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道路改建研究
新型城镇化交通现代化论文
浅析新型城镇化与交通现代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之一就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通过对邻国日本发展城市的经验借鉴,论述了新型城镇化与交通现代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交通现代化一、新型城镇化与交通现代化城镇化就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而提高城镇化质量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万万离不开交通的现代化。
在经济建设中,交通运输业超前发展,并有一定的储备能力,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和体现。
实现交通现代化须有中心城市和立体交通网为载体和依托,如公路、铁路、港口、航道、航空和管道,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交通运输网。
因此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邻国日本的经验借鉴我们的邻国日本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
日本于1889年设立市制,1955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至1992年,日本共有城市663座,人口总和约9,630万人,占全国同期人口的77%,此时的日本已经进入了城市化高度发达阶段。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代就已确立了交通先行的城市发展政策,此后一贯重视交通发展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
相关法规除城市规划法外,还有更高层面的国土利用规划法和国家主干高速公路建设法等。
交通发展为城市的扩展提供了前提。
在交通现代化进程中,日本国土的全面城市化也同时在进行。
从日本的经历不难看出,交通现代化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交通系统的发展,使城市容量扩大、城市与城市间的迅速交流得以实现,城乡差距得以缩小,城市的活力增强,最终改变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结构。
日本对交通发展的重视、城市交通先行的发展形式以及对新交通手段的研究应用,对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而言,尤其是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极高借鉴意义。
三、我国交通现代化历史发展及现状1、我国的现代化交通发展历史我国真正大规模的现代化交通发展仅仅是改革开放80年代后期才全面开展的,90年代中后期之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和公路系统相对还处於在交通基础设施,如道路-公路、公共交通设施等方面相当匮乏阶段。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的创新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开题报告文献综述5300字》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的创新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新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汽车。
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缩短人们外出的时间,提高了生活与工作的效率。
另一方面,伴随着物流的发展,运输车辆的数目也不断增加。
这种情况有助于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我国的内需。
可是,它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造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给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运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因为伴随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却相对的落后。
不少城市规划者当时在规划市政建设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的当前的交通情况。
这便容易导致当前道路交通车辆承载能力的供需矛盾突出,引发城市交通拥堵的发生。
当前,我国的不少城市已经出现了交通拥堵,给交通的运行带来了不少压力。
北京市就是典型的例子。
完善交通管理,避免交通拥堵出现的意义更为突出。
交通顺畅有助于城市交通的顺利运行,这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便利。
当前,不少上班族由于交通的拥堵而上班迟到,其工作效率受到严重影响,而交通问题的解决必然能够大大降低因交通问题而带来的运行障碍。
另外,交通的便捷性能够给市民带来舒适感,能够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相反,城市交通拥堵则容易提高市民的焦虑感,严重影响其幸福感。
为此,城市交通问题是提升市民幸福感的一个关键措施。
再次,交通环境是人们评价一个城市的重要依据。
混乱的交通环境必然会使城市形象大打折扣。
最后,城市交通拥堵会增加城市的行政成本,严重影响行政的效率。
严重的城市拥堵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成本。
一般来说,交通拥堵的成本大约能占GDP的1%到3%,当交通拥堵发展到一定严重的程度,城市的运行压力降会大大增加,甚至出现城市瘫痪的情况。
因此,优化交通管理,保证交通顺畅可以提高城市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可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仅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本文以此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其目的和意义也就在于此。
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中老路路基、路面再利用探讨
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中老路路基、路面再利用探讨[2]新乡市方正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新乡 453000摘要: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城市路网规模也在随之扩大,公路改建为市政道路面临的老路利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优化道路路线与公交线路,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与质量,老路的利用与设计优化日益受到重视。
