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土壤的形态描述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土壤是地壳表面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根据其形成过程、物质组成和特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14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
1.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呈红色或棕红色。
其富含铁氧化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2. 黄壤:黄壤呈黄色或棕黄色,常见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适合农作物种植,但排水性较差。
3. 赤壤:赤壤呈红褐色,常见于亚热带地区。
它富含铁氧化物和富集的黏粒矿物质,适合种植茶叶、竹子等作物。
4. 黑土:黑土色泽深黑,富含有机质,并富含氮、磷、钾等养分。
黑土蓄水性和保肥性良好,适宜粮食作物的种植。
5. 棕壤:棕壤呈棕色,常见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排水性,适宜果树和作物的种植。
6. 硅质土:硅质土主要由含硅骨骼的植物遗骸和硅质矿物质组成。
它贫瘠但保水性好,通常用于盆栽和花卉种植。
7. 盐渍土:盐渍土富含盐分,常见于干旱地区和盐碱地。
它的含盐量高,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盐生植物的生长。
8. 砂土:砂土颗粒较大,通常粘性较差。
砂土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不适合种植需肥沃土壤的作物。
9. 粘土:粘土颗粒较细,粘性强。
粘土富含养分,但排水性差,容易发生涝灾,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后才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10. 沼泽土:沼泽土主要由腐殖质和残体组成,多见于湿地和沼泽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但肥力较低,多被用于湿地保护和水生植物的栽培。
11. 塔顶土:塔顶土是在石炭期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
它通常浅薄且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适宜苔藓和高山植物的生长。
12. 碱土:碱土富含碱性盐分,多见于盐碱地和干旱地区。
它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耐盐碱植物的生长。
13. 砾石土:砾石土中含有较多的砾石颗粒,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多用于建设和园林绿化。
14. 枯水土:枯水土是在干旱地区形成的一种土壤类型。
土壤外观描述
土壤外观描述主要包括对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紧实度、湿度、气味、生物活动痕迹以及表层覆盖物等特征的观察和记录。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土壤外观描述示例:
1. 颜色:土壤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如深棕色、暗红色、灰黑色或黄褐色等,这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矿物质类型及氧化还原状况有关。
2. 质地:根据颗粒大小分布,土壤可以是砂土(粒径>0.05mm)、壤土(粒径介于0.05-0.002mm之间)或是黏土(粒径<0.002mm)。
通过手捏感觉,可感知其粗细程度,如细腻、粘滑、松散等。
3. 结构:土壤结构指的是土壤颗粒团聚的状态,常见的有块状结构、片状结构、柱状结构、核状结构、粒状结构等。
良好结构的土壤有助于水分渗透和空气流通。
4. 紧实度:指土壤受压后的密实程度。
若土壤过于紧实,则会影响根系生长和水气渗透;过疏则可能导致养分流失和持水性差。
5. 湿度:直观上可通过土壤表面干燥程度、湿润感以及用手抓握时是否形成土壤“团”来判断。
湿润土壤容易成团且不易散开,而干燥土壤则相对疏松易碎。
6. 气味:健康的土壤通常带有淡淡的泥土味,有时会因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产生一定的氨味或其他发酵味。
