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大纲.doc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14ceafaf61fb7360b4c659e.png)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Agribusiness Management课程代码:1104013018总学时数:64 其中讲课学时:64总学分数: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也是其核心课程之一。
它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主要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向学生进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提高管理现代农业企业的水平和效率,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实际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1、重点掌握农业企业经营战略环境分析、经营战略目标和战略选择,企业经营决策和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企业创新的一般理论和创新机制的构建,全面质量管理的有关内容和质量体系与认证;2、掌握农业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经营战略的内涵、中小企业经营战略,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和竞争力战略,新产品开发的策略、原则和程序,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方式;3、了解农业企业风险的衡量,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与维护,了解供应链的信息管理、物流管理与ERP系统,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相关概念和国际公司管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概述(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必须掌握企业的基本概念;熟悉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及内容教学重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第二节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第二章企业经营战略(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与内涵;重点掌握企业经营战略环境分析、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熟悉企业总体战略教学重点:企业经营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总体战略教学难点: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观看录像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经营战略的内涵和环境分析;第二节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第三节企业总体战略第三章企业经营决策与预测(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经营决策与预测的基本原理;了解企业经营预测的方法;重点掌握企业经营决策的方法教学重点:经营决策的定量决策方法教学难点:经营决策的风险型决策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经营预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二节决策的基本原理;第三节决策的方法第四章企业风险管理(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内涵,重点掌握风险识别、风险衡量的含义与方法教学重点:企业风险识别、风险衡量教学难点:企业风险控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风险管理概述;第二节风险的识别、衡量与控制第五章企业竞争力管理(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企业竞争力的含义及内容;掌握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模型;熟悉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成教学重点: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模型教学难点: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竞争力概述;第二节波特的竞争力理论讲授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体系和产业竞争分析模型;第三节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讲授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指标体系的构成第六章企业创新管理(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企业创新的一般理论,重点掌握企业创新机制体系的内容教学重点:创新的一般理论,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模型教学难点: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创新的一般理论讲授创新的概念、特征,创新动力与创新激励;第二节创新机制的构建讲授创新机制的含义与创新机制体系第七章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开发(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新产品开发的意义和技术开发管理;掌握新产品和含义,新产品开发的策略、原则和程序教学重点:新产品开发的意义和策略教学难点: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原则和程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新产品开发的意义和策略讲授新产品和含义,新产品开发的意义和策略;第二节新产品开发的原则和程序;第三节技术开发管理讲授技术开发的概念、内容、方式和方法第八章企业信息管理(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信息的概念、特征、类型与内容,熟悉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教学重点: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教学难点: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原则和程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信息的含义与内容讲授信息的概念、特征、类型与内容;第二节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讲授企业的5个信息管理系统,即TPS、KWS 、MIS、DSS、EIS 第九章企业供应链管理(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掌握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教学重点: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教学难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ERP系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第二节供应链信息管理;第三节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第十章质量管理与质量认证(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与质量认证教学重点:全面质量管理教学难点:质量体系与质量认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第二节供应链信息管理;第三节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第十一章企业国际化经营(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概念和意义;熟悉国际公司的概念、特征、类型和组织形式;掌握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三种方式教学重点:国际化经营的三种方式教学难点:国际化经营的三种方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国际化经营概述讲授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概念及意义;第二节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方式讲授三种方式,即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第三节国际公司管理讲授国际公司的概念、特征、类型和组织形式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的学业总成绩中期末笔试占70%,平时成绩占20%,课程实习占10% 。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14f416dcfc789eb172dc892.png)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AgribusinessManagement课程代码:1104013018总学时数:64其中讲课学时:64总学分数: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也是其核心课程之一。