在节能环保思想指导下,以新乡市区某道路改造工程为例,分析探讨老路改造中路基、路面利用问题。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造工程;老路再利用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活动中心,随着城市化的逐渐深入,城市规模在扩大,城市路网也在随之扩张,为了集约建设用地,将原有干线公路作为骨架路网进行城市路网规划是目前常见做法。
考虑到公路断面与市政道路断面不同、公路线形线位优化调整等影响,城市道路改造中,老路再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1]节省土地资源,老路一般使用的施工技术等级相对低、排水性能差、容易堵塞、路基路面稳定性较差、使用寿命不长,所以在老路改造过程中应该争取最大化地利用老路资源,本研究着重探讨市政道路中老路路基、路面再利用问题。
1城市路网中老路路基、路面现状上世纪修建的城市路网,老路路面多采用宽9m的沥青路面为主,基层采用石灰石。
随着交通量急剧增加,原有老路路面强度承受能力不足,路面破损严重。
在后期改造中,加宽路面为12m。
近年来,对城区道路的改造中,在改造老路基过程中,对于已经深陷或者弹软的路面要换填处置,将裂开部分刨除,填筑新路。
[2]主要问题集中在:一是,路基沉陷。
老路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路基沉陷的问题,导致路面板块断裂、沉陷、松散,不仅对道路路面的防水能力造成影响,还会加大路基沉降面积增加、路基翻浆的可能性,对道路行车安全及日常使用均造成较大影响。
[3]二是,路面裂缝。
一般老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都或多或少地有路面裂缝问题,比如路面龟裂、不规则裂缝等,裂缝变宽将严重影响出行安全。
[4]三是,新旧路基搭接位置错台,即在新旧路基的搭接处出现纵向通裂,裂缝中也容易出现错台。
新型城镇化下小城市道路网功能结构优化体系
新型城镇化下小城市道路网功能结构优化体系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和缓解其带来的交通问题,以满足小城市居民不断发展的多样化交通出行需求、实现道路的多重功能为目标,分析了小城市道路网功能结构现状;探讨小城市道路功能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划分因子;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小城市道路网等级功能结构,从微观层面优化了小城市道路网的断面设计参数。
提出了小城市道路网功能结构优化体系,研究结果可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规划;道路功能;道路分级引言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城镇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机动车的保有量和道路交通量增长迅猛,全国各大中城市普遍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国家每年投入数千亿元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相反,伴随着私人小汽车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阻塞现象日趋严重。
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基本上建成了初具规模的道路网及相应的交通配套设施,但是,由于传统的道路网建设总是被动地适应交通需求总量的增长,没有系统地考虑城市空间结构的拓展,用地结构以及布局的调整,带来了交通拥挤、停车无地、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城市综合症”。
城市道路网大面积、持续高负荷运行,道路交通流处于弱稳定状态。
当处于弱稳定状态的交通流受到某种干扰而失去稳定时,城市交通必然出现严重的大范围的交通拥堵。
因此,迫切需要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反思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科学地进行城市道路规划建设。
1城市道路网规划与复杂地形结合的重要意义在城市道路网规划过程中,合理利用地形,与地形紧密结合,对道路网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城市的路网形式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用地性质、发展方向。
所以,在规划城市路网的时候需要灵活掌握影响道路路线的各个因素。
如果道路网设计不合理,城市规划中其他的规划设计做得再好也都没有意义。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道路意向建构
摘要本文以石家庄复兴大街的市政化改造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首先通过研究城市意向的转变来明确城市道路美学设计的时代背景,而后讨论城市道路对于城市意向建构的重要性与道路美学意向建构的策略,最后分析石家庄将城市更新愿景与道路工程美学设计相结合,实现道路空间的美学意向构建的实践应用。
本文指出意向构建是道路工程美学设计的基础,还提出应在美学设计中强调对人类行为影响力的考虑,使得城市公共空间的建造和设计不仅实现城市更新,塑造城市意向,同时引导使用者规范行为,共同维护城市形象。
01现代城市意向的转变1.1城市意向的形成城市意向是指一个城市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它在城市的主要公众行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下自然发生,进而间接影响着城市的未来规模与发展方向。
……1.2城市更新对城市意向的影响……新发展阶段的城市更新与以往模式相比,无论是更新理念、内涵与目标,还是更新方式、任务以及机制,均发生了改变。
城市更新将城市建设的重点从拆建转为修补,从恢宏转向特色,这也意味着城市建设中着力塑造的城市意向将向绿色宜居、文化识别转变。
在此背景之下,城市建设在具体实践中应注重挖掘城市历史文脉和优秀特质,重视人性化需求,从小处着手,在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中均注入和谐统一的城市意向元素,因地制宜地营造具有文化识别性的城市公共空间。
02道路美学的重要性……城市道路的更新不仅是一种对城市环境进行美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对人类行为进行正向引导的过程。
通过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幸福感,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引导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共同维护城市形象。
03道路意向的建构策略意向建构是道路工程美学设计的基础。
在城市更新中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感受,将城市规划的愿景与道路工程美学设计相结合,使城市道路的美学意向与城市环境统一协调。
在涉及道路空间形态塑造的形式、材料和色彩等方面时,可以采用以下提升策略,使道路空间达到艺术性、实用性、景观性和人性化的统一,完成美学意向的构建。
城镇化背景下干线公路改建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No. 1
! !
Fe b.
