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学科领域:历史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和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和文化特点。
2.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远古居民的文化特点的深入理解。
2.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2. 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和讨论题目。
3.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学生准备:1. 对远古居民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2. 准备好笔记本和笔,做好笔记。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了解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和文化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远古居民的饮食、居住、服饰等方面的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远古居民文化遗址进行研究。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遗址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保护状况等内容。
3. 每组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文化特点,如:艺术、信仰、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范文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生活的时间、地点和生活方式。
(2)掌握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和文化特点。
(3)了解远古居民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通过案例分析,学习远古居民的文化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祖先的态度。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和文化特点。
(2)远古居民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2. 教学难点:(1)远古居民的生产工具和文化特点的理解。
(2)远古居民历史地位和贡献的阐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文物等展示远古居民的生活场景。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远古居民是如何生活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时间、地点和生活方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远古居民的生产工具和文化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分析远古居民的文化特点,如陶器、玉器等。
(2)引导学生思考远古居民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小结:(1)总结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和文化特点。
(2)强调远古居民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四、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图画。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远古居民的认识是否深刻。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是否高。
3.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对远古居民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是否明确。
4.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表达能力方面的表现。
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范文学科领域:历史年级:七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生活的时间、地点和生活方式。
(2)掌握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等。
(3)了解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艺术成就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2)利用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
(2)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艺术成就。
2. 教学难点:(1)远古居民生产工具的制作和使用。
(2)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远古居民的生活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远古居民?他们生活在哪里?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2)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远古居民的特征。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图片分析(1)教师展示远古居民的生产工具、生活场景等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制度。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远古居民的生产工具、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
2.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远古居民的宗教信仰、艺术成就。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关于远古居民的小故事,分享课后交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生活状况。
2.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所代表的原始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1.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像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像能力。
2.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让学生查阅关于争夺北京人头盖骨的故事,培养学生珍惜、爱护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
理解和掌握远古居民的生活。
●教学方法1.进述法。
对于课本上一些难度较大、定性的内容如“我国最早的人类”一目,“北京人的发现”一题,北京人群居生活原因,“氏族”的概念等,都适合采用此法。
2.比较法。
对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书和资料,再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3.课堂讨论法。
对于北京人会用火的问题在山顶洞人洞穴里发现鱼骨和海蚶壳等内容,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得出应有的结论。
4.课后读书法。
适宜于一些在课堂上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比如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可以通过在课堂布置需看书目等方式,让学生课后自行解决,从而扩大知识面。
●教具准备1.自己制作或从其他渠道得到的原始人类图片。
2.投影仪。
3.北京人模拟石膏像(自己制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历史。
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那么,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同学们,谁能告诉大家这个答案呢?请同学们看一下“导入框”中的内容,能否得到一些提示呢?[学生回答]答案一:上帝用泥土创造出世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后又取其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二人生活在伊甸园里,生活得非常愉快,后来,一条蛇引诱他们偷吃了树上的禁果,懂得了爱情,结为夫妻,有了羞耻感。
祖先的足迹——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历史教案
祖先的足迹——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人类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2.认识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3.了解我国远古文化遗产,学习如何保护和传承;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我国古代人类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2.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3.我国主要的远古文化遗产;4.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图像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人类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并提高学生的话语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起源和发展历程(1)介绍中国古代人类的起源:早在两百万年前,中国的洞穴中就出现了智人的存在;(2)介绍中国古代部落的形成:新石器时代,中国进入了一个农业文明的时代,组织起来的农业部落不断发展壮大;(3)介绍中国古代王朝的历史:从夏代开始的时候,中国便进入了一个王朝交替的时期。
