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示范文本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生影响; ⑤饲料中残留的农药转入禽畜体内,造成此类加工食品的污
染; ⑥运输及贮存过程中由于和农药混放而造成食品污染; ⑦来自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如从水中污染→浮游生物→
水产动物→高浓度农药残留食品。
2.3农药毒性分级
3.辐照食品技术及其安全性
3.1食品辐照保藏技术 以辐照加工技术为基础,运用γ射线、χ射
线、电子束等电离辐射产生的射线与物质作 用产生的物理效应和生物效应对食品进行加 工,从而达到杀虫、杀菌、提高食品的卫生 质量、保持营养品质及风味、延长货架期目 的,就是食品辐照保藏技术。 应用:辐照杀虫 、辐照杀菌、 辐照抑制发 芽和辐照延长货架期
2.5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属酯类(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 难溶于水,可溶于脂肪及各种有机溶剂 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特别是在碱性介质、高温、
水分含量高等环境中,更易水解。 硫代磷酸酯农药在溴作用下或在紫外线照射下,
分子中S易被O取代,生成毒性较大的磷酸酯。 有机磷农药中毒机理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使乙酰胆碱在体内
毒性级别
大鼠LD5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g/kg)
经口
经皮
固态 液态 固态 液态
极毒(Ⅰa) 高毒(Ⅰb)
≤5 5.1~50
≤20 21~200
≤10 10.1~100
≤40 41~400
中等毒(Ⅱ ) 51~500 201~2000 101~1000 410~4000
低毒(Ⅲ)
>500
>2000
>1000
>4000
2.4 有机氯农药
分两大类:一为DDT类,称作氯化苯及其衍生物, 包括DDT和六六六等;二为氯化甲撑萘类,如七氯、 氯丹、艾氏剂、狄氏剂与异氏剂、毒杀芬等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政策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政策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瓜果农业取得的药的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喷酒衣药是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农药在农业中的使用+分普遍但农药固有的化学性质和不当使用会对瓜果等农产品的安全性活成极大的影响和成胁,如果农产品生产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瓜果等农产品生产中大量使用或使用衣药不当将严重影响农副产品的质量和食品的安全性这不仅不利于农业生产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2010年发生的海南可豆事件就给衣药的安全使用敲响了警钟。
基于此本文探析了瓜果等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基本现状根据现有的科技手段就衣药的残留和合理使用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对农作物产量和食品安全有一定的帮助性作用。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农业中农药的使用相当广泛,农药对危害农业虫草等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农药残留是指在对农作物进行衣药喷酒后在农作物上残留的微量农药和有毒的代谢物,一般衣药都不是由单一物质构成,而是由几种混合物及其制剂组成因此农药残留的危害性极大。
一个国家的基本物质保障包括食品的供应充足和食品的整体安全性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食品是否安全卫生、是否对人体有害已成为当前食品行业和农业十分重视的话题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问题也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會们对于保健和食品安全的意识逐渐增强,对食品的营养、安全和保健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合理处理农药的残留问题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控制农药残留的基本措施对行政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在整个农业产业中农产品的农药监管是个+分复杂且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农业中的生产、采摘收获贮量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相应的工作为食品的安全做基础性的保证不能出现疏忽的现象否则就金对食品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吸励甚于此,相关的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应逐新改进和完善生产的监营体系同时加强各监营会的合理空通会; 高效地完善和确立农业的产品质最安全管理体系,改善作禁止各类禁药和假置伤劣的产品进入市场进而流向农业生产领域,在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农业国情原有的基本体制,避免出现真空现象。
食品安全报告:农药残留问题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
食品安全报告:农药残留问题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引言:当前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农药残留问题的关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因为农药残留问题不仅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且对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信任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分析农药残留问题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农药残留问题对消费者健康的威胁农药残留问题直接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
现代农业中,农药化肥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中,虽然它们能够提高产量,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农药残留问题。
长期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肝脏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
消费者对农药残留问题的担忧使得他们对食品的选择变得更加谨慎。
2. 农药残留问题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信任食品企业是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对食品企业的信任是消费者购买食品的基础。
然而,农药残留问题的频繁爆发破坏了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信任。
一方面,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和抽检机制产生怀疑,怀疑这些机制无法杜绝农药残留问题。
另一方面,食品企业自身抽检不符合标准,或者隐瞒农药残留问题,导致消费者对食品企业产生了质疑。
3. 消费者对农药残留问题的识别与监督能力不足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去识别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也缺乏监督食品企业的能力。
