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 汉字与书法(最终)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3、书法艺术形成的历史条件有 、 ( B )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 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 知识群体的形成, 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 术的动力 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 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 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D
)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B、市民阶层兴起,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B、市民阶层兴起,社 宋代重文轻武 ;B、市民阶层兴起 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D、国家一统, ;D、国家一统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D、国家一统,注重规范法度
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
(
C
)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考情定位】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胡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主干梳理】汉字与书法1.汉字(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②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
②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书法艺术的发展(1)历史条件⎩⎪⎨⎪⎧①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②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发展历程⎩⎪⎪⎨⎪⎪⎧①魏晋: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 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③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
④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 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基本特点⎩⎪⎨⎪⎧①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 抒情达意。
②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 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 内容有机融合。
【深化拓展】1.中国汉字主要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总趋势(1)特点①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②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稳定。
③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极高的审美价值。
④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较强的实用价值。
⑤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2)总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
2..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1)秦汉时期的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时期既有张旭、怀素的草书,也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岳麓版)
自发阶段
魏晋南北朝
自觉阶段
实用性
李 斯 《 泰 山 刻 石 》
艺术性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性出 现的原因??
1.社会危机使士人群体 出现,书法成为表达自 我情意的形式;
汉 隶
2.文具的发展改进。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
(303-361)
王献之(344-386)
作品:中秋帖
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为羲之第七子。幼时 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 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 “二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 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 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 书以《鸭头丸帖》、《中秋帖》最著。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 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 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 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 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 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 地位和声望。
1、汉字字体的演变历程: ------ 草 --------甲 --- 金 --- 篆 --- 隶 行 ----- 楷 ----2、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图画 -- 线条 -- 笔画)
中国的印章 篆刻与书法 并称为姊妹 艺术,秦汉 时以小篆为 基础,融合 隶书风格。 到明代与书 法、绘画合 为一体。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在韩国,韩汉之 争由来已久。 2009年年初,在韩 汉之争久未停战 的韩国,20名前总 理共同签名上书 青瓦台,呼吁李明 博强化汉字教育, 提议在韩国的小 学正式开设汉字 教育课程。汉字 应和韩文一起被 视为“国字”来 教育。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日本汉字产业一直 在赚钱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 读错汉字发音后,一 本名为《看似会读实 则不会读的易错汉字》 的实用书,在几个月 里高居日本畅销书排 行榜榜首,该书在发 行后的短短一年时间 售出60万册。
第7课汉字与书法
三、印宗秦汉(书法艺术的姊妹---篆刻艺 术)
1、秦汉:篆刻艺术的标志性时代 特点:秦印—— 雍容大度,精致不苟
汉印—— 方正质朴,端庄豪放 2、明中叶以后:成为独立艺术 代表:文彭
用刀“写”的汉字:篆刻
篆刻,就是镌刻印章,也就是用刀在硬质材 料上“写”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型艺 术。
课堂小结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楷书繁体-简体
二、书法艺术:原因、历程、特征 补充:篆刻艺术
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 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 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达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图画文字“旦”
二里头遗址出土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一、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1、汉字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2、演变过程 商、周: 甲骨文、金文
秦: 秦末,盛 行于汉: 魏晋:
小篆
隶书
楷书、草书、行书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简体