这个时期看似很具有血腥性,但其实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古代文化特点和影响(1)介绍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中国的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之一,其代表人物孔子、老子、庄子等人,他们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各个时期;(2)介绍中国古代的绘画和雕塑:中国古代的绘画和雕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世界各国所崇拜和学习;(3)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
3.主要远古文化遗产(1)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片闪耀的明珠,是全球重要的文化遗产;(2)俄罗斯楼兰古城:楼兰古城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它是证明中国西部开发的重要历史遗迹;(3)安阳殷墟:安阳殷墟是商代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国家遗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遗址之一。
4.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1)文物保护法:介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2)有关部门的职责:介绍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职责和工作;(3)学校的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存状态及遗址分布情况。
2.了解祖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3.能较为准确地描述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介绍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远古居民的生存状态及遗址分布情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设计一个PPT或者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图片,如一些遗址、器物、壁画等,并通过这些图片向学生介绍这些文物的发现时间和抗战时期的珍贵故事,让学生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教学中的互动
安排一个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归纳总结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并组织一个小讲座,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总结。
3.教学扩展
安排一个古文阅读课,给学生提供一些古诗或者词,借此让学生对远古居民的文化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了解古代文学。
4.教学结束
总结教学内容,通过一些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梳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以及识记、理解、应用、分析和评价五个层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为下次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表现情况。
2.作业表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学扩展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3.测试成绩:通过考试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学扩展内容的应用情况。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远古时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形态。
2. 掌握远古时期的文化特点。
3. 熟练掌握常见的考古文物名称和时间。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考古的概念、意义和方法。
2.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
3. 铜、青铜时代的特点。
4. 我国古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三、教学重点1. 了解我国远古时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形态。
2. 熟练掌握常见的考古文物名称和时间。
四、教学难点1. 掌握远古时期的文化特点。
2. 熟练掌握常见的考古文物名称和时间。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结合图片、考古文物等讲解。
2. 示范法:让学生通过实物和图片了解并模仿远古时期的生活方式。
3. 组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古文化遗址和博物馆。
六、教学具备1. 讲台2. 展示图片及资料3. 本地区的古文化遗址和博物馆七、教学步骤步骤一:教师介绍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步骤二:讲解中国古代考古的概念、意义和方法。
(1)考古的概念考古是一门通过对过去人类活动的物质遗存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来探讨历史文化的学科。
(2)考古的意义通过考古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我国远古时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形态,进一步推进人类文化的发展。
(3)考古的方法考古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古地形、古地貌、考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器物、古文字、史籍、地名及传统文化等多方面遗存进行较为精细和标本化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古文化。
步骤三:讲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
(1)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指人类使用石器的历史阶段,大约开始于200万年前的早中新世,结束于约1.5万年前的末次冰期。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多为石核和石片,多为简单的工具。
(2)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人类使用石器的历史阶段,从约1.5万年前的末次冰期开始,直到大约4700年前(以中国为例),用铜出现之前的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多为器具,多为复合型工具。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范文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远古人类的主要代表及其生活状况。
2.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理解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3.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远古人类的主要代表及其生活状况。
难点:通过史料分析,理解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山顶洞人化石等。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化石分别代表了哪些远古人类?他们生活在哪里?2.教学内容(1)北京人①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
②展示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分析其特征。
③讲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如:居住环境、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等。
(2)山顶洞人①介绍山顶洞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
②展示山顶洞人的化石,分析其特征。
③讲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如:居住环境、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等。
(3)河姆渡人①介绍河姆渡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
②展示河姆渡人的化石,分析其特征。
③讲述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如:居住环境、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等。
(4)半坡人①介绍半坡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
②展示半坡人的化石,分析其特征。
③讲述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如:居住环境、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等。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与现在有什么不同?(2)讨论:远古人类是如何适应恶劣环境的?4.课堂小结(2)强调远古人类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5.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四、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提高课堂氛围。
2.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引导他们从史料中获取信息。
3.在讲述远古人类生活状况时,注意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历史的连贯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我国远古人类的生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重难点补充:1.教学内容(1)北京人对话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人生活在哪个时代吗?他们是如何被发现的?补充: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前,他们是在北京周口店被发现的。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范文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2)掌握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3)了解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艺术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2)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2)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3)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艺术成就。
