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变化》优质复习课件
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
物质变化与我们生 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只不过有快有慢而已。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
常见现象
物质 变化
物理变化
不产生新物质
颜色、形状或状态 (固体、液体、气 体)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 产生了新物质
伴随着发光、 放热、变色、 产生沉淀、产 生气体等现象
1.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2.白醋的酸味变淡了。 3. 白色的小苏打变少了。 4.塑料瓶的外壁有点凉。
5……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 方法 实验 现象
初步 结论
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的白醋后小心倒入一匙小 苏打稍后在玻璃杯上盖上玻璃片。
用肉眼观察,发现___反_应__剧__烈__产__生_大__量__气__泡____。 用手触摸杯壁,感觉__比__原__来__凉__一_些_____。 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它们___有____明显的变 化,__有____新物质产生。 (填“有”或“没有”)
黑色
气味变化: 无味
————
焦味
在加热的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
固态的蜡 熔化 液态的蜡烛油
物理变化
固态的蜡 燃烧 水和二氧化碳 (碳)
化学变化
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如果蜡烛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部分碳的成分
小资料:蜡烛燃烧中的秘密
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 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水,由于温度高,转 化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由于水蒸气和二氧化 碳都是无色的,所以看不到。如果蜡烛燃烧不 充分,还会产生部分碳的成分,可以拿铁器在 烛焰上掠过,上面会留下碳黑的痕迹。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二单元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课时练习题-教科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课时练习题(含答案)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基础巩固】1.填空题。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体,说明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变化,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
(2)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非常(),铁生锈的速度比较()。
(3)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气体,当打开汽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
(4)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变化。
(5)做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实验时,小苏打与白醋的质量比是()。
2.判断题。
(1)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所以蜡烛燃烧一定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为了预防流行性感冒,妈妈在屋子里煮了一锅白醋,是因为醋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小苏打变成气泡跑了,白醋仍然留在杯里。
()(4)在食物上滴碘酒,如果食物变蓝色,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3.选一选。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
A.全部是白醋B.全部是水C.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D.小苏打溶液(2)下列选项中,属于小苏打的特点的是()。
A.白色大颗粒B.都是立方体颗粒C.粉末状颗粒(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氢气(4)对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小苏打是蓝色粉末B.白醋是白色的液体C.白醋是无色的液体(5)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A. 没有什么变化B. 会熄灭C. 会燃烧得更旺(6)下列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B. 米饭变馊C. 蜡烛燃烧D.铜钱变绿(7)()是一种变化速度快,会伴随颜色变化的化学变化。
A.小苏打和白醋混合B.淀粉和碘酒混合C.面包发霉D.铁生锈(8)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中不会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A.产生大量气泡B.发出嗤嗤的声音C.发出香甜的气味D.能听到玻璃片与瓶口碰撞的声音(9)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我们生活在(物质) 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 )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 (能直接或间接观察) 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 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1)取少量白糖放在纸上观察,我发现白糖的特点是:白色的晶体颗粒,晶体形状是立方体。
(2)加热过程中白糖的变化: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3)蜡烛燃烧中的变化: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在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 加热白糖伴随的变化:物理变化:固体蜡变成液体的蜡油化学变化: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6. 蜡烛燃烧:物理变化:固体蜡变成液体蜡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7.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放进嘴里,一开始没有甜味,说明米饭没有发生变化;咀嚼一段时间,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1)取少量白糖放在纸上观察,我发现白糖的特点是:白色的晶体颗粒,晶体形状是立方体。
(2)加热过程中白糖的变化: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3)蜡烛燃烧中的变化: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在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加热白糖伴随的变化:物理变化:固体蜡变成液体的蜡油化学变化: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1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6.蜡烛燃烧:物理变化:固体蜡变成液体蜡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7.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放进嘴里,一开始没有甜味,说明米饭没有发生变化;咀嚼一段时间,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XXX。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
- 概念: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
-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凝结成水等),将纸张折叠、把铁丝弯曲等。
在这些变化中,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
2. 化学变化。