汉字形体演变 的总趋势:
由繁到简
二、书艺历程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B、①②④ D、②③④。
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 重要组成部分
A、书法; C、篆刻; B、绘画; D、京剧
6、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 的书法艺术的原因: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 社会进行深刻反思 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 人群体逐渐形成 ③书法成为士人表 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 形式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 这一时期的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校班级学生座号一、选择题:1. 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纹、大汶口文字等。
对它们正确的表述是A. 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 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C. 已经全部得到识读D. 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答案】B【解析】舞阳刻符、半坡陶纹、大汶口文字属于原始文字,对于后来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故A项正确;A项是公共权力的出现;C中全部识读说法绝对;D项中相通性不符合早期文字特点。
2. 我国古代,在陶器上出现刻画符号,并与后来的中国成熟的文字有一定渊源,出现在A. 旧石器时代B. 新石器时代C. 夏朝D. 商周【答案】B【解析】古代的陶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故B项正确;旧石器时代早于新石器时代,故A项错误;夏商时代人类进入文明时期,故C和D项错误。
3. 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A. 金文B. 甲骨文C. 小篆D. 隶书【答案】B【解析】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故B项正确;其他字体均晚于甲骨文,排除。
4. 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A. 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B. 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C. 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D. 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上的统一必然带来文字的统一,而文字的统一会进一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局面。
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错误;D项错误,统一文字应该是秦始皇的功绩。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书法·秦始皇推行“书同文”5. 秦始皇能书同文的根本条件是A. 小农经济的发展B. 国家的统一C. 文字的多样性D. 小篆体适合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答案】B6. 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哪一时期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A. 商代B. 西周晚期C. 春秋战国D. 东汉【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列国分立,不利于汉字的交流和发展,故C 项正确;其余三项均是国家统一时期,故A、B和D项排除。
文化史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程标准:
1、汉字的起源演变
2、书法艺术的发展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小篆
隶书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新石器时代
隶书 秦朝
商代
小篆
商周
广泛频繁
秦朝
楷书、行书、草书
秦朝
春秋战国
演变规律:由繁到简;越来越规范 演变主要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阶段一:秦汉——自发阶段 阶段二:自觉阶段 (1)魏晋——成为自觉的书法 艺术
原因:社会危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以书法表达个性追求 笔墨纸张的改进
东晋“书圣”王羲之,名作“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2)隋唐——新的高峰
原因:国家一统、政治稳定 经济繁盛 表现: 草书——张旭、怀素狂放不羁 楷书——注重规范法度(欧阳询、颜筋柳骨)
(4)明代——呈现个性化趋势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进一步平民化、 世俗化
明 祝枝山 明· 唐寅
时代发展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社会危机 魏晋 士人群体形成 南北朝 文具改进
朝代
社会状况
书法名家
艺术风格
王羲之
虚玄灵动
隋唐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草 国家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 欧阳/颜/柳 规范法度 楷 重文;市民 阶层;社会 生活丰富 追求个性 (苏、黄、 忽略法度 米、蔡) 有意无法 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等 强调个性化 四大家
宋
明
商品经济 生活丰富
练习一
1、(2011广东学业)据目前所知,商朝 出现的成熟文字有 A .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原始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书 法 绘 画 诗 歌 小 说
戏 曲
第七课 汉字与书法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 历程,记忆“六书”理论、书家姓名,学会欣赏汉字 独特的特征。 (2).掌握“书同文”“印宗秦汉”的史实依据。 (3).认识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 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 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东汉《曹全碑》(隶书)雄健、给人以疏阔 大度之感的独特字体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特点)
(一)过渡: 秦小篆、汉隶 (二)自觉的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
1、原因(1)(2)(3) 2、代表:
(三)新高峰: 隋唐
1、代表及其特点: 2、书法理论的成熟
(四)各具情态的宋四家:
1、代表及其特点: 2、时代背景:
9、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开始成为中国古代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明中叶以后 D、西周晚期
10、对中国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表述不准确的是: A、有了文字,就形成了印章艺术
B、明代中期,思想活跃、文化自由,篆刻成为中 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篆刻艺术上,秦汉时代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D、其创制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5.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秦始皇二六年诏铭
图二 柳公权《玄秘塔碑》 图三 王羲之《兰亭序》
请回答:⑴指出上面三副图片所示汉字各是什么书体? ⑵指出上面图片所示那些是实用性文字?那些是自觉的书 法艺术? 答案: ⑴图一是小篆、图二是楷书、图三是行书 ⑵图一是实用性文字;图二、图三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第7课文字与书法
书法的发展脉络
①秦汉时期
②魏晋时期
自发阶段 魏晋南北朝 自觉阶段
实用性
李 斯 《 泰 山 刻 石 》
艺术性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性出 现的原因??
