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间的计算(3)-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间的计算(3)-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间的计算(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用普通计时法表示24时计时法;会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2.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方法。

2. 区分上午的时刻与下午的时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学习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出示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对照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

-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总结两种计时法的相互转化方法。

- 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

(2)区分上午的时刻与下午的时刻- 出示几个具体的时间点,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上午还是下午。

- 引导学生发现,上午的时刻与下午的时刻在24时计时法中的表示方法相同,但在普通计时法中需要区分。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表示以下时间:- 上午7:30- 下午3:00- 晚上8:30(2)让学生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以下时间:- 19:00- 12:00- 16:304.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表示自己一天中的三个重要时刻。

-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相互转化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计算。

六、板书设计1.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方法。

关于时间的换算及计算的数学教案

关于时间的换算及计算的数学教案

关于时间的换算及计算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时、分、秒。

2. 学会将时间单位之间进行换算,如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等。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时间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2. 时间单位的换算: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之间的换算。

3. 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

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练习题。

3. 计时器。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秒,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2. 新课讲解:讲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进行理解。

3.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时间换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解决,如“一部电影播放时间为120分钟,请问这部电影播放了多少个小时和分钟?”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单位换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6.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时间计算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方法,以及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时间计算能力。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时间单位换算和计算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时间计算能力,如是否能正确换算和应用时间单位。

3.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关于时间的换算及计算的数学教案

关于时间的换算及计算的数学教案

关于时间的换算及计算的数学教案第一章:时间的基本概念1.1 学习目标: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如秒、分钟、小时等。

理解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

1.2 教学内容:时间的基本单位:秒、分钟、小时24小时制与12小时制的转换1.3 教学活动:引入时间的概念,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时间的理解。

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解释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概念,并进行转换练习。

第二章:时间的加减法2.1 学习目标:学会将时间进行加减运算。

2.2 教学内容:时间加减法的规则不同单位时间之间的换算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讲解时间加减法的规则,如“30分钟+45分钟=1小时15分钟”。

进行不同单位时间之间的换算练习,如将小时转换为分钟,分钟转换为秒等。

第三章:日期的计算3.1 学习目标:学会计算日期,包括日期的加减法和星期的计算。

3.2 教学内容:日期加减法的规则星期的计算方法3.3 教学活动:讲解日期加减法的规则,如“1号加10天等于11号”。

教授星期的计算方法,如通过日期判断是星期几。

第四章:时间的周期计算4.1 学习目标:学会计算时间的周期,如每月的日期周期、每周的星期周期等。

4.2 教学内容:日期周期的概念周期计算的方法4.3 教学活动:引入日期周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周期性的重要性。

讲解周期计算的方法,如每月的第一天是周几,每个月的周期是多少天等。

第五章:时间的延迟和提前计算5.1 学习目标:学会计算时间延迟和提前的情况,如“如果一个活动延迟了30分钟,它的新开始时间是什么?”5.2 教学内容:时间延迟和提前的计算方法5.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讲解时间延迟和提前的计算方法。

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让学生熟悉如何处理时间延迟和提前的情况。

第六章:计时工具的使用6.1 学习目标:学会使用常见计时工具,如机械钟表、电子钟表、手机等。

6.2 教学内容:机械钟表的使用方法电子钟表的使用方法手机计时工具的使用方法6.3 教学活动:讲解机械钟表的指针读数方法,如时针、分针、秒针的移动规律。

大班时间换算教案

大班时间换算教案

大班时间换算教案标题:大班时间换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如小时、分钟和秒。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让他们能够记住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时间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准备:1. 教具:钟表模型、计时器、白板、粉笔2. 学习资料:有关时间换算的教材或学习单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钟表模型,让学生认识并说出钟表上的数字和指针。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一天有多少个小时吗?一个小时又有多少分钟呢?”以此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时间换算。

2. 新知讲解:(1)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小时、分钟和秒。

(2)讲解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实践活动:(1)使用计时器,让学生亲自感受1分钟有多长,并尝试在1分钟内完成一项任务,如数数、画画等。

