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说理散文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三、《孟子》其书 孟子》 (一)组成与文体 《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前372~前289) 的政治主张与人生理想,是孟子与弟子万章等人 所著。由七篇组成:分别是《梁惠王》、《公孙 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 子》、《尽心》。《孟子》是从短小的语录体通 往长篇论说文之间的桥梁。 《孟子》作为长篇语录,从逻辑到组织,从 方法到技巧,从论证到声势,都极大提高了说理 文的水平。兼之晓畅实用,典范性强,在中国古 代散文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孟子》
一、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 城)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 弟子。《史记》所载受业于子思门人的说法比较 可信。 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北宋元丰六年 (1083年)宋神宗封他为邹国公;元至顺元年 (1330年)元文宗又封他为邹国亚圣公。
2、学者之文,严谨周详。荀子学识渊深而为 文构思周密,论述详赡。荀文尤长于正论反驳, 善立善破。驳论的出现,意味着我国论说文体的 新发展。 3、长者之文,老练淳厚。荀文虽有辩论,却 非《孟子》似的高谈阔论,滔滔雄辩;亦非《国 策》似的纵横捭阖,辩丽夸饰。而是不失长者风 度,呈现出一种老练淳厚、明晰条畅的艺术风格。 4、多用比喻而少用寓言故事。
(二)《孟子》散文的特征 1、长于论辩。富于雄辩性,善于层层推进、因势利导 地展开辩论,但有时亦不免强词夺理,流于浮夸诡辩。 2、灵活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 推理,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 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3、“长于譬喻”(赵岐《孟子章句·题辞》)。在论 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来。 4、气势浩然。这种风格,既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 量——“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也与 他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有关,所以他的文 章情感激越,辞锋犀利,气势磅礴。 5、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练准确。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答案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答案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一.1.老子2.《道德经》3.道4.墨翟5.语录体6.《论语·子罕》7.《侍座章》8.荀子9. .荀子10. .荀子11.荀子12.《劝学》13. 《韩非子·外储说》14.韩非子15.韩非子16.《孟子》、《中庸》17.《韩非子·难一》、18.韩非二、名词解释1.诸子散文:所谓先秦说理散文,也就是指先秦诸子散文。

这是指先秦时代留下来的一批反映个人或者学派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伦理道德思想的著作。

在这些著作中,有的属于弟子后学对先师言论的记录,有的是个人的著述加上弟子后学的补充,也有的则完全是个人的著作。

先秦诸子散文成就辉煌,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2.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

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3. “九流十家”:所谓“九流”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

“九流”再加上小说家,为“十家”。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4.稷下学派:由于社会形成的这种尊重人才的风气,使这些掌握着文化知识或仅有一技之长的人也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也给他们著说立说、学术交流、学术探讨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甚至在东方的齐国,三代齐王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设立学宫,专门为这些士提供生活、学术交流的条件,包括孟子、荀子、尹文子、宋銒、邹衍这样的名流就有70多人曾从不同的国家到过这里。

先后到过这里的学者更多达千人之众,史称稷下学派。

5.《老子》:《老子》一书,相传为老子所著。

老子,姓李,名耳,谥聃,故也称老聃,大约是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时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浅论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背景

浅论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背景

浅论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背景先秦时代是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文化变迁,给散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蕴育、发展的环境,从而使我国古代散文迅速繁荣,成就辉煌,大放异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面貌,开创了中国古典散文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春秋战国之际,说理散文逐步由产生走向了高度繁荣的局面,开创了我国思想学术以及文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究其原因而言,则是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影响及士阶层的崛起等原因所致,其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激烈的现实斗争催生了说理散文的发展和繁荣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新兴的封建制取代奴隶制,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新的封建制还要不断的得到发展,并要走向全面的确立。

这就使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新旧势力的斗争你死我活,革新与守旧对立异常尖锐,整个社会处于激烈的动乱之中。

即若到了封建制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的战国时代,在一些尚未完成封建改革或社会改革不彻底的角落,还存在着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一些封建的官僚和贵族,还大量使用家内奴隶,买卖奴隶的现象还非常普遍,这些往往激起奴隶的逃亡和起义。

