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中国的行政监督体系的法制监督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的行政监督体系的法制监督篇一:论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中的舆论监督论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中的舆论监督摘要:在我国,随着政治文明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政府的监督,而其中舆论监督是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是宪法赋予人民言论自由的权利和参政议政的途径,在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行政法制监督;依法行政;舆论监督行政法制监督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行政法制监督不仅包括来自行政机关内部的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等的自我监督,也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及社会舆论等对行政机关的外部监督。
舆论监督是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媒体的一种特殊职能,更是宪法赋予人民言论自由的权力和参政议政的途径。
一、舆论监督的概述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大众传媒工具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利,表现为言论自由权、结社权、知情权、对政府机构或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进行举报、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舆论监督是宪法赋予人民群众的一项权利,也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意志的重要形式。
准确及时的监督,可以抑恶扬善,稳定社会,凝聚人心,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篇二:中国的监督体系中国的法的监督体系当代中国的法的监督体系,是指由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对各种法律活动进行监督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分两大类: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一、国家监督,指国家机关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这类监督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法的效力,是中国法的监督体系的核心。
1.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是指人大所进行的监督。
它包括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形式有两种,即法律上的监督和工作监督。
(1)法律上的监督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立法程序对某项法律、法规进行审查,确定其是否符合宪法,对违反宪法的法律、法规予以撤销,从而实现监督。
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摘要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的行使有着积极和负面的双重影响。
网络舆论使行政问责的主体更加多元化,提高问责效率,对政府和官员产生了应有的制约和监督,推进现代责任政府的实现,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网络舆论中存在着网络暴力、谣言、诽谤和人身攻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
本文主要从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概念和特征开始分析,并对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两方面展开分析,就如何利用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进行了阐述,提出应从健全网络舆论监督法制和公共领域伦理体系、加强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保持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对独立性、增加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性等方面入手,加强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
关键词:网络舆论, 行政权力,监督,健全,引导目录摘要 (1)引言 (3)一、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3)(一)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 (3)(二)网络舆论监督的特征 (3)二、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影响 (4)(一)积极影响 (4)(二)消极影响 (5)三、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网络监督的对策 (6)(一)加强我国行政权力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建设 (6)(二)进一步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化 (7)(三)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 (8)(四)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 (8)(五)加强主流传播媒体的建设 (9)四、总结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通讯手段,越来越成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有效途径,在行政权力监督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互联网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实现下情上达;另一方面,由于公共事务通过互联网的沟通功能,使得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可以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公众有效的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中来,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政府行政中的网络舆论监督——由周老虎事件和躲猫猫事件引发的思考
摘 要】 政府总是处在一种监督 - 被监督关系之中 , 而作为 公 民 参 与 方 式 之 一 的 舆 论 监 督 , 随 着 网 络 信 息 技 术 的 发 展 取 得 了 一 种 网 络 特 性。 【 网络舆论监督有其优势 , 但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 而如何更好的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 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 更是权力 法 律 关 系 以 及 道 德 本文试图通过对两个网络舆论监督案例的分析 , 得出一些关于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现状及问题的认识 , 并简要的提出一些看法 。 价值问题 。 因此 , 【 关键词 】 政府行政 网络舆论监督 思考
网络舆论监督 : 公众参与的新渠道 一 、 有一种观点认为 “ 所谓 网 络 舆 论 监 督 , 就 是 民 众 以 互 联 网 为 平 台, 通过网络技术 , 对国家政治 、 经济 、 法律、 文化、 教育、 行政等活动进行褒 ” 贬与评价 , 对社会管理者 行 使 管 理 权 力 的 行 为 进 行 监 督 的 过 程 。 从这 网络舆论监督是一个义涵广泛的概念, 其内在的包含了公 一界定 来 看 , 众与立 法 、 司法、 行政等相关国家机关及其公众人员之间的监督与被监 督的关系 , 其至少存在着三个层面 : 一 是 技 术 层 面, 即网络舆论监督需 要民众 以 互 联 网 位 平 台 , 以网络技术为基础, 因而网络信息技术提供了 二是权力关系层面, 也即权力-权利法律关 网络舆论监 督 的 技 术 支 持 ; 三是道德价值层面 , 即民众进行的是“ 褒 贬 与 评 价” 行 为, 其内 系层面 ; 在的包含了对于国家机关 “ 应该做什么 ” 以及 “ 不应该做什么 ” 的界定 。 由以上的分析 , 我们得 知 网 络 舆 论 监 督 范 围 的 广 泛 性 以 及 其 内 容 也即政府行政过程中来探 的复杂性 。 本文仅在公众 - 行 政 的 关 系 内 , 讨网络舆论监督 , 不仅把 网 络 舆 论 监 督 视 为 政 府 行 政 和 公 民 参 与 可 资 同时也把它视为型塑公共利益、 实现公民价值和政府价值 利用的 工 具 , 的途径 。 网络信息技术对舆论监督影 响 。 舆 论 监 督 就 其 根 本 目 的 来 说 是 1. 