(2)进行时间换算的练习,例如:如果现在是9:30,那么再过45分钟后是什么时间?4.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时间换算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指导和纠正。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者作业的形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时间换算的方法。

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时间的能力,如能否正确地看懂钟表、计划自己的时间等,来评估教学效果。

五、家庭作业:布置一些时间换算的题目,让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总结:通过这个教案,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大班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和实践活动,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换算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时间的计算与单位换算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时间的计算与单位换算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时间的计算与单位换算标题:小学数学教案认识时间的计算与单位换算导言:学习认识时间的计算与单位换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展示,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认识时、分、秒的概念;学习使用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表示时间;了解小时、分钟和秒钟的相互转换等。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程。

一、教学目标:1. 认识时、分、秒的概念。

2. 学习使用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表示时间。

3. 理解小时、分钟和秒钟的相互转换。

4. 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

5. 掌握分钟与小时的换算。

二、教学资源:1. 时间钟表模型。

2. 小时、分钟和秒钟的标志卡片。

3. 教学课件。

三、教学步骤:步骤1:认识时、分、秒的概念1. 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了解指针的运动轨迹。

2. 学生模仿指针的运动,辨认时、分、秒的概念。

3. 教师逐个解释时、分、秒的定义,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个单位的意义。

步骤2:使用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表示时间1. 分发钟表,并由学生对钟表的指针进行调整,模拟不同时间。

2. 介绍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的概念。

3. 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分别使用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表示特定的时间。

步骤3:小时、分钟和秒钟的相互转换1. 引导学生回忆60进制的概念,并解释小时、分钟和秒钟之间的关系。

2. 通过举例,让学生熟悉小时、分钟和秒钟之间的转换规则。

3. 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能力。

步骤4:时间的加减运算1. 提供一些模拟情境,例如:从9点到12点有多少小时?2. 通过图示和计算的方式,教授时间的加减运算方法。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些时间的加减运算题目。

步骤5:分钟与小时的换算1. 引导学生思考五十分钟等于几小时,一小时等于多少分钟。

2.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归纳总结分钟与小时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分钟与小时的换算技能。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等进行实时评价。

初中地理时间的换算教案

初中地理时间的换算教案

初中地理时间的换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常见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学会进行时间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 常见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时间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1. 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面积、体积等单位的换算。

2. 提问:我们今天要学习哪种单位的换算呢?二、新课(20分钟)1. 介绍常见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2. 讲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年 = 12个月- 1月 = 30天(农历)或31天(公历)- 1天 = 24小时- 1小时 = 60分钟- 1分钟 = 60秒3. 演示时间单位的换算过程,例如:将5小时换算为分钟。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时间单位换算的知识。

2. 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解答练习题中的应用题。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提问:哪些时间是常用的,哪些时间是不常用的?五、作业(课后)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时间单位换算的知识。

2. 搜集生活中的时间换算实例,例如:将10分钟换算为秒,将1小时换算为分钟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常见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基本的时间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单位换算的知识。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1.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学生已经对时、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几秒,因此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牢牢记住已经掌握的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同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2.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借助钟面模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帮助学生理解经过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探究找到解题方法,即“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教师准备 PPT课件、钟表学生准备钟表模型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PPT课件)1.出示复习题。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 )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1圈是( )分钟。

(3)1时=( )分(4)1分=( )秒2.出示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交流: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诗?你是怎么知道的?(2)小结:这是写珍惜时间的诗句,光阴就是时间。

3.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

⊙探究新知1.学习例1。

2时=( )分想:1时是60分,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时=( )分,怎么想?[用5个60连加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想:在120分的基础上再加3个60分,即120+180=300(分)](2)( )时=240分(3)3分=( )秒(4)4分=( )秒设计意图:例1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计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时间的计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时、分、秒的认识。

