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瓷器专家杨静荣人物简介
关于定瓷鉴定的几个问题
![关于定瓷鉴定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d39aafa0116c175f0e482e.png)
关于定瓷鉴定的几个问题杨静荣,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陶瓷组副研究员、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收藏界》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2年入选《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博界百位“学术成就显著,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
出版了《龙与中国文化》、《颜色釉陶瓷的鉴赏和鉴定》、《古陶瓷鉴识》等多本专著。
定窑是古代北方著名的窑场,窑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
曲阳县宋代隶属定州,故得名定窑。
定窑始烧于唐代,以烧造光素白瓷为主,分精粗两种,精者与邢窑难分伯仲。
到宋代定窑工匠改革烧造工艺,始创覆烧法,产量剧增,并以刻花和印花装饰瓷器,遂使定窑名扬天下,北宋早期曾经一度为宫廷进贡,主要品种是盘、碗等日用瓷器。
定窑盘、碗多采用覆烧法,口沿露胎没有釉,俗称“芒口”,使用时不尽如人意,需要另镶金、银、铜口。
故后来北宋宫廷另命汝窑和耀州窑烧造日用瓷器进贡。
北宋南迁后,金代定窑仍然生产瓷器,只是质量略显粗糙。
元代以后,因为陶瓷原料渐枯竭,一代名窑遂退出了历史舞台。
定窑瓷器因为曾经为宫廷进贡,一直成为历代收藏家追逐的目标。
其精品一直为皇家垄断,在故宫中历代相传。
散落民间的,也只有贵族才能有财力收藏。
如《红楼梦》中描述过,妙玉持有定窑瓷器和成化斗彩瓷器。
妙玉实际上是相当于贵族的出家人。
到了民国时期,一件定窑刻花大碗,市场价格也在1000―3000块大洋左右。
北京和台湾的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基本都是清宫旧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于1949年以后通过国家调拨、征集收购和馆际之间交换等手段,使原来的藏品更加丰富,但是至今在总收藏的35万件陶瓷中,定瓷也只有约200件左右。
解放后故宫博物院曾经多次派专家去定窑窑址调查,采集不少标本资料。
河北省文物局又派专业考古工作者做过三次正式发掘,其发掘报告已经正式发表。
这些资料的取得,为进一步研究定窑的历史提供了详实可靠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目前收藏定窑瓷器品种最为丰富的博物馆是定州博物馆,他们的藏品依赖1969年定县两个塔基的出土文物,几乎都是佛教信徒进贡给寺院的定窑精品。
“秘色瓷”的前世今生
![“秘色瓷”的前世今生](https://img.taocdn.com/s3/m/dc23474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f.png)
关注/F ocus 热点2019年,位于浙江杭州临安的吴越王钱镠墓遭盗掘。
2021年5月12日,杭州市公安局披露,被盗掘的175件文物全部被追回,其中包括秘色瓷、金玉腰带等珍贵文物。
秘色瓷,单从名字即觉神秘。
可究竟何谓秘色瓷?长期以来,学术界持有不同观点,收藏界也莫衷一是,由于没有实物出土,在社会上一度产生玄秘之感。
直到30多年前,借法门寺修葺之机,地宫中13件秘色瓷出土,上千年的谜团才终被解开。
何故名秘色“唐代时,大家都知道秘色瓷指的就是越窑青瓷,可到了宋代,文人就给弄乱了。
越往后传,大家就越搞不清,越搞不清,就越觉得神秘,以至于传得神乎其神。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说,秘色瓷实际就是越窑烧造的釉色纯正、造型规整的青瓷。
对于什么是秘色瓷,坊间已争论上千年。
直到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瓷器“验明正身”后,大家才停止了争议。
和13件瓷器一同出土的《监送真身时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账)》碑记载:“瓷秘色椀(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
”杨静荣说,唐代是越窑青瓷的高峰,之后五代到北宋初年,秘色瓷迎来它的“高光时刻”。
这个时期虽然时间不长,但瓷器烧造异常精美。
现有出土文物中,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这一时期的秘色瓷相当漂亮。
