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硕士就业难痛哭
教育硕士就业前景怎么样呢?
【导语】教育硕⼠就业前景怎么样呢?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教育硕⼠正在逐渐成为⼀门热门专业。
但在⼈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硕⼠就业⽅向主要是去学校做⽼师,事实上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可以有如下从业⽅向。
下⾯是分享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教育硕⼠就业前景怎么样呢? 1、普通⾼校 这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史、⾼等教育学、⽐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的主要的去向,但现在硕⼠⽣进⾼校越来越难,基本上都要求博⼠学历,所以考这些⽅向的研究⽣想去⾼校就要做好读博⼠的准备了。
2、中⼩学校 随着中⼩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再加上教师这个职业本⾝⽐较稳定,越来越多教育类专业尤其是课程与教学论的硕⼠毕业⽣开始进⼊中⼩学校。
3、特殊教育机构 特殊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的⾼级专门⼈才,他们毕业后主要在特殊教育机构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作等。
4、政府单位 毕业⽣毕业后也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进⼊教育⾏政单位。
5、出版社、报社 出版社、报社尤其与教育相关的出版社和报社也是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个主要去处,主要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编辑⼯作。
6、新技术教育领域 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管理和评价等,包括去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授教育技术学课程以及去各级电教馆、⾼校和普教做教育技术⼈员及络教育。
这主要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的主要去向。
课程设置 按⼀年半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前两类为必修课程。
总学分38学分。
(⼀)学位课程(15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3学分 2、教育学原理3学分 3、教育管理学3学分 4、⼼理学基础3学分 5、外语3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15学分) 1、教育⾏政管理3学分 2、教育统计与测量3学分 3、教育管理⼼理学2学分 4、教育组织⾏为学2学分 5、课程论2学分 6、计算机操作与应⽤3学分 (三)选修课程(⾄少选3门。
教育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分析教育学专业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教育事业和下一代的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学专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从就业形势的现状、就业前景的预测以及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就业形势的现状教育学专业属于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毕业生较多,竞争激烈。
当前就业形势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相对固定,以教师为主,竞争压力较大。
其次,部分教育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导致相应的教育学专业人才供过于求,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最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差异较大,农村地区对教育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对较低,就业机会有限。
二、就业前景的预测尽管就业形势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教育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依然较为广阔。
首先,教育学专业不仅局限于教师岗位,还可以涉及教育管理、教育研究、教育咨询等多个领域。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关岗位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其次,教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正在向多元化、专业化发展,这为未来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视,相关政策的出台也将为教育学专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方法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应该主动适应就业形势,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首先,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其次,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履历,参与校内外的教育实践活动,积累宝贵的经验。
同时,积极参加培训课程和学习新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培养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要关注就业信息,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并进行有效的求职准备。
总结起来,教育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既存在一定的困难,又充满着广阔的前景。
毕业生应该把握好就业形势的脉搏,积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研究生就业压力分析
研究生就业压力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攻读研究生学位。
然而,与此同时,研究生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对研究生就业压力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一、研究生就业压力的现状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就业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据调查显示,研究生毕业后找到满意的工作的比例逐年下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不少研究生不仅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还面临着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狭窄等困境。
