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 - 表格

合集下载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9页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9页

表四自選項目動作難度等級內容及分值確定表Table 4 Movement Difficulties and Value in Optional Events表四-1 長拳、劍術、刀術、槍術、棍術動作難度等級內容及分值確定Table 4-1 Movement Difficulties and Value in Changquan, Jianshu, Daoshu, Qiangshu and Gunshu落地必須銜接馬步;323C落地必須銜接馬步或跌豎叉。

2、312B的踢起腿必須是起跳腿。

表4-2 太極拳、太極劍動作難度等級及分值確定Table 4-2 Degree of Movement Difficulties and Value in Taijiquan and Taijijian2、312B踢起腿必須是起跳腿;322B、323B、323C落地時必須銜接提膝獨立;324B、324C落地時銜接雀地龍應左腿在前。

表4-3 南拳、南刀、南棍動作難度等級及分值確定Table 4-3 Degree of Movement Difficulties and Value in Nanquan, Nandao and Nangun324B、323C、324C落地時必須銜接馬步。

表五自選項目連接難度等級及分值Table 5 Degree of Difficulty for Transitions and Value of Optional Events表五-1 長拳、劍術、刀術、槍術、棍術連接難度等級及分值Table 5-1 Degree of Difficulty for Transitions and Value of Changquan, Jianshu, Daoshu, Qiangshu and Gunshu注:1、動靜連接的連接動作必須呈靜止狀態。

2、器械套路中的拋接只能選做一種。

Note: 1. Movements should be finished motionlessly following the movement in motion.2. Athletes should choose either 445+7 or 312A+7 in apparatus routines.表五-2 太極拳、太極劍連接難度等級及分值Table 5-2 Degree of Difficulty for Transitions and Value for Taijiquan and Taijijian2、動靜連接的連接動作必須呈靜止狀態。

武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武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武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第一篇:武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武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开展武术竞赛的目的,在于广泛的交流经验,该进教学与训练工作,推动群众性武术运动的开展,不断的促进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

竞赛通则一、竞赛性质:个人赛。

二、竞赛项目:棍术。

三、进场、退场、起势、收势、套路计时、配乐、礼节。

1.运动员听到点名后,应立即进场待裁判长示意后,即可走向起势位置。

运动员身体任何部位开始动作即为起势(计时开始)。

2.运动员完成整套动作后,须并步收势(计时结束),再转裁判长行注目礼,然后退场。

3.运动员应在同侧场内完成相同方向(左右不得超过90度)的起势与收势。

4.计时以临场裁判组的计时表为准。

5.除集体项目外,任何项目在比赛时均不得配乐。

6.运动员听到上场比赛的点名和赛后示分时,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评分办法与标准一、棍术评分及标准(1)评分裁判员的组成:由评判动作规格和演练水平的裁判员四名组成。

(2)裁判员评分:各项比赛的满分为10分,其中动作规格分值为7分,演练水平分值分,服装要求为1分。

1.动作规格分的评定(1)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发挥的技术水平,按照各竞赛项目的动作规格要求,减去该动作规格中出现的错误扣分和其他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动作规格分。

(2)动作规格的评分标准:该类分值满分为7分。

(见附表)① 动作规格扣分②其他错误扣分2.演练水平的评定(1)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表现的整套演练水平,按照各竞赛项目在功力(劲力、协调)、演练技巧(精神、节奏、风格)、编排(内容、结构、布局)等方面的标准,整体比较,确定扣分,从该类分值中减去应扣分数,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分。

(2)演练水平的评分标准:该类分值满分为3分。

(见附表)① 劲力水平分值为1分(劲力、协调各占0.5分)。

② 演练技巧分值为1分(精神、节奏各占0.5分)。

3.裁判员的示分裁判员所示分数可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小数点后第二位数必须是0或5。

