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治疗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治疗摘要: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诊疗中要合理把握切口脂肪液化发生高危因素,做好预防与治疗,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作为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切口脂肪液化会导致炎症反应延长愈合时间,增加患者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严重者还会导致护患纠纷,因此做好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疗研究极为必要,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主要是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部位因手术破坏发生无菌性坏死导致脂滴流出,形成液态脂肪引发无菌性炎症,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切口血液循环与愈合,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负担。
临床报道显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患者肥胖、糖尿病、应用高频电刀、手术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贫血、抗生素应用、营养不良、缝合不当、妊高症水肿等因素密切相关。
肥胖作为典型的影响因素,是由于皮下脂肪厚度过后导致患者更易发生脂肪液化,一般厚度<3㎝患者发生几率较低,超过3㎝则发生风险伴随厚度增加直线上升,且由于肥胖患者多数皮下脂肪层血液循环较差,切口受手术侵入性操作影响更易发生脂肪氧化分解导致液化,因此对皮下脂肪层过厚患者要予以重点关注。
合并糖尿病作为引发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加重切口血液供给负担引发血供障碍,增加脂肪液化风险,且高血糖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抑制白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修复能力,抑制切口部位肉芽生长、干扰其抗感染与愈合能力,造成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因此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加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预防。
高频电刀作为近年来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医疗器械,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变频电流引发局部热效应并增温,会增加皮下脂肪组织变性坏死、烧焦等几率,增加术后切口渗液风险,导致脂肪液化,因此高频电刀的应用临床操作必须慎重,并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缺血、游离及烧伤坏死的脂肪组织,以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几率。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园 地
妇产科 腹部手 术后脂肪液化 的原 因吉林梅河 口 150 ) 0 0 3
【 摘要l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 处理及预防。方法 根据切 口渗液及愈合情况不同将 1 倒脂肪液化病人分为 8
A,B两蛆 , 分别换 药处理 。结果
织, 予1 给 号医学 美容 线全 层 Ⅱ 缝合 , 留死腔 , 药 3 , 期 不 换 次 于术 后 2 d 合拆线 出院 。 5愈 3 讨 论 3 1 切 口脂肪 液化原 因 .
[】 古丽红 . 2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 1脂肪液化 4 例分析【】中国实用妇 3 6 J. 科与产科杂志 ,0 5 2 ()2 4 2 0 , 14 : 1 .
脂肪液 化的 1例 。 8 年龄 均在 2 ~5 岁 , 5 5 体形 均较 肥胖 , 皮下 脂肪 厚度
外伴发糖尿病、 低蛋白血症等, 均延长切口愈合时间, 增加脂肪液化的
危 险 陛。 ) ( 有手术瘢痕 , 6 再次手术 。 口脂 肪液化 的处理原则应 根据切 切
8 5m, ~1c 所涉 及手术 类型 有子 宫切除 术 、 卵巢 瘤核 除术 、宫外 孕
死征 象 ; 出液 涂片镜 检可 见大 量脂肪 滴 , 无细 菌生长 “ ③渗 培养 】 。
13 治疗 方法 .