异常的气味可能表明土壤中有病原体或污染物。
7. 生物活动痕迹:观察土壤表面是否有蚯蚓洞穴、蚂蚁窝、根迹等生物活动迹象,以及植物残体、动物粪便的存在情况。
8. 表层覆盖物:描述土壤表面覆盖的植被落叶、石砾、枯枝以及其他自然或人为堆积物的情况。
以上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土壤的外观描述,它们对于评估土壤质量、推测土壤肥力水平、了解土壤生态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第三节土壤形态
根据土壤发育程度的弱强把土壤剖面分为AC 剖面、AC剖面、A(B)C剖面、ABC剖面, 按水成作用影响分出AG剖面。 根据土壤剖面发生层的特征,可以分为简单 剖面和复杂剖面两大类
1.简单剖面
原始剖面:剖面上部只有很薄的A层或AC层,下面即为母 质层C。又叫AC剖面。
弱分异剖面: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A、B、C各层之间无 明显界线。 正常剖面:最常见的一种剖面构型,具有代表该土壤形成 过程的完整发生层,而且土层厚度正常。 侏儒剖面:土壤发生层完整,但每一土层的厚度甚薄,仅 数厘米。 巨型剖面:厚度可达数米至十余米。 侵蚀剖面:土壤剖面上部被侵蚀掉,又叫截头剖面,只残 存部分A层者为弱度侵蚀剖面,缺A层和残存部分B层者为 中度侵蚀剖面,缺A、B层者为强度侵蚀剖面。
含有大量伊利石、云母类矿物和不同水化程度的氧化铁混合物 的粘质土壤,其特点是呈棕色。此外,红、黄、白和黑色以 不同比例混合时,也形成棕色。
6、紫色是游离态的锰氧化物含量高的证据。这是相当少见的现象, 它同一定成土母质的特点有关。如四川盆地的紫色岩石。
7、纯蓝色在土壤中很少见到。这是北方某些沼泽土类潜育层的普 通颜色,它同干燥状态下的蓝铁矿有关。但是,从蓝色派生 的灰蓝色,在所有沼泽土或半沼泽中,却是一种广泛分布的 颜色,它同一些含有亚铁的特殊矿物有关。
也划为C层。
R层:即坚硬基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石英岩
或硬结的石灰岩,砂岩等都属于坚硬基岩。
常用的,也就是传统的层次划分
土埌剖面层次
传统代号
新代号
枯枝落叶层(森林凋落物层)…………A0
半分解层(腐殖质层)…………………A1 淋溶层……………………………………A2 淀积层……………………………………B 母质层……………………………………C
1.2土壤形态
四、质地 土壤颗粒的粗细状况。 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
五、土壤结构:土壤颗粒胶结情况
结构体:固体颗粒彼此孤立的存在着或相互
粘结在一起形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团聚体
常见的土壤结构:团粒、块状、片状、柱状、 棱柱状、核状、角块状等 结构体的发育程度分:无结构、弱发育结构、 中度发育结构、强发育结构。
六、土壤的结持性 指土壤对机械应力所表现出的状态。包括粘着
三、土壤颜色
1、影响土壤颜色的因素 (1)有机质 (2) 矿物质 白色:石英、高岭石、碳酸盐、长石、石膏 及可溶性盐有关 红色: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 黄色:水化氧化铁 棕色:含量伊利石 和不同水化 程度的氧化铁 混合物 (3) 水分 (4)质地 (5)生物活动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最上层15.8米见方、铺 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
1. 概念
是从地面向下直到土壤母质的垂直切面,具 有若干个大体与地面平行的土层。
(1)是从地面向下直到土壤母质的垂直切面,
具有若干个大体与地面平行的土层。 (2)土壤剖面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外部表现,是 成土因素长期作用的历史记录,是认土、用土、 改土的主要依据之一。
O层 A层
2.土壤发生层(土层)
土壤在成土过程中分化形成
石膏或硅的淀积、碳酸岩淋失等
母质层[C]:矿质层
母岩层[R]:坚硬基岩
砖 红 壤
红 壤
黄 棕 壤
暗 棕 壤
灰 褐 土
黑 土
黑钙土景观及剖面特点
紫色土景观及剖面特点
漠境盐土 景观 新疆库东
内陆盐 土景观 新疆库 尔勒市
3、土壤剖面构型 Ⅰ、根据土壤发育程度的强弱:(A)C剖面、AC剖面、A (B)C剖面、ABC剖面 Ⅱ、根据土壤剖面发生的特征: a.简单剖面: 原始剖面:AC剖面,石质土、黑色石灰土 弱分异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发育于冲积母质上的潮土 正常剖面 侏儒剖面:土层完整,厚度薄,如某些棕漠土 巨型剖面:超深厚剖面 侵蚀剖面(截头剖面):弱度:残存部分A;中度:缺A和 残B;强度:缺A、B b.复杂剖面:异源母质剖面、埋藏剖面、多元发生剖面、堆 叠剖面、翻动剖面、人造剖面
