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0045d33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7.png)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宏观经济学简答题1.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③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④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⑤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2.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支出法: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
支出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GDP=C+I+G+(X-M)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包括:①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②非公司企业主收入,③公司税前利润,④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⑤资本折旧。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3.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都不计入GDP。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而人们购买普通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间接税为什么要计入GDP?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也应视为成本,所以间接税要计入GDP。
5.简述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有何不同?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的.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向的.当税收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是税收增加量的倍数.反之则相反.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量的变化,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和总支出.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量是与总支出同方向的.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倍数关系,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6.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125003c15fbfc77da269b1c0.png)
GDP的核算方法?1.生产法,它是按“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全部价值增值之总和”的原理来核算国民收入的。
用此方法和算时,各商品和劳务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全部扣除,只核算本部门的增加值,然后将全社会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2.收入法,它是将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所得到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在生产中的所得相加。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
3.支出法,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答: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唯一地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
如果总需求减少,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就上升。
为了减少非计划存货投资,将实际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如果总需求增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计划存货投资就会减少。
为了将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有关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
另外,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社会资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供大于求。
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闲置的资源会逐渐得到利用,但资源的价格往往不上升,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的成本不变,进而价格保持不变。
因而,国民收入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但一般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
由于价格不变,经济主要是通过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的调整达到均衡。
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答: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种。
一是货币的交易动机,指公众为应付正常的交易(即购买支出)而持有货币,产生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间隔。
二是预防动机,指公众为了应付非正常情况的交易而持有货币。
它产生于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三是货币的投机动机,指为了避免由债券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或者是为了在未来购买收益率高于当期的债券而持有货币。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721465a45177232f60a260.png)
简答题By坤哥1.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都不计入GDP。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而人们购买普通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2.什么是名义GDP、实际GDP,及其关系。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价格总水平3.什么是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比率。
决定因素: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投资乘数越大。
4.IS曲线的移动投资需求上升,则IS曲线向右移;投资需求下降,则IS曲线向左移。
储蓄增加,则IS曲线向左移;储蓄减少,则IS曲线向右移。
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在自发支出量变动的作用中等于增加投资支出,因此,也会使IS曲线向右移。
政府增加一笔税收,税收增加就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会使投资减少所以会使IS曲线向左移动。
5.什么是“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不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6.LM曲线的移动名义货币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7.政府支出会在多大程度上“挤占”私人支出,主要取决于那几个因素?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
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的变动的敏感程度。
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8.简述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时,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曲线相交,LM垂直,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债券价格很低,所以人们会将所有货币去购买债券。
IS曲线水平,说明投资的利率系数达到无限大,所以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变动。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ab8a4a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3.png)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1.国内消费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消费要素所消费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P3672.名义GDP〔货币GDP〕:是用消费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是从前某一年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P3764.平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平衡产出。
P3825.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局部的比率。
P3846.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试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本钱。
P4107.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互相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平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158.LM曲线的含义:满足货币市场的平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r的关系的曲线。
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平衡的。
