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兰芳)循环系统总论(2)
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
7、晕厥 是暂时性脑缺血引起的短 暂性意识丧失。 • (1)心源性晕厥 是指因心排血量突 然减少引起暂时性脑缺血导致的短暂性 意识丧失。严重者可出现阿-斯综合征, 表现为晕厥、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 止、甚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心律失 常,其中以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 • (2)血管舒缩障碍 包括血管抑制 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颈动脉窦晕厥 等。
• •
2、心音分裂
(1)第一心音分裂:由于三尖瓣关闭明 显迟于二尖瓣所致,在胸骨左缘下部最清楚, 吸气时明显。 • (2)第二心音分裂:由于右室排血时间 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所致。在心底部 肺动脉瓣区或胸骨左缘2、3肋间最清楚。 • (3)反常分裂:由于主动脉瓣关闭迟于 肺动脉瓣所致。此时吸气时分裂减轻或消失, 呼气时分裂明显,又称第二心音逆分裂,是病 理性体征。
•
• • • •
• • • • •
三、病理生理诊断 包括各种心律失常和心 血管功能诊断,列在第三位。 四、疾病的分型与分期 不少疾病有不同的 类型及病期,其治疗及预后意义各不相同。 五、并发病的诊断 心血管疾病诊断举例 诊断:1、风湿性心瓣膜病(病因诊断)
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病理解剖诊断) 心房颤动(病理生理诊断) 心功能III级(病理生理诊断) 2、脑栓塞、右侧偏瘫(并发症诊断) 3、肠蛔虫病(伴发病诊断)
• • • • • • •
二、主要体征 (一)震颤 常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血 管病及狭窄性瓣膜病变,是器质性心脏 病的体征。 (二)心脏扩大 1、心室扩大 (1)左心室扩大 (2)右心室扩大 (3)左、右心室扩大 2、心包积液
• • • • • •
(三)正常心音变异 1、心音强度异常 (1)第一心音增强:发热、贫血 (2)第一心音减弱:心肌病变 (3)第二心音增强:高血压 (4)第二心音减弱:主动脉瓣或肺 动脉瓣狭窄 • (5)第一、二心音均减弱或遥远: 肺气肿、心包积液
循环系统详细讲解共96张PPT-2024鲜版
2024/3/28
16
淋巴管道及淋巴结分布
淋巴管道
淋巴管道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 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是淋巴液回流的 通道。
淋巴结分布
淋巴结遍布全身,主要分布于颈部、腋 窝、腹股沟等区域,是淋巴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
2024/3/28
17
淋巴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淋巴液生成
淋巴液主要由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形成,其成分与组织液相似。
2024/3/28
药物治疗(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ACEI/ARB等)
27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2024/3/28
28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
心理社会因素
预防措施
2024/3/28
29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降压、降脂、控 糖等)
3
2024/3/28
32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2024/3/28
01
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ARB、β 受体阻滞剂等)
02
非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脏移植等)
33
其他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简介
心律失常
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 致的心跳不规则,包括 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
性心律失常。
2024/3/28
压力感受性反射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受 到刺激,通过神经反射降低心率和心输出量,从而维持动 脉血压的稳定。
21
体液调节因子及其作用
1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由肾上腺髓质分泌,通过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上 的受体结合,增加心率、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张力。
循环系统课件PPT课件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4.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 D )
A.右心室 右心房 B.左心室 左心房 C.右心室 左心房 D.左心室 右心房
5.体循环和肺循环之间的关系是( D )
肺静脉 左心房
复习演练:
1.在血液循环中,能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而不会
倒流的原因是( B )
A、血液的惯性作用 B、心脏和血管内瓣膜的作用
C、血管壁的弹性作用 D、心脏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2.血液循环过程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位是( C )
A.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
B.心脏
C.肺部的毛细血管
D.肝脏
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A )。
幼儿血液特点
年龄越小血量越多; 含水多,含凝血物质较少,凝血慢;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数目不稳定; 红细胞含血红蛋白的数目较多,吸氧性强; 有用的白细胞少,抵抗力弱,易感染。
(2)心脏
心脏的构成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
力器官,由四个腔组 成。 上腔叫房,下腔叫室, 房、室中间有瓣膜, 瓣膜只朝一个方向开 放,确保血液定向流 动,防止倒流。
(即引血归心) 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血管 名称
结构 管壁特点 管内血流速度
功 能
动脉 较厚,弹性大
快
静脉 较薄,弹性小
慢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 全身各部分的血管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 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毛细 非常薄,只有一 血管 层上皮细胞构成
最慢
连接小动脉和小 静脉的血管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教案总览:一、循环系统简介教学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组成。
教学内容:循环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及其重要性。
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的生理功能及其调控。
三、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血管的分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生理调控。
四、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目标:明确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教学内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的意义。
五、血液循环的调控教学目标:理解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