“我们从窑址采集的瓷片看,主要是青釉,釉色偏青,发黄闪光,瓷片上都有精细的暗刻纹,大部分为龙纹凤纹。
”杨静荣说,秘色瓷最高峰是在第五代吴越王钱俶时代。
这个时代,偏安一隅的吴越国向北宋中原王朝进贡物品,完成赋税,以换取地方自治。
根据记载,秘色瓷就是当时进贡的第一大宗。
作为贡品,这批秘色瓷必为上乘之作。
“越窑青瓷是中国陶瓷的发端,中国所有瓷器都是由越窑发展而来的。
”杨静荣说,著名的景德镇、耀州窑,都是由浙江人把陶瓷烧造技术带过去,进而发展起来的。
经考证,景德镇和耀州窑供奉的“窑神”也都是浙江人。
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烧造瓷器的窑址是在西周时的浙江德清。
到了两晋,全国多地都在烧制青瓷,但唯有浙江质量最好。
古董鉴定专家名单
![古董鉴定专家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81348a037cd184254b353534.png)
古董鉴定专家名单姓名简介鉴定类目张晓玲张晓玲,1954年生,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文物博古专业毕业,第二学历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计算机专业毕业,1982年从事文物工作至今。
一直在河北民俗博物馆工作,任保管陈列部主任至退休。
现任易拍国际坐堂鉴定专家.书画,玉器,杂项,瓷器李宗扬李宗扬,1943年生人,1963年步入文物界。
曾先后师承孙会元、赵嘉章、耿宝昌等著名陶瓷鉴定专家,已掌握一套科学、准确、实用的古陶瓷鉴定方法。
能够独立完成中国历代古陶瓷器物的年代、窑口、真伪的鉴定,以及对其历史、艺术和经济价值的评定,现在担任上海芸轩有限投资公司的特约古玩鉴定老师。
陶瓷、玉器、杂项唐传庆唐传庆,古董鉴宝老师,大学学历,军人出身,历经24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后从事公务员职业。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委会会员、杨伯达师生联谊会会员、中国民族艺术委员会会员、国家“职业翠玉鉴定师”、国家“职业艺术品鉴定师”、易拍国际坐堂鉴定专家、曾应邀赴韩国参加民间鉴宝活动等。
玉器、翡翠、陶瓷和青铜器。
蔡国声蔡国声,中国书协会员、上海书协理事、文博系副研究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民间收藏丛书》主编、上海电视台《好运传家宝》栏目特邀专家,中国夏禹文化网(五千文化艺术馆)特约专家,华豫之门特邀古玩鉴赏专家,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特邀专家,天津电视台《艺品藏拍》栏目特邀专家,检察风云杂志《鉴赏家》专栏专家,上海收藏俱乐部顾问兼专家组成员。
并担任北京大学资源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的顾问及特聘教授。
陶器、瓷器、钱币、古玩、珠宝.丘小君丘小君,美籍华人,1945年10月生于山东省诸城。
1969年毕业于中国先西北大学,曾在西安市文物商店工作,其间借调至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节目中担当古陶瓷鉴定专家。
香港著名收藏家学会“求之雅集”董事及陶瓷顾问,美国纽约华美协进社人文学会会员。
古陶瓷鉴定漫谈(上)
![古陶瓷鉴定漫谈(上)](https://img.taocdn.com/s3/m/b427a728af45b307e871975c.png)
杨静荣古陶瓷鉴定是陶瓷史研究的基础学科,也是博物馆工作者必备的常识。
陶瓷史研究有多种方法,而古陶瓷鉴定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凭借专业工作者的经验,依靠目测、手摸等手段,鉴定古陶瓷的时代、窑口和真伪。
这种方法习称为传统鉴定。
其科学根据有三条:一是纪年墓出土的文物;二是考古发掘的文化层;三是陶瓷本身的确切年款。
根据上述三方面获得的陶瓷文物资料,对其造型、纹饰、胎釉及工艺诸方面进行综合排比分类,摸索出规律。
传统鉴定的结论,难免受主观因素影响,但因其简便易行,故目前鉴定古陶瓷主要还是采用这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凭借科技手段鉴定陶瓷的时代、窑口和真伪。
如热释光、釉质老化及化验胎、釉的化学成分等,其结论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客观而准确,代表着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但其需要昂贵的科学仪器和精通专业的科技人员方能完成检测,尤其是取样会造成文物破坏,这是文物鉴定中不能允许的。
随着现代科学水平的发展,无损测试的各种仪器已经问世,可直接测试陶瓷胎釉的化学成分及釉面玻璃相的老化系数。