为了更 好 的 实 现 公 共 利 益 , 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好、 维护 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 依 法 工 作 和 凭 良 心 做 事 。 当 然 , 舆论 好、 监督的 价 值 诉 求 需 要 一 种 技 术 性 的 支 持 , 而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 网 络舆论监督呈现出一种上升的势头 。 1. 1 网络信息技术以其强 大 的 信 息 即 时 共 享 的 功 能 弱 化 着 信 息 的 这种即时共享功能, 缩短了信息 时空特性对舆论监督的限制 。 一方 面 , 使信息直面网民; 另一方面信息的即时共享也意味着信息 传递的 链 条 , 交流的即时性 , 使网民之间的交流 事 件 大 为 缩 短 。 这 样 一 来 , 网络信息 技术实际上提供了网民 之 间 迅 速 沟 通 交 流 并 形 成 公 众 舆 论 的 可 能 性 。 “ 周老虎事件 ” 和“ 躲猫猫事件 ” 就是很好的证明 。 1. 2 网络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不同群体之间的 交 流 限 制 。 对于某一公共事件总是 有 不 同 的 参 与 主 体 , 他们之间的互动对于舆论 的形成是必要的 。 在对 “ 周老虎事 件 ” 的关注中, 我们很容易发现, 一些 普通网 友 、 专家、 媒体和一些非政府性质的组织都通过网络这一渠道发 相互 交 流, 形 成 一 种 舆 论 压 力, 而政府机关及其 表自己的看法与态度 , 工作人员也通过开新闻 发 布 会 、 博客以及政府网站来试图缓解舆论压 力。 这种匿名性在一定程 度 上 活 跃 1. 3 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一种匿名性 , 了公众舆论 。 一 方 面 , 匿 名 性 掩 盖 了 网 民 的 真 实 身 份, 使其身份虚拟 这样可以使网民在发 表 言 论 时 免 除 了 一 些 顾 虑 ; 另 一 方 面, 匿名性 化, 一定程度上排除了网民 真 实 身 份 不 平 等 的 影 响 。 因 此 , 网民可以通过 网络积极地参与到公共 事 件 的 讨 论 中 去 。 在 “ 躲 猫 猫 事 件” 中“ 根据人 民网舆情检测室提供的数据 ‘ 躲猫 猫’ 事件的舆情热度为红, 是2 0 0 9年 评 论 量, 发 帖 量, 浏览量等检测事件 最火的一个事件 。 同时以 报 道 量 , ‘ 受关注度的关键数据形成的传统媒体关 注 度 , 网站推荐度, 躲猫猫’ 事 ” 件都是排行第一 。 “ 权力 - 权利 ” 关系中的网络 舆 论 监 督 。 参 与 式 民 主 是 现 代 民 主 2. 理论中 的 一 个 重 要 内 容 , 参与式民主强调公众的参与, 强调公共事务治 理中的多元主 体 的 互 动 合 作 关 系 。 舆 论 监 督 作 为 一 种 公 众 参 与 的 方 其内在的价值诉求与政府治理的价值诉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这样 式, 不免会出现政府与公众在解决公共事务中的权责划分问题 。 宪 法》 第3 2. 1 网络舆论监督是公民的一 项 基 本 权 利 。 根 据 我 国 《 4 “ 条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 民 有 言 论 、 出 版、 集 会、 结 社、 游 行、 示威的 ” 自由 。 舆论作为一种言论只要是在法律的范围内其他任何人是不能干 尤其是这种言论或舆论指向政府, 批评政府的一些违法及不良行 涉的 , 为时更是有益的 。 而在网 络 信 息 技 术 条 件 下 ,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公民 的一项基本权利的特性 也 逐 渐 明 显 起 来 。 在 “ 躲 猫 猫 事 件” 中, 云南省 委宣传部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而 发 出 公 告 并 会 同 相 关 部 门 组 成 调 躲猫猫 ” 舆论事件真相进 行 调 查 的 现 象 就 能 从 侧 面 反 映 出 查委员会对 “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整理]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摘要舆论监督指公众利用各种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它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模式,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
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舆论监督都是由传统媒体来承担的,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媒体事业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的地位也越发凸显,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而网络舆论监督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是高科技和民主相结合的成果。
以其先天的优势,使更多的人掌握了话语权,拥有了自己的舆论舞台,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是现代民主发展进程的必然。
关键词:网络舆论;机制;完善前言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于信息的传播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也由此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一方面,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都被放大,两种效应之间形成博弈态势;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舆论监督力量的强大,其影响力日益彰显,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难度也在加大。
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因势利导,保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成为网络媒体及网络主管部门共同关注的新问题。
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及特点(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1。
它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
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二)网络舆论监督特点与优越性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它所实现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
怎样发挥新闻舆在行政监督中作用论文
试论如何发挥新闻舆论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新闻舆论能给不法者造成一种新闻舆论压力;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有效地扼制腐败、防止权力的滥用。
因而探讨新闻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闻舆论作用行政监督问题与对策新闻舆论监督在西方国家习惯上称之为第四种权力,把它视为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重的一种权力。
新闻舆论监督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监督制度建设,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1]”。
因而探讨新闻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新闻舆论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所谓新闻舆论监督,简言之就是利用新闻媒介等大众传播手段,对国家事务、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违反公共道德或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引起人们的关注,形成社会普遍性的看法,借助新闻舆论的压力使上述不良、不法行为得以及时纠正和救济,从而确保权力的良性运行,维护社会的公平及正义。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正在逐步完善,正在建设法制现代化的国家,而司法公正原则是法制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
新闻舆论监督可以成为司法机关抵制法外因素的坚强后盾;可以约束司法权力,防止司法专横;可以保证全体大众受益而不是个人或少数部门受益。
(二)新闻舆论监督可有效地扼制腐败、防止权力的滥用通过社会舆论,一方面,能够及时传达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措施,以威慑腐败分子,另一方面,特别是通过新闻媒体,揭露腐败行为,使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在这方面,新闻媒体及广大新闻记者做了大量的工作。
例如近年来揭露出的许多以权谋私及走私大案,都有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的积极作用[2]。