这使得农药残留问题难以被消费者发现和监督,增加了消费者对食品的不安全感。
此外,即使消费者发现了问题,但由于投诉渠道的不畅通,投诉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的信任。
4. 消费者教育与食品安全宣传的重要性为了提高消费者对农药残留问题的认知度和应对能力,加强消费者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和食品企业应加大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普及农药残留问题知识,提供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并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交流,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只有消费者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5. 食品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性食品企业应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认证体系。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农药残留问题是食品安全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农药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使用农药可能导致农药残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健康带来风险。
本文将讨论农药残留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一、农药残留的原因农药残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1. 不合理使用:农民在种植时,为了追求高产高效,可能会滥用农药,使用超过推荐剂量或者使用不适当的农药。
这使得农作物吸收了过量的农药,并在农产品中残留下来。
2. 不正确施药时间: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农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果农民在不正确的时间使用农药,可能会导致残留问题,同时也会增加农药的浪费。
3. 农药的潜蓄性:一些农药在作物中具有潜蓄性,即施药后会在植物体内慢慢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药残留程度逐渐增加。
二、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长期慢性毒性:一些农药在食物中长期积累,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引发慢性疾病,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2. 儿童健康风险:儿童对农药的敏感性比成人更高,他们的身体对农药的代谢能力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农药残留的影响,可能导致儿童健康问题。
3. 环境污染:农药残留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还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三、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减少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 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加强对农民的农药使用指导,提供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引导农民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加强对农田的监测和检测。
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无化学农药或无残留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药使用,从根本上降低农药残留问题。
3. 加强法规和标准制定:加强对农药残留的监管,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监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并对超标的产品进行处理,确保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过,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降低病虫害、增加农业生产,农场主经常使用农药,这种农药能满足农户的需要,但如果农药的残留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文章简要地阐述了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危害,以及减少农药残留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农药残留;食品安全;影响;对策引言:近年来,我国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样的环境下,政府和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农药的问题非常关注。
同时也让农民有一种责任感,把农药的用量降到最低。
要采取科学的方法,采取一定的措施,把农药的用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并从根本上保证农药的安全使用。
要想有效地控制农药残留,确保食品的安全,就必须通过一套科学、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农药的安全。
一、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一)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影响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有害生物的侵袭,目前,拟除虫菊酯是一种很好的控制农药,应用范围很广。
不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性质比较稳定,而且分解的速度并不快,所以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为了降低拟除虫菊酯的用量,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都对农药残留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拟除虫菊酯是一种杀虫剂,可以直接喷洒在水果和粮食上,如果使用了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等高毒性农药,这些农药会附着在果实表面。
如果超过了标准,人体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还会引起神经紊乱、皮肤刺激等症状[1]。
(二)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影响有机磷是一种有毒的杀虫剂和一种神经毒性物质,一般情况下,会引起神经传递素乙酰胆碱的积累,从而引起神经瘫痪。
轻度的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瘫痪,严重时可致人于死地,造成严重后果。
目前,高浓度的甲胺磷、对硫磷等农药已被禁用,而马拉硫磷等低毒农药仍被广大种植户广泛应用,严重影响了粮食安全。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障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滥用和不当使用农药可能会导致农作物中残留有害物质,对食品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本文将就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展开论述。
