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探究式教学模式讲解学习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教案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掌握设计和实施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状态。
二、探究活动设计1.确定探究主题: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内容,选择一个适合的探究主题,例如“观察植物繁殖的过程”。
2.确定探究目标:明确希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3.设计探究活动:根据探究目标,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包括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4.准备实验和材料:根据设计的活动,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草图、样本等材料,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5.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探究同一个问题,互相合作,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
三、实施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意识。
2.进行实验: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探索物质的性质和现象背后的规律。
3.讨论和总结:学生进行实验后,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和总结,以促进他们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归纳。
四、评估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讨论,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拓展延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扩展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探究式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收获。
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
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作者:张小荣来源:《江西教育C》2021年第01期探究式学习又称为研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进而探索问题,引发思考,在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因此,探究式学习必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探究式学习必须成为小学科学课堂的一种常态。
一、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在传统的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先进行实验原理讲解,或者先进行理论知识的铺垫,他们认为让学生有了知识储备后再动手操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的实验操作被无形的枷锁束缚,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是教师希望学生做的,都是循规蹈矩的,缺少实验的灵感和创新的精神。
探究式学习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可以解开无形枷锁的束缚,让学生愉快地动手实验,愉快地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
“做中学”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種学习方式。
要想学生做得好,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做什么”的问题,科学教材中可供动手操作的实验很多,每一个实验都让学生动手不太现实。
科学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取舍,选择最能体现动手操作价值的实验,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修改和优化。
二是“怎么做”的问题,确定好了“做什么”以后,“怎么做”也很重要。
“做中学”的关键是“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带着问题去学,这样的“做”才更有目的性,这样的“学”才更有成效性。
二、在学习中充分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中思考简称“学中思”。
如果在探究中没有思考,只有动手操作,那科学课就会变得和手工课一样。
因此,科学教师要学会发现问题,动手操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在实验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
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教师千万不能把科学课堂变成少数学生的个人表演秀,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思考,一起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科学课与科学探究实验教学ppt学习教案
问题的能力。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科学探究实验
01
整合科学、技术、 工程和数学领域
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 实践中体验和应用STEM知识。
02
强调创新与创造
03
团队合作与沟通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提出新的想法 和解决方案。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 作和沟通能力,共同完成实验项 目。
02
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科学探究实验教学中,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实验过 程,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通过创设有趣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 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
教师主导性原则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在科学探究实验教学中应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实验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 和支持。
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科学体验
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现象和规律,增强他们的科学体验和认识,加深对 科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勇于 探索的精神。同时,实验教学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 通能力。
混合物与纯净物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混合物与 纯净物的概念,学会分离混合 物中的不同成分,如过滤、蒸 发等。
物质的构成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微 观构成,如分子、原子等,并 探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如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等。
例谈小学科学课的探究式学习
间, 留给学生调查研究。 各小组根据制定的 计划, 利用各种 资源, 收集有关证据。 树木特性, 如: 生长过程, 周围环境等 信息。 有些小组很快结束, 如树龄差异小组, 得出结论, 此 现象不是树龄的原因。此小组解散 , 成员分别加人到 自己
此环节是表达与交流。 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 如口头
呢? 请大家根据 自己已有的知识 、 , 经验 充分发挥 自己的想
水小组读了小册子后明白, 当植物被水包围时, 就无
法吸收空气 , 有同学说他家的天竺葵由于水太多变黄了。 基于从观察和小册子中获得的知识,同学们分析推断, 此 现象是水的原因。 学们调查发现, 同 管理员给草坪洒水时,
像能力, 说说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并把自己的解释写在大 纸上。学生提出了 许多假说: 有虫害、 水太多、 地下有有害
在接下来的三周时间里 ,教师专门拨出科学活动时
分支持, 学生感到最合理的解释是水太多这一原因。 这样, 通过学生的努力找到了一种合理的科学的 解释, 全班同学 都满意。 然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们给管理员写了 同 一封 信, 告知他们的发现和建议。 管理员表示感谢后, 改变了浇
水程序。
一