1.士人表达自我情意; 2.文具的发展改进。
汉 隶
(三)发展历程:
1、自发阶段——秦汉时期:小篆、汉隶具美 感、多为实用性文字
2、自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什么是书法?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规则、法度,写字 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 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 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 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 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 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 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 勉强。”
文字)、金文(籀文) 4、春秋战国:文字紊乱 5、秦:“书同文字” 小篆(官)、隶书
秦朝统一文字(以“马” 、“安”两字为例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 的样式,后人认为秦小篆笔画委婉曲折,圆润 纤细,布局匀称,具有书法的美感。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泰山石刻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3、商周: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
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 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 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 之称。
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B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 系;C、已经全部识读;D、具有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2、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 )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3、书法艺术形成的历史条件有 ( B )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 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 术的动力 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 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 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成熟: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根据自己的属相,学写甲骨文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பைடு நூலகம்
金文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三足圆鼎,西周康王时制器,清 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鼎腹内壁有铭文19行 291字,记载周康王册命贵族盂的史实。
大盂鼎
③这一时期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 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二、艺术性——作为书法和篆刻艺术的汉字 2、汉字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1)秦汉:从后人的眼光看,美感;大 多是实用性文字; 自发 (2)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为自觉的艺术 ①原因和条件: ②代表: ③特点
(3)隋唐时期 ——达到新的高度 ①条件:经济发达;政治统一;文化繁荣;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书法;B、绘画;C、篆刻;D、京剧 9、下列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认识,错误的一项( (
《汉字与书法》教案与反思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立意:汉字与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刻蕴含着古人的创造智慧与自我价值追求,这也是当今弘扬传统文化想要给学生传递的重要精神内涵。
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与本课具体知识以及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参观博物馆的情景线索来探究汉字产生与发展历程,理清书法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体会古人的创造与自我价值的追求,进一步理解汉字书法作为优秀中华文化的特殊意义与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担当,从多个维度进行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
教学目标:掌握汉字出现的原因及发演变展历程;理解书法作为自觉艺术出现的原因,通过书艺的发展历程理解时代与书法风格的关系;通过对书法与篆刻的欣赏理解其作为中国独有艺术形式的特殊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人文内涵,从而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以及当代人的责任担当。
核心素养及达成:【唯物史观】通过汉字和书法的发展历程梳理体现事物从产生到发展的一般规律。
理解文字产生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如文字产生的根源的生产力的发展,体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通过“书同文”认识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对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探究,认识到艺术与时代的关系——艺术是时代的产物,而艺术又能反映时代风貌;在汉字书法过程探究中,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体现人的创造和价值追求,突出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时空观念】本课时间跨度大,在时空观上,利用时间轴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时期汉字的发展的基本脉络,理清汉字起源发展的来龙去脉。
在分析书法发展历程时,通过典型材料帮助学生将书法特点和具体的时代特征予以对应,加深对历史发展时序的理解性认识,能够把握不同时期书法艺术与相应时间、空间的关系。
【史料实证】在探究过程中,充分运用历史文献、学术研究成果、文物史料、口述传说等多种类型的史料突出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传说、文物史料对历史研究的不同价值,给学生强化史料实证、论从史出的意识。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反思
第7课《汉字与书法》(岳麓版)教学反思我感觉《汉字与书法》这节课比较成功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一定的发挥。
现就本课的教学过程及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中的成功之处(1)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动机。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现代与传统勾联,展示中国篆刻艺术;汉字的起源,通过讲述神话传说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进对汉字的理解;通过展示《兰亭序》等传统书法中的极品之作,在审美情趣中感受古人才智并受到强烈的震撼,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突显历史学科特色。