它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主要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向学生进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提高管理现代农业企业的水平和效率,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实际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1、重点掌握农业企业经营战略环境分析、经营战略目标和战略选择,企业经营决策和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企业创新的一般理论和创新机制的构建,全面质量管理的有关内容和质量体系与认证;2、掌握农业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经营战略的内涵、中小企业经营战略,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和竞争力战略,新产品开发的策略、原则和程序,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方式;3、了解农业企业风险的衡量,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与维护,了解供应链的信息管理、物流管理与ERP系统,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相关概念和国际公司管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概述(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必须掌握企业的基本概念;熟悉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及内容教学重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第二节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第二章企业经营战略(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与内涵;重点掌握企业经营战略环境分析、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熟悉企业总体战略教学重点:企业经营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总体战略教学难点: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观看录像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经营战略的内涵和环境分析;第二节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第三节企业总体战略第三章企业经营决策与预测(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经营决策与预测的基本原理;了解企业经营预测的方法;重点掌握企业经营决策的方法教学重点:经营决策的定量决策方法教学难点:经营决策的风险型决策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经营预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二节决策的基本原理;第三节决策的方法第四章企业风险管理(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内涵,重点掌握风险识别、风险衡量的含义与方法教学重点:企业风险识别、风险衡量教学难点:企业风险控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风险管理概述;第二节风险的识别、衡量与控制第五章企业竞争力管理(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企业竞争力的含义及内容;掌握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模型;熟悉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成教学重点: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模型教学难点: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竞争力概述;第二节波特的竞争力理论讲授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体系和产业竞争分析模型;第三节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讲授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指标体系的构成第六章企业创新管理(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企业创新的一般理论,重点掌握企业创新机制体系的内容教学重点:创新的一般理论,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模型教学难点: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创新的一般理论讲授创新的概念、特征,创新动力与创新激励;第二节创新机制的构建讲授创新机制的含义与创新机制体系第七章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开发(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新产品开发的意义和技术开发管理;掌握新产品和含义,新产品开发的策略、原则和程序教学重点:新产品开发的意义和策略教学难点: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原则和程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新产品开发的意义和策略讲授新产品和含义,新产品开发的意义和策略;第二节新产品开发的原则和程序;第三节技术开发管理讲授技术开发的概念、内容、方式和方法第八章企业信息管理(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信息的概念、特征、类型与内容,熟悉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教学重点: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教学难点: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原则和程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信息的含义与内容讲授信息的概念、特征、类型与内容;第二节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讲授企业的 5个信息管理系统,即TPS、KWS、MIS、DSS、EIS 第九章企业供应链管理(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掌握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教学重点: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教学难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ERP系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第二节供应链信息管理;第三节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第十章质量管理与质量认证(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与质量认证教学重点:全面质量管理教学难点:质量体系与质量认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第二节供应链信息管理;第三节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第十一章企业国际化经营( 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概念和意义;熟悉国际公司的概念、特征、类型和组织形式;掌握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三种方式教学重点:国际化经营的三种方式教学难点:国际化经营的三种方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国际化经营概述讲授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概念及意义;第二节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方式讲授三种方式,即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第三节国际公司管理讲授国际公司的概念、特征、类型和组织形式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的学业总成绩中期末笔试占70%,平时成绩占20%,课程实习占10%。
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大纲(2篇)
![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大纲(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ddfd8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1.png)
第1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3)使学生了解企业运营流程,增强就业竞争力。
2. 教学要求:(1)学生应熟悉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2)学生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2)实践操作技能:包括企业经营管理、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策划、财务管理操作等;(3)企业运营流程:包括企业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
2. 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每周2学时,共计32学时;(2)实践教学:每周2学时,共计32学时;(3)企业实习:安排在课程结束后,为期4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实践操作法:通过模拟实验、企业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教学内容;(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3)企业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运营流程。
四、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1. 考核方式:(1)理论考核: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2)实践考核:通过实践操作、企业实习等,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评价标准:(1)理论考核:60%;(2)实践考核:30%;(3)平时成绩:10%。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经济管理基础理论教学;2. 第5-8周:实践操作技能教学;3. 第9-12周:企业运营流程教学;4. 第13-16周:企业实习。
渔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渔业经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371f9acf705cc17552709f6.png)
《渔业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0991 课程英文名称: Fishery Economics学时数:48 学分:3.0适用专业:农林经济管理(渔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农林经济(渔业经济)类渔业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渔业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渔业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渔业经济前沿的经济动向和现象,提高学生渔业经济理论水平和学术思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渔业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渔业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3.了解渔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渔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动向。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1.《渔业经济学》是一门把微观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渔业生产活动和水产品消费行为以及水产品贸易等领域的应用经济学,所以必须掌握前置课程《微观经济学》知识;2.分析的手段既采用定性分析法也采用定量分析法,要学好本门课程须掌握微积分、概率统计及线形代数等有关的前置课程《高等数学》知识;3.还须掌握一些其他水产科学方面的知识;4.《渔业经济学》为后续课程《农业(渔业)技术经济学》的学习提供平台。