那些富商大贾,为了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也积极的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进行扩张和渗透,甚至以商人的心理和方式进行政治投机。

在上述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旧势力、旧思想逐渐衰弱、崩溃,新的势力逐渐崛起,新的社会制度、新的社会秩序有待确立,这就使当时的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面对这些广泛涉及政治、军事、哲学、伦理、教育等方面的问题,社会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都企图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用自己的面貌去改变世界,描绘出自己心目中未来世界的蓝图。

这必然在整个社会的思想界引起广泛的骚动和激烈的争鸣。

先秦说理散文的成熟和繁荣,正是这种社会现实的产物。

它的成熟和繁荣,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换言之,也就是说复杂的社会现实向人们提出了这一要求,诸子散文的发展和繁荣正是适应了这一现实需要。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尚书》中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论语》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开展,进而形成《孟子》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成熟。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语录体—《论语》。

〔一〕体制。

1、记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与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

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各篇无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

语录体,短小简约,未构成完整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

3、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与其弟子形象、性格与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二〕文学性表现在: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表现人物形象。

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委婉。

二、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老子》。

〔一〕老子自撰。

〔二〕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探讨形而上学问题,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哲学理论根底是“道〞,但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表现出作者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情感。

〔三〕艺术性。

采用大量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过失落,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

和《论语》相似都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先秦说理文根本特征。

三、语录体—《孟子》。

〔一〕成书于战国中期,篇题撷取首章首句二三字,每篇非围绕着一个主题。

〔二〕记录孟子只言片语,一些章节就一个论点反复论述,形成对话体论辨文。

四、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特点—孟子之前的《墨子》、同时代的《庄子》。

〔一〕《墨子》。

1、反映主要思想和代表说理风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论。

2、标题概括中心思想。

3、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4、未完全摆脱语录体影响,大量“子墨子曰〞,明确是后学对墨子讲学辞的记录;5、段与段之间有密切联系,围绕同一个论题论述,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其他诸子著作:
1.《列子》
2.《管子》 3.《孙子》 4.《吕氏春秋》 5.《商君书》 6.《关尹子》 7.《慎子》 8.《申子》 9.《尹文子》 10.《鬼谷子》
第六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一)先秦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
(二)形象化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方式,对后代散文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三)寓言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独立成为一种 文学样式。
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
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
《荀子》 《韩非子》
第一节 《论语》、《墨子》
孔子和《论语》
孔子的生平。
《论语》主要是孔子的言行录,内容广泛,涉及 政治、哲学、文艺、教育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孔于 思想和学说的重要文献,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此 书由孔子弟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约在春秋 战国之际。
(四)先秦说理散文风格各异,直接影响了后世 作家的创作风格。
(五)先秦说理散文在语言艺术上的高度成功, 为我国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墨子和《墨子》
墨子的生平。
《墨子》也是弟子所记,是墨家学说的一部丛 书,内容包括墨子讲学记录,“墨子及弟子的言行 以及墨家后学的一些专论。今存53篇,孙诒让 《墨子间诂》是今见最好的注本。
其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另外还主张尚贤、 尚同、节用等,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但 又主张天志、明鬼,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庄子》的文学价值 :
1.寓言为主,“三言”并用的创作方法。 2.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 3.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4.汪洋恣肆,诗意盎然的语言风格。 另外,有人说《庄子》是中国小说之祖。
第四节 荀卿与《荀子》
荀子的生平。荀子是集大成的思想家 。

