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与设计原则与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02-换热器设计
![02-换热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112d28bcd126fff7050bad.png)
1
§2-2 传热过程分析及计算
二、 传热过程的基本公式 3、通过肋壁的传热
k
' f
Ai 1 hi hoo Ao
1
1 1 hi hoo
1
只要 o 1 就可以起到强化换热的效果。 由于β值常常远大于1,而使η0β的值总是远大于1,这就 使肋化侧的热阻显著减小,从而增大传热系数的值。
二、 传热过程的基本公式
2、通过圆管的传热
内部对流: hi dil (t f 1 twi ) 圆柱面导热:
(t wi t wo ) do 1 ln 2 l di
hi ho
1 lhi di
1 ho ld o
外部对流: ho dol (two t f 2 )
(2)传热系数是常数; (3)换热器无散热损失; (4)换热面沿流动方向的导热量 可以忽略不计。
要想计算沿整个换热面的平均温差,首先需要知道当地温
差随换热面积的变化,然后再沿整个换热面积进行平均。
§2-3换热器中传热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
一、简单顺流及逆流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
在假设的基础上,并已知冷热流体 的进出口温度,现在来看图中微元 换热面dA一段的传热。温差为:
1 kf 1 Ao Ao 1 hi Ai Ai hoo
§2-2 传热过程分析及计算
二、 传热过程的基本公式 3、通过肋壁的传热
定义肋化系数:
Ao Ai
则传热系数为:
kf
1 1 hi ho o
1
§2-2 传热过程分析及计算
二、 传热过程的基本公式 3、通过肋壁的传热
t t1 t2 dt dt1 dt2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4f6c4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6.png)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设计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换热器的需求首先需要明确换热器的设计参数,包括流体的性质、流量、进出口温度、压力等。
这些参数将在后续的计算中使用。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型号根据设计参数和换热需求,选择合适的列管式换热器型号。
常见的型号包括固定管板式、弹性管板式、钢套铜管式等。
第三步:计算表面积根据流体的热传导计算表面积。
换热器的表面积是根据热传导定律计算得到的,公式为:Q=U×A×ΔT,其中Q为换热量,U为传热系数,A为表面积,ΔT为温差。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所需的表面积。
第四步:确定管子数量和尺寸根据所需的表面积和型号,确定换热器中管子的数量和尺寸。
根据流体的流速和换热需求,计算出每根管子的长度和直径。
第五步:确定管板和管夹的尺寸根据管子的尺寸,确定管板和管夹的尺寸。
管板和管夹是固定管子的重要部分,负责把管子固定在换热器中,保证流体的正常流动。
第六步:确定换热器的材质和厚度根据流体的性质和工作条件,确定换热器的材质和厚度。
常见的材质有不锈钢、碳钢、铜等。
通过计算流体的温度、压力和腐蚀性等参数,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厚度。
第七步:校核换热器的强度对换热器的强度进行校核。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换热器的强度进行计算和验证,确保其能够承受工作条件下的压力和温度。
第八步:制定施工方案和图纸根据设计结果,制定换热器的施工方案和详细图纸。
包括换热器的总体布置,管子的连接方式,焊接和安装步骤等。
上述是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步骤,下面将介绍列管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计算流体的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的计算包括对流传热系数和管内传热系数两部分。
对于对流传热系数,可以使用已有的经验公式或经验图表进行估算。
对于管内传热系数,可以使用流体的性质和流速等参数进行计算。
其次,根据传热系数和管子的尺寸,计算管子的传热面积。
管子的传热面积可以根据管子的长度和直径进行计算。
然后,根据热传导定律,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量。
列管式换热器的选型和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选型和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25932e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6.png)
列管式换热器的选型和计算选择和计算列管式换热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因素:工艺要求、流体性质、传热面积、传热系数、压降和尺寸等。
1.工艺要求:首先需要了解工艺要求,确定换热器的工作条件,如需求的热交换量、流体进出口温度、换热器操作压力等。
2.流体性质:对于液体流体,需要知道其流量、密度、比热容和粘度等参数;对于气体流体,需要知道其流量、密度、比热容、粘度以及含湿量等参数。
此外,还需要了解流体的腐蚀性和脏污程度等因素。
3.传热面积:传热面积是换热器设计的关键,它决定了换热效果的好坏。
通常,换热面积越大,传热效率越高。
传热面积的计算需要根据需要传热的热流量、热交换的温差以及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来确定。
4.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描述换热器传热性能的重要参数,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传热量与温度差的比值。
传热系数受到流体流速、流体性质、传热表面形式和腐蚀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传热系数越大,传热效果越好。
5.压降:换热器的设计还要考虑流体在管内和管外的压降。
流体在管内的压降与流速、管道尺寸、流体性质和管道长度等因素有关。
流体在管外的压降主要受到流体通过管束时的速度和管束间距的影响。
合理控制压降,可以保证换热过程的均衡和稳定。
6.尺寸: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尺寸,需要考虑到实际安装场地的限制。
一般来说,尺寸越小,安装成本越低,但传热面积较小,传热效果也相应较差。
因此,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大的换热器尺寸。
换热器选型时,可以参考换热器厂家提供的产品目录和工程经验,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选择符合要求的型号。
选定后,可以使用传热计算软件进行详细的热力学计算,确定换热器的几何尺寸,进一步优化设计。
总之,换热器的选型和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利用适当的工具进行计算和分析。
只有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才能满足工艺要求,提高换热效率,并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在计算和选型上的注意事项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在计算和选型上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c4b0d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0.png)