P4259.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会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此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人们有了货币也绝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降时出现损失。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性偏好陷阱”。
P42210.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43911.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指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存在着政府根底私人投资的问题P44112.自然失业率:是社会经济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的状态。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284a9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4.png)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第一81、国内生产总值中就是否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29答:GDP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GDP就是最终产品价值得总与,但最终产品价值中包括中间产品价值与新增价值两部分,从这个意义讲,中间产品得生产也纳入到GDP得核算体系中,统计实践虽然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价值,就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2、购买一辆旧车得费用就是否计入当年得GDP,为什么?29答:购买一辆旧车得费用不计入当年得GDP。
GDP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得最终产品与服务得市场价值总与。
这里要指出就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得,而不就是新售卖得价值.旧车一般认为不就是新生产得,它得(即二手车)得价值在它就是新车被售出时已经计入过G DP了。
购买一辆旧车得费用不计入当年得GDP。
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得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 增加要多一些?29答:不能。
GDP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得最终产品与服务得市场价值总与.这里要指出就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得,而不就是新售卖得价值。
该公司对GDP创造得作用表现就是瞧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就是卖掉了多少汽车。
多卖掉一些还就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就是少一些,而不会使CDP生产发生变化。
4、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得区别46答: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就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得最终产品与劳务价值总与。
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得国民生产最终产品与劳务得价值总与。
两者得统计范围不同。
GDP就是按国土原则计算得,只要其经济活动就是领土范围内,不管就是本地居民还就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就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得,只要就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就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
5、政府转移支付与购买普通股票得价值就是否可以计入GDP,为什么?43答:两者都不能计入GDP。
政府转移支付只就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得货物或劳务得交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GDP.购买股票只就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对个人而言就是一种投资,但不就是经济学意义上得投资活动,因此不能计入GDP.6、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53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公司,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就是提共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而已公司债券得利益可以瞧做资本这一要素提高生产性服务得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787c77aaea998fcc220efc.png)
1.举例说明在经济学中流量和存量的区别和联系,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答:存量指某一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
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2.简述乘数效应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答: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所需条件:1,经济中存在生产力的闲置(失业、开工不足)2,价格水平不变(工资不变、物价不变)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无限4,由于总供给无限,均衡水平由总需求决定——总需求分析法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答:错.a)边际消费倾向=总消费变动/总可支配收入变动.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0<MPC<1是对的.b)APC是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总消费/总可支配收入.APC>MPC当消费大于收入时APC>1当消费和收入相等时APC=14.简述影响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因素。
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其中,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及投资需求时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成正比,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则与挤出效应成反比。
在这四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决定于边际消费倾向,而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较稳定,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也较稳定,因而,影响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5.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
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26f1e4233687e21af45a923.png)
1.如何认识奥肯定律?实际GDP与失业率变动之间的数量相关性被称为奥肯定率,它表明产出越高,失业率越低。
2.联系我国实际分析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不确定)(1)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期间,工人的工资和物价都在上涨,但许多工人工资上涨的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这种现象可部分地由前面提及的货币幻觉及工资粘性来解释。
各种商品价格上涨幅度不可能是均匀的,因此,不同行业工人的工资上涨幅度也不同,这也是一种再分配。
那些依靠固定收入的人,在不断上涨的物价面前,生活显然会越发窘迫。
除此,通胀还会改变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收入、利益配置,以及改变国民收入的国际再分配。
(2)资源配置效应:在通胀期间,价格水平的上涨往往是不均衡、不均匀的,这就会引起资源的重新配置。
而价格的频繁变动会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
(3)税收扭曲效应:首先来看定量税,通胀期间的价格水平上升,货币贬值,使得原来规定缴纳的固定税额的市价价格下降。
其次来看比例税。
通胀期间,人们的却使人们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登记,名义收入一般也会提高但实际收入可能并未提高,甚至有所下降。
然而名义收入的提高,因此支付更多的比例税。
(4)经济增长效应: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类似倒U的关系(5)通货紧缩效应:1.经济容易衰退2.就业状况恶化3.可能诱发金融危机4.资产价格下降3.试述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措施。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被称为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
原则是逆经济波动的风向行事,即总需求过大时,通过政策施压缩小总需求;总需求过小时,通过政策实施扩大总需求。
一般有三种手段: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改变税率4.自然失业率的变动受那些因素影响?劳动力结构变化、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因素、失业保险制度的深化和完善、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变化、员工技术培训的加强。
5.在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分别是什么怎么样的?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形态的决定:(1)实际资产效应(2)利率效应(3)进出口效应总供给曲线形态的决定:(1)资本设备限制假说(2)工资刚性假说(3)工资粘性假说(4)货币幻觉假说6.联系我国实际分析中央银行针对经济形势怎样实施货币政策?(1)公开市场业务(2)再贴现率和利率:加息(3)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减少总需求(4)道义劝告7.什么是通货膨胀税,其受益者是谁?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增加收入时,详单与对广大货币持有者征收了一种隐蔽的税收,这种税叫通货膨胀税。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6c7cde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c.png)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问题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变化。
