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传播学中的传播与信息

合集下载

传播学中信息的定义

传播学中信息的定义

传播学中信息的定义
嘿,咱来说说传播学里信息是啥玩意儿哈。

有一回,我跟朋友聊天,聊得热火朝天的。

这时候我就感觉到了信息的传递。

在传播学里啊,信息就是能让你知道点啥的东西。

比如说我跟朋友聊天,我告诉他我最近看了一部超好看的电影,这“我看了一部好看电影”就是信息。

信息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有文字的、有声音的、有图像的。

就像我们平时看新闻、刷视频、听广播,这里面都有好多信息。

信息呢,得有人发出来,还得有人接收。

就像我跟朋友聊天,我发出信息,朋友接收信息。

要是只有我一个人在那自说自话,没有接收的人,那这信息也没啥用。

信息还得有个传播的渠道。

比如说我们说话是一种渠道,写信、发邮件也是渠道。

现在科技发达了,通过网络传播信息那可快了。

所以啊,在传播学里,信息就是能让我们知道点新东西,通过各种渠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来传去的玩意儿。

就像我和朋友聊天那次,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信息的传播。

嘿嘿。

传播学重点知识整理版

传播学重点知识整理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

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二、传播与信息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一)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1)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4)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5)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但这种反馈是迟延的,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double contingency)的系统;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交往”(Verkehr)第一,如―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指的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第二,如―观念、思维、人的精神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同时也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

传播学重要的概念

传播学重要的概念

一、关键的概念1、传播:Communication:信息的流动过程。

2、信息:Information人的精神创造物,它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3、反馈:Feedback-在人类传播中,指接收者对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的反应。

传播者可以根据反馈检验传播的效果,并据此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4、符号:Sign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5、讯息:Message指传达一个具体内容的一组信息符号。

6、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者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7、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持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地受众分享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8、把关人:Gatekeeper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

这个概念是卢因首先提出的。

9、媒介:Media(Medium)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

(“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10、受众:Audience即受传者,或称阅听人,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收者的总称。

11、舆论领袖:Opinion Leader又称意见领袖,是两级传播中的核心角色,他们是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者较多接触大众传媒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

12、中介因素:Mediating Factors克拉伯在《大众传播效果》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一系列因素,主要包括:选择过程(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接触和选择性记忆)、群体过程、群体规范和舆论领袖。

13、模式:Model所谓的模式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它是理论的简化形式,可以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

14、宣传:Propaganda拉斯韦尔认为,“就广义而言,宣传是通过操纵表述以期影响人类行为的技巧。

传播学教程(1-8)(1)

传播学教程(1-8)(1)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 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信号与象征符
符号 (sign)分为信号(signal)和象征符(symbol) 两大类。 “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表象 的载体。” 具体而言,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 (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 对应关系。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 1、传播者(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 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2、受传者(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 播者的作用对象。 3、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 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根据布鲁默的说明,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 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个基本前提是:
( 1 )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 来从事活动的; (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 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 程。
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 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 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

控制论的基本思想便是运用反馈信息来调 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目的。 控制论传播过程是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过 程。

2.传播学名词解释

2.传播学名词解释

1、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与信息)之一,旨在显示事物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与信息)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就人类传播而言,信息是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不确定性因素的东西;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2、社会传播--------特指社会传播,简称传播。

既指社会信息的交流和精神交往活特指社会传播,简称传播。

既指社会信息的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社会信息在一定系统内运行。

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3、信息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而出现的第三个社会发展阶段,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而出现的第三个社会发展阶段,是指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是指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以信息为核心价值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和消费信息的社会。

4、信息产业--------是专门从事信息产品的加工、处理、传播和服务的产业。

信息是专门从事信息产品的加工、处理、传播和服务的产业。

信息产业的发育和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际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尺。

5、符号--------符号又称指号、记号、符码、代码等,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符号又称指号、记号、符码、代码等,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是信息的物质载体。

6、信号--------信号就是反映指示对象的特征,与指示对象之间存在着自然因果关信号就是反映指示对象的特征,与指示对象之间存在着自然因果关系的一类符号。

7、象征符--------象征符是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用作指示对象的代表,与指示对象象征符是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用作指示对象的代表,与指示对象建立起非必然性联系的一类符号。