二、研究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分析1. 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现代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导致了研究生就业形势的不乐观。
2. 学科结构不合理:部分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与市场需求脱节,也成为研究生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学生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一些研究生在专业知识上可能偏向理论,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4. 年龄限制: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在大多数招聘岗位上有年龄限制,使得他们在求职中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三、应对研究生就业压力的对策1.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2. 加强专业与就业需求的对接:研究生培养的学科设置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合理规划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提升就业竞争力。
3. 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为研究生提供实习、就业等机会,增加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
4. 提升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鼓励他们选择创业就业,减轻就业压力。
5. 完善导师制度: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帮助他们规划职业发展,提供实用的就业指导。
四、结语研究生就业压力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政府、用人单位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研究生教育、改善就业环境、优化招聘机制等综合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减轻研究生就业压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研究生就业形势必将逐渐好转,研究生将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2024年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范文
《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展,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渐凸显。
这一现象不仅关系到每个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1. 毕业生数量激增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速度却跟不上毕业生的增长速度。
2. 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产业就业岗位减少,而新兴产业、高科技行业就业岗位增长较慢。
同时,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
3.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部分地区、行业和岗位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而部分行业和地区则存在人才短缺现象。
此外,部分用人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导致部分大学生因学历不符合要求而无法进入理想的岗位。
4. 毕业生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部分毕业生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
此外,部分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需求。
三、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途径1. 调整高等教育结构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完善就业政策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就业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大学毕业生。
同时,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3. 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高校应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同时,提供实习、实训等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和提高专业技能。
4. 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这些能力有助于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四、结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共同努力。
为什么都不建议考教育专硕
为什么都不建议考教育专硕教育专硕是一种专业学位,注重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选择考研专业时,很多人会考虑到就业前景、个人兴趣和求职竞争情况等因素。
虽然教育专硕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但总体上不建议将其作为考研的首选专业,以下是几点原因:首先,教育专硕就业方向相对狭窄。
教育专硕的基本定位是培养教育实践、管理和研究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就业领域为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组织与方法研究等。
相较于工科、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教育专硕的就业市场相对较小,职位竞争激烈,就业前景相对有限。
其次,教育专硕学习周期相对较长。
与其他专业相比,考取教育专硕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一般而言,教育专硕的学制为2-3年,课程设置较多,实习和论文要求较高。
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能力,否则容易在学业和工作之间产生矛盾,严重影响专业学习质量和就业和深造的机会。
再次,教育专硕招生人数较少。
教育专硕的招生热度相对较低,报名和录取的人数一般也相对较少,学校的招生名额都只有几个名额,所以录取比例不高。
与研究生复试相比,教育专硕的复试门槛相对较低,但是因为人数少,竞争依然存在。
最后,教育专硕发展趋势不明朗。
教育专硕是近年来才开始兴起的专业学位,其培养模式和知名度相对不足。
教育领域的职业发展逐渐倾向于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方向,而教育专硕的就业市场相对较小。
因此,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该根据自身兴趣、能力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来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教育专硕虽有其学科特点和就业优势,但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不建议将其作为考研的首选专业。