城镇化背景下干线公路改建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周 文全
( 山西省公路 局 , 山西 太原 0 00 ) 3 06
一
、
升为一级公路。按照我国现行的 《 公路工程技术标 准 》JG B 1 20 )各级 公 路 的主 要设 计 指 标 是 (T 0- 0 3 , 设计 行 车速度 , 一旦设 计 行车 速度 确定 下来 , 他相 其 应的路基宽度 、 各种 曲线要素等都有配套的规定 。 按 照现行的技术标准, 一级和二级、 二级和三级公路的 设计行车速度是相互交叉 的,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 都 可采 用 6 m/ 8 mh,而标 准采 用 同一设 0k h或 0k / 计速度时 , 不管是一级公路还是二级公路 , 的平 、 它 纵曲线要素是相同的 ,而二者的最大区别是车道数 和路基宽度的不同, 二级公路是两车道 , 汽车双 向行 驶 ,而 一级公 路至 少必须 四车道 以上 ,汽 车分 道行
Ab t a t T e p p r a ay e h a g a s fc me tc n r t a e n , o a e n a y e h s r c : h a e n l z d t e d ma e c u e o e n o c e e p v me t c mp d a d a l z d t e r n a p at a d c me t a e n r m e o r e u a e e gn e n c n my a d e v r n n a r t c o r . s h l n e n p v me t fo r s u c s g , n i e r g e o o n n i me t p o e t n e e , i o l i p o o e o e r lt e a vc . r p s d s m ea i d i e v K e r s c me t a p at p v me t r i f r e n y wo d : e n ; h ; a e n ;en o c me t s l ’
道路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道路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目录一、项目概述 (2)1. 项目背景与缘由 (3)2. 项目目的及必要性 (4)3. 项目改造范围与规模 (5)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7)1. 市场需求分析 (8)(1)交通流量现状及预测 (9)(2)道路改造需求分析 (10)2. 技术可行性评估 (11)(1)现有技术条件分析 (12)(2)新技术应用探讨 (14)3. 经济可行性评估 (14)(1)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6)(2)经济效益预测与分析 (17)三、项目改造方案 (18)1. 设计方案介绍 (19)(1)总体设计思路 (20)(2)主要技术路线 (21)(3)特色设计亮点 (22)2. 施工工艺流程说明与施工方法论述等详细内容及补充完善改造的具体内容23一、项目概述本报告旨在详细阐述道路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背景基于当前城市交通状况的迫切需求,为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增长,提升城市形象及市民出行质量,本道路改造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现有道路状况,提高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为市民提供更为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
项目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改造工程的基本情况,本次改造工程涉及的道路是城市核心区域的主要交通干线,全长约XX公里,连接着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公共设施。
改造内容包括路面翻新、拓宽改造、增设交通设施、优化道路标志标线等。
改造工程旨在将现有道路升级为现代化城市主干道,提升城市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主要是基于当前道路交通问题的严峻形势以及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道路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道路改造工程的建设迫在眉睫。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导向,也是城市自身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将放在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
本项目的实施将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进行。
通过构建TLWC模型试分析兰州市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心城镇建设
( L a y o u t ) 、 路径 ( Wa y ) 、 特色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四个 因 素 , 构建 T L WC模 型 ,对试 点 建设 中心城 镇从 区域 空 间进
行分析 , 是对 空 间分 析法 的一种 有 益探 索 , 为兰 州 试点
动, 造成 了一 个 “ 四元 结构 ” 的新 型格 局 。如 何在 这种 格
局下促进城乡发展进程相互衔接融合 , 避免相互脱节 ,
造 成 社 会 结 构解 组 , 国家 就此 提 出 了“ 新 型城 镇 化 ” 的
发 展理 念 。
遇到的问题 , 提出相应对策 。 最终利用以点带面的有力
1 新型城镇化 的提 出
城镇 化是 经济社 会发展 的必 然趋势 , 也是 改革 开放 以来 中国经 济快 速 发展 的主要 原 因 。 以往 的城 镇 化有
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 促进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 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
重 点和 难点 就是 在 县 域范 畴 中促 进 中心 城 镇 和农 村社 区的协 调发 展 , 既 防止 农村 社 区的硬 性 撕裂 , 又能 与 上
文化 创 新 能力 、城 乡 二元 关 系 的改 善是 国家 的重 要发
进城务工 , 成为没有城市户 口, 只为城市发展付 出青春
却与城市社会发展没有关系的游离群体 ,等这样的游 离农 民工群体逐渐失去城市就业优 势以后 ,再返 回农 村, 再次成为与农村社会疏离的一个群体 , 这样就使中
\
2 0 1 5 年( 第4 4 卷) 第8 期 论 坛
通过构建 T L W C模型试分析 兰州市在 新型 城 镇 化 背景 下 中心城 镇 建 设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制约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进展缓慢,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而一些地区的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导致资源不均衡配置和发展不平衡。
城镇规划不合理和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是制约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镇规划布局,以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当前亟需采取的措施。
通过深入分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建设性建议,有助于推动城镇化进程向着更加有序、平衡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前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与问题。
深入研究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提出解决措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全面推动河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步伐,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本研究对于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增进人民福祉,推动河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分析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城镇化进程一直在不断推进。