教学内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心脏和血管的协调调控。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续)六、血液的组成与功能教学目标: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血液的功能(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废物等)。
七、淋巴系统与血液循环教学目标:了解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教学内容:淋巴系统的结构、淋巴系统的功能、淋巴系统与血液循环的联系。
八、血液循环的障碍教学目标:认识血液循环障碍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内容:血液循环障碍的类型(栓塞、炎症等)、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及预防。
九、心脏疾病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心脏疾病及其危害。
教学内容: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十、血管疾病教学目标:掌握常见的血管疾病及其危害。
教学内容:动脉硬化、静脉曲张、血管瘤等血管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续)十一、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检查教学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常用检查技术。
教学内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常用检查技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十二、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教学目标: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药物治疗(抗高血压药、抗心脏病药等)、非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预防措施(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
教案-循环系统总论
教案-循环系统总论教案课程名称:内科学心血管病本课内容:总论授课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45分钟授课教师:曹月娟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内科学心血管疾病总论,使学生掌握循环系统的定义,了解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特点、掌握心血管病的分类,熟悉当前心血管病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定义和循环系统疾病2.心血管病与人口死亡率3.心血管病的分类4.心血管病的诊断5.心血管病的预后6.心血管病的防治7.心血管病研究进展三、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有两个:①心血管病的分类;②心血管病的诊疗方法。
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分类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基础。
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病例举例,对心血管病分类加以诠释;对于当前心血管病的诊疗手段进行举例说明,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能较好的理解加深记忆。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心血管病的诊断治疗,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所以对于每一中诊疗手段的讲解,除了对教材上知识的详尽讲述外,还特别举实例加以说明,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五、教学方式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创新模式1.教学内容在详细讲解教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讲解过程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向学生介绍心血管疾病应用的各种诊断手段和不同治疗措施,枚举经典实例,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前提下,适当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推荐相关的专业性网站,便于学生随时浏览,使学生了解一些学术前沿的知识。
2.教学方式采取板书和PPT结合的教学方式,PPT具有直观性和快捷性,利用多媒体展示重要的概念、直观图片和影像资料。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列出一些专业英文词汇,便于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获得最新、最好专业知识,也为以后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
内科护理专业学教案课件教材资料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七课次【开课时间】2016年4月20日星期三1~2节【开课班级】高职护理1857、1858班【开课课题】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一)【教学目的】1、了解:循环系统疾病发病的状况。
2、理解:循环系统的解剖和生理概要。
3、掌握: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评估的要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重难点】重点: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护理评估难点:循环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教具教参】《内科护理》胡月琴、章正福东南大学出版社第2版《内科护理学》尢黎明人卫出版第六版《2016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卫出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5分钟二、导入新课5分钟三、进行新课75分钟四、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5分钟【教学内容】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述一、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概要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血管病,故又称心血管疾病。
已经成为我国的常见病,成为主要的死因。
(一)心脏1. 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四个瓣膜的位置。
(二)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细胞所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室、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普肯耶纤维。
(三)心脏的血液供应:营养心脏的血管为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
左冠状动脉分前降支和回旋支。
前降支主要负责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及室外间隔前2/3部位的心肌供应,回旋支主要负责左室侧壁、后侧壁及高侧壁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
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右心室、左心室下壁、后壁及室间隔的后1/3部位心肌。
(四)血管1. 动脉——阻力血管2. 静脉——容量血管3. 毛细血管——功能血管(五)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各自的作用。
