(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毗连五条河道(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8、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北方的掌握)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繁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沦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1、XXX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XXX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XXX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沦亡的主要缘故原由:XXX的残暴统治。
2、手工业方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繁荣:长安城: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改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改版)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人教版20XX年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阶段: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XXX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刻和一具基本观点)(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算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分裂,顺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展大趋势。
XXX: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2、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具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如今: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钞票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妨碍):积极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XXX。
)赵州桥:设计者李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2、科举制(隋炀帝)▲▲▲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妨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②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③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可以由此参政,④并且也推动了教育的进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要紧制度,向来维持了 1 300多年。
科举制的消极妨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有用性学咨询,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进展。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与中考演练(附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与中考演练【知识网络】1.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以开封为都城。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控制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削弱相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权力。
(3)控制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4)控制财权: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重文轻武的政策(1)措施: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2)影响: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机构膨胀,增加了财政支出。
1.辽建立:10世纪初,阿保机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2.西夏建立: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3.宋辽关系(1)辽与北宋的战争(2)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4.宋夏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1.女真族的崛起: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
2.金灭辽及北宋: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
3.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2)岳飞抗金:南宋初年,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3)残害岳飞: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农业的发展: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2.表现:“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
3.手工业的兴盛:纺织、制瓷、造船等行业南方发展快。
4.商业:国内贸易繁荣,出现早市、夜市和新商业区草市;出现纸币“交子”。
海外贸易:范围广;有市舶司管理;在财政收人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完成。
1.蒙古兴起: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主要包括先秦时期的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隋唐时期的历史和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
这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认识和了解。
以下是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一、先秦时期的历史1. 先秦时期的历史概述: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诸侯国之间相互争霸,战国七雄逐鹿中原,孔子、庄子等思想家的思想开始兴起,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呈现出多国分立的局面,诸侯国之间互相争霸,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同时孔子、庄子等思想家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多种思想流派开始形成。
3. 重要人物和事件:在先秦时期,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比如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等著名的思想家,以及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齐庄公等著名的君主。
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齐桓公的改革、晋文公的用商人治国、楚庄王的游说百家等。
二、秦汉时期的历史1. 秦朝的兴起: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央政权统一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六国之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发动了一系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并且修筑了长城、修建了华清池等一系列的工程。
同时还推行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加强了对封建诸侯的控制。
3.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是秦朝的衰落后,由刘邦建立的封建王朝。
汉初,刘邦实行“暴秦之难”的政策,兴起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都经历了一定的发展。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1.1 原始社会1.1.1 元谋人和北京人- 生活地点:云南元谋、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生活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前、距今约70万—20万年-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学会用火、采集和狩猎1.1.2 山顶洞人-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生活时代:距今约3万年-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磨制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和捕鱼、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1.2 部落联盟1.2.1 炎帝与黄帝- 炎帝与黄帝的关系: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曾进行阪泉之野之战,后来炎帝族战败,归顺黄帝族,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 华夏族的形成:炎黄战败蚩尤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1.2.2 尧舜禹的传说- 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 传说中的禅让:尧将部落首领位置让于德才兼备的舜,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部落首领的位置让于治水有功的大禹。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2.1 夏商西周2.1.1 夏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2.1.2 商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汤- 都城:亳2.1.3 西周- 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镐京- 制度:分封制2.2 春秋战国2.2.1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2.2.2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2.2.3 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确立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1 秦汉3.1.1 秦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嬴政- 都城:咸阳- 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3.1.2 汉朝-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部编新版初一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被称为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时间:605年起,隋炀帝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科举制初步形成:隋文帝时,初步确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创立: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推动教育发展。
3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多年。
4.4.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1) 名臣: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2) 措施: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的统治。
3) 贡献: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的治世局面。
3.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创立殿试制度。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名臣:姚崇、宋璟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安史之乱(23——24页)1、背景、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根本原因)。
②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③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时间:755年----763年3、叛乱者: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4、概况:(1)从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
(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为帝(唐肃宗)。
(3)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叛军被平定。
5、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地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24页)1、原因、背景:(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根本原因),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有遇到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2、过程: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3、结果:起义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4、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25页)1、五代:唐朝灭亡后,在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3、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4、特点:①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②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5、评价、影响: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核心考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核心考点总结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建立时间:581年都城:长安建立者:杨坚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国,统一全国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开通大运河时间:自605年起【隋炀帝】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示意图【自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