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
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
土体构型也叫土壤剖面构型,是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
土体构型是土壤剖面最重要的特征,按障碍层出现的部位又分为16种构型。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
发生层的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
土体构型分为5种类型,即薄层型、粘质垫层型、均质型、夹层型、砂姜黑土型。
良好的土体构型包含深位粘质垫层型、壤均质型、蒙金型和黑土垫层型4种,这种土体构型的特点是土层深厚,无障碍层,为高稳产土壤。
较差的土体构型包含黑土裸露型和中层型2种。
土体构型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养分含量等因素,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了解和改善土体构型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母质层
位于淀积层之下,是土壤发育 的基础,其特征取决于成土母 岩的性质。
岩石层
位于最下层,由岩石构成,无 明显层次。
土壤剖面的颜色和质地
颜色
土壤颜色可以反映其发育程度和所含 矿物的类型,如红壤、黄壤等。
质地
土壤质地决定了土壤的松紧程度和肥 力特性,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土壤剖面的石块和侵入体
土壤结构的稳定性
01
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是指土壤抵抗外部力量破坏的能 力,包括抗侵蚀、抗风化和抗变形等。
02
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质量, 以及土壤颗粒的组成和排列。
03
保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对于维护土壤健康、防止水 土流失和提高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03 土壤剖面形态与土壤结构 的关系
形象性命名
根据土壤的形态或某些特征进行形象化的命名,如石 块地、石缝地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相关。
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土 壤的物理性质和肥力状况,对植
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质地分类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颗粒的组成和比例对土壤进 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土壤质地分类包括砂质土、壤质土、黏质 土和砾质土等。
不同土壤质地对土壤的物理性质、水分保持能力、 养分状况和植物生长具有不同的影响。
地形因素还影响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分布,进而影响土壤的肥 力状况。在低洼地区,由于水分聚集,可能形成沼泽或湿地 土壤;而在山坡地带,由于水分流失较快,土壤可能较为干 燥。
母质因素
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其矿物组成、机械组成、化学性质等对土壤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例如 ,富含石英、长石等矿物的母质容易形成砂质土壤;而富含粘土矿物的母质容易形成粘土质土壤。
土壤结构与形态特征
土壤结构和形态特征是土壤的重要属性,它们对土壤的功能和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和团聚方式。
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团粒结构:这是最理想的土壤结构,由细小的颗粒团聚而成,具有良好的通气性、保水性和肥力。
块状结构:土壤颗粒较大,形成不规则的块状,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但保水性较好。
柱状结构:土壤颗粒垂直排列,形成柱状结构,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