列管式换热器(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是一种常用的热传递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领域。
它以其结构简单、热交换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受到了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
在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关键的计算和选型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换热器的性能参数计算1. 换热面积的计算换热面积是换热器设计时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性能。
换热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的流速、温度差、传热系数等因素,通常采用表面传热系数和对流传热方程来进行计算。
2. 热负荷的计算热负荷是换热器所需要处理的热量大小,必须准确计算以保证换热器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在计算热负荷时,需要考虑流体的流速、密度、比热容等参数,以及流体的温度差等因素。
3. 温差分布的计算温差分布是指流体在换热器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它直接影响着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合理计算温差分布,以保证流体在换热器内部能够充分接触和传热。
二、换热器的选型与材料选择1. 流体性质的分析在进行换热器的选型和材料选择时,首先需要对流体的性质进行全面的分析。
包括流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比热容等)、化学性质(如腐蚀性、毒性等)等因素,以便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型号。
2. 材料的选择换热器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不同的流体对材料的要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材料,如碳钢、不锈钢、铜合金等。
3. 设备的选型在进行换热器的选型时,需要考虑实际使用情况、换热效率要求、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方便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考虑设备的制造标准、工作压力、温度等参数。
三、换热器的布局和结构设计1. 换热器的布局换热器的布局设计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效果和维护便利性。
合理的布局设计可以减小流体的阻力、降低能耗、提高换热效率。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案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案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7a26c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4.png)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案计算设计方案计算是列管式换热器设计的关键步骤之一,它能够帮助工程师选择适当的列管式换热器类型、尺寸和工作参数。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计算的例子,供参考:1.确定换热器类型:首先需要确定所需的列管式换热器类型。
常见的列管式换热器类型有直流式、逆流式和交叉式。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换热效果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类型。
2.确定管束尺寸:根据换热介质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计算所需的列管式换热器的管束尺寸。
例如,可以根据热传导方程和设计参数等计算出所需的管束长度、直径和数量等。
3.计算流体参数:根据提供的流体性质数据,例如流体的温度、密度、粘度和热传导系数等,计算出流体的物性参数以及相应的流体换热参数。
这些参数是设计换热器的重要基础。
4.计算传热面积:传热面积是设计换热器的重要参数之一、根据热传导方程和传热区域的形状等计算出所需的传热面积。
通常,传热面积的计算可以根据传热系数、温差和传热介质流量等因素进行。
5.计算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换热器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通过合适的实验或经验公式,计算出传热系数,并考虑到局部传热系数不均匀的因素。
这一步骤将有助于准确地估算传热过程。
6.确定换热器的管材和流体分配:根据所需的换热效果和介质性质等,选择适当的管材和流体分配方案。
例如,可以选择不锈钢、铜或铁等耐腐蚀性好的材料,并确定合适的管道连接方式。
7.计算换热器的压降和泄漏等:换热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压降和泄漏。
根据设计参数和所选的换热器类型、尺寸等,计算出合适的压降和泄漏。
这将有助于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和工作效果。
8.最后的设计优化和评估: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评估。
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或其他工程设计工具,优化换热器的结构、材料和工作参数等,以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和经济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计算的一个简单示例,具体的设计计算过程和方法将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设计要求而有所不同。
设计步骤及计算(列管式)
![设计步骤及计算(列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431f4621ed9ad51f01df209.png)
管壳(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步骤及计算一、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步骤及计算1.工艺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首先要根据生产工艺条件的要求,通过化工工艺计算,确定换热的传热面积,同时选择管径、管长、决定管数、管程数和壳程数。
