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与处理课件

合集下载

《凝血项临床意义》课件

《凝血项临床意义》课件
凝血酶时间延长可能提示纤维蛋白原缺乏或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详细描述
凝血酶时间是反映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当凝血酶时间延长时,可能表明纤维蛋白原缺 乏或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止血能力下降,增加出血风险。同时,某些疾病如异 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也可能导致凝血酶时间延长。
03 常见凝血项指标与疾病的 关系
尿液pH值
尿液pH值异常可能影响尿液中溶解 的钙、镁等离子的浓度,从而影响 凝血过程。
方法。
凝血项的参考值范围
一般来说,凝血酶原时间(PT)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 11-14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正常 参考值范围为25-40秒,凝血酶时间(TT)的正常参 考值范围为16-20秒,纤维蛋白原(FIB)的正常参 考值范围为2-4g/L。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诊断血管性血友病
凝血项检查可以检测出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性,有助于诊断血管性血友病。
诊断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项检查可以检测出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助于诊断DIC。
评估血栓性疾病的风险
评估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凝血项检查中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 白原水平可以评估静脉血栓形成的风 险。
评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若凝血项指标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 的诊断和治疗。
02 凝血项异常的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总结词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能提示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或使用抗 凝药物。
详细描述
凝血酶原时间是一项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当凝血酶 原时间延长时,意味着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出现障碍, 或者维生素K缺乏,或者抗凝药物的作用。这些情况都可能导 致凝血功能下降,增加出血风险。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PPT课件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PPT课件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检查内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获得性凝血因子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也可用来凝血因子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血途径所以apttaptt成为监测肝素治疗首选指标前后成为监测肝素治疗首选指标前后之比之比15152525为佳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正常参考值:0.9-1.1。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 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 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 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
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 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 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 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①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②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 ③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④治疗肺梗塞 2.0—4.0 ⑤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⑥人工瓣膜手术 3.0—4.0
监控:IN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当 INR>4.5时,如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 则提示抗凝过度,应减少或停止用药。当INR>4.5 时,如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数减低,则可能 是DIC或肝病等所致,也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

课2凝血检测 ppt课件-精选文档

课2凝血检测 ppt课件-精选文档
优势: 能在较接近受检者体内情况的条件下测定血小板功能 不受其他种类细胞或碎片的干扰。 可检测出活化的血小板聚集亚群 劣势: 检测费用高 仪器操作复杂 无法在床旁完成检测
检测内容
血栓及出血、止血检测是临床血液学检查中重要组成 部分,一般包括: 血管壁检测 血小板检测 凝血因子检测 纤溶活性检测 血流变学检测
VerifyNOW属床旁检测设备,整个检测过程只需3min
VerifyNOW的优势与劣势
系统诊断的血小板反应性和临床预后关系尚待更大规模的随机 对照观察 此方法目前最大的劣势在于其阿司匹林反应性的诊断标准是基 于单剂量 325mg阿司匹林口服后光比浊法测定的肾上腺素诱 导血小板聚集,故此标准尚需进一步的验证
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
高度怀疑血管因素异常时才做!
[参考值]BT测定器法
为延长
6.9±2.1min >9min
出血时间意义
BT延长 血小板明显 <50109/L 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或药物 影响(如阿斯匹林、潘生丁) 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血管性假性血友病(VWD)、 DIC
凝血相关检测
掌握:各种检测名称,临床用途
熟悉:各种检测对应检测内容,优缺点
了解:各种检测方法学原理
检查目的
止凝血障碍疾病的诊断 抗凝治疗监测 溶栓治疗效果判断 术前检查
检测内容
血栓及出血、止血检测是临床血液学检查中重要组成 部分,一般包括: 血管壁检测 血小板检测 凝血因子检测 纤溶活性检测 血流变学检测
临床意义: 可分别评价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
透光率比浊法血小板聚集仪 优势与劣势

