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摘要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瘾(IAD)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正常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其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干预方式。
关键字:网络成瘾;青少年;ACE模型;认知疗法
1.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影响。网络信息因其丰富、快速、便宜、互动、匿名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特别是年轻学生的欢迎。它满足了他们对信息的需要,沟通的需要,宣泄情绪的需要,游戏娱乐的需要,因而备受年轻人的喜爱。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上网人数已经突破1亿,我国青少年网瘾比例约为13.2%,另外还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而其中有相当部分是青少年。青少年是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学习、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1.1 网络成瘾的界定
成瘾(addiction)是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它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术语,不过却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科学而准确的界定[3]。狭义的成瘾通常是指个体强迫性地寻求药物和使用药物的行为,其生理和心理己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2]。如对海洛因、可卡因、酒精及烟草等药物的滥用。广义的成瘾则延伸到对一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如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网络成瘾等[4]。故有人把前者称为物质成瘾,后者称为过程成瘾。本文探讨的是过程成瘾。
网络成瘾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Peter Mitchell将其定义为:“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最早提出网络成瘾(IAD)概念的是1994年美国纽约市的心理医生依凡·金伯,并且迅速引起了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开设了专门
治疗诊所,研究讨论了诊断标准。[6]
网络成瘾者与赌博成瘾者非常相似,均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行为冲动失控,导致上网者学业失败、工作表现变差、婚姻不和谐甚至离异等。I. Goldberg 首先提出并将此现象命名为“互联网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IAD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一些研究还描述了网络成瘾的表现: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倾向于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的损害[1]。
1.2 网络成瘾的症状
美国心理学家Young提出了诊断网络成瘾综合症的10条标准:一、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二、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三、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
四、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燥不安。五、一旦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六、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七、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
八、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九、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十、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Young认为上述10种情况,一年间只要有过5种以上,便可判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美国的指标,对于诊断中国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6]
1.3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心理成瘾症状,其有不小的危害。[10]
1.生理问题
睡眠的剥夺和生物钟的紊乱导致其过度的身心疲劳。当个体对网络心理依赖转化为生理依赖后会出现: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究其原因,是由于网络成瘾者上网持续时间过长,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疾病。此外,长时间的在电脑前僵坐容易引起腕关节综合症、背部扭伤、视力下降、暗适应能力降低等不良生理反应。
2.人际关系的问题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了严重的人际关
系问题。人在网上呆的时间越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就越少,“人——机——人”的交流模式取代了“人——人”二对二的交往模式。对于网络成瘾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以机器为中介,极大的减少了人际直接交往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被人对网络的依赖所取代。由于网络人际关系具有短暂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网络成瘾者人际情感的远程交流冲击了原有的近亲情感。人类情感的真实表达需要手势、语言、表情等媒介,而网络中的交往仅仅停留在运用简单的符号来传递,缺乏现实情感体验。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在网上寻求情感满足的时候,心理上必然会对网络产生依赖感,也必然导致个体对现实情感的疏远。网络成瘾者的“触角”变短,视野变窄,逐渐产生“交往剥夺”感。在网络中,虚拟的人际范围变大,但实际上缩小了个体现实的交往圈子。
3.工作、学习动机减弱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外在基础,当网络己经成为个体的必需时,上网相应也提升为主导性动机。个体的兴趣和注意大部分转移到了网络上,上网成为了其生活的主题。一项调查显示:58%的学生报告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学习兴趣减弱,成绩下降,并使逃课现象明显加剧(Young,1996 )。同时针对全美1000家大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55%的管理者认为雇员在工作时间和场合的非工作性质的网上冲浪削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Robert Half lntemet) ,网络的过度使用己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工作秩序,消磨了工作时间。由此可见,网络成瘾大量消耗了工作和学习的时间,造成了严重分心,削弱了工作和学习的动机,降低了效率。
4.对人格的影响
上网者大多隐匿了自己的真实姓名、性别和年龄等,以假而具来伪装自己。长此以往,可能使人失去自我感和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进而导致自我同一性分解,形成软弱、虚幻的人格。网络虚拟空间的表现与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具有强烈的反差导致了双重人格。网络成瘾者夸大自己的次要性格,自我向本我妥协,在互联网上一味追求快乐原则,但另一方而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产生焦虑,网络成瘾者始终处于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情景中。[10]
2. 网络成瘾对生理及心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