虽然这些方法尚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如测试其胎釉成分,如果发现仿品中掺加的现代化工原料,可轻而易举地判断其生产年代。
再如测试釉面玻璃质的老化系数,经排比计算数据,可判断器物的大概烧成年代,再与其他方法和传统鉴定相结合,则可鉴定出该器物的准确生产年代。
古陶瓷鉴定漫谈(上)康熙五彩棒槌瓶作者简介:杨静荣,男,1948年生于北京,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在邯郸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颜料和传统色釉的研究实验工作,1979年调入故宫博物院研究陶瓷史至今。
1976年在《文物》杂志发表第一篇论文《漫谈我国古代的花釉工艺》,至今发表论文近百篇,与他人合著在大陆出版专著《中国的陶瓷》、《民间陶瓷》、《龙与中国文化》、《龙之源》;个人独立专著已出版《颜色釉》、《古陶瓷鉴识》、《颜色釉陶瓷的鉴赏和鉴定》;在台湾出版《龍的身世》、《中国陶瓷》。
论收藏的十大关系
![论收藏的十大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dfaa3f2f90f76c661371a35.png)
论收藏十大关系张正望今天,很高兴和大家见面。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我不是专家,而是一个玩了20多年的杂家。
20多年的收藏经历,风风雨雨,使我品尝到了甜酸苦辣的滋味。
值此机会,愿与在座的各位进行交流,谈谈本人在收藏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众所周知,艺术收藏品有数百种,字画、瓷器、玉器、铜器、文房四宝、竹木牙雕、杂件等等。
由于各人的爱好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再加上时间有限,因此涉及到具体的鉴赏今天暂不展开讨论,我就收藏中的共性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算是一次抛砖引玉吧。
每个收藏者都有自己的收藏目的,这目的不外乎以下六种:1.以收藏爱好为目的——这种人见爱就收,只进不出。
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以保值、增值投资为目的——这种人或许赚钱,或许血本无归,着眼于藏品的价格涨落。
3.以高雅礼品送人为目的——作为进门坎的敲门砖,自古以来这种人靠古玩贿赂他人,把藏品作为润滑剂。
4.以做生意为目的——这种人不求懂,只求赚钱,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见利就放,大部分是铲地皮之人。
5.以收藏养收藏为目的——这种人不断调整藏品,不断流通,把不需要的或者较次的藏品售出,贴补购买自己专题藏品。
大多数是搞研究之人。
6.以专门了解藏品价值为目的——这种人的藏品大都是祖传的,传到他手里,很想知道它是个“宝”还是个“草”?价值多少?由于职业关系,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和本市的市民常常会拿些照片和东西问我:“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值多少钱?”这些答案固然非常重要,但对真正的收藏家来说,并不仅仅如此。
我认为,喜欢收藏或者搞收藏的,首先搞清楚的是,如何收藏?收藏什么?就象牵一头牛,你只要牵它的牛鼻子就行了。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同样,搞收藏也是如此。
比如,你要想成为一个好木工,那你必须要学会基本功。
木工的基本功是什么呢?锯子、斧头、刨子、凿子、加上划线计算,只有当你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得心应手,你也就真正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好木工。
道理一样,搞收藏也需要基本功。
汝瓷鉴赏
![汝瓷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20dd0d8ed630b1c58eeb5d9.png)
汝瓷鉴赏作者:暂无来源:《理财·市场版》 2020年第8期编辑:吴辉邮箱:135********@汝瓷的青色至纯至阳,是最优质的环境色,也是视觉最舒服的颜色,更是希望的颜色,青色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有“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之赞誉。