4.应得分数的确定(1)动作规格应得分与演练水平应得分之和即为运动员的应得分数。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定第一章竞赛组织机构第一条竞赛委员会根据不同的比赛规模,可设立竞赛委员会、竞赛部或竞赛处;由负责竞赛业务的行政人员若干人组成;在大会组委会统一领导下,负责整个大会的竞赛组织工作;第二条竞赛监督委员会一、竞赛监督委员会为竞赛的监督机构;二、竞赛监督委员会人员的组成;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或5人组成;三、竞赛委员会的职责一监督、检查仲裁委员会、裁判员的工作;二监督、检查参赛运动队的比赛行为;三有权对违纪的仲裁人员、裁判人员和运动队的相关人员做出处罚;四竞赛监督委员会不直接参与仲裁委员会和裁判人员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干涉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改变裁判人员、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 第三条仲裁委员会一、仲裁委员会人员的组成由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3或5人组成;二、职责:一接受运动队的申诉,并及时做出裁决,但不改变裁判的结果;二仲裁委员会会议出席人员必须超过半数,表决时超过半数以上做出的决定方为有效;表决投票相等时,仲裁委员会主任有决定权;仲裁委员会成员不参加与本人所在单位有牵连问题的讨论与表决;三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四仲裁委员会负责确定比赛时每场地仲裁录像位置;第四条裁判人员的组成一、裁判人员的组成一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二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1人;评分裁判员3-5人;根据竞赛的规模可设若干个裁判组;三编排记录长1人;四检录长1人;二、辅助工作人员的组成根据比赛规模,可适当增加或减少人员一竞赛电子系统操作人员每场地1-2人;二编排记录员3-5人;三检录员每场地2-3人;四宣告员1-2人;五放音员1-2人;六摄像员每场地1-2人;第五条裁判员的职责一、总裁判长一组织领导各裁判组的工作,保证竞赛规则的执行,检查落实赛前各项准备工作;二解释规则、规程,但无权修改规则、规程;三在比赛过程中,根据比赛需要可调动裁判人员工作,裁判人员发生严重错误时,有权处理;四审核并宣布成绩,做好裁判工作总结;二、副总裁判长一协助总裁判长的工作,并可重点负责竞赛中某一部分的工作;二在总裁判长缺席时,代行其职责;三、裁判长的职责一组织本裁判组的业务学习和实施裁判工作;二执行比赛中对套路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重做、集体项目少于规定人数、配乐项目不合要求的扣分;三经总裁判长同意,有权对不合理的运动员应得分进行调整,但无权更改裁判员的评分;四裁判员发生严重的评判错误时,可向总裁判长建议给予相应的处理;四、副裁判长的职责协助裁判长进行工作;负责管理本场地检录组的工作,保证本组比赛有序进行;五、裁判员的职责一服从裁判长的领导,参加裁判学习,做好准备工作;二认真执行规则,独立进行评分,并作好临场评分记录;三负责运动员整套动作演练的评分;六、编排记录长的职责一负责编排记录组的全部工作,审查报名表,并根据大会要求编排秩序册;二负责比赛现场评分记录的审核;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总裁判长指意,现场进行有关上场组别、顺序的调整含人员、项目的增加或删减;三准备比赛所需表格,审查核实比赛成绩及排列名次;四采用电子竞赛计分系统时,须做好裁判组与电子竞赛系统操作组的协调工作,保证竞赛成绩无误;五如遇同分时,按规则规定处理好成绩,确定名次;六编排成绩册;注释:1. 竞赛分组:主要是对各个竞赛项目参赛的运动员进行分组,一般太极拳类分5-6人一组,其它各项10-15人一组,每一队的运动员最好分布在不同组中;计算比赛时间;2.编排原则根据竞赛规程而定,一般应注意:a.每场竞赛时间须基本相同;b.每场竞赛中所进行的两个场地竞赛时间基本相同;c.同一时间的两个场地宜安排不同项目、不同组别的比赛;d.同一项目的比赛应尽量集中在一起比完,若参赛人数多,也应注意安排在第二天的同一时间、场地进行,中间不宜间隔,力求在同等条件下进行;e.每一个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最好只安排一项;若必须进行两项比赛,则应考虑有比较充足的间歇时间;f.每一项目比赛的第一出场者,力求分散到不同的队中,使各队机会尽量均等;g.每项比赛第一位出场者,力求分散到不同的运动队;如果一个运动员,出现两次以上第一个出场比赛的情况,应作适当调整;3.项目分类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太极剑;南刀;南棍;传统拳术:第一类:形意、八卦、八极第二类:通臂、劈挂、翻子第三类:地躺、象形第四类:查、花、炮、红、华拳、少林等传统器械: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七、检录长的职责一负责在赛前协调安排布置场地,落实各场地检录处位置、运动员入场和退场的位置及标记;二负责检录组的全部工作,及时与各裁判长沟通,如有变化及时报告总裁判长和宣告员;第六条辅助工作人员职责一、编排记录员的职责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二、检录员的职责一按照比赛顺序及时进行检录,将比赛运动员带入场后,向裁判长递交检录表;二配合裁判长做好现场运动员上场的检录工作;负责多名运动员同时上场时的起势位置的确定;三负责将完成比赛的运动员带出场地,保证场内竞赛秩序井然;三、宣告员的职责报告比赛成绩,介绍有关竞赛规程、规则、比赛规模、传统武术拳种及项目特点等知识;四、放音员的职责一在比赛第一次检录时,负责收取配乐项目音乐光碟,根据比赛出场顺序进行编号,保证配乐项目比赛顺利进行;二运动员站在比赛场地3-5秒钟之间,开始放音乐;三比赛结束后,负责将音乐带归还运动队;注释:不得借与他人;五、摄像员的职责:一对全部竞赛项目进行现场摄像;二遵照仲裁委员会、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要求,负责播放相关项目录像;三全部录像均应按大会规定予以保留,并交付竞赛处制作光盘存档资料;第二章参赛人员及其规定第七条参赛人员及其规定参赛人员包括参赛队的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和随队医生;为确保大会的顺利进行,须遵守以下规定:一、参赛者应按规程中的规定按时报名;并遵守大会各项规定;二、参加组委会安排的领队会议组委会和教练员、裁判员联席会议,充分发表意见和提出质疑,一旦决定,严格遵照执行;三、参赛者应依据规则和规程公平竞争,履行武术礼仪,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四、任何参赛人员不得在比赛期间对裁判人员施加影响和干扰,一经发现,由竞赛监督委员会予以严肃处理;第八条申诉一、仲裁委员会只受理运动队在比赛时裁判长对本队运动员的扣分有异议的申诉;二、申诉程序参赛队对裁判长扣分有异议时,必须在该场该项比赛结束后15分钟内,由该队领队或教练员向仲裁委员会以书面的形式提出申诉,同时交付1000元申诉费;一次申诉仅限一个内容;仲裁委员会依据申诉内容进行认真审议,查看仲裁录像,如裁判长扣分正确,提出申诉的运动队必须坚决服从;如果因不服而无理纠缠,根据情节轻重,可由仲裁委员会建议竞赛监督委员会给予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比赛成绩;如裁判长扣分错误,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由竞赛监督委员会对裁判长进行处理,但不改变裁判结果,退回申诉费;裁决结果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第三章竞赛通则第九条竞赛性质一、竞赛类型分为:一个人赛二团体赛三个人及团体赛二、按年龄可分为:一成年赛二青少年赛三儿童赛三、按内容分为:一各拳种单练拳术和器械的个人项目比赛;二对练项目比赛;三集体项目比赛;四综合项目比赛;第十条竞赛和表演项目一、竞赛项目:1、流传有序的各拳种流派的传统武术套路,包括单练的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2、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其他武术套路,包括各种规定套路的拳术、器械项目;3、武术健身拳操功法;二、集体表演项目:以武术为主要内容,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集体武术综艺表演项目;第十一条竞赛年龄分组一、儿童组A组:12周岁以下;二、少年组B组:12周岁至17周岁;三、青年组C组:18周岁至39周岁;四、中年组D组:40周岁至59周岁;五、老年组E组: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第十二条比赛顺序的确定在竞赛监督委员会和总裁判长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运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分组排序,确定项目比赛顺序和运动员上场顺序;第十三条检录运动员须在赛前3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参加第一次检录,并检查服装和器械;赛前20分钟进行第二次检录 ,第三次检录时间为赛前10分钟;第十四条礼仪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时、完成比赛套路后和裁判长宣布最后得分时,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第十五条计时运动员由静止姿势开始肢体动作,计时开始;运动员结束全套动作后并步站立,计时结束;第十六条示分运动员的比赛结果,公开示分;第十七条弃权不能按时参加检录与比赛者,按弃权论处;第十八条兴奋剂检测根据国际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和国际奥委会的有关要求,进行兴奋剂检测;第十九条名次及等级奖项的评定一、名次评定一个人项目、对练项目名次:按比赛的成绩高低排列名次;得分最高者为该单项的第一名,次高者为第二名,依此类推;二个人全能名次:根据规程规定,按各单项得分总和的多少进行评定,得分最多者为全能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三集体项目名次:按得分最多者为该项的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四团体名次:根据竞赛规程关于团体名次的确定办法进行评定;二、得分相等的处理:一个人项目、对练项目得分相等的处理:1、两个无效分的平均值接近有效分的平均值者列前;2、两个无效分数的平均值高者列前;3、两个无效分数中,低无效分数高者列前;4、如仍相等,名次并列;二个人全能得分相等时,以比赛中获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如获得所有名次均相等,则并列;三集体项目得分相等时,按个人项目得分相等的处理办法处理;四团体总分相等时,以全队获得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如获得单项名次均相等,则并列;三、等级奖项评定个人项目、对练项目、集体项目分别设一、二、三等奖;确定获奖等级的方法是各项最后得分多少排序,各奖项的比例由竞赛规程规定;第二十条集体表演项目奖项的评定一、集体表演项目奖项设一、二、三等奖;确定获奖等级的方法是按得分的多少排序,各奖项的比例由竞赛规程规定;二、集体表演项目也可设置其它特别奖项;集体表演项目设置的特别奖项由竞赛规程规定;第二十一条套路完成时间的规定一、个人项目和对练项目: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2分钟太极拳类项目除外,运动员演练至1分半钟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二、太极拳类项目:一太极拳项目4-6分钟,运动员演练至4分30秒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二太极器械项目3—4分钟,运动员演练至3分钟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三根据赛事规模,套路完成时间由竞赛规程规定;三、集体项目: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4分钟;四、集体武术综艺表演项目: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6分钟;注释:套路技术内容多、演练时间长的套路,应进行简化;注意技术组别丰富;五、运动员比赛时完成套路的时间以裁判组的秒表所计的时间为依据;运动员比赛时裁判组用2块秒表计时;当运动员完成套路的时间不符合有关规定,同时裁判组的2块秒表所计时间又不相同时,以较接近规定时间的1块秒表所计时间为准;六、根据竞赛性质和竞赛内容的不同,可在规程中对完成套路时间作相应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集体项目人数的规定集体项目、武术健身拳操不少于6人,集体表演项目人数不限或由规程规定;第二十三条配乐一、配乐项目按规程规定执行;二、凡配乐项目必须使用纯音乐,音乐主题与套路主题相和谐;三、动作开始的前奏和动作结束后的音乐尾声,须控制在15秒以内;音乐须使用光盘或MP3播放器录制,比赛音乐须独立录制和备份;四、各代表队须在配乐项目比赛前第一次检录时,将本队音乐光盘或MP3播放器进行检录,交至放音员处,并配合放音员完成本队比赛音乐播放;第二十四条未完成套路运动员未完成套路不予评分;第二十五条重做运动员因主客观原因造成比赛套路中断,可以申请重做一次;重做项目可安排在该类项目最后一名上场,若出现最后一名选手重做,则允许休息5分钟后上场;第二十六条服装一、裁判员应穿统一的武术裁判服装;二、运动员可穿具有运动特色、项目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适合于武术运动的比赛服装和武术鞋;三、规程可以根据竞赛性质、内容,统一规定运动员的比赛服装;第二十七条竞赛场地一、个人项目和对练项目的竞赛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场地的长和宽均由边线的外沿开始计算;场地周围至少应有2米宽的安全区;注释:长边的中间,有长30厘米,宽5厘米的标线;二、集体项目的竞赛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场地四周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场地的长和宽均由边线的外沿开始计算;场地周围至少应有1米宽的安全区;三、竞赛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两个场地之间的距离在4米以上;场地灯光垂直照度和水平照度应在规定范围之内;四、竞赛场地应有明显场地编号标志;场地周围应设置仲裁录像和电子示分屏的位置;场地一侧设置裁判席;所有设置均应保持与场地边线2米以上距离;五、裁判席右侧后方运动员临场处,应设置2-4名运动员的临场席;第二十八条比赛器械可以使用任何武术器械或由规程规定的器械;第二十九条其它比赛设备根据比赛规模大小和需要,配备摄像机,放像机,电视机和音响设备;第四章评分方法与标准第三十条竞赛项目评分方法与标准一、各项比赛的满分为10分;二、评分方法一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发挥的技术演练水平,与“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相符程度,按照评分的等级标准,并与其他运动员进行比较,确定运动员等级分数;在此基础上,减去“其他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得分;裁判员评分可到小数点后2位数,尾数为0~9; 注释:与其他运动员演练水平比较时,不考虑其它错误;二应得分数的确定3名裁判员评分时,取3名是否是中间1名,最后平分的处理程序;裁判员评出的运动员得分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得分;4名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2名裁判员评出的运动员得分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得分;5名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3名裁判员评出的运动员得分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得分;应得分可取到小数点后2位数,第3位数不做四舍五入;三裁判长对评分的调整当评分中出现明显不合理现象时,在示出运动员最后得分前,裁判长可调整运动员的应得分;裁判长调整分数范围为;如须调整更大幅度方可纠正明显不合理现象时,裁判长须经总裁判长同意,整分数范围扩大为分至分;四最后得分的确定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和加上“裁判长调整分”,即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注释:裁判长可同时进行“扣分”和“调整分”;三、评分标准一等级分的评分标准:1.技术演练综合评分标准:分为3档9级,其中:—分为优秀;—分为良好;—分为尚可;表12.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1运动员应表现出所演练的拳种及项目的技术和风格特点、应包含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技法,要求动作规范、方法正确;注释:裁判员对运动员动作完成姿势主要看手型、步型和身型;对动作运转过程主要看方法是否正确,如路线清楚、走势完整等;规格错误随时扣,明确记录所扣分数,扣分依据自主设计数字或符号标注;2劲力顺达,力点准确,通过运动员的肢体以及器械表现出该项目的力法特点;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器械项目要求身械协调;注释:劲力看力点;协调看手、眼、身法、步的配合,主要是身法和步法;精神看动作的配合和面部表情;抽象错误一次扣;采用比较的评分方法3节奏恰当,表现出该项目的节奏特点;4结构严密,编排合理,整套动作均应与该项目的技术风格保持一致,具有传统性; 注释:结构是整套动作的组接与编排是否合理、紧凑,衔接是否顺畅巧妙,起伏转折的变化等;结构看重点动作的排列;布局是整套动作的空间变化,如场地的运用是否合理、均衡,布局是否充实而富于变化;布局看场地的运用范围;5对练项目要求动作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动作逼真,风格突出,配合严密,攻防合理;6集体项目要求队形整齐,应以该项目的技术为主要内容,突出该项目的风格、特点,配合默契,动作协调一致,结构恰当,布局匀称,并富于一定的图案变化;7配乐项目要求动作与音乐和谐一致,音乐的风格应和该项目的技术风格相一致; 注释:比赛中某一项若不能在一个场次内比完,须牢记该场比赛中好、中、差三个档次的技术表现和得分情况,做为下一场次评分的参考依据;二裁判员执行的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表21.遗忘:扣分;2.出界:扣分;注释:运动员身体的任何一部分接触边线外地面;3.失去平衡:晃动、移动、跳动扣分;4.器械、服装影响动作:扣分;5.器械变形:扣分;6.器械折断:扣分;注释:对于长度有要求的器械的处理;7.器械掉地:扣分;8.附加支撑、倒地:扣分;注释:象形拳、械的倒地动作,每出现一次,躺地时间超过三秒者,算倒地一次;9.对练项目:击打动作落空,扣分;误中对方,扣分;误伤对方,扣分;10.上列错误每出现一次,扣一次;在一个动作中,同时发生两种以上其它错误,应累计扣分;注释1:明显错误其它错误出现扣;明确记录所扣分数,扣分依据自主设计数字或符号标注;注释2:其它错误不占运动员的10分分值;注释3:在评分中应注意各类错误之间的区别,避免重复扣分,尤其应注意技术规格错误扣分与整体性技术错误扣分不能重复;如力点不准应在动作规格中扣分,而整套中劲力不足,或动作僵硬,则应在整体性技术错误的第二栏目中扣分;三裁判长执行的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1.完成套路时间超出规定;1运动员完成套路时间,凡超出规定时间在5秒以内含5秒扣分,超出规定时间超过5秒,在10秒以内含10秒,扣分;超出规定时间达10秒以上,扣分,最多扣分;注释:除去太极拳、太极剑项目外的其它套路,时间的规定应为2秒钟为一扣分单位;2运动员超出规定时间扣分已达分时,裁判长应请运动员立即收势停止比赛;此种情况应视为运动员完成套路;2.运动员在规定套路比赛中每漏做或多做一个完整动作,扣分;注:1:改变动作视为附加或漏做;注释2:起势、收势不符;改变动作方向,太极拳为45°,其它拳种为90°;由于方向改变出现的附加、漏做,应按附加或漏做扣分;3.运动员因主观原因未完成套路,经裁判长同意可重做一次;运动员重做后,裁判长在其应得分的基础上,扣1分;运动员因客观原因未完成套路,可重做一次,不扣分;注释1:时间关系,裁判长要求停止比赛者,注意少、漏动作的判罚;注释2:遗忘、失误、器械损坏,及临场受伤等重做一次,都为客观因素影响;4.集体项目的人数,少于竞赛规程规定的人数,每少1人,扣分;5.配乐不符合竞赛规程规定者,扣分;6.传统拳种各流派项目在演练中出现竞技项目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所规定的B级及B级以上的难度动作,每出现一次,扣1分;第三十一条表演项目奖项的评定方法标准一、评分方法表演项目的满分为10分;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发挥的技术和表演水平,按照与“表演项目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相符程度,并与其他的表演项目进行比较,确定该项目的等级分;裁判员评分可到小数点后2位数,尾数为0~9;二、评定标准一技术演练综合评分标准:分为 3 档 9 级,其中:—分为优秀;—分为良好;—分为尚可;表1二表演项目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1.以武术技术为主要内容,并能较好的吸收和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2.能较好地利用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来烘托武术的技术风格;3.结构严密、内容充实、技术熟练、配合默契、主题突出,富于时代气息,充分展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4.音乐与主题和动作配合紧密、和谐流畅;5.富有创新意识;第三十二条最后得分的示分一由评分裁判员将各自评出的运动员得分,示分后,再由裁判长示出最后得分;二也可以由评分裁判将各自评出的运动员得分,通过评分纸条传递给裁判长,再由裁判长示出最后得分;第三十条其它本规则适用于全国及省、市、自治区各级传统武术套路的比赛;在竞赛性质、任务有特殊要求时,可在竞赛规程中做出相应规定;。