8、意义--------意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是客观事物在主观意识中意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是客观事物在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认知主体赋予认知对象的精神内容。

传播学教程复习资料

传播学教程复习资料

1 传播: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2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一章——“传播指的是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的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新成果。

3 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4 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具有物质属性。

社会信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5 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一定特殊功能的有机整体。

6 传播学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人内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见的信息传递)便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群体传播:许多个体系统活动,这些个体系统有机结合还产生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

群体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组织传播: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其结构和分工都是为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置的,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

大众传播:(特点)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传播对象时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有反馈机制。

大众传播史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上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又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

7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开放性是社会信息系统执行其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简述信息与传播学的关系

简述信息与传播学的关系

简述信息与传播学的关系
信息与传播学是互相联系的两个学科,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信息是传播的基础。

传播过程中需要有信息的存在,信息的产生和传递才能构成传播现象。

二、传播是信息的流动。

信息不仅需要存在,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给接收者,这就构成了传播的过程。

三、传播是信息的加工。

传播过程中,信息会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包括筛选、选择、加工和再造等,使得信息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四、信息的传播影响社会。

传播的信息会影响到社会,影响人们的思想、生活、价值观等方面,进而改变社会的形态和面貌。

综上所述,信息与传播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为理解和研究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传播学总论 第四章 信息

传播学总论 第四章 信息

第四章信息、符号与讯息传播本质上就是信息的流动。

信息是构成传播的基本材料。

信息普遍存在,但又是无形的,必须借助一定载体才能进行传播。

载体就是符号。

信息及其载体—符号,构成传播的最基本的材料和要素。

第一节信息对于传播学来说,信息概念的引入,不仅在认识论上形成了深刻的切入点,且在本体论上为传播学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坚实根基。

一、信息的定义及其本质信息:第一,用最准确的话来说,信息所处的位置,介于原始事实(可指数据)和知识之间。

数据一旦被置于情境脉络之中,与某个特定问题和决定结合起来,便成了信息。

在此基础上,信息可以被界定为“被赋予了某种意义的事实”。

这种意义只能被人类所赋予,只能被一种认知的意识所赋予。

即,信息是不能转送他人的,只能自我接收,因为在被以如此认知和接收前,信息从未产生。

第二,有信息学家认为,信息从它本身来说,可被看作一种客观存在。

所有有组织的结构都包含信息,且可能传递信息。

第三,“信息”被广泛用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领域,指包括所有在电脑系统中反映事实、时间和概念的不同方式。

它的这个含义比上面两种的应用要普遍得多。

此处,它的形式包括数据(如,数字和结构文本)、文本(如,文件)、图片和影像。

日常生活中,信息通常指消息、指令、密码、数据、知识等。

(信息论等信息科学形成之前,人们较少使用“信息”这个概念,即使用,一般也当做消息、知识、情报等的同义词,是指人们关于某种事物的认识,没有赋予它科学的定义。

)直到当代信息通信科学诞生之后,信息才从模糊的感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企鹅信息词典》较完整的概括:第一,用最准确的话来说,信息所处的位置,介于原始事实(可指数据)和知识之间。

数据一旦被置于情境脉络之中,与某个特定问题和决定结合起来,便成了信息。

在此基础上,信息可以被界定为“被赋予了某种意义的事实”。

这种意义只能被人类所赋予,只能被一种认知的意识所赋予。

即,信息是不能转送他人的,只能自我接收,因为在被以如此认知和接收前,信息从未产生。

传播学传播路径与传播手段

传播学传播路径与传播手段

传播学中的传播路径主要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内向传播,也称为自我传播,是指个人对自我意识的思考和交流,是个人与自我的内心交流。

它包括对于思想、情感、感觉和想象等方面的反思,以及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过程。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包括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通过各种媒介的间接交流。

人际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它对于建立人际关系、传递情感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组织传播则是指在社会中的组织机构内部的成员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组织传播通常有明确的目的和结构,旨在维护组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它包括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决策过程、协调合作等方面。

此外,传播手段也是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介手段。

这些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传递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信息内容。

不同的传播手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需要根据传播目标和受众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播手段。

总的来说,传播学中的传播路径和手段都是为了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它们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播学概论-传播与信息