化的关键。1 () 慎用电刀。 对于肥胖患者应用电刀时 , 应将电刀强度调到
恰 好能切割组织为宜 , 勿以高强度 电流切割组织 , 切 同时应尽量缩短 电 刀与脂 肪组织接触的时 间 , 电场及热 损伤降到最低 , 少脂肪组织破 将 减 坏 。 ) 腹壁脂 肪厚应 早期处 理 , 术 中放 皮下 引流条 , (对 2 如 术后2 ~4h 4 8 后拔 除 。 ) 术中严格精 细操作 , 细 止血并 尽量缩 短手术时 间。 (手 3 仔 缝合 腹膜后 用生理盐 水或 甲硝唑 冲洗 切 1 将 已坏死 的脂肪组 织冲洗 掉。 3, () 术后 及时纠 正贫血 、 4术前 低蛋 白血 症 、 糖尿病 等 。5缝合 时应将 皮 () 下组织 全层缝合 , 不留死腔是 关键要 素。 ) 后易发生 咳嗽者 , 加 (术 6 术后 用止咳化 痰药物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86例分析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86例分析【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丹参为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治疗措施,现就86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2]:①发生在术后3~7天,除切口有较多黄色渗液外,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挤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有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④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妇科手术脂肪液化24例,剖宫产脂肪液化62例。
合并肥胖26例,贫血12例,糖尿病8例,滞产6例。
术后3天内22例,4~7天64例。
1.2 方法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
对照组切口未裂开者挤出或穿刺抽出皮下液化的油状物,切口局部加压包扎,敷料渗湿时及时更换;切口裂开着,撑开脂肪液化之切口,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引流,隔日换药1次。
切口干燥后,用阔蝶形胶布拉拢固定;红外线照射每次30min,每日2次。
治疗组除采取上述治疗外,根据空腔大小注入2~5ml不等的丹参注射液,切口局部加压包扎,敷料渗湿时及时更换。
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辅以营养支持治疗。
1.3 观察项目: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情况及换药次数。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软件spss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2.1 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治疗组10天内愈合40例,超过10天愈合3例;对照组10天内愈合17例,超过10天愈合26例。
经统计学处理,p7次 7例;对照组换药次数≤7次17例, >7次26例;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3.1 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3.1.1 患者本身因素(1)肥胖是腹部刀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
肥胖使皮下脂肪厚度增加,增加了手术难度,加上术中对脂肪组织的损伤,使脂肪组织发生缺血、无菌性坏死,产生渗液,影响伤口愈合。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预防措施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我科106例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06例病人中,肥胖52例,糖尿病14例,贫血12例,咳嗽8例,滞产8例,使用电刀者18例。
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糖尿病、贫血、咳嗽、滞产、高频电刀的使用有关。
[关键词] 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近年来随着妇女肥胖人群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高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明显增加。
脂肪液化是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液化的过程,脂肪崩解产物脂肪酸刺激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而非细菌感染。
但它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加重了病人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分析我院106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106例。
妇科手术50例,其中子宫全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2例,子宫全切除术34例,子宫次全切除术12例,单侧输卵管妊娠切除手术2例。
合并肥胖24例,糖尿病6例,中度或重度贫血8例,术后咳嗽4例,无合并症8例。
使用电刀者18例。
剖宫产手术56例,其中二次剖宫产纵切口10例,一次剖宫产纵切口6例,其余均为横切口。
合并肥胖14例,糖尿病8例,中度或重度贫血4例,滞产8例,妊娠水肿4例,术后咳嗽4例。
106例中手术时间较同类手术延长20~40min的82例,与同类手术时间相当的24例。
术中出血>400ml的6例,其余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68.2±39.8)ml。
1.2临床表现术后切口有淡黄色油状渗出物及血性渗出液,切口外观无明显红肿,部分切口有硬结,渗出物细菌培养阴性。
106例患者中32例术后体温升高,未超过38.4℃。
72例于术后3天发现切口脂肪液化,26例术后5天,8例术后7天发现切口脂肪液化。