目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概述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问题逐渐凸显。
面对城市发展带来的交通压力,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从科技创新、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应对。
二、科技创新在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重要的手段和工具。
在交通规划环节,通过多种先进的模拟工具对交通需求进行分析与预测,进一步指导区域、城市交通规划的制订。
同时,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实现交通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对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通过智慧交通系统,将交通信息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进一步增强交通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三、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协同发展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对于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的关键是在规划过程中坚持“人本主义”和“可持续性原则”。
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交通规划,可以通过交通与用地相结合的方式,布局城市与周边交通干线、协调各类交通分布,实现城市交通的畅通与合理化。
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交通十分关键,包括道路、桥梁、交通设施、交通枢纽等。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积扩大、城市居民人口增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与挑战。
因此,为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五、城市交通管理的需要与方法城市交通管理是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方面。
城市道路、交通标识、道路划线、公交车道、骑行绿道等各类交通管理手段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城市交通体系的整体协调与高效运转。
城市交通管理可采用的方式包括交通流控、车辆限行、路侧停车管理、禁令标志布设等。
六、结论综上所述,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科技创新、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应对。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南海区交通专项规划的思考与创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南海区交通规划的思考与创新刘绍东 常燕燕【摘要】伴随着佛山市南海区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机动车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需求大幅增长,出行时空分布与方式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必须及时调整交通发展政策,合理引导城市交通良性发展。
本文主要论述了佛山市南海区在基于城镇化背景下,交通规划制定的主要思路与战略措施。
旨在通过对南海区交通规划的思路、方法、内容的介绍,给以国内同等城市在交通规划过程中予以借鉴。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交通规划;交通分区;交通引导城市发展;需求管理1 概述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佛山显然是一个典型的城镇化的城市,根据《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佛山城镇化率达94.6%,全国排名第三,城镇化质量则全国排名第五。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城镇化列入2013年6项工作重点,城镇化战略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此背景下,佛山市南海区开展了南海区交通专项规划——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南海区深化规划的编制工作。
如何通过交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如何遵循城市与交通的发展规律,如何促进城镇化与交通的健康发展是南海区交通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2 南海区交通发展现状2.1城镇化发展概况佛山市南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处于广佛同城的核心位置,东与广州中心城区对接,距广州中心区20公里,毗邻香港、澳门,南接佛山市禅城区,是广佛肇都市圈的中心节点之一,是广佛同城化主要发展轴向上的重点地区和先行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图1 南海区地理区位示意图自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以来,南海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于全国百强县(区)前列,经济优势突出。
图2 南海区地区生产总值发展情况而随着南海区城镇的迅速扩张,城镇空间由碎片状态逐渐演变成了以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2008年南海区建设的用地总面积为517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8.18%。
公路市政化改造的探讨
公路市政化改造的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区域范围不断向四周扩展,这对该区域内公路交通工程的功能提出新的要求,针对目前公路现状,提出了公路市政化改造的重点,并通过实例论证。
关键词:公路工程;市政化改造;措施郊区干线公路交通短板日益突出,难以满足现在多元的出行需求,道路的功能和服务对象也在相应的改变,因此郊区公路市政化改造是道路改造的趋势。
一、公路市政化改造的必要性交通,承载着人们的出行,串联着人们的生活,带动着一个区域的发展。
随着城市的发展,原先位于郊区的公路被划入市区发展范围内,此类城镇段干线公路缺乏城市市政道路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周边的居民日常出行需求,该类型公路市政化升级改造迫在眉睫,主要问题有:交通组成复杂,机非混合,长短途交通相互交织,慢行系统,非机动车道,公共交通,过街设施,智慧交通设施,绿化景观等欠缺,影响居民出行的舒适性、安全性,影响出行效率。
二、公路市政化改造重点(一)改造道路断面横断面优化,由车道混合共用,到增设单独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侧分带,增加机动车道,车流量大的路段可设置地下通道及高架桥。
纵断面优化,结合桥梁隧道净空要求及相交道路标高,对道路高程进行调整,解决道路沉降问题,适当抬高还可以防止暴雨台风天道路水淹,避免交通阻断。
(二)优化交通组织交叉口是交通网络中的重点,平面交叉口优化,对交通的运行起到关键作用,交叉口主要形式有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环形交叉口,可根据交通流量、交通组成、道路状况等情况进行选择,目前交叉口渠化是改造的重点,主要为路口车道拓宽、路面标线划分等方式,以分隔或控制冲突的车流,使之进入一定的路线,经过渠化设计的平面交叉在时间、空间上得到了充分地利用,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并增进了其安全性。
沿线出入口优化,道路侧出入口无序接入,易造成主线公路交通秩序混乱,通行能力下降,合理规划出入口的布设,控制归并沿线出入口,优化出入口布局。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治理现代化探究