文/李晓涓李晓涓玉松汝瓷第二代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汝瓷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任职资格高评委,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河南省汝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第五批“四个一批”专门技术类人才,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陶协命名的汝瓷行业领军人物。
欢迎来到瓷魁之乡,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冠海内外的汝瓷是汝州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
汝瓷神秘、高雅、清淡、含蓄。
宋代以来,汝瓷的方方面面以及种种悬疑,成为人们研究、探讨的课题。
笔者尝试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为您解读汝瓷。
不敢奢望以下言论带您进入学术领域,只希望您读过此文之后,对汝瓷有个整体认识,进而了解它、认知它、喜爱它。
1.汝瓷命名汝瓷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宋时大部分瓷窑的名字都以州一级地名而命名,如:汝窑、定窑等。
2.御用之物汝瓷是宫廷的御用之物,始于唐,盛于宋,它简约、自然、典雅的艺术魅力让宋朝以来历代皇帝都十分痴迷,尤其是明朝的宣德、成化、正德皇帝,以及清朝的雍正、乾隆皇帝等,与宋徽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清两代皇帝钦命景德镇御窑厂仿烧汝瓷,但仿品形似而神不似,乾隆帝遗憾地写诗感叹:“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釉,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
”3.名瓷之首宋代有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汝窑为魁。
它把青瓷之美推向极致,青色釉方面巧夺天工般的铁还原烧制技艺,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工艺精湛,技艺超群,各地窑口,竞相争辉,至今将近1000年的历史,不但拥有了工匠的烧制技艺,并且融入了文人的思想修养,形成了宋瓷的美学精神,这种极简的艺术支撑了其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的地位。
中央电视台一锤定音专家都有谁
![中央电视台一锤定音专家都有谁](https://img.taocdn.com/s3/m/80ecdcf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d.png)
中央电视台一锤定音专家都有谁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
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杨静荣,著名瓷器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从事陶瓷史研究和古陶瓷鉴定工作三十余年。
央视《鉴宝》栏目鉴定专家组组长,cctv-2《一槌定音》专家组成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
至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百篇,个人出版了《颜色釉》、《古陶瓷鉴识》、《颜色釉陶瓷的鉴赏和鉴定》等10余部专著。
邓丁三,著名杂项、书画鉴定专家,原首都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从事历代书画、古籍拓本、玉器、铜器、佛像、钱币、文房四宝、竹木牙雕、翡翠珠宝研究和鉴定工作三十余年。
现任《收藏家》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兼执行主编。
cctv-2《一锤定音》专家组成员,权威市场评估专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
王敬之,1946年出生于南京,1964年拜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为师,后长期追随著名文史学者王驾吾先生研习《墨子》及先秦文学,自1984年起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福建美术出版社副编审、杭州出版社编审。