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ppt课件
定
伤口裂开,局部淡血性渗出物 及淡黄色水样渗出液,无红、
义
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分泌
物培养无细菌生长。
临床 表现
➢ 多发生在术后3 ~7 d, 大部分患者 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 无其他自觉症 状
➢ 部分患者于常规术后检查时发现敷 料上有黄色渗液, 按压切口皮下有较 多渗液
➢ 切口愈合不良, 皮下组织游离, 渗液 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
➢ 加强全身营养、补充蛋白质,提高机 体免疫力,促进切口愈合。
重视心理安慰,加强心理护理
➢ 负性心理强烈将影响切口愈合。一旦出现
切口渗液,患者及家属往往出现紧张、恐惧、
护 焦虑等负性心理,害怕切口裂开不能愈合、
理
第2 次缝合疼痛、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经 济负担等。
➢ 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向患者说明切口脂 肪液化原因、治疗护理方法,每次换药时将 切口情况好转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患者和家 属,并介绍同类患者很快愈合不需缝合的例 子,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 性,积极配合治疗。
➢ 切口无红肿及压痛, 切口边缘及皮 下组织无坏死现象。
➢ 渗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
➢ 伤口渗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病理 生理
目前无统一结论。
但在肥胖患者尤其是腹壁脂肪 厚的切口中较多见
脂肪组织血液循环受破坏,脂肪 组织在各种机械刺激下易氧化 分解,可能是发生切口脂肪液化 的主要机制。
病因 (一)
治疗 (二)
切口光疗--改善脂肪组织血供 和液化脂肪及渗液的吸收
灯距30~40cm ,每次30 分钟,每日 两次,至切口愈合时止
➢ 促进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
➢ 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组织营 养增加,代谢加快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防治措施
提高诊断水平与防治意识
诊断水平
医生应提高对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了解其 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当发现患者有类似症 状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防治意识
医院应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生对切口脂肪 液化的防治意识。同时,医生应在日常工作 中加强对患者的宣教,让患者了解脂肪液化
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术后腹部切口出现黄色或淡红色渗液,以及局部红肿、发热等症状,结 合涂片检查结果,可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
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实验室检查
涂片检查渗液可见大量脂肪滴,细菌培养 阴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 。
VS
意义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脂肪液化的诊断 ,并排除感染因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术前准备措施
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肥胖症、高血压 、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 者,应积极控制病情,降 低手术风险。
改善营养状态
对于营养不良或长期消耗 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改 善营养状态,提高手术耐 受能力。
告知风险
术前应向患者和家属充分 告知手术风险,特别是脂 肪液化等并发症的风险。
术中预防措施
减少电刀使用
警惕脂肪液化的发生。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脂肪液化,应及时采 取有效措施,如引流、换药、 加压包扎等,防止病情恶化。
04
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使用红外线照射或微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液的吸收。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同时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特点
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肥胖患者、高龄患者、营养不良患者 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此外,手术中 使用电刀、超声刀等设备时也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2 结 果
6 腹 部 手 术 切 口发 生 脂肪 液化 患者 的临 床 资 料 , 结 脂 肪 液 5例 总
化 发 生原 因、 治疗 经 验 及 预 防措 施 。 结 果 造 成 手 术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 主 要 原 因为 肥 胖 、 尿 病 、 蛋 白血 症 、 频 电 刀使 用 及 糖 低 高
不 良易诱发脂肪 液化 ;③高频 电切和 电凝 时 ,局部温度 可达
20 1 0 0 ~ 0℃, 0 高频 电刀长 时间、 反复 、 大功率灼烧 , 可灼烧皮下
脂 肪 , 成 脂 肪 细胞 因 热 损 伤 发 生 变 性 , 致 无 菌 性 坏 死 , 成 造 导 形
液 化科 ④术 中操作不 当 , 度牵拉 、 口暴露 时间过长及 缝合 ; 过 切 时对 位不 良或缝扎血 管等 , 均可造成脂肪 细胞损伤坏 死 , 发生