《汉字与书法》是岳麓版历史中的一节文化课,从知识层面看,与语文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教学设计关键不要变成语文、历史学科“你我不分”,要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如讲述书艺历程时,结合时代背景谈书法的基本特征,突显学科特色,史味充足。
(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本节课的作用。
这是一节展示中国的文字与书法的文化课,通过学习,学生要感悟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学习过程要经历欣赏—品味—内化—感悟,如果单靠文本素材,难以展示中国汉字与书法的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因而在设计中,搜集了丰富的、多样化的素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上,发掘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将教学内容整合成汉字的前天、昨天与今天三个环节,增加了书法命运的思考,通过学生的辩论,让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升华。
二、教学中的困惑与不足(1)赏析作品环节,学生的审美经验有限,因此,虽然少数同学有精彩的发言,但整体上,课堂发言的气氛不够热烈。
怎样更好地调动学生,引导学生找到更好的知识交叉点和学生兴奋点,使内容丰富不乏味,新颖不老套,有待提高。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汉字与书法
1、秦朝统一文字历史意义: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字障碍,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魏晋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
①字型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前提条件;
②魏晋时期士人群体形成是把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内在
动力;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提供了基本条件。
3、时代特征与书风的形成
①唐代国家统一,繁荣强盛,开拓奔放,书法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洒脱;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法度规范,雍容遒劲;
②宋代重文轻武,商品经济繁盛,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书法追求个性与韵味,忽略法度与规范,尚意轻法;
③明朝商品经济繁盛,市民文化发展,书法艺术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和书法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和书法复习与练习1 汉字起源和演变: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2、书法艺术发展①秦汉小篆、隶书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③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④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⑤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3印宗秦汉:中国印章的刻制,常以篆体入印,故称篆刻。
秦汉是标志性时期,明中后叶发展到高潮——文彭4举例说明“六书”造字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5、汉字的演变趋势。
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6书法特点①用性---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②术性---体现了东方审美情趣7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
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8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虽实用性不强,但却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代表人物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9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①始于东汉。
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代表作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
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④唐代以后,渐趋衰弱,但也不乏能手。
如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徵明。
10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
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
[其它课程]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一、 文字的发展历程
1.新石器时代: 刻画符号 (起源)
2.商周时期:
甲骨文 (成熟)
金文 (铭文) 古
3.春秋战国时期:
文字混乱。
甲骨文
甲骨文、金文、小篆、 隶书、楷书、草书、 行书
发展阶段: 甲骨文→金文→小篆为古文字; 隶书、楷书是 简文字;
发展趋势:由繁到简 原因: 经济、生活、政治、文化。 影响: 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 1、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
它
•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A
•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 皇廿六年诏铭》
兰亭序
飘逸瀟洒,虚玄灵动——
王義之的行书浸透了 诗文、绘画、雕塑的神韵, 达到了追求美的极致。
楷书到唐代已 相当成熟,无论结 构,用笔都已达到 完善成熟的境界。 完全摆脱了隶书的 痕迹。两位并称 “颜柳”,有“颜 筋柳骨”。
颜
柳 公
真
权
卿
《
玄
多 宝
秘 塔 碑
塔
》
碑
草书歌行 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 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
商周时期 金文(铭文)——
毛公鼎(大篆)是 西周青铜器中赫赫 有名的重器之一, 内容记录了西周晚 期的宣王狩猎的叙 事诗,内壁铸有多 达498字的长篇铭文。 显示出金文已发展 到极其成熟的地步。
商周时期 金文(铭文)——
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大 篆)和小篆都属篆体。