武术比赛规则

武术比赛规则

武术比赛规则第一章武术套路比赛一、武术套路(一)拳术设其他传统拳,即流行于各地、除规则规定的自选拳术内容以外的拳术(如形意、八卦、意拳、八极、地躺、醉拳等)、南拳、各式太极拳三项。

器械设长、短、软、双器械四项。

对练设一项,2-3人均可,男、女可混编。

比赛在长14米,宽8米的地毯上进行。

(二)套路比赛各项高低采用裁判评分的办法。

各项比赛的最高得分为10分,评分和扣分标准如下:1、刀、枪、剑、棍、南拳、太极拳等评分扣分标准:动作规格的分值6分;劲力协调的分值2分;精神、节奏、风格、内容、结构、布局的分值2分。

2、扣分,根据不符合要求的程度,分别给予扣分,每次扣0.1以上,有些严重不符者,最高一次可扣2分。

3、其他项目和评分标准:姿势正确、方法清楚4分;劲力顺达、动作协调3分;风格独特、内容充实2分;精神贯注、节奏分明1分。

4、对练评分标准:攻防合理,方法准确4分;动作熟练、配合严密3分;内容充实、结构紧凑2分;意识逼真、风格突出1分;传统拳(形意,八卦,意拳,八极,翻子等)南拳太极拳;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双器械;对练;散手比赛二、散手(水上擂台)散手比赛在高0.6米、长8米、宽8米的台上进行,水上擂台在长、宽各7米,高出水面0.5米的台子上进行。