4.科举制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5.隋的灭亡原因:隋的暴政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即位。
2.贞观之治时间:李世民【唐太宗】时人物:唐太宗【吸取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敢于直言】、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3.女皇武则天创立殿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4.开元盛世时间:唐玄宗在位前期人物:姚崇、宋璟第3课盛唐气象1.农业: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
手工业: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色彩亮丽、造型精美】。
商业: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社会风气开。
4.李白“诗仙”,杜甫的诗“诗史”,白居易5.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阎立本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
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754年抵达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3.玄奘西行,曾在那烂陀寺游学,由他口述记录成【大唐西域记】。
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1.安史之乱时间:755年——763年原因: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腐败,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外重内轻。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初一历史第一单元复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581年,XXX(XXX)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实现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三次统一。
隋实现统一的原因是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公元618年,XXX在江都(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XXX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意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激增,垦田扩大。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XXX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统治者提倡节俭。
XXX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XXX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国家统一,使XXX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由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流通七省区。
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四、开创科举取士制度XXX时,XXX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朝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它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得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
同时,科举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常设很多考试科目,其中进士和明经是最为重要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发
展
(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 (2)都市繁荣的表现:店铺增加;
商业贸易 的繁荣
早市夜市出现;草市出现;商品琳琅满目。 (3)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
南宋外贸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4)最早的纸币:交子 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
宋 的 政
宋太祖 强化中央 集权
措施
削弱相权; 文臣任州县长官,三年一换制度, 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
治
重文轻武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注重文教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扭转尚武轻文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 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金 与
女真族 崛起
1115年 阿骨打 建立金
元
朝 的
行省 制度
统
治
中央
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下设六部;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军队;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地方
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中书省; 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行省之下,设 置路、府、州、县。
元朝对边
疆地区的 管辖
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 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由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地区。从此西藏成为中央直接 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1---21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2020/5/29
建立与 统一
建立:581年 杨坚 长 安 统一全国:589年 灭 陈
隋隋
朝 的
文 帝
繁荣 强盛
统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制,度 量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4—21课)知识总结
【部编历史·复习干货】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4—21课)知识总结裴云慧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二、朱元璋强化皇权(一)政治——全面改革官制目的:朱元璋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强化皇权。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从而分散行省的权力;(二)思想教育——八股取士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统治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格式:“八股文”影响:弊:①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②不利于选贤任能,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③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利:明朝科举考试的标准化、规范化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特务机构——设锦衣卫和东厂目的:为了监视官民,强化皇权,巩固专制统治。
措施: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合称为“厂卫”。
影响:这些特务机构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是明朝强化皇权的表现。
※※明朝强化皇权的影响:①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②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表现。
※※戚继光的精神:不畏强敌、勇于抵抗、捍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①抗倭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②人民支持,各军队配合;③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④戚继光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背景:16世纪,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侵略我国沿海地区概况: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清入关后以北京为首都,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1616年努尔哈赤 建立后金
1635年皇太极 改满洲为满族 1636年皇太极 改国号为清 1644年山海关之战 李自成遭到清吴夹击兵败
统 一 台湾回归 多 国家统一
民
族
国
对西藏
家
统治
的
巩 固 和
①形成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 场组成的商业网; ②形成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人口增长有利有弊,人口增长—利于生产; 过度开垦,破坏环境
清
军机处的设立
康熙帝 设立南书房;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朝
康熙、雍正、乾隆制造大批冤狱;
君 主 专
文字狱与 文化专制
期
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印象最深远的作品
的
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文 学 昆曲
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 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艺 术 京剧
2023/12/9
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 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
陆上丝绸之路通向西方交通要道; 元朝--陆路交通网覆盖全国; 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
明朝的建立
1368年 朱元璋 南京
明
朝
的 统
朱元璋 强化皇权
治
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
废除丞相制度 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权力统归兵部, 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1、历朝历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北宋—军事:1、解除军队将领的兵权。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2、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
3、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4、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并将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设置行省制度。
明朝—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秦朝确立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兵权,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司法:明朝设立了厂卫等特务机构,其中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了东厂。
思想:改革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政治: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思想:为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实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隋唐至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5、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与评价
创立: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完善: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进一步完善: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僵化: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评价:
积极: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消极:随着明朝八股取士,科举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7、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少数民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军事: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册封: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设置机构: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和亲: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唐中宗时,赤德祖赞(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蕃“合同为一家”。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合议
元朝: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8、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权并立
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难移
时间:从唐中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原因:1、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人南迁带去了大量先进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南方社会安定。
4、政府的支持。
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科技,重用人才,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10、隋朝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隋炀帝605年开始
概括: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长2700多千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1、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表现:(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但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