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专题

说明文语言专题
说明文语言专题

第二讲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

A、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总结:说明文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语文vs化学

石墨烯,有惊喜

①和金刚石一样,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同的是,由于原子结构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东西,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铅笔芯。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

②可以说,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轻最强的全新材料石墨烯,硬度比最强的钢铁还要强100倍。

③石墨烯的出现,有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手机充电可以“秒充”,手机屏幕可以轻易弯曲甚至折叠,汽车可以使用石墨烯导静电轮胎,避免摩擦起电发生爆燃……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到节能环保,利用石墨烯的特性,很多领域很可能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④用石墨烯替代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由石墨烯制作的器件,理论上频率可以达到硅的十倍甚至上百倍,可以在雷达上应用,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石墨烯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应用领域是电能的储存。在天津电源研究所,这里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最先进电容器的研究。电容器与电池一样,都能用来储

存电能。它的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快,几分钟就能充满,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几万次。但它存储的电量不如电池多,还无法通过存储足够多的电能在生活里派上大用场。通过对石墨烯材料进一步改性研究,科研人员正在让电容器的储电能力一步一步向电池靠拢,而同时它拥有的超快充电速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未来,当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时,电动汽车使用石墨烯电池,可能花两三分钟就可以把电充满。

⑤当然,石墨烯的神器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同时,技术层面还存在着不少挑战,真正大面积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2分)

2.第①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3.第②段划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4.第④段从哪些方面对石墨烯的应用作了展望?(4分)

比网络更神奇的网

神奇的人体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

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

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

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

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

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

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

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

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

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 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1.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天网”?人体“天网”的作用如何?(4分)

2.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3分)

3.第⑤段中,“比较”“大约”“勇士”各自的作用如何?(3分)

4.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4分)

基础过关

1.下列加点字注意有误的一项是()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B.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jǐ)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C.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qī)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D.由于日落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yīn)红。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张皇失措锐不可挡转弯抹角天簌之音

B.收缴脏物烦燥不安情郁于中啸聚山林

C.物竞天择世外桃园巧妙绝伦惟妙惟肖

D.微不足道长途跋涉重峦叠嶂销声匿迹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给自己一个希望,就能活出一份精彩,命运之神青睐的是勇于进取、勇于拼搏的人。

B.《经典咏流传》节目的播出,使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在音乐旋律中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和展示的文化精神、文化气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源泉。

D.做作业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有的学生用时过长,原因是时间分配不合理、注意力不集中、书写能力差造成的。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

B.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

....,无法达成共识。

C.深圳的灯光秀引来了很多游客袖手旁观

....。

D.在追梦的过程中,中国航天领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

....的事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