传播学概论-传播与信息

第三章传播与信息本章重点:信息的特点本章难点:信息研究理论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教学课时:3在词源学上,传播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信息的分享和信息的传递。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播与信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信息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传递的某种事物”,它可能是消息、信号,也可能是量、能量、物质。

可以说,有信息的地方就有传播。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意识,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这是广义的物质的概念。

从这个意义出发,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如自然界的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生物界的杨花授粉、鸡叫蛙鸣,人类社会的语言交流、书信往来,都属于信息传播的范畴。

据此,我们可以把信息分成三种,即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物理信息是指力、能量、电波这种非生物的传通讯号。

当敲打一下桌面,桌面就会弯曲,产生应力,从而把打击传向地面,力就成了物理信息。

热能从高温处传向低温处,电波从发射台达到接收站,热能、电波就属于物理信息。

生物信息是指人以外的生物发出的传通讯号。

如生物电,动物的色、香味、表情、求偶信号等。

社会信息是人和社会的传通讯号,如新闻、思想、舆论、流言。

电报大楼每天发出的讯号,从传递的消息内容上说,也是社会信息。

我们所研究的,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第一节信息研究简述一、信息研究的纵向扫描1、技术信息论技术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香农和韦弗。

他们1948年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的著名论文《通讯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信息论的萌芽和诞生。

差不多与香农和韦弗同时,维纳于1948年发表了著作《控制论》,从控制和通讯的角度研究信息问题。

他认为,信息不仅是通讯领域研究的对象,而且与控制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1.信息: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2.传播: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14.媒介技术:所谓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15.“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等属于“热媒介”;
9.流言: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考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的陈述或话题.
10.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1.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22.数字鸿沟:信息鸿沟,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23.媒介素养:公众接近、分析、评价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
24.文化帝国主义:在某个社会步入现代世界系统过程中,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被迫接受该世界系统中的核心势力的价值,并使社会制度与这个世界系统相适应的过程。
12.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架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它会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是现代人建构主观真实的重要途径。

传播学专业考研名词解释

传播学专业考研名词解释

传播学专业考研名词解释1.传播:信息流动的过程。

它涉及信息的发送、接收和共享,是社会互动的基础。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指的是个人内部的思维、情感、认知等活动的传递和交流。

3.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它可以是直接的口头交流,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符号(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进行。

4.群体传播: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群体传播通常涉及多人之间的互动,并受到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方案的信息交流活动,通常发生在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旨在实现组织目标。

6.把关人: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

这个概念由卢因提出,指的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有些人或机构会根据自己的立场、视角或目的,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从而控制信息的流向和内容。

7.新闻时新性:新闻事实在被及时传播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鲜特征。

它强调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颖性。

8.新闻时宜性:新闻事实得以传播的最佳时间。

即为了产生最好的效果,新闻传播主体根据受众需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选定的宜于报道新闻事实的最佳时机。

9.独家新闻:那些新的、独自占有的,及时播发之后能产生强烈社会反响的新闻。

它可以分为相对独家新闻(时间差新闻)和绝对独家新闻(非时间差新闻)。

10.瞬态新闻:在快速传播中产生的新闻,具有时宜性强、时效性突出的特点。

它所蕴含的“报道时机”稍纵即逝。

11.新闻自由: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自由,它包括采访、编辑、传送、评论和收受等方面的自由。

它是新闻业的基本原则之一,旨在保障新闻的公正、客观和真实。

以上只是传播学专业考研中常见的部分名词解释,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概念和术语需要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复习,以全面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的信息理论