1.1换热器初步设计①传热量:Q=W.C p.(T1-T2)②有效传热温差:△T、对数平均温差△tm假定换热器的壳程数为1,管程数为NB,计算并查取其温差修正系数F t,则:△T=F t.△tm③根据换热剂性质和工艺条件,设总传热系数K′,所需的换热面积A1.2传热管——因为换热管的换热是依靠传热管构成传热面来进行.所以管子的尺寸、形状对传热有很大影响.同时,管子的大小,管子的排列对清洁污垢非常重要.①通常采用光管或低翅片管,规格为Φ19×2和Φ25×2.5.②传热管根数③确定管子排列方式和管间距a④管子材料由流体化学性质和工艺设计条件如压力、温度等确定1.2 换热器的机械设计1.2.1 壳体直径Di和厚度S的计算1.2.2 壳体材料可根据物料性质、操作压力、温度来确定.#1.2.3 换热器封头的选择采用标准封头,根据JB1154—73选择1.2.4 容器法兰选择根据JB1160—82标准选择1.2.5 管板尺寸由《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结构设计手册》计算、选定. 1.2.6 管子拉脱力的计算对于胀接接头,由于流体压力,及管壳壁温差应力的联合作用,使得在接头处产生使管子与管板有脱离倾向的拉脱力q.若管子与管板为焊接接头,则C不需校核拉脱力.1.2.7 温差应力的计算对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因为温差应力较大,通常需要计算、校核温差应力,进而判断是否需要设置膨胀节.①温差轴向力②温差应力/ σt=F/Atσs=F/As1.2.8 折流板在换热器中设置折流板,可提高壳程内流体的流速和加强湍流强度,从而提高传热效率,是强化传热的一种结构. 常用圆缺形折流板.根据经验,折流板间的间隔不大于壳体内径,最小为壳内径的板间距太大湍流强度会不够,太小则增加了流动阻力.1.3 管、壳程压降的计算根据初定的换热器,计算管、壳程的压降、检验其结果是否合理,否则需要重新调整管程数和折流板间距.1.3.1 壳程压降△Po1.3.2 管程压降△Pi1.4 总传热系数在初步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和尺寸后,要计算总传热系数K,比较初设的总传热系数K′,当K/K′=1.5~1.25,则初选的换热器合适,否则需要重复设计.①管程对流传热系数αi可根据管内流体的流型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αi=f(Re,Pr)②壳程对流传系数αo. Donohue法: \#③总传热系数对于间壁、污垢层热阻,可视它们对K的影响占5%,所以 2 实例设计2.1 欲用水将流量为60m3/h的苯液从80℃冷至35℃,水入口温度为25℃,若出口温度分别为30℃、35℃、40℃设计相应适宜的换热器.(壳程走苯,管程走水)物性:ρ(kg/m3) Cp(KJ/Kg℃) μ(mPa.s) λ(KJ/m2.℃) 苯:880 1.60 1.15 0.148 水:994 4.187 0.727 0.626设计结果均采用固定管扳式换热器(无需膨胀节)出口温度(℃) 30 35 40Dg(mm) 700 800900S(mm) 7 8 9A(m2)133.6 160 217.9'L(m) 6 6 6N(根) 284 340 463NB(块) 12 17 243 V$ n- d. _9 T) O板间距(m) 0.5 0.35 0.25! e) g7 ]a; z2 O$ ]# I管子(mm) Φ25×2.5 Φ25×2.5 Φ25×2.5; b0 u7 U1 j( u: V9 y& H* J+ C u# ]管子排列正三角正三角正三角管子中心矩(mm) 32 32 32总传热系数(w/m2.t 421 423 4040 k- A3M& ]( w3 }壳程压降(Pa) 4.43×103 2.07×103 1.2×1048 y; V# e+ q: n6 Z管程压降(Pa) 1.55×103 8.45×103 0.41×1033 |( U8 I6 e" ~$ R2.2 讨论从设计结果可看出,冷却水出口温度不同,若要保持总传热系数,温度越大、换热管数越多,折流板数越多、壳径越大,这主要是因为水出口温度增高,总的传热温差下降,所以换热面积要增大,才能保证Q和K.因此,换热器尺寸增大,金属材料消耗量相应增大.通过这个设计,我们可以知道,为提高传热效率,降低经济投入,设计参数的选择十分重要.3 结论本文提出的换热器的设计,在工艺设计上考虑了传热系数、管壳程压降等对换热器设计的影响,同时在机械设计上进行了部分筒化计算.虽然所列公式繁多,但运用计算机编程计算,将简便易行,能满足设计要求。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和选用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和选用](https://img.taocdn.com/s3/m/f709b54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4.png)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和选用设计方案和选用列管式换热器导论:设计方案:1.确定换热器的工作条件:在进行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换热器的工作条件,包括工作介质的流量、温度、压力等参数。
这些参数将对换热器的尺寸和换热效率等性能产生影响。
2.选择合适的管束类型:列管式换热器一般由多个管子组成的管束和螺纹固定在两个壳体上的结构组成,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管束类型。
常用的管束类型有单管、单排管束、多排管束、隔室管束等。
选择合适的管束类型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并满足不同的换热要求。
3.确定换热面积和管束长度:换热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换热面积和管束长度。
根据工作条件和换热要求,确定合适的换热面积和管束长度。
一般来说,换热面积越大,换热效果越好,但是也会增加成本和体积。
4.确定流体流动方式和传热方式:列管式换热器的流体流动方式包括顺流、逆流和交叉流等,传热方式包括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
根据换热要求和经济性,选择合适的流动方式和传热方式。
5.确定壳程流动分配方式:壳程流动分配方式包括平行流动和逆流动等。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换热要求和经济性选择合适的流动分配方式。
选用:1.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列管式换热器的材料对于其耐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不锈钢、碳钢、铜等。
2.确定换热器的维护和清洗方式:列管式换热器由于结构复杂,清洗和维护较为困难。
因此,在选用时需要考虑清洗和维护的方便性,选择易于清洗和维护的设计。
3.考虑能量利用率和经济性:在选用列管式换热器时,还需要考虑能量利用率和经济性。
换热器的能量利用率越高,所需热交换面积就越小,经济性就越好。
因此,选择高效能量利用的换热器是非常重要的。
4.参考其他用户的反馈和评价:在选用列管式换热器时,可以参考其他用户对于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反馈和评价。
这些反馈和评价可以提供有关换热器性能和可靠性的宝贵信息。
总结: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案和选用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工作条件、管束类型、换热面积、管束长度、流体流动方式、传热方式、壳程流动分配方式、材料选择、维护和清洗方式以及能量利用率和经济性等。
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思路与原则
![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思路与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1017615ba1aa8114431d9eb.png)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虑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
2.流体流速的选择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