它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后者关注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研究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和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例如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投资。
2. 通货膨胀和物价稳定:关注总物价水平的变化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
3. 失业和就业:研究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包括失业率、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等因素。
4. 货币和货币政策:分析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它们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5. 国际经济关系:研究跨国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等因素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6.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研究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包括经济扩张和衰退。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旨在了解经济的整体表现,并提供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问题2:为什么宏观经济学对我们重要?宏观经济学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的几个方面:1. 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
通过了解经济的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政府可以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2. 企业决策:企业需要了解宏观经济环境以做出决策。
宏观经济学可以提供对宏观经济变化的预测和解释,帮助企业调整生产和投资策略以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
3. 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运行和分配,帮助我们了解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效率。
这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水平。
4. 个人理财:宏观经济变化对个人和家庭的购买力、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了解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个人做出理性的理财决策,更好地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
总之,宏观经济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理解并应对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变化,为政策制定、企业决策、资源配置和个人理财提供指导。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78d59900f12d2af90242e63c.png)
1. 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第三种动机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货币需求函数:Md=M1+M2=L1(Y)+L2(i)=L(Y,i)2.政府主要运用哪些手段来实施其财政政策?政府调整财政收支的手段主要有三个:一是改变政府购买水平;二是改变政府的转移支付;三是调整税率。
改变政府购买是政府招待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经常使用的手段。
在经济萧条、总支出不足时,政府要扩大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增中军费开支,修筑高等级公路,建立新的福利设施等,以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反,在经济繁荣、总支出过大时,政府则减少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数量,比如推迟某些军事科研,压缩或缓建一批公共工程,以便压缩总需求,缓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政府运用的第二个财政政策手段是变动政府转移支付的数量。
变动政府的转移支付也是逆经济风向的。
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以提高对退伍军人、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各类补助,或者增加对农产品的补贴,以便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私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扩大总需求。
相反,在经济繁荣时,政府则压缩用于福利、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或者延长补贴支付的时间,以便减少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调整税率是政府执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第三大手段。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减少税种或降低税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以便刺激需求。
反之,在经济过热时,则可以暂时提高税率,或增加一些临时特别税种,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抑制需求。
上述三种手段不仅可以单独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而且也可以共同发生作用,实践中三种手段往往搭配使用。
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的特征是什么1.经济增长速度经历了由快转慢的过程。
2.从货币投放看,持续实行紧缩政策。
3.产品结构,产品成本呈软化趋势4.从劳动力看,脑力劳动者比重上升。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236a1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5.png)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答: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是因为这是一种生产性活动所得到的收入。
公司发行债券是为了筹集资金来投资生产,而债券持有人则是为了获取债券利息收入。
这种利息收入是通过生产性活动获得的,因此应计入GDP中。
答:用增值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首先需要将所有生产活动的价值加总,然后减去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品和服务的价值。
这个差值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具体来说,增值法将国内生产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生产、加工和销售。
在每个阶段,企业都会增加产品的价值,这个增加的价值就是增值。
将所有企业的增值加总,就得到了国内生产总值。
例如,一家工厂生产了一批产品,这批产品的总价值是100万元。
在生产过程中,工厂使用了价值为20万元的原材料和服务。
那么这批产品的增值就是80万元。
将所有企业的增值加总,就得到了国内生产总值。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过度借贷和外汇储备不足等问题。
2.简述财政政策的类型及其实施方式。
142答: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类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
紧缩性财政政策则是相反的,即政府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以抑制通货膨胀或缩小财政赤字。
财政政策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三种:政府支出、税收和借贷。
政府支出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或社会福利来刺激经济,税收可以通过减税或增加税收优惠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借贷则是通过政府借款来提供资金支持经济发展。
3.简述货币政策的类型及其实施方式。
142答: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两种类型。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或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
扩张性货币政策则是相反的,即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或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三种:开放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开放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销售国债等有价证券来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340946b307e87101f6961c.png)
1.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3,均衡产出: 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4,乘数: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5,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投资边际效率: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R,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