比赛分红方、黑方,拳套重量:65公斤级及以下为320克;70公斤以上级别为280克。

(一)使用方法,得分标准等:1、禁击部位:后脑、颈部、裆部。

2、得分部位:头部、躯干、大、小腿。

3、禁用方法: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用腿攻击倒地方的头部;用拳连击对方头部。

4、得分标准:以下情况得3分:在一局比赛中,一方第一次下台,对方得3分(水上擂台则对方胜一局);用转身摆腿击中对方躯干部位而自己站立得3分;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即刻站立者;使用勾踢将对方踢倒而自己站立者。

以下情况得2分:一方倒地、站立者得2分;用腿法击中对方躯干者;被强制读秒一次,对方得2分;受警告一次,对方得2分。

武术套路规则 第二章 对练、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太极拳剑、集体项目的评判

武术套路规则 第二章 对练、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太极拳剑、集体项目的评判
(8)上下动作脱节
(9)眼神于动作配合不协调
(10)身械配合不协调
编排(内容,结构,布局)
(11)本项目基本技法单一,重复动作过多
风格
(12)未表现本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技术特点
(13)没有明显的项目和个人风格特点
音乐
(14)音乐选择于项目风格不一致
(15)动作于音乐配合不和谐
表27太极拳,太极剑演练说平常见的错误
地躺
象形
查拳
少林拳
传统南拳
提膝、平衡
支撑腿弯曲
旋子转体
腾空转体时躯干高于水平45度以上(含45度)
弓步、马步、虚步
屈蹲腿未接近平蹲
腾空转体时腿明显弯曲
仆步
屈蹲腿未全蹲
侧空翻
空翻时脚明显弯曲
蹲步(少林拳)
大腿未呈水平,两脚未并拢
腾空侧踹
踹出腿低于水平
后绞腿(少林拳)
绞缠不明显,脚掌擦地后绞缠
乌龙绞柱
着地时腰腿未竖直、膝关节弯曲
上步,进步,退步,侧行步,行步
▲重心移动时,后脚跟宁转
▲步法移动时,重心起伏抬脚过高或出现脚托地现象
每一种错误出现1—2次扣0.1分,出现3次以上扣0.2分
身型
▲头身不正,驼背弓腰突臀
▲耸肩缩脖,扭腰摆臀
腿法
分脚,蹬脚
▲支撑腿或上举腿明显弯曲,或上举腿未高于腰部
每一种错误出现1次扣0.1分
拍脚,摆莲脚
▲手,肘,膝,足器械的附加支撑
▲到地(双手或肩,头,躯干,臀部触地)
遗忘
▲遗忘一次
表24集体项目动作质量,其它错内容及扣分标准
内容
扣分点
编码
内容
扣分点
编码
方法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传统武术套路竞赛是指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展现不同传统武术套路所包含的动作、精神和技巧,同时也是对选手综合表现能力的考验。

而为了确保比赛的公正、公平和规范,必须制定相应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竞赛规则1. 套路分类传统武术套路竞赛中,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参赛经验等因素,将套路分为少年组、青年组、成年组、高级组、自选组等不同组别。

其中,少年组适用于14岁以下的选手,青年组适用于15岁至19岁的选手,成年组适用于20岁至34岁的选手,高级组适用于35岁以上的选手,自选组用于独创、改编或传承非适用其他组别套路的选手。

2. 技术要求在比赛中,运动员需按照规定的套路执行各项技术动作,包括进步步法、稳定站姿、动作节奏、力度控制、呼吸节律等。

同时,需要依据裁判的要求进行技术调整和改进,确保动作标准、精准和优美。

3. 赛制安排传统武术套路竞赛的方式多样,包括现场评分、录像投票、公开互评等。

无论采用何种形势,都需要考虑运动员参赛规模、比赛地点、时间安排等因素,使得比赛流程合理、顺畅、公正。

4. 裁判评分传统武术套路竞赛的裁判评分应遵循如下原则:(1)依据套路的基本技术要求和比赛细则进行评分;(2)对于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按照其动作难度、精度、整洁度、力度等要素进行全面评估;(3)对于运动员的整体表现,应综合考虑他们的外姿、气质、动作配合、身法流畅度等方面,制定合理的比分标准。

裁判法1. 裁判人员的选择传统武术套路竞赛的裁判人员应从相关人员中选取,包括高水平教练、著名裁判、专业选手等。

同时,需具备足够的经验、知识和审美观念,确保比赛的公正与权威。

2. 裁判流程传统武术套路竞赛的裁判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1)赛前:裁判人员对比赛规则、比赛套路、评分标准等进行讲解和准备;(2)比赛前:裁判人员各项技术和考评标准,确保裁判员之间统一规范;(3)比赛中:裁判员按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评分,注重独立思考和判断,避免出现偏见、失误等问题;(4)比赛后:裁判人员根据选手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公布比赛结果、裁判得分及相关建议。

最新武术套路规则

最新武术套路规则

最新武术套路规则最新武术套路规则一、武术套路规则(一)竞赛的一般常识⒈执行裁判人员组成: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

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2人;a组评分裁判员2-3人;b组评分裁判员3人;c组评分裁判员2-3人。

编排记录长1人,检录长1人。

⒉竞赛按类型可分为:个人赛、团体赛、个人及团体赛。

按年龄可分为:成年赛、青少年赛、儿童赛。

⒊竞赛项目: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太极剑、南刀、南棍、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对练项目和集体项目。

⒋竞赛年龄分组:成年组、青少年组和儿童组。

5.比赛顺序:在竞赛监督委员会和总裁判长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6.检录:运动员须在赛前4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参加检录,并检查服装和器械。

7.礼仪: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时和完成比赛套路后,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8.得分相同的处理:个人分别以难度分高者、以完成高等级难度数量多者、以演练水平分高者、以演练水平扣分少者、以动作质量扣分少者顺序排列名次。

全能或团体以比赛中获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

9、竞赛有关规定:(1)难度填报:参赛的运动员必须根据竞赛规则和规程要求选择难度和必选主要动作,于赛前20天在规定网站填报“武术套路难度及必选动作申报表”,并确认打印,签字、盖章后寄往赛会(以到达邮戳为)。

(2)套路完成时间:长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南刀、南棍套路:成年不少于1分20秒;青少年(含儿童)不得少于1分10秒。

太极拳、太极剑自选套路为3—4分钟;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

对练不得少于50秒。

集体项目为3—4分钟。

传统项目,单练不得少于1分钟。

(3)比赛音乐:规程规定的配乐项目必须在音乐(不带歌词)伴奏下进行,音乐可以根据套路的编排自行选择。

(4)比赛服装:裁判员应穿统一的服装,佩戴裁判等级标志;运动员应穿武术比赛服装。

(5)竞赛场地:个人项目14米长,8米宽。

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

现代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现代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现代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第一章现代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第一节竞赛通则第一条竞赛性质一.现代武术套路竞赛一般分为:个人赛、团体赛、个人及团体赛;二.按年龄可分为:成年赛、少年赛和儿童赛;三.按性别可分为:男子赛和女子赛;四.每一次的竞赛性质由竞赛规程确定。

第二条竞赛项目一.长拳二.南拳三.刀术四.剑术五.枪术六.棍术七.对练项目: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八.集体项目第三条竞赛年龄分组一.成年组:18周岁(含18周岁)以上;二.少年组:12周岁至17周岁;三.儿童组:不满12周岁。