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
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
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
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
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3.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就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
若其中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
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换热器出口的冷水温度,便需要根据经济衡算来决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https://img.taocdn.com/s3/m/251395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f.png)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工业化学反应装置和过程的设计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各种装置和工艺条件来实现设备的最优化。
其中列管式换热器是常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装置,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与原理列管式换热器是通过管壳型构造,由许多纵向的管子构成,管子两侧通过流体工质进行换热。
其主要结构包括壳体、管板、管束、进出口法兰等部分。
换热原理是将热量从高温的流体传给低温的流体,实现两种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二、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和应用列管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应用范围广、容易清洗维修等特点。
其在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于热回收、冷却、加热等方面,如在石油、化工、冶金、食品、制药、造纸等行业的反应过程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三、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在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时,主要需考虑的参数有流体介质、流量、温度、压力等等,其中最核心的是确定热量传递系数与压降。
常用的设计方法有总热传系数法、等效径法、NTU法等。
其中总热传系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计算的公式为:1/U = 1/hi + Δx/k + Δy/ho其中U为总热传系数,hi、ho分别为热传分界面内的内、外热传系数,k为扩散系数(介质传热系数),Δx、Δy为介质的平均厚度与壁层厚度。
在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
四、列管式换热器的操作和维护在使用列管式换热器时,应注意清洗维护工作。
由于该装置的结构特殊,应定期进行化学清洗,以避免沉积物和腐蚀物堵塞换热器内壁。
同时还应注意防止介质的过于浓缩,以免产生结晶、沉积、腐蚀等情况。
综上所述,列管式换热器是化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其结构特殊、应用范围广泛、换热效率高,并且容易维护操作,是值得研究和推广的一种装置。
在化工原理的课程设计中,学生能够通过对列管式换热器的深入理解和设计方案的完善,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化工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f9a5b1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5.png)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一、需求分析在进行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与计算之前,首先要明确用户需求。
包括换热介质的种类、流量、进出口温度、压力等参数。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工况。
二、换热面积计算换热面积是列管式换热器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常用的换热面积计算方法有经验公式法、传热负荷法和数值计算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经验公式法。
经验公式法是通过已有的实验数据和经验公式来计算换热面积。
常用的经验公式有Dittus-Boelter公式、Sieder-Tate公式和Petukhov公式等。
选择适当的公式并对其进行解析,可以计算出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三、流体参数计算在进行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与计算之前,需要准确地确定流体的物性参数。
包括流体的热传导系数、粘度、比热容等。
这些参数的计算可以通过查表或者使用流体模拟软件来实现。
四、管道布置管道布置是列管式换热器设计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管道布置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减小流体的压降。
通常情况下,采用等分流或者逆流布置方式。
在进行管道布置时,需要考虑管道的长度、中心距、管程数等因素。
五、管壳选型根据用户需求和换热介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管壳材质和型号。
常见的管壳材质有碳钢、不锈钢、铜合金等。
在选择管壳型号时,要考虑流体进出口大小、壳体结构和安装方式等因素。
六、压降计算在进行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与计算时,需要考虑流体在管内和管外的压降。
通过压降计算可以确定管道的尺寸、长度和流速等参数。
压降计算一般有几种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流体力学模拟法和试验法等。
七、材料选用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中,材料的选用非常重要。
常见的材料有碳钢、不锈钢、铜合金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确保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八、换热器结构设计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包括换热管的排列方式、管道的长度和直径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换热介质有关。
换热器的结构设计要满足换热效率高、压降小和结构紧凑等要求。