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 的原因 : ①肥胖患者 由于腹部脂肪组织 血供较差 , 术后易发生脂肪液化 , 是脂肪液化 的主要原因。 本组
约 占全部发 病原 因的 5 . ②合并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尿病 、 蛋 白血症 的老 23 %; 低
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1 资料 与方法
1 一 般 资料 :选取 我 院 2 0年 9 ~2 1年 6 收治 的4 例剖 . 1 09 月 0 月 1 5
宫产术后腹部切 口液化产妇的临床资料 ,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
4 例 剖宫 产术 未 发生 切 口液 化 产妇 的资 料作 为对 照组 ,观 察组 5 年 龄 2 ~ 0 ,半均 ( 9 ±4 岁 ;对 照组 年龄2 ~ 1 ,平 2 4岁 2. . 5 6) 3 4岁 均 ( 0 ±5 岁 。两组 产妇 在 年龄 、孕周 、孕次 等方 面 比较 , 3. . 4 0) 差 异无统 计学 意 义 ( 0 5 P> . )。 0 两组 产 妇切 口影响 因素 比较 :见 表 1 观察 组患 者肥 胖 、营 。
学 , 0 , 1: 2 4 () 2 . 0 3 21
[】 re Ku b r R,ar c ,t 1 o g tr s l f 3 Wo s gA, z a i T i h G e a. n em Re ut o y L s
if tbema nl a l mmayi lnsJ. P at ug1 9 ,8 1:8 a r a t[] J lsS r ,9 54 ()1 . mp Br [】 a gDW.etrdsra ebe s i lnsi ep e e t no 4 Ch n T xu e ufc rat mpa t nt rv ni f h o
或感 染 ,虽然 同对 照组 比较 无显 著性 差异 ,但 至 少说 明在这 j 种
[ 收稿 日期 :2 1—32 编校 :苏 建东 1 020—0
剖 宫产腹 部切 口脂肪 液化 的原 因分析 和 防治 措施
赖 青 ( 广西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妇产科 ,广西 防城港 5 8 2 ) 30 1
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和处理
【 图 分 类 号I 4 中 R7
【 献 标 识 码I 文 B
【 章 编 号 1 0 8 1 7 (0 0 l — 0 9 —0 文 1 0 — 8 9 2 1 )2 0 3 1
切 开皮 下 脂 肪 后 , 部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 本 身 血 运 较差 的 肥 厚 脂 肪 组 织 局 使 血运 进 一 步 发生 障 碍 。而 高频 电刀 又加 剧 了这 一 影 响[ 。早 在 2 O世 纪
按摩 与康 复 医学
Hale Waihona Puke 2 1 .2 下 ) 001(
C i s n uai hn eMa i lt n& R h blainMe i n 2 1 , o 3 e p o e a itt dc e 0 0 N . 6 i o i
9 3
下 腹 部切 口脂 肪 液化 的预 防和处 理
张 静 岳 莉 云 郑 继成 。 王 同亚。
外 科 手 术 切 V的脂 肪 液 化 , 见 于 体 态 丰 满 、 肪 较 厚 和 肥 胖 的患 1 常 脂 者 。 实质 上 是 切 口处 脂 肪 细胞 的 无 菌 性 变 性 、 死 过 程 中 , 胞 破 裂 后 坏 细
( 河 省 定 第 医 保 01 0 . 北 保 真 妇 院 保 01 0 . 北 保 济 院 保 0 0 ) 1 北 保 市 四 院 定 7 0 河 省 定 爱 产医 . 0 2 定 7 0 河 省 定同 医 0 3 定 70 10
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
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它的发生会导致术后愈合不良,甚至会影响手术效果。
对于这种并发症的防治,医生和护士们需要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分享本人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切口脂肪液化的定义切口脂肪液化指的是手术后,切口周围的脂肪组织出现液化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手术部位旁边的组织中,这些组织通常在手术时需要被移动以便医生完成手术。
脂肪液化通常是由于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组织缺氧、感染等因素引起的。
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表现包括:切口周围肿胀,疼痛、渗出物增多等症状。
如果未及时治疗,液化的脂肪会引起切口愈合延迟,术后疤痕明显,影响美观,甚至会使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1. 术前准备手术前,医生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减肥手术、重度肥胖、代谢性疾病等,应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切口脂肪液化风险。
同时,术前还应注意加强手术部位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供应,缓解组织缺血缺氧的状况。
2. 术中措施手术中,医生应尽量保持手术处的清洁,注意术中污染,必要时采取抗感染措施。
在切割脂肪时,医生应该注意控制力度,避免过度损伤组织,同时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脂肪厚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手段。
3.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防治切口脂肪液化最为关键的一环,主要应该从局部清洁消毒、伤口旁血肿的清除、局部冷敷、避免感染等方面入手。
根据患者术后情况,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观察切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保障切口处的良好愈合。
4. 个人护理患者也应该在术后进行适当的个人护理,如保持休息、避免身体过度活动等。