片状结构:土壤颗粒水平排列,形成片状结构,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
土壤形态特征包括土壤的颜色、质地、紧实度、湿度等。
其中,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形状和比例,它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种类型。
砂土颗粒较大,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壤土颗粒大小适中,通气性、保水性和肥力都较好;粘土颗粒较小,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但保水性较好。
总之,土壤结构和形态特征对土壤的肥力、通气性、保水性和透水性等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作物。
因此,了解土壤结构和形态特征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土的基本形态种类
简述土的基本形态种类土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是由各种矿物质和有机物质的颗粒聚集而成。
土的基本形态种类可以分为沙土、壤土、粘土和砾石四类。
一、沙土沙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的矿物颗粒聚集而成的。
沙土的颗粒较大,颗粒间的间隙较大,所以透气性和排水性较好。
沙土的肥力较低,因为颗粒间的间隙较大,容易导致肥料的流失。
沙土的保水能力也较差,容易导致水分的流失。
在农业方面,沙土广泛用于种植旱作物,如玉米、高粱等。
二、壤土壤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的矿物颗粒和有机物质聚集而成的。
壤土的颗粒较细,颗粒间的间隙较小,所以保水能力较好。
壤土的透气性和排水性也较好。
壤土是农业上最理想的土壤类型之一,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三、粘土粘土是由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矿物颗粒聚集而成的。
粘土的颗粒极细,颗粒间的间隙非常小,所以粘土的保水能力极强。
粘土的透气性和排水性较差。
粘土在干燥的时候容易开裂,而在湿润的时候容易形成泥浆。
粘土是一种较肥沃的土壤类型,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四、砾石砾石是由颗粒直径大于2.0毫米的岩石碎屑聚集而成的。
砾石的颗粒较大,颗粒间的间隙较大,所以透气性和排水性很好。
砾石的肥力较低,因为颗粒间的间隙较大,容易导致肥料的流失。
砾石主要用于建筑工程中,如路基、填充等。
土的基本形态种类包括沙土、壤土、粘土和砾石四类。
不同种类的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在农业、建筑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农业来说,壤土是最理想的土壤类型,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而在建筑工程中,砾石则是一种常用的填充材料。
了解土的基本形态种类对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进行农田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学各类土壤特征
草甸白浆土、潜育白浆土
合理利用:白浆土是吉、黑两省主要农业土壤之一,约占两省耕地面积的9%~10%。首先开垦者是白浆土亚类,可占耕地白浆土一半以上,由于地势较高,水分较适宜,垦后熟化。草甸白浆土次之,潜育白浆土因土壤过湿,开垦较晚,它们分别占耕地白浆土的32.45%和12.45%。
褐土以残积粘化为主碳酸盐母质
上述两大特点,也可称之为广义的棕壤化过程
棕壤与褐土的区别:棕壤无石灰反应
褐土有石灰反应
棕壤
分布地域: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最为集中
分布地形:山地、丘陵
形成条件:
气候:
暖温带湿润气候和半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年均气温约5~15℃,≥10℃积温2700~4500℃,降水量为500~1200mm,干燥度在0.5~1.4之间。具有明显的季风影响,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季。冬夏干旱,水热同步,干湿分明。