No.l Jan 2021第1期2021年1月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治理现代化探究殷莉(商洛市委党校 陕西商洛726000)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城市治理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提升城市的治理水平和层次,使之与城市的规模、人口、基础设施、发展阶段等相互适应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有利于加快城市建设的战略转型,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提升综合治理能力以及破除制约城市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等。
为此,当前需要强化城市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 科学分析城市治理的重点方向,聚焦城市精细化治理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现代化探究中图分类号:C9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18 (2021 ) 01-0057-0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城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升城 市的治理水平和层次,对推动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城市治理是指城市的政府、城市的居民以及各种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方通过开放参与、平等协商、分工协作的方式达成城市公共事务的决策, 以实现城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的过程叫那么什 么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综合多位专家的观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城市治理在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 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而在现代城市治理实践中,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还需要树立法治治理理念、系统治理理念和精 准治理理念。
(二) 城市治理在主体上应包括政府、公共机构、组织及个人等多主体。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和发展趋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不仅要将城市建设得更加绿色、智慧、便捷,更要注重人文价值与社会效益,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望。
一、城市规划的绿色化、低碳化倾向新型城镇化要求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发展中,绿色化、低碳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绿地的保护、建设和利用,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同时,通过城市地下空间的开辟,可以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和城市绿地率。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推广低碳交通方式的应用,推广公共交通,限制车辆进入市区,促进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的普及,减少城市的交通瓶颈。
借助科技手段,加强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二、城市规划的智慧化、科技化发展城市规划要顺应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城市智慧化、科技化发展。
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城市建设理念正在快速兴起。
数字城市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依托,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经济、数字生活等全方位发展。
例如城市智能化道路照明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城市道路拥堵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数字化环卫,减少噪音和污染等智能化彩钢板等技术的应用,在城市规划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城市规划的品质化、文化化倾向城市规划不只是城市的物质建设,而且要注重文化的弘扬,提高城市的文化品质。
以人本思维为核心,在保证城市规划的基本功能和功能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人文、生态、社会实现。
发挥城市文化优势,构建人文城市,建设符合时代特征和城市精神的文化场所,让城市焕发出文化的气息和人文的温度。
同时,还要注重特色建筑的保护与建设,弘扬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特色。
四、城市规划的人性化、社会化发展城市规划不再局限于物质建设,更要注重人的需求和社会效益。
城市规划应该更加注重人性化环境和人文关怀,充分照顾不同人群的需求,建设更加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和便利设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摘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经济全方位发展离不了城市化。
根据传统式城市化缺点,明确提出新式城市发展创新方式,以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观为基本标准,充分发挥城市化优点,完成城乡一体化重要总体目标。
政府相关部门会对新式城镇化作出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为城镇化发展趋势给予对应的服务与公用设施,促进新式城镇化基本建设在规章制度监管和中取得明显发展与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有效路径;城乡一体化引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是科技创新、社会的进步和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
新式城镇化基本建设计划将众多乡村人口转移至城市,推动经济消费,扩大内需,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
城市化基本建设并不是对城市行政区域和各城市价值体现的典型方式,它肩负着整体城市住户和多元化工业化生产作用。
城市化人口并不意味着是城市人口,而是具有城市日常生活以及各种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设备的人口。
就中国经济经营规模来讲,大城市、中小型城市、小城镇化体系发展状况早已逐步完善,中国要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发展,务必完成新式城镇化的建立与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一)一个新的最终目标是把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合并为一体新型城市变的终极目标应当是中国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即全国各地城乡设备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发展,在全国各地加上城市的印记。
农户有着与群众同样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素养、收益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乡村也有和城市相近的设备。