2. 教学难点:(1)远古居民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2)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艺术成就。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2)准备相关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3)设计教学活动和课堂提问。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
2. 教学新课:(1)讲述远古居民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2)介绍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艺术成就;(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
3. 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2)强调远古居民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图片;3. 请学生收集有关远古居民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6课教案
教学设计题目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总课时一课时学校红星一中教者翟辉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2011年9月5日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
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
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教材配备了大量的历史图画,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历史已经拥有一些主观上的认识,但是缺乏一定的认知、分析、理解的能力,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应该加强课堂的纪律要求并且将历史的史实与故事与现实紧密结合,图文并举才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才能够产生战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的能力。
结合书中给出的大量彩图引导学生对这些历史文物、遗物图画及图片的观察分析,使学生感觉所学的历史也是鲜活的生动的,这样更易接受和理解我国的历史。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本知识。
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
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所讲的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课前准备1.学生的课前预习2.中国历史填充图册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具体授课节次导入新课(3分钟)活动探究(25分钟)情境导入人自来有喜欢寻要的天性。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础知识,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初步比较的能力。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历史学习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三、教学难点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四、教学策略通过阅读法、提问法、识图法、讲解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乐学中会学并学会。
五、教学过程导入: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东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吗?请你讲述。
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出现的呢?生物学家达尔文说: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板书)【活动一学习考古】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板书)师:远古人类生活的时代距今年代久远,考古学家主要是靠地下埋藏的遗址、遗存、考古发掘出的遗迹、遗物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我们先到云南省元谋县看一看。
学一学如何做考古,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生答: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打制石器,大量的炭屑、小块的烧骨。
师:经科学家测定,这两颗牙齿化石及石器、炭屑、烧骨存在的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即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
师: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并说明你推断的理由。
生答:石器说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了,石器有打击的痕迹,是经过加工制造的。
师:猜想他们是怎样制造工具的呢?师展示图片解释:根据需要,他们用石块敲打而成的,比较粗糙。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情况,掌握其历史演变过程,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是由人民和社会共同创造的,能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3.探究古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相互交流的历史演变过程,促进学生跨文化的思考和交流,培养跨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文化、社会制度及历史演变过程的探究和了解。
三、教学难点探究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文化、社会制度及历史演变过程,并了解古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相互交流的历史演变过程。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准备1.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文化、社会制度及历史演变过程。
2.为学生展示一些代表着不同文化的古代文物、图片等资料,并启发学生思考“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相互交流的历史演变过程”。
3.组织课外阅读,“彩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史前人类制陶工艺的演变和古代手工艺人的生产。
通过手工制作、生活上的体验,进一步了解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及其文化体现。
第二步:中心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究一个历史时期或一个地区的文化、社会制度及历史演变过程,可选的研究时期包括:①新石器时代②旧石器时代③新石器时代晚期④商代⑤周代⑥春秋时期⑦战国时期⑧秦汉时期⑨唐代⑩宋代2.小组内组员互相协作与探究,调查资料及图表整理,每组选出代表发言,向全班分享研究成果,并在互相的讨论中结合史实探究出导致某些历史事件和变迁的原因。
第三步:活动实践1.以“心中的古时代”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创作,可以包括:①手工制作,如制陶、编织等;②模拟日常生活,如制造早期工具、模拟石器时代采集、狩猎等;③撰写日记、文章、故事等,以刻画远古时代的场景、人物、物品等。
2.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以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创作,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家乡的历史文化等素材进行创作。
新课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精选9篇)
新课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精选9篇)新课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精选9篇)新课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篇1设计理念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京人难点: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历史挂图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小学的社会课本和日常的电视剧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所接触的历史知识,谈谈:什么是历史(历史指的是什么)?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提示关键词语:过去、现在、将来)师生共同归纳: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情。
(强调重点词语:人类、过去)问:那么,人类是怎样诞生的?历史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我国的历史最早又是由谁创造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人类的诞生1.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初中历史《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教案