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1时=60分,1分=60秒。

3. 时间计算的应用: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时间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谜语、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认识时、分、秒,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换算教学:通过讲解、举例,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4. 实践环节:设计时间计算题目,让学生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环节:讲解时间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环节: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时间计算题目,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2.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提出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3. 定期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时间计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时间的概念,熟练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换算教学”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换算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换算教学换算教学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时间的本质和时间的精确度量。

时间单位的换算教案

时间单位的换算教案

《时间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详案)【教学设计】:胡荷琼【上课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上课时间】:2020.9.4上午第三节课【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

教材先通过例1及“做一做”第1题,教学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由于学生还未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只出现数目较小的,能够用加法计算的把较大单位变换成较小单位的换算。

【学情分析】:例1中求2时等于多少分,由1时=60分,就可以推出2时就是60加60(分),等于120分。

再通过我设计的和例2相近的题目,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教学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提供了多种思路,有从钟面上数格的,也有列算式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本课时内容是后面运用时间解决较繁问题、计算时间的基础。

【学习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3页。

【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使学生会有些简单单位时间的换算。

3.使学生养成科学安排时间,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口答: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时钟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一圈是()分。

填空:1时=()分 1分=()秒师演示钟面,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导入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进行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活动一:大单位—小单位换算求的是几个几的和呈现材料:(1)2时=()分提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时间单位换算》教案设计

《时间单位换算》教案设计

时间单位换算是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计算需求。

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需要对时间单位的概念和转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知识,本文将介绍一份适用于初中二年级的时间单位换算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时间单位换算。

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如何进行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之间的相互转换。

知识点:时间单位的概念,时间单位转换的方法。

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掌握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能够在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之间进行简单的转换;(3)能够解决与时间单位转换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讨论问题、引导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施,帮助学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2)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时间单位换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形式,呈现与时间单位转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烘培时钟、历史时间线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讲解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在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如1秒=1000毫秒、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1天=24小时等。

3.时间单位的转换建议从易到难依次介绍秒、分钟和小时之间的转换,然后教授天、周和月之间的转换,最后教授年与其他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

(1)秒、分钟和小时之间的转换掌握秒、分钟和小时之间的转换是学习时间单位换算的前提。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图表、算式等形式,让学生理解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可以通过校准标尺、秒表等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理解时间与时间单位的关系。

(2)天、周和月之间的转换在学生掌握秒、分钟和小时之间的转换后,可将注意力转向天、周和月之间的转换。

时间单位的换算及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时间单位的换算及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时间单位的换算及时间的计算一、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会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学习重点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难点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1时=()分2时=()分你是怎么想的?(2)从7时30分到7时45分,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二)课堂设计1. 时间单位的换算(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时间?(时、分、秒)(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2时=()分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反馈(2时就是2个60分,60+60=120,2个60分就是120分)(4)试一试。

4时=()分 3分=()秒 1分40秒=()秒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并订正。

2.时间的计算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开家,7时45分到学校)(2)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3)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多种方法。

①数一数:可以直接数一数从7时30分到7时45分分针走了多少分?分针从6到9,走了3大格,一大格时5分钟,3大格是15分钟。

②算一算:因为都是7时多,可以直接用45-30算出是15分钟。

③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4)回顾反思。

得出结论后,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回顾反思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5)巩固练习:3.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进行时间单位换算时,()时=?分,就用几个60分相加,同理,()分=?秒,就用几个60秒相加;在计算经过的时间时,要弄清楚起始与结束的时刻。

可以数一数,也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算一算,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学案1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学案1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学案一、学习目标1.(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1)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二、重点难点1.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

2.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三、导学问题1. “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4. “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5.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四、参考资料古代计时单位有哪些?古代计时单位有:刹那、念、瞬、弹指、罗预、须臾。