4.先秦说理散文

4.先秦说理散文
是诗, 诗意与哲思交融莫辨 浑融含蓄,喻意象征
先秦说理散文
庄子其人
《外物》:“庄子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 侯” 《列御寇》:“处穷闾 槁项黄馘” 巷,困窘织履,
《山木》:“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 履而过魏王”
艺术特色
想象奇幻,富于夸张,奇诡壮丽, ★想象奇幻,富于夸张,奇诡壮丽,具有浓郁的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浪漫主义色彩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以比喻、寓言结构文章、阐述哲理,新颖巧妙, ★以比喻、寓言结构文章、阐述哲理,新颖巧妙, 含蓄深远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以寓言结构文章,使寓言成为文章主体 以寓言结构文章, 其寓言的寓意具有多义性、 其寓言的寓意具有多义性、不可确指性 其寓言构思新颖巧妙, 其寓言构思新颖巧妙,寓意含蓄深远 笔法抑扬辟阖,变化无端,形成飘渺奇变、 ★笔法抑扬辟阖,变化无端,形成飘渺奇变、意 寄寓之言,意在于此,而寄于彼” 到笔随的文风 “寄寓之言,意在于此,而寄于彼” 语言生动准确,丰富新奇, ★语言生动准确,丰富新奇,并具有诗歌语言的 特点
先秦说理散文
孔子 1、家世血统: 、家世血统: 始祖:微仲 始祖: 五代祖: 五代祖:木金父
《论语》 论语》
六代祖:孔父嘉 六代祖: 父亲: 父亲:叔梁纥
“以勇力闻于诸侯” 以勇力闻于诸侯” 母亲: 母亲:颜征在 兄:孟皮
先秦说理散文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语言平易雅正,形象隽永 语言平易雅正, 说理言近旨远, 说理言近旨远,词约义丰
先秦说理散文
一、产生与发展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 社会变革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百家争鸣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
先秦说理散文
一、产生与发展 3、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时间 春秋至战国初 战国中期 战国后期 代表作品 《论语》、《墨子》 论语》 墨子》 《孟子》、《庄子》 孟子》 庄子》 《荀子》、《韩非子》 荀子》 韩非子》

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说理散文

❖ 3、因为“道”这一关键范围从根本上说并没 有摆脱神性,所以庄子旳人生哲学充斥着对 于“彼岸世界”旳向往。
❖ 三、《庄子》旳文学成就:
❖ 1、卮言、重言、寓言 ❖ 2、利用丰富旳想象和大量旳
虚构来象征和暗示哲理。
❖ 3、瑰玮諔诡旳艺术风格和恢宏形象旳论辩风 格。
❖ 4、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
二、老子与《老子》
老子画像
❖ (一)有关老子: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 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 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 行。……老子修道徳,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
子思之门人。道既通, 游事齐宣王,宣王不 能用。适梁,梁惠王 不果所言,則见觉得 迂远而阔于事情。当 是之时,秦用商君, 富国强兵;
孟子像
❖ 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 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 务於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 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 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
❖ 先秦说理文体制旳发展: 《老子》、《论语》(韵散结合和语录体) 《墨子》、《孟子》(专题论辩文) 《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
第一节 《论语》与《老子》
❖ 一、孔子与《论语》: ❖ (一)有关孔子: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 孔子,祷扵尼丘,得孔子。……孔子贫且贱,及长, 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 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 齐,逐乎宋卫,困扵陈蔡之间,于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 象表现出来。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性,具有极 大的艺术感染力。“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 酒肉而後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 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後反,问其 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 (jiàn ,窥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yí , 斜行)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 郭瞷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 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 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 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 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 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 说理文的另一形态。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 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大量用韵 语、对比和排偶句式。 “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 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深远的很哪,好象是万物的宗主。 挫灭锐气,解脱纠纷,涵蓄光亮,混同垢尘。幽 隐的很哪,似亡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 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 )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 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 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 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 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 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 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 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 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答案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答案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答案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一.1.老子2.《道德经》3.道4.墨翟5.语录体6.《论语·子罕》7.《侍座章》8.荀子9. .荀子10. .荀子11.荀子12.《劝学》13. 《韩非子·外储说》14.韩非子15.韩非子16.《孟子》、《中庸》17.《韩非子·难一》、18.韩非二、名词解释1.诸子散文:所谓先秦说理散文,也就是指先秦诸子散文。

这是指先秦时代留下来的一批反映个人或者学派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伦理道德思想的著作。

在这些著作中,有的属于弟子后学对先师言论的记录,有的是个人的著述加上弟子后学的补充,也有的则完全是个人的著作。

先秦诸子散文成就辉煌,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2.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