中国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玉器珠宝工作委员主任;主化部青年美术家提名展评委;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寻宝》栏目专家组成员;《华豫之门》栏目专家组成员;《收藏快报》专家组成员;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金陵书法艺术院副院长、研究员,北大资源学院客座教授。
杨宝杰,首都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博宝鉴宝网特邀专家、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鉴定中心金牌鉴定专家、青铜器、玉器、杂项鉴定专家。
从事文物工作20余年。
先后参加编写《首都博物馆藏古玺印》《首都博物馆藏印选》《玉器之美》《首都博物馆藏砚选》《北京文物大系青铜卷》《首都博物馆藏铜佛》《中华古砚》等书。
从事首都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
金运昌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
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学习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十五名陶艺大师情况介绍
![十五名陶艺大师情况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b16651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9.png)
十五名陶艺大师情况介绍15名陶艺大师简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紫砂博物馆总工程师、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总工程师,中国陶瓷艺术评审第五届、第六届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级)大师作品展评评审委员。
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
1959年从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
1962年又转师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得任淦庭先生教泽,从事陶刻创作,1975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研修,后致力于紫砂艺术的创作研究。
善于设计,尤擅长陶刻。
对书法、绘画、篆刻、陶艺、紫砂史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
注重诗、书、画、刻融紫砂陶艺术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在紫砂艺林中别树一帜,曾数十余次获国内、国际金奖。
作品被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单位。
吕尧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顾问。
194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高塍镇,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吴云根学习紫砂技艺。
1970年进紫砂研究所从事紫砂造型设计。
70年代后期,他探索紫砂壶绞泥装饰技法,形成了一条新的紫砂装饰艺术之路。
他以优雅的壶体造型和优美的绞泥装饰艺术形成具有特色的个人风格。
创作的《碧波茶具》、《八方凌云茶具》、《银葵茶具》(合作)被故宫博物院收藏;1992年被收录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其精典作品还有:《玉带提梁壶》、《竹庐茶具》、《玉屏移山壶》、《华径壶》、《贵妃壶》、《逸者寿壶》、《大漠风情壶》、《听雨壶》等。
李昌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937年生,1955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顾景舟大师。
熟知紫砂生产工艺全过程,与夫人沈遽华均为顾景舟在紫砂工艺厂的第一代人室弟子,历任紫砂厂技术辅导、副厂长、总工艺美术师、鸿成公司总经理、昌华公司董事长,。