凝血四项原理及临床意义课件

凝血四项原理及临床意义课件
基本原理
凝血四项是检查凝血功能的基本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检测凝血因子的活性、浓度及其它相关 物质的浓度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况。
相关指标
凝血四项中的指标包括INR、APTT、PT和FIB,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凝血系统的不同功能。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疾病诊断
凝血四项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 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肝病、 心血管疾病等。
2
有重要作用,因为该疾病与血栓风险有 关。
凝血四项在心血管疾病、血友病等多种
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3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检测结果能够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个性 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未来凝血四项的发展趋势
1 标准化
凝血四项检测的标准化将进一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促进临床应用。
凝血四项原理及临床意义 课件
本课件将带你了解凝血四项的基本原理和临床意义。通过学习,你将了解凝 血四项在疾病诊断、手术中的应用,以及与抗凝治疗的关系。
凝血四项的概述
定义
凝血四项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 纤维蛋白原(FIB),也叫做全血凝血检查。
手术中的应用
术前检查凝血四项能够有效评估 患者的手术风险,术中检测可以 及时发现术中出血等异常情况。
与抗凝治疗的关系
凝血四项在抗凝治疗中的应用广 泛,能够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和预测出血风险。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的实例
1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举例
凝血四项在卵巢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Biblioteka 凝血四项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案例
标准化与个性化治疗
未来凝血四项的发展趋势将注 重标准化和个性化治疗。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ppt课件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ppt课件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2、PT缩短: ①DIC早期(高凝状态); ②先天 性FⅤ增多; ③口服避孕药; ④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活性增高、血管损伤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因素 增多。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3、口服抗凝药的监测INR: 口服抗凝剂治疗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INR。一 般值为2 ~4时作为 口服抗凝剂治疗时抗凝浓度的 适用范围。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正常情况下,组织损伤后形成的止血栓在 完成止血使命后将逐步溶解,从而保证血管的 畅通,也利于受损组织再生和修复。止血栓的 溶解主要依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 解。简称纤溶。
P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是否存在血栓形成或纤溶系统亢进。 增高或阳性主要见于: ①运动和紧张; ②血 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血栓形成、肺栓塞; ③原发性纤溶亢进或继发性纤溶亢进(DIC), 但不能鉴别; ④恶性疾病、感染、妊娠高血 压综合症、器官移植; ⑤溶栓治疗。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PT---凝血酶原时间:
在体外模拟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 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应外源性凝血因子是 否异常。
PT的测定原理:
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 液 之 外 的 组 织 因 子 TF 暴 露 , 激活Ⅶ,最终形成 Ⅶa-TF- PL-Ca2+
共同途径: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形 成的复合物激活Ⅹ,最终形成凝血 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激 活Ⅱ 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1、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 ①先天性FⅡ、FⅤ、FⅦ、FⅩ减低及纤维蛋白原缺 乏(﹤500mg/L),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 维蛋白原血症; 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 症、阻塞性黄疸和维生K缺乏、血循环抗凝物质增 多等。

凝血功能检查指标解读PPT课件

凝血功能检查指标解读PPT课件
18
用药后4~14d,BPC↓<(50~100)×109/L或 BPC较基础值↓≥ 50%者;然而以前接受过肝素治疗 者再次接受肝素可更快BPC↓,即导致肝素诱导的血小 板↓/血栓形成。
11
一期止血缺陷(血管壁-血小板型止血缺陷)
12
【临床评估】
BT影响因素多,操作复杂,且无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不能作 为高凝状态、术前出血风险和术后出血的评估指标。不作为常用筛检试验,
6
(一)BT和BPC检测
BT是指皮肤被刺破后自然出血到自然止血所经历的时间
(min),反映毛细血管结构/功能以及血小板数量/功能异常 的试验。>9min为延长。
BPC是指单位容积(L)全血中所含血小板的数量,反映循环
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界定为(100~300)×109/L。
7
BT临床应用
BT长短主要受血小板因素和血管壁因素的影响
纤溶系统缺陷
5
血栓与止血常用检测项目
• (一)出血时间(BT)、血小板计数(BPC) •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 • (三)凝血酶时间(TT) • (四)纤维蛋白原(Fg) • (五)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 • (六)抗凝血酶Ⅲ(ATⅢ) • (七)血栓弹力图(TEG)
17
APTT、PT缩短:
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脑血栓、心梗、DIC高凝期。 必须指出,APTT和PT的特异性差 若患者的APTT和PT的检测值多次均<参考范围低限时,只能认为患者可能存在高 凝状态,不能判断有血栓形成。
APTT、PT缩短:
若患者的APTT检测值>对照值10S, PT检测值>对照值3S,才有临床意义,反映凝 血因子缺乏/抗凝物质存在。