(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6,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7,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8,流动偏好陷阱: 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9,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0,挤出效应(对投资或消费的挤出):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11,财政体系: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
货币体系: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0562ee0242a8956bece445.png)
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GDP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理解:第一,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第二,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的价值不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三,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第六,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
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
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3,4,ISLM模型是说明总需求的好模型吗?课本452根据IS LM模型推导,如图6—22(a)和图6—20(b)所示。
图6—22(a)为IS LM;图6—22(b)表示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为1P时,此时的LM曲线(1P)与IS相交于1E,1E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1Y和1r。
将1P 和1Y标在图6-22(b)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1D点。
现假设P由1P下降为2P。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右移到(2P)位置,它与IS的相交点为2E点,又可在图6—22(b)中找到2D点。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f28aeeb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f.png)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关于宏观经济学的简答题回答:1. 什么是GD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重要指标。
2. 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当供应的货币多于市场上的货物和服务的总量时,人民购买力下降,价格上涨。
3. 什么是失业率?失业率指的是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
4. 什么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投资和技术进步等方式实现。
5. 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它旨在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稳定的货币价值。
6. 什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关于税收和政府支出的政策。
它旨在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7. 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包括经济扩张(高景气)、经济衰退(低景气)和复苏等阶段。
8. 什么是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
以上是对宏观经济学简答题的回答。
如有更多问题,请随时提问。
宏观经济学 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 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31562ccaaedd3382c4d303.png)
1、政府的最高限价有什么影响?答:政府最高限价的后果是:过度需求;(1分)出现消费者偏好;(1分)政府偏好代替消费者偏好;(1分)可能出现黑市;(1分)从长远来看,还会限制供给量;(1分)政府卷入微观经济活动中。
(1分)2、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1分)还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1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1分)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1分)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未来预期等。
(1分)3、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1分)还包括厂商的生产技术水平、(1分)投入要素价格、(1分)其他商品的价格、(1分)厂商对价格的未来预期以及市场上厂商数目、(1分)税收和补贴等。
(1分)4、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后,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后价格又可能回升。
请问这种观点正确与否,为什么?答:错误。
(1分)这种观点没有区别出需求与需求量。
(1分)在某一价格下,供大于求,价格有下降的压力,最终形成一个均衡价格,在此价格下供求平衡。
(2分)价格下降之后影响的需求量,而不是需求。
只有需求增加之后,价格才可能回升。
(2分)5、说明企业如何根据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定价。
答:企业是追求最大利益的主体.许多企业希望通过价格的调整能为其带来更多的收益. (1分)(1)如果企业的商品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增加幅度就会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增加. (2分)(2)如果价格上升,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减少幅度就会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减少.因此,对富有弹性的商品应该采取降价措施. (2分)(3)如果企业的商品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增加幅度就会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减少.如果价格上升,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减少幅度就会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增加.因此,对缺乏弹性的商品应该采取提价措施. (3分)6、试述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有何区别?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e16be8fefab069dc5022010c.png)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一、解释GDP的含义,并说明核算GDP常用的两种方法和路径?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核算GDP常用的方法有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其中支出法为:GDP=居民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
而收入法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出+折旧。
二、试说明制定财政、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其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挤出效应?1、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
2、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
3、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以下四方面: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三、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跟什么有关系,而其斜率大小与他们对应的效果有什么关系,怎样的斜率其效果最好,并说明影响LM曲线和IS曲线斜率的因素有哪些?1、财政政策:在LM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其效果越小,如下面a、b图所示;在图形上,收入应从y0增加到y3,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y3,因为如果收入要增加到y3,则须假定利率r0不上升,但利率一定会上升,因为IS曲线向右移时,国民收入增加了,因而对货币交易需求增加了,但货币供给不变(LM不变),因而人们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必须减少,要求利率上升。
2、货币政策: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影响的变动就越大,反之,效果越小,如a图所示。
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如b图所示。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fb2a0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2.png)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系统整体运行与发展的学科。
下面,我将简要回答一些宏观经济学的常见问题。
1. 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个特定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2. 请解释一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对经济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降低储蓄的实际价值、扭曲资源配置等。
3. 什么是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处于劳动年龄且正在寻找工作但暂时未能找到工作的人口与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失业率是一个衡量就业状况的指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和经济状况。