患者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增加身体锻炼以及定期进行体检等方式,提高免疫力,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结语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防治措施应该从术前、术中、术后和个人护理四个方面入手,特别是术后护理应该重点加强。
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以及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相信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少 电刀 的使用 , 同时注意盐水纱布保 护脂肪层 , 缝合 时应对合 良好 , 避免死腔 , 注意打结 时松 紧适度 , 减少伤 口的暴露时 间。
术后早期发现和早 期预防是妇科医师的职责 ,术后换药 时 , 注 意敷料上 沾染 渗液的色和量 , 并观 察切 口的清 洁度 , 观 察切缘 周 围是否有红肿发硬或皮温增高的现象 , 可于切 口两侧适 当加 压观察是否有渗液渗出 。一旦发生脂肪液化 , 应及时在无菌条 件下对切 口进行处理 , 注 意预 防感染 ; 另外 , 对全身情况给予 纠 正 。同时进行 辅助治疗 , 给予微波 治疗 以加强切 口的局部血液 循环 , 促进水肿消退及渗出物吸收 , 从 而促进切 口愈合。
护不 当: 切 酒
院 ,妇产科 手术切 口脂肪 液化 的原 因与 患者皮下脂肪含 量过
精、 碘酒等 都可 以导致脂肪 液化 ; ④其 他 因素 : 术 中止血不 彻 底; 血肿形成 ; 缝合过松或过 紧, 导致脂肪组织留有间隙 ; 贫血 , 低蚤白血症 ; 糖尿病 等。
参 考文献
术1 1 例, 其 中全子宫切 除术 8例 , 卵 巢囊肿剔 除术 2例 , 黄体 破裂 1例 ; 产 科手术 1 3例 , 其 中剖宫产 1 1例 , 异 位妊娠 2例。 切 口全 部裂 开者 2例 , 部分 裂开者 2 2例 ; 其 中裂 开 ≥5 c m者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标签: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及防治近年来社会老龄化趋向、肥胖人群的增加、手术操作不当及电刀的广泛应用,致使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
笔者对4年来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4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病因和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23岁,平均58岁。
营养不良者(11例)、肥胖者(18例)、术中皮下脂肪层使用电刀者(36例)。
所有病人手术后4~11 d切口出现黄色液体,内混合少许脂肪滴和坏死组织,切口边缘无明显红肿,有部分切口愈合不良。
涂片镜检见较多脂肪滴。
少量炎性细胞,无脓细胞渗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1.2 诊断标准[1]1.2.1 手术切口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大量渗出液内可见漂浮脂肪滴。
1.2.2 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外观无坏死征象。
1.2.3 属于非细菌性炎症,渗出液连续3次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同时镜下可见脂肪滴。
另,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5.0 cm即可诊断为肥胖。
1.3 治疗方法1.3.1 局部治疗:将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情况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切口渗液少,且仅限于皮下组织。
此种病人30例,可拆除部分缝合线,切口内置雷夫努尔纱布条或碘伏纱布条,每日一次换药直至切口愈合。
第二种:切口渗液多,且范围深、广者,此种病人18例,可拆除足够长的缝合线,早期仍可用雷夫努尔纱布条或碘伏纱布条置于切口内做充分的引流,初时有定量渗液即换药,以预防细菌感染,视渗出液减少而减少换药次数,至渗出液消失后可于切口内置凡士林纱布条,促进新鲜肉芽组织形成,直至切口愈合,或蝶形胶布牵拉固定,同时常规辅以红外线照射理疗(30 min/次,2次/d)。
1.3.2 全身治疗:①全身支持治疗:肠外营养——补充蛋白血浆氨基酸等。
肠内营养——鼓励进食。
②应用对症抗生素预防合并细菌性感染。
2 结果第一种病人在8~12 d愈合;第二种病人一般经2~3周换药后愈合。
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临 床确诊 并不 困难 。主要 的治疗 是临 床对症 处理 治疗 。利 巴韦林是
一
种人工 合成 的 鸟苷类衍 生物 ,是光 谱 抗病毒 药 。它可抑 制病毒 核
苷酸 的合成 ,其 由磷 酸转移酶磷酸化而被激 活 ,通过抑制肌酐 单磷酸 脱氢酶 ,组织肌苷酸转变 为鸟苷酸而导致 鸟苷三磷酸盐缺乏 ,抑 制病
是柯萨奇病 毒 ,还包括肠道 病毒 ,埃克病毒 和疱疹病毒等均可 以引起 此病 的发生 。病 毒的传播 主要是通过 粪 1传播 。小 儿 以及婴 幼儿不 3 】 注 意卫生 健康 ,加上 自身免疫 力要 比成人 差 很多 ,故易 发病 。柯萨 奇病 毒进 入血 液可 以大量 的复 制并 且释放 毒 素 ,引起疾病 的 发生 。
安全 性[】 用儿 科临床 杂志 , 0 ,1 4: 3.7 3 J. 实 2 6 ( ) 7213. 0 22 1 [] 赵 素香 . 巴韦林 雾 化 吸入 治疗 疱 疹性 咽峡 咽 7 2 利 5例 [ . 乡医 J新 ]
学 院学报 , 0 , () 9-9 . 2 7 45: 74 8 0 2 4
【 键 词】 剖 宫产 ;切 口 ;脂 肪液 化 ;相关 因素 ;预 防措 施 关
中 图分 类号 :R 1 . 798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7- 14 (02 1 0 3- 2 6 1 8 9 2 1)2— 18 0
与脂肪 液化的相关性。
剖官产术是妇产科常用手术 ,近年来多种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不
1资料与方法 1 . 1一般资料