四、新大纲的改革说明此次制定的大纲在教学内容方面对原有的内容和体系作适当地删减和补充,进一步提高了教材的质量;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全部实行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完善了课件;成绩考核方面调整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现调整为2:8。
教学大纲一、理论教学部分特别讲座水产经济研究动向主要内容:渔业、水产业的概念界定;渔业行政机构隶属关系变迁;水产经济与渔业经济、海洋经济的关系;日本水产经济的研究动向;主讲老师本人的研究情况简介。
重点:渔业、水产业的概念界定。
难点:水产经济理论前沿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水产经济前沿课题。
第一章导论主要内容:渔业的涵义和属性;渔业的分类和渔业生产特点;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渔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渔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农业经济基础》课程说明
![《农业经济基础》课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851064c16fc700abb68fcbf.png)
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任务
“农业经济基础”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统设必修,课内学时 90,学分 5。
通过讲授农业经济基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熟悉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掌握农业经济相关理论,同时学习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材料
1. 文字教材:借用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的、由朱俊峰老师主编的《农业经济基础》。
2. 网络课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部署了“农业经济基础”网络课程。
主要有三个栏目:
【课程导学】栏目:主要包含学习说明、课程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教学团队、支持服务(含总部教师联系方式及答疑论坛功能),帮助学员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习任务和考核方式、寻求帮助等。
【课程学习】栏目:是学习本课程的主体。
【拓展资源】包括:系统的文字材料、重点讲授的视频资源以及需要完成的练习题。
【形考任务】栏目:是学员学习本课程应完成的计分作业。
栏目:是扩展性学习内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选学,以便了解更多专业知识。
【资源更新】等栏目:“总部资源更新区”放置总部更新的资源,每天同步至各分部。
“分部自建资源区”用于分部责任教师上传分部自建的教学资源和活动。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期末考试)相结合方式进行,总成绩100分,及格6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
终结性考试采用网考(机考),全部为客观题。
辅导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重点是“第1、3、6、8”章。
《农村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农村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aafb5916bec0975f465e2f7.png)
邯郸县职教中心农村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内学时90。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结合我国农村的基本现状,介绍农村经济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农村经济管理的方法以及农村经济决策;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合作经济理论与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土地、劳动力、资金在内的生产要素管理;农产品市场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部门经济管理;农民收入问题以及农业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有关农村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农村经济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掌握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与管理,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农民负担问题、承包合同管理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员对这些问题有系统的了解与掌握,为更好地管理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理论依据与管理方法。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员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试题分布与教学要求相一致。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教学以自学文字教材为主,根据学习者工作或学习的区域,组织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
录像教材分为重点串讲型。
重点串讲型录像教材讲解各章的重点、难点,学习者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中央电大的主持教师或主讲教师联系,有问题也可以由学习中心的辅导教师为学习者辅导、答疑。
学习者应按时完成作业。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各章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论(4学时)第二章农村经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5学时)第三章农村基本经济制度(6学时)第四章农村经济组织管理(4学时)第五章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4学时)第六章农村土地资源管理(6学时)第七章农村经济决策(8学时)第八章收入分配与农民增收(7学时)第九章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8学时)第十章乡镇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8学时)第十一章农业产业化经营(4学时)第十二章农业部门经济管理(6学时)第十三章农产品市场营销(7学时)第十四章农村经济效益核算(7学时)第十五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6学时)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拟选用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辅助以录像教材。
农业经济学A 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A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4eeaadabe23482fb4da4cb3.png)
农业经济学A课程编码:3063009148 课程名称:农业经济学A总学分: 3 总学时:48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Economics A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适用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农业经济学A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和基础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农业经济学属于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理论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
这门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学习和分析农业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规律,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及规律,研究农产品供求规律、价格形成机制及流通、分配问题,农业宏观管理、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区域开发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提高其从事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作好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复习思考题、课外作业);课外阅读报刊、经典读物,撰写读书笔记;关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动态,深入农村参与社会实践。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1.了解和理解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农业国际化、农业市场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内在本质要求和规律。
2.理解和掌握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土地、水、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资源和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及规律。
3.掌握农产品供求规律、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流通、分配规律。
4.了解和理解农业的宏观管理、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区域开发。
5.掌握相关农业经济学问题研究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运用农业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1章农业经济学导论(2学时)教学目标:理解农业的概念、特征和作用,了解农业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和研究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难点是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正确认识中国的“三农”问题。
农经课程教学大纲
![农经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e7db0b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e.png)