此环节是分析处理信息, 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筛选、 归纳、 统计和列表分析等综合处理, 并运用已 有知识提出 符合证据的结论, 对问题作出 科学的解释。
各小组在全班汇报调查结果 , 有些不 能解释 , 有些部
个小组 , , 例如 水小组 、 害虫小组等 , 要求每个小组制定
出探究计划, 全班解释他们的想法。 并向 在教师的指导下, 全班参与, 以使计划进一步完善。 以 上环节是在猜想或假设的 基础上, 制定出较详细的 探究计划, 明确要收集的证据以 及收集证据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课型及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
就一堂小学科学课而言,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取决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无定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组合和创立教学模式。
而不能不加选择地“照搬”和“套用”已有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基本操作过程:小学科学课探究式教学以主题探究的形式展开,一般教学过程如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表达交流——拓展延伸。
根据探究的对象、内容的不同,每一次探究经历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可根据探究的需要灵活组合。
基本环节1、提出问题本环节注意问题:(1)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借助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2)探究的问题要有价值,符合教学目标需要。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筛选,从中选取具备探究价值、有条件研究的问题作为要探究的问题。
2、猜想假设本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性原则。
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要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合理地猜想与假设。
(2)规律性原则。
寻找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一般规律。
(3)方向性原则。
是在探究之前对研究问题所进行的一种科学预见性活动,能明确探究的方向,指导整个探究活动的进行。
(4)开放性原则。
对问题的认识不同,因此会提出不同的猜想与假设。
3、制定方案在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师生制订出详细的探究方案,明确所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
制定方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好探究活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设计、表达等综合能力。
本环节注意问题:(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三年级的学生要求学会制定简单的书面或口头计划就足够了,到四、五年级就不仅要求内容全面、周密,而且计划要有可操作性。
小学科学教育的最新教育模式研究
小学科学教育的最新教育模式研究引言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小学科学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教育的最新教育模式,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
一、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和发现来构建知识,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只是简单地讲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而探究式学习则可以让学生亲自种植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通过实验探究光照、水分和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践和发现,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巧。
二、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和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天气变化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只是讲解天气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而跨学科教学则可以将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图、分析气象数据和进行实验等方式,探究天气变化与地理环境、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只是通过图片和文字来介绍不同的生物种类。
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则可以通过多媒体、虚拟实验和在线资源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实践。
事实上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那么,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呢?一、创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乐于探究科学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设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参与学习的动机。
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不要以自身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思维,而应“蹲下身子”,以儿童的眼光去欣赏科学,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
尤其是对学生“异想天开”的答案不要过早作出简单的判断,更不要嘲笑、讥讽学生,而应耐心倾听,积极肯定,小心呵护学生刚萌发的创新意识,或许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出来。
这时我们会惊叹,学生的创新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而课堂也会因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而变得精彩。
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敢于探究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其间,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例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我拿出3个都装着水的形状大小不同的瓶子,对学生说:“昨天,我到邻居家串门时,邻居家的小孩指着这3个瓶子,问我,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我左看右看,还真拿不准,大家帮我猜一猜,好吗?”话音未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竟也争得面红耳赤,各执己见,“到底哪瓶水最多?”的探究活动就由此开始了。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运用科学探究理念模式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运用科学探究理念模式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体制改革,是现代化教育进程可以更快的发展,我国对于教育事业提出来新的要求和标准。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師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学会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生的科学能力提高。
基于此,探究式教学是大部分教师目前的选择,是促进这一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
因此,本文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生活实际展开探究式教学,争取在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友好交流,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希望为全面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标签:科学探究;小学科学;实践应用作为小学教育课程中最具综合性、开放性的一门学科。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发挥其教学效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问题质疑式的引导,在带领学生共同分析研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获取到新的知识,使学生在提高身学习能力的同时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在即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科学探究需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小学生更进一步的认识世界、奠定学生将来的科学认知,而教科版的小学科学教材相较于其他版本的教材更具教学价值,不仅仅素包含的教学知识面更广,同时教材中还囊括了大量的生活化教学素材。