也包括互联网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整体环境下,“技术含量高、经济收益好、能源消耗低、空气污染小、人力资本聚集”的产业体系,“以刚需为重、支撑点交易”的需要管理体系,“人力资源和技术革新”日益充分发挥主导地位的因素体系结构。
1.新社会以新小区、新社会组织、新社会管理方法为基本前提,相处社会性、社会联系全球化、生活习惯智能化、住户多元性和流通性、橄榄型社会阶级宽容构建和谐社会。
2.新领域城市核心环境下的城乡,当然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保护优良,资源开发节省,生态环境保护合理,人与自然关系友善,一同构建低碳绿色的生活环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规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规划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交通规划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将带来人口大规模流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结构的调整,这些都将对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挑战。
因此,城市交通规划必须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交通问题的背景城市交通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人口规模的增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跟不上发展速度而滞后。
随着城市交通拥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限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城市交通体系,促进区域性交通的发展,满足人民出行需求,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多元化的交通体系城市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公共交通、个人交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优化和协调,同时还需要考虑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甚至跨省界的交通体系布局。
这将有益于实现城市交通的平面与三维空间的互动,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
2、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城市交通规划需要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采用智能交通系统、交通运营平台和认真组织人员等手段来实现交通系统的高效有序运转,降低城市交通拥堵率,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3、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规划要充分考虑绿色出行、降低排放、保护环境的要求,积极推进新能源车、节能减排措施和綠色交通体系建设,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三、城市交通规划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城市交通规划必须采用先进、高效、创新的技术和应用。
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以信息技术及智能交通方面的技术应用及其创新为核心,开展交通安全预测、智能交通管理、精准的服务培训和公共服务定制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推广城市交通智能化方面的应用,包括车辆终端、智能交通系统、路网建设、智慧停车和交通监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从而改善城市居民出行的质量。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路交通发展理念探讨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公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城镇化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在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高速铁路、城际轨道等轨道交通方式的出现,给公路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以公路为主体的运输网络开始向公路与轨道并重的模式转变。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了以构建城市群为单位的城镇发展体系,对于公路发展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明确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路发展理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新型城镇化内涵纪晓岚先生在《论城市本质》一书中指出城市的本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是城市化的载体和基础,同时在对我国城市化历程总结和分析后,提出我国城市化的未来发展四大途径:农村城市化、区域城市化、建新城市、城市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有关城镇化发展水平、基本问题、发展规律及趋势等研究成果不断出现。
著名区域经济学专家程必定教授认为,城镇化有“人口转移型”和“结构转变型”两种形式,“人口转移型”是发生在城镇化初级和中级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结构转变型”则是城镇化的高级形态,是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向现代转型[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深,对城镇化质量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如国内王成新、姚世谋等指出城镇发展应兼具速度和质量[2]。
叶裕民教授则认为城镇化质量的核心内容是城镇现代化,其终极目标为城乡一体化[3]。
而城镇化质量内涵的认识方面也有多种理解,朱洪祥以山东省为例,构建了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标体系,计算城镇化质量指数,并以此分析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4]。
城镇化加速推进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市民化农民工大量增加、城市空间过度扩张、耕地被大量占用和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城镇化转型变得迫不及待,对新型城镇化的定义和发展要求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则认为新型城镇化是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城乡环境统一规划,生态补偿全面实施,人居环境与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实现和谐发展[5]。
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设计策略研究摘要:新时期我国城市更新发展迅速,且更新对象大多为已新建成的城市环境,涉及多方利益,为我国城市环境的再造与开发以及建设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
在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中,城市设计是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为城市更新政策提供一套可行性研究性方案,还能够协助更新政策的贯彻落实。
文章针对我国城市更新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城市设计角度提出相应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更新背景;研究策略引言城市更新是指针对当前城市中已经建成的空间环境进行合理的改造再开发,而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在进行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以城市更新为依托,改造出一个生态健康的新城市。