总结: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换热面积计算、流体参数计算、管道布置、管壳选型、压降计算、材料选用和换热器结构设计等。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39e21ecaaedd3382c4d339.png)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一、概述在化工、石化、石油炼制等工业生产中,换热器被广泛使用。
在一般化工的建设中,换热器约占总投资的11%。
在炼油厂的常、减压蒸馏装置中,换热器约占总投资的2 0%。
若按工艺设备重量统计,换热器在石油、化工装置中约占40%左右。
随着化工、石化、炼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型换热器不断出现,一些传统的换热器的结构也在不断改进、更新。
今后换热器的发展趋势将是不断增加紧凑性、互换性,不断降低材料消耗,提高传热效率和各种比特性,提高操作和维护的便捷性。
换热器的类型很多.特点各异,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
苦按其用途分,有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技其结构类型分,有列管式、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板壳式利翅片管式等。
若按传热原理和热交换方式分,有直接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三类,列管式换热器是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类型,也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换热设备。
列管式换热器发展较早,设计资料和技术数据较完整.目前在许多国家中都已有系列化标准产品。
虽然在换热效率、紧凑件、材料消耗等方面还不及一些新型换热器,但它具有结构简单、牢固、耐用,适应性强,操作弹性较大,成本较低等优点,因而仍是化工、石化、石油炼制等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设备,也是各类换热器的主要类型。
二、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固定及各种性能参数 1.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列管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换热管束、管板(又称花板)、封头(又称端盖)等部件组成,图1—1为它的基本构型,此式为卧式换热器,除此之外还有立式的。
在圆筒形的完体内装有换热管束,管束安装固定在壳体内两端的管板上。
封头用螺钉与壳体两端的法兰连接,如需检修或清洗,可将封头盖拆除。
图1—1 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冷、热流体在列管式换热器内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在管束与壳体间的环隙内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另一种流体在换热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
管内流体每通过一次管束称为一个管程。
如需要换热器较大传热面积时,则应排列较多的换热管束。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fd41f8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9.png)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热负荷、传热系数、
综合热传导系数、管壁温度、传热面积等。
下面将介绍列管式换热器的设
计计算方法。
1.确定热负荷:首先需要确定需要换热的流体的温度差,以及流体的
流量。
根据热传导方程和换热面积乘以传热系数,可以计算出热负荷。
2.确定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判断换热器传热效果的重要参数。
根据
换热器内外壁传热面积、内外壁综合热传导系数以及传热面积乘以壁面传
热系数,可以计算出传热系数。
3.确定综合热传导系数:综合热传导系数可以通过考虑换热器材料的
导热系数和传热面与环境之间的热传导路径来计算。
4.确定管壁温度:根据热传导方程和壁面传热系数,可以计算出管壁
温度。
5.确定传热面积:传热面积是换热器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传热面积
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传热效果。
传热面积可以通过测量换热器的长度、管道内径和管板数量来计算。
综上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主要包括确定热负荷、传热系数、综合热传导系数、管壁温度和传热面积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得到换
热器的设计方案,以满足实际的换热需求。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ae4e4f8d680203d8ce2f24ab.png)
表4-18设计条件数据
物料 流量 kg/h 组成(含乙醇量)mol% 温度 ℃ 操作压力MPa
进口 出口
釜液 109779 3.3 145 0.9
原料液 102680 7 95 128 0.53
试设计选择适宜的列管换热器。
解:
(1) 传热量Q及釜液出口温度
a. 传热量Q
选用 规格钢管,设管内的流速 ,则:
单管程所需管子根数n:
设单台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为 ,则单台传热面积为:
选取管束长l=6m,则管程数 为
故应选取管程数 为2。根据以上确定的条件,按列管换热器标准系列,初步选取型号为G800-II-16-225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两台,其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解:
a. 设管内的表面传热系数为
则管内
由以上条件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空气表面传热系数 :
所以
判断合用否?
又 ℃
热流量
所需换热面积为
则
换热管的实际面积为 ,则
所以该换热器合用。
b. 若将苯的流量提高20%,则管内表面传热系数将增大,设为
则
0.686
0.578 678.0
935.6
908.0
2.617
4.267
4.135
由热流量衡算得:
=113.1℃
(2) 换热器壳程数及流程
a. 换热器的课程数
对于无相变的多管程的换热器壳程数 的确定,是由工艺条件,即冷、热物流进出口温度,按逆流流动给出传热温差分布图如图4-71所示,采用图解方法确定壳程数 。
◎ 计算传热面积并求裕度
根据计算的K计值、热流量Q及平均温度差△tm,由总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A0,一般应使所选用或设计的实际传热面积AP大于A020%左右为宜。即裕度为20%左右,裕度的计算式为:
列管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https://img.taocdn.com/s3/m/b06bc51c10a6f524ccbf8583.png)
目录:1.概述2.管程结构3.设计步骤4.传热计算主要公式5.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概述】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英语翻译:heat exchanger换热器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
在热量交换中常有一些腐蚀性、氧化性很强的物料,因此,要求制造换热器的材料具有抗强腐蚀性能。