二、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在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各新闻媒介都在致力于探索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最佳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行政权力外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行政权力的行使需要被监督,舆论监督作为行政权力外部监督的重要形式,对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舆论监督从建国初期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对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产生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监督不力、监督不易、监督错位等问题亟需解决。
我国应消解当前舆论监督的困境,创新媒介体制,统一监督权责,健全新闻法制,保护舆论监督,保持舆论监督和行政权力监督之间的合理张力,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行政权力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困境举措行政权力监督伴随着行政权力的行使而产生,舆论监督作为行政权力外部监督的重要部分在当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新闻媒体、行政权力的相关文献,从舆论监督的主旨内涵和发展历程着手,旨在简析当前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指出舆论监督走出困境的出路,促进行政权力的科学、合理、高效地行使,维护良好的行政环境。
一、行政权力监督及舆论监督概述所谓行政监督是指以权力制约权力,实施有效的行政监督,帮助国家机关以及相关机关廉洁、高效、提高行政效率、建立政府权威,达到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的目的。
舆论监督的主旨内涵是将一切权力置于民意的阳光之下。
从本质上来讲,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广大公众。
(一)行政权力监督概述我国的行政权力监督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行政权力内部监督,它包括专职监察机关的监督和非专职监察机关的监督;一类是行政权力外部监督,它包括立法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政党监督、公民监督、舆论监督。
行政权力接受监督是由权力所具有的特征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它在现代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共同构成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保障着公权力的有序行使,确保我国民主建设的进行。
(二)舆论监督概述1.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1)从“报刊批评”到“舆论监督”(1978--1988)中共一贯重视报刊的批评、监督功能。
马克思主义行政思想对舆论监督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行政思想对舆论监督的启示标题一: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对政府、组织或个人的言行进行批评、监督、督促和评价的行为。
在新闻传媒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舆论监督逐渐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行政思想的角度,探讨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首先,从社会治理角度看,舆论监督有助于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良好的舆论环境可以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防止错误思潮的传播和滋长,确保社会稳定和长期发展。
其次,从监察机制角度看,舆论监督可以是权力机关在处理社会矛盾过程中保持公正、客观和透明的重要力量之一。
它可以促进政府落实公共权益维护、法律法规执行及执法机关维稳、维权等职责,起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再次,从公共服务角度看,舆论监督有助于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引导政府制定科学的公共政策,并使其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需要。
综上所述,舆论监督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手段。
它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同时保障权力的透明和公正,使公共管理的效果更加可控和透明。
各级政府应重视舆论监督,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工作,建立透明的信息传播平台,以便公众监督政府,保证政府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标题二:马克思主义行政思想对舆论监督的指导意义作为一种深刻解析社会本质、揭示社会规律的哲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行政思想在舆论监督方面也提供了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本文从政治任命、分权分层和协同合作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行政思想对舆论监督的指导意义。
政治任命方面,马克思主义行政思想强调政府必须代表和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行依法广开言路、反腐倡廉、有效治理等措施,并建设合法、纯洁、有为的政府班子。
其次,分权分层是一个重要的思想笔记,意味着将政府职责和责任分散到最底层,以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2)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摘要当前,舆论监督已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人们翘首盼望舆论监督在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中以及反对官僚主义、行政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这一社会形势,我们要做好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克服舆论监督中的难点,拓展舆论监督的路子,不断提高在行政监督中舆论监督的透明度。
关键词: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策略。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行政监督的概念及其意义 (2)二、舆论监督的概念及其意义 (3)三、舆论监督的现状、重点及其特点 (3)(一)舆论监督是多种监督中的一种 (3)(二)舆论监督的重点 (3)(三)舆论监督的独特之处。
(4)四、加强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4)五、进行舆论监督所存在的问题 (4)一、记者的心态、素质和舆论监督的需要不相适应 (4)二、机关报体制和实行舆论监督的不相适应 (5)(三)媒体的关注与民众的关注产生错位 (5)(四)媒介对行政权力监督的依赖 (5)(五)缺乏健全的舆论监督机制 (6)(六)媒介报道消息的真实性 (6)六、加强我国行政舆论监督的实施路径 (7)(一)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舆论监督 (7)(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 (6)(三)减少行政权力对舆论监督的干预 (7)(四)优化舆论监督环境 (8)(五)健全舆论监督机制 (8)(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化 (7)结论 (7)参考文献: (9)一、行政监督的概念及其意义行政监督是指对行政管理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否遵从规章、法律进行检查,约束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行为,以防止和纠正管理中的失误和偏差,保证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
它既包括专业行政监督机构对其他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上级行政机构对下级行政机构的监督、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监督和行政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监督,也包括行政机关以外的政党组织、国家机关、大众舆论、社会团体和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依法所进行的监督。
五、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制度(一)
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内容摘要】行政监督在首要价值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尽然走向腐败。
