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指用我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等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我国的民族乐器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几千年来,它与人民的生活交融在一起,歌唱和舞蹈,常常用器乐来配合;说唱和戏曲,器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民间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中,器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民音乐生活的重要方面。

民族器乐的发展

贾湖骨笛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出土个数最多(共出土30多支)且现在还能用以演奏的乐器实物。

它出土于河南舞阳,距今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贾湖骨笛用鹤类动物的翅骨锯去两端关节钻孔制成一般为6-8孔(还有一支2孔的),这三十多支骨笛的音阶结构至少是六声音阶,这说明在八千多年前,贾湖人已经有了音与音之间距离差别的基本概念。

6000-7000年前的乐器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埙和西安半坡文化遗址出土的骨哨,两件乐器距今已经有6000-7000年的历史。西安半坡骨哨有二个发音孔,能吹奏出一个二度音程,是萧的前身。河姆渡陶埙用陶土烧制完成,有二个发音孔,能吹奏出一个小三度的音程。

距今4000-5000年前的乐器

磬是一种石制的乐器,由劳动工具演变而来,把若干只磬编排成一组,发出几个音色不同的音来叫离磬,也叫编磬。

最初的钟是陶制的,这是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一件新时代时期陶钟,高约9厘米,底部直径5厘米,共鸣体为圆筒形,顶端为圆柱形短柄。青铜制的钟是在夏禹时期才出现的。周代的乐器

周代到战国时期编钟乐舞的兴盛

到了周代,我国的乐器种类已经达到70多种,人们按照乐器主要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成八类,即“八音分类法”—金石土木革丝匏竹。金类乐器-钟,石类乐器-磬,土类乐器-埙,木类乐器-柷、敔,革类乐器-鼓,丝类乐器-琴、瑟,匏类乐器-笙,竹类乐器-管萧编钟兴于周,盛于春秋、战国,它与编磬和建鼓在一起组成了当时乐器演奏的最高等级-钟鼓之乐。周代晚期,编钟由3-5枚已经发展到8枚,春秋、战国以后,编钟制作越来越精美、豪华,规模越来越大,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时代的曾侯乙编钟由65件构成,大部分钟都能发出二音,12律齐全,构成5个8度,小钟用丁字锤敲击,甬钟用木棒敲击,钟体上还记载了音律问题。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古琴成为一种重要的演奏乐器,并出现了著名的琴曲《高山》《流水》和琴师师涓和师旷。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8.05

唐代器乐的发展特点

唐代,由于与西域文化交流的增多,大量的外来乐器开始出现,唐代非常盛行西域乐器的演奏,并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拉弦乐器轧筝和奚琴。

宋金以后乐器的发展

宋代出现的乐器有胡琴、月琴和扬琴等

唢呐在金代由波斯、阿拉伯国家传入了中原地区

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

我国的民族器乐目前尚在使用的有近500种。民族乐器按乐器发声原理和演奏方法可划分为四大类:

吹管乐器:利用气流震动管体发声。有笛管等

拉弦乐器:利用持弓拉弦为主要发音的震动源,通过琴筒与弦产生震动而发声。

弹拨乐器:通过弹拨琴弦使得共鸣器与弦产生震动而发出声响的乐器。如琵琶、阮、柳琴、月琴、三弦、扬琴等。

打击乐器:敲击乐器本体发声。鼓、锣、铙钹、板梆四类。

吹管乐器

•笛子是一种外来乐器,由西域传入,一直相传为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来。在南北朝之前,萧和笛都叫笛、涤,之后称笛为横吹,萧为邃。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

是一种灵动生气、神奇的乐器,受到风流雅士的推崇。

•曲笛长约60厘米,内孔直径1.7厘米,音色柔和,梆笛长40厘米,内孔1.3厘米,刚健明亮。笛孔一般为11个,分别为吹孔(第一个),模孔,6个音孔,一个前出音孔(确定最低音)个两个助音孔(飘穗子,也可增大音量)。

唢呐曲目欣赏-百鸟朝凤

又名喇叭,小的称海笛,大的低音唢呐又叫梅花。唢呐的锥形木管上开有按音孔,前七后一,顶部装一节细铜管,铜管上按有苇哨。锥管下部接一喇叭口。唢呐音色高亢嘹亮,气氛热烈,在民间的婚丧庆典中常常使用。

“百鸟朝凤”是我国民间极流传的美丽神话故事。传说凤鸟原是种简朴的小鸟,它终年累月,不辞辛劳,在大旱之年,曾以它辛勤劳动果实拯救了濒于饿死的各种鸟类。因为,为感激它救命之恩,众鸟从各自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献给凤,凤也就此成了一只极美丽、高尚、圣洁的神鸟,被尊为百鸟之王。每逢它生日之时受到众鸟类的朝拜和祝贺。民间即以此象征吉祥和喜庆来歌颂幸福的生活。

百鸟朝凤是一首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这首乐曲经过民间艺人长期的加工,成为我国民族器乐中的珍品。

整个乐曲紧凑明快,有北方吹打乐的特点,乐曲充分发挥了唢呐的乐器表现功能,模仿出许多类飞鸟鸣禽的叫声,活波粗旷,欢快爽朗,富有生活气息。其音乐分为旋律部分(主部)和模仿鸣叫声部分(插部)两种。

旋律部分具有非常强烈的北方民歌旋律音调特点,开始时是一个北方民间气息十分浓郁

的曲调(抬花轿),创造出一个十分欢快的气氛,为后面模拟音调的出现提供心理上的准备。

模仿部分是以高超复杂的演奏技巧模仿各种鸟叫,穿插其间。先是布谷鸟(尾音的滑音处理非常象布谷鸟的喉音),然后是喳喳的小燕子等小鸟,接下来是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群鸡相互呼应的场面。这首音乐最精彩的部分,要数模仿蝉鸣的一段,循环呼吸的长音奏法和忽强忽若的力度变化,将蝉声描述的十分逼真。乐曲在一段段的模拟音调中不断推进,在一个不停顿的最高音时达到了顶点,达十秒之久,把欢乐的情绪推到高潮。

二胡

二胡,又称胡琴,最早的记载是在宋朝,最早主要流行在中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之中,至明清时代,二胡在民间开始广为流传。近百年来,中国的许多民间艺人和大师对二胡不断改良和创新,使二胡的演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华彦钧、刘天华为其中的杰出代表。

1949年后,二胡的制作、改革和演奏艺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它可以独奏,也可以在歌舞和声乐以及戏曲、说唱音乐中伴奏。在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二胡更是一种主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