在选择考研专业时,可根据自身兴趣、个人能力、行业需求和就业前景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综合考量,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硕士毕业难吗
硕士毕业难吗硕士毕业是每个研究生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是是否难以毕业则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和适应能力。
以下将从学习压力、研究难度和论文要求三个方面来探讨硕士毕业的难度。
首先,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压力较大。
相较于本科阶段,硕士研究生需要面对更多更深入的学术知识和研究任务。
因此,学习负担较重是很常见的情况。
在硕士期间,学生需要上课、听讲座、参加研讨会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
此外,还需要完成许多论文和实验报告,这对于不擅长写作的学生来说尤为困难。
因此,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压力是毕业难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硕士研究生的研究难度较高。
研究生阶段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许多项目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和执行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在完成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例如实验失败、数据分析困难等。
学生需要不断克服这些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此外,学生还需要与导师和同学合作,相互讨论和交流研究成果,这对于个别学生来说可能也是一个挑战。
最后,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较高。
毕业论文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核心内容,也是对学生整个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综合评价。
毕业论文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深入的研究,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此外,论文还要符合学术规范和格式要求,并经过严格的学术评审。
因此,毕业论文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硕士毕业的难度是存在的,但并不是不可逾越的。
通过努力学习和适应环境,学生是完全有可能顺利毕业的。
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同时,积极与导师和同学交流合作,及时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也能有效地减轻毕业的难度。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进行的调查报告,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结果和结论:
1. 就业率: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整体就业率较高,超过85%。
这说明该领域的就业市场相对稳定,毕业生有较好的就业机会。
2. 就业领域: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教育机构、教育咨询公司、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管理部门等。
其中,教育机构是最主要的就业领域,占比超过50%。
3. 薪资水平: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起薪相对较高,平均月薪在8000元以上。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毕业生的薪资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4. 就业满意度:大部分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对自己的就业情况比较满意。
他们认为这个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5. 就业困难:虽然整体就业率较高,但个别毕业生仍然面临较大的就业困难。
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工作经验、竞争激烈、就业机会有限等。
因此,提升就业竞争力和积极参与实习等实践活动是毕业生应该重视的问题。
综上所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前景较好,就业率较高,薪资水平也相对较
高。
然而,对于个别毕业生来说,就业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因此,毕业生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增加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师范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师范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师范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包括:
1.师范生数量增多。
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各个
高校也增加了师范生的招生数量。
导致毕业生竞争就业岗位更加激烈。
2.教育行业就业岗位不足。
教育行业在就业岗位的数量相对较少,尤
其是对于一些绩优水平在中等以下的毕业生,就业难度更高。
3.职业发展缺乏多元化。
许多师范生在大学期间将目光狭窄地放在了
教育行业,而忽略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这也造成了竞争更加激烈的教育行
业市场。
对于师范生就业难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
师范生需要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增强运用千变万化的知识技能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2.考虑非教育行业的就业机会。
除了教育行业之外,其他行业的就业
岗位也是非常广泛的,师范生可以注重校招岗位的多样性,如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等。
3.加强实践经验,增加社会实践机会。
还可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外调查,参观、见习、实践等方面下功夫,增加求职竞争力。
教育学硕士就业前景
教育学硕士就业前景勤思教育的业务范围:1、专业从事考研统考科目辅导,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计算机四大专业。
2、专业从事北京师范大学各个专业考研辅导,是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的主要生源单位。
3、专业从事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考研复试辅导。
金子在哪都发光,只要你足够优秀,你肯定还会有个相对较好的就业时机,否那么,即使初试过了,你考上这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了,三年之后出来了还可能面临着失业,呵呵,时机是把握在自己手里的。