1.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农药残留在食品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不同种类的农药具有不同的毒性,长期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作用,例如引发癌症、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
尤其是儿童和孕妇,对农药残留更为敏感,一旦摄入超标食物可能对其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2. 农药残留对环境的影响农药残留对农田和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农药残留会随着农田的灌溉和降雨排入土壤和水源中,对土壤和水质产生污染,对水生生物和各种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此外,某些农药残留还会引发土地生态退化,破坏土壤微生物平衡,影响农田的可持续性发展。
3. 农药残留对农民收入和市场形象的影响食品中残留农药若超过国家标准,将影响农民的销售和收入。
农民若未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出售含有超标农药残留的食品,将受到市场监管的处罚,甚至可能被迫停产。
此外,农产品中增加的农药残留问题会影响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信誉,损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降低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意愿。
4. 农药残留监测和防控措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农药残留监测和防控措施。
监测措施包括对农产品和环境样品进行采样和检测,确保农药残留水平在安全标准以下。
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要求农民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农药,并在使用后遵守相应的施药间隔期,减少农药残留的可能性。
5. 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农药使用为了降低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推广绿色农业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绿色农业强调使用绿色环保农药或者替代农药的方式,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此外,采用生物防治、有机肥料等绿色农业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自然抗性,降低农药使用率,减少农药残留的风险。
食品安全和农药残留的规范和实施
食品安全和农药残留的规范和实施随着现代化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其中,农药残留是目前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
为确保人们食品的健康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农药残留的规范和实施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是为了保护作物免受害虫、病害和杂草侵袭而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一种化学品。
但是,如果不合理使用,就会造成农药残留的问题。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时不能立即反应出来,长期积累会导致各种疾病,比如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
因此,农药残留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二、农药残留的规范和实施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各国都制订了一系列农药残留规范和实施措施。
在我国,农药残留的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等。
此外,针对不同农产品和出口产品还有相应的残留标准。
为了监测和控制农药残留,我国严格落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此体系由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共同建立,覆盖了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掌握农药使用和施用量,遵守使用规范,保证不超过规定的残留限量。
在销售和加工环节,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进货检验和出厂检查。
此外,还要进行市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在农药残留方面,各国还广泛开展了绿色食品生产。
绿色食品是指采用生态、循环和低污染方式生产的食品,不使用农药或者使用很少的农药,保证了人们食品的健康和安全。
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绿色食品标准和认证体系,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三、建立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手段来解决。
还需要加强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个人和社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个人要注重自我保护,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尽量选用绿色食品,并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卫生管理。
社会方面,要加强监督和检测体系的建设,促进食品工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执法力度,提高食品检验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农药对食品安全性影响
3.通过食物链污染
农药污染环境,经食物链传递时可发 生生物浓集、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致 使农药的轻微污染而造成食品中农药的 高浓度残留。饲料常以农作物的皮、壳 和根等部分加工而成,其农药残留量较 高,饲喂禽畜或鱼贝类后,导致其产品 中农药残留。
3.通过食物链污染
蜜蜂采食污染有农药的蜜粉源植物后, 生产的蜂蜜、花粉和蜂王浆等蜂产品农 药残留。水生动物也可通过水生生物食 物链,从其食物中受到农药的污染。
在一定时间内可造成禽畜产品中农药残 留。在农产品储藏中,为了防治其霉变、 腐烂或植物发芽,施用农药造成食用农 产品直接污染。如在粮食储藏中使用熏 蒸剂,柑橘和香蕉用杀菌剂,马铃薯、 洋葱和大蒜用抑芽剂等,均可导致这些 食品中农药残留。
2.从环境中吸收
农田、草场和森林施药后,有40%-60% 的农药降落至土壤,5%-30%的药剂扩散 于大气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水体、 大气等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致使农产 品、畜产品和水产品出现农药残留问题。
或杂环化合物,传统上将其分为四类: (1)滴滴涕及其同系物; (2)六六六(HCH); (3)环戊二烯类及其有关化合物; (4)毒杀芬及有关化合物。
各类中各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有 些相似,但毒性却有差别。
1.有机氯类
