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扬州大学09级汉语言文学季鹏超

【摘要】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致力于反帝国反封建和改造国民性的斗争,杂文是他主要的战斗武器,“是攻守的手足”,“是匕首,是投枪”而真正发挥杂文的战斗性作用的与他杂文中的讽刺艺术是分不开的。离开了讽刺性艺术,鲁迅的杂文将大大逊色,鲁迅也难成其为鲁迅了。鲁迅的讽刺艺术是通过其语言艺术、鲜明的文学形象以及故事等体现出来的,并与之一起发挥着“匕首”、“投枪”的作用,鲁迅的这些手法的综合应用对杂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鲁迅讽刺战斗性武器艺术形象故事

【Abstract】Lu Xun is our country modern great writer, thinker and revolutionist. He devoted his life to anti imperialism and feudalis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struggle, the essay is his main weapon," is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brothers"," daggers, spears and really play essays is" fighting role and his essays in satire art are inseparable. Leave the satirical art of Lu Xun 's essays, will greatly inferior, Lu Xun also difficult to be Lu Xun. Lu Xun's satire art through its language arts, distinctive literary images and stories reflected, and together with the play" dagger"," throw ", Lu Xun these techniqu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essay on the development to have the profound influence.

【Key words】Lu Xun Satire Combat weapons Artistic image Story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一生跨越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年代,鲁迅正是应时代而产生的,代表中民族现代文化意识在痛苦中觉醒,促成名族文化转换的一代巨人中的杰出代表。他总体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①他的笔为武器,创作了诸多的诗歌、小说、散文、杂文等。在反帝国反封建以及改造国民的斗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杂文更是鲁迅一生中最重要的战斗武器。鲁迅一生创作杂文700多篇,约135万字。占全部著作字数的近百分之八十。他的杂文全面反映了他所处的伟大时代风貌,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态。它“是感应的神经,是攻

守的手足”②“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③在鲁迅的笔下,战斗性成为杂文的灵魂,它使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主将,而鲁迅也是杂文得到了大步地发挥,成为文学花园中的一支大放异彩的奇苑。

鲁迅的杂文,幽默、泼辣、犀利、隽永,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些鲜明的特色,都与其运用讽刺的艺术手法密不可分。讽刺的艺术手法在鲁迅的杂文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他对讽刺的娴熟的运用,使它的杂文达到了无人企及的最高峰,而他的讽刺艺术优势通过语言艺术,通过鲜明的形象和通过对故事的描摹等体现出来的,它们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其“匕首”、“投枪”的作用。这种讽刺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对杂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讽刺艺术与语言艺术乳水交融。

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与鲁迅的语言艺术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鲁迅语言幽默、泼辣,修辞手法灵活多样,表现力极强。遣词造句准确、生动,其中蕴含的讽刺能恰好分地表达鲁迅的深刻思想,为世人所瞩目。

(一)、借助修辞格达到讽刺目的。

鲁迅的杂文中运用的修辞格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很多修辞手法中含有一定的讽刺目的。在鲁迅的杂文中,修辞格的作用往往产生一种辛辣的讽刺作用,使其文章犀利而幽默,起到“匕首”的作用,举其要者主要有反语、夸张、比喻等。

1、反语。

鲁迅是运用反语的高手,“每逢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④把自己憎恨和愤怒的感情表达出来。在《纪念刘和珍君》中,鲁迅为了讽刺和揭露反动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就运用了反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呀!中国人的屠戳妇婴的伟债,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在这里“文明人”发明的枪弹,攒射着三个女子,而且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作为中国军人,来屠杀妇婴,却创造了“伟债”,八国联军惩创学生在显示着“武功”,这些反语的运用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反

动派统治者的残忍和无耻,更是表达了作者的愤怒和悲痛。“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都有血污~”这是何等的愤怒!在《论“费后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把“叭儿狗”说成是“国光”,“《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几匹是咱们中国的叭儿狗,这也是一种“国光”。这些在阔太太、小姐后面摇尾巴的叭儿狗也正是那些反动卖国贼的形象吗?那是何等的耻辱。岂可“国光”?这里的反语,讽刺得十分得力。在《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中将托派的谬论捧上天,从而更加显示其荒谬可笑,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的多,岂但是多,简直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反语的运用增强了批判的力量,不是吗?当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无奈着高超有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则这高超仍不免要从天上掉下来,掉到地上最不干净的地方去”这高到天上的卖国贼谬论便不攻自破了。

2、夸张

鲁迅认为,夸张决不能脱离现实,是将平常的不合理的人和事,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出这些人和事的真实来使人觉得可笑,从而达到讽刺的效果。如鲁迅在《论第三种人》中将“死抱着文学不放的”第三种人, 夸张地说是“恰如用自己的手拨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这种夸张把那些认为文学可以超越阶级的第三种人的不合现实的思想展示出来,产生一定的喜剧性的讽刺效果。再如《偶战》中,为了批判国民党所谓“正当舆论”,鲁迅用了绍兴地区一个名叫“群玉班”的戏班,名不符实、演戏没人看的夸张的歌谣来讽刺国民党的不得人心。“台上群玉班,台下都连忙关门,两边墙壁都扒塌,连忙扯得牢,只剩下一把馄饨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通过夸张把中国人的安于现状的“国民性”弱点充分地展现出来,给予有力的讽刺和鞭挞。

3、比喻

鲁迅杂文中的比喻,生动形象、俯拾皆是,她往往就近取譬,精妙无比,在鲁迅的杂文中描写了诸多的“坏种、“屠杀者”、“帮闲文人”、“政治流氓”、“文坛魑魅”、“正人君子”、“社会渣子”等等。这些人,鲁迅用“叭儿狗”、“蚊子”、“苍蝇”等作比喻,生动形象。如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里》描写的叭儿狗,‘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地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用了很多的词去描绘修饰叭儿狗,使那些帮闲文人、正人君子得到了极大的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