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

根据印度《僧只律》中记载:“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

”据此可以推算:一天一夜以24小时计的话,有480万个“刹那”,24万个“瞬间”,1.2万个“弹指”,600个“罗预”,30个“须臾”。

一昼夜有1440分=86400秒,一“须臾”等于48分钟=2880秒,一“罗预”等于2.4分钟=144秒,一“弹指”为7.2秒,一“瞬间为0.36秒,“一刹那”为0.018秒。

时、刻、更、鼓、点,都是我国古代计时单位。

古中国的计时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

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

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

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第2课时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第2课时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换算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换算: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2. 时间的计算:时间的加减法计算。

3. 时间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时间的加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时间的换算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2)时间的计算通过举例,讲解时间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如:2小时30分钟 1小时20分钟=3小时50分钟。

(3)时间的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时间换算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如:小明每天上学需要30分钟,他从家出发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时间的应用,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时间换算及计算方面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设计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设计

“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活页教案学校:教师:学科(册次):数学年级:三年级第2课时时间:课题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修改提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考点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精讲要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互动提纲自主学习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合作学习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探究学习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流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分(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教学流程3、教学例2:(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三年级数学教案时间的换算与计算

三年级数学教案时间的换算与计算

三年级数学教案时间的换算与计算教案主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时间的换算与计算引言:时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概念之一。

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时间的换算与计算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的换算和计算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一天的划分:学生能够理解一天的划分为24小时,60分钟和60秒,并能准确地进行换算。

2. 了解时间单位:学生能够识别并使用常见的时间单位,包括年、月、周、日、小时、分钟和秒。

3. 掌握时间的换算方法:学生能够根据给定条件进行时间的换算,包括小时与分钟的互换,分钟与秒的互换,小时与秒的互换等。

4. 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时间换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运算。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钟表模型、练习题、教学PPT等。

2. 教学素材:包括时间的相关图表、日程表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与概念引入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钟表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并将时间与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进行对应。

2. 引导学生思考一天的时间如何进行划分,引出24小时制的概念。

步骤2:时间单位的认识1. 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如年、月、周、日、小时、分钟和秒。

2. 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或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各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标注说明。

3. 指导学生背诵并牢记各个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步骤3:时间的换算方法1.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对时间的换算方法进行讨论和探究。

2. 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时间换算中的常见规律和方法。

步骤4:时间的加减运算1. 教师通过例题和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练习。

2. 学生分组互相提问和解答,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加减运算的理解。

步骤5:巩固与拓展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练习。

2. 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年级:数学三年级教材: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时间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时、分、秒的换算。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时钟模型或实物。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让他们说出时钟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什么。

2. 提问:我们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那么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呢?一分钟有多少秒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通过课件或黑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举例说明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一部电影播放时间为1小时50分钟,那么这部电影播放了多少秒呢?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每天上学、放学所需的时间,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2.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一部喜欢的电影或动画片的总播放时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应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时间的换算和计算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的换算和计算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的换算和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时间的换算和计算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因为这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退一小时当60分的时间的计算。

(与其它单位十进制进率之间的不同)3.教学用具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师:(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示课件,提问: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小组讨论。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3时,1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2、探究新知教学第4页例1:课件出示例1 2时=()分 1时=()分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反馈。

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师:一时是60分,3时呢?1分是60秒,2分呢?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3时=(180)分 2分=(120)秒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出示课件图片师:这是哪里?对,北京的故宫。

现在我们来到了北京故宫,我游览了两个小时了,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指名读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附答案: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2个60,是120分。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师:小金豆领取到神秘宝藏——钟表,为了表示感谢,它决定将这一宝藏送给我们,我们看(出示PPT,小金豆长大了,爷爷希望它能珍惜时间,所以送它时间宝藏以警示小金豆。现在小金豆把宝藏送给我们,希望我们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可以帮助更多人)
师:本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生:纷纷发言。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
师:大家同意小张的算法吗?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这道题换汤不换药,之前的问题,我们能提取出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求得经过时间。而这道题给了我们结束时间和经过时间,来求开始时间,这三个条件,我们只需知道两个,就可以求出另一个,对不对?
生:自愿上台演板
生:打课本,做练习题。
生:一样。
生: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初步的学习能力,但他们的心理、思维发展水平还不高,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没有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讨论、操作、概括、自主探究得到新知识。
本节课我重在用复习的方式自然地导出课题,不仅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地有意注意及学习兴趣,而且在这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教学过程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利用童话故事创设情境,提炼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总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在本节课达到教学目标。
9:50下课,10:10上课,我们休息了多长时间?......
让学生帮老师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童话情境,引出数学问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让理性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有趣,逐步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历史时间换算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时间换算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时间换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时间换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见的历史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 能够灵活运用时间换算知识解决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历史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时间换算知识解决历史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课堂练习题目。