20世纪70年代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限制 使用和禁止使用这类农药,不久我国也停止生 产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目前仅有少数用于疾 病(如疟疾)的预防。
4.其他途径污染
食品中农药的残留量主要受农药的种类、性 质、剂型、使用方法、施药浓度、使用次数、施 药时间、环境条件、动植物的种类等因素影响。 一般而言,性质稳定、生物半衰期长,与机体组 织亲和力较高及脂溶性的农药,很容易经食物链 进行生物富集,致使食品中残留量高。施药次数 多、浓度大、间隔时间短,食品中残留量高。此 外,由于农药在大棚作物中降解缓慢,而且沉降 后再次污染农作物,因此大棚农产品(如蔬菜、 瓜果)的农药残留量比自然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 高。
农药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2012PDF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张雪琼2012.3.14 概述在食品、农产品或饲料的生产、储存、运输、分配及加工过程中用于防止、破坏、引诱、排拒、控制任何昆虫和病菌还包括有毒的动植物或控制动物的外寄生虫的所有物质统称为农药但不包括肥料、动植物营养素、食品添加剂及动物用药品。
概述以生物活体为活性物质的农药称为生物农药如微生物活体、天敌等。
以化工合成得到的各种化学物质的农药称为化学农药。
目前使用的农药大都为化学农药根据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沙蚕毒素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汞类、有机砷类、有机氟类等。
概述自20世纪40年代滴滴涕问世以来化学农药进入极盛时期。
60年代发现有机氟农药高残留和污染环境问题。
而后发展的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的高毒产品在生产和使用上均不安全。
至70年代中期出现了超高效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其中一种这类农药药效比有机磷和氨基酸酯类农药高520倍甚至百倍杀菌剂、除草剂中同时出现了一些超高效的产品。
概述虽然施用量小毒性、残留和污染问题减轻了但由于这类农药对病菌、害虫、杂草等有更高的杀伤作用因而对哺乳动物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粮、油、菜、果及禽畜产品上或多或少存在的农药及衍生物以及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质等统称为农药残留。
由于农药性质、使用方法、使用时间不同各种农药在食品上的残留程度有所差别。
概述中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平均发生病虫害约27亿——28亿亩施用农药的防治面积为23亿亩次左右挽回粮食损失200亿——300亿千克。
但由于过量和不当使用对食品造成的污染也不可忽视。
目前全国农药使用量大约为20万吨左右真正利用率仅10-20其余进入环境。
概述已有报道表明癌症发病率的逐年提高与农药使用量成正比农村儿童白血病的40-50诱因之一是农药畸形胎儿出生率的增高也与农药使用有关。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和危害动植物在生长期间或食品在加工和流通中均可收到农药的污染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
1.施药后直接污染作为食品原料的农作物、农产品、禽畜直接施用农药而被污染其中以蔬菜和水果受污染最为严重。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最新版)第一节农药定义及其分类一、农药的定义n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物质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及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n除了少量不用农药的有机农作物外,几乎所有作物都离不开农药。
使用农药可以挽回15-20%的作物损失。
二、农药的分类按用途可以分为:v杀虫剂: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v杀菌剂:代森锰锌、波尔多液、多菌灵v杀螨剂:三氯杀螨醇、三氯杀螨砜、克螨特v杀鼠剂:杀鼠灵v除草剂:莠去津、除草醚、杀草丹、氟乐灵、绿麦隆v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剂、萘乙酸、矮壮素按结构和组成可以分为:v有机氯农药v有机磷农药v氨基甲酸酯类农药v拟除虫菊酯类农药v有机砷农药v有机汞农药第二节农残定义、来源及其危害一、农药残留的定义v农药残留:使用农药后,残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和环境中的农药及其代谢物和杂质。
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率居化学性中毒之首!案例——农药蔬菜悄悄爬上餐桌n河北省张家口市一直是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示范基地,销量非常好,特别是进入秋季以后,南方蔬菜生产进入淡季,这里才开始进入旺季,每天几乎都有一千多辆载重10吨以上的货车来这里运菜。
但据有关媒体揭露,这里生产的一些打着无公害蔬菜牌子的蔬菜竟然都使用了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
浅谈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食品科技浅谈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杨宝娟(莒县检验检测中心,山东莒县 276599)摘 要:农业中农药的使用对食品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农药残留的基本概念,食品中常见农药残留的种类及危害,分析了目前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和途径,阐述了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检验检测方法以及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控制。
关键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食品安全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和食品安全在我国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病、虫、草害,目前在农作物的生长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中,化学药物依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方式。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果蔬的杂草、病虫害以及用于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残留是指因使用农药而在农产品、动物饲料中残留的特定化合物,包括农药本身的残留以及被认为具有毒理学意义的农药的衍生物、代谢物和其他杂质的残留。
1 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的种类农药按照其组成及作用原理,主要分为有机磷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1.1 有机磷类农药有机磷农药属于有机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可抑制生物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阻止体内乙酰胆碱的分解过程,主要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有机磷农药因种类繁多、药效明显,而被广泛用作杀虫剂。
常见的有机磷农药包括对硫磷、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甲拌磷、马拉硫磷、倍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等。