有监督才有法治,没有监督,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将推动保障。
行政监督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政府职能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
舆论监督是监督制度的一种,体现了公民对党和政府的各项事务、政策和决策的了解。
而这种体现往往会出现在与时俱进的网络时代的舆论监督中。
【关键词】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一、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的定义:(一)广义的行政监督,指政党、立法机、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的专门监督机关,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
(二)是狭义的行政监督,指行政系统上下级组织间或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系统自身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
(三)是等同于行政监督检查,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管理对象(行政管理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执行行政机关决定、命令情况所实施的督促和检查活动。
而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及公务员的职务行为进行的监督则被称作行政法制监督。
(四)是认为行政监督=监督行政,社会监督。
即指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依法定职权对行政机关是否合法、合理地行使行政职权所实施的督察、纠偏等活动。
行政监督系统主要包括内部监督(自律系统)和外部监督(他律系统)。
内部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运用行政监督权力对其自身的行政活动进行监督和监察的行为。
外部监督则主要包括法制监督、社会监督、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
如网络、新闻、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对行政机关进行的社会监督。
二、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一)舆论监督的定义描述舆论监督,西方称之为“第四种权力”。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功能,它是言论自由权的诸项政治与社会功能之一。
广义的舆论监督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随着中国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监督作为治理机制的一种主要手段,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行政监督的各种形式中,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舆论监督的定义与特点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媒体、公众舆论来对政府、组织或个人的行为进行评判和监督的过程。
舆论监督的特点有三个:第一,在于公众的参与。
舆论监督需要有广泛的社会参与,依托公众的声音才能发挥作用。
第二,在于媒体的媒介。
舆论监督通常依靠传统媒体或新媒体来传达公众的意见和监督信息。
第三,在于舆论的影响力。
舆论监督能够对政府、组织或个人的形象和信誉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行政监督是指政府对自身、社会组织和公民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活动。
在行政监督中,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政府是行政监督中最受关注的对象之一。
舆论监督可以通过媒体的曝光和公众的舆论造势,让政府更加透明,避免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同时,舆论监督也能够让政府更加敏感地感知民意,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满足公众的要求和期望。
2. 对社会组织和企业行为的监督社会组织和企业的行为也是行政监督的重要对象之一,舆论监督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与此同时,舆论监督也能够引导他们更好地执行社会责任,尊重公益和公共利益。
3. 对公众事件的监督公众事件通常涉及公共利益,经常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舆论监督可以更好地揭示事件的真相,防止事件被掩盖或误导,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同时,舆论监督也能够更好地调节公众情绪,降低事件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三、舆论监督的优势和不足舆论监督有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舆论监督的参与度高,广泛性强。
舆论监督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依托公众的声音才能发挥作用。
2. 舆论监督的媒介途径多样化。
舆论监督通常依靠传统媒体或新媒体来传达公众的意见和监督信息。
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作用
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作用在反腐倡廉工作中,舆论监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有效的反腐倡廉手段,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本文将从舆论监督的定义、作用、形式等多个方面详细分析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作用。
一、舆论监督的定义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和媒体通过舆论的力量对政府和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共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监督其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公正、是否合规的一种制约手段。
二、舆论监督的作用1. 增强透明度在政府机关和其他行政机构中,央企、地方国企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公共机构,对外公开信息的透明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各方面监督和监察。
舆论监督能够促进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的公开透明度,使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的行为更加公开透明。
2. 促进公正和廉洁舆论监督能够促进公正和廉洁,通过公众和媒体的力量,对有关机构的行动进行监督和监察,及时制止和纠正不公正和不廉洁的行为,维护社会公正正义。
3. 推动国家斗争舆论监督能够推动国家斗争,通过对舆论的引导和策略的制定,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关注度和战斗力,形成一股声势浩大、固若金汤的舆论力量,推动国家反腐败事业更加顺利进行。
4. 传播正能量舆论监督能够传播正能量,通过舆论引导公众,引导社会舆论倾向,传递正能量,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反腐倡廉事业的进一步深化。
三、舆论监督的形式1. 报道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对有关事件和人物的报道,让公众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披露出有关机构或人员的不当行为,促进反腐倡廉事业前进。
2. 评论评论是舆论监督的另一种形式。
通过对事情的解读和评论,能够加深公众对有关事件的认识,进一步引导舆论方向,对有关机构或人员的不良行为进行有力的指责和批评。
3. 论坛论坛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是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
通过各种论坛、专题等网站集体讨论某件重大时事事件,提出看法和解决方案,加强舆论引导,推进反腐倡廉事业。
浅析舆论监督和舆论导向
舆 论监 督是在人 民群众 直接参 与下 的 自我导 向。 人 民群 众是舆论监督 的主 体 。人 民的意志和情绪 ,人 民的意见和建议 ,通 过新闻媒介得 到反映,引起党和 政 府 的 重 视 、 考 虑 并 加 以采 纳 , 使 实 际 问 题 得 到 解 决 ,使工作 中的缺 点和 不足得到改进 ,使决策更加符 合人 民群众 的意愿和 根本利益 。人 民群 众参与到舆论 监 督中来,对党 的路 线方针和有关 决策的理解和体验 更 加深 刻亲切 ,当家 作主的主人翁 责任 感和使命感 更 加 增 强 ,社会 主义 积极 性和 创 造性 更加 高 涨 。 但 是,在我们看到舆论监 督发挥的巨大力量和影 响的同时 ,也应该看 到它在现实实施 过程中所存在 的