1984年,与沈邃华合作“竹简茶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成为当代紫砂首次在国际上荣获大奖。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https://img.taocdn.com/s3/m/361782c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d.png)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江苏省文博职业培训学校第六届国家“职业艺术品鉴定评估师”培训班(10月26日—10月31日)招生简章古玩器物经营管理师瓷器鉴定评估师玉器鉴定评估师书画鉴定评估师杂项鉴定评估师铜器鉴定评估师紫砂鉴定评估师(中高级系列)主办单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承办单位:江苏省收藏家协会、江苏省文博职业培训学校【课程简介】经过本项目培训并通过国家认证考试,学员可以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古玩器物经营管理师、瓷器鉴定评估师、玉器鉴定评估师、书画鉴定评估师、杂项鉴定评估师、铜器鉴定评估师、紫砂鉴定评估师职业证书。
该证书是岗位准入的依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CETTIC官方网站可以查询。
【招生对象】全国各大文物市场的古玩艺术品的经营者;资深收藏家;具有投资能力的企业家;全国古玩艺术品的爱好者和收藏者;各大艺术品拍卖公司的经理人等;海关、司法、银行政府部门、企业相关从业人员,民间博物馆、艺术馆文博人员、在校大学生;相关文化艺术品产业投资者和经营者。
【教学方式】●采取非脱产短期(集中6天)面授的教学方式●核心课程讲授 + 实物上手解析 + 名家专题讲座 + 管理经验交流+ 参观考察+ 学员联谊活动。
【部分师资】排名不分先后【报名费用】国家统一单项收费标准7800元/人,(含学习、讲义资料、注册、证书、合影、通讯录等费)。
交通、食宿协助安排,费用自理。
【报名要求】身份证复印件1张,一寸照片4张。
【增值收益】1、与著名专家、学者、教授缔结师生之谊;与高端人群同窗学习,缔结同学友谊;2、学员可加入清华大学艺术品鉴赏收藏班同学会,分享两千多名高端人脉资源;3、学员可享受专家免费五件藏品鉴定;4、优先推荐在《大江南收藏》、《江苏收藏》杂志上发表相应文章;5、推荐加入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分享三千多名藏家人脉资源;6、凭此从业证书将分批参加学习取得国家艺术品鉴定师资格证书(中高级系列)7、由江苏省收藏家协会、江苏省文博职业培训学校颁发高级研修班学业证书。
从“壶王”事件看中国文物鉴定的理论制度之薄弱
![从“壶王”事件看中国文物鉴定的理论制度之薄弱](https://img.taocdn.com/s3/m/a8193c0a2f60ddccda38a074.png)
从“壶王”事件看中国文物鉴定的理论\制度之薄弱作者:王治国钱宝城律海明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年第10期看了央视、东方卫视等台播出杨静荣先生质疑杭州南宋官窑1尊物馆征集文物系赝品后,我们三人与文博界数位文物专家交流意见,有以下几点看法:一、杨静荣先生质疑陈列征集品系赝品,现在我们对实物的真赝,因不能上手仔细鉴定无法做出我们的判断和结论。
国家目前也没再进行更科学、更权威的鉴定,所以被人质疑也属正常。
但杨先生在质疑前,不知对实物是否亲自上过手,是否从内外的各个方面入手进行过系统的鉴定。
如果没有上手,仅是隔着玻璃凭眼观实物表象下此结论,实有轻率之嫌。
按如此逻辑,银幕上的古月、唐国强岂不就真是毛泽东了,泰国的人妖岂非真是女人,生活中的男性李玉刚不就真成女性杨贵妃啦。
二、杨静荣先生指认“壶王”(见图一)是赝品的理论依据之一是窑址没有发现此壶的样品。
此理论则显根基薄弱,没有发现不能代表没有,现在国内外的博物馆中有很多无法证实窑址出身的文物,也没有找到相应的瓷片样品,那就不是真品了吗?全世界各博物馆馆藏的无数文物、国宝只要在窑址无样品对应的话,那不都属于被误藏、错藏在各大博物馆的了吗?宋五大名窑的哥瓷,北宋官瓷,至今没有找到窑址,难道藏在故宫、国博等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哥瓷、北宋官瓷就应列入赝品行列?另外,名扬国内外的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兰釉白龙梅瓶(见图二),在窑址也未发现对应一样的样品,那么也都应列入赝品之列吗?(此瓶是王冶秋局长在任时,亲自上手过问,从民间征集之重器)三、杨静荣先生指认“壶王”是赝品的理论依据之二是:壶大系小,不足以承受盛水之重。
此论似有一定道理,但绝不能以此就定真赝。
历史上许多器物之功能,不能以今天人们的生活观念去衡量千年之前古人的生活观念和审美情趣。
如果此论成立,那么伊朗国家博物馆所藏的中国元代四系扁瓶元青花(见图三)也应指成赝品。
因为此瓶盛水后,其四系的大小、粗细根本无法担以承重之责。
最新的古董(玉器书画瓷器家具等)评估专家的资料,及评估鉴定公司
![最新的古董(玉器书画瓷器家具等)评估专家的资料,及评估鉴定公司](https://img.taocdn.com/s3/m/cda3780cf78a6529647d535a.png)