4. 请解释一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经济的整体需求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
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政策。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可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资源分配。
5. 什么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程度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经济增长通常通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率来衡量。
6. 请解释一下供给与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是指在市场上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图形表示。
通常,供给曲线呈现上升趋势,即价格上升,供给量也随之增加。
需求曲线是指在市场上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图形表示。
通常,需求曲线呈现下降趋势,即价格上升,需求量随之减少。
7. 请解释一下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不断扩张和收缩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一般包含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萧条期等不同阶段。
宏观经济学简答汇总
![宏观经济学简答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9142bf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e.png)
宏观经济学简答汇总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整体行为的经济学分支,关注经济的总体活动,例如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民收入与产出、就业与失业、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以及货币和财政政策等。
为什么国民收入会增长?国民收入的增长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包括人口增长、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以及生产率的提高等。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促使经济产出和收入水平的增加。
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整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需求过热、供给不足、货币发行过度等。
政府如何实施货币和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货币政策包括调整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
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何不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分支。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市场供求关系等。
而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行为和变化。
什么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经济总体产出的持续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与国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增加等因素相关。
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政策有何指导作用?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分析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与工具。
通过了解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人们可以更好地预测经济变化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宏观经济学的局限性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体系,因此存在许多复杂的因素和变量。
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可能较为复杂,因此宏观经济学的预测和政策建议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13942dd77232f60ddcca1d8.png)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1.什么是投资乘数?为什么有乘数效应?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最初投资增加(店主买玻璃)会引起相关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大于最初投资的增加量。
这种过程被称为“乘数效应”。
2.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刺激消费?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措施:财政政策:降低税费,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困难群体从社保改革中得到更多关爱3.分析投资和利率的关系?i=e-dr 投资由投资预期利润率和资本市场贷款利率决定,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投资与利率反向变动,贷款利率既定,投资与预期利润率同向变动。
4.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它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它也代表该项目的预期利润率。
当利率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的价格会上涨,由于资本品价格上涨而被缩小了的资本边际效率被称为投资边际效率。
5.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推导?6.IS曲线:符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 i=s)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
推导: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均衡条件为:i=s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推导: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 = L= L1+L2 = ky – h r7.什么是货币需求函数?分析货币供求和利率的关系。
L= L1+L2=ky-hro 35\36PPT8.IS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IS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斜率。
—1—C’/D投资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i • ki储蓄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 ∆y= ∆s • ki政府支出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g • kg政府税收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投资乘数?为什么有乘数效应?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最初投资增加(店主买玻璃)会引起相关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大于最初投资的增加量。
这种过程被称为“乘数效应”。
2.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刺激消费?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措施:财政政策:降低税费,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困难群体从社保改革中得到更多关爱3.分析投资和利率的关系?i=e-dr 投资由投资预期利润率和资本市场贷款利率决定,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投资与利率反向变动,贷款利率既定,投资与预期利润率同向变动。
(2)价格水平的变动。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10.什么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是怎样实现的?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货币市场均衡。
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书10411.简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凯恩斯如何解释经济危机的原因?60PPT12.什么是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取决于那些因素?财政政策效果指政府收支变化(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货币需求利率系数 h, h 越大(LM曲线平坦),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上升少,挤掉的投资少,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投资需求利率系数 d, d 越小(IS曲线陡峭),利率上升挤掉的投资少,挤出效应小,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13.什么是挤出效应?分析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挤出效应:指由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挤出效应取决因素:(1)支出乘数。
kg越大,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2)货币需求产出系数k,k 越大,产出增加所导致的货币需求增加的多,利率上升多,挤出效应大。
(3)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h,h 越大,货币需求增加引起的利率上升少,挤出效应小。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d,d越大,利率变动挤掉的投资多,挤出效应大。
政政策(税收)减少国民的个人所得税或各种税种增加支出来扩大国民收入拉动总需求。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发行货币加大市场的共给与需求。