再 次 , 各 种 有 关 批 评 报 道 的 法 律 官 司 。 对 新 闻 媒 体 的 批 评 报 道 提 起 诉讼 ,使 得 媒 体 舆 论 在 其 实 施 舆 论 监 督 时 不 得 不 考 虑 一 些 外 在 的影 响 。 虽 然 这 也 是 运 用法 治,这也是政府 机关或官员 的一种 权利 ,但传媒 不 是法 官 ,其 在 社 会 功 能 上 的 定 位 只 是 一 个 怀 疑 者 而 非 审判者 ,如果 因为传媒批评非绝对 事实而对传媒提 起 诉 讼 , 或 者 阻 止 其 发 表 ,将 导 致 强 势 者 无 法 受 到 应 有 的制约 。 ‘
的服 务 于 大 众 。 舆 论 监 督 是 一 种 特 殊 的舆 论 导 向。 江 泽 民 曾把 正
逃 避 自己的责任或 减轻 责任 。 其 次,通过 各种关系阻止批评 性言论的发表 。由 于我国的许多主流媒体是所谓 的 “ 机关报 ” ,机关报式
的 媒 体 报 道 的最 大 的特 点 是 它 要 以所 隶 属 的 机 关 的 意 志 为 意 志 , 不 能 单 纯 的 以新 闻事 业 的 规 则 去 运 作 , 而 这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一、引言行政监督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舆论监督作为行政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增强相关部门透明度、提升行政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舆论监督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入手,探讨舆论监督在行政监督中的重要性,并分析舆论监督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最后,提出加强舆论监督的对策和建议。
二、概念与特点1. 舆论监督的概念舆论是指社会公众对于某一具体事件或问题所形成的共同意见或看法。
而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媒体等途径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共事务进行评价和约束,推动其依法履职并提供改进建议。
2. 舆论监督的特点(1)公众性:舆论是由社会公众形成并表达出来的,因此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2)及时性:媒体等传播媒介能够迅速传达信息,使得舆论能够及时形成和传播。
(3)多元性:舆论的形成和表达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4)影响力:舆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能够引起公众对行政机关行为的关注和讨论。
三、舆论监督在行政监督中的重要性1. 促进相关部门透明度舆论监督能够通过媒体等途径公开行政机关的信息,推动相关部门透明度。
公众对于相关部门信息的获取和知情权要求日益增长,通过舆论监督可以促使行政机关主动公开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决策透明度。
2. 提高行政效能通过舆论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机关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公众对于行政工作质量、效率等方面提出质疑或批评,可以迫使行政机关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决策效果。
3. 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舆论监督有助于发现并揭露违法违纪等问题,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通过媒体等渠道的曝光,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关切,推动有关部门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舆论监督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舆论监督主体不足舆论监督主体主要包括媒体、公众和社会组织等,但目前存在舆论监督主体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媒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和局限性;另一方面,公众对于行政事务的了解程度有限,参与舆论监督的能动性较低。
论政府行政中的舆论监督
舆论 的监 督 , 发挥参 与行 政 的作 用 , 以对 公共 权力 形 成有 效 的约束 和监督 .推 动我 国 的政府 行政健 康持
续进 行 。
一
着社会 结构 的变化 、不 同利 益群 体和 不 同利 益诉 求
的相继 出现 、人 民 内部 矛盾 的 内容 与表 现形式 的变 化 , 论监督 在构建 和谐 社会 中的作 用 , 舆 显得更 加 突
舆 论监督 是公 民的宪法 权利 , 国宪法 上言 : 我 国 家是人 民的国家 . 国家 的权力 来 自人 民的授权 , 民 人
应该 有权 监督 国家权力 的行 使是 否得 当 。改 革开 放
以来 . 我党 把舆论 监督 提升 到非 常重要 的位置 。 十三
督 而 出现的各 种腐 败现 象也 日益严 重 ,权钱 交 易” “ 、
摘 要 : 着我 国社会 经济 的 快速发 展 以及物 质 财富的 日益 丰 富, 随 各种腐 败现 象也 日益 严重 , 府公信 力 因之 而 受 政
到 严重 影响 . 在此- 情况下 . 国政 府提 出了依 法行政 的 治 国策略 。 我 以推动 政府 由“ 管理 型 ” 服 务型 ” 向“ 转化 。 而要 实现法 治 国, 就需要 充分发 挥舆 论监督 的 作用 。 为此 , 文对舆 论监督 的 涵义以及其 在我 国行政 中的作 用及 受到 制约 的 因素进 行 了 本 研 究和 分析 , 并据 此提 出了完善舆 论 监督 的建议 , 以对我 国舆论 监督 工作有所 帮助 。
关 键 词 : 府 行 政 : 论 : 督 政 舆 监 中 图 分 类 号 : 6 09 D 3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 7 (01 )9 o 3 — 0 l O — 9 42 0O 一 0 8 3
社会治理中如何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社会治理中如何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在当今社会,舆论监督已成为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它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剑,能够揭露问题、推动改革、促进公平正义。
那么,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有效地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舆论监督的定义和重要性。
舆论监督,简单来说,就是公众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对社会现象、公共事务以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的监督。
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公开性和及时性等特点。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预防和惩治腐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要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畅通的信息渠道是关键。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多样化,从传统的报纸、电视到新兴的网络平台、社交媒体。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渠道,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让公众了解社会治理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程序和责任,确保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项,更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听取民意。
媒体在舆论监督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各类媒体应当坚守新闻职业道德,秉持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进行报道。
一方面,要深入调查研究,挖掘事实真相,不夸大、不歪曲、不误导;另一方面,要敢于揭露问题,勇于批评不良现象,发挥舆论监督的“啄木鸟”作用。
同时,媒体还应当注重舆论引导,在揭露问题的同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问题的解决。
公众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其参与意识和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我们应当加强公民教育,培养公众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让公众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如何依法、理性地参与舆论监督。
同时,要为公众参与舆论监督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如举报制度、投诉渠道等,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
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公众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行政监督之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的特征