- 概念: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食物腐败,食物中的成分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了有异味、变色等现象的新物质;蜡烛燃烧,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 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 物理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方面的改变,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颜色改变、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 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例如蜡烛燃烧时,蜡烛先熔化(物理变化),然后燃烧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 颜色改变。
- 许多化学变化会引起颜色的变化。
例如,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反应后溶液颜色变浅,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铜)附着。
这是因为发生了化学置换反应,铁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生成了硫酸亚铁溶液(颜色变浅)和铜(红色)。
2. 发光发热。
- 像蜡烛燃烧、木柴燃烧等化学变化都会发光发热。
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表现出来。
3. 产生气体。
- 例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大量气泡。
这是因为小苏打(碳酸氢钠)与白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水和醋酸钠。
4. 生成沉淀。
-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
这是因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三、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复习课说课稿及反思|教科版
说课——《物质的变化》单元复习课《物质的变化》单元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物质的变化从是否产生新物质的标准去区分,可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
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
作为判断产生新物质的依据这是本单元的一大难点。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我们要求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因此,在本单元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梳理,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培养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梳理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进一步的提高,是本单元通过教学与复习梳理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采用纲要性的提问,引入本课主题。
然后引导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有个提纲式的梳理,然后就切入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复习本单元的各个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分析现象,收集证据来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从而定夺是哪类变化。
这些实验原来是做过了的,在这里,我不做更多讲解,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真正体现课堂学习的主导地位。
然后,通过汇总完成一个实验表,让学生在表述的过程中,理清自己的想法,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地方,敢于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加深理解。
这节课我本着科学教育要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在相对枯燥的复习课堂上,最后一个环节我还设计了开火车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
这一活动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延续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从而达到巩固本单元知识的目的。
最后,让学生的知识视野进一步拓展,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变化,我们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使身边的变化益于我们的生活。
《物质变化》一单元的新课学习后,学生也都获得了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2024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2024版第一部分: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的定义与特征混合物的定义与特征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2.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定义与分类化合物的定义与分类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第二部分: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定义与实例化学变化的定义与实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第三部分:物质的转化与利用1. 物质的转化物质转化的基本概念物质转化的实例分析2. 材料的利用常见材料的分类与特性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新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第四部分:实验与探究1. 实验基础知识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2. 典型实验分析物质分类实验物质变化实验物质转化实验第五部分:知识点总结与复习1. 知识点总结重要概念与定义关键知识点回顾2. 复习建议复习方法与技巧典型题目解析文章正文第一部分:物质的分类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例如,水(H₂O)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其成分可以变化。
例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在于,纯净物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而混合物的成分可以变化。
此外,纯净物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都是均一的,而混合物则可能在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性质。
单质与化合物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例如,铁(Fe)是金属单质,氧气(O₂)是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纯净物,例如,水(H₂O)和二氧化碳(CO₂)都是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于,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而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
此外,单质和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也不同,单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而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单质。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空气、火焰、声音、热、电和磁等都是物质。
时间、思想不是物质。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3.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4.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沙和豆子没有明显变化,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也很重要。
6.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成蜡油,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产生光、热、烟,是化学变化。
7.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白糖先熔化成液体的糖,属于物理变化;后来白糖沸腾燃烧,产生火、光、热、烟、碳、气等新物质,属于发生化学变化。