正是因为这一部分生活化的教学元素,可以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到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使学生清楚的指导科学对于现代化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这一步生活化元素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课堂的优化设计,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身心尚处于发育阶段,并且受到年龄与生活阅历的限制,在很多时候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和大部分的科学现象是无法完全进行理解和领悟。
为此,教师需要尽可能的采用贴近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地参与教学中逐渐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广安市广安区井河镇小学校广安 638007)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过程。
笔者试图通过苏教版第四册《空气里有什么》的教学实例来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为了实施探究式教学,我将本堂课安排在实验室教学。
教师提前备好实验器材,学生分组操作。
课堂实录如下。
一、导入新课老师:有三只一样的蜡烛,分别固定在玻璃片上,像书上第九页上这样点燃,猜一猜,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蜡烛燃烧得最久?学生:纷纷猜测,小组内在争论。
老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咱们动手吧。
要注意在三只蜡烛都点燃后要“同时”盖上两只玻璃杯。
学生很清楚地观察到小玻璃杯里的蜡烛最先熄灭,而没罩玻璃杯的蜡烛一直在燃烧。
老师:实验结果与你们猜测的结果一样吗?(大部分同学回答是一样的)。
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板书课题:空气里有什么二、通过实验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实验1.燃烧要消耗部分空气老师: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这个实验。
(教师动口,适时点拨。
学生动手)1.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就行)。
2.不点燃蜡烛,用去底的塑料瓶把蜡烛罩上,拧紧瓶盖观察水是否能进入杯子。
(学生汇报结果:水一般不能进入瓶子,即使进去也很少)老师:为什么水不能进入瓶子?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咱们接着进行实验。
3.把瓶子瓶盖拧松,拿起来(注意不要把蜡烛芯弄湿了);点燃蜡烛,等蜡烛燃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罩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做实验,小组交流。
先是组内交流,然后是每组推举一名同学发言。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瓶子里)老师:刚才我们观察到,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水不能进入瓶子。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运用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被广泛运用。
本文将探讨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运用,并论述其优点和挑战。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体地位。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组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优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实验中亲自体验和探索科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教授知识的方式,探究式教学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和推理等活动来获取科学知识。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培养了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在观察中,他们能够发现事物的规律和特点,提高了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抽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探究中,学生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仅学习了科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应对未知的挑战。
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面临的挑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不足相比于高年级学生,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限。
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
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科、生活领域中发现问题并逐渐进行分析、研究、获取知识的过程。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在科学教学中重视探究式学习,以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小学科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相对于小学中涉及的数学、语文、英语等常规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是探究。
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在探究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等,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下面,笔者就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问题浅谈几点见解:一、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1.教师是教学工作的设计者。
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所以教师需要注意开展探究式学习中的策划工作、开展形式、活动进行的方式、合作安排情况等,在学生探究式学习中适时评价,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鼓励学生不断探索。
2.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促进者、参与者。
小学生年龄较小,所以没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经常在课堂上溜号开小差,在课后玩耍不写作业。
所以,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为学生创造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中领悟。
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握,学会“扶”和“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式学习习惯。
综上,小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养成情况等明确自身角色的定位,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评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投入到每一科的学习之中。
二、探究式教学以知识为载体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不但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也是科学学习的内容,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要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从当前科学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表现出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不重视知识结论。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法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法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小学科学教育正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科学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探究式教学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探究式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不同,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那么,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究竟有哪些重要意义呢?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奇心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