范围更广 效率更高 方式更灵活 交互更充分
1、范围更广
网络舆论跨越了地域和时空 的限制,延伸了传播范围, 使得民众对事件的关注与评 论更加广泛,在监督范围的 广泛性方面显著强于传统的 舆论监督。(监督主体、客 体的广泛)
Page 9
2、效率更高
互联网是一个公共的论坛, 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人可以在 这里直抒己见,相互交流, 这不仅扩大了舆论参与的主 体,也增强了舆论监督的有 效性。
滥用网络监督,侵害公 民隐私权、名誉权的现 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最致命的缺陷在于: 信息的准确性无法 核实,虚假信息泛 滥
劣势
在传播过程中可能 会造成信息失真。
网络舆论中的情绪性言论 较为突出,网上存在不少 发泄情绪的偏激言论,甚 至还有进行谩骂和人身攻 击的帖子
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是公民自我教育的方式,网 络媒体是交流传播各种知识和社会信息之 现代化工具,它具有广泛性、社会性、世 界性等主要特征,他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 识、了解天下大事的主要渠道。
网络监督的前提是要求政治公开(也包括 司法与行政的公开),公开才有公正。政 治的民主化、公开化、法制化、科学化以 及政治的高效、清廉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的目标。
网络舆论监督的出路
出路何在?
Page 20
网络舆论监督的出路分析
法律:约束和引导 导向:传统媒体引导 教育,网民素质和行业自律
21
感谢聆听
正义、法律、公德、知识在自发传播,这 是主流;恰恰是这种自愿参与的活动,更 有效地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也真实 反馈了人们道德的水准,让主流媒体的导 向有的放矢。
网络舆论监督是民主、公开、平等的推动 力,政治民主化是政治文明的前提,其基 本要求是政治上的民主、公开和平等,这 正是网络监督的前提和目标。
辩论辩题的舆论监督
辩论辩题的舆论监督正方辩手:舆论监督是一种对政府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监督和批评,它能够促进政府的廉洁和公正,保障公民的权益。
首先,舆论监督可以有效地促使政府官员廉洁自律,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舆论监督可以让政府官员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而不是来自于个人的私利。
其次,舆论监督可以帮助发现和纠正政府的错误和不当行为,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的发生。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政府应当是人民、由人民、为人民”,舆论监督可以让政府更加关注民生,更加贴近人民的需求。
最后,舆论监督可以促进社会公共事务的公正和公平,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舆论监督可以让政府更加重视民意,更加关注社会公共利益。
反方辩手:舆论监督虽然能够促进政府的廉洁和公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
首先,舆论监督往往容易受到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个人的误导和操纵,造成对政府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不实批评和污名化。
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说,“舆论监督是有利也有弊”,舆论监督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才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其次,舆论监督可能会对政府的决策和执行产生过度干预,影响政府的正常运转和决策效率。
正如英国哲学家休谟所说,“过度的舆论监督会导致政府的软弱和无能”,舆论监督需要有度地进行,才能够达到促进政府廉洁和公正的目的。
最后,舆论监督可能会给政府官员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负担,影响政府官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所说,“治国有度,不可过矣”,舆论监督需要有度地进行,才能够达到促进政府廉洁和公正的目的。
综上所述,舆论监督对政府和社会公共事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才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
舆论监督需要坚持客观、公正、负责任的原则,才能够真正成为促进政府廉洁和公正的有效手段。
浅析新闻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1]
浅析新闻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舆论监督越来越高度关注,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新闻媒体这一特殊形式,大力实施有效的舆论监督,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本文将阐述舆论监督的意义,分析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问题;对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这表明舆论监督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新闻舆论监督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形式,指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公共政策和社会权力中的偏差行为进行评说、披露和制约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
它是当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制约机制,具有保障社会良性运转的作用。
通过新闻媒体这一特殊形式,大力实施有效的舆论监督,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关于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发育成熟,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这给新闻媒体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阐述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分析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一)新闻舆论监督缺乏法律保障我国现有的法律尚没有直接界定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力,只是以相关的法律依据间接地确认其各项权利,支持和保护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机制仍不够完善。
越来越多的新闻也官司表明,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诉讼的热点。
我国的司法机关在审理这类案件时,由于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法律根据掌握标准不尽一致,导致案件审理结果千差万别。
由于缺少专门的法律规定新闻媒介无法得到授权性的法律规范的有效保护。
新闻记者遭到威胁、谩骂、殴打的事件在各地也时有发生。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署名内容摘要:当前我国行政部门行政管理过程中,由于行政管理环节较多,同时会涉及到多个领域,使得行政权力使用较为广泛,而行政权力的滥用也随之出现,造成了行政部门腐败,在公众心中产生了消极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需要进行行政监督。
舆论监督是行政监督中的一种,舆论监督队伍正在不断扩大,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表达自己的意见,行使行政监督权的平台。
本文从舆论监督的含义、特点、意义出发,研究了舆论监督在互联网时代迅速普及的根源,进而分析了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存在的弊端,进而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提出了完善舆论监督的相关对策,希望这些建议能促进我国舆论监督行政权力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舆论行政权力监督目录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二、行政监督与舆论监督的内涵 (2)(一)行政监督与舆论监督的含义 (2)(二)舆论监督的特点 (3)(三)行政监督中舆论监督的意义 (3)三、行政监督中舆论监督的作用及现状 (4)(一)舆论监督的作用 (4)1.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4)2.有利于促进廉洁行政 (4)3.有利于建设法制政府 (4)(二)行政监督中舆论监督的成效现状 (5)1.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5)2.源头治腐力度不断加大 (5)3. 舆论监督职能日益完善 (5)三、行政监督中舆论监督存在的弊端 (6)(一)舆论信息的准确性无法核实 (6)(二)网络舆论声音不具有全民代表性 (6)(三)舆论监督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6)(四)舆论监督缺乏相关法律依据 (7)四、完善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对策 (7)(一)提高大众责任意识,培育公民自律原则 (7)(二)加大舆论普及力度,与传统舆论监督互动 (7)(三)增强网络媒体建设,提升舆论引导功能 (8)(四)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完善舆论法律法规 (8)五、结论 (8)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我国改革开放36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机关及政府机关公务人员的依法腐败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一大批“老虎”和“苍蝇”相继落马就可见一斑,如果不从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出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依法腐败问题必将愈演愈烈。