初中历史《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教案教案:初中历史《祖国境内远古居民》【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工具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工具和文化【教学重点】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教学难点】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文化【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展示等【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相关知识。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解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10分钟)1. 使用图片和资料介绍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如狩猎、采集、渔猎、农耕等。
2. 介绍他们使用的工具,如打火石、骨器等。
3. 介绍他们的基本文化,如文字、艺术、宗教信仰等。
三、探究(15分钟)1.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个远古居民来研究,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工具和文化。
2. 让学生用图片、文字等方式展示各自小组的研究成果。
3.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工具和文化进行对比,有针对性地提问。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概括祖国境内不同远古居民的共同点和特点。
2. 确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理解。
五、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调查一个具体的远古居民,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介绍他们的生活方式、工具和文化。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并互相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同时,要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通过〝火的使用〞.〝原始人的生活〞等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人类远古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出现在地球上,并成为万物的主宰,关于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古今中外有着许多神话传说,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故事呢?生:女娲造人.亚当夏娃等故事展示:女娲造人的图片师:这位同学讲的太好了,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学生鼓掌)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人类对自身来源的困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_教育名师原创作品展示:古猿图片师:在漫长的岁月过程中,古猿通过劳动,逐步演变.进化成人.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呢?学完今天这一课,大家就会了解啦.板书:课题(二) 教师引导,自学探究: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小节,找出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以及他们的相关信息.生:(阅读课本后答)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师:同学们都很会读书,找的非常的准确.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们的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判断出他们的生活时期的呢?展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图片生:化石(如果学生不知道,师可以直接为学生拓展)展示:【社会广角】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在化石中含有一定量的_C,随着时间的流逝,_C的量也以一定的比例减少,所以通过测出化石中_C 减少的程度,就可以推算出化石的年代.(如果学生知道相关知识可直接由学生讲述)师:在原始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制造工具,会劳动,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漫长的岁月时光中,原始人类在不断的劳动,也在不断的进化,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另一远古居民北京人.展示:播放视频资料剪辑>师:同学们可以从视频中获取北京人的哪些信息呢?(可先在小组里互相交流,合作归纳)生:北京周口店,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群居生活,用火师:同学们观察的十分仔细,并且能够彼此间合作互助,非常好,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展示:北京人头骨.北京人复原像.教师的个人照片师:学习要有张有弛,下面我们来做个活动.对比一下,北京人和老师的图像,或是和身边的同学做比较,看一看远古居民和现代人在相貌上都有哪些区别?生:(小组合作探究)眉骨突出.颧骨突出.嘴巴突出.下巴不明显等.师: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和更久远的元谋人相比较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并且他们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展示:【集思广益】猜一猜,远古居民有可能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火的?生:(小组讨论)雷电森林起火.草木自燃.偶然磨蹭起火.露天煤炭自燃(这一情况学生很少知道,可结合本地煤炭资源拓展).师:大家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张开合理想象的翅膀,才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结合实况点评学生)师:远古居民在没有火之前是如何生活的?有了火之后会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生:(如需要可讨论)没有火之前茹毛饮血,非常艰苦;有了火之后,可以吃熟食.照明.防寒.驱兽等.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师:远古居民在不断的演变.进化,我们今天所掌握的远古居民的信息,除了通过化石研究,还和考古工作者们辛勤的科研考察密不可分.比如北京人的发现.展示: 【历史典故】 _2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工作开始了.经过两年的艰苦发掘,在_29年的一个冬日,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小洞,洞口的裂隙窄得只容一人出入.为了探明虚实,裴文中来到洞里,仔细一看,高兴极了,原来在这里意外地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他顾不得寒冷,决定把挖掘工作继续下去.到_月2日下午四点,已经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渐渐暗下来,呼啸的寒风在山野吹着,洞里觉得更冷了,但人们依旧在昏黄的蜡烛光下聚精会神地工作.liu_突然,裴文中高兴地喊叫起来:〝是猿人!〞大家围拢过来,果真发现一个猿人的头盖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还埋在硬土里.人们兴奋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时天色越来越黑了,但大家的心情已经急不可耐.裴文中毅然决定,继续挖下去,一直到把这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完全出土为止.(发现北京人的小故事如果有学生知道可直接由学生讲述)师:正是由于考古工作者的努力,才使更多的远古居民为我们所了解,比如山顶洞人.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结合投影展示的山顶洞人的相关图片信息,看一看,和北京人相比较,山顶洞人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展示:山顶洞人复原头像.骨针.装饰品生:(可从形态方面.工具方面.生活方面归纳)师: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创造了人〞,从简单的打制石器到复杂的磨制石器,通过劳动,原始人类不断进化,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师:我们今天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远古时期的原始居民们,他们一天的生活会是怎样呢?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穿越历史时空,再现原始人的生活吧.展示:【历史再现】原始人采集图.原始人捕猎图.原始人生活图生:(根据展示图提示,选取某一角度,可用多种形式再现场景)师:(根据学生的再现实况,师生共评)(三)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师:我们这节课介绍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了解了远古居民的生活信息,除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之外,我国还有许多远古居民.展示:>师: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为此感到自豪,也更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京人难点: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讲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小学的社会课本和日常的电视剧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所接触的历史知识,谈谈:什么是历史(历史指的是什么)?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提示关键词语:过去.现在.将来)师生共同归纳: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情.(强调重点词语:人类.过去)问:那么,人类是怎样诞生的?历史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我国的历史最早又是由谁创造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人类的诞生1.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能为大家讲述一下吗?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2.劳动创造人师讲述:马克思曾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经科学考证证明:人类是由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劳动演变.