1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设计的意义1.1提高城市更新合理性与可行性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简单的扩大城市规模,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对城市中的各种基础设施进行优化与完善,借助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法,不断改进城市设计的整体方案,从而使城市更新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更强。
以各种各样的市政工程为例,部分市政工程的施工地点选择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而借助于合理的城市设计方案,就可以有效避免施工现场出现失误,从而使各种市政工程能够更加契合城市发展需要,真正造福于城市居民。
1.2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品质城市公共空间是向外来人员展示城市魅力的最直接场所,也是象征着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角色”,因此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现阶段,我国各大中型城市内的人口数量正呈现出日益激增的状态,城市居民能够享用到的城市公共空间则越来越小。
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设计时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城市更新的社会背景之下,着重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高,从各类文化标志、区域、节点等角度出发,以人文关怀为基础,不断提高设计的可行性与品质,从而使城市公共空间能够展现出独具魅力的内涵。
2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设计现状2.1管控不到位规范性城市设计作为城市更新和空间规划的重要方式,可适应规划管理的需要,合理界定土地利用格局和区位控制指标对城市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新型城镇化导向下的城市群综合交通系统管理理论与方法
“新型城镇化导向下的城市群综合交通系统管理理论与方法”重大项目指南我国城市群发展迅速,新型城镇化导向下的城市群发展战略为破解大城市交通困局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给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针对我国城市群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深入地研究城市居民出行的复杂行为和多层次交通需求的生成机理,探索复杂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规律,剖析地面公交网络—轨道交通网络—道路交通网络的相互协调关系,建立多方式交通网络系统的耦合理论,发展多方式协作运营过程中的组织、调控与协同理论,构建匹配多层次交通需求的城市群综合交通管理理论,不仅对发展交通管理科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缓解直至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目标围绕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综合交通系统管理的战略需求和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的前沿科学问题,紧密结合中国情境特点,运用多学科融合方法,系统深入开展我国城市群综合交通系统的行为分析与需求集成管理、系统设计与运营优化、风险辨识与应急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的重要成果,培养一支聚焦城市群综合交通系统发展问题的高水平研究队伍,为我国加快构建快速、便捷、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互联互通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研究内容(一)城市群交通行为分析与需求集成管理研究。
研究不同尺度下基于个体的日常活动出行计划的预测模型;研究共享融合多模式、交通需求的时空演化规律和趋势;构建面向城市群交通网络分析的动态活动-出行分配组合模型;研究适应城市群不同功能等级、结构特征和空间圈层的交通管理策略。
(二)城市群综合交通系统设计与运营优化研究。
研究城市群综合交通枢纽选址和分层布局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点线网运输能力精细估算方法;研究城市群多种交通方式间的换乘组织与协同管理和综合交通网络接驳运营优化与调度方法。
新型城镇化下小城市道路网功能结构优化体系赵亚男
新型城镇化下小城市道路网功能结构优化体系赵亚男发布时间:2021-10-20T06:54:41.098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9期作者:赵亚男张明明[导读] 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和缓解其带来的交通问题,以满足小城市居民不断发展的多样化交通出行需求、实现道路的多重功能为目标,分析了关于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的整体框架,探讨了小城市路网功能结构现状;探讨小城市道路网功能结构优化,研究结果可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赵亚男张明明山东九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摘要: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和缓解其带来的交通问题,以满足小城市居民不断发展的多样化交通出行需求、实现道路的多重功能为目标,分析了关于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的整体框架,探讨了小城市路网功能结构现状;探讨小城市道路网功能结构优化,研究结果可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规划;结构优化体系引言在当今社会城市化的发展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城市道路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到人为设计理念,通过这些理念的综合运用,可以使城市道路交通满足便民化的服务需求。
但是,在当前部分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着使用年限与设计年限不符以及道路线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会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整体效果,无法满足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需求。
因此,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应该融入先进的理念,结完善城市交通道路设计方案,有效减少巨大交通压力对城市运输带来的负担,为当前社会的城市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1关于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的整体框架 1.1交通功能定位解析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过程中,其主要出发点及基础就是交通功能定位解析,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基本都是服务于交通功能,为实现其目的而相继开展。
因此,在整个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中,准确定位交通功能是主要前提条件。