浅析当前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
浅析当前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论监督三大优点: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独立性-行为具有交互性,效果具有直接性和三大缺点:无序性,软弱性、单一性,提出要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政府的监管和引导是关键。
关键字:网络舆论监督优点缺点网络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种,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媒体对政府公权力的运行提出批评、建议等。
一、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点1.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独立性。
(1)人民群众成为监督主体。
相较于传统媒体代替大众实行舆论监督,网络信息发布的低门槛,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舆论监督的主体,这大大扩展了舆论监督的主体范围,拓宽了人民群众发表社情民意的渠道,打破了传统监督体制自上而下的层级隔断,使人们得以迅速而且充分地表达自身诉求。
据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
如此庞大的网络应用人群,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天然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大大提升了监督的几率与范围(2)监督主体具有高度独立性。
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是网络上的公众,他们几乎不会受制和依附于被监督者,对于监督的高涨热情和强烈要求使得他们无所顾忌,勇于追根问底。
网民数量众多,层次丰富,网络舆论监督的范围广泛。
这种主体的广泛性和独立性带来了两点好处:一是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知情权。
这种权利范围与能量的扩大及网络监督成功事例的传播又激励了更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监督中来,监督力量不断增强,监督热情保持高涨,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是给传统的监督提供了案源、线索和舆论支持。
中纪委信访室在其官方网站上的职能介绍中已经明确列入“从互联网上收集群众举报”,网络反腐已经受到高度重视。
“天价烟”局长事件,就是网友从周久耕网上的一张会议照片中发现线索,经过不断搜索、揭露,促使司法部门介入调查,最终周久耕以受贿罪被判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政法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设计)题目浅析我国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2012 级二班学号: *************名:***指导教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时间: 2014年 9 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前言 (1)一、监督的地位及其意义 (1)二、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一)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不强 (2)(二)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2)(三)舆论监督组织结构不健全 (2)三、完善舆论监督制度的措施 (2)(一)构建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 (3)(二)设置科学的舆论监督机构 (3)(三)提高舆论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 (3)(四)创造良好的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 (3)结语 (4)参考文献 (4)浅析我国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刘彦宏[摘要] 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舆论监督在行政监督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人民行使舆论监督权利的意识不断增强。
但是,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还不完善,政府应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保障人民的权利,建立立多方面、多层次、健全的舆论监督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 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意识;双刃剑;健全舆论监督体系Shallow of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of administrativesupervision in our countryLiu Yanhong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mocracy,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is increasinglyimportant in the position in the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people to exercise their right of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is a double-edged sword, however, is not perfect, the government shoul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stantly regulate and correct guidance, safeguard the rights of the people, establish various, multi-level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key words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The consciousness of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A double-edged sword; Perfect the system of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前言随着科技进步,民主政治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制度日益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也逐步的开始重视自己的监督权,知情权,但是,在行使权力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有何作用?舆论监督的现状如何?怎样去保证自己监督权有效的实施?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做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做?一、监督的地位及其意义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
舆论监督与国家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新闻记者被喻为“无冕之王”。
人民通过舆论工具监督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我国宪法赋予的权利。
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具有广泛性、及时性等特点,是现代社会进行法制监督的强有力手段。