20 年 IJ 0 1 1月我 院妇 产科进行 剖宫产 手术共2 5例 , 0 3 f 至2 1年 2 30 年龄1 ̄0 ,平均年龄(7 5-. ) ;发生切 口脂肪液化 5例 ,发 94岁 2 . 41 岁 44 2 O 生率(.1 0 %,5/30,年龄 2 ̄ 1 ,平均年龄(8 9 . ) ,对 2 025) 04 岁 2 . 土3 7岁 8 9 切 口脂肪液化 常规消毒切 口周围皮肤 ,探针探 查液化范 围,如范围较 大则拆 除缝线 ,暴露液 化切 口 ,每 日换药 2 ,换药 时采用双氧 水 、 次 生理 盐水冲洗 ,清除局部 坏死组 织 ,辅 以红外线照射切 口3ri,再 0 n a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
易 一
设计优势如能充分发挥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其角度瞄准 ,手 术操作等器械不及 D HS或 DC S的手术器械严谨 ,因此髁钢板 内固定对术者 的操作 技术和经 验要求 更高 ,但 只要掌握 适应 证,理解设计原理 ,规范操作 ,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使各 种早晚期并发症 发生率降到最低水平,髁钢板 内固定仍然是一 个治疗下肢骨折较好 的且非常实用 的内固定方法 。
参 考 文 献
[】荣 国威, 桂华 , 沂, 译 . 科 内固定 ・版 [ . 京: 民卫 生 出版社 , 1 翟 刘 等 骨 3 M】 北 人
1 9 . 8 - 91 9 51 21 .
【]戴 力扬 , 文, 岩 , . 板 内 固定治 疗股 骨粗 隆 间骨折 [] 国矫形 外 2 袁 刘 等 角钢 J. 中
依赖 钢板 来负重。下地 负重一定要以骨性 愈合 为前提 。 总之 ,上述并发症并不是孤立的 ,有些 是互 为因果 ,相辅 相成 的。钢板 内固定失效可 引起迟缓愈合,反之亦然 ,更可引 起关节僵硬 ;骨 折复位不佳既可引起 内固定失败 ,又可引起各 种 畸形。但都具有共性 :适应证 掌握不好 ,手术操作不规范 , 术后指导不力 。 髁钢板为 9 。钉板 结构 ,适合股骨近 、远端 的解剖结构 , 5 符合 生物力学原理 ;其 整体性 的钉板角度 结构 ,使内置物 的承 受载荷能力大大加强 ;刃板呈槽式结构,能防止旋转移位;与 长 拉 力 螺 钉 组 合 呈 三 角 形 固 定 ,异 常稳 固 ,髁 钢 板 的这 些 力 学
科 杂志 , 9,:4.4 . 1 6 2 526 9 3 []权 日, 3 尹庆 水, 惠 民. 板 内 固定治 疗股 骨 转子 部不 稳 定骨折 【] 民 张 髁钢 J_ 人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则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则李秋容【摘要】对我院妇产科进行腹部手术并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营养情况、术前贫血情况、手术前水肿情况等.结果26例患者中18例BMI达到25kg/m2以上,占69.23%;3例有明显的营养不良,占11.54%;5例有明显的贫血,占19.23%;6例术前伴有明显的水肿,占23.08%.患者的体重指数超标是切口脂肪液化的最主要发生原因.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并积极改善患者的身体情况,在术中操作精细化,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2(023)011【总页数】2页(P1963-1964)【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防治【作者】李秋容【作者单位】中山市阜沙医院,广东中山 5284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46切口脂肪液化是指患者手术后创伤造成大量的脂肪细胞破裂,从而使细胞内的脂肪颗粒被大量的分解和外溢,并聚集而成液性的油脂,最终油脂聚集于切口内的情况。
对于腹部切口的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主要发生于患者的皮下脂肪层,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切口感染而造成的切口液化越来越少,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导致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笔者对我院妇产科进行腹部手术并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则。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妇产科进行腹部手术并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26例,年龄18~60(38.75±12.83)岁。
其中21例为剖宫产手术,3例为子宫全切除手术,2例为卵巢囊肿切除手术。
1.2 切口脂肪液化诊断标准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术后4~7d;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切口敷料经常规检查可以发现明显黄色渗液;皮下渗液明显增多;切口周围无明显的炎性表现,如红肿热痛等;切口愈合情况不佳、皮下组织发生明显的游离;切口渗液中可以见到明显漂浮的脂肪滴以及游离的坏死组织。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0例分析
增高 。 方法 : 术后 每 日检查 切 口 , 根 据切 口 渗液 的时间 、 多少及 愈合情况采取不同的
治疗方法 , 术 后 3天 腹 部 切 V l 有淡 黄 色 油
影响切 口愈合 的重要 因素 。④ 高频 电刀
应用不当 , 也可 以使脂肪细胞 因热损伤发 生变性 , 脂肪组织 内的毛细血管 由于热凝 固作用而栓塞 , 使本身血运差 的脂肪组织
1 0. 0 62
明显 , 部分切 口有硬结 , 切 缘两端 皮下 组 织 易于分离 , 有 时仅 有表皮 相连 , 渗 液涂 片镜检见较 多脂 肪滴 , 渗 出物细菌培养 阴 性 。3 0例患者中 l 2例 术后体 温升 高 , 未 超过 3 8 . 5 ℃。1 8例 于术后 3天发现切 口 脂肪 液化 , 8例术后 5天 , 3例术后 7天 , 1 例术后 9天 发现切 口脂 肪液化 。3 0例 均
进行 。 结 果
性坏死 、 液化 。⑥手术 时间过长致切 口暴 露时 间长 , 不注意保 护切 口, 粗暴操作 , 过 度牵拉损伤使 脂肪 组织 发生氧 化分解 反 应, 引起无菌性 炎症 反应 , 导 致 液 化 。 ⑦ 术 中使用酒 精消 毒 , 酒 精进入 切 口内, 导 致脂肪组织变性 , 而后液化 。 脂肪液化 的预 防措施 : ①积极治疗合