8.品尝米饭时,刚开始没有甜味,咀嚼一会儿有甜味,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与唾液混合,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9.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这种蓝色(蓝黑色、的物质是一种新物质。
属于化学变化。
10.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1.食物发生颜色变化,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酱油拌饭。
生成气体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
12.淀粉含量较多的食物:谷类、面类、根茎类、豆类等粮食类食物。
如:米饭、面包、番薯、马铃薯、毛芋、玉米、大豆等。
13.淀粉含量较少的食物:蔬菜中的叶菜类、水果等。
如:青菜、萝卜、洋葱、西红柿、桔子、西瓜等。
1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
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会观察到火苗马上熄灭的现象。
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马上熄灭。
15.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无色透明,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2.1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①烧饭的时候,米变成了饭;②写字的时候,纸上留下了字迹;③下雨过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④自然界在岩石风化变成了沙子,等等。
3.物质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答:①物质之间相互混合;②物质加热;③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
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加热白糖:固体的白糖先熔化成液体的白糖;不断加热后,白糖变成了黑色的物质,并散发出焦味;继续加热,黑色的炭会燃烧。
3.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4.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2.3.米饭、淀粉、碘酒的变化1.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我们几乎天天在吃米饭。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发生了化学变化,把没有甜味的淀粉变成了有甜味的麦芽糖。
2.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米饭上滴上一滴碘酒,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颜色发生了变化(变蓝),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含淀粉的食物:马铃薯、玉米、小麦、红薯等;不含淀粉的食物有苹果、番茄、菠菜、洋葱、橘子、花菜、白萝卜、大头菜,白砂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60分):1.整个世界都是由( )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物质是()的,物质变化有()和()两类。
它们的区别在于(),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
2.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3。
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 )的变化,我们就称为()。
4。
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 )在口腔里与()作用会发生()。
5.()和白醋混合后产生大量的气泡,产生新的物质( ),这样的变化属于()。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的特征是()、()、()。
6.铁生锈是一种(),()是一种不同于( )的新物质。
铁锈具有()、()、()、()、()、()等特点.7。
铁生锈的原因是()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 )。
8。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 )关系很大.把铁与()、()隔绝开是防止()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9。
()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10.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产生()。
11.白糖熔化是由(),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_物质的变化_复习课
研究物质的变化是探索自然规律、揭示宇宙奥秘的重要途径 ,有助于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同时,这一研究也有 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和综合能力。
02
物质的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定义及特点
定义: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状态的改变, 而不引起物质本身性质的变化。
不引起化学反应,没有新物质产生。
05
物质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食物的烹饪
在烹饪过程中,食物经历了许多化学和物理变化,如蛋白质的凝固、水分的蒸发等,使得食物变得更美味可口。
衣物的清洗和晾晒
清洗时,洗涤剂与污渍发生化学反应,使污渍分离;晾晒时,水分蒸发,衣物变回干燥状态。
物质变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冶金工业
通过高温熔炼、电解等手段,将矿石中的金属元素还原出来,再经过精炼、铸造等工序,得到各种金 属材料和制品。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水体 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破坏水生生态系 统。通过污水处理和废水回用等手段,可 以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
06
复习与总结
重点知识点回顾
物质的三态变化
学生需要掌握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化过程,理解温度在这 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需了解物质的颜色、形状、密度等物理性质,以及物质在化学 反应中的性质。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物质状态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 察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固态、液 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记录物质
状态变化的过程和条件。
观察颜色变化
物质在发生变化时,颜色可能会有 所改变。学生需要记录物质的颜色 变化,并分析可能导致颜色改变的 原因。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要点整理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要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要点,以供学生复和查阅。
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坚硬、柔软、可塑等不同性质。
- 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但其本质不变;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了新的物质生成。
2. 物质的分类
- 物质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2)、铁(Fe)等。
-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可以用化学式表示,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3. 常见的物质变化
- 冰的融化:固体冰在受热时会变成液体水。
- 油的燃烧:液体油接触到明火时可以燃烧并释放能量。
- 钢铁的生锈:钢铁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会与氧气发
生反应形成铁锈。
4.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物
理方法进行分离,如过滤、蒸发等。
- 纯净物质是只有一种成分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进行提纯,如结晶、电解等。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要点。
通过复习和掌握