瓷器鉴定专家:王春城杨静荣叶佩兰吕成龙张如兰华义武刘岩玉器鉴定专家:张寿山赵永魁杨宝杰张广文张如兰古方于明青铜器鉴定专家:贾文忠杨宝杰丁孟史希光书画鉴定专家:李晨金鑫单国强金运昌许丽刘岩古典家具鉴定专家:宋永吉张德祥陈增弼杂项鉴定专家:杨宝杰刘静夏更起张淑芬文物修复鉴定专家:蒋道银王亚蓉黄一山贾文忠张德祥王勉杨泽华张志红瓷器鉴定专家:王春城杨静荣叶佩兰吕成龙张如兰华义武刘岩■ 瓷器专家■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 中国世家鉴定收藏网鉴定中心鉴定专家■ 中国世家鉴定收藏网培训中心讲授专家简介:王春城,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博学院兼职教授。
从事瓷器、杂项等研究鉴定工作35年,长期致力于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和古陶瓷鉴定的研究工作。
担任《中国古陶瓷图典》执行编辑。
曾参加《中国陶瓷史》、《历代紫砂瑰宝》、《紫砂传承精艺》、《青花名瓷》、《官窑名瓷》、《首都博物馆藏瓷选》等书的编写工作。
撰写了《青花瓷器起源》、《漫谈瓷枕》、《景德镇御器场始烧年代考》、《析论康熙款豇豆红瓷器》等论文二十余篇。
目前负责首都博物馆文物征集部工作。
■ 瓷器专家■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中国世家鉴定收藏网鉴定中心鉴定专家■ 中国世家鉴定收藏网培训中心讲授专家简介:杨静荣,男,1948年生于北京,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在邯郸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颜料和传统色釉的研究实验工作,1979年调入故宫博物院研究陶瓷史至今。
现任:北京逸仙专修学院(原中国大学)教授、《宝藏》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
1976年在《文物》杂志发表第一篇论文《漫谈我国古代的花釉工艺》,至今发表论文近百篇,与他人合著出版专著《中国的陶瓷》、《中国陶瓷》、《民间陶瓷》、《龙与中国文化》4部。
个人独立专著已出版《颜色釉》、《古陶瓷鉴识》、《颜色釉陶瓷的鉴赏和鉴定》。
台湾出版《龙的身世》,为《龙与中国文化》的繁体字版。
2002年入选《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博界百位“学术成就显著,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
越窑瓷器
![越窑瓷器](https://img.taocdn.com/s3/m/f7cf343883c4bb4cf7ecd168.png)
第二节 鉴定要领
一 造型
(一)碗类 ❖1.唐代:总体上看廓线明快,秀雅
端巧。从早期越窑的深腹型,逐步 演变为敞口(侈口)、斜腹的浅腹型。
初唐
平底器 假圈足
唐代 碗类器型发展趋势
中唐
玉璧底幻灯片 77 幻灯片 78
矮圈足的环底
晚唐
玉璧底、大环底 花口(四缺、五缺)、 腹部与缺口相对位置压有突筋
❖ 2.北宋:
一 对“秘色”的不同解释
❖ 对于秘色瓷“秘色”的解释,常见有三种: “秘”作秘密解释,这主要是根据宋人的解 释,认为钱氏吴国命越窑烧造瓷器,“供奉 之物,臣庶不得用”,故曰“秘色瓷”;二、 “秘色”是一种青瓷的颜色,是香草的颜色, 为青瓷釉色的代称;三、“秘”作“祢”, 是“稀奇”之意,亦为“神奇颜色”之解释, 由“碧色”讹传附会而来。
线刻四荷连环纹。
(四) 盘 类
初唐 以平底、素面、
浅腹为主, 多施青黄釉。
1.唐代越窑盘类演变趋势
中唐 开始出现矮 圈足与玉璧底。
晚唐 品种增多, 常见有玉璧底刻花盘、 圈足划花盘、 花口盘等。
唐咸通十五年(874年) 法门寺地宫埋藏的
花口秘色瓷盘是一件标准器
2.五代——北宋盘类演变趋势
五代 出现方形委角迭盘,
晚唐五代 青黄、青灰 青泛黄为主 少量青、青绿色 贡窑“似冰”、
“类玉” 秘色瓷(青绿色)
北宋晚期,釉 色则变成青灰色,
较灰暗,无光泽
北宋早期, 青灰、青黄 为主,少量 青绿色,釉面 薄而透明,多 有纤细的刻、 划花装饰
❖ 从鉴定角度看,初唐时期绝对不可能有湖绿 色的色泽,因此具湖绿色釉者,首先应考虑 其属于晚唐、五代或北宋早期。若青黄或米 黄的色泽应考虑中唐,它不可能是五代、北 宋时期的作品。当然这是一般的共性,也不 能排除个别特殊的例子,还得靠鉴定者综合 研究。
故宫行走杨静荣
![故宫行走杨静荣](https://img.taocdn.com/s3/m/d65d0d6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c.png)
故宫行走杨静荣
李彦
【期刊名称】《神州》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虽然是位专家,杨静荣外表却不似学者,他留着花白而疏乱的头发,光亮的前额,有着笑意的眼神。