第四条完成套路时间一.长拳、南拳和刀、剑、枪、棍的自选套路,不得少于1分20秒。

二.对练不得少于50秒。

三.其它拳术、其它器械套路,单练不得少于1分钟。

四.集体项目为3—4分钟。

五.如果分年龄组比赛时,长拳,南拳和刀、剑、枪、棍的自选套路,少年组1分10秒,儿童组1分钟。

第五条比赛的服饰1.比赛时,运动员要穿相应的比赛服装。

2.运动员必须穿武术鞋或运动鞋。

3.上场比赛时,不允许佩带手表及耳环、项链、手镯等饰品。

第六条进场、退场、起势、收势、套路计时、配乐与礼节一.运动员听到点名或看到电子显示姓名后,应立即进场待裁判长示意后,即可走向起势位置。

运动员身体任何部位开始动作即为起势(计时开始)。

集体项目在行进间开始动作者,须事先向裁判申明。

二.运动员完成整套动作后,须并步收势(计时结束),再转裁判长行注目礼,然后退场。

不允许边转向裁判长边收势。

对练以倒地或抛弃器械结束整套动作,须先站立做并步收势(计时结束),再去收拾器械。

三.运动员应在同侧场内完成相同方向(左右不得超过90度)的起势与收势。

集体项目必须在场内完成起势与收势、方向、位置不限。

四.计时以临场裁判组的计时表为准。

裁判组用两块表计时,以接近规定时间的表为准。

五.除集体项目外,任何项目在比赛时均不得配乐。

六.运动员听到上场比赛的点名和完成比赛套路后,以及赛后示分时,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一)竞赛的一般常识⒈执行裁判人员组成: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

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2人;A组评分裁判员2-3人;B组评分裁判员3人;C组评分裁判员2-3人。

编排记录长1人,检录长1人。

⒉竞赛按类型可分为:个人赛、团体赛、个人及团体赛。

按年龄可分为:成年赛、青少年赛、儿童赛。

⒊竞赛项目: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太极剑、南刀、南棍、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对练项目和集体项目。

⒋竞赛年龄分组:成年组、青少年组和儿童组。

5.比赛顺序:在竞赛监督委员会和总裁判长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6.检录:运动员须在赛前4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参加检录,并检查服装和器械。

7.礼仪: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时和完成比赛套路后,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8.得分相同的处理:个人分别以难度分高者、以完成高等级难度数量多者、以演练水平分高者、以演练水平扣分少者、以动作质量扣分少者顺序排列名次。

全能或团体以比赛中获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

9、竞赛有关规定:(1)难度填报:参赛的运动员必须根据竞赛规则和规程要求选择难度和必选主要动作,于赛前20天在规定网站填报“武术套路难度及必选动作申报表”,并确认打印,签字、盖章后寄往赛会(以到达邮戳为)。

(2)套路完成时间:长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南刀、南棍套路:成年不少于1分20秒;青少年(含儿童)不得少于1分10秒。

太极拳、太极剑自选套路为3—4分钟;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

对练不得少于50秒。

集体项目为3—4分钟。

传统项目,单练不得少于1分钟。

(3)比赛音乐:规程规定的配乐项目必须在音乐(不带歌词)伴奏下进行,音乐可以根据套路的编排自行选择。

(4)比赛服装:裁判员应穿统一的服装,佩戴裁判等级标志;运动员应穿武术比赛服装。

武术套路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

武术套路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

武术套路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一、考试内容及分值(专项成绩占术科成绩的20%)二、测试内容.方法与评分标准(一)专项技能1.左.右正踢腿①动作要求:支撑腿挺直,全脚着地。

摆动腿膝部挺直,足尖勾起前踢,踢腿最低度高度要超过眼部,两臂左右水平伸直,立腕挺胸,上体保持正直。

②测试方法:在跳高垂直杆上用绳连结成一水平直线,绳头系于杆架托杆标尺上,跨度约“3米”以上。

考生背对垂直杆纵向站于绳下,,面向另一垂直杆,原地左右正踢腿.要求:在姿势正确的基础上,头顶部触及绳,踢腿时头部要紧粘绳,摆动腿踢起时必须触及或超过绳高(见表一)。

听到信号后开始演练计时开始,10秒钟停表.(表一)2.左右仆步抡①动作要求:向上抡臂时要贴近耳,向下抡臂时要贴腿,手眼配合,动作连贯协调.②测试方法:双脚左右开立,两臂侧平举, 听到信号后开始演练计时开始,10秒钟停表.3.旋风脚③动作要求:左腿直摆或屈膝,右腿起跳后伸直,并扇面在身体前方摆过,高度不得低于腰部,同时异侧手击拍脚掌,腾空后双脚同时落地,下肢成开步或马步。

②测试方法:用白胶布在地毯上纵向粘成长约3米宽5公分的直线。

考生纵向助跑,起跳时双脚必须踏在白胶布上,落地后成马步不动,通过用三角形木尺量出两脚落地的连线与白胶布基线的夹角,确定旋风脚的旋转角。

旋风脚旋转角度评分表(二)专项技术①测试内容:各类拳术.器械套路任选一项.演练时间不得少于30秒(太极拳不得少于1分钟)。

②评分方法:考评员由五人组成,评分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中间分的平均值为最后得分.③评分标准:凡动作姿势正确.方法清楚.用力顺达.力点准确.动作协调节奏鲜明.套路熟练.手眼配合好者为优秀.与标准有轻微错误者为良好.与标准有显著错误者为中等. 与标准有严重错误者为及格.武术套路技术评分表三、场地器材1.标准武术地毯一块.2秒表两块.3.跳高杆架两根。

4.直径约“0.5厘米”呢绒绳1根,长约4米以上。

5.直角形木制大木尺1个。

2024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

2024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

2024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2024年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控制武术比赛和评判过程,确保公正、公平和规范的竞赛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规则和法则,包括赛制、规则、判罚和评分标准。

一、赛制和规则:1.赛事组织:武术比赛由国际武术联合会(IWUF)主导,并在中国武术协会(CWA)的监管下进行。

2.比赛项目:武术套路比赛分为太极拳、南拳、南剑、太极剑、长拳、对练等项目。

3.套路难度等级:根据动作难度划分A、B、C、D四个等级,分别由1-10个动作组成。

4.比赛时间:每个套路的比赛时间固定,分别为1分30秒、2分钟、2分30秒等。

5.套路表演:选手根据规定时间内完成套路表演,评委根据动作技巧、舞台表现和整体效果进行评分。

6.裁判秩序:每场比赛由三名裁判组成,其中一名主裁判,其他两名为副裁判。

主裁判负责最终判决和总分计算。

7.裁判评分:裁判根据动作的标准动作、难度、力量、节奏、整体编排和表现等方面进行评分。

8.淘汰赛规则:淘汰赛采取循环赛制,每位选手都能对阵其他选手,评分累加进行排名。

二、判罚和评分标准:1.规定动作:每个套路都有特定的规定动作要求,选手需要准确地表演这些动作,否则将被扣分。

2.动作难度:选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技巧难度调整动作,但过于简单或超出自身能力的动作都会被扣分。

3.姿势和力量:选手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力量,动作刚柔相济,流畅自然,扣分项包括肌肉紧张、力量不足等。

4.整体编排:选手的套路应该有合理的整体编排,包括动作顺序、动作数量和过渡等。

缺乏编排或不协调的动作将被扣分。

5.舞台表现和形象:选手的表演应具有舞台感,包括面部表情、视线、身体语言等。

形象方面,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也会影响评分。

6.倒计时和停顿: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套路表演,倒计时结束后仍未完成的动作将被扣分,停顿超过规定时间也会被计入裁判评分。

7.判罚标记:裁判在比赛中观察选手动作,如果发现违反规则的行为,例如超时、违反动作规定、离开比赛区域等,将做出判罚标记并扣除相应分数。

武术套路专项体育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武术套路专项体育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运动训练专业单招考试武术套路专项体育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一、测试指标与所占分值1、立定跳远 10分2、劈叉20分3、专项技术能力:拳术35分、器械35分,共70分二、测试方法与要求1、立定跳远:两脚原地站立起跳,不能有预跳或踩线,以身体任何部位着地最近点为测量点。