正如我们老师说的,如果你真的能踏踏实实的在读研期间多读书,多充实自己,发表一些论文,真正的成为一名研究生---具有研究能力的人才,还用担忧就业的问题吗?就业时机会自己来找你的!所以,当我们自己不够优秀时,不要总强调外界因素,强调别人没有给我们施展抱负的时机,读研三年,毕业时大家差异会很大,难道不在于个人的努力吗?还有,汉教所提到的出guo实习也是同样的道理,我觉得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派国外去实习,肯定是择优而录,(吉大的汉教专业也如此,面临出guo做志愿者的时机时,汉教专业的学生同样要参加考试,要经过笔试面试等几轮选拔,才能出去的,如果能力不够,出去了不仅是丢自己面子,恐怕还有失学校声誉。
民大学提供的时机也是比拟多的,毕竟人家学校还是比拟有名的)到底有多少国外教书的时机等着我们呢?所以说,这种大批量生产的专业硕士毕业后可能要面临为难境地,但也不能完全否认,毕竟现在是刚开始招生,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且这个专业本身就侧重实践,如果真的想从事教学工作的话,应该要比那些纯理论研究的人就业相对好一点。
还有的人说想要依附于某所高校任教,这个嘛,呵呵,说句实话,我觉得如果想留在高校教对外汉语,最起码也得要求博士学位吧,研究生毕业就想找一个好的工作时机,我觉得这个也不太现实,如果是十年前,还是有可能的,但现在这个年代,国民素质有所提高,国家普及学历教育,研究生已不是什么宠儿了,我们现在本科毕业了就已经满大街都是本科生了,等三年研究生毕业后,估计又会是满大街都是研究生了,我说这些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懂,总之就是,学历教育不是你我能决定的,就业形式的严峻也不是国家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我觉得只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足够优秀,当然不愁就业,甚至就业时机会主动找你。
研究生就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研究生就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研究生就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竞争激烈:随着每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许多研究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2.缺乏实践经验: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往往更加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了实践经验的积累。
这使得许多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3.行业需求不足:一些研究生所学专业的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就业困难。
此外,一些研究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也会导致就业困难。
4.学历歧视:在一些用人单位中,存在学历歧视现象,即只看重应聘者的学历而不注重其实践经验和能力。
这使得一些优秀的研究生难以获得就业机会。
5.就业政策限制:一些研究生就业面临政策限制,如户籍限制、地域限制等,这些限制会影响研究生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总之,研究生就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高校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实践教育、提高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扩大研究生的就业市场等措施,促进研究生就业。
2019山西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试科目+参考书+招生人数+就业情况+难度分析全攻略
2019山西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试科目+参考书+招生人数+就业情况+难度分析全攻略凯程教育学/教育硕士教研组整理2019年山西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的同学们估计要开始备考了,本文系统介绍山西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山西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方向,山西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介绍,山西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山西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山西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硕士考研机构!一、山西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山西师大的教育硕士考研难度不大,院校招生量较大,考试题目难度不高。
据统计,录取的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其专业课认真复习后,及格很容易。
据凯程从山西师大内部统计数据得知,每年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教育硕士考研考试科目里,333教育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师范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山西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怎么样?山西师大教育硕士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就业渠道广阔,就业机会多。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硕士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
就业方向:全国高校、高职、中职、高专、中专里做教师、行政、辅导员;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室里做研究人员;编辑部、报社、期刊社、杂志社做编辑;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人事考试院做工作人员或研究人员;中小学里做管理人员或教师;公司里做项目工作;培训机构做相关培训等。
小度写范文【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硕士就业难痛哭模板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硕士就业难痛哭教育学原理1、彼得斯对教育的的理解彼得斯在《伦理学与教育》(1967)一书中指出,教育包含其自身过程必须满足的三个标准。
第一标准:教育过程必须包含某种有价值的东西。
他认为,教育意味着以一种道德上可接受的方式有目的地传授某些有价值的东西,让受教育者获得好处;教师进行教育而不想教给学生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或者,学生受教育而无法变得更好些,这些说法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第二标准:引导某人进入认知境界。
进入认知境界,这意味着:受教育的人仅仅掌握某种机能性知识、诀窍是不够的,还要掌握一套知识、概念的系统;不要停留在一大堆有条理的事实水平上,而要更上一层楼。
即不局限于博闻多识,还要在某种程度上对事物知其所以然。
第三标准:学习避免强制灌输。
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至少有最低限度的理解,确实能初步地理解所传授的东西,知道他们正在学什么或做什么,知道要求他们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这里还包含这样一种意思:在最低程度上保证学生行动由他们的自觉动机引起,学生“可以反抗和拒绝做要求他们做的事情”。