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3. “九流十家”:所谓“九流”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

“九流”再加上小说家,为“十家”。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4.稷下学派:由于社会形成的这种尊重人才的风气,使这些掌握着文化知识或仅有一技之长的人也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也给他们著说立说、学术交流、学术探讨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甚至在东方的齐国,三代齐王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设立学宫,专门为这些士提供生活、学术交流的条件,包括孟子、荀子、尹文子、宋銒、邹衍这样的名流就有70多人曾从不同的国家到过这里。

先后到过这里的学者更多达千人之众,史称稷下学派。

5.《老子》:《老子》一书,相传为老子所著。

老子,姓李,名耳,谥聃,故也称老聃,大约是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时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说理散文

内在的一套观念与准则
分-区分上下、尊卑、亲疏、远近等, 礼之用
--使之有别
合-调谐上下、尊卑、亲疏、远近等, --使之和谐
19
教育理论
教育思想: 以启发诱导为核心
德育思想:以孝为基础 以仁为核心 以礼为规范行为的途径
教师思想:诲人不倦 忠爱无隐 以身作则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教学相长
性善论
哲学思想 良知论 以意逆志 文艺思想
知人论世
知言养气
30
政治思想
“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主要见于《寡人之于国也》和 《齐桓晋文之事章》
仁政与王道的内容
与民同乐
使百姓安居乐业
加强文教德治
31
以意逆志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谓得 之。”(《万章上》)
意思是:不要死抠字眼而误解全句的意思,不要拘泥于个别辞 句而曲解作品的整体思想,要从全篇宗旨出发探善于将抽象深奥的哲理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展现出来。常用比 喻和描摹的手法。多譬善喻是其特点。

不专塑造人物形象,但通过提供对话的语境以及富有很强表
现力的人物举止言谈、语气声嗽,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世界,

《论语》中更多的是大量的言近旨远,形象隽永富有哲理性 的语句,成为格言警句,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学乃至整个 中国文化,至今仍保持着鲜活旺盛的生命力。
(3)《论语》的文学价值
①《论语》以通俗平易、明白晓畅的口头语言为主, 又吸收书面语言长处,形成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朴实无华的独特风格。 ②提出了丰富的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而优则仕、性与习富而后教 ③重视教师的人格魅力。


孟子说理散文的特点

孟子说理散文的特点

孟子说理散文的特点
《孟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家孟子的文集,收录他一生的智慧,包括他的理论、讽刺性的描写、对社会世俗的批判以及对社会改良的深刻观察,其中有很多以散文形式写就的文章。

孟子的理散文具有其特殊的特点:
首先,孟子散文之中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有着很强的情感色彩和深邃
的思考意义,探讨了人类价值追求、角色定位、教育和学习模式,突出了仁义道德情操精神。

这些思想使其内涵显得格外深刻,也给文章增添了说服力,使之成为一种文体独树其风。

其次,孟子的理散文具有明显的文学艺术性。

大量的图画性的比喻,灵活的排比、连贯的押韵,还有含有哲理意味的叙事性故事,为散文加入了更多的文学艺术元素,使人不禁赞叹文章的优美动人。

最后,孟子的理散文具有高超的技巧性,他熟练掌握并运用律诗、押韵等技巧,使文章张力十足,表达更加深刻,令人铭记。

总之,孟子的理散文很有特色,既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又有熟练的文学艺术性,而且具有较高的技巧性,能够赋予我们对社会秩序、道德原则等内容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去感受文章的美感。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说理散文)的发展历程。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说理散文)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诸子散文的起源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散文的源头之一,其产生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思想斗争和学术交流。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儒、墨、道等学派相互角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学术思潮。

在这种思想交融的背景下,先秦诸子散文得以迅速发展。

二、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先秦诸子散文以“说理”为主要特点,其文风严谨、思辨精细。

在诸子散文中,除了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外,还融合了大量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感。

这种散文形式的独特性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墨子散文的发展墨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散文作品以“兼爱、非攻”为主题,主张以兼爱之心构建和平世界。