满分为10分,成绩评定见定量评分表。

2、劈叉(左右腿前后纵劈叉):在地板或地毯上完成,用尺测量胯部与地面的距离。

要求腿、臀部及髋部全部着地,脚尖膝盖伸直,前后腿成一条直线,姿态准确。

满分为10分,成绩评定见定量评分表。

3、专项技术能力(1)测试内容:拳术、器械各一套。

考生可在长拳、太极拳、南拳、传统拳等拳种中任选一个拳种的拳术,在自选器械、传统器械中任选一种器械进行考试。

(2)采用整套演练的方法进行测试。

完成整套的时间规定:①拳术类套路:长拳完成套路的时间不少于1分20秒;太极类套路完成套路的时间3—4分钟;传统类套路完成套路的时间不少于1分钟。

②器械类套路:自选类完成套路的时间不少于1分20秒;传统类套路完成套路的时间不少于1分钟。

(3)成绩评定:①由4名(或6名)考评员组成,其中2名(或3名)考评员对动作规格进行评分,另2名(或3名)考评员对演练水平进行评分。

②4名(或6名)考评员,公开示分。

取2名(或3名)考评员的平均分为动作规格分;取2名(或3名)考评员的平均分为演练水平分。

③拳术的成绩评定:对整套动作进行综合评定,由动作规格和演练水平两组考评员进行评定,满分为35分,按10分制评分(既动作规格5分和演练水平5分)后进行换算。

④器械的成绩评定:同拳术。

三、评分标准1、定量测试内容评分表2、定性测试内容评分表四、必要的说明1、考生在报名时应填写报考的拳种及器械。

2、套路测试在8×14米的场地上进行。

202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 - 表格

202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 - 表格

表 1 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动作规格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类别动作名称编码错误内容搬脚朝天直立、侧踢抱脚直立10 ▼支撑腿弯曲▼抱脚腿弯曲后踢抱脚直立11 ▼支撑腿弯曲▼上体前倾超过 45 度仰身平衡12 ▼前举腿低于水平十字平衡13 ▼躯干低于水平▼支撑腿弯曲平衡卧鱼平衡14 ▼躯干低于水平▲后举腿大腿低于水平扣腿平衡、盘腿平衡15 ▼支撑腿大腿未达水平探海平衡16 ▼支撑腿弯曲▼后举腿弯曲提膝平衡17 ▼提膝未过腰▼提起腿脚未内扣前扫腿20 ▼支撑腿大腿高于水平▼扫转腿脚掌离地▼扫转腿弯曲后扫腿21 ▼扫转腿脚掌离地▼扫转腿弯曲跌竖叉22 ▼前腿脚内扣触地▼后腿明显弯曲腿法弹腿、蹬腿、踹腿23 ▼腿未由屈至伸正踢腿、侧踢腿24 ▼膝关节弯曲▼支撑腿脚跟离地里合拍脚、摆莲拍脚、单拍脚25 ▼拍脚时脚尖未过肩▼击拍落空腾空飞脚、腾空斜飞脚、腾空双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30 ▼拍脚时脚尖未过肩▼击拍落空腾空正踢腿31 ▼悬垂腿弯曲跳跃侧空翻、侧空翻转体360°32 ▼腾空腿弯曲旋子、旋子转体33 ▼转体时上体高于水平 45 度▼腾空腿弯曲腾空箭弹、腾空蹬腿34 ▼起跳腿未由屈到伸▼弹(蹬)出腿低于水平弓步50 ▼前腿膝部未达脚背▼前腿未达水平▼后腿脚跟离地▼后腿脚尖未内扣马步51 ▼上体明显前倾▼屈蹲腿未达水平▼两脚间距过小▼脚跟离地▼脚尖外展步型虚步52 ▼屈蹲腿未达水平▼屈蹲腿脚跟离地仆步53 ▼屈蹲腿未全蹲▼仆腿未伸直▼仆腿全脚掌未内扣着地歇步54 ▼两腿未交叉靠拢▼臀部未贴近小腿坐盘55 ▼两大腿未交叉▼臀部未贴及地面或前脚离地拳01 ▼拳面不平▼拇指未压在中指第二指节上手型掌02 ▼四指未伸直并拢勾手03 ▼勾手五指未撮拢▼未屈腕手型剑指04 ▼食指与中指未伸直并拢▼拇指未压在无名指上挂剑、撩剑60 ▼直腕▼未成立圆缠头裹脑61 ▼刀背远离身体器械拦、拿、扎枪62 ▼枪尖未划弧▼后手留把▼平扎枪臂与枪未成水平直线立舞花枪、立舞花棍、双手提撩花棍63 ▼未呈立圆方法平抡棍64 ▼未呈平圆握剑66 ▼食指扣握在剑盘前沿触及剑刃器械抛接67 ▼抱接器械▼未单手接握剑柄、刀柄注:1.动作规格出现错误内容,扣0.10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规格错误,均一次性扣0.10分。

武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武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武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一、比赛规则1.对手分组:根据选手的水平、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进行分组,以确保对手之间的公平竞争。

2.装备要求:选手应按照比赛要求穿着统一的武术服装,佩戴规定的保护装备,以确保比赛的安全。

3.竞赛项目:根据武术的不同风格和技术特点,设置不同的竞赛项目,如套路、对练、散打等。

4.赛前准备时间:选手在比赛开始前,应有足够的时间做好热身和准备工作,以确保状态良好。

5.裁判员:比赛中应有独立的裁判员,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武术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评判选手的表现。

6.比赛规则:根据不同的竞赛项目制定相应的比赛规则,包括得分标准、技术要求、时间限制等。

7.比赛流程:比赛流程应明确规定,包括报名、抽签、预赛、半决赛和决赛等环节。

8.比赛成绩评定:裁判在比赛中根据预定的得分标准评定选手的表现,在比赛结束后计算得分并确定排名。

9.违例和犯规:比赛中如有违规行为,如攻击对手要害、故意伤人等,应判罚,以确保比赛的公平和安全。

10.投诉和申诉:在比赛过程中,对于裁判的决定如有异议,选手有权进行投诉和申诉,要求重新裁定。

二、裁判法1.裁判资格:裁判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同时要有丰富的武术知识和裁判经验。

2.公正、客观、中立原则:裁判员在比赛中应保持公正、客观和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依法公正裁决。

3.严守规则和纪律:裁判员应牢记比赛规则和裁判法,坚决执行规则,严格制约和惩处违规行为。

4.及时准确的决定:裁判员需对选手的每一个动作和技术进行准确的判断,及时做出符合规则的决定。

5.公开公正的评判:裁判员在评判过程中应公开公正,不做任何偏离规则的行为,确保评分公平合理。

6.谨慎审慎的裁判:裁判员在判罚时应谨慎审慎,不轻易给予违例和犯规,但也不能对违例行为宽容纵容。

7.严守保密原则:裁判员应严守保密原则,不泄露比赛中的任何信息,确保比赛的公平和安全。

8.不承受贿赂:裁判员在比赛中需正直诚实,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贿赂行为,确保评判的公正。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试行)2023年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试行)2023年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试行)2023年本文介绍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试行)2023年的背景和目的。

竞赛规则是为了说明传统武术套路竞赛的基本规则,包括参赛资格、套路要求、评分标准等内容。

参赛资格参赛者必须具备合法身份,年满18周岁。

参赛者必须具备所属武术团体或机构的证明,并得到其支持和推荐。

参赛者必须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完成报名手续。

套路要求参赛选手可以选择任意传统武术套路进行表演,但必须事先向裁判提交所选套路的名称和起始动作。

参赛选手必须按照所选套路的要求进行完整的表演,包括套路动作、节奏、力度和动作流畅度等方面。

评分标准评分将根据参赛选手的技术水平、表现力和整体协调性等方面进行。

裁判将根据设定的评分规则进行打分,包括技术难度、动作准确性、套路流畅度、动作力度和整体表现等要素。

打分分为10个等级,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1分。

若参赛选手在表演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将会被扣除相应分数。

注:本规则为试行规则,严禁擅自修改,有关改动应经过正式程序的通过方可生效。

本文详细介绍传统武术套路竞赛中裁判的职责和操作规程,包括评分方法、判罚规则、裁判员组成等内容。

评分方法裁判在评分时应根据选手的动作、技术、力量、速度、灵活性、协调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评分采用十分制,分数范围为1-10分,10分为最高分,1分为最低分。