2、彼得斯对“受过教育的人”的分析第一,不仅仅具有一些专门的技能。
一个很出色的钳工、车工不一定是“受过教育的”。
被称为受过教育的人必须掌握大量的知识或概念图式,这些知识或概念图式形成他的认知结构。
因此体育教育不同于体育训练,前者意味着他理解身体的发展,并有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
第二,所掌握的知识不是“无活力的”。
这种知识应该能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推理能力,进而重组他的经验,并能改变他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
因此,一个有知识的人如果不能使知识产生活力,以改变他的信仰和生活方式,那就像放在书架上的百科全书,不能算作“受过教育的人”。
还有,像打高尔夫球的知识,由于它对其他活动极少有认识上的联系,因此它也只有极少的教育价值。
第三,不把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求知而求知,行为不具有工具性。
2021教育学考研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分析
2021教育学考研究方向及就业前景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辨证性、科学性。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教育学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
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
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1.教育学考研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
其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应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对教育有浓厚的兴趣。
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
教育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同时培养具有广泛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基础知识和牢固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及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和辅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性人才。
(1)教育学专业就业方向教育方面的职业一度被认为是讲授的职业,往往在小学、中学或者学院、大学里。
教育学各专业就业方向
教育学各专业就业方向教育学一直是当前的热门学科,那么教育学各专业的就业方向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和一起来看看吧。
(一)就业方向但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学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书行业。
下面梳理了教育学的六大从业方向。
1、普通高校,这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的主要的去向,但现在硕士生进高校越来越难,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学历,所以想考这些方向的研究生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读博士的准备了。
2、出版社、报社,出版社、报社尤其是和教育相关的出版社和报社也是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去处,主要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工作。
3、政府单位,还有一些毕业生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了教育行政单位,但要求教育类专业的公务员招考很少,想当公务员的同学可以努力一把,但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竞争的激烈程度会超乎你的想象。
4、中小学校,现在全国中小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具有较强教育理论素养的人才特别缺乏,而且随着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比较稳定,越来越多教育类专业尤其是课程与教学论的硕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校,今年还出现了南京某中学几百个硕士竞争两个岗位的现象。
5、特殊教育机构,这是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
特殊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毕业后主要在特殊教育机构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
6、新技术教育领域,这主要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包括去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授教育技术学课程以及去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做教育技术人员及网络教育。
___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但是随着部分高校改革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以及高等教育学硕士持续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学硕士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高等教育学硕士就业难而高等教育女硕士就业更难。
教育学类专业考研详细介绍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及教育规律的核心学科,是指导教育活动和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源泉,教育学原理研究的每一个突破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推荐院校
全国高校中实力较强招生院校:
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
就业方向及前景
与基础心理学相近的学科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从近年来报考研究生的热门程度看,依次是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很多学校的基础心理学招不满,而应用心理学却挤破头。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研究范围包括:高等教育与社会因素及高等教育内部之间关系的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中外高教史研究,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和国际比较,大学生心理研究等。
就业方向
但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学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书行业。专业课教研室梳理了教育学的六大从业方向。