常见凝血项目检测及临床意义ppt幻灯片课件

常见凝血项目检测及临床意义ppt幻灯片课件
含有共价包被特异抗体的乳胶颗粒悬浊液与待检样本进行 混合。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导致乳胶颗粒发生凝集,诱导 反应介质浊度增加。浊度的增加反映在吸光度的增加上, 用来测试样本中D-二聚体/ FDP的水平。 AT-Ⅲ检测原理:发色底物速率法。 AT在肝素存在时是快速有力的凝血酶抑制物。①待测血 浆与肝素和过量凝血酶(试剂1)共同孵育;②剩余凝血 酶通过对合成产色底物(试剂2)的酶促反应来定量。由 于凝血酶的数量在第一步中被血浆AT成比例地消耗,因此 剩余的凝血酶在第二步反应中与血浆AT水平呈反比。此测 定不受治疗剂量肝素影响。
– FIB水平升高
• 炎性综合征,糖尿病,肥胖,血栓性相关性疾病。
15
D-Dimer
• 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FnDPs) • 继发性纤溶特有代谢产物,反映凝血与纤溶激活的标志物。 • 生理性:抗血栓; • 降解纤维蛋白/原; • 降解凝血因子( FV、FVIII、FX、FVII、FXI、 FXIII); • 病理性:症和低(无)纤 维蛋白原血症;
2、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DIC、原发性纤溶亢进、 肝病阻塞性黄疸和维生素K缺乏症;
3、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口服抗凝剂如肝素和抗凝 血因子抗体Ⅱ、Ⅴ、Ⅶ、Ⅹ抗体。
二、PT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 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三、口服抗凝剂的检测: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过程 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1
TT
• TT是一评估纤维蛋白形成过程的检测项目,TT同 样也是一用于补充PT和APTT的筛选实验。
• 原理:在预定量凝血酶作用下,正常血浆会在有 限的和稳定的时间内发生凝固。
12
TT
• TT延长表示 – FIB异常 • 质量(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 数量: – 先天性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 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病,DIC); – 存在肝素、水蛭素; – 存在FDP。

凝血四项解读护理课件

凝血四项解读护理课件

Fbg升高或降低的护理处理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Fbg是纤维蛋白原,其升高或降低可能提示凝血系统异常 或纤溶系统异常。
对于Fbg升高,应警惕血栓形成的风险,加强监测,并采 取预防措施,如适当运动和调整饮食。对于Fbg降低,应 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症状,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并 注意避免创伤和手术。同时,补充相关凝血因子,如纤维 蛋白原酶等,以促进凝血。
凝血四项解读护理课 件
目 录
• 凝血四项检查介绍 • 凝血四项检查的指标解读 • 凝血四项检查的护理注意事项 • 凝血四项检查异常的护理处理 • 凝血四项检查的护理案例分享
01
凝血四项检查介绍
凝血四项检查的定义
凝血四项检查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测,对血液凝固机制中的四个关键指标进行评估 ,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
详细描述
Fbg增高常见于急性感染、损伤、恶性肿瘤等;Fbg减低则常 见于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
TT(凝血酶时间)解读
总结词
凝血酶时间是反映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正常值约为10-16秒。
详细描述
TT延长常见于DIC、肝素增多等;TT缩短则常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03
凝血四项检查的护理注意事项
采血前的护理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情 况、家族史等,评估采血 风险。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向患者说明凝血四项检查 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消 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准备采血器材
确保采血器材的清洁、干 燥、无菌,准备好足够的 采血管和采血针。
采血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一般选择肘静脉或股静脉,确 保血管明显、充盈良好。

凝血功能的检测和解读PPT课件

凝血功能的检测和解读PPT课件
18
血小板功能
药物引起血小板功能紊乱
• 低分子右旋糖酐, • 羟乙基淀粉, • 麻醉药, • 放射造影剂, • 维生素E,鱼油ω-3脂肪酸的提供, • NSAIDS, • 抗血小板的制剂
19
二、凝血/抗凝血功能检查
A 筛选试验 B 相关诊断试验 C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20
筛选试验
A内 P凝 T途 T径
血浆凝血活酶前质(内源),4-6mg/L • Ⅻ:接触因子,Hageman因子,2.9mg/L • 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ibrin stabilizing factor 25mg/L
5
凝血系统
凝血系统
• 12个凝血因子I-XIII(FVI=Va) 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和前激肽释放酶(PK)
凝 内凝途径 血 期
体液 神经 因素 反射 血管收缩 血流缓慢
纤维蛋白 血栓
释放组 织因子 外凝途径
9
抗凝血系统
抗凝血机制
• 1、细胞抗凝机制: 巨噬,单核细胞吞 噬凝血过程中物质
• 2、抗凝系统: • AT-Ⅲ抗凝血酶, • 血栓调节蛋白
蛋白C/蛋白S系统 肝素辅助因子Ⅱ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物
• 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 • 血小板质与量异常 • 凝血因子质与量异常 •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 • 纤溶系统 • 综合因素
一期止血缺陷 二期止血缺陷 纤溶系统缺陷
14
血管壁和血小板监测
血管壁监测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
血小板的监测 血小板数量,血小板相关的免疫球蛋白 血小板功能的监测
– 凝血瀑布没有形成,无凝血酶生成,纤溶酶 活性↑,导致纤溶亢进,纤维蛋白原被降解;