农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1 课程背景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学生具备运用农业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了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培养运用农业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形式2.1 教学内容2.1.1 农业经济学概述- 农业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1.2 农业生产与供应- 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与配置;-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效率分析;- 农产品供应与市场机制。
2.1.3 农产品需求与消费- 农产品需求的决定因素;- 农产品消费的特点与趋势;- 农产品消费结构分析。
2.1.4 农业政策与管理- 农业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农业政策的评价与调整;- 农业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2.1.5 农业发展与可持续性- 农业发展的阶段与模式;-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实践;- 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2.2 教学形式-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传授农经学的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讨论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互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方式3.1 教学要求- 学生应按时参加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学生应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和实践任务;- 学生应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或研究报告。
3.2 评价方式-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参与度、课堂讨论等;- 课堂作业:包括课后习题、课程设计等;- 实践任务:包括实地考察报告、案例分析等;-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测试。
四、参考教材与学习资源4.1 参考教材- 《农业经济学导论》(第五版)王小松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年- 《农业经济学原理》(第六版)张云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年4.2 学习资源- 相关期刊论文- 农业经济学相关网站及数据库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农业经济学概述- 农业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二周:农业生产与供应- 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与配置-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效率分析第三周:农产品需求与消费- 农产品需求的决定因素- 农产品消费的特点与趋势第四周:农业政策与管理- 农业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农业政策的评价与调整第五周:农业发展与可持续性- 农业发展的阶段与模式-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实践六、参考文献1. 王小松编著《农业经济学导论》(第五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年。
经济管理教学大纲和课程
![经济管理教学大纲和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ccd011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9.png)
经济管理教学大纲和课程经济管理教学大纲和课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管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
它涉及到企业的运作、市场的竞争以及资源的配置等方面。
为了培养出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各个高校都设立了相应的经济管理专业,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课程。
经济管理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大纲通常包括课程名称、学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内容。
通过制定教学大纲,学校可以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可以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路线。
经济管理课程的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会有所不同,但通常都包括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经济理论知识和管理基础,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而专业课程则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
他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方法也是需要重视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和讲解,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除了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评价方式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但这种方式只能评估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参与、小组项目、实践报告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经济管理教学大纲和课程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
学校应该与企业和行业保持紧密联系,了解最新的趋势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总之,经济管理教学大纲和课程的制定是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基础。
它不仅规定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
农业经济学课程大纲
![农业经济学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2563c8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3.png)
《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业经济学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我国的农业经济制度及演变过程、农业劳动力供给理论、农户经济理论与农户模型;了解和熟悉农业生产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资金、农业价值链、农业合作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农业经济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
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农业经济热点问题。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农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主流农业经济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
三、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经济制度及其演变、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农业劳动力与人力资源开发、农业资金、农业生产函数与技术经济、农户经济与经营决策、农业价值链、农业合作经济、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农业政策框架等。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目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借此讲授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相关内容,将理论内容与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相联系,理解农业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及背后的农业经济理论,,并学会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综合分析现实农业经济问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的应用、案例教学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农业和农业经济学(3学时)1.教学内容(1)农业与食物体系(2)农业经济及其结构(3)农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2.重、难点提示(1)农业与农业的多功能性(2)农业产业结构(3)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第二章农业经济制度及其演变(3学时)1.教学内容(1)制度与农业经济制度(2)1978年以前的农业经济制度(3)农村改革及“双层经营”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重、难点提示(1)农业经济制度的概念和作用(2)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经济制度的演变历程第三章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学时)1.教学内容(1)农业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2)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农业与气候资源2.重、难点提示(1)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2)土地资源的特征与功能(3)农业土地分区利用原理第四章农业劳动力与人力资源开发(3学时)1.教学内容(1)农业劳动力供给理论(2)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影响(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2.