其详尽工作并不是指单纯的将支路、次干路、主干路的交通功能进行分析定位,同样也不是单纯的依靠机动交通作为定位条件,其定位方法主要以道路交通全部参与者为中心,参考周围用地情况及周边道路网络情况,依据城市景观、城市交通及城市发展全新定位交通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道路改建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26T16:31:34.2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孙阳张慧慧[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道路出行有了更高的要求,新型城镇化以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是城市、城镇、新农村共同发展,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实现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山东中宏市政设计有限公司济宁 272000摘要: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道路出行有了更高的要求,新型城镇化以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是城市、城镇、新农村共同发展,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实现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城市道路改建引言我国道路建设发展非常迅速,为我国经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有城镇道路逐渐无法满足现代交通需求。
在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中,如何科学有效的对原有道路进行改建已成为人们开始关注的问题。
1举例分析根据某市某区总体规划为例,某区区域总体布局将形成“城镇联动、双轴发展、绿心聚核、多点均衡”的总体功能布局结构。
其中某公路段为“双轴”之一,亭林镇、朱泾镇、枫泾镇均为重点建设城镇。
某区区规划构筑“一城(组团式松江新城)、二翼(东翼工业园片区、西翼科技园片区)、三片(东北部经济密集片区、西北部旅游度假片区和南部现代农业片区)”的区域空间结构框架。
叶榭镇位于“三片”中的南部现代农业片区。
G320车亭、亭枫公路段为沿线各镇重要的对外联系通道,各镇的地块建设也沿车亭公路及亭枫公路展开。
同时G320又是连接江浙的重要干线公路,过境交通大。
因此,G320国道兼具对外交通联络、城市综合性主干道的功能,是松江区及金山区的重要通
道。
而现状G320道路通行能力已逐渐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道路服务水平低,在城镇段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目前车亭公路为南北向一块板断面的公路,双向2条~3条机动车道和2条非机动车道。
主要相交道路为:北松公路、泖亭路、大叶公路、叶政路和亭枫公路,这些相交道路目前均为双向四车道,现状车亭公路上交叉口均没有渠化拓宽。
车亭公路可以通过2个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沈海高速,它们分别位于泖亭路上和大叶公路上。
其余东西向连接的道路贯通性不好,且道路等级较低。
亭枫公路目前为东西向四块板断面的公路,双向4条机动车道和2条非机动车道,主要相交道路为:车亭公路、松金公路南、松卫南路(双向四车道)、松金公路北、金石公路、金廊公路、朱平公路和朱枫公路,其中仅松卫南路、金廊公路、朱平公路和朱枫公路为双向四车道,其余为双向两车道。
亭枫公路在交叉口进口道处也未渠化拓宽。
亭枫公路通过亭林出入口与上海绕城高速(G1501)接通,通过朱泾出入口和兴塔出入口与亭枫高速(S36)接通,通过枫泾立交与沪杭高速(G60)接通。
可见,G320车亭、亭枫公路周边路网条件总体较差,路网尚不完善,连通性较差。
贯通南北的地面道路只有朱枫公路、松卫公路和车亭公路,东西贯通的道路只有亭枫公路和大叶公路。
松江区又受到黄浦江分隔,越江设施欠缺,且间距较大。
2总体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范规程,根据道路功能定位,结合规划和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确定道路性质、规模、设计参数指标及设计内容;2)拓宽后车道规模须满足交通功能的需求;道路扩建尽量在规划道路红线范围内实施,充分利用规划道路红线,应尽量考虑减少拆迁;3)考虑工程的整体性,工程建设规模一步到位,根据实际建设条件与客观需求合理布置断面;路基、路面设计方案应尽量体现针对性设计的原则,提高结构强度;4)结合工程特点,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已经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5)工程实施方案应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期间对道路交通正常通行的影响。
3新型城镇化道路改建工程路面设计(1)柔性路面,如果新型城镇化原有道路为沥青柔性路面,道路表面只存在较少凹凸情况。
针对此种情况,可采用沥青混合料或C10细石混凝土等进行道路找平,然后直接铺设沥青混凝土面层。
如果道路路面存在多处凹凸,已无法满足正常道路使用,可在原路上采用水泥稳定砾石为基层,经机械压实后再铺设混凝土面层。
若道路两侧地坪高度对道路中心高度有一定限制,可以将原有道路路面挖除,对道路基层、面层进行重新铺设。
(2)刚性路面,若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刚性路面,在原有路面上铺设新路面可分为粘结式、分离式和直接式三种形式。
粘结式需要将原有路面凿毛,凿毛后清洗,然后喷洒水泥浆,操作过程中应确保新旧路面接缝位置准确、整齐,接缝的构造形式应具有一致性。
分离式是在新旧路面之间铺设隔离层,再在隔离层上铺设新路面。
操作过程中,新路面接缝构造和接缝位置不受原有道路影响。
采用此种方式理论上是比较理想的处理模式,但在实际新型城镇化道路改建过程中往往受两侧地坪高度限制。
直接式就是在原有道路上直接铺设新路面。
操作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原有道路的清洁干净,新铺设沥青混凝土要和原有水泥混凝土部分粘合,路面接缝相重合,确保上下路面具有一致的伸缩性。
(3)道路拓宽中路面处理,新型城镇化道路改建工程中若需要进行道路的拓宽,若规划红线位置不变,可采用拓宽车行道的方法。
拓宽车行道时,可使用对称拓宽的方式进行,确保道路中线位置不变的基础上,沿道路两侧拓展。
考虑到新拓宽道路沉降量比原有道路大的问题,对新拓宽道路必须进行路基处理。
因为新旧道路沉降量的不同会导致新路面纵向裂缝的出现,而且随着道路沉降程度会逐渐加大裂缝。
在夏季多雨季节,雨水的渗透也会对路面产生进一步的破坏。
针对以上情况,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在道路拓宽时必须做好过渡路面,观察路面沉降,当沉降稳定后方可铺设新路面。
但在新型城镇化道路改建工程中,影响道路施工因素较多,且工期紧张,无法分期建设。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对此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可以将道路原有路面设置为快车道,将新拓宽道路作为人行道或慢车道。
(2)对拓宽道路的基层、路槽施工质量做好严格把关,尤其是新旧道路相结合部位。
若存在施工机械无法碾压部位,应进行人工夯实,并确保夯实密实度达到相关设计要求。
(3)若原有道路的高程较合适,可以在新旧路基上同时铺设水泥稳定碎石层,提高道路整体稳定性,然后再进行路面的铺设。
4通过工程,达到以下工程目标 1)通过扩建机动车道规模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满足交通需求;2)沥青路面满足以下设计使用年限:新建路面、翻挖新建路段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2年;铣刨加罩路段路面沥青面层设计使用年限:不小于8年;3)老路利用路面结构层确保强度,满足交通需求,同时沥青路面应满足技术规范;4)将机动车道上的检查井调换成自调式防沉降窨井盖框和改进型防沉降窨井盖板,全线各类检查井“路框差”不大于4mm;5)人行道每单元完好率达到100%,平整度控制在4mm以内,缘石坡道设置率100%;6)实施路段达到“路面平整清洁,设施规范齐全,运行状况良好”的目标。
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得到迅速增长,对新型城镇化原有道路的改建也逐渐增多。
在道路改建过程中不仅应考虑满足各项功能需求,还应结合现状,充分考虑对现有设施的合理利用,以缩短工期,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和干扰。
参考文献:
[1]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6-22.
[2]张清民.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探究.科技创新导报,2010(7).
[3]郭卫东,吕科,梁青槐.城市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9(2).
[4]曹立峰,高中俊.道路交通中环境设计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