这些要点,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物质变化以及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内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考试测试卷及部分答案 共七套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
(
)、(
)、(
)和(
)等。
10、火柴燃烧是(
)变化,小苏打与醋混合是(
)变化,切开的
苹 果放置一会儿是(
)变化。
二、选择题(将你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1、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蜡烛熔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
11、通过把铁钉浸入水中的实验,我们认为对铁钉生锈速度快慢的影响较大的是
( )。
A、空气的多少 B、水的多少 C、温度变化 D、水和空气的共
同作用
12、我们把( )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有新的物质产生。
A、竹筷和饭店
B、黄豆和沙
C、水和玻璃
D、小苏打和白醋
13、下列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c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2、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a )。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了
3、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 a )。
A、没有明显变化
B、变成其它物质
C、发芽了
4、下面关于铁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b )
)。
5、(
)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6、我认为铁生锈是( )变化,证据是(
)。
7、铁钉在 (
)的情况下最容易生锈,在(
)的情
况 下不容易生锈。
8、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证据是(
)。
9、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复习资料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资料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第一步是物理变化,第二步是化学变化。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麦芽糖。
8、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产生了一种蓝紫色的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9、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10、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3、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棕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更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更〕的,物质的变更有一样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更〔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更〔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在变更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更〕,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更我们称为〔化学变更〕。
4、比方豆子和沙子的试验,在混合和别离的前后没有变更,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更〕。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更,我们就称为〔化学变更〕。
如蜡烛燃烧时会熔蜡流下来这是物理变更,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炭黑,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更;白糖加热时熔化为糖浆,这是物理变更,接着加热,糖炭化变成了炭这种新物质,这是化学变更。
5、物质的变更可以划分为〔物理变更〕和〔化学变更〕,它们的区分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更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更〕又发生〔物理变更〕,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溶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及〔唾液〕作用会会产生〔麦芽糖,所以有甜味〕发生〔化学变更〕。
8、〔淀粉〕及〔碘酒〕会发生化学变更,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响,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更属于〔化学变更〕。
10、〔二氧化碳〕具有特别性质的一种气体,〔它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灭火。
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更〕,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更〕,〔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2、铁生锈的缘由及〔水和空气〕有关。
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及〔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4、把铁及〔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5、〔化学变更〕会伴随各种现象,如:〔变更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依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推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更。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不同的物质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是()。
A.一样的B.各种各样的C.只有一种现象比较明显【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不同的物质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是不同的。
2.【答题】()不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A.形状的改变B.产生气体C.产生沉淀【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产生了新的物质就是化学变化。
3.【答题】化学变化不同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B.是否产生了水C.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解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产生新的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4.【答题】铁生锈的过程中,伴随的现象不包括()。
A.体积的改变B.物质存在状态的改变C.颜色的改变【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实验现象。
【解答】铁生锈伴随的现象,体积发生了改变,颜色发生了改变。
5.【答题】进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不能用手直接拿铁钉,需要使用______。
【答案】镊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
【解答】操作规范不允许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在实验中,用手去拿,有些东西会腐蚀伤手,对实验来言,手并不干净会给实验带入杂志。
6.【答题】崭新的铁钉是______色的,硫酸铜溶液是______色透明的液体。
【答案】银白蓝【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物理性质。
【解答】崭新的铁钉是灰白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7.【答题】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反应,这个过程中______(选填“产生了”或“没产生’’)新物质,属于______变化。