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行的课程教学改革。
推荐院校:
以下院校是该专业研究生院实力较强者,建议选报:
(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
教育学研究生专业方向、就业前景
教育学研究生专业方向、就业前景教育学专业考研包括众多二级学科,学科下面又包括众多的研究专业和方向,博仁教育针对同学们在教育学考研报考、选择专业方向等问题上存在的疑惑,我们的老师为同学们一一进行解答,希望对同学们的报考有所帮助。
一、教育学原理(专业代码040101)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基本问题、比如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问题、教育的本质与功能问题、教育体制创新问题、受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制建设问题等等。
其中既有教育学原理传统的理论领域,也有近年来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新开拓的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1、教育基本理论方向教育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教育理论问题。
主要研究教育的发展规律、元教育学、教育与人之间的关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当代教育热点和问题、教育改革于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理论的比较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等。
2、教育哲学方向教育哲学是多以一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学科,原本科哲学专业的学生再选择这个专业比较好。
注重对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哲学考察研究,着重探讨在社会转型条件下教育的目的、任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中国传统教育的哲学思想,以及对西方教育哲学思想的借鉴和批判。
3、教育文化学方向教育文化学是以人类的教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多角度地透视并理解人类的教育活动,重点是在深入诠释教育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比如研究不同国家教育观念里各自体现什么样的文化传统,教育制度中体现一国怎样的教育文化等。
4、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学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同时,注重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学校发展与定位研究,区域教育规划研究等。
如关于义务教育管理与资源配置的研究,关于高等学校定位研究,对学校管理与规划的研究。
5、教育政治学方向教育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着重探讨教育与政治的区别和联系及二者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教育学原理研究生就业
教育学原理研究生就业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教育学原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子投身其中,并希望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原理研究生就业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教育学原理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比较广泛。
一方面,他们可以选择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担任教育学原理相关课程的教师。
在这个岗位上,他们可以将自己在研究生阶段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教育素养。
另一方面,他们还可以选择到教育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改革的实施。
他们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来推动教育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教育学原理研究生就业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大。
由于教育学原理是一个热门学科,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投身其中。
因此,对于教育学原理研究生来说,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
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研究生们需要在学习期间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他们应该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论坛和实践活动,增加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实践经验。
此外,他们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第三,教育学原理研究生就业的薪资待遇相对较高。
由于教育学原理研究生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所以他们在就业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竞争力。
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愿意提供较好的薪资待遇来吸引优秀的教育学原理研究生。
此外,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育行业的薪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因此,教育学原理研究生可以期待较好的薪资待遇。
针对教育学原理研究生就业的相关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他们应该加强与教师和行业专家的交流,了解教育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第三,他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类实习和实践活动,提前积累相关工作经验。
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心态的因素
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心态的因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心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社会经济环境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心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广泛存在,这些因素都会对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产生负面影响。
许多毕业生担心就业困难、工资待遇低、职业前景不明朗等问题,从而导致他们对就业持有消极态度。
其次,学校教育和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态。
