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地球在自转》反思性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明地球在自转》反思性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证明地球在自转》。
当我抽到这课后,我觉得我摊上大事了,因为地球在自转,这个概念太抽象了;一节课,40分钟,这么短的时间,无法用实验做出明显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知;五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比较薄弱。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傅科摆原理,怎样让学生从摆的摆动方向不变性推理认识到地球在自转,我觉得真的太难了。当昨天我的老同事朱发玉老师上这课时,所有听课的老师都非常用心的听课,有的老师甚至忍不住走到学生中间,仔细琢磨学生的实验材料,看学生怎么实验,看老师怎么在课堂上突破难点,我想,应该是平时大家都觉得这课难上,都想找到突破口,看看别人是怎么上的。
这课虽然难上,但是我并没有放弃,想了很多的办法来突破重难点。
首先是在“摆”教具的准备上。最开始我是用学校的铁架台来做“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实验的,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转动底盘的时候,摆锤很容易撞到铁架台上,影响实验效果;而且,转动过程中,摆的重心也跟着转动了,这是不科学,不规范的。所以我想到了用我们这里常见的竹子扎成三角形的支架来做摆的支架,解决了摆撞到支架的问题,而且转动底盘时,摆的重心一直没有变,“摆摆动的方向不变”现象非常的明显。只是有时学生做实验时,缺乏规范性,稍用力一拉,摆幅过大的时候,三角型支架由于自重较轻,会随着摆锤的摆动而出现轻微的晃动。为了规范实验,我再次对实验的器材进行了改进,做成了底部是圆形,上面是两根支架,中间一根横梁的钢筋支架,学生实验时,观察视野开阔,支架稳定性好,现象明显,科学规范。在今天上课时,我们看到,学生用这种装置来做实验,是非常成功的。
其次,在突破难点“理解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自转”时,我经过
反复的思索和试教,发现突破这一难点的瓶颈是学生的思维: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和思维转换能力。为此,在开课前,我精心准备了几个小游戏
我对教材的研读:
地球的运动,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严格地说,地球的运动是多种运动的复合。本单元只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网络、书籍已经知道了地球自转、公转的这一科学事实,但如果让学生说出证据,那就太少了,深入地了解学生有关地球运动的前概念,就会发现一些真实、朴素但错误的观点。本单元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并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挑战。
这节课,教材安排先让学生探究“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从而为理解“傅科摆”原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出示傅科摆资料,傅科摆摆动以后,除受重力外,很少受到其他力的作用,由于惯性,摆摆动方向是不变的。观察者让静止的摆锤沿子午线作南北方向的摆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看到摆动方向与子午线方向发生了偏转,从而证明地球在自转。最后,教材建议学生对第一节可出现的昼夜现象的解释进行处理和修正。
基于以上理解,我认为本节课重点是探究摆具有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并从摆的这个特点推理认识到地球在自转。难点就是理解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自转。
我设计及思考:
本节课我首先暴露学生已有的概念,即地球在自转,引出思考,
我们平时看到的地球是这个样子的吗,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激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对运动,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也引出本节课任务,证明地球在自转,同时也给学生一种认识,虽然地球自转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通过实验,仍可以证实。
摆具有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能否认识地球自转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概念,我改进了摆的实验装置,改进后的摆装置,转动转盘后,摆的重心基本上保持不变,实验更科学,严谨,更接近傅科摆装置,实验现象更明显。
但是在生活中,摆的方向是会变化,虽然刚刚引导学生建立了摆的方向是不变的这一科学概念,但是我并没有回避这一客观事实,而是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认知上矛盾,引导学生分析,顺势导出傅科摆实验,认识到地球在自转。傅科当年不也是从细微的现象中发现矛盾,然后反复实验论证,发现地球在自转的吗?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这样一个过程!虽然课堂上无法让学生看到明显完整的傅科摆现象,但是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也可以像科学家一样追寻科学的奥秘,鼓励学生自己课外去探索,无疑是对探究活动的一个升华。
本节课教材最后安排的对昼夜现象进行解释,对于第一课里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四种可能的解释,我们将排除哪些?保留哪些?这个环节,我认为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可以一下子就找到唯一一个正确的答案,排除掉另外三个,这是古人探索地球运动的过程,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可以不涉及。
课后反思: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理解和处理,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