1.2 有机氯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又叫氯化烃杀虫剂,是农作物杀虫剂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农药。
有机氯农药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类化学合成农药,我国过去使用的农药,60%是有机氯农药。
常见的有机氯农药有滴滴涕(DDT)、六六六(BHC)、敌百虫、艾氏剂、七氯等。
其中滴滴涕(DDT)、六六六(BHC)因其高残留和高污染,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相继限制和禁用此类农药[1]。
1.3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光和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易分解的化合物,不易造成污染,近年来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趋势有所增加。
食品安全与农药残留合理使用农药
食品安全与农药残留合理使用农药食品安全与农药残留:合理使用农药在现代社会中,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药使用的广泛,农药残留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
因此,合理使用农药成为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与农药残留的关系,并提出合理使用农药的策略。
一、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工具,它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不当的使用会导致农药残留问题。
农药在植物体内残留,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农药残留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毒性反应,对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因此,减少农药残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任务。
二、合理使用农药的重要性合理使用农药是减少农药残留的基础和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
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并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科学和合理的农药使用,不仅可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还能减少对农作物质量的影响,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三、合理使用农药的策略1.选择合适的农药合理使用农药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农药。
根据作物种类、病虫害的类型和发生情况,选择具有高效、低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减少残留风险。
此外,还要关注农药的注册情况和适用范围,确保使用的农药合法合规。
2.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施药在使用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施药。
农药使用说明详细介绍了使用方法、剂量、施用时间等关键信息。
合理掌握使用方法,不超量使用农药,避免过量施药导致残留问题。
3.合理施药时间和次数合理施药时间和次数是减少农药残留的重要环节。
根据病虫害的流行规律和预报情况,科学调整施药时间和施药次数,避免频繁使用农药。
在作物生长周期中选择适当的防治时机,防止病虫害大规模发生,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4.加强农药残留监测和检测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加强农药残留的监测和检测力度。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定期对农产品进行抽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浅析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浅析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性问题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包括农药残留超标导致的风险。
本文就农药残留现状、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治理对策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农药残留;食品安全;影响;对策;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手段,但随之而来的农药残留问题不可避免。
食品安全是影响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加强我国食品农药污染的监管不只是保障人体健康的重点工作,而且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1食品中农药残留现状农药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资料,在铲除杂草、防治病虫害、保证农作物优质高产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维持人类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
据数据统计,全球每年因农药使用而增加的粮食产量可多达3千万吨以上,若以每人每年平均消耗250千克粮食计,增产的粮食每年可以多养活1.2亿人口[1]。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农药普遍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导致的原因有农药产品结构与农业结构的调整不适应,农民违规使用、误用或超剂量使用农药,农药毒性强等等,由此导致农药中毒、农副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以及环境污染等事件的发生,给消费者、社会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逐步增强以及化学合成技术的提升,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不断面世,农药残留超标的状况得以减轻。
2016-2017年广西市售产品抽检结果表明,食用农产品总体合格率为97.1%,其中蔬菜、水果类合格率分别为96.5%、98.9%,农药残留超标是主要不合格原因,占比50%[3]。
2018年重庆市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结果表明,蔬菜、水果、生干坚果等食品总体的合格率达99%,其中不合格原因包括农药残留超标(占比34.9%)和非法使用禁用农药(占比5.6%)[4]。
2018年山东泰安蔬菜农药残留抽样检测显示总体合格率为96.7%,绿叶类蔬菜超标严重[5]。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控制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控制摘要:阐述了目前我国食品中几种主要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对策。
关键字:农药残留食品安全现状危害控制农药在防治病虫害、去除杂草、控制人畜传染病、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农药的发明和使用无疑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随着农药的大量及不合理地使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露出来。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在农作物、土地、水体、食品中残存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溶解物等的总称。