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一)棕色针叶林土(66.14%)
(二)灰化棕色针叶林土
(三)表浅针叶林土
合理利用:
发展林业
暗棕壤
分布地域:东北,黑龙江,吉林,四川,青藏高原边缘
分布地形:多为中山、低山和丘陵(主要分布于500-1000 m)
形成条件:
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1~5℃之间,年≥10℃积温2000~3000℃,土壤冻结深度为1~2.5 m,最深可达3 m,冻结时间为120~200天。甚至有些地区季节性冻层特别明显。年降雨量600~1100mm,无霜期115~135天,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这一地区年温差较大,而日温差较小,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8℃,暗棕壤最低极值可达-45℃,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5-25℃。土壤冻结时间约7个月。
母质:第四纪红色粘土、第三纪红沙岩、花岗岩、千枚岩、石灰岩、玄武岩等风化物,且较深厚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 自然土壤剖面:
• 4、旱地耕作土壤的剖面:
旱地耕作土 壤的剖面: 旱地耕作土 壤剖面一般 也分为四层: 即耕作层(表 土层)、犁底 层(亚表土 层)、心土层 及底土层
旱地耕作土壤剖面
耕作层 犁底层
心土层
底土层
• (1)耕作层 : 概念:又称表土层、熟土层、活土层。 指经常被耕翻的土壤表层,厚15~20 cm。 特点:受人类耕作活动影响最多,有 机含量高,疏松多孔,理化与生物学形状 好,肥力高。
有结构土
无结构土
5、团粒结构,土质疏松 5、土体紧实,不利于根 多孔,利于植物根系生长, 系生长,也不利于农业操 利于农业操作。 作。
6、具备良好的肥力基础 。
6、需改良。
土壤结构的破坏
• 1、雨水的冲刷、人畜的践踏、农机具的镇 压、不合理的耕作 • 2、化学破坏 K、Na、NH4 • 3、生物破坏
灌淤土剖面图
栗钙土剖面图
石灰土剖面图
磷质石灰土剖面
灰钙土剖面图
石膏盐盘棕漠土剖面图
海滨盐土剖面图
二、土壤结构
土壤的结构性是对土壤中土粒存在方式 的一种描述。 土壤中的土粒:或者彼此不粘结,呈单 粒态;或者彼此相互粘结,形成具有一定 形状和大小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即为结 构体。
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形成机制
沉积作用的形成机制包括流水沉积、风力沉积、冰川沉 积等。流水沉积是地表径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的物质由 于流速减缓而沉积下来;风力沉积是风力搬运的物质在 风速降低或遇到障碍物时沉积下来;冰川沉积是冰川在 融化过程中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
防治策略以减轻侵蚀沉积危害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增加地表植被 覆盖,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随着水分含量的变化,土壤颜色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例如,干燥时土壤颜色可 能变浅,湿润时则可能变深。
水分含量对质地的影响
水分含量会影响土壤的粘性和可塑性。在干燥条件下,土壤粘性减弱,易于松 散;而在湿润条件下,土壤粘性增强,易于塑成各种形状。同时,水分含量还 会影响土壤的硬度和结实度。
土壤表面形态与结
土壤剖面从地表垂直向下的深度,通常 根据土壤形成过程和特性进行划分。
VS
层次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松紧 度、根系分布等变化进行划分。
各层次颜色、质地变化规律
颜色变化
随着深度增加,土壤颜色可能逐渐变深,反 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
质地变化
土壤质地在不同层次中可能存在差异,如表 层土壤质地较细,深层土壤质地较粗。
推动土壤保护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 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THANKS.
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表面形态有显著影响,如根系的穿插、动物的挖掘和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