通过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往往会提出一些独特的想法和见解,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再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教育中包含了很多实验和观察活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巧。
此外,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通常会分组进行探究活动,这就需要他们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为了更好地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主题。
探究主题应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黄?”“怎样让鸡蛋浮在水面上?”等主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引发他们的思考。
小学科学课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常用的教学方法科学课是小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兴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讲解与演示法教师讲解与演示法是小学科学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实物模型、视频等多媒体教具,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科学概念和原理。
同时,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眼观察并参与其中,加深他们对科学现象的理解。
二、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知识。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在实施探究式学习时,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三、游戏化教学法小学生喜欢玩游戏,因此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中被广泛应用。
教师可以结合科学知识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填字游戏、拼图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
通过游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一种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如植物的生长过程、物体的运动轨迹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并通过观察、实验和记录等方式进行学习。
情景模拟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科学概念与实际场景相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五、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共同合作探究科学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同时,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解与演示法、探究式学习法、游戏化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和合作学习法。
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模式
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模式一、小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模式是一种常见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科学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合作。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模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验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在小组合作模式下,教师应该把握好小组成员的搭配,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相互协作,并通过合作完成实验。
教师也需要对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统一的总结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也能够领会到科学实验所要传达的知识和技能。
二、探究式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和任务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这种模式具有很高的适用性。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或者任务,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发现与探究。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下,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并最终总结实验中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模式下,教师的作用更多地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式学习模式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实验中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触摸、感知、思考的经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实验中的知识。
在体验式学习模式下,教师应该注重实验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全方位地体验和感知知识。
教师也需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并认识到实验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能够在体验中得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四、预习复习式学习模式预习复习式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实验前需要有所准备,并在实验后进行复习与总结。
小学科学课堂小组探究式学习案例赏析
小学科学课堂小组探究式学习案例赏析摘要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科学课堂中小组探究式学习的实际案例,并对其进行赏析。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旨在揭示探究式学习的优点,以及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更有效地实施这种教学方法。
引言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
小组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通过赏析几个小学科学课堂的小组探究式学习案例,来探讨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实施策略。
案例一:探索植物的生长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组负责观察和研究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们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植物的生长数据,探索了植物生长的原因和条件。
优点1. 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主动探索植物生长的原因和条件,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团队合作:学生们分组进行研究,需要合作完成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工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3. 实践操作: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自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了实践操作的能力。