凝血临床意义PPT参考课件

凝血临床意义PPT参考课件
什么是凝血因子?
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APTT
PT
TT
延长
因子VIII、IX、XI活性减低
因子II、V、VII、X、Fg活性减低
Fg异常、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缩短
高凝状态
高凝状态
少见
监测指标
口服肝素抗凝药物监测
口服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物监测
链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疗时的监测
(三)临床意义: 延长 受检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对内源凝血途径因子(Ⅷ、Ⅸ、Ⅺ)缺乏较敏感(血小板异常不影响APTT)能检出Ⅷ:C小于25%的轻型血友病。对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缺乏则不够敏感,最常见疾病为血友病。 在使用肝素治疗时,多用APTT监测药物用量,一般以维持结果为基础值的 2倍左右(1.5—3.0倍)为宜(75—100s之间)。 血管性血友病:由于患者vWF缺乏,使FⅧ不稳定,活性下降,APTT延长 异常抗凝物质增多:长期输注FⅧ可产生FⅧ抑制物,或患者存在狼疮抗凝物(LAC),使APTT延长。 纤溶亢进: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产生大量FDP,使APTT延长。
D二聚体与FDP
D二聚体: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 FDP:纤溶亢进时产生的纤溶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被分解后产生的降解产物的总称。 D二聚体:继发性纤溶亢进↑ FDP:原发性、继发性纤溶亢进↑
独特的美国FDA批准标志
FDA批准IL的DD产品可标有“排除诊断静脉血栓性疾病”
缩短:DIC早期、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三】纤维蛋白原凝结时间测定 (Fibrinogen coagulative time,FIB)
(一)方法学 溯源:纤维蛋白原测定(Clauss法)原理:凝血酶将可溶性的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的多聚体纤维蛋白。当凝血酶浓度较高且纤维蛋白原浓度较低时该反应决定于纤维蛋白原浓度。如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画点,凝血酶凝块时间与纤维蛋白原浓度相比较呈线形关系

凝血因子检查PPT课件

凝血因子检查PPT课件

这一过程称凝血因子的激活。激活后,在该因
子右下角标上“a”
精选ppt课件最新
11
④ 在凝血中起酶促作用的因子有F Ⅱ、 Ⅶ、Ⅸ、Ⅹ、 Ⅺ、Ⅻ、XIII、前激肽 释放酶。
⑤ 在凝血中被消耗的因子是Ⅱ、Ⅴ、Ⅷ 、XIII;最不稳定的是Ⅴ、Ⅷ。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二) 凝血的过程
a.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阶段; b.凝血酶原的激活; c.纤维蛋白的生成
12种)。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因子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凝血因子的特点
① 除Ca2+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
② 除F III(组织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 在于新鲜血浆中,F 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 需维生素K参与。
③ 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血液中,经
其他酶水解后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才有活性,
精选ppt课件最新
30
❖ PT测定通常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 (1)出血性疾病的病情观察和出血及手术时 应补何种凝血因子的检查;
❖ (2)用于检查肝合成维生素K依赖因子(因 子Ⅱ、Ⅶ、Ⅹ)是否减少,是维生素K缺乏、 肝脏病的一项检查指标;
❖ (3)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如心肌梗塞)和人 工瓣膜使用者,在应用双香豆素等口服抗凝 剂进行抗凝治疗时制】
❖ 1.抽血要顺利,抗凝要充分,否则PT延 长。
❖ 2.采血后宜在1小时内完成,置冰箱保存 不能超过4h。
❖ 3.试验温度要恒定于37℃±1℃,否则影 响结果。
精选ppt课件最新
35
❖ 【临床意义】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 见于:
❖ 1.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Ⅰ、Ⅱ、Ⅴ、Ⅶ、Ⅹ 因子之一或两种以上异常时。但单一凝血因子异常 时,其活性要减少到一定水平,PT才延长。如因子 I要<1000mg/L,Ⅶ<5%,Ⅱ、Ⅶ、Ⅹ要<10%。