杨静荣的面貌不显儒雅,说话有时流露着北京人的“糙”,偶尔能抖出一些老北京土话,他的性格不乏幽默,前几年自制了一些名片,名片上无职称无头衔,直书:故宫行走。
杨静荣所在陶瓷组的工作室在故宫的撷芳殿办公,此处是当年皇太子念书的地方。
故宫近些年经历着各种抢救性的维修保护,杨静荣见证着它每一处细小的变迁,而他最熟悉的则是故宫陶瓷馆的几次更新,殿堂中哪儿又多了一件宝贝,是哪年进馆的,何地发挖的,陶瓷大概的生辰八字是多少,他均可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李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81
【相关文献】
1.行走在云端一汽丰田RAV4荣放云南之行 [J], 柯怡达
2.以文会友荣名为宝“民间故宫”荣宝斋 [J], 刘火雄;
3.行走在生命禁区的防火卫士毛荣淘 [J], 肖磊磊
4.武志荣:我听见“时间”行走的声音 [J], 马力;郭莎莎(图)
5.浅谈传统书画艺术与数字沉浸式体验设计应用--以【行走的故宫文化《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探究 [J], 鲁玉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瓷器之根——高岭土
![瓷器之根——高岭土](https://img.taocdn.com/s3/m/9546225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e.png)
瓷器之根——高岭土
郭来喜; 杨静荣
【期刊名称】《《科学之友:A版》》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景德镇高岭村是瓷土之源、瓷器之根,至今留下元、明、清古矿坑和数百万吨尾矿,称之为“青山浮白雪”。
【总页数】1页(P11-11)
【作者】郭来喜; 杨静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72
【相关文献】
1.从景德镇捧回高岭土做成皇家瓷器回赠:中国巴伐利亚王子的中国瓷缘 [J], 青娈
2.试述瓷器文物修复中缺损图案纹饰的补全办法——以景德镇瓷器为例 [J], 程仁发
3.高岭土悬浮物对榄根村红树林湿地底质环境的影响 [J], 李斌;巫冷蝉;宋超;刘成辉
4.本地高岭土储量丰富,但我们对高岭土的精加工了解甚少,请问陶瓷工业生产对高岭土的质量有何要求? [J],
5.王健华谈明代瓷器明代瓷器的发展及明代瓷器的鉴定 [J], 王健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青石而坐,享微雨轻拂脸颊。忆起曾经的欢笑,泪,不禁无言落下
世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中古陶(北京) 国际艺术品有限鉴定专家。
作品
0c12f2c 易博
1976 年在《文物》杂志发表第一篇《漫谈我 国古代的花釉工艺》,至今发表近百篇,与他人 合著出版专著《中国的陶瓷》、《中国陶瓷》、《民 间陶瓷》、《龙与中国文化》4 部。个人独立专著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 员会委员
■鉴博艺苑收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
0c12f2c 易博
相关 上传相关 0
■北大资源学院文物专业教授
寻青石而坐,享微雨轻拂脸颊。忆起曾经的欢笑,泪,不禁无言落下
■北京逸仙专修学院教授
■中陶古艺术品鉴定பைடு நூலகம்术开发中心技术总
0c12f2c 易博
监
■国土资源部主办《宝藏》杂志专家委员会 委员
寻青石而坐,享微雨轻拂脸颊。忆起曾经的欢笑,泪,不禁无言落下
杨静荣,男,瓷器专家,1948 年生于北京,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1985 年于复旦大学历史 系毕业,曾在邯郸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颜料和传 统色釉的研究实验, 1979 年调入故宫博物院研究
陶瓷史至今。2002 年入选《中国文物报》中国文 博界百位“学术成就显著,具有创新精神”的专 家学者。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北大资源学院 文物专业教授,博宝艺术网瓷器鉴定专家,中国
寻青石而坐,享微雨轻拂脸颊。忆起曾经的欢笑,泪,不禁无言落下
已出版《颜色釉》、《古陶瓷鉴识》、《颜色釉陶瓷 的鉴赏和鉴定》。台湾出版《龙的身世》,为《龙 与中国文化》的繁体字版。
2 社会兼职
0c12f2c 易博
■中国世家鉴定收藏网著名鉴定专家 ■中国文物收藏导航网鉴定委员会委员 ■中央电视台《鉴宝》专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