【答案】产生了化学【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8.【答题】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铁钉不要完全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以便进行对比观察。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
【解答】有对比实验,是为了实验的科学性和精密性。
2019年精选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5、铁生锈了教科版复习巩固四十二
2019年精选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5、铁生锈了教科版复习巩固四十二第1题【单选题】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 )。
A、快B、慢C、一样快【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铁锈的颜色是( )。
A、红褐色B、黄绿色C、黑色【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关于铁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B、铁锈能导电,铁锈的颜色是灰白色C、铁锈很坚硬,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半根铁钉浸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 )部分最容易生锈。
A、在空气中的半根B、在水中的半根C、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和铁不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
A、铁棒B、铁丝网C、铁钉D、铁锈【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买来的新自行车没有生锈,用过一段时间,有些部位会生锈。
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铁片的颜色和铁锈的颜色是一样。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铁片的颜色和铁锈的颜色是一样。
A、正确【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纯铁锈是能被磁铁吸引,但不能导电的。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1题【判断题】铁锈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如下图所示,将铁片和铁锈分别连接在电路中,将______连接在电路时小灯泡较亮,将______连接在电路时小灯泡不亮,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答案】:【解析】:第13题【解答题】简答题如图所示,图中的铁为什么会生锈?【答案】:【解析】:第14题【实验探究题】阳光小学602班的同学在进行研究铁生锈的实验,他们用三个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三枚同样大小的铁钉,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里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每天观察记录。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练习题)
二、选择题1、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后的物质是()A、马铃薯B、淀粉C、不同于马铃薯和碘酒的新物质2、下列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B、在米饭上滴碘酒C、混合沙和豆子3、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A、只是空气B、只是水分C、是空气和水分的共同作用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B、二个C、三个三、判断题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2、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会发生物理变化,也会发生化学变化()3、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会发生颜色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4、馒头、面包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因为他们都含有淀粉()5、将蜡烛点燃和熔化后,它们发生的变化是一样的()6、铁块生锈、木柴燃烧后不仅形态变化了,还产生了新物质()7、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8、铁生锈与湿度有关系,与空气没有关系()9、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10、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11、水受冷后可以变成新的物质——冰,所以它是化学变化()12、物质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有利也有弊()四、观察与实验1、观察用点燃的蜡烛加热金属汤匙中的白糖。
开始给白糖加热时,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变化;继续加热,白糖液体会变黄、变黑最后燃烧,这时发生了变化。
蜡烛燃烧时发光、发热,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我们把这类产生新物质地变化称为。
2、请写出人们在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3、请列举三个物理变化和三个化学变化的例子。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5蜡烛的变化一、探究蜡烛变化的探究实验方法有:1、用小刀切块,放在铁片上加热,再遇冷。
2、点燃。
教材P14 有个实验记录表:蜡烛在点燃、熔化两种实验方法下的现象。
点燃的现象是:蜡烛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和热、冒出烟。
为看清点燃时的变化,可把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会在烧杯里留下什么物质(烟尘、水蒸气)。
实验得知,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烟尘等。
熔化的现象是蜡块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蜡;冷却后,逐渐凝固成固体状态的蜡。
根据产生的变化,只改变形态的有蜡烛熔化、折纸、小麦磨成粉、铁熔化、木头破碎、泥塑……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的有:蜡、木燃烧,鸡蛋和面制成面包,铁生锈,泥烧成砖,石头烧成石灰…… 。
二、物理和化学变化P156食盐和水泥一、食盐和水泥的探究实验怎样做?一)、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食盐的变化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三角架、食盐、火柴、酒精灯、蒸发皿、水实验步骤: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把食盐水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角架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蒸发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二)、探究水泥变化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泥的变化实验材料:烧杯、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火柴、水实验步骤:将水泥倒入蒸发皿中,往蒸发皿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
取部分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再和(huo)成水泥浆实验现象:(1)往蒸发皿中的水泥加水再干燥后,凝固成水泥块。
(2)不能再和(huo)成水泥浆实验结论:水泥加水再干燥后,水泥凝固成水泥块;水泥块敲碎后,加水不能重新成为水泥浆;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
二、生活中有哪些是可逆变化,哪些不是可逆变化?P17三、物质变化与人们的关系如何?P187铁生锈了一、铁生锈的探究实验做“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实验需要准备: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
实验方法:(一)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二)(二)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烘ず1、空气,2、装满水,2、半瓶水,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三)(三)观察记录铁生锈的情况:水中,轻微;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空气中,轻微;醋、碱、盐、水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