有关凝血(已看较好)课件

有关凝血(已看较好)课件

获得性凝血障碍
获得性凝血障碍是由于后天因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通 常在成年后发病。
获得性凝血障碍包括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药物影 响等。这些疾病或因素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或功能,导 致凝血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瘀斑、紫癜等症状, 严重时可发生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危重疾病,由于多 种原因导致凝血系统过度激活,造成全身性 出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定期进行凝血检测
定期检测凝血功能
了解凝血指标是否正常,及早发现凝血异常。
关注家族史
家族中有凝血异常病史的人更应关注凝血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01
凝血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液凝固的风险。常见的抗凝药物有华 法林、肝素等。
止血药物
用于加速血液凝固,控制出血。常见的止血药物有维生素K、凝血 酶原复合物等。
其他药物
如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需谨慎使用。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对于严重的外伤或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出血,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止血。
凝血过程
通常是由损伤部位的血小板首先发 挥作用,随后通过一系列反应,最 终使血液从液态转变为凝固态。
凝血机制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液中的血小 板会迅速到达受损部位并发挥作用 ,同时血液中的其他成分也会参与 凝血过程。
凝血的过程
01
02
03
凝血第一步
损伤部位血小板迅速到达 并发挥作用,释放出血小 板因子,启动凝血级联反 应。
凝血酶的产生

心外科围手术期抗凝与凝血课件

心外科围手术期抗凝与凝血课件

01
安全性:选择副作用小、安全性 高的药物
02
有效性:选择疗效确切、效果显 著的药物
03
经济性:选择价格合理、性价比 高的药物
04
适应症:选择针对特定疾病、适应 症明确的药物
05
患者个体差异:考虑患者的年龄、 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选 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抗凝与凝血的监测与 调整
监测指标
01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 素等,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 形成
02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和治 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03
促凝血药物:如维生素K、 凝血酶原复合物等,用于治 疗出血性疾病
04
抗纤溶药物:如氨甲环酸、 氨基己酸等,用于治疗纤溶 亢进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药物的选择原则
心外科围手术期抗凝与凝血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抗凝与凝血的重要性 02. 抗凝与凝血的药物选择 03. 抗凝与凝血的监测与调整 04. 抗凝与凝血的并发症及处理
抗凝与凝血的重要性
心外科手术风险
出血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导致 患者生命危险
血栓风险:手术后可能出现血栓,导致患者 出现心梗、脑梗等严重并发症
调整方法
监测指标: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 酶时间(APTT)、纤维蛋 白原(Fbg)等
调整方法:根据监测指标, 调整抗凝或凝血药物的剂量 和种类,如增加或减少肝素、 华法林等药物的剂量
调整原则:根据监测指标, 调整抗凝或凝血药物的剂量 和种类
注意事项:调整过程中,注 意监测患者的出血和血栓风 险,避免过度抗凝或凝血, 确保患者安全。
监测凝血功能:定期监测 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