实施策略1. 提前准备:教师应提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植物材料和观察工具,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观察和研究。
2. 引导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观察和研究的目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探究。
案例二:研究光的传播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学生们通过实验、讨论和展示,探索了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
优点1. 学生主动探索:学生们通过实验和讨论,主动探索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提高了主动探索的能力。
2. 思维碰撞: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想法和观点,激发了思维的碰撞和创新。
3. 展示和交流:学生们通过展示和交流,提高了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了自信心。
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教师应创设有趣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摘要】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本文首先介绍了探究式学习的定义和特点,然后探讨了其基本原则和具体实践方法。
进一步探究了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意义,以及在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对探究式学习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论部分展望了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推动小学科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小学科学教学、重要性、定义、特点、基本原则、具体实践方法、意义、科学素养培养、作用、比较、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和原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这种深入理解和掌握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探究式学习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共同探究问题,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难题,培养出色的团队精神。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一种有效方式,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2 探究式学习的定义和特点探究式学习是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实验、发现和总结,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特点包括:1. 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2. 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和合作,促进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3. 强调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中逐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科学》课程三年级上册教案探究
《科学》课程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坚持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更是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实验、探究和思考能力,让孩子能够学会发问、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找到答案,让孩子在成长中体会科学的奇妙之处,不断感受和启发科学的思考方式。
一、教材解析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要围绕金属、水和空气展开,而这些都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基础的事物。
通过这些教材,孩子们从触发自己身体某种感觉出发,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并从中发现事物中的奥秘,提高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和探讨空间体验,科学教育中注重国际化的教育质量和理念,注重多元文化以及多方面的学习方法,更加注重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
二、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科学教育追求互动学习的教育模式。
科学教育通过发现性、体验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本质上是具有实验性思维的,他们善于发掘、体验、想象、产生兴趣。
大力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从实践中逐渐认识科学,加深他们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三、实验课的重要性科学的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的授课,更强调实验课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孩子们能够感知现象、理解规律,完成能知、能做达到相互促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性学习。
在实验中,孩子们可以自由探索,大胆试验,让他们似乎代入一种创造与发掘的状态中,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精神,增加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使科学知识成为孩子们的生活常识。
四、教育对孩子们的意义科学的教育从孩子的认知、体验、发现和探究四个层次来展开。
通过深入体验生命的奥妙,发掘生命的变化和奥秘,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世界,逐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让孩子逐渐懂得越过认知的界线,不断追寻知识的边缘。
科学对孩子的意义不仅在于具体的知识,它更赋予了孩子们思考、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好奇、求知、创造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于孩子进行人生规划、职业读研、创新创业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浅议小学科学课中探究式学习的运用
M OTH E据 学 生现 有 的实 际听 力水 平 ,所选 材 料难 度 上要 略 高于学 生现 有 的知 如 下 : ( 1 )平 时多 积 累一些 词 汇和 短句 ,. 要 自信 ,敢 说英 语 。多 跟会 外 识 水 平 。这样 , 听后 既能 达 到听懂 文 章 内容 的 目的 ,又 能培养 他们 的 自信 语 的人进 行 交流 ,多研 究 。 ( 2 )最好 是看 一些 英语 资料 和视 频 。也 可 以多 心 。 看 一些 英语 类 的新 闻、语法 书籍 ,听一 些英 语歌 曲,看 一些 电影 ( 3 )买 3 .在 E l 常英 语 教学过 程 中 ,应让 学生 感 受英语 学 习 的氛 围,尽 可 能把 台录音 机 ,找一 合磁 带 。根 据你 的水 平 ,可 以选择 新概 念第 二或 第三 册 , 听 、说 的机 会 留给 学 生 。可组 织各 种各 样 的活 动 ,让 学生 乐在 其 中,达 到 也 可 以到 图书馆 借一 套有 书和 磁 带的 小故 事集 。注 意 :一 定要有 书 ,故 事 训 练 的 目的 。如 :要 求学 生根 据课 本表 演有 关 角色 、举 行 口语 竞赛 、做 英 篇 幅不 能太 长,生词 量要 小 ,过 于简 单没 有关 系 。 ( 4 )进 行跟 读 训练 。放 文 游戏 、办 英语 晚会 、参加 英语 角等 。 磁 带,看 着 书 ,搞 明 白每 一个 单词 的 意思 ,理 解整 个故 事情 节 。然 后 ,放 4 .做听 力训 练和 听力 测试 是提 高 、检验 学 生听 力水 平很 有效 的方 法 。 句 ,暂 停 ,学着 人 家读一 句 ,然后 ,放 下一句 ,暂 停 ,再 学一 句 ,继 续 。 所 以在 我们 的学 习生 活 中,要 多做 听 力训练 和 听力 测试 ,才能 提高 我们 的 这样 反复 练 习,就 能提 高英 语 口语水 平 。 听 力水平 和 英语 水平 。 总之,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困难且漫长的过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 ( 四 )提 高 口语 水平 香 自苦寒 来” 说 的就 是这 个道 理 ,我们 只有 在这 个漫 长 的过程 中 ,培养 自身 中学英 语 的教学 目的是使 学 生在 掌握 一定 英语 知识 的基 础上 , 培养 学 学 习英语 的 兴趣 与习 惯 ,找到 合适 自己的学 习方 法 ,一 步一 个脚 印 ,踏踏 生初 步运 用 语 言的 能力 。因此 , 提 高 学生 的 口语就 显得 尤为 重要 ,其方法 实实 地去 学 习,才 能把 英语 学好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引言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合作和交流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科学探究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展开讨论。