进化而来的.问: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呢?生:读课文回答:元谋人二.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生答:_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师归纳:距今_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问:请同学们据>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_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三.北京人1.北京人的体貌特征投放古猿.北京人.现代人头像幻灯片,要求:比较三者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指出北京人同现代人相比,有什么特点?生识图后自由发言.师生归纳:北京人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问:北京人既然保留着猿的特征,但我们已经称之为人了,这是为什么呢,它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教师提示:指出人和猿/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生答:说明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了.2.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1)问:北京人使用哪些生产工具呢?生读课文后回答:石器.木棒.天然火师投放北京人制造的石器和天然石块,让学生加以区别以加深印象理解.问:北京人又是怎样制造石器和木棒的呢?并请同学们分析:北京人制造的工具有什么特点?生答:用石块敲打而成;把树枝砍成木棒.特点:简单.原始.粗糙师强调指出:打制石器.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知识卡.(2)天然火教师首先解释何为〝天然火〞: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火种.问:请同学们想象,天然火生成的方式或来源有哪些?(结合文中动脑筋: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种的?)生思考讨论后自由回答.问: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可以用火干什么呢?生想象后回答:照明.防寒,烧烤食物,驱赶野兽.师投放〝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幻灯片,归纳指出: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3.北京人的群居生活投放>和>图片,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问题分解: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他们的事物来源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学生想象讨论,自由发言.师生共同归纳: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靠采集.狩猎为生,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下来.过着群居生活.师:我们的祖先北京人正是在险恶的环境里,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自然进行着艰苦的斗争,不断进化.进步.那么,十几万年之后的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四.山顶洞人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指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什么变化?(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进技术?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会人工取火)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课堂总结.巩固: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依据板书图表提问.巩固强化.。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审核人:初一历史组课时:1课型:新授课时间:2015.9.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促进,通过师生共研,生生合作,由浅入深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北京人三、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对比法练习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堂导入(2分钟)人自来就有喜欢寻根的天性。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
第二步:自主学习(用20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通过引导学生看教材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4.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5.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教学过程]。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简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简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知道元谋人、北京人的距今年代、生活地点,知道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能简述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生活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相关知识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与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阅读、识图等能力。
3、情感目标: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以此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
2、难点:对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教学内容:一、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元谋人1、位置:云南省元谋县2、距今时间:一百七十万年3、意义: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三、北京人1、位置:北京周口店2、距今时间: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3、用火情况:使用天然火4、生活形式:群居生活,早期原始社会。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四、山顶洞人1、位置:北京周口店龙骨山2、距今时间:距今三万年3、用火情况:会人工取火4、技术进步:磨光和钻孔技术5、生活形式:氏族(血缘关系)(三)讨论“人”是如何产生的。
略(五)优选精练1、生活在长江流域的远古居民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远古居民先后是和。
2、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小群体,过群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生活环境险恶B已经懂得人工取火C不易获取食物D生产力水平低下3、当今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A中国B印度C埃及D巴比伦4、下列远古人遗址中,位于长江流域的是()A山顶洞人B北京人C元谋人D蓝田人5、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总结反思】针对本课,利用幻灯片展示相关图片给学生以感官上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山东省昌邑市围子仓街初中张延兴设计理念: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难点:1、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2、氏族概念及特点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学案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合作探究法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了人类,才有人类的历史。
那么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我们的祖先,也就是我们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究竟是谁?他们老家在哪里?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请看大屏幕,这是两个比较熟悉的传说。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亚当、夏娃”图片)师:哪位同学为大家讲一讲这两个传说?生:讲传说故事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我国的历史最早又是由谁创造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来学习了解一下。
(屏幕展示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新课讲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拓展升华。
(三个标题,按任务分别进行)二、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屏幕展示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同学你们从这幅图上能获得哪些有用的信息,生回答(1、我国境内分布的主要的远古人类2、远古人类生存的年代等)师归纳: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其中已知最早的是哪一人类遗址?生:元谋人。
任务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请同学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从这里你能获得哪些关于元谋人的信息?(地点年代生产生活地位)阅读教材第2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2、你怎样来证明他们是人类而不是类人猿?3、你来推理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学生阅读回答,多媒体展示补充。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好。