通过新闻舆论监督,可以使许多违法行为暴露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之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对违法行为的揭露和追究,而且可以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我国宪法上言: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国家的权利来自人民的授权,人民应该有权监督国家权利的行使是否得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把舆论监督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我党在十三大报告时就指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直至十四大报告,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都在不断完善舆论监督机制。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展成果和政治生活状态的政治文明,其核心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充分发扬民主,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扩大包括新闻舆论监督在内的公民的民主监督,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手段,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可以说,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的舆论监督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就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来说,舆论监督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不强从舆论监督的定义不难看出,舆论监督的实施主要依靠两大主体,即公众和媒体。
公众作为舆论监督最主要的主体,是舆论话题的发现者与提供者,同时公众需要通过媒体实现舆论监督。
首先,在我国,公众的监督意识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较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
在瑞典,"民主、自由、平等、团结"作为国民的基本价值理念,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舆论监督也不例外。
民主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具体体现为民众广泛的政治参与;平等则意味着被监督者不论其职位高低、社会地位高低,都被置于监督的范围。
从总体上讲,由于受文化教育水准的限制,全民整体素质不高,人们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还不强。
公众的着眼点在于"独善其身"而不是"兼济天下"。
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和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对除此之外的事,往往持冷漠态度。
因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舆论监督作用有效发挥。
其次,媒体作为公众舆论监督的途径,其本身也是舆论监督的主体。
作为舆论监督的中坚力量,媒体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监督质量的高低。
而我国现有媒体工作者中存在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方面的修养还不到位,以及社会环境的阻碍等。
(二)、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任何对权力行使的监督机制,要顺利地实现其功能,都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作保证,舆论监督也不例外。
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比较完整的舆论监督法律体系,舆论监督的地位、性质、权力、新闻侵权应担负的责任、新闻记者的权利和义务、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国家信息的安全以及新闻诉讼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现有的法律规定大都比较抽象,操作难度大,且各个地方规定不一。
由于缺乏相关法律保障,且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环境,使得监督主体的正当监督权和人身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三)、舆论监督组织结构不健全舆论监督之所以不力,根本原因在于它与政府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舆论监督要想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首先要有独立的财权,其次是经营权和用人权的独立。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主编威廉汉密尔顿曾经说过:"报纸是种私人企业,社会既然没有给它任何特权,它对于社会也没有任何义务。
"只有舆论监督主体的独立,才能实现舆论监督的独立。
三、完善舆论监督制度的措施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经,舆论监督是构建民主大厦的基石。
因此,舆论监督做得好,就会有力加快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反之,将会极大地影响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
因此,进一步改善我国现有的舆论监督状况十分重要。
以下从几方面进行讨论:(一)、构建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在现代法治国家,任何社会力量的存在及其发展均需要法律的保障。
瑞典早在1766年就制定了《新闻出版自由法》。
这部法律被赋予基本法的地位,属于世界首创。
它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公众通过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自由表达思想的权利。
后又制定了《表达自由法》,作为《出版自由法》的补充。
这两部法律为瑞典的新闻出版自由提供了十分坚实的法律保障和基础。
目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环境差强人意,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新闻法"对此行为做出法律规范,所以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时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不小。
新闻记者甚至还可能面临野蛮的暴力,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
这种现象急切呼唤新闻立法的诞生。
制定新闻法,是将舆论监督纳入法治化、避免人为因素影响的重要途径,它既有助于舆论监督自身的规范发展,也有助于保障舆论不受外界干扰,保证其报道的准确、有力。
(二)、设置科学的舆论监督机构事实证明,舆论监督如果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就丧失了权威性,甚至被压制,一时的行政权力支持只能缓解当前的矛盾,但是无法解决永久的问题。
舆论监督自身的机构设置科学,管理有序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瑞典的新闻界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不同媒体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组织了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如全国出版者俱乐部、瑞典报纸出版人协会、瑞典记者联盟、瑞典无线电广播者联盟。
这些舆论媒体的组织机构,既维护新闻和言论自由,又维护职业道德,还负责受理公众对违反新闻道德的投诉。
这种机构设定,一方面将各类舆论媒体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另一方面保证了舆论监督的组织性,使舆论媒体在监督外部事务的同时,也受到内部组织的监督,保证其监督的正确、公正。
(三)、提高舆论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舆论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舆论监督的质量高低。
在舆论监督比较完善的国家,一般都制定有严格的舆论媒体的职业道德操守,要求组织自律。
早在1923年,瑞典全国出版者俱乐部就颁布了一部新闻出版道德守则。
现行守则由瑞典新闻组织合作委员会于1995年9月制定。
该守则既维护了大众媒体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防止了侵犯隐私、诽谤以及其他有害行为的发生;同时也促进媒体从业人员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态度。
职业道德不仅要求媒体按照一套规范的准则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求媒体在履行其职责时要有正确的态度。
瑞典媒体职业道德守则主要有:公开报道规则、职业规范、新闻广告防治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