一、明确目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在进行科学探究式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任务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探究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这一科学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型的实验任务,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实验结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的生长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来展示科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欲望。
三、注重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提示解决方法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实践,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不同种类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何影响?”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并思考实验结果。
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学习,学生既能够学会科学方法,又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注重评价,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反馈。
小学生科学探究课堂
小学生科学探究课堂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教育中,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科学知识,我们需要创设一个积极、开放的科学探究课堂环境。
一、课前准备在科学探究课堂中,教师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提前研读相关教材,了解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
此外,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顺利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二、探究性学习活动1. 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昆虫的身体被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昆虫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原因。
2. 实验操作实验是科学探究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实验操作步骤,指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理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用不同长度的绳子摆放在悬挂的物体上,观察不同长度绳子对摆动的影响。
3. 数据分析在进行实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图表、计算平均值等方式,将实验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例如,在学习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形状的物体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 总结和展示科学探究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并鼓励他们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进行展示。
例如,在学习化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酸、碱和中性物质的特点,并通过展示板或演示实验的方式,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师生互动和鼓励科学探究课堂中,师生互动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积极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践行“导学议练”实施探究式教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喻屯第一中心小学李惠贤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因此根据小学科学课的学科特点,结合区教研室倡导的“导学议练”,我们构建了小学科学课“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主动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从而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
以探究式学习为基本特征的科学探究课,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为中心,以主动参与、亲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科学课程。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1、以提出或发现一个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能力并获得新知;3、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建构知识;4、注重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5、尊重事实,重视证据;6、重视合作式学习;7、重视发展性评价;8、开放的学习时空。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基本操作过程小学科学课探究式教学以主题探究的形式展开,一般教学过程如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表达交流——拓展延伸。
这一个个“板块”构成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根据探究的对象、内容的不同,每一次探究经历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可根据探究的需要灵活组合。
基本环节:1、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思想、方法和新知识的种子。
只有通过问题的展开,从而实现学生的兴趣与欲望,实现探究学习目标,实现探究的全过程。
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典型的任务驱动型的学习过程,首要环节就是能提出或发现问题。
本环节注意问题:(1)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借助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描述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分析某种事实现象发现和提出问题。
如教学《纸的秘密》,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各种纸和不同用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想了解纸的哪些秘密?让所有学生充分提出不同方面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疏理分类,选择其中的部分问题(如纸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吸水程度等)进行探究。
而对于课堂上不能或来不及探究的问题(如造纸过程,纸的种类及发展等),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查资料、参观访问或进行实验继续研究、又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前,让学生注意观察炉子壶水烧开时的变化,学生自然会问:“壶水为什么外溢?”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猜想,有的说:“可能是壶里的水胀大了》”学生的思维在碰撞,经过争辩达成共识。
“可能是壶里的水被烧开后体积胀大了。
”“怎么证明?”学生的探究又开始了。
(2)探究的问题要有价值,符合教学目标需要。
科学课中的探究不是儿童随兴所至的自发探究,而应该是符合教学目标规定性的有价值的探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筛选,从中选取具备探究价值、有条件研究的问题作为要探究的问题。