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二、怎样防止生锈P218牛奶的变化一、牛奶变化的实验怎样做二、怎样做牛奶胶水P23第5课《蜡烛的变化》一、填空1.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_______发生了变化;像蜡烛、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_______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_______。
2.玻璃碎裂的现象中,玻璃改变了_______,但没有产生_______;通过一定的手段还可以恢复_______。
3._______不同,物质发生的变化也就不同。
4.牛奶和醋混合后,既是产生_______的变化,又是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5.在自然界,水是以三种状态存在的,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
水的三态变化是由____变化引起的。
6.水的冰点温度是____ ___,沸点温度是_ ______。
.7.在自然界,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8.家用液化气在罐装高压贮存和使用时呈现两种不同的状态。
罐装高压贮存时呈现_____状态。
使用时从罐中排出的为_____状态。
9.像食盐、食糖、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通过蒸发掉水分,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_______变化。
10.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
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___变化。
11.铁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12、在农村,一到冬天,农民伯伯就把不用的锄头擦上油,包起来,这样做是通过隔绝______________而防止______________的。
13.铁与空气接触得时间久了,在铁表面会生成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叫做_______。
菜刀在切了有水或有酸性的东西后容易_______。
14.牛奶和醋混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变化,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15.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是_______ 和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能产生新物质的是( ) ①木条燃烧②蜡烛熔化③冰块融化2.下列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是( ) ①纸燃烧②光合作用③面塑3.下列物质在0℃上下,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①岩石②酱油③水4下列变化中。
只有物体形态变化的是( ) ①铁生锈②纸做成纸杯③水泥做成地砖5.下列变化中。
既有形态改变,又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①金属热胀冷缩②煤炭燃烧6.下列因素中,能使岩石变为岩浆的是( )。
①风化作用②温度和压力7、0℃至100℃之间,其形态能够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是( ) ①陶瓷②水③铁块8.下列物品在常温环境中能够产生新物质的是( )。
①玻璃杯②铁勺③水9.下列食物中,可与牛奶一起食用的是()A、面包B、巧克力3.关于铁生锈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是一种常见现象B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C 是一种不可逆变化4.下列做法不是为了防止生锈的是()A轴承涂油B车圈镀铬C铅笔盒上漂亮的图画5.下图的三根铁钉,哪一根更容易生锈()A.铁钉在水中B.铁钉在空气中C.铁钉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6.把三根相同的铁钉分别放人装有水、醋、盐水的三个杯子中,你认为哪根铁钉更容易生锈? ()A B C1.在一定温度下,下列能够发生可逆变化的物质是( ),①金属②木头2.下列物质,具有不可逆性变化的是( )。
①植物种子②水3.下列的哪些变化属于可逆变化()A花生到花生油的变红B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C 玻璃到玻璃杯的变化4.下列的哪些属于不可逆变化()A.树到椅子的变化B水到冰的变化C食盐到食盐水的变化4.5.关于下列变化,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两种变化都是不可逆变化B两种变化都是可逆变化C一种可逆变化,一种不可逆变化三、判断1.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根据需要来改变物质的形态或使其产生新的物质。
()2.面塑制作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 )3.鸡蛋在醋中会产生气泡,说明产生了新的( )4.干燥的麦粒被煮熟后,形态不会发生变化。
( )5.木块燃烧后,不仅形态发生变化,同时产生新的物质( )6.牛奶和醋混合后,还可以恢复牛奶原来的形态。
( )7.种子发芽后,不能恢复原来的形态。
( )8.蜡烛燃烧后。
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变化是不可逆变化? ( )9.面粉和馒头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
( )10、自行车上涂有各种颜色的漆,主要是为了看起来漂亮。
()11、长时间不开的锁,总是很难开,这是因为锁里生锈了。
()12、厨房里用来加盐的铁勺最容易生锈。
()13、金属越纯越不容易生锈。
()14、金属在有水、有空气和酸的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四、简答题1.木头在折断、燃烧后,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木头折断发生了不能恢复原来形态的变化和改变了形态的变化。
木头燃烧发生了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和不能恢复原来形态的变化。
3、玻璃摔碎变成碎玻璃,碎玻璃经过加工又成为新玻璃,在这个过程中,“玻璃→碎玻璃→玻璃”的变化各是什么变化?答:玻璃到碎玻璃再到玻璃的变化是可以恢复原来形态的变化。
4、就像蜡烛燃烧可以生成新物质一样,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生成新的物质,你都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答:木头的燃烧、碳的燃烧、牛奶加入醋、鸡蛋和面做成蛋糕等等。
5.什么叫可逆变化?什么叫不可逆变化?各举一例说明。
答:像食盐、水和玻璃等物质发生变化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恢复原状的,这种变化叫可逆变化。
像水泥、木头、种子等物质发生变化后就不能恢复原状了,这种变化叫不可逆变化。
例如:蜡烛完全燃烧后,再不能恢复原状的,叫不可逆变化。
熔化后,通过冷却恢复原状的,叫可逆变化。
7、存放水泥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答:8.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 (或了解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
)答:(1)了解物质可逆变化,可以使我们对可逆物质多次反复使用,不但能够节约资源,还可提高经济效益,更好的保护环境。
例如金属制品的回炉再生产、再制作、再利用。
(2了解物质不能恢复原来形态的变化,可以提高节约资源的意识,更好的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例如,森林一旦被烧毁,就不会恢复原状态。
9.举例说出三种以上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办法(或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防止铁生锈的办法?)答:轴承涂油,脸盆加瓷做搪瓷处理,自行车圈镀铬,铅笔盒涂油漆(一)、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实验目的:观察蜡烛的变化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步骤: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实验记录表:名称实验方法现象蜡烛点燃蜡烛燃烧。
越来越少,生成烟、水和二氧化碳蜡烛加热溶化,会变成液态蜡(二)、鸡蛋与醋反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鸡蛋与醋反应的现象。
实验材料:鸡蛋1个、烧杯1个、醋。
实验步骤:烧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
将鸡蛋放入醋中。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
鸡蛋皮变软。
实验结论:鸡蛋放入醋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新物质生成,鸡蛋皮变软说明鸡蛋皮发生变化,转化成别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