夹、 结扎 、 挤 压使脂肪组织受损 , 缺血坏死 而致脂 肪液化 。③患者原有营养不 良、 贫 血、 水肿 、 咳嗽、 妊娠合并症如糖尿病也是
摘
要 目的 : 分 析 妇 产 科 腹 部 手 术切 口
脂肪 液化 的 原 因 , 探 讨 治 疗体会 。方 法:
对妇 产科 腹 部 手 术 后 发 生 切 口 脂 肪 液 化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个案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指术后切口周围的脂肪组织因为手术创伤或其他原因而液化。
以下是针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个案建议:
1. 保持切口清洁: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肥皂轻轻清洁切口周围的皮肤,可以采用棉签蘸取温水进行擦拭。
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或过于热水清洁切口区域。
2. 干燥保持:保持切口周围的皮肤干燥,可以使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
避免用力擦拭或摩擦切口区域,以免引起感染或进一步损伤。
3. 使用敷料: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可以使用透明敷料或透气性敷料覆盖在切口上,以保护切口并促进愈合。
及时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是否有渗液、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
4. 规范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密切关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5. 注意饮食和营养: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健康。
6. 避免过度活动:术后适当休息和减少活动量,以免切口受到过度张力或摩擦。
避免举重或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切口裂开或伤口感染。
7. 定期随访: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复诊和随访。
医生会检查切口的愈合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护理计划。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护理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制定。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或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
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一、定义:在外科指手术后体内脂肪由原有的固态变成液态。
二、临床表现:1、发生在术后5~7天,无其他自觉症状,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感染后有时呈红色或暗红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2、切口无发红,切口边缘及皮下无坏死现象,无压痛;3、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液化,渗液中有漂浮的脂肪滴;4、镜检渗出中可见大量脂肪滴,培养无细菌生长。
三、原因:1、以肥胖者多见,脂肪层未能分层缝合,或分层缝合不满意致脂肪组织对合不够紧密。
2、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3、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割皮下组织,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
4,是因为切口缝合有问题,留有死腔,导致积液,遗留死腔的主要部位在腹直肌前鞘与脂肪组织之间,这里的组织疏松,即使脂肪层缝合后对合良好,这个死腔仍存在,而且位置很深,往往到拆线时才发觉,积液范围往往分布于整个切口上下。
5、术中或术后消毒时酒精进入切口,也可导致脂肪液化。
6、其他因素:术中操作时脂肪层和鞘层过度分离,影响脂肪组织的血供,术中止血不彻底,渗血、血肿形成或大块组织结扎止血等均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一、定义:在外科指手术后体内脂肪由原有的固态变成液态。
二、临床表现:1、发生在术后5~7天,无其他自觉症状,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感染后有时呈红色或暗红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2、切口无发红,切口边缘及皮下无坏死现象,无压痛;3、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液化,渗液中有漂浮的脂肪滴;4、镜检渗出中可见大量脂肪滴,培养无细菌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中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进行手术治疗的2614例妇产科患者,其中有42例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经过研究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贫血、肥胖、妊高症水肿、滞产以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结果本文所选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有4例患者实施的ii期缝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的病例,患者的愈合时间在9-15天之间。