换热器的分类比较广泛:反应釜压力容器冷凝器反应锅螺旋板式换热器波纹管换热器列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容积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热管换热器汽水换热器换热机组石墨换热器空气换热器钛换热器换热设备,要求制造换热器的材料具有抗强腐蚀性能。
它可以用石墨、陶瓷、玻璃等非金属材料以及不锈钢、钛、钽、锆等金属材料制成。
但是用石墨、陶瓷、玻璃等材料制成的有易碎、体积大、导热差等缺点,用钛、钽、锆等稀有金属制成的换热器价格过于昂贵,不锈钢则难耐许多腐蚀性介质,并产生晶间腐蚀。
在石油、化工、轻工、制药、能源等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把低温流体加热或者把高温流体冷却,把液体汽化成蒸汽或者把蒸汽冷凝成液体。
这些过程均和热量传递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均可以通过换热器来完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型式和种类的换热器发展很快,新结构、新材料的换热器不断涌现。
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对某些种类的换热器已经建立了标准,形成了系列。
完善的换热器在设计或选型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2)结构安全可靠;(3)便于制造、安装、操作和维修;(4)经济上合理。
换热器不得在超过铭牌规定的条件下运行。
应经常对管,壳程介质的温度及压降进行监督,分析换热管的泄漏和结垢情况。
管壳式换热器就是利用管子使其内外的物料进行热交换、冷却、冷凝、加热及蒸发等过程,与其他设备相比较,其余腐蚀介质接触的表面积就显得非常大,发生腐蚀穿孔结合处松弛泄漏的危险性很高,因此对换热器的防腐蚀和防泄漏的方法也比其他设备要多加考虑,当换热器用蒸汽来加热或用水来冷却时,水中的溶解物在加热后,大部分溶解度都会有所提高,而硫酸钙类型的物质则几乎没有变化。
列管式换热器的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9f650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6.png)
列管式换热器的计算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热交换设备,它通过将热流与冷流进行热交换,实现能量的传递和热平衡。
在设计和计算列管式换热器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管束布置、热流体的流动方式、传热介质的特性、换热量的计算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列管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首先,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
热负荷是指热交换器每单位时间的传热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m×Cp×ΔT其中,Q为热负荷,单位为W或kW;m为热流体的质量流量,单位为kg/s;Cp为热流体的比热容,单位为J/(kg·℃)或kJ/(kg·℃);ΔT为热流体的温度差,单位为℃。
其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是指热流和冷流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表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Q/(U×ΔTm)其中,A为传热面积,单位为m²;U为换热系数,单位为W/(m²·℃)或kW/(m²·℃);ΔTm为平均温差,单位为℃。
换热系数U的计算涉及到多个因素,如传热介质的性质、管道的特性、管束的布置等。
换热系数U可以通过经验公式、理论计算或实验测定获得。
然后,根据传热面积和管束的结构进行管束的安装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中的管束结构可以分为轴向流与横向流两种形式。
轴向流形式中,热流体和冷流体分别在管束的两侧进行流动,适用于气液传热。
横向流形式中,热流体和冷流体在管束的同一侧进行流动,适用于液液传热。
最后,根据换热器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设计合适的管束布置方式。
换热器中常用的材料有不锈钢、碳钢、铜、铝等,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工况下具有不同的适用性。
管束的布置方式包括平行流、逆流和交叉流等,其选择也与传热介质的特性和工作要求有关。
(整理)列管式换热器选型设计计算
![(整理)列管式换热器选型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a1476ae50e2524de5187e7a.png)
第一部分列管式换热器选型设计计算一.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换热器设计的优劣最终要以是否适用、经济、安全、负荷弹性大、操作可靠、检修清洗方便等为考察原则。
当这些原则相互矛盾时,应在首先满足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再考虑一般原则。
1.流体流动空间的选择原则(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因为管内清洗比较方便。
(2)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可节省壳体金属消耗量。
(4)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出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它对清洗无要求。
(5)有毒流体宜走管内,使泄漏机会较少。
(6)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7)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可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8)对于刚性结构的换热器,若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对流传热系数较大者宜走管间,因壁面温度与α大的流体温度相近,可以减少热应力。
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
2.流体流速的选择根据管内湍流时对流传热系数αi∝u0.8,流速增大,则αi增大,同时污垢热阻R si 减小,利于传热,从而可减少传热面积,节约设备费用;但同时又使压降增大,加大了动力消耗,提高了操作费用。
可见应全面分析权衡比较适宜的流速。
(1)所选流速要尽量使流体湍流,有利传热。
(2)所选流速应使管长或程数恰当。
管子过长,不便于清洗管内污垢;而管子过短,管程数增加,使结构复杂化,传热温差减少,均会降低传热效果。
(3)粘度大的流体,流速应小些,可按滞流处理。
(4)高密度流体(液体),阻力消耗与传热速率相比一般较小,可适当提高流速。
在我们教材及换热器设计手册中均给了出一些经验数据,以供参考。
3.管子规格及排列情况(1)管径选择:国内换热器系列标准件中管子规格为Φ25×2.5mm、Φ19×2mm,在再沸器中可采用Φ38×3mm。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https://img.taocdn.com/s3/m/7827a7a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01.png)
可用旳场合:
1)管程走清洁流体;
2)管程压力尤其高;
3)管壳程金属温差很大,固定管板换热器连设置膨胀节都无法 满足要求旳场合.