凝血常规指标Rppt课件

凝血常规指标Rppt课件

指标名称
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值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IB)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时间 血浆凝血酶时间(TT) 血浆凝血酶时间比值 D-二聚体检测
参考范围
70 ~ 120 9.4 ~ 15.4 0.85 ~ 1.5
维持在一定程度的高水平。
9
指标意义
血浆凝血酶时间(TT)
血浆凝血酶时间(TT)是指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所需的时间。 时间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TT延长): 1. 血中有肝素或类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削弱了凝血酶的作用,如肝素治疗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肝脏疾病等; 2. 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使抗凝作用加强,如DIC等; 3. 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或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时,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受阻。 凝血酶时间(TT)是反映的体内抗凝物质,所以它的延长说明纤溶亢进,测定的是加入标准化凝血酶后纤维蛋白的形
时间延长: 1. 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
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2. 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
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 阻塞性黄疸。 3.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 耗大量凝血因子。 4. 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 时间缩短: 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 脑血栓肺栓塞形成。
7
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指标意义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I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凝血功能的监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传统实验室检测
血小板计数 纤维蛋白原浓度 凝血酶原时间(PT) 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 凝血时间(TT)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小板计数 科学的做法的随着出血
量的增多多次检测血小板计数,以指导血小 板的输注。大量输血的血小板计数应维持 在5万以上,否则应考虑输血小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纤维担保浓度测定 大失血后输血
过程中随着血流的不断稀释,纤维蛋白常是 最先缺乏的凝血成分,因此纤维蛋白原浓度 的测定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变 化。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缘的浓度在 0.5_1g/L的范围内即可保持正常凝血,但有 学者建议将围手术期纤维蛋白浓度保持在 1g/L以上。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与失血 量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大出血的患者常会存在血液稀释,低 血容量,低体温,甚至代谢性酸中毒等干 扰凝血功能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作 用可能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凝血机能, 并最终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 并发症的发生。有报道,MT患者的死亡 率约为40%,且与输入悬浮红细胞的量 有关,而发生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死亡 率则超过7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影响大失血患者 凝血功能的因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液稀释 在较短的时间内出血量达
到全身学容量约50%以上时,由于新输入 的液体不完全有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参 与凝血的成分,随着输液量增加会逐渐发 生稀释性的凝血功能下降,患者此时处于 低凝状态。过去主要输入全血或含血浆 的红细胞,一般易发生血小板缺乏为主的 凝血功能障碍,很少发生凝血因子的缺乏, 建议以补充血小板为主,近几年来以成份 输血原则为主,使用的大多数为含血浆的 红细胞悬浮液,凝血因子缺乏常是凝血功 能稀释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加。 (4)核心温度低于34℃是大出血的创伤患者凝血
异常的预测因素之一。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低体温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机制是 多因素的,包括凝血级联反应的抑 制,血小板功能,血管内皮及纤溶异 常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用不含凝血成分的液体置换全部血容 量后,体内仍会保留原来三分之一的凝血因 子水平,查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保持在0.75g/L 以上且凝血因子保持在正常水平的20%30%时,血液仍可正常凝固。大出血的患者 继发低体温,酸中毒甚至DIC等严重病理生 理改变,稀释性凝血成分可能只是导致凝血 功能异常的一个次要因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低体温 大出血患者大量快速输注未加温
的血制品或液体以及较大的手术切口等, 易发生低体温。
(1)体温每低1 ℃,凝血因子功能降低10%。 (2)血小板被扣留脾脏血管,并且功能降低。 (3)低体温患者对血制品及rFVII的需求量明显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PH<7.10创伤后大输血患者发生凝 血功能障碍的首位预测因素,其干 扰凝血功能的详细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与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及级联反 应过程中酶的活性有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凝血级联反应的实验室检测
PT,APTT,和TT 都是通过检验分离血浆在
凝血激活物的作用下,在体外形成纤维蛋白束的时 间来评价凝血因子状况的凝血功能测试。其中PT 或APTT是目前常用来评价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测试 的指标。PT或APTT延长超过正常参考值的1.5倍 的患者发生的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较大。APTT延 长提示内源性凝血系统中的凝血因子的激活降低,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受Ⅴ,Ⅶ,Ⅹ因 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的影响。
DIC 大出血的患者发生DIC为多种综合
因素造成的,包括严重创伤导致的严重组织 损伤,输入血制品过程中发生的血管内溶血 等。严重的输血反应,以及严重的组织灌注 不良导致的持续缺血,缺氧,酸中毒引起的血 管内皮及主要器官的严重损害。发生DIC时 凝血因子因大量消耗而急剧减少,纤溶系统 也被异常激活,纤溶酶大量生成,血液中形成 大量的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纤维蛋白裂解 产物,严重损害患者的凝血功能。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大出血的患者需要大量输注晶 体液胶体液以及各种血液制品以 维持血容量和血液的功能 常见于严重外伤,产后大出血, 脑外科手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大量输血
一般定义为 1. 24小时内置换患者的全部h血容量 2. 3小时输入液量相当于50%的血容量 3. 输入超过20单位红细胞悬浮液 4. 出血速度超过150ml/min 5. 需要输入血小板或血浆
酸中毒 血液PH值低于7.4时对凝血酶
及血小板的激活有不良影响。低学容量 导致的组织灌注不足以及大量输注氧离 曲线明显左移对于机体代偿机制明显受 损的患者回导致氧供不足。细胞无氧代 谢生成的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通气不足以 及过量的输注等渗盐水也可能加重酸中 毒,酸中毒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脱落, 并激活FVII,结果激活促凝物质,启动 DIC,而且酸中毒可进一步减少受损肝脏 的血供,使得凝血因子产生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