结论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几率,同时还有助于切口的愈合,降低患者的痛苦,需要治疗的时间缩短。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预防措施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6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55-01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进行手术治疗的2614例妇产科患者,其中有42例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其发生率为1.6%;其中618例为妇科,有8例出现脂肪液化,发生率为1.29%;1996例剖宫产,34例出现脂肪液化,发生率为1.7%。
术后患者未感觉不适,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术后的2-10天内进行换药时多有淡黄色水样渗出物,按压切口时渗液可增多,未见明显的切口红肿,但是切口愈合不佳,切口两端的皮肤较易分离,甚至只有表皮相连,进行涂片时发现渗出液内有大量脂肪滴,未见细菌
生长。
1.2方法术后病房护士要每天对切口进行检查,如切口处存在少量渗出液,在确定为非感染的情况下,可每日对切口进行1-2次的挤压,每次挤压时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出;之后在伤口表明涂上百多邦,同时进行红外线理疗,距离的长短和患者的耐受程度有关,以不烫伤患者为最佳,每次持续照射30分钟,每天照射1-2次,治疗完毕后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持续渗液或者渗液较多者要预防感染,拆除缝线同时联合应用抗生素[1]。
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步骤进行,将液化坏死的组织清除,每隔一天换药一次,之后再用无菌蝶形胶布将创口固定,将死腔消灭。
2结果
本文所选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有4例患者实施的ii期缝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的病例,患者的愈合时间在9-15天之间。
3讨论
现今关于腹部切口是否出现脂肪液化的标准还未统一,大多数学者认为切口有一下表现时可诊断为脂肪液化[2]:①术后3-7天,切口可有大量的黄色渗出液,但患者自身无任何症状,对敷料进行检查发现其上有黄色渗出液,对皮肤切口进行按压渗出液较多;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有游离的组织,渗出的液体内有漂浮的脂肪滴;
③切口有压痛及红肿现象,皮下组织及切口边缘有坏死征象;④对渗出液进行涂片发现有大量的脂肪滴,连续3次进行细菌培养,未
发现有细菌存在。
腹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中就包括切口脂肪液化,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患有肥胖症的人也在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手术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数量也在逐渐增多,这种现象会使切口愈合的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也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如能早期发现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将会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现今引起切口脂肪发生液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愿因是肥胖,如医生不适当的缝合,这也是导致切口愈合不佳的因素之一[3],在进行缝合时,缝扎的太紧会引起组织坏死,太松又会引起不彻底的止血,有很多渗出物,进行缝合时偶死腔出现,引起大范围的炎症反应,进行缝合的组织如对位不佳可引起切口裂开;术中或者术后在对切口消毒时有酒精流入,引起脂肪组织液化、坏死。
但是目前关于脂肪液化的发生机制还未明确,手术切口的脂肪液化实际上是指切口部位的脂肪细胞发生无菌性变性坏死后,细胞破裂流出的脂肪滴,在切口内变成液态脂肪,同时可见巨细胞反应,也称为无菌性炎症[4]。
如没有进行积极恰当的处理,就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降低患者切口出现脂肪液化几率的最好方法。
主要的治疗方法为:①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对血糖进行调节,术中及术后严格控制糖的摄入[5]。
②术中进行操作的医生要仔细认真:最好一次将脂肪层切开,防止多次切割损伤脂肪组织,进行止血要彻底,适当使用电刀。
③对于出现滞产以及产程延长患者,要早期发
现同时进行积极的处理,全面提高产科医生和助产人员的技术水平。
④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如患者有糖尿病、水肿、肥胖以及贫血等症状时,要考虑是否出现脂肪液化。
⑤对于已经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要在无菌的条件下处理切口。
综上所述,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几率,同时还有助于切口的愈合,降低患者的痛苦,将需要治疗的时间缩短。
参考文献
[1]边文平.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5):56-57.
[2]赵亚田.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5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7):821-822.
[3]孙巧梅.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8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25):12-13.
[4]邢海燕.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08(21):71-73.
[5]李洁,李玉梅,王海霞.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3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2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