二、循环系统疾病护理技术的特点【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 人口学资料2. 既往史3. 家族史4. 个人生活史5. 用药情况6. 职业环境史(二)身体状况1. 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左心功能不全的典型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
(一)非侵入性检查——X线胸片、CT、CTA、MRI、 心脏核医学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
(二)侵入性检查——右心导管检查
诊断先心病
判断手术适应症
评估心功能状态
床旁血流动力学检测用于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休克等)有血流动力学改 变的危重患者
(一)右房压力(RAP) (二)右室压力(RVP) (三)肺动脉压力(PAP) (四)肺小动脉嵌压(PAWP) (五)连续压力曲线
心腔内超声(ICE) 血管内超声(IVUS)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辅助检查
(二)侵入性检查——心内膜和 心肌活检
心包穿刺
循环系统的诊断
一、病因诊断 二、病理解剖诊断 三、病理生理诊断
病因诊断
(一)先天性心血管病 (二)后天性心血管病 (三)原因不明性
胎儿期发育 异常所致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
(一)非侵入性检查——血压测定
✓诊所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意义
早期高血压的诊断 鉴别原发性、继发性和难治性HT 指导合理用药 预测高血压的并发症和死亡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
(一)非侵入性检查——心脏超声
M型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经食道超声 心脏声学造影 实时三维心脏超声
(五)冠状动脉病变 (六)心脏肿瘤
动2脉.狭心硬窄包化或积闭液塞、积血或积脓 动脉炎炎症 动脉瘤
(七)血管病变
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及静脉炎
病理生理诊断
(一)心力衰竭 (二)肺水肿 (三)阿-斯综合征 (四)休克 (五)乳头肌功能不全 (六)高血压 (七)心绞痛 (八)高动力循环状态 (九)心脏神经官能症 (十)心律失常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体征
触诊:心尖搏动异常、毛细血管搏动征、颈静脉充 盈或异常波动、脉搏的异常变化、肝颈静脉回流 征、肝脾大、下肢肿等
✓ 叩诊:心界增大 ✓ 听诊:心音的异常变化、额外心音、心脏杂音、
心包摩擦音、心律失常征、肺部啰音、周围动脉 的杂音和枪击音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
(二)侵入性检查——左心导管检查
左心导管检查:逆行至主
动脉、左心室等处进行压力 测定和心血管造影,了解左 室功能、室壁运动、心腔大 小、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功能、 发现主动脉、颈动脉、锁骨 下动脉、肾动脉、髂总动脉 病变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目
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
(二)侵入性检查——心脏电生理检查
✓记录心内电图、标测心电图、应用电脉冲刺激——研究和诊断心律失常 ✓窦房结、房室结功能评价 ✓预激综合征旁道定位 ✓室上速和室速机制研究及治疗方案的拟定 ✓起搏器的选择和临床功能参数的选定 ✓导管消融治疗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
(二)侵入性检查——腔内成像技术
咳嗽、恶心、呕吐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二)体征
✓ 视诊:呼吸状况(端坐呼吸等)、紫绀、贫血、颈静脉 怒张、水肿等。 此外有提示意义的体征如:
环形红斑、皮下结节——风湿热 两颧紫红——二尖瓣狭窄及肺动脉高压 皮肤黏膜瘀点、Osler结节、Janeway点等——感染性心内
膜炎 杵状指——右向左分流的先心病
✓ 动脉粥样硬化:血脂 ✓ 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心肌酶谱 ✓ 心力衰竭:脑钠肽 ✓ 风湿性心脏病:抗“O”、血沉、C反应蛋白 ✓ 感染性心脏病:体液的微生物培养、血液细菌、
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查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
(一)非侵入性检查——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运动负荷试验
动态心电图 (Holter监测)
✓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目录
一、主要症状 二、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主要症状
(一)呼吸困难
(二)胸痛或胸部不适
(三)心悸 (四)水肿
•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 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称为晕厥。
(五)发绀
•因为心排血量突然减少致脑组
(六)晕厥 (七)其他:
织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意识 丧失,称为心源性脑缺血综合 征,即阿-斯综合征。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新余市人民医院 黎兰芳
主要内容
心脏的解剖和生理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学习目标Fra bibliotek【了解】
了解循环系 统疾病的进 展
【熟悉】
循环系统结 构和功能特 点
【掌握】
循环系统疾病 的主要症状、 体征和辅助检 查
心血管系统
循环系统组成
心脏
动力系统
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室束
病理生理诊断
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法评定心脏功能 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四级:
1.风湿性 2.动脉粥样硬化性 3.高血压 4.肺源性 5.感染性 6.内分泌和代谢性 7.结缔组织性 8.药物中毒性
病理解剖诊断
(一)心脏和大血管畸形
1.心内膜炎
(二)心内膜病变 (三)心肌病变 (四)心包病变
2.心内膜纤维增生 1心心心.粥血栓心脏肌肌样栓塞包3增病纤.硬形炎心大、维化成瓣、心化膜心肌病肌坏炎死、、
支、蒲肯野氏纤维
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体循环 肺循环 冠脉循环
调节血液循环 的神经体液( 心房肽、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
内分泌)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解剖
(一)心脏结构:空腔器官,四个腔 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解剖
(一)心脏结构:空腔器官,四个腔 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右心房
右冠状动脉(RCA)
圆锥支 窦房结动脉 锐缘支 后降支 左室后支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的生理
(一)心肌动作电位
除极过程(0期)
复极过程 1期(快速复极期)
2期(平台期) 3期(快速复极末期) 4期 (静息期)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的生理
(一)压力容积曲线
✓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解剖
(一)心脏结构:瓣膜
肺动脉瓣
主动脉瓣
二尖瓣
三尖瓣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解剖
(二)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 ✓浦肯野纤维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1心脏解剖
(三)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LAD)
✓左主干: 有时发出中间支 ✓左前降支: 室间隔支、对角支 ✓回旋支 :钝缘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