墨子的散文语言简洁明了,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儒墨之争,也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四、荀子散文的特色荀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另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散文作品以“性恶论”为主题,主张人性本恶,必须借助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来加以治理。

荀子的散文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五、庄子散文的艺术表现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另一位杰出代表人物,他的散文作品以“逍遥游”为主题,主张随遇而安,超脱尘世。

庄子的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六、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力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不仅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后世我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的思想理念、艺术表现和表达手法,为后世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七、结语先秦诸子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和传承,先秦诸子散文的精神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八、先秦诸子散文的继承和发展在先秦时代,诸子散文的发展为我国文论学史注入了活力,也为后世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1)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1)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一填空1.道家的创始人是。

2.《老子》一书又名《》。

3.老子的哲学思想以“”为核心。

4.“兼爱”、“非攻”的主张是提出的。

5.《论语》是一部散文集。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

7、孔子向他的几个学生问志,通过对话和动作刻画了师生不同个性特征的著名篇章是《》。

9. 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10.提出了“性恶论”。

11 在《天论》中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12.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___ _》。

13.“买珠还椟”出自于《·》。

1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15.《》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载于内外《储说》、《说林》上下。

16、“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和《》。

17.“自相矛盾”出自于《·》。

18. 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二、名词解释:1.诸子散文2.诸子百家3.“九流十家”4.稷下学派5《老子》6《墨子》7“三表法”8.《论语》9.《荀子》10.《韩非子》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8.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回答后面的问题。

1.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

其身体则可,其言多不辨,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为之饰装,从衣文之月娄七十人。

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古代文学 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

古代文学 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第一节先秦说理文的体制和叙事散文一样,说理散文也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无私人之师,亦无私人著述。

春秋以后,王官之学散于民间,于是私人之学兴起,私家著述相继出现。

战国之时,百家争鸣,处士横议,各家出其所学,自由论辩,著书立说,一时蔚为风尚。

诸子之文由语录体到对话体再到较为完整的专论体,发展历程清晰可见。

一、说理散文的主要形态:语录体→对话体→专论体1、说理文的萌芽:《论语》(1)孔子其人孟子孔子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字仲尼,名丘。

王嘉《拾遗记》卷三云:“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

’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

徵在贤明,知为神异。

乃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麟去。

相者云:‘夫子系殷汤,水德而为素王。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而首上圩yú顶,故因名曰丘云。

”司马贞《索隐》:“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

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远祖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夫,在内乱中被杀。

孔父嘉的儿子避难到鲁国,居于陬邑。

至孔子父亲叔梁纥时,家境已经衰落。

孔子年少时身处贫贱,20岁左右时曾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和畜牧的小吏,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鲁国在春秋时仍保留了浓厚的周文化传统,在此氛围中,培养了孔子对周文化的浓厚兴趣。

《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15岁便立志学习周文化。

约30岁左右,学成,收徒讲学,从事教育。

其间一度离开鲁国到齐游览,受到齐景公的礼遇。

回到鲁国之后,继续从事教育活动,51岁时,孔子被任命为鲁国的中都宰,从此进入政坛,后来位居司寇,掌管司法,诛少正卯,力图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可是孔子的思想比较保守,他主张尊王忠君,强化朝廷力量而抑制私门,因此与鲁国政权的实际掌管者“三家”孟孙、叔孙、季孙发生冲突,被迫于55岁时辞官。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4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4.1 复习笔记一、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1.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1)《论语》①《论语》的成书《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记载了孔子(前551~前479)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论语》中已有萌芽。

②《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③论语的主要文学价值a.人物形象的塑造《论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形象。

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如耿直鲁莽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聪明机智的子贡等。

b.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往往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2)《老子》《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

它主要是老子自撰,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和《论语》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为主,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2.对话体和寓言体(1)对话体论辩文的形成战国中期的《孟子》为语录体,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在孟子之前的《墨子》,和《孟子》同时代的《庄子》,则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

如《墨子》中的语录,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在围绕同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而不再是语录的简单连缀,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