2、猜想假设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猜想与假设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中具有其它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是研究者根据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是对问题中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做出的假定性解释。
猜想假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合理解释,做到解释与观察、问题及证据相一致,避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
本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性原则。
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要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合理地猜想与假设。
(2)规律性原则。
寻找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一般规律。
(3)方向性原则。
是在探究之前对研究问题所进行的一种科学预见性活动,能明确探究的方向,指导整个探究活动的进行。
(4)开放性原则。
对问题的认识不同,因此会提出不同的猜想与假设。
3、制定方案在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师生制订出详细的探究方案,明确所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
制定方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好探究活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设计、表达等综合能力。
本环节注意问题:(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三年级的学生要求学会制定简单的书面或口头计划就足够了,到四、五年级就不仅要求内容全面、周密,而且计划要有可操作性。
(2)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
最初可以让学生经历“初步设计、交流探讨——再设计、再交流探讨——最后设计”这样一个逐步完善的设计过程。
在交流探讨过程中注意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相互之间提出修改意见,取长补短,共同设计出较为完整、科学的实验方案。
(3)合理、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的目的、准备的材料、研究的过程、观察的现象、研究的结论。
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
只让学生猜想,学生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
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疑问,选择合适的材料,开展观察、实验、制作、考察、调查、参观、采访、搜集、种养等多种探究活动,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
探究的过程大致分三步:开展探究、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得出结论。
本环节注意问题:(1)探究材料要准备充足。
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大量的材料作支撑,充足的材料既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又可以促成一节好课,是探究活动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准备的材料还要有典型性、科学性、显效性。
材料的准备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也可以师生共同准备,甚至让家长帮助准备。
(2)合作学习要有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科学分组,合理分工;精心设计、有效讨论;适时引导,参与调控;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3)重视数据的搜集与记录。
教师要指导学生重视在探究过程中及时进行信息的搜集与记录。
及时记录是对探究活动成果的积累、记录的过程,又能强化学生对探究目的的认识。
(4)教师要少说、多看,必要时给予指导。
探究活动中,教师没有必要提前告诉学生答案,也没有权利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左右学生的思想,暗示探究的结果,而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只有当发现学生有困惑时给予点拨和指导。
5、表达交流交流就是将自己或小组探究的结果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与别人分享。
表达交流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组内交流,主要针对本组内共同进行的探究活动,对所积累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获得共识;第二步是班内交流,是在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全体同学的成果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得出科学的解释或结论,获得更为丰富的成果。
如《我们的营养》一课,各组学生在实验后汇报:我把碘酒滴在馒头上,馒头变成蓝色了!滴在米饭、土豆上以后也变蓝了!碘酒滴在油菜上面没有变化,碘酒滴在辣椒上面没有变化……在学生汇报了丰富的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现象的相同点。
学生们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中食物凡是有淀粉的,滴上碘酒都会变成蓝色;而不含淀粉的就不会变色。
从而,使学生对淀粉遇到碘酒就会变蓝色的特性有了很直观的认识。
本环节注意问题:(1)表达与交流的方式要多样。
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不求一律。
如学生可用擅长的语言描述、表格、图表、图画、报告、作品等方式来表达探究结果。
如《观察蜗牛》一课,让学生描述蜗牛的螺纹时,让学生说比较困难,但如果让学生画出来就简单、形象的多了。
(2)引导学生倾听别人发言,并鼓励学生作补充和评价。
课堂交流时,学生既要阐明自己的观点,也要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探究学习经验。
让学生学会倾听是科学课的基本要求之一。
(3)对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
6、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自主参与探究的能力。
《课标》中提出:不应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探究的起点和终点,课堂外才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广阔天地。
因此,我们可以把课堂探究中没有解决的或新产生的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不断动手探究中解决问题。
如《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结束后,教师设计这样的拓展训练:邻居家的小朋友把盐都溶解在水中了,你能帮他把盐再从盐水里取出来吗?大家可以搜集资料,请教大人,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这样的设计,既联系了生活实际,沟通了科学课堂内外,又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做了铺垫。
本环节注意问题:(1)为达到继续探究的目的,教师可做下面三项工作:组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按制定的实验计划坚持做下去,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做好方法和技术的指导,做学生探究的坚强后盾;定期召开汇报会,及时反馈、交流探究情况。
(2)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
如学习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根据声音产生的原理自制小笛子或小乐器,既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又扩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
以上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过程,但是科学探究过程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从“提出问题到假设到设计方案直至后面的研究与分析等”这样的模式又不能绝对。
它的每一个步骤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活动,具体情况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也不同。
有些探究学习活动可能包括了上述全部六个环节,也有可能某些探究学习活动只包含了其中的几个环节。
我们并不能寄希望每节课都重复这样的程序,因为这样的话每个环节都没有深入下去,科学探究只能是落空。
所以,在新的科学中只能是有重点的来突出某个方面、只能是在不同的年级有所不同、只能是根据内容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重心,根据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对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把握,构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