扩张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利率下降,带动投资,以刺激总需求的增长。
紧缩货币政策通过削减货币供给来降低总需求。
20.分析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古典: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表示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增加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
凯恩斯:在充分就业之前,政府增加需求的政策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使国民收入增加,在达到充分就业之后,不论价格水平提高到何种程度,该社会的国民收入都不会增长,而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
常规:在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由于存在大量闲置的生产能力,收入增加,价格会稍有上升,总供给曲线相对平缓。
收入增高时,生产能力接近充分利用,由于某些投入短缺,不得不支付更高的要素价格,并提高产品价格,所以物价水平提高较快。
总供给曲线叫陡峭。
21.什么是自然失业率?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即是一个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官方解释: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货币市场自发供求。
22.什么事通货膨胀?及其原因?当以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成为通货膨胀。
27.说明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过程28.汇率变动和净出口变动有何相互影响?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净出口增加,反之,净出口减少。
29.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原因及利弊分析原因: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
利:有利于中国进口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增加国家税收收入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弊: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人民币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稳定30.什么是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有哪些动机?答: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将不能生息的、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保存在身边的心理倾向。
货币需求包括:(1)交易动机。
又称交易需求是指企业和个人出于正常交易的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2)预防性动。
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为应付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愿望。
(3)投机动机。
是指企业或个人出于购买有价证券的投机利益而手中持有货币的愿望。
31.简述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答: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引起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形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另一类是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减少,主要由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因素引起,导致总需求增加。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指在没有过度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以分润宏观经济政策。
当经济过热时,货币流通量过多,中央银行就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会减少,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信贷规模缩减,从而货币供应量会减少。
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随之提高,进而使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减少,有效地抑制了总需求。
反之,当经济衰退时,降低再贴现率,可以刺激经济发展。
其他货币工具还有选择性信贷控制和道义劝告。
33.什么是失业?失业包括哪几类?答:一般认为,失业是指处于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目前没有工作,但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或者说,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从而使一部分劳动力人口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根据失业的不同性质,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34.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目标。
35.总供给曲线被区分为哪三种类型,呈现何种形状作图说明。
答:宏观经济学中,根据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进行调整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将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即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
图见课本 139-140 页。
34.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答:(1)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与货币需求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即收入水平越高,对货币的需求越大。
(2)物价水平。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与物价水平成正比,即物价水平越高,对货币的需求量越大。
(3)利率水平利率水平与货币的需求量成反向4)2)费政策会使利率在不提高的的前提下,提高收入水平,所以财政政策有效果。
38.简述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答: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
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出效应为 1.也就是政府支出增加的量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
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 0 而小于 1,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
利率上升的多,则挤出效应大;相反,利率上升的小,则挤出效应小。
一般而言,挤出效应取决于 S 曲线和 LM 曲线的斜率,所以营销 IS 曲线,LM 曲线斜率的因素就是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39.为什么说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有四个:第一,利率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第二,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总水平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第三,税收效应。
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从而增加人们的税收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第四净出口效益。
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在汇率不变的条件下,是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导致本国居民增加对国外的商品购买,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
因此净出口减少。
40.失业类型有哪些?答: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事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周期性失到推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造成的,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导致成本的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43.简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44.简述 GDP 的 GNP 的区别:a GN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B GNP 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
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 GNP 中。
C GDP 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
比方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 GDP 中。
45.说明 GDP 的三种核算方法并简析储蓄投资恒等式:a 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总卖价。
(经济社会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b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
(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c 生产法: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等式:在一国的一年的经济总量中储蓄量与投资量是处于恒等状态的,也就是一年储蓄量=一年投资量,只有维持这样的恒等状态才不会危及到一个国家经济形式的正常运转.水简越曲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境内一定时期所生产的以货币来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