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民身体健康,这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加强我国食品农药使用和残留控制的监管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1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种类和现状1.1 有机氯农药该类农药应用最早,主要品种有滴滴涕和六六六。
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不溶或微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和脂肪,进入环境后不易分解,并不断地迁移和循环,所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就已相继限制和禁止使用。
但是目前仍是食品中重要的农药残留物之一,在粮食、水果、禽蛋、茶叶、中药中均有检出。
1.2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现代农药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品种之一,其使用量占全部农药的70%以上,并且广泛用于蔬菜。
在这一类农药中, 有些对人畜有高毒,如对硫磷、甲胺磷和甲拌磷等;而后逐步开发了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如敌百虫、乐果、马拉硫磷等。
有机磷农药发展较快、品种多、使用广,至今已有60余种。
一般来说,这类农药在施用后,大多数能迅速分解,残留期较短,对大自然的污染和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不很突出。
但由于有机磷类农药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施用量大,已成为目前污染食品最为严重的农药之一。
1.3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蔬菜种植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高效、广谱、低残留农药。
从农药残留看食品安全
从农药残留看食品安全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
”可见食品对人的重要性。
他不仅给人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能量,使人保持充沛的活力,更是促进人类发展的最终源泉和动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种类日益丰富,饮食结构日益合理,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食品生产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食品生产也倾向于工业化和大众化,这又增加了新的饮食风险和不安全的因素。
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农药残留!它不仅严重破坏了食品安全,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更是成为制约我国食品贸易的重要因素。
消除农药残留刻不容缓!一`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1、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在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中,食品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物质已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1]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2、食品中存在的问题从进入21世纪以来,食品安全引发的社会为题不断涌现—2003年,一些营养成分严重不足的劣质奶粉充斥了安徽省阜阳市的农村市场,众多的婴儿受害死亡;一些地区的粮油批发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作“民工粮”的陈化粮;含有有毒的工业染料“苏丹红四号”的红心鸭蛋进入了市场;食用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引发了食物中毒;除此外还有北京的福寿螺事件`武汉的人造蜂蜜事件`台州的毒猪油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南京“口水油”事件等,大量的事件不胜枚举,但都无不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由上述事件看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加工原料的安全性影响。
包括以化学元素的环境污染,首要或农药的残留问题,使用有毒的动植物,重金属超标现象为主的化学性感染;还包括如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生物性感染。
②加工过程中的技术性影响。
比如加工的环境受到污染未达到卫生许可的标准,加工技术和工艺对食品质量安全有潜在影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包装材料和处理过程不符合安全标准等。
农药DDT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农药DDT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摘要:近一个世纪以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的广泛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大大的提高,也使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保证了人口增长的基本需求。
特别对我国来说,农药的使用,在农业上的作用已经显得尤为重要了。
目前在我国,可以说是有农业生产的地方就有农药的使用,所以相对而言,农药残留也显得普遍且难以控制了,同时其对人们的健康安全也产生了相当巨大的影响。
故而,农药残留无论是农业生产方面还是在社会方面都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在此,本文就农药残留中的DDT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从多方面叙述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关键词:DDT 药性残留原料污染累积持久性食品安全人体健康1.DDT的基本情况1.1 DDT简介:DDT,又名滴滴涕,化学名称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它为20世纪上半叶防治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起了巨大作用。
然而由于其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可在动物脂肪内蓄积,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禁止使用。
今天,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国家,每年大约有一亿多的疟疾新发病例,大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而且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疟疾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病因与死因,这除了与疟原虫对氯奎宁等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外,也与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经济有效对环境危害又小能代替DDT的杀虫剂有关。