传播学的信息理论

• (二)从哲学意义上定义 • 1、信息本身就是—种模式和组织的形 式。(维纳) • 2、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 量。(维纳) • 3、信息是世界上存在着的一切多样性。 (拉扎列夫等) •
(三)定义 信息应有两个层次的原则性定义。
第一个层次是哲学范畴的定义:信息是泛宇宙 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多样性,它不 依赖于是否被谁接受、反映而存在。 第二个层次是行为科学范畴的定义:信息是可 以减小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事物的状态和形式的 反映,它只有依赖于信源、信道、信宿才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被人类所感知的才是信息。
• 三、信息污染
• 信息污染,是指信息内容对社会的 危害,但确认“污染”的标准,因 政体、文化规范、伦理道德观念与 时代的不同而不相同。
1.信息污染的分类
(1)色情信息。(危害最大) (2)暴力内容。 (3)失实信息。 (4)图像信息。 施拉姆:“人类如何运用电视,正考验着人类 的智慧。”信息图像化,会使观众的逻辑思维的能
• 二.译码(解码)
• 译码的任务,是把信号、符号译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内容,使之完全或基本上还原为本来信息。解码是编 码的反转换,只不过使用者有了变化,是信息接收者 而不是传播者。
• 译码:是编码的逆变换,是传播对象对 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 意义的活动。(《传播理论:起源、方 法与应用》) • 符号的意义
第三节 信息的传播与控制
一、信息饱和(信息超量、信息爆炸)
在某一阶段、时间内,信息量超过了人维持自 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这就是信息饱和(信息 超量)。信息饱和又称作信息爆炸,加拿大传 播学家麦克鲁汉认为,所谓信息爆炸,并不是 指知识增加了多少,而是因为电子媒介的迅速 传递,使各门各类知识又重新聚齐一起,呈现 “高度相关”的状况。

传播学

传播学

3.大众传播的功能 P100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 监视环境,调适 社会,传递文化遗产 赖特的补充:娱乐功能 施拉姆:经济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论
作业
请思考:网络传播是一种什么性质 的传播?具有哪些特征? 提示:可与传统的人际传播、大众 传播比较。
第三节 传播学
一、传播学简介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 科学。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虽然涵盖人类传播活 动的方方面面,但以人际传播和大众传 播为主,尤其是大众传播构成了传播学 理论研究的主干部分。所以,不严格地 说,传播学就是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是一门理论性的社会科学。
经验学派紧扣传播实践,注重研究传 播活动自身的规律,其研究方法和成果 都带有十分突出的经验色彩,对传播实 践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批判学派则 以对既定的传播现实和现存的传播体制 进行全面、深刻、系统的批判而闻名, 致力于对传播现象深层背景的考察,注 重传播及传播体制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批判学派并不探讨具体的传播规律,而 且只破不立,对具体的传播活动指导意 义不大。
(二)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对传播学 的贡献 P250 1.信息论 1948 申农(香农) Shannon 1949 申农、韦弗 《通信的数学理论》 信息概念,传播模式和四要素 2.控制论 1948 维纳 Wiener 《控制论》 反馈概念
控制论的基点,是把控制系统视为一 个信息系统,控制的关键就是信息反 馈。——李彬 《传播学引论》 3.系统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系统的观点 很多传播研究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的, 包括很多模式。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 Communication
一、信息与传播 信息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 象,是物质形态及其运动规律的体现。 可传递性是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是传播 的对象,传播的本质就是信息传递。 信息可以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 信息。其中进入人类社会交流系统的信息 叫做社会信息。传播学中所研究的传播, 是社会信息的传播(传递)。

传播学考试重点

传播学考试重点

传播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传播: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通过互动而共享意义2、信息:是事物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3、符号:在人类的社会传播活动中,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4、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5、基模: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者认知引导结构。

6、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7、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者认知引导结构8、主我与客我理论:米德提出,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主我是形式(由行为反应表现出来),“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可以改变自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9、自我互动理论:布鲁默的提出自我互动本质上来说是与社会互动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应。

10、镜中我理论:镜中我即社会我,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

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的,个人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

11、群体: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

传播学5W理论视角下新媒体传播特点研究

传播学5W理论视角下新媒体传播特点研究

124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1年第3期总第838期No.3,2021Total of 838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媒体行业的新一轮变革,以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为主的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冲击了原有的传统媒体。

近些年以来,新媒体的蓬勃兴起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对于它的传播特点也引起广泛而又深刻的讨论。

1 理论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水平不仅得到极大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由传媒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改变,例如,内容传播形式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而产生了变化。

近些年来,手机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应用速度极快,人们对于正在使用新媒体的理解也存在异同。

现阶段而言,新闻媒体行业内对于新媒体的定义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答案。

直到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将新媒体定义为“数字化互动性新媒体”,即数字化的媒体,利用数字通讯技术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从它的技术特征等方面来看,数字化媒体在传播上具有高度的互动性,例如,近几年来互联网的概念不断外延,传播渠道也从传统的公告栏、短信提示、官方网站、电视广告等方式向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方式转变,都体现出新媒体的应用愈发的广泛。

此外还有另一种定义,新媒体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种定义则是突出了5W 理论中受众这一传播要素。