生物活动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生物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稳定性,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过度的生物活动也可 能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和退化。
剖面构造和层次划
03
分
土壤形态
第二章土壤形态土壤形态是指土壤的外部特征。
这种外部特称是通过人们的视觉、触觉和嗅觉来认识的。
由于不同的土壤,它们的形成过程不同,所以,它们的外部特征是不同的。
单就颜色来讲,我国家从南到北的土壤颜色分别是,红色和黄色,这主要分布在南方、往北是黄棕色、棕色或褐色、最北面是黑色的。
同样,不同的地方,土壤性质也不相同,而这种不同,往往也可以通过土壤形态表现出来。
因此不夸张地说,土壤形态学是研究土壤的起点。
第一节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所谓土壤剖面就是自地表凋落物向下的垂直切面。
深度一般要求达到母质。
刚才说了,不同的土壤由于形成过程不同,所以,它们各自的断面不同。
它是土壤外部形态的综合表现。
1.自然土壤剖面自然土壤剖面一般可以分为下面几个层次1.1.凋落物层(A0层):就是植物的枯枝落叶组成的层次。
这一个层次根据凋落物的分解状况,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A01层:由分解较少的枯枝落叶组成;A02层:由半分解的枯枝落叶组成;A03层:由分解强烈的枯枝落叶组成,在这一层中的凋落物由于强烈分解,只留下了叶脉等难分解的物质。
1.2.腐殖质层:又称为淋溶层,我们用A1层来表示。
这一层中含有比较多的腐殖质和矿物质,养分丰富,结构良好,由于含有比较多的有机物质,所以,颜色比较深,多呈现黑色。
另外,由于水的下渗,其中一部分物质被淋溶到下层。
所以,又称为淋溶层。
1.3.淀积层:我们用B层来表示。
这一层的特点是一般比较紧实,含有上层淋溶下来的物质。
这一层根据它的发育程度,也可以进一步分为,B1、B2、B3---等亚层。
1.4.母质层:我们用C 层来表示。
顾名思义,这一层是由母质组成。
上面我们介绍了自然土壤剖面,但这只是一个模式,在实际当中,往往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土壤层次,比如说,由于碳酸盐的沉积,形成了白色的钙积层,另外,两层之间还可能会有过渡层,也就是既有上层特点,又有下层特点。
它的表示方法是这样的,如果在A层和B层之间有过渡层的话,我们就用AB 层来表示他,如果B和C之间有,就用BC层来表示。
土壤学2.土壤的形态描述
片状结构
1.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 长和宽>>高 呈薄片状, 长和宽>>高,呈薄片状, >> 若四周向上弯曲, 若四周向上弯曲,类似于 鱼鳞, 鱼鳞,叫鳞片状结构 农民叫它“卧土”、“平 农民叫它“卧土” 槎土” 槎土”。 2.形成条件和过程 2.形成条件和过程 (1)积水沉积的地方(2)机械压实(人为践踏的绿地土壤) )积水沉积的地方( )机械压实(人为践踏的绿地土壤) (3)常年等深耕作,形成的犁底层(4)原来公路,毁路还田 )常年等深耕作,形成的犁底层( )原来公路, 的地块 根本条件: 根本条件:土壤有机物质贫乏
灌溉影响土壤表层结构(板结)
柱状结构
1.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 长和宽<<高 呈柱体状。 长和宽<<高,呈柱体状。农民 << 叫它立土,或立槎土, 叫它立土,或立槎土,是铸造 窑洞的好结构 2.形成:圆柱状结构是碱化土壤特征结构。 2.形成:圆柱状结构是碱化土壤特征结构。 形成 碱化土壤特征结构 棱柱状结构是在干湿交替频繁的情况下所形成的, 棱柱状结构是在干湿交替频繁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般发生在 淀积层,干湿交替慢,多形成大棱柱状结构,干湿交替快, 淀积层,干湿交替慢,多形成大棱柱状结构,干湿交替快,形 成小棱柱状结构。 成小棱柱状结构。
一、 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受湿度、细碎程度、光照条件等因子的影响,一般 土壤颜色受湿度、细碎程度、光照条件等因子的影响, 来说,土壤越湿,颜色越暗,土壤碾碎,颜色变浅, 来说,土壤越湿,颜色越暗,土壤碾碎,颜色变浅,在直射光 和散射光下所观察到的颜色也有很大差异。 和散射光下所观察到的颜色也有很大差异。 所以在野外观察土壤颜色时要尽可能做到:土壤湿度较一致, 所以在野外观察土壤颜色时要尽可能做到:土壤湿度较一致, 土壤要用新鲜样品,不要磨碎,在自然散光下观察和比较土壤 土壤要用新鲜样品,不要磨碎, 颜色; 颜色; 对受过人为搅动过于强烈的城市绿地土壤来说, 对受过人为搅动过于强烈的城市绿地土壤来说,往往会遇到 土壤颜色不均匀的情况,这时一定要注意土壤的主色与杂色, 土壤颜色不均匀的情况,这时一定要注意土壤的主色与杂色, 必要时分别进行描述,这有助于推断土壤的性质和受干扰情况。 必要时分别进行描述,这有助于推断土壤的性质和受干扰情况。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一、选择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