重、难点提示(1)农业劳动力供给理论(2)“二元经济”模型(3)刘易斯模型与刘易斯拐点(4)农业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影响因素(5)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第五章农业资金(3学时)1.教学内容(1)农业资金(2)农村金融总论(3)农村合作金融(4)农业资本市场和农业保险2.重、难点提示(1)农业资金的概念、特点、来源和运行规律(2)农业资金的需求与供给现状(3)农村金融的概念、特点、现状、发展历程和问题(4)农村合作金融第六章农业生产函数与技术经济(3学时)1.教学内容(1)生产函数、技术进步与农业增长(2)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3)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重、难点提示(1)农业生产函数的概念及特点(2)技术进步的类型及对农业增长的作用(3)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及特点(4)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与原则(5)技术采纳过程中农户的类型第七章农户经济与经营决策(3学时)1.教学内容(1)农户与农户经济(2)农户经济理论与农户模型(3)农户分化及其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2.重、难点提示(1)农户的概念与特征(2)农户经济的内涵与特征(3)农户经济理论与模型(4)农户分化概念、特征与原因第八章农业价值链及管理(3学时)1.教学内容(1)关于价值链的理论基础(2)农业价值链(3)农业价值链管理2.重、难点提示农业价值链的含义及基本特征第九章合作经济与农民合作组织(4学时)1.教学内容(1)合作经济思想的起源与合作社发展(2)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与治理结构(4)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与经营管理2.重、难点提示(1)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门技术科学、经济科学与管理科学密切交叉的学科,它以农业经济为对象,研究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阐明农村经济的战略、方针政策以及经营管理对策。
它是一门平台选修课。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熟悉和掌握农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协调运动的规律以及农业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基本具备应用经济学特别是农业经济管理所特有的思维和分析方法,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解释和分析各种农业经济现象,加深对农业经济政策的理解,初步具备农业经济管理的能力。
三、课程基本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在理解中记住各章出现的基本概念、范畴、定理,并能用自己的认识和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要能联系实际或其他课程的知识,具体地落实这些从具体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概念、范畴和定理,学习时还要能较好地返回到具体实际中去。
对这些概念、范畴、定理不仅要理解、记住,而且要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搞清区别和联系中理解、记住。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五、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
1、经济管理学导论
基本要求:
(1)掌握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特征,管理学的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学习经济管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
(1)经济学的内涵与特征;
(2)管理学的内涵与特征;
(3)学习经济管理的意义和方法。
重点:
经济学的内涵。
难点:
本章无。
2、农产品市场供求
基本要求:
(1)理解农产品需求和供给的原理,农产品供求均衡的蛛网理论,农产品市场供求规律;(2)掌握农产品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农产品卖方和买方市场的特征;
(3)了解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
教学主要内容:
(1)农产品需求;
(2)农产品供给;
(3)农产品供求与均衡;
(4)农产品供求规律的应用。
重点:
(1)农产品需求和供给的原理及农产品供求均衡的蛛网理论;
(2)农产品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
(3)农产品卖方和买方市场的特征;
(4)农产品市场供求规律。
难点:
农产品供求规律的应用分析。
3、生产者的选择
基本要求:
(1)了解农业生产的要素,农业生产阶段的划分以及我国区域性农业生产布局;
(2)掌握不变投入与可变投入;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机会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含义以及两者间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单一可变要素的最佳使用量,要素替代和规模经济的概念以及成本分析与生产决策的关系;
(4)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教学主要内容:
(1)生产决策的相关问题;
(2)生产合理阶段的选择;
(3)生产的方法。
重点:
(1)不变投入与可变投入,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机会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含义;(2)单一可变要素的最佳使用量,要素替代和规模经济的概念;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成本分析与生产决策。
难点:
成本分析与生产决策。
4、农业生产要素
基本要求:
(1)掌握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与分类,农业集约经营的内涵与类型,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内涵,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
(2)理解各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农业公共投资的领域选择;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和动力;(3)了解农业集约经营的意义和实现途径,规模经营的优点、条件和实现途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与途径,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
教学主要内容:
(1)农业生产要素;
(2)农业集约经营;
(3)农业规模经营;
(4)农业劳动和劳动生产率;
(5)农业公共投资;
(6)农业科技进步。
重点:
(1)农业生产中的四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2)农业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的条件和实现的途径;
(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内涵,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
(4)农业公共投资的必要性及领域选择;
(5)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
难点:
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
5、农产品市场、贸易与价格
基本要求:
(1)掌握农产品市场及其要素,农产品价格形成,农产品流通的渠道和途径,农产品差价和比价;
(2)理解WTO的基本规则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3)了解农产品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和中介组织,农产品购销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以及工农产品比价和剪刀差。
教学主要内容:
(1)农产品市场;
(2)农产品流通;
(3)WTO与农产品国际贸易;
(4)农产品价格。
重点:
(1)农产品市场及其要素;
(2)农产品价格形成和农产品流通;
(3)农产品差价和比价;
(4)WTO与我国农业。
难点:
本章无。
6、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和管理
基本要求:
(1)掌握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社会化、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2)理解农业社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3)了解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因素和农业生产布局的组织实施,农业中的家庭经营和合作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实施。
教学主要内容:
(1)农业生产专业化;
(2)农业社会化;
(3)农业生产布局;
(4)农业生产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
(5)农业中的家庭经营和合作经济;
(6)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点:
(1)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社会化、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2)农业社会化和农业产业化;
(3)农业社会化的特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难点:
农业社会化和农业产业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演示。
教学方法上提倡案例或专题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对概念、范畴、定理讲清、讲透,并通过必要的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总结、回顾、理解。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请农业经济管理实际部门的专家联系实际工作做报告或组织到农业经济管理的典型单位参观、考察。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60%,期中考试成绩占20%,平时作业与平时出勤成绩20%。
七、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选用教材:
《现代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主要参考书目:
[1]《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2]《农业经济管理概论》,冯汝英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3]《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4]《经济学原理(上)》,曼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经济学(上)》斯蒂格利茨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