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培养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学校的就业指导不到位、教育质量不高、专业培养不够针对性,都会导致毕业生缺乏自信心和能力,对就业前景感到沮丧。
同时,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就业心态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家庭中存在就业压力、求职观念过于功利等问题,都会对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个人的自身条件也会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态。
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能力。
如果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高,或者综合素质差,都会影响他们对就业的信心。
此外,个人的自我认知和心理素质也对就业心态产生影响。
自信心不足、对未来缺乏清晰的规划和目标等都会导致就业心态不稳定。
最后,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可和需求也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心态。
如果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可度低,工作岗位少,就业机会有限,毕业生就会对就业前景感到悲观。
而如果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可度高,工作机会多,毕业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就业准备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环境、个人自身条件以及社会认可和需求都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心态的重要因素。
为了改善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家庭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关心;个人应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自信心;社会应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支持和认可,提高就业机会。
这样才能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积极的就业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硕士就业难痛哭教育学原理1、彼得斯对教育的的理解彼得斯在《伦理学与教育》(1967)一书中指出,教育包含其自身过程必须满足的三个标准。
第一标准:教育过程必须包含某种有价值的东西。
他认为,教育意味着以一种道德上可接受的方式有目的地传授某些有价值的东西,让受教育者获得好处;教师进行教育而不想教给学生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或者,学生受教育而无法变得更好些,这些说法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第二标准:引导某人进入认知境界。
进入认知境界,这意味着:受教育的人仅仅掌握某种机能性知识、诀窍是不够的,还要掌握一套知识、概念的系统;不要停留在一大堆有条理的事实水平上,而要更上一层楼。
即不局限于博闻多识,还要在某种程度上对事物知其所以然。
第三标准:学习避免强制灌输。
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至少有最低限度的理解,确实能初步地理解所传授的东西,知道他们正在学什么或做什么,知道要求他们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这里还包含这样一种意思:在最低程度上保证学生行动由他们的自觉动机引起,学生“可以反抗和拒绝做要求他们做的事情”。
2、彼得斯对“受过教育的人”的分析第一,不仅仅具有一些专门的技能。
一个很出色的钳工、车工不一定是“受过教育的”。
被称为受过教育的人必须掌握大量的知识或概念图式,这些知识或概念图式形成他的认知结构。
因此体育教育不同于体育训练,前者意味着他理解身体的发展,并有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
第二,所掌握的知识不是“无活力的”。
这种知识应该能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推理能力,进而重组他的经验,并能改变他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
因此,一个有知识的人如果不能使知识产生活力,以改变他的信仰和生活方式,那就像放在书架上的百科全书,不能算作“受过教育的人”。
还有,像打高尔夫球的知识,由于它对其他活动极少有认识上的联系,因此它也只有极少的教育价值。
第三,不把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求知而求知,行为不具有工具性。
3、论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可概括为“二层次三因素论”理解二层次:第一个层次叫做“可能性因素”是对个体发展潜在的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两部分,其中个体自身条件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第二个层次称为“现实动。
三因素:一、个体自身条件(一)、先天因素: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质。
包括遗传因素和成熟机制先天因素的特征:对于主体来说,它是既定的(人不能更换遗传因素也不能改变成熟机制),又是潜在的(它们并非一成不变,主要是一种具有组织能力的内源结构,在机体发展中起着内部调节作用)。
1、遗传因素与个体发展人因遗传而造成的先天性差异有多大这个问题上人们尤其关心脑与神经系统的差异。
在常态下:人在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能力的强度与反应的灵活程度上有类型的差异;脑在大小、体积上有差异但并不显著,这对个体智力也不具有重要作用。
相比之下,脑在结构上的差异更大,主要体现在突触与亚神经元水平上,但是其对智力差异的影响有多大至今不清楚。
在非常态下:遗传差异之大是惊人的,它构成了两端—先天缺陷、智障儿童与超常儿童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程度如何①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机体与外界发生作用的组织机制和机体内部调节机制,从而使生命体成为一个开放的、具有稳定性能的结构,它能够不断地从外界吸取自己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养料,进行加工改造,使机体能吸收成长,从而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
②遗传素质对人发展的影响与发展具体机能的性质有关。
人的低级生理、心理机能受遗传影响程度强;高级生理、心理机能受遗传遗传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此处强弱是相对环境作用而言。
③遗传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减弱趋势。
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指出:至学龄中期,在人的复杂心理活动的方式方面,遗传已对它几乎没有影响。
2、成熟机制与个体发展个体成熟遵循的规律有如下几点。
(1)机体生长的不平衡性(2)机体生长的顺序性(3)机体生长的阶段性(4)机体生长的互补性(5)机体成熟的个别差异性成熟规律规定了个体身体发展的基本路线,从而也影响了人的心理发展路线。
但是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并非是同步的。