在传播学中,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这就是著名的5W 传播模式。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具有高度互动性、受众广泛、传播渠道新颖、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的新型媒体,从拉斯韦尔著名的5W 的理论模式出发,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进行研究分析。

传播学

传播学

第一章第一节传播的含义和特点一、对于传播含义的分析1、“共享”说2、“影响”说3、“反应”说4、“互动”说5、“过程”说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植物信息动物信息人类信息非人类信息(其他动物信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史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传播即信息拥有者向信息接收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传输信息内容的过程。

传播和信息的关系表述:(1)信息是物质基本存在方式的表述,传播是这种表述实现的具体形式。

(2)传播是信息的载体和运动,信息是传播的内容和目的。

(3)信息和传播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世界上没有无信息之处,也没有无传播之处二、对于传播特点的分析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特性:(一)阶级性和社会性传播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是构成社会的最主要方式,没有传播就形不成社会。

传播发展是决定社会发展的要素之一,传播史生产力标志的一部分。

传播通过信息传递形成教育、道德、法律、国家制度、宗教、家庭关系、组织原则、社会价值观念等。

(二)客观性和主观性传播的客观性是指传播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存在具有实际意义。

传播的主观性是指传播内容是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多种信息。

传播的双重性是坚持传播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他们的关系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客观性决定主观性,主观性反作用于客观性(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类的传播活动不是受本能驱使,而且在一定意识支配下,表现为一种有目的的,有动机的和有对象的活动。