基于此,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宣布,重新启用DDT用于控制蚊子的繁殖以及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在世界范围的卷土重来。
1.2 DDT的毒性机理:据研究表明DDT可能是由于使神经轴突产生兴奋而显示毒性。
DDT 分子的苯环部分可和膜蛋白的分子相结合,三氯乙烷基则可在膜的类脂部分开启一个Na+阀门,不仅如此,还观察到K+通道也受到影响。
DDT 造成的这种通透性的改变引起了神经传导的混乱,从而导致昆虫死亡。
DDT 中毒的昆虫表现为过度兴奋和肌肉痉挛随之以麻痹而死亡的现象可以证明这种毒性机理的合理性。
食品安全与食品农残监管
食品安全与食品农残监管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引起公众的关注与担忧。
食品农残监管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的意义、食品农残影响、食品农残监管的措施等多个方面,探讨食品安全与食品农残监管的重要性。
一、食品安全的意义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不仅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也严重损害生产者的信誉和企业的形象。
因此,食品安全的意义在于保护公众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食品农残的影响食品农残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或其他化学物质后残留在最终食品中的物质。
食品农残对人体健康带来的潜在危害包括慢性中毒、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紊乱等。
尤其是对儿童和孕妇来说,食品农残的影响更为突出。
此外,一旦食品中检出农残超标,将对食品生产者和经销商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食品行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三、食品农残监管的措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食品农残监管措施。
主要措施包括:1.严格的监管标准:制定和执行食品农残的安全标准,确保食品中农残含量不超过标准限制。
监管标准应该立足于科学研究和风险评估结果,公平、公正地为消费者和食品生产商提供参考依据。
2.源头管控:加强农药使用和农残控制的管理,从农业生产源头控制农残的添加。
包括农药使用登记制度、农药购买凭证制度等,强化农民对农药使用的监督和指导,减少农药的滥用和误用。
3.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的食品农残检验检测体系,提高对食品农残的监测能力。
对出厂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加强对食品市场上的抽检。
4.公众参与: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公众投诉举报制度,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
5.跨部门合作: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合作,共同推动食品安全与食品农残监管工作的开展。
包括农业部门、卫生部门、质检部门等,形成合力,确保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281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示范文本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第一节农药定义及其分类一、农药的定义n 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物质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及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n 除了少量不用农药的有机农作物外,几乎所有作物都离不开农药。
使用农药可以挽回15-20%的作物损失。
二、农药的分类按用途可以分为:v杀虫剂: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v杀菌剂:代森锰锌、波尔多液、多菌灵v杀螨剂:三氯杀螨醇、三氯杀螨砜、克螨特v杀鼠剂:杀鼠灵v除草剂:莠去津、除草醚、杀草丹、氟乐灵、绿麦隆v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剂、萘乙酸、矮壮素按结构和组成可以分为:v有机氯农药v有机磷农药v氨基甲酸酯类农药v拟除虫菊酯类农药v有机砷农药v有机汞农药第二节农残定义、来源及其危害一、农药残留的定义v农药残留:使用农药后,残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和环境中的农药及其代谢物和杂质。
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率居化学性中毒之首!案例——农药蔬菜悄悄爬上餐桌n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直是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示范基地,销量非常好,特别是进入秋季以后,南方蔬菜生产进入淡季,这里才开始进入旺季,每天几乎都有一千多辆载重10吨以上的货车来这里运菜。
但据有关媒体揭露,这里生产的一些打着无公害蔬菜牌子的蔬菜竟然都使用了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
记者当时在这里调查了几天,但都是白天,发现确实没有菜农打农药,但奇怪的是,这里有很多农药店。
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菜农都是傍晚或是晚上悄悄的给蔬菜打农药,而且很多都是国家禁止的剧毒农药,如敌敌畏、氧化乐果、甲胺磷等。
据当地一位领导介绍,只要拿到了无公害的牌子就没有人怀疑了,也就拿到了通向全国各大市场的通行证,但在管理上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广州几家大超市所售蔬菜农药残留超标n 20xx年11月到20xx年4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分5次在位于广州的三大超市(万佳、百佳和家乐福)的8家分店抽取了85个蔬菜和水果的样本,送到位于德国汉堡的欧洲坊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结果显示,有85%的样本含有农药残留,而有14%样本农药残留超出国家标准,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其中有25%的样品检出国家禁用的农药。
其中,在万佳抽取的一砂糖桔中更是检出8种残留农药,包括3种禁用农药。
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其中一种剧毒农药甲基对硫磷的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40倍。
我国市售蔬菜有一半属于农药残留超标n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20xx年质量抽查结果,其中蔬菜农药残留量的抽查结果最为引人关注。
质检总局这次共抽查了23个大中城市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发现有47.5%的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也就是说,在我国有将近一半的蔬菜都是按国家规定属不能食用的“农药蔬菜”。
n 上海市的有关调查表明:20xx年上海市场各类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超过以往任何年份。
草莓的农药残留超标n 20xx年12月,深圳市对全市主要的草莓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进行了抽查检测,共抽检了14家生产基地、2家大型食品批发市场共73个批次的样品,平均合格率为49.3%。
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检测出甲胺磷、氧化乐果等高毒农药残留。