判罚规则犯规判罚:不合规套路表演:视为犯规,裁判需立即示意并扣除相应分数。

套路中断:选手在套路表演过程中出现明显中断,裁判应扣除相应分数。

出界:选手出现足部或其他身体部位超出比赛区域的情况,裁判需扣除相应分数。

摔倒:选手出现摔倒或倒地的情况,裁判应扣除相应分数。

警告与禁赛:连续三次不合规套路表演:裁判应对选手进行警告。

警告将被记录,超过三次者将被禁赛。

被禁赛者需在比赛后的三个月内进行重新考核才可参加比赛。

故意攻击对手:裁判应立即对选手进行禁赛,禁赛期为三年。

裁判员组成主裁判:主持指导比赛,监督各裁判员的工作,并最终负责对选手得分进行最终确认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动作规格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类别动作名称编码错误内容搬脚朝天直立、侧踢抱脚直立10 ▼支撑腿弯曲▼抱脚腿弯曲后踢抱脚直立11 ▼支撑腿弯曲▼上体前倾超过 45 度仰身平衡12 ▼前举腿低于水平十字平衡13 ▼躯干低于水平▼支撑腿弯曲平衡卧鱼平衡14 ▼躯干低于水平▲后举腿大腿低于水平扣腿平衡、盘腿平衡15 ▼支撑腿大腿未达水平探海平衡16 ▼支撑腿弯曲▼后举腿弯曲提膝平衡17 ▼提膝未过腰▼提起腿脚未内扣前扫腿20 ▼支撑腿大腿高于水平▼扫转腿脚掌离地▼扫转腿弯曲后扫腿21 ▼扫转腿脚掌离地▼扫转腿弯曲跌竖叉22 ▼前腿脚内扣触地▼后腿明显弯曲腿法弹腿、蹬腿、踹腿23 ▼腿未由屈至伸正踢腿、侧踢腿24 ▼膝关节弯曲▼支撑腿脚跟离地里合拍脚、摆莲拍脚、单拍脚25 ▼拍脚时脚尖未过肩▼击拍落空腾空飞脚、腾空斜飞脚、腾空双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30 ▼拍脚时脚尖未过肩▼击拍落空腾空正踢腿31 ▼悬垂腿弯曲跳跃侧空翻、侧空翻转体360°32 ▼腾空腿弯曲旋子、旋子转体33 ▼转体时上体高于水平 45 度▼腾空腿弯曲腾空箭弹、腾空蹬腿34 ▼起跳腿未由屈到伸▼弹(蹬)出腿低于水平弓步50 ▼前腿膝部未达脚背▼前腿未达水平▼后腿脚跟离地▼后腿脚尖未内扣马步51 ▼上体明显前倾▼屈蹲腿未达水平▼两脚间距过小▼脚跟离地▼脚尖外展步型虚步52 ▼屈蹲腿未达水平▼屈蹲腿脚跟离地仆步53 ▼屈蹲腿未全蹲▼仆腿未伸直▼仆腿全脚掌未内扣着地歇步54 ▼两腿未交叉靠拢▼臀部未贴近小腿坐盘55 ▼两大腿未交叉▼臀部未贴及地面或前脚离地拳01 ▼拳面不平▼拇指未压在中指第二指节上手型掌02 ▼四指未伸直并拢勾手03 ▼勾手五指未撮拢▼未屈腕手型剑指04 ▼食指与中指未伸直并拢▼拇指未压在无名指上挂剑、撩剑60 ▼直腕▼未成立圆缠头裹脑61 ▼刀背远离身体器械拦、拿、扎枪62 ▼枪尖未划弧▼后手留把▼平扎枪臂与枪未成水平直线立舞花枪、立舞花棍、双手提撩花棍63 ▼未呈立圆方法平抡棍64 ▼未呈平圆握剑66 ▼食指扣握在剑盘前沿触及剑刃器械抛接67 ▼抱接器械▼未单手接握剑柄、刀柄注:1.动作规格出现错误内容,扣0.10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规格错误,均一次性扣0.10分。

2.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器械方法错误,均一次性扣 0.10 分。

3.平衡动作静止时间不得少于 2 秒。

4.“腿明显弯曲”是指大小腿夹角小于 135 度(含 135 度)。

5.“马步上体明显前倾”是指马步静止时躯干前倾超过 45 度(含 45 度)。

6.“马步两脚间距过小”是指马步两脚(内侧)横向距离小于本人肩宽。

类别动作名称编码错误内容侧朝天蹬直立10 ▼支撑腿弯曲▼上举腿弯曲提膝独立17 ▼提膝未过腰平衡前举腿低势平衡18 ▼前举腿低于水平后插腿低势平衡19 ▼插出腿脚触地分脚、蹬脚23 ▼上举腿低于水平▼上举腿未伸直腿法摆莲脚、拍脚25 ▼击响时摆动腿弯曲▼击拍落空雀地龙26 ▼前腿脚内扣触地▼两大腿夹角小于 45°腾空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30 ▼击响腿脚尖未过肩▼击拍落空跳跃腾空正踢腿31 ▼悬垂腿弯曲弓步50 ▼前腿膝部超出脚尖▼前腿未接近半蹲▼后腿脚跟离地▼后腿膝内跪步型虚步52 ▼屈蹲腿脚跟离地步法仆步53 ▼屈蹲腿未全蹲▼仆腿未伸直▼仆腿全脚掌未内扣着地上步、退步、进步、跟步、侧行步59 ▼脚拖地(特殊动作要求除外)▼移动时重心起伏▼抬脚过高手型剑指04 ▼食指与中指未伸直并拢▼拇指未压在无名指上器械挂剑、撩剑60 ▼直腕▼未成立圆方法握剑66 ▼食指扣握在剑盘前沿触及剑刃注:1.动作规格出现错误内容,扣0.10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规格错误,均一次性扣0.10分。

2.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器械方法错误,均一次性扣 0.10 分。

3.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步法错误,均一次性扣 0.10 分。

- 7 -类别动作名称编码错误内容平衡提膝独立17 ▼提膝未过腰▼提起腿脚未内扣前扫腿20 ▼支撑腿大腿高于水平▼扫转腿脚掌离地▼扫转腿弯曲横踩腿、蹬腿、虎尾腿23 ▼腿未由屈至伸腿法横钉腿28 ▼腿未由屈至伸▼腿未向异侧钉击转身后摆腿29 ▼后摆腿弯曲▼后摆腿脚未过腰腾空飞脚、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旋风脚、腾空外摆腿30 ▼击响腿脚尖未过肩▼击拍落空▼外摆腿脚尖未过肩跳跃侧空翻32 ▼腾空腿弯曲腾空盘腿360°侧扑40 ▼摆动腿脚未过头跌扑鲤鱼打挺41 ▼手撑扶地面腾空双侧踹42 ▼踹出腿未并拢▼踹出腿弯曲弓步50 ▼前腿未接近半蹲▼后腿脚跟离地马步、半马步51 ▼上体明显前倾▼屈蹲腿未接近半蹲▼屈蹲腿低于水平▼两脚间距过小▼脚跟离地虚步52 ▼屈蹲腿脚跟离地▼屈蹲腿未接近半蹲步型仆步53 ▼屈蹲腿未全蹲▼仆腿未伸直▼仆腿全脚掌未内扣着地蝶步56 ▼碟地小腿内侧或脚踝内侧未着地跪步57 ▼下跪腿膝部着地▼臀部未坐在下跪腿小腿上骑龙步58 ▼前腿未接近半蹲▼后腿膝部着地单指掌(手)05 ▼食指未伸直▼其余四指未弯曲扣紧手型鹤嘴(顶)手06 ▼五指未捏拢羌子拳07 ▼拇指未弯曲扣紧▼其余四指未并拢扣紧器械缠头裹脑61 ▼刀背远离身体方法顶棍65 ▼把端未拄地▼稍端低于头注:1.动作规格出现错误内容,扣0.10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规格错误,均一次性扣0.10分。

2.一个组合动作出现两个以上同一器械方法错误,均一次性扣 0.10 分。

3.平衡动作静止时间不得少于 2 秒。

4.“马步上体明显前倾”是指马步静止时躯干前倾超过 45 度(含 45 度)。

5.“马步两脚间距过小”是指马步两脚(内侧)横向距离小于本人肩宽。

- 8 -表 4 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类别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编码晃动;脚碾动、移动或跳动70失去附加支撑(扣0.2分)71 平衡倒地(扣0.3分)72 器械触地、脱把、碰(缠)身、变形73器械器械折断(扣0.2分)74 服饰器械掉地(扣0.3分)75 刀彩、剑穗、枪缨、服饰、头饰掉地;刀彩、剑穗缠手(缠身);服装开纽或撕裂;鞋脱落76 平衡静止时间不足2秒77 其它身体任何一部分触及线外地面78 遗忘79注:1.“晃动”是指支撑状态时,上体出现双向或多向位移。