人类的传播计划性和目的性更强,特别是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和不断发展而发展。

(四)符号性和间接性传播符号性是指传播的信息载体不是信息本身,而是一种客观的替代物,信息内容是指传播者的主观意图,而这种意图作为精神状态的东西无法进入人质世界,因此他必须依托物质形式来负载传播符号的必要性决定了传播的间接性共同的意义空间“场理论”传播双方愈是具有共同的经验,愈是相互了解,则二者的传播环境愈大,反之则愈小,传播环境愈大,愈可能产生和谐的传播,产生更多的共鸣和默契(五)协同互动性和共享性信息传播的过程,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符号全聚的过程和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尊重,协同操作,共同完成沟通,传播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课件
信息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
A.区别:
物质:实体、可感知 信息:抽象、不可感知、但可传递、无限复制、长期保存
B.联系:
信息的传播、存储依赖物质才能实现
编辑课件
2、信息与媒介 关系:媒介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物质实体
物质载体本身虽负载信息,但并不决定和影响信 息所表现的内容。
编辑课件
3、信息与符号 信息:不仅需媒介作为负载的物质实体, 还需要用符号来表示
的效果和作用的理论。
同样的消息,对不同接受者和使用者不同,对不同地点, 时间,条件下,价值不同。
效用信息亦称为相对信息
编辑课件
二、信息研究的断面观照
1、信息过程论
代表人:拉斯韦尔
观点:信息为传播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研究传 受双方的信息互动,以期最多信息传给最多人。
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和专业性以及传播的方 法和技巧等。
编辑课件
▪ 春晚
编辑课件
3、信息崇拜论
代表人:西奥多·罗斯扎克
“信息······:看不见,摸不着,却备受推崇”
观点:信息在信息社会虽然备受推崇,但信息只 是有用的,简单的事实的积累。既不使人紧张也 没有高尚的追求。
编辑课件
4、信息经济论
经济学者从信息研究中看到了信息产品金子般的光芒。
代表人:美、日学者 观点: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流 通领域最重要的商品。
关系: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符 号的表现内容
同个信息,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符号来表现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第三节 信息的特征与分类
编辑课件
一、信息的一般特征*
A:可加工性:人们可运用扩充、压缩、组合等方式对信息 进行加工,使之更适合传播的目的和要求。
▪ B:可转换性:信息的载体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 形态,在不同媒介、符号间转换。
▪ C:可传递性:可在各种形式中流通。 ▪ D:可储存性:指信息可以保存的特性,大脑、介质、技
术,即保存信息的内容,也保存形式 ▪ E:可分享性。
编辑课件
二、大众传播信息的特征*
1、新闻性。 2、娱悦性。 3、知识性。 4、价值性。 5、真实性。 6、时效性。
编辑课件
新闻性 要有新闻价值,新鲜的,不为人知的,
代表人:美、法学者
观点:信息是未来社会的动力和核能,是人们生 活的重要内容。 ▪ 对未来的预测
编辑课件
6、信息公平论
▪ 世界信息新秩序
编辑课件
第二节 信息的传播分析
一、信息与物质、媒介、符号的关系
1、信息与物质 宇宙=物质+能量+信息
哈佛大学的欧廷格说: 没有物质,就什么东西都不存在; 没有能量,就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 没有信息,就什么东西也没有意义。
它提供真实内容的形式。
人们读新闻并不是通过它了解现实世界,而是通过履行这种仪式得到 类似于参加宗教仪式或民间传统活动所取得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客观”新闻是不存在的,受众在参与“仪式”的活动中 知晓是 非,认清利弊,做出符合特定文化价值观的决定和行为。
编辑课件
▪ 宗教的力量
编辑课件
▪ messengers:1、预示的意思;2、报信者, 使者
编辑课件
申农—韦弗数学模式
讯息
信号
所接收信号 讯息信源Fra bibliotek发射器
信道
接收器
信宿
噪音源
编辑课件
(2)控制论创立者维纳:信息是我们对外界 交换来的东西。
从控制和通讯的角度研究信息问题,用自动控制 的观点研究信号被干扰时的信息处理问题。
编辑课件
▪ 讨论: ▪ 当人类拥有科技,是否会成为技术的傀儡?
编辑课件
作用:实用研究,行政研究(战争,竞选,商品 宣传)
编辑课件
2、信息仪式论 代表人:詹姆斯·卡里 观点:关注信息如何维护社会与文化传统 作用:思想控制
编辑课件
2、信息仪式论
卡里:新闻不是信息,而是戏剧 凯利:信息不是空间的扩散,而是时间的存续;不是传递信
息的行为,而是共同信仰的代表。 舒德逊:媒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提供真实的内容,更在于
编辑课件
▪ 信息与物质、能量性质完全不同,因为它 与人及人的认知密切相关,它与人认识和 创造和运用的媒介、符号、意义相关。
编辑课件
第一节 信息研究简述
信息学:研究信息及其运动、传播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信息现象 内容:信息运动的要素 方法:现代科学方法论 目标:提高传送的效能和保证信息的完整
编辑课件
第五章 传播与信息
编辑课件
▪ 在信息论中,信息被视为客观世界的第三 大要素而与第一大要素物质和第二大要素 能量相并列。就是说,世界由物质、能量 的信息三者构成的。(三要素从人类认识 顺序而言)。
▪ 事实上,信、能、物互成“三位一体”, 物提供材料,能提供动力,信表征事实存 在的状态和运动特征的普遍形式。
2、语义信息论
研究:信息交流中被传输的符号怎么样准确地运载欲表达的 意义 (1)卡尔纳普:任何载体发出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意义,如 果用语言表述,则指讯息的语义。 (2)哥廷格尔:通过语言表示的主观信息(语义)比用通 讯技术传播的客观信息要复杂得多,也是香农无法解决的。
编辑课件
3、效用信息论 研究信源所发出的信息被信宿收到后所起
意外的,新闻价值就高。
编辑课件
2、娱悦性。 娱乐和休闲。趣味性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
编辑课件
3、知识性。
不同媒介呈现信息知识性特点不同。
广播电视:浅显。 报纸:深些,正在变化、发展的萌芽状态的新知识。 杂志:正在形成的知识。 书籍:已经形成的、普遍的。
编辑课件
4、价值性。 受众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理论、经济、美 学、社会、政治、宗教价值
编辑课件
4、信息经济论
信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 技术工人和知识工人在劳动人口的比重。 信息和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 信息和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的商品。 信息和知识成为个人资本和财富的象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超级大国文化侵略的途径之一。
编辑课件
5、信息社会论
▪ 信息社会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
一、研究的纵向扫描
1、信息技术论 (1)申农: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获 得确知的讯息或关于该事物的确定状态。
编辑课件
▪ 热力学第二定理—熵 :物质世界遵循这样 一个定律:即(孤立系统)它不可避免地 处于熵增状态,不确定性或混乱状态一步 步加深,人们不可再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愈 来愈多,表征和测定信息量的是熵,信息 是负熵,在信息论中,信息就是能够减少 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