篆体的特点是什么?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汉字与书法班级: 姓名: 学号:编者:韩孝圣审核:孟娇时间:12\9\ 19 编号:007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课内探究案一、汉字的起源、演变1.新石器时代(渊源):2.商代(成熟汉字):3.周代(刻在青铜器):4.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5.秦朝:“书同文字”⑴政治条件:⑵标准文字:⑶政治意义:二、书艺历程1.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条件:(1)材料角度:(2)动力角度:(3)时代背景:(4)文具角度:(5)书法功能: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1.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A.用隶书取代其他文B.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2.汉字的演变(以“鱼”字为例)2. 书法艺术发展历程⑴自发阶段——秦汉书法⑵自觉阶段——魏晋以后【表1】阶段时期字体特点自觉阶段秦汉具有书法美感;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小篆:圆润纤细,而已均匀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自发阶段魏晋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虚玄灵动;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隋唐狂放不羁;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变化丰富,奔放跃进,最能表达和抒发感情;注生规范法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表2】朝代代表人时代背景书法特征自发阶段宋代明代无⑴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概述汉字演变历程?(4分)⑵从图片中你可以看出汉字演变的规律?(4分)3.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4.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小篆 B.隶书C.金文 D.楷书5.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A. 由大到小B. 由繁到简C. 由象形到会意D. 逐步稳定化、规范化3.书法的特点⑴笔墨黑白空间⑵线条刚柔枯润、自由变化⑶布局疏密得宜⑷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三、篆刻艺术的发展1.篆刻与书画并称姊妹艺术2.明中期,一起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6.被称之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A.《兰亭序》B.《九成宫醴泉铭》C.《宣示表》D.《乐毅论》【课堂检测案】1.汉字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的原因,不包括A.汉字自身的特点 B.知识群体的形成C.书法工具的改进 D.统治阶级政治的需要2.颜真卿的书法与当时的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其最突出的特征是:A.体现了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B.讲究法度与规范C.遒劲森严,新意盎然 D.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特征3.宋代书法的特征是:A.潇洒风流,如斜风细雨 B.温柔婉约,如春意柳莺C.讲究法度与规范 D.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4.中国古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并且强调个性化创造是在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元朝 D.明代5.下列关于书艺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B.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C.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6.下图所示中国古代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是()A. 篆书B. 隶书C. 楷书D. 草书【课后巩固案】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含解析)课程标准: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文字作用(1)记录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
(2)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汉字演变(1)出现:①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②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③商周:“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发展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为文字统一提供了条件。
②措施:秦始皇以秦国小篆为基础,推行“书同文字”。
③意义:为隶书推广奠定了基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书艺历程1.形成条件(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提供载体。
(2)士人群体形成,是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物质条件。
2.发展历程(1)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2)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有机融合,成为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1.对先秦文字的认识(1)甲骨文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而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2)对秦朝“书同文字”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3)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而不是隶书。
2.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征(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
(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
(3)它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的审美价值。
3.如图作品有什么特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颜家庙碑》书法豪迈雄壮,笔画详备,结构严整,重视规范法度。
该书法反映了当时王朝鼎盛,社会安定的现实。
7汉字与书法
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历 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 。
王羲之《平安帖》拍出3.08亿天价
张旭《古诗四帖》
怀素《自叙帖》(之一)
盛唐:
颜真卿
《自书告身》
晚年的名作。
此件为1861年英法联
军攻入圆明园之后散 出宫外的。今藏日本 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 馆。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 稳厚重,字里行间可 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 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
以文学著称,尤以 书法为世所重。为 宋四家之一。黄庭 坚书法的最大特点 是重“韵”,持重 风度,写来疏朗有 致,如郎月清风, 书韵自高。
蔡襄(1012-1067)宋四家中,喜欢写规规矩矩的 楷书。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浑厚 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 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中国汉字博物馆
中国国家文字博物馆
文字博物馆前的字屏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一、汉字演变
1、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 2、商朝: 3、商周: 甲骨文 金文