2.“碾动”是指单脚着地时脚掌或脚跟出现拧动。

3.“移动”是指双脚或单脚或一脚一腿支撑时,任何一脚出现的位移。

4.“附加支撑”是指由于失去平衡造成手、肘、膝、头部、非支撑脚触地或借助器械撑地。

5.“倒地”是指双手、上臂、肩、躯干、臀部触地。

6.“器械变形”是指器械弯曲变形的角度超过 45 度。

7.“平衡静止时间”以首次出现静止状态开始计时。

8.在一个动作中连续出现两个以上其它错误,应累计扣分。

9.以上错误均按出现的人次累计扣分。

10.未标明扣分分值的均为扣 0.1 分。

表 5 编排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类别编排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编码规程规定的内容每缺少一项(扣0.20分)01 -内容未按规定发声,或每增加或减少一次(扣0.20分)80静止姿势(平衡动作除外)停顿时间超过3秒或太极拳、太极剑完成难度前出现停顿81 结构未运用场地四角位和中间位,每缺一方位者82 布局长拳、南拳及其器械套路中跳跃、跌仆类难度动作前的助跑步数超过4步83 两段中无规程规定的动作难度84 音乐要求配乐的项目未配乐或配乐伴有说唱(扣0.20分)85 注:未标明扣分分值的,均扣0.10分。

- 9 -表6 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动作难度内容及等级与分值确定难度内容、等级、分值类别A 级(0.20 分)编码B 级(0.30 分)编码C 级(0.40 分)编码搬腿朝天直立111A 十字平衡133B 后踢抱脚直立112C 侧踢抱脚直立112A平衡仰身平衡123A探海平衡153A卧鱼平衡163A腿法直身前扫540度244A 直身前扫900度244B腾空飞脚(斜飞脚、双飞脚)312A 腾空正踢腿312B 旋风脚720度323C 旋风脚360度323A 旋风脚540度323B 腾空摆莲720度324C 跳跃腾空摆莲360度324A 腾空摆莲540度324B 旋子转体720度353C 旋子333A 旋子转体360度353B侧空翻335A 侧空翻转体360度355B表7太极拳、太极剑动作难度内容及等级与分值确定难度等级、加分分值及编码类别A 级(0.20 分)编码B 级(0.30 分)编码C 级(0.40 分)编码平衡前举腿低势平衡143A 后插腿低势平衡143B 侧朝天蹬直立113C 腿法蹬脚或分脚212A腾空飞脚312A 腾空正踢腿312B 旋风脚540度323C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度322B 腾空摆莲540度324C跳跃旋风脚360度323B腾空摆莲360度324B表8 南拳、南刀、南棍动作难度内容及等级与分值确定难度等级、加分分值及编码类别A 级(0.20 分)编码B 级(0.30 分)编码C 级(0.40 分)编码腿法直身前扫540度244A 直身前扫900度244B腾空飞脚312A 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度322B旋风脚360度323A 旋风脚540度323B 旋风脚720度323C 跳跃腾空外摆腿360度324A 腾空外摆腿540度324B 腾空外摆腿720度324C 侧空翻335A 单跳后空翻346B原地后空翻346A腾空双侧踹415A跌扑腾空盘腿360度侧扑423A- 10 -表9 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连接难度内容及等级与分值确定连接难度等级内容及加分分值A 级(0.05 分)编码B 级(0.10 分)编码C 级(0.15 分)编码D 级(0.20 分)编码前扫腿540度+坐盘244A+6 旋风脚360度+提膝独立323A+3 旋风脚540度+提膝独立323B+3 旋风脚720度+跌竖叉323C+4 腾空飞脚+坐盘312A+6 旋风脚360度+旋子转体720度(4步之内)323A+353C 旋风脚720度+马步323C+1 腾空摆连720度+马步324C+1 腾空飞脚+侧空翻(1步之内)312A+335A 旋风脚540度+跌竖叉323B+4 腾空摆莲540度+仆步324B+0 旋子转体720度+跌竖叉353C+4 旋风脚360 度+马步323A+1 腾空摆莲360度+提膝独立324A+3 腾空摆莲540度+提膝独立324B+3旋风脚360 度+跌竖叉323A+4 腾空摆莲540度+马步324B+1 旋子转体360度+旋风脚720度(4步之内)353B+323C旋风脚360 度+坐盘323A+6 旋子+前扫腿540度333A+244A 抛+腾空摆莲360度+接324A+9腾空摆莲360 度+跌竖叉324A+4 旋子转体360度+跌竖叉353B+4腾空摆莲360 度+坐盘324A+6 抛+抢背+接445A+9腾空摆莲360 度+弓步324A+7旋子+坐盘333A+6侧空翻+跌竖叉335A+4表10 南拳、南刀、南棍连接难度内容及等级与分值确定连接难度等级内容及加分分值A 级(0.05 分)编码B 级(0.10 分)编码C 级(0.15 分)编码D 级(0.20 分)编码腾空飞脚+提膝独立312A+3 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度+提膝独立322B+3 旋风脚360度+单跳后空翻(2步之内)323A+346B 旋风脚720度+马步323C+1 旋风脚360度+单碟步323A+2 旋风脚360度+提膝独立323A+3 腾空外摆腿540度+仆步324B+0 腾空摆莲720度+马步324C+1 腾空外摆腿360度+马步324A+1 旋风脚540度+单碟步323B+2侧空翻+剪势335A+10 腾空摆莲360度+提膝独立324A+3原地后空翻+蝶步346A+2 腾空外摆腿540度+马步324B+1单跳后空翻+蝶步346B+2单跳后空翻+蝎势346B +11- 11 -表11 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难度完成不符合规定确认难度类别内容不符合规定的确认搬腿朝天直立;侧踢抱脚直立;十字平衡▲上举腿未达垂直后踢抱脚直立▲后举腿未达垂直▲未从肩后抓抱踢起脚平衡仰身平衡▲上身高于水平卧鱼平衡▲后举腿大腿低于水平探海平衡▲两腿夹角未达 135 度动作腿法直身前扫540、900度▲扫转度数不足难度腾空正踢腿▲未腾空▲上踢腿脚尖未触及前额腾空飞脚(斜飞脚、双飞脚)▲未腾空跳跃旋风脚360、540、720度;腾空摆莲360、540、720度▲转体度数不足▲击响腿低于水平旋子;侧空翻▲未腾空旋子转体360、720度;侧空翻转体360度▲转体度数不足旋子+前扫腿540度▲动作之间停顿▲动作难度未完成动动腾空飞脚+侧空翻/旋风脚360度+旋子转体720 ▲跳跃动作之间的助跑步数超出规定连接度/旋子转体360度+旋风脚720度▲动作难度未完成腾空摆莲360+弓步;旋风脚360、720度/腾空▲两脚依次落地▲脚移动、跳动▲附加支撑▲摆莲540、720度+马步;腾空摆莲540度+仆步倒地连接旋风脚360、540、720度/腾空摆莲360度/旋子▲两腿依次落地▲滑叉▲附加支撑▲倒地难度动静转体360、720度/侧空翻+跌竖叉连接旋风脚360、540度/腾空摆莲360、540度+提▲击响腿未单脚落地▲落地时脚碾动、跳动▲膝独立提膝腿脚触地前扫腿540度/旋子+坐盘▲落地后再坐盘▲两大腿未交叉腾空飞脚/旋风脚360度/腾空摆莲360度+坐盘▲附加支撑▲倒地▲动作难度未完成▲抢背后手、臀、膝未离地套嵌抛+腾空摆莲360+接;抛+抢背+接连接▲未接握住器械或接抓刀彩、剑穗有关规定:1.度数的规定:(1)跳跃动作转体双脚落地或跳跃动作转体落地接弓步、马步、跌竖叉,均以起跳时两脚之间连线和落地时两脚之间连线的夹角来计算转体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