2、流动空间旳选择
3、流速旳拟定
4、流动方式旳选择
除逆流和并流之外,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冷、 热流体还能够作多种多管程多壳程旳复杂 流动。当流量一定时,管程或壳程越多, 表面传热系数越大,对传热过程越有利。 但是,采用多管程或多壳程必造成流体阻 力损失,即输送流体旳动力费用增长。所 以,在决定换热器旳程数时,需权衡传热 和流体输送两方面旳损失。
5、流体出口温度旳拟定
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旳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要求,则不存在 拟定流体两端温度旳问题。若其中一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 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拟定。例如用冷水冷却一热流体,冷水 旳进口温度可根据本地旳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其出口温度则 可根据经济核实来拟定:为了节省冷水量,可使出口温度提升 某些,但是传热面积就需要增长;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则需要 增长冷水量。两者是相互矛盾旳。一般来说,水源丰富旳地域 选用较小旳温差,缺水地域选用较大旳温差。但是,工业冷却 用水旳出口温度一般不宜高于45℃,因为工业用水中所含旳部 分盐类(如CaCO3、CaSO4、 MgCO3和MgSO4等)旳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出口温度过高,盐类析出,将形成传热 性能很差旳污垢,而使传热过程恶化。假如是用加热介质加热 冷流体,可按一样旳原则选择加热介质旳出口温度。
取管长应根据出厂旳钢管长度合理截用。 我国生产系列原则中管长有1.5m,2m, 3m,4.5m,6m和9m六种,其中以3m和 6m更为普遍。同步,管子旳长度又应与管 径相适应,一般管长与管径之比,即L/D约 为4~6
列管式换热器选型设计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选型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163391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a.png)
列管式换热器选型设计计算首先,需要确定换热器的热负荷,即需要传热的热量。
一般可以根据物料的流量、进出口温度差和物料的比热容来计算。
例如,物料流量为1000 kg/h,进口温度为80°C,出口温度为60°C,比热容为3.8kJ/(kg·°C),则热负荷为:接下来,需要选择适当的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与传热效果成正比。
可以根据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的关系来计算,公式如下:Q=U×A×ΔTm其中,U为换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ΔTm为物料的平均温差。
由于换热系数与流体特性、流体配管、管壁传热等因素有关,需要通过经验或参考书籍来确定一个合适的换热系数。
常见的换热系数范围为1000-4000W/(m2·°C)。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传热面积:A=Q/(U×ΔTm)然后,需要确定流体流速和压降。
流速的选择要考虑到换热效果和能耗的平衡。
一般情况下,流速应该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造成换热效果不佳或能耗过大。
压降则需要根据流体的压力和流速来计算。
一般通过经验公式或流体力学方法来计算。
最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管子数量。
材料要能够满足工艺要求,耐腐蚀、耐高温等。
常见的材料有不锈钢、碳钢、铜等。
管子数量的选择要保证传热面积充分利用,同时要考虑到设备的尺寸和造价等因素。
总结起来,列管式换热器选型设计主要包括确定热负荷、选择传热面积、确定流体流速和压降、选择材料和管子数量等。
这些步骤需要考虑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流体特性、工艺要求和经济性等因素,通过计算和经验可以确定最合适的选型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与设计原则与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换热器的设计即是通过传热过程计算确定经济合理的传热面积以及换热器的结构尺寸,以完成生产工艺中所要求的传热任务。
换热器的选用也是根据生产任务,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选择合适的换热器。
由于参与换热流体特性的不同,换热设备结构特点的差异,因此为了适应生产工艺的实际需要,设计或选用换热器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一系列的选择,并通过比较才能设计或选用出经济上合理和技术上可行的换热器。
本节将以列管式换热器为例,说明换热器选用或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流体通道的选择流体通道的选择可参考以下原则进行: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程,以便于清洗管子;2.腐蚀性流体宜走管程,以免管束和壳体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内也便于检修和清洗;3.高压流体宜走管程,以免壳体受压,并且可节省壳体金属的消耗量;4.饱和蒸汽宜走壳程,以便于及时排出冷凝液,且蒸汽较洁净,不易污染壳程;5.被冷却的流体宜走壳程,可利用壳体散热,增强冷却效果;6.有毒流体宜走管程,以减少流体泄漏;7.粘度较大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壳程,因流体在有折流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体流向和流速不断改变,在很低的雷诺数(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可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但是有时在动力设备允许的条件下,将上述流体通入多管程中也可得到较高的对流传热系数。
在选择流体通道时,以上各点常常不能兼顾,在实际选择时应抓住主要矛盾。
如首先要考虑流体的压力、腐蚀性和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阻力系数等,以便作出合理的选择。
二、流体流速的选择换热器中流体流速的增加,可使对流传热系数增加,有利于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
然而流速的增加又使流体流动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增大。
因此,适宜的流体流速需通过技术经济核算来确定。
充分利用系统动力设备的允许压降来提高流速是换热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选择流体流速时,除了经济核算以外,还应考虑换热器结构上的要求。
表5-4给出工业上的常用流速范围。
除此之外,还可按照液体的粘度选择流速,按材料选择容许流速以及按照液体的易燃、易爆程度选择安全允许流速。
三、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则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
若其中一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
例如用冷水冷却一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其出口温度则可根据经济核算来确定:为了节省冷水量,可使出口温度提高一些,但是传热面积就需要增加;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则需要增加冷水量。
两者是相互矛盾的。
一般来说,水源丰富的地区选用较小的温差,缺水地区选用较大的温差。
不过,工业冷却用水的出口温度一般不宜高于45℃,因为工业用水中所含的部分盐类(如CaCO3、CaSO4、MgCO3和MgSO4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出口温度过高,盐类析出,将形成传热性能很差的污垢,而使传热过程恶化。
如果是用加热介质加热冷流体,可按同样的原则选择加热介质的出口温度。
四、管径、管子排列方式和壳体直径的确定小直径管子能使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大,因而在同样体积内可布置更多的传热面。
或者说,当传热面积一定时,采用小管径可使管子长度缩短,增强传热,易于清洗。
但是减小管径将使流动阻力增加,容易积垢。
对于不清洁、易结垢或粘度较大的流体,宜采用较大的管径。
因此,管径的选择要视所用材料和操作条件而定,总的趋向是采用小直径管子。
管长的选择是以合理使用管材和清洗方便为原则。