(2)寓言体《庄子》中的许多篇章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并且在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辨结合在一起,就文体形式来说,别具一格,可算是抒情性说理文。

3.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原创精品课件 先秦说理散文

原创精品课件 先秦说理散文

《荀子》 的议论风格

荀子认为‚君子必辩‛ 。
与先
秦其他诸子一样,荀子的说理 文擅长论辩。但荀文以其说理的清晰, 论辩的透辟, 逻辑的周密,在先秦诸 子说理文中别具一格。思想的深邃丰 富,理论的系统严整, 使其不仅单篇 行文缜密,而且全书各章相互照应, 论证严谨周详。
《荀子》大量运用许多日常生活中常
对比: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 以成仁。‛
反复:
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3)虚词运用纯熟自然,加强了语言的抒情性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 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 如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1、长于论辩 。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 子得心应手 地运用类比推理,往 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 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 的结 论中。
《梁惠王下》: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
“有为‛之害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 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 乘。反于宋, 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 屦,槁项黄馘者 ,商之所短也;一悟万 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 :‚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 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 下, 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 也?子行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 之不惮烦?”
•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2)善用比喻和寓言
• 《孟子》书中还使用了许多精彩的比喻和寓 言,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也使晦 涩的道理明朗化
攘鸡者
• 《滕文公》下“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 兹未能,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 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也。”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 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 王曰:“弃之。” •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 王曰:“已之。” •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 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下》
二难推理
•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 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 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 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五十步笑百步
•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 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 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 笑百步,则何如?”
杯水车薪
•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 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 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 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 牛山之木 • 缘木求鱼 • 一曝十寒 • 鱼和熊掌
起承转合 循序渐进
爱与不忍之辩——发端——恻隐之心——起




不为不能之辩——推恩——推广善心——承




所为所欲之辩——称霸——霸道危险——转




恒产恒心之辩——尊王——王道必胜——合
2020/3/13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20
• 孟子要向齐宣王宣传王道思想,是认为 齐宣王有条件实施仁政,他作出这一判 断,又是从齐宣王日常生活中“以羊易 牛”这件小事发现了齐宣王有“不忍之 心”。“不忍之心”亦即善心,“性善” 论是孟子王道思想的哲学基础。
2.哲学思想:性善论,良知论
•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 不下。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 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 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 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 思耳矣。
3.君民关系:民本论
•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 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 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3.《孟子》简介
• 《孟子》成书于战国中期,共七篇,主要记录了 孟子的谈话。
• 此书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孟子本人和门 徒(公孙丑、万章)共同完成的(司马迁说)。 • 从体制上说,《孟子》属对话论辩体散文,但 留有语录体痕迹,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 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 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 要添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是古代散文由章到 篇的过渡性作品。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 许子必织布而而后衣乎?曰:否,许子
衣褐。 • 许子冠乎?曰:冠。 • 曰:奚冠?曰:冠素。 • 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 • 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 耕於王之野,商贾皆欲藏於王之市,行 旅皆欲出於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皆欲赴诉於王。
• ②、孟子个人气质,人格修养的原因。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也?” • 有坚定的志向,自我肯定的信念和由信
念而生的不畏不屈作支撑,故其文章有 深厚充沛的力量。
孟子是儒家八派之一,地位并不高, 唐以后逐渐受推崇,元文宗时被封为“亚 圣”仅次于“至圣”孔子。
2.孟子个性
• 刚直不阿,独行其道,坚持不退让,狂放豁达。
•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也。 (《尽心下》) • 向位高显贵的人说话,要藐视他,不要把他的显赫
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
• 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也。”
• 用对话体来发表思想,比较容易打动 读者的兴趣,因为对话中包含几个角色,
带些戏剧的成分;彼此间语言往来,有许
多扯谈不相干的话来调节着严酷的逻辑。 我们读的时候——假使不忙着古典文学或 西洋哲学史的考试——兴味并不在辩论的
胜负是非,倒在辩论中闪烁着各角色的性
质品格,一种人的兴味代替了硬性的学术
研究,像读戏剧一样。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 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 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下》)
挑战君主的绝对权威
三、《孟子》选讲: 《齐桓晋文之事章》
• 时代背景: • 在百家争鸣,处士横行的战国时代,诸
侯以攻伐为贤,推行霸道时,孟子以王 道游说之。