4、春秋战国: 字体混乱 5、秦朝: 小篆、隶书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1、书法成为艺术的原因: 汉字结构:字形丰富,容易用笔墨的黑白空间和 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知识群体:借书法追求意境、神韵、风骨。 书写材料:笔墨纸张的改进。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黄州寒食诗贴》:共25 行,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 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 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黄庭坚 (1045--1105)
柳公权 玄秘塔碑
高中历史课件-汉字与书法 最新
“车”
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齿”字
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男”字
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年”字
甲骨文
甲 骨 文 中 的 十 二 生 肖
甲骨文
(甲 注骨 :文 此与 面今 甲天 骨文 文字 ,对 下照 页 今 天 文 字 )
甲骨文
渔家乐舟来去 生鱼酒归莫问 方出射鹿月明
古人而自鸡不
学川朋为今用
洋中百花齐放
陶器上的符号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甲骨文
1.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 2.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 3.用燃炽的木枝或金属在钻凿处灼烧, 甲骨就会爆裂,出现兆纹——各种形状的 裂纹。 4.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把卜辞刻在兆纹 附近。
钻凿卜骨的工具
甲骨文
这块牛骨在河南安阳殷 墟出土,上面刻有“王大令 众人日协田”的卜辞。意思 是商王命令众人(农业奴隶) 在田地上集体耕作,反映了 商代农业生产的情况。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书艺历程 ■印宗秦汉
导入
仓颉
仓颉墓(位于河南省虞城县固堆坡村)
汉字构型独特,数量繁富,是一种形、义、音紧密结合的单体文字,记 录着世界上最大一支人群的“母语”。它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 满活力。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它还作为基本要素,构成了独 特的东方书法艺术、篆刻艺术。
商王征伐牛骨刻辞
甲骨文
这块牛骨长约22.5厘米, 宽66.6厘米,河南安阳殷墟出 土。牛骨上刻有干支表。商代 以干支记日,这种计时方法被 后代延用。
刻干支表牛骨
甲骨文
甲骨文字体现的刑罚举例
甲骨文
与纺织有关的甲骨文字
甲骨文
历史: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6(岳麓版必修三)
政 。 其 书 法 体 势 严 谨 , 字 形 , 布 局 都 十 分 质 朴 平 实 ,
兴 , 命 盂 一 定 要 尽 力 地 辅 佐 他 , 敬 承 文 王 , 武 王 的 德
王 告 诫 盂 (人 名 ) , 殷 代 以 酗 酒 而 亡 , 周 代 则 忌 酒 而
长 达 291 字 , 为 西 周 青 铜 器 中 所 少 有 。 其 内 容 为 : 周
铸 有 小 篆 文 字 的 秦 虎 符
秦《泰山刻石》邮票成弧形,线条更 匀称圆转,字形长圆②线条代替图形,脱离了图画。
乙 瑛 碑 石 门 颂
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内。 此碑是汉隶碑刻高度成熟的代表作。其书法厚重 酣畅,方整谨严。在早期碑刻中占重要地位。
宋 黄庭坚 送四十九诗帖
宋 黄庭坚 李白亿旧游诗
宋 黄庭坚 伏波神祠诗
宋 米 宋 米 芾 蜀 素 帖 宋 米 宋 米 芾 吴 江 舟 中 诗 卷 卷 诗 县 虹 芾 帖 瑚 珊 芾
宋 蔡襄 自书诗帖 宋 蔡襄 尺牍
⑤明代——呈现平民化、 明代——呈现平民化 呈现平民化、 世俗化、 世俗化、个性化趋势
二、书法发展历程
1、书法艺术形成的条件
①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便于个性化 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的艺术再创造。 的艺术再创造。 知识群体的形成。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 ③书法有利于抒情达意
2、发展历程
①秦汉——自发阶段 秦汉——自发阶段
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 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 但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但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字形长圆,线条肥粗,体势雍容, 金文特点:字形长圆,线条肥粗,体势雍容, 结构日趋方正,大小匀称 结构日趋方正,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泰山石刻
峄山石刻
秦小篆特点: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
汉隶特点: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一 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籀文 小篆 隶书
二、书艺历程
1.魏晋以前: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秦篆、汉隶特点?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条件?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其准备了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的动力; ③魏晋社会危机加深,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他 们通过书法表达自我理想;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4、什么时候书画家开始用印章给书画作品加印?什么 时候篆刻才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 宋元以后;明中叶以后
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 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 对此 当如何理解?
(1)晋人尚韵——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 层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的美。 (2)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 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3)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正是在 “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 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 (4)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 上则是崇尚摹古,平庸无奇。 (5)至于明末书坛“反流俗”的狂飚,以及清代后期崇尚碑版金石 之风的兴起,正如地下奔突的岩浆,黑夜中闪掣的电光或是火石, 折射出一个社会巨大变动的征兆。真所谓“披图幽对,思接千 载”。
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促进社会的进步, 有利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一、 文字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意无法
明代
强调个性化
◆东晋-----王羲之
(303-361)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 隋唐——新的高峰
原因: 国家一统、政治稳定、经济繁盛
书法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表现: 草书——狂放不羁 张旭、怀素
楷书——注重规范法度 欧阳询、颜筋柳骨;
社会走上正轨之时, 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 普遍的社会需要.