(二)、后天因素:后天因素不是原生性的,是派生的,是人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
如:健康状态、知情意行的发展水平、价值倾向性等1、后天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与作用方式(2)当人的发展达到具有较清晰的自我意识和达到自我控制的水平时,人能有目的地、自觉地影响自己的发展2、后天因素作用的大小体可以从如下两方面说明。
后天因素作用的强弱与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后天因素对个体作用的大小与发展的具体方面相关,它与高级心理活动的过程、能力的相关性大于与低级心理活动过程和能力的相关性。
三、环境因素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
环境可以分为大环境与小环境。
环境对个体发展影响的性质表如下。
(1).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供了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作出了一定的限制。
(2)环境对人作用的大小与环境本身的性质、变化相关,也与个体发展水平相关。
(3)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反之分,大小环境的作用方向有多种组合的可能。
(四)现实性因素1.现实性因素的构成现实性因素是指生命活动。
生命活动由三个层次构成。
生理水平上的个体生命活动心理水平上的个体生命活动社会水平上的生命活动活动对人的影响首先取决于活动对发展个体提出的要求与发展个体现有水平的相差度。
把握相差度,需要运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活动对个体的影响程度,与活动本身的组织结构水平与重复程度相关。
苏霍姆林斯基:“要学会富有表现力地、流畅地、自觉地阅读,要做到使儿童在阅读的时候不是思考阅读过程,而是思考所读的内容,他就需要在低年级的学习时期内至少花费二百个小时在朗读上(包括在学校和在家里),至少花费二千小时在默读上。
”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
人对活动的态度可分为三个等级:被动应答、自觉适应、主动创造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效应还与活动是否取得成效以及活动主体对成效的感受有关。
4、学校组织的性质学校组织对其两种不同的主要成员——教师和学生采取的控制手段有所不同,其对教师而言的性质与对学生而言的性质也因此而有所差异。
(1)规范——功利性组织对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规范性与功利性的组织。
其一,对教师而言,学校是规范性的组织,为什么?原因:①学校对教师工作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精神的监督手段实现的,即规范的约束、道德的反省、良心的驱使;②教师是社会中的文化阶层。
其言行具有自重、自尊、自律的特征,与此对应的就是学校管理教师的最有效的手段是精神监督。
其二,学校对于教师而言又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为什么?原因:学校是教师获得经济的职业场所。
教师在学校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儿童,奉献于社会,而且也是为了获取必要的经济收入,满足自身乃至家庭的生活需要。
教师在学校从事的教育工作是有偿劳动,而不是无偿服务。
因此,教师与学校之间便存在着经济联系。
这种经济联系自然就成为学校管理教师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通过增加或扣发工资、津贴、奖金及各种奖品等物质的刺激手段来现实组织的威力,促使教师服从学校。
同理,这种经济联系往往也会成为教师调节自己对学校组织的行为的重要原因。
(2)规范-强制性组织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规范性与强制性兼而有之的组织。
其一,学校组织对学生而言具有规范性,为什么?原因:①这是教育活动有效机制的要求。
教育活动的有效机制在于内化,其中包括学生对于活动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的内化。
没有内化,教育活动难以展开,且即便展开也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
因此,学校(教师)在寻求学生的服从和参与时,至少在原则上都力图以说服或感化为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②学生具有较强的生理与心理可塑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社会可塑性。
③学生难以将交往对象作用于自己的手段和目的区分开来。
如学生受到教师或学校领导的训斥时,一般很少去体会其训斥的动机,往往只是关注自己在学校组织中的地位受到多大影响。
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决定了教师或学校领导在与学校交往时不得不更多地采取说服与感化的方法。
其二,学校组织对于学生的规范性,是以一定的强制性作为不言自明的前提的,为什么?①“三无”状况在客观上成为学校组织对学生采取强制性手段的有利条件。
现代社会中,学生进入学校组织并非是自愿的,而是外部社会“逼迫”的结果。
由于学生角色是非自愿的的角色,因而学生在学校组织中被制度性地规定为教师成人权威的服从者,且这一低地位状态持续不变;若非经过特别批准,学生绝无可能“脱离”学校组织。
学生既无“不加入”学校组织的权利,也无改变其在学校组织中的服从地位的权利,还无自由“退出”学校组织的权利。
②由于学生与学校之间并无密切的经济联系,且教师对学生并无有效的物质刺激手段,因而,当教师采用精神的监督手段来说服学生服从和参与而未能收到应有效果时,往往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辅之以乃至完全转而采用命令与训斥等强制手段。
5、简述师生活动过程师生互动过程可能有四个过程。
1.教师对互动情境的界定过程。
这一过程受制于教师的一般观念及教师对学生认识与期待。
教师的一般观念是指教师对教育活动基本范畴持有的一套观点,主要包括教师的学生观、教师观、知识观及教育观等。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期待则包括两种:一种源自教师的特定框架,即由教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生活社区等因素的“先有取向”而产生的认识和期待;另一种则教师的经验,是教师在对学生行为的观察与理解基础上形成的认识与期待。
2.学生对互动情境的界定过程学生的界定取决于学生的一般观念及学生对教师的认识与期待。
学生认可的互动系统与教师规定的互动系统之间可能是相互和谐的关系,也可能是部分重合的关系,还可能是相互冲突的关系。
3.教师与学生的碰撞过程这是教师与学生在各自的情境界定基础上“我行我素”并力图改变对方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会探索并使用许多方式和方法。
教师可能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包括社会化、支配、磋商、亲善等。
学生则可能会采用“捣蛋”方式来推测教师的容忍程度,寻求使教师接受自己的互动系统,具体说包括形成群体、戏谑与巧妙的反驳、挑战性的言语行为、非言语的挑战等。
4.教师与学生的调整过程教师重新评估学生,修正自己的观念及行为模式;学生意识如此。
6、“知识”的关键特征第一,知识是一套系统的经验;第二,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而不是纯粹个体的精神产品;第三,知识是一种可以在主体间进行传播的经验;第四,知识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成行动目的的经验。
7、什么是缄默知识?缄默知识的性质是什么?缄默知识就是高度个体化的、难以形式化的或沟通的、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通常以个人经验、印象、感悟、团队的默契、技术决窍、组织文化、风俗习惯等形式存在,而难以用文字、语言、图象等形式表达清楚的知识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