草莓植株低矮,果实细嫩,容易发生病虫害,其种植过程中要经常施用农药。
为了增产增收,一些果农甚至在采收期间也喷施甲胺磷等高毒农药。
而草莓表面粗糙,很容易吸收农药残留。
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草莓,很可能引发腹泻,甚至造成农药中毒。
因此,消费者应慎食草莓,尤其不要到草莓园采摘草莓直接食用。
出口日本的胡萝卜农药残留超标n 20xx年4月11日,日本做出决定,对我胡萝卜及其加工品所含农药甲胺磷加强进口检查,将检查比例提高到50%。
称如果再查出该农药残留超标,将实施100%抽检。
根据日方提供的资料,4月初,日本神户从我国福建厦门进口的一批生鲜胡萝卜中检出甲胺磷,检出值为0.04ppm,该项目在日本的残留限量标准为0.01ppm.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1.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包括表面沾附污染和内吸性污染。
其污染程度主要取决于¢Ù农药性质;¢Ú剂型及施用方法;¢Û施药浓度、时间及次数;¢Ü气象条件。
2.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
由于施用农药和工业三废的污染,大量农药进入空气、水和土壤,成为环境污染物。
农作物便可长期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尤其是从土壤和灌溉水中吸收农药。
3.通过食物链污染食品。
如饲料污染农药而导致肉、奶、蛋的污染;含农药的工业废水污染江河湖海进而污染水产品等。
4.其他来源的污染¢Ù粮食使用熏蒸剂等对粮食造成的污染;¢Ú禽畜饲养场所及禽畜身上施用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Û粮食储存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污染;如混装、混放、容器及车船污染等;¢Ü事故性污染,如将拌过农药的种子误当粮食吃,误将农药加入或掺入食品中,施用时用错品种或剂量而致农药高残留等。
三、农药残留的危害Ø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平衡Ø产生抗药性害虫和杂草Ø影响土壤微生物功能Ø影响食品安全和外贸出口p 急性毒性:表现为急性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有机磷急性中毒毒性较强p 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蓄积毒性p “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第三节常见农药残留及其毒性一、有机氯农药n 常见的有DDT、六六六、林丹、艾氏剂、狄氏剂、氯丹、七氯和毒杀酸等。
因绝大部分有机氯农药残留严重,现已被禁止使用,但其残留却普遍存在。
有机氯农药不易降解,且易于在生物体内蓄积。
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多贮存在动植物体脂肪组织或含脂肪多的部位,在各类食品中普遍存在,但含量在逐步减少,目前基本上处在µg/Kg或µg/L水平。
目前仍对人类的食物造成污染,是食品中主要的农残之一。
n 一般有机氯农药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含量远高于植物性食品。
植物性食品中残留量顺序为植物油>粮食>蔬菜、水果。
n 毒性特点:中等毒性、难分解、半衰期10年以上,脂溶性强,蓄积于脂肪和含脂高的组织器官n 主要靶作用器官:肝脏有致癌、致畸作用透过胎盘乳汁n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首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的12种POPsp 有机氯杀虫剂:DDT、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酚;p 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和多氯联苯;p 工业生产过程或燃烧生产的副产品:二恶英(多氯二苯并-p-二恶英)、呋喃(多氯二苯并呋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而且还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1964年,Rachel Carlson出版《寂静的春天》“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戈尔1992年,一个杰出美国人组织推选《寂静的春天》为近50年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书二、有机磷农药n 多为磷酸酯类或硫代磷酸酯:对硫磷(1605)、内吸磷(1059)、马拉硫磷(4049)、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等。
n 近年来,有机磷农药已成为我国使用最主要的一类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用作物。
该农药残留低、降解快,但大量使用仍会造成其残留过高问题,长时间接触对肝脏功能有损。
n 有机磷农药早期发展的大部分是高效高毒品种,如对硫磷、甲胺磷、内吸磷等,而后逐步发展了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如乐果、敌百虫、马拉硫磷等。
直到现在人们还在使用大量剧毒有机磷农药。
n 如: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但农民仍然使用。
p 中毒机制:与胆碱酯酶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累积而使中枢神经中毒。
p 症状:流泪、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瞳孔缩小;严重时抑制呼吸中枢,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缺氧和窒息而死亡毒性p 急性毒性:有机磷农药主要表现急性毒性p 慢性毒性:可造成肝脏损伤及功能下降p 三致作用:有一定的三致作用p 环境毒性:可降解,对环境污染较轻n 有机磷农药中毒南方:以油菜为代表的十字花科蔬菜;北方:韭菜、甘蓝;n 预防措施:一洗常规多次清洗;二泡清水短时间浸泡;三沸水漂烫5~10分钟,清除残毒90%;四削皮如马铃薯、萝卜等;削去皮后再用清水冲洗一下三、氨基甲酸酯类主要种类西维因克百威呋喃丹速灭威涕灭威灭多威n 特点:对虫害选择性强,作用快,对人、畜毒性低,易分解,在体内不蓄积。
常用产品有西维因、杀灭威、速灭威、叶蝉散。
n 中毒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活力,在胃内酸性条件下易与食物中的亚硝酸盐类反应生成亚硝基化合物而呈现诱变性和致突变性。
四、拟除虫菊酯类n 是一类高效、低毒、低残留、用量低的农药,常用的有氯菊酯、溴菊酯、氯氰菊酯、甲醚菊酯等n 特点高效:比前三代强低毒:比前三代低低抗性广谱性环境兼容性:不稳定,降解速度快n 中毒机理:中枢神经毒,改变神经细胞膜钠离子通道,使神经传导受阻,动物出现流涎、共济失调、痉挛等症,主要引起神经系统症状。
第四节农残防控措施及分析检测一、我国农药使用状况n 中国在世界上是高农药生产和消费的国家,我国农药年产量约42万吨,加工制剂100万吨。
n 早在50年代,我国就大量应用农药来防治作物虫害,50~60年代,中国主要用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DDT,由于其残留严重,于1983年停止生产和使用。
1980年中国开始进口和使用高效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n 近年来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大量使用,特别是有机磷农药(甲胺磷、甲基1605,氧化乐果、久效磷、对硫磷、甲拌磷),而这些也正是目前在农作物中残留最为严重的农药。
二、农药使用的利与弊n 农药是人类防治植物病虫害,消除杂草,保护农作物生长,保证农业高产、稳定的重要武器。
n 农药的过量施用和使用禁用农药,将造成农药残留和对人畜产生不良影响,或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毒害。
三、农药防控措施n 加强对农药生产和经营的管理;n 安全合理使用农药;n 制定和严格执行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n 制定适合我国的农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