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
《荀子》 《韩非子》
• 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的基本趋向是从简约 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愈是后期的著 作,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
第二节 《孟子》
一、孟子简介 二、《孟子》的思想内容 三、《孟子》选读 四、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孟子(前372?-前289?)
一、孟子及《孟子》简介
• ③、孟子文章有气势,也有时势的原因。
• 当战国之时,辩士之言充斥天下,孟子 要宣传自己的学说,也不得不如此。
• 3.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 近,同时又精炼准确。
• 成为我国后世标准的书面语。
• 寓言: • 齐人有一妻一妾
• 2.气势浩然的文风 • 《孟子》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以
气取胜。
• 原因: • ①、有写作上的原因。如喜用排比句,喜
用相同的语气词,从音节上加强文章的气 势
• 为肥甘不足於口与?轻暖不足於体与? 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声音不足听於 耳与?便嬖不足使令於前与?
• 孟子曰:“……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 距诐行,放淫词,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滕文公下》)
(1)灵活巧妙的论辩手段。
《孟子》的论辩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使文 章因此显得跌宕多姿,富于雄辩性和说 服力。
引人入彀
•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 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 子,则如之何?”
• 孟子认为人的本质是善的,只要统治者 自觉保持这善心,并将它扩而充之,推 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便能作到关心人民、爱 护人民,实行仁政王道。
• 孟子所构想的理想国包含两个方面的内 容。一是经济方面,要求给农民分配足 以养家活口的“五亩之宅”、“百亩之 田”,统治者还要减轻对人民的劳役征 发,使他们不失农时,能过安居乐业的 生活;二是在富民的基础上教民,重视 和加强学校教育,尤其要重视孝悌伦理 思想教育。孟子认为统治阶级如果采取 这样的措施,就会获得人民的普遍拥护, 就可以“王天下”。

——钱锺书《作者五人》
二、《孟子》的思想内容
1.政治思想核心:施仁政、行王道
主要见于《寡人之于国也》和《齐桓晋文之事章》
仁政与王道的内容:反对兼并战争,减轻 赋税和制民之产,使百姓安居乐业,举贤任 能,加强文教德治。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 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省刑罚,薄赋税,制民恒产
二.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体裁 时代
篇章特点
语录体 和韵散 结合体
春秋至 战国初
对话式 战国中 辩文 期
简单的言行记录,无完整篇章
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仍 以对话为主。但篇幅扩大,论 题集中,开始向长篇议论方向 发展,专题论文初步形成
代表著作
《论语》 《老子》 《墨子》
《孟子》 《庄子》
专题论 战国后
•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鲁 国人(今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
1.孟子生平事迹
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
孟母三迁:居住之所近于墓、近 于市、近于屠、学宫之旁
三迁择邻
孟母三迁祠坐落在邹城西郊庙户营村 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孟子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之门人, 后来授徒讲学,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曾被 齐宣王任为客卿,因政见不合,最后回到 故乡邹国,这时已七十有余,以著述为事。
•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 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 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 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 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公孙丑下)
【注释】 ①陈臻:孟子弟子。②金:古代所说的金,多是指黄铜。③镒(yì): 古代的重量单位之一,二十两为一镒。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
第一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
• 先秦说理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 派阐述自己对自然、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同观点和主 张的哲理性著作,又被称为诸子散文。
一、时代背景
1.“士”的出现与兴起
2.思想解放,学术自由
•你知道的诸子百家具体有那几家?
十家九流 汉代刘歆把先秦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家、道家、 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小说家。此十家中,除小说家而外,称为九流。
• 孟子的王道思想,是为人民(主要是农 民)争取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他把当 时社会上的犯罪根源归结于人民的饥寒 交迫无以为生;将经济看成是第一性的, 教育是第二性的,认为只有解决了温饱 以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实施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