3. 学生练习用的历史时间换算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教具展示不同历史时间单位,引起学生对时间换算的兴趣。

2. 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时间单位的换算问题,如小时、分钟、秒的换算。

二、讲解基础知识(15分钟)1. 讲解不同时期的历史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如古代的年、月、日、时、刻、分、秒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实例,理解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讲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如何转换成不同历史时间单位。

三、练习(15分钟)1. 根据课堂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历史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并及时纠正错误。

四、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历史课本或历史事件,自行编排相关的时间换算问题,进行互相出题和解答。

2. 回顾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加深学生对历史时间单位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历史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2. 鼓励学生主动利用历史时间换算表,复习巩固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时间换算的基本知识,以及能够运用时间换算解决历史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多思考、多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包括年、月、周、日、时、分、秒的关系。

2. 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包括用数字和汉字表示时间。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时间计算,包括相加和相减。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时间的基本概念及读写方法。

2. 时间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时间的相加和相减运算。

2. 多种形式时间的换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教具卡片、黑板、白板笔。

2. 学生准备:学习纸、作业本、黑色碳素笔。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时间,我们可以用时间来安排学习、休息、娱乐和其他活动。

2. 时间是如何计算的呢?你们有没有学过如何计算时间呢?(引导学生回答)Step 2 基本概念与读写方法1. 分享PPT,介绍时间的基本概念:年、月、周、日、时、分、秒。

2. 出示示例时间,引导学生用数字和汉字表示时间。

例如:10:30、三月五日等。

3. 学生进行练习,相互交流并互相纠正。

Step 3 时间的相加和相减运算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时间的相加和相减运算。

例如:现在是10点,再过四个小时是几点呢?2. 教师出示一些例题进行讲解并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的相加和相减运算方法。

Step 4 多种形式时间的换算1. 引导学生思考一天有多少分钟,一小时有多少分钟,一分钟有多少秒。

2. 在黑板上列举出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秒数,帮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时间的换算。

Step 5 实际应用1. 出示一些实际应用情境,例如:小明早上六点醒来,洗漱需要10分钟,吃早餐需要20分钟,上学需要30分钟,那么小明几点到达学校?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呈现自己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Step 6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应用场景,例如:日历、时钟、时间轴等。

2. 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并找出更多实际应用情境进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设计陆文海
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师演示钟面,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4、导入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二、探究体验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然后汇报交流:2时=(120)分
(3)师生小结。

2、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2)提出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3、请1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第62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

2、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3、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25分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多长时间?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时间的信息?与同学说一说。

2、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明刷牙需要2()。

(2)小红系红领巾用了16()。

(3)课间休息10()。

(4)爸爸每天工作8()。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学生独立完成P63页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

2、完成P63-64页第4、5题。

(1)学生独立计算经过的时间。

(2)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3、完成P64页第6题。

(1)学生先估计,填空。

(2)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验证,再填上实际需要的时间。

4、完成P66页第9题。

(1)多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

(2)在课本上完成66页表格。

三、实践应用
1、在书上完成P65第8题。

(1)出示光明小学作息时间表,读时间表。

(2)分小组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3)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提出的问题。

2、完成P64第7题。

(1)说一说你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有哪些?
(2)回家后想办法把它们的开始和结束时刻都记录下来。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