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B 或B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h ,粘粒淀积Bt,铁质淀积Bir等。
土壤形态结构特征2
暗棕壤剖面图
潮土剖面图
黄绵剖面图
黑钙土剖面图
灰化土剖面图
第二节 土壤的颜色
东方为青色,指潜育性土; 南方为红色,指南方的富铁铝性土壤; 西方为白色,指西部干旱土、盐碱土; 北方为黑色,指北方的黑土; 中央为黄色,指中原腹地的黄土高原的雏形土呈黄色。
第一章、土壤基本性质 第一节、土壤剖面
从地表向下垂直挖掘后露出的一个切面。 一般挖 到母岩,如果太深则挖到1米即可。
有成土作用形成的土层,叫土壤发生层
土壤剖面是观察土壤的一个窗口
可根据颜色、质地、结构来分层
从土壤剖面可以了解土壤所处的环境。
一个发育完整的土壤常有如下的剖面模式: 代号:发生层名 O: 有机质层(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植物凋落物) A: 腐殖质 又叫表土层(含大量腐殖质) E: 淋溶层 B: 淀积层 又叫心土层 (表层物质淋至此层淀积) C: 母质层 (以风化岩石为主) R: 母岩层 (未风化的坚硬岩石) 但大部分园林土壤或果园、人工林土壤及农业土壤都不具 备上述标准模式。
土壤的颜色取决于腐殖质和矿物质的组成比例
黑色:腐殖质; 白色:石英、 高岭石、石灰、水溶性盐类; 红色: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 黄色:水化氧化铁(褐铁矿); 棕色:伊利石、云母类矿物和 不同水化程度的氧化铁; 紫色:游离的锰氧化物
二.土壤形成的实质
• 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为生物生存提供 条件,有了生物小循环。所以生物小循环 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但生 物小循环是成土的关键。 • 生物小循环过程要从地质大循环中截流营 养物质,减弱了地质大循环中营养元素的 释放和淋溶过程。
土壤学土壤的形态描述
二、 土壤结构
➢土壤是由许多大小、形状各异的土团、土块或土片等构成 的,它们被称为土壤团聚体或土壤结构体; ➢土壤团聚体是在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由更小的无机和 有 机颗粒以一定空间排列,垒结成了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土壤体,这 就是形态学上所指的土壤结构; ➢评价土壤结构往往是根据团聚体的形状、大小、空间排列 形式以及稳定性等特征.
结构体类型及特性
结构体类型及特性
块状结构
1.基本特征:
1长、宽、高三轴大体近似等长.
2结构体棱角不明显,呈不规则浑圆形.
3内部较紧实
北方群众称作土坷垃.
2.形成条件和过程:条件:有机物质缺乏、 质地粘重中壤质以上土壤表层.
3.过程: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是不合理耕作 过干或过湿耕作的结果.
坷垃过多、过大会影响植物生长,尤其是 在苗圃和草坪建植时,一定要将这些大块 打碎.
团粒结构
单个土粒
形
成
团聚体
阶 段
微团粒
与 步
骤
团粒结构
腐殖质
粉
砂粒
粒
粘粒
粉粒
砂粒
团粒构
Ca2+
土粒
腐 殖
质
土粒
土粒
团粒结构
Fe2+ 土粒
土粒 腐 殖 质
土粒 Fe3+
Al3+
团粒结构
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 积累的矛盾;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改良耕性和有 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
块状结构
4. 特性: 保水性差:大块互相支撑,形成较大空洞,加速了土壤水分的丢失. 难保全苗:块状结构压苗,使幼苗不能顺利出土.农民常说:麦子 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5.管理措施: 1人工机械打碎 2在降雨或灌水后适时耙耱,使之破碎平整. 3根本方法:增施有机肥,改良质地性状.