国产管材的长度一般为6m,因此管壳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中换热管的长度分为1.5、2、3或6m几种,常用3m或6m的规格。
长管不易清洗,且易弯曲。
此外,管长L与壳体D的比例应适当,一般L/D=4~6。
管子的排列方式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错列三种。
等边三角形排列比较紧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对流传热系数大;正方形直列比较松散,对流传热系数较三角形排列时低,但管外壁清洗方便,适用于壳程流体易结垢的场合;正方形错列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对流传热系数较直列高。
管子在管板上的间距t跟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式有关:胀管法一般取t=(1.3~1.5)do,且相邻两管外壁的间距不小于6mm;焊接法取t=1.25do。
换热器壳体内径应等于或稍大于管板的直径。
通常是根据管径、管数、管间距及管子的排列方式用作图法确定。
五、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当流体的流量较小而所需的传热面积较大时,需要管数很多,这可能会使流速降低,对流传热系数减小。
为了提高流速,可采用多管程。
但是管程数过多将导致流动阻力增大,平均温差下降,同时由于隔板占据一定面积,使管板上可利用的面积减少。
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采用多管程时,一般应使各程管数大致相同。
当列管式换热器的温差修正系数时,可采用多壳程,如壳体内安装与管束平行的隔板。
但由于在壳体内纵向隔板的制造、安装和检修都比较困难,故一般将壳体分为两个或多个,将所需总管数分装在直径相等而较小的壳体中,然后将这些换热器串联使用,如图5-23所示。
六、折流板折流板又称折流挡板,安装折流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壳程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
其常用型式有弓形折流板、圆盘形折流板(如图5-24所示)以及螺旋折流板等。
常用型式为弓形折流板。
折流板的形状和间距对壳程流体的流动和传热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弓形缺口的高度约为壳体直径的10%~40%,一般取20%~25%。
两相邻折流板的间距也需选择适当,间距过大,则不能保证流体垂直流过管束,流速减小,对流传热系数降低;间距过小,则流动阻力增大,也不利于制造和检修。
一般折流板的间距取为壳体内径的20%~100%。
七、换热器中传热与流体流动阻力计算有关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可按已选定的结构型式,按前一章相关内容,根据传热过程各个环节分别计算出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热阻及导热热阻,得到总传热系数,再按本章前述内容进行换热器传热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中流动阻力计算应按壳程和管程两个方面分别进行。
它与换热器的结构型式和流体特性有关。
一般对特定型式换热器可按经验方程计算,计算式比较繁杂,具体内容可参阅有关的换热器设计教科书或手册。
八、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的一般步骤: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计算步骤基本上是一致的,其基本步骤如下:1.估算传热面积,初选换热器型号(1)根据传热任务,计算传热速率;(2)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中两端的温度,并按定性温度计算流体物性;(3)计算传热温差,并根据温差修正系数不小于0.8的原则,确定壳程数或调整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的终温;(4)根据两流体的温差,确定换热器的型式;(5)选择流体在换热器中的通道;(6)依据总传热系数的经验值范围,估取总传热系数值;(7)依据传热基本方程,估算传热面积,并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尺寸或按系列标准选择换热器的规格;(8)选择流体的流速,确定换热器的管程数和折流板间距。
2.计算管程和壳程流体的流动阻力根据初选的设备规格,计算管程和壳程流体的流动阻力,具体的计算方法可参考文献[1、3、5]的有关内容。
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和满足工艺要求。
若不符合要求,再调整管程数或折流板间距,或选择其他型号的换热器,重新计算流动阻力,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3.计算传热系数,校核传热面积计算管程、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计算传热系数和所需的传热面积。
一般选用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比计算所需传热面积大10%~25%,否则另设总传热系数,另选换热器,返回第一步,重新进行校核计算。
上述步骤为一般原则,可视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对设计结果应进行分析,发现不合理处要反复计算。
在计算时应尝试改变设计参数或结构尺寸甚至改变结构型式,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以获得技术经济性较好的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及酒精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
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
所需材质,可分别采用普通碳钢、紫铜、或不锈钢制作。
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结管处进入,在管流动,从封头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种流体由壳体的接管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为壳程列管式换热器种类很多,目前广泛使用的按其温差补偿结构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种: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
此种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别焊在外壳两端,并在其上连接有顶盖,顶盖和壳体装有流体进出口接管。
通常在管外装置一系列垂直于管束的挡板。
同时管子和管板与外壳的连接都是刚性的,而管内管外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
因此,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至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换热器。
为了克服温差应力必须有温差补偿装置,一般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50℃以上时,为安全起见,换热器应有温差补偿装置。
但补偿装置(膨胀节)只能用在壳壁与管壁温差低于60~70℃和壳程流体压强不高的情况。
一般壳程压强超过0.6Mpa时由于补偿圈过厚,难以伸缩,失去温差补偿的作用,就应考虑其他结构。
2.源头或换热器:换热器的一块管板用法兰与外壳相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以使管子受热或冷却时可以自由伸缩,但在这块管板上连接一个顶盖,称之为“浮头”,所以这种换热器叫做浮头式换热器。
其优点是: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变壳体约束,因而当两种换热器介质的温差大时,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的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
其缺点为结构复杂,造价高。
3.填料函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比浮头式低。
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中不应处理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的介质。
4.U型管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都弯成U形,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每根管子皆可自由伸缩,从而解决热补偿问题。
管程至少为两程,管束可以抽出清洗,管子可以自由膨胀。
其缺点是管子内壁清洗困难,管子更换困难,管板上排列的管子少。
优点是结构简单,质量轻,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