我们是从书本上获取的关于元谋人的信息,而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来获取的这些信息呢?生: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
例如:元谋人的牙齿化石(多媒体展示)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页上“元谋人的牙齿”图。
这是1965年5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元谋人化石包括两颗上门齿,同属一个成年人,根据考古研究判断,这两颗牙齿的特征,近似于现代蒙古人种。
元谋人出土的有七件石器,经考古学家断定,石器是打制而成的。
在化石地层中,后来又发现了动、植物化石、大量炭屑和烧骨。
经考证认为,这是当时人类用火的遗迹。
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师:远古人类在缓慢的发展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来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
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亲历了由猿到人的过程。
使我们对古人类的产生有了初步了解。
那么,早期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呢?古人类文化遗址中,北京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最早是20世纪开始发现的,我国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
以后又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迄今为止,北京人遗址共发现头盖骨6个,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以及其他的遗骨化石,共属于40多个个体。
还有石器和经过打击的石片、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等。
这些发现证明北京人已经使用火。
北京人使用石器和火遗迹的发现,为从猿到人演变提供了有力证据。
经过碳素断代和古地磁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科学技术的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之间。
任务二:北京人带问题阅读标题二内容,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下列问题:A、北京人发现地点、距今年代?使用什么工具?有什么特征?B、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有什么特点?是由什么决定的?C、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样取得天然火的?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意义?1、观察比较古猿、北京人、现代人头像,比较三者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前额眉脊骨颧骨嘴部下颏古猿低平向后倾斜粗壮高突前伸无下颏北京人低平较粗壮较为突出微缩无明显下颏现代人平滑薄平平滑平整下颏明显2、指出北京人同现代人相比,有什么特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北京人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虎、豹、熊、鹿、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
在这样的环境中,北京人怎样生存下去呢?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住山洞,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果实,过群居生活食物猎取,采集火的使用会使用天然火4、想一想,北京人是如何得到火的?(A大自然雷电生火;B森林草木自燃生火;C露天煤的自燃起火;D偶然摩擦生火。
)5、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火的作用:A烧烤食物;B驱赶野兽;C照明;D 防寒。
)6、使用天然火,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意义?(火的意义: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7、想一想,如果你是北京人,你的一天该如何渡过?(浮想联翩--绘画、编故事、演短剧等形式不限)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在小组内说一下。
学生:天亮以后,北京人开始成群结队往外走,男子去狩猎,女子去采集,傍晚时,采集狩猎回来后,他们把采集到的野果分给大家。
男子把打到的猎物剥皮,把肉割开,放在洞口的火堆上烧烤。
烧熟后,分配给大家。
当人们吃饱肚子后,就又进入梦乡,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远处的野兽自然也不敢靠近山洞。
三.北京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北京人部分,获取相关的信息。
师: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与多地方发现了远古人类遗址,其中以北京人遗址最为著名。
1987年,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接着,我们就来一同了解一下北京人。
(多媒体展示)屏幕展示古猿、北京人、现代人头像,要求:比较三者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指出北京人同现代人相比,有什么特点?生识图后结合课本知识自由发言。
前额眉脊骨颧骨嘴部下颏古猿低平向后倾斜粗壮高突前伸无下颏北京人低平较粗壮较为突出微缩无明显下颏现代人平滑薄平平滑平整下颏明显(多媒体展示)通过这些比较,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师生归纳:北京人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师: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了解了北京人的模样,接着我们来一同走进他们的生活。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课本第3页左下脚出自《韩非子》的语言,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得知,北京人当时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生:恶劣(多媒体展示图片结合课本图片思考)在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北京人又是如何生存下来的?生小组活动,讨论后回答多媒体展示:到这儿呢,老师有个有趣的问题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北京人开始时是怎样得到火的?生小组活动回答(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师:有了火,会给当时人类带来什么变化呢?生:火的作用: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火的意义: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师:同学们都动脑筋了,回答得非常好。
那么接着我们想一想,如果你是北京人,你的一天该如何渡过?(浮想联翩--绘画、编故事、演短剧等形式不限)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在小组内说一下。
师:同学们的表演非常精彩,老师很佩服你们丰富的想象力。
北京人为了生存,不断地同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
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
如果类人猿不需要劳动就能获得食物,人类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北京人生活的地域,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类,他们是山顶洞人任务三----山顶洞人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指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什么变化?(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进技术?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会人工取火)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基本信息:(多媒体展示)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分析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并完成下表(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比较表五、课堂总结、巩固升华: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1、收获盘点---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境内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看看,究竟你掌握了多少?(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完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畅谈感受----谈谈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3、释疑解惑我的问题:……我们组的问题:……老师的问题:①远古居民为什么要群居生活?(由于环境恶劣,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只有许多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群居生活,才能生存下去,这种生活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决定的。
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大自然斗争,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
同时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②什么是氏族?(氏族是一种组织形式,就像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北京人生活的原始人群。
氏族的形成与当时的婚姻状况有关,在原始人群阶段,由于刚刚由猿转化而来,因此彼此之间没有伦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