书法家 欧阳询
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不 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 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
快速书写的字体 ---草书与行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东汉张芝创“今草” 唐代张旭创“狂草”
"狂草"极难辨认, 但却有很高的艺术 欣赏价值。
二、书法历程:
1、汉字发展为艺术的原因或条件:
◆单体汉字的字型丰富、数量庞大---- 准备了材料
为人忠厚正直, 知识渊博。 “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明代书法
呈现平民化、世俗化趋势,更强调个性化创造
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征明 徐祯卿
明代唐伯虎书法题 跋达摩六代祖师图
祝枝山
祝允明草书
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
文征明 过庭复语十节卷
法度有余、文雅严谨
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指出:“书,如也,如其学, 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
(1)社会环境 (2)个人性格 (3)书法材料的进步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各诸侯国的文字差异 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秦朝统一文字小篆
以“马” “安”两字为例
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小篆
字体略长, 笔画圆匀, 富有图案美
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
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 得到定型,奠定了汉 字"方块形"的基础。
容易用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知识群体的形成----- 动力基础
借书法追求意境、神韵、风骨
◆文具的改进------ 提供了条件
笔墨纸张等的改进
二、书法历程:
2、书法的发展脉络:
① 秦汉时期 自发阶段
② 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
自觉阶段
实用性
李 斯 《 泰 山 刻 石 》
艺术性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性 出现的原因?
一个人的字、书法,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人怎么样!
小篆
曲折人生
隶书
朴素人生
楷书
行书
草书
刚正人生 随意人生 简约人生
书法艺术——文化瑰宝
◆ 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特征:
1、秦汉时期——自发阶段 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3、隋唐时期——新的高峰 4、宋代时期——有意无法 5、明代时期——个性张扬
◆ 影响书法风格的因素: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汉字: 1、起源: 神话传说
结绳记事
仓 颉 造 字
一、汉字: 1、起源: 神话传说
2、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 ◆商周时期: ◆秦朝: ◆东汉: ◆魏晋: 刻画符号 甲骨文 小篆 楷书 行书 金文(铭文\大篆) 隶书 草书
王 羲 之 草 书 王 献 之 草 书
张 旭 《 肚 痛 帖 》
怀 素 《 自 叙 帖 》
▲
▲
◆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
原因:
重文,科举发达,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表现:“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赵佶“瘦金体”
《黄州寒食诗贴》苏轼 “天下第三行书”
秦丞相李斯书写的 《峄山刻石》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
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 物中间。 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 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汉代得到了很大发展, 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 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 结构的基础。
字体宽扁、左右舒展、 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字型方正,规矩严整.
楷书的创始人钟繇(东汉末年)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 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钟繇作品《宣示表》
快速书写的字体 ---行书与草书
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 大书法家王羲之
楷草之间
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
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 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 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 最古老的成熟汉字。
字形有大有小, 笔道很细, 每个字都像是 一幅小孩子画 的画。
商周:甲骨文
十 二 生 肖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铸造出来的文字—商周金文
“金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毛公鼎及铭文
笔画比较粗壮 大小也比较匀称
1.士人表达自我情意; 2.文具的发展改进。
汉 隶
二、书法历程:
3、书法家及艺术成就:
朝代 魏晋 南北 朝 隋唐 宋代 时代风貌
社会危机及 文具的改进 盛世气象 社会生活 丰富多样 社会平民化、 世俗化
书法名家
王羲之(东晋) 张旭、怀素 颜真卿、柳公权 宋四家、赵佶 祝枝山、文徵明
艺术特色
虚玄灵动 飘逸潇洒 狂放不羁 注重规范法度
◆春秋战国时期: 文字混乱
文字雏形——刻画符号
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于 省吾先生考证:“五作×,七作+,二十作||等……我认为 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
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 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 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 汉字-甲骨文。
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黄庭坚书法的最 大特点是重 “韵”,持重风 度,写来疏朗有 致,如郎月清风, 书韵自高。
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
宋 米芾 《珊瑚复官二帖》
用笔丰肥豪健, 宽绰疏朗, 字态奇逸超迈。
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
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 浑厚端庄, 雄伟遒丽。
颜真卿 柳公权
楷书特点
险劲瘦硬 肥硕丰润 骨力遒劲
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真卿的书法成为一种 讲究法度和规范的楷模。
颜真卿
《祭侄稿》
天下第二行书
◆草书大家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唐朝:张旭、怀素
颠张狂素
特点:结构简便,笔划纠连。
书写流畅、快速,不易识别,但极具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