土壤学(第四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片状结构
土片较大,相互之间结合紧密,不易破碎。这种结构通常 出现在粘质土壤中。
团粒结构
土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团聚体,团聚体之间有明显的粘结 性。这种结构是理想的土壤结构,能够提高土壤的通气透 水性能和保水保肥能力。
柱状结构
土柱上下粗细一致,通常出现在粘质土壤中。这种结构容 易造成土壤的板结和排水不良。
土壤结构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组合方式,包括 团聚体、块状结构、片状结构等。良好的土壤 结构有利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团聚体结构是由微小的土壤颗粒粘结在一起形 成的较大颗粒,这种结构有利于养分的保持和 释放,使植物根系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
块状结构和片状结构则容易造成养分的不均匀 分布,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包括块 状结构、片状结构、团粒结 构等,每种结构类型都有其
特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土壤结构观察与描述的结果 可以用于指导土地利用和土 地保护,例如,根据土壤结 构类型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 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土壤结构。
04 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物生 长的影响
土壤质地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土壤学(第四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contents
目录
• 土壤质地 • 土壤结构 • 土壤质地和结构的测定方法 • 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01 土壤质地
土壤颗粒的分类
石块
直径大于2mm的颗粒,一般来源于岩石或 矿物的破碎。
粉粒
直径介于0.002-0.05mm之间的颗粒,主要 由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组成。
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物水分利用的影响
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物的水分利用也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砂质土壤具有良好的 排水性和透气性,有利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第一章第一节土壤形态
以上我们对土壤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 识,现在我们进一步介召一下土壤的
形态学特征
•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外部、通过观察者的感觉来 认识的一系列外表性状。土壤的形态是土壤形成 过程的结果,也是土壤形成过程的外部表现,鉴 别不同土壤类型的一种根据。
土壤层次就是土壤剖面构型
• 土壤剖面构型是土壤剖面构造类型的简称。
• 根据土壤发育程度的弱强把土壤剖面分为 (A)C剖面、AC剖面、A(B)C剖面、 ABC剖面,
• 按水成作用影响分出AG剖面。
• 根据土壤剖面发生层的特征,可以分为简单剖面和复杂剖 面两大类
• 1)简单剖面
• 原始剖面:剖面上部只有很薄的A层或AC层。
• 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 为: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 层(E)、淀积层(B)、母质层(C)和 母岩(R)等六个主要发生层以来,经过一 个时期应用,我国近年来在土壤调查和研 究中也趋向于采用O、A、E、B、C、R土 层命名法表植物的枯枝 落叶堆积而成。指以分 解的或未分解的有机质 为主的土层。它可以位 于矿质土壤的表面,也 可被埋藏于一定深度。
• 弱分异剖面: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A、B、C各层之间无 明显界线。如发育于冲积母质上的潮土,黄土性土壤黄绵 土等。
• 正常剖面:最常见的一种剖面构型。
• 侏儒剖面:土壤发生层完整,但每一土层的厚度甚薄,仅 数厘米。见于陡坡、高山带,荒漠带,或形成于紧实块状 结晶岩之上等。
• 巨型剖面:是湿润热带气候条件下高度风化形成的超深厚 剖面。侵蚀剖面:土壤剖面上部被侵蚀掉,又叫截头剖面, 只残存部分A层者为弱度侵蚀剖面,缺A层和残存部分B层 者为中度侵蚀剖面,缺A、B层者为强度侵蚀剖面。
土壤剖面形态描述
土壤剖面形态描述第1节土壤剖面形态描述两节小课内容,你可以只抄写大的标题,14周周2、7-302一、土壤剖面发生层次的划分可用大写字母H、O、A、E、B、C和R指示主要的土壤发生层或和假定的母质已发生了偏离的主要性质。
(一)主要土壤发生层即H、O、A、E、B、C和R 等字母表示(二)过渡土层其集合了两个主要发生层的性质,它用两个大写字母联合,如AE,EB,BC等,第一个字母标志着过渡层和这个主要层次更相似一些。
(三)混合土层是由混杂在一起的土层成分组成的,但可证明其每一部分是与哪一主要发生土层是相同的。
其表示如E/B,B/C;第一字母表示组成部分占主要的土壤发生层。
混合土层不再用数字词尾修饰。
二、形态描述(一)土壤颜色单个土层的土壤基质颜色首先用标准色名称描述,然后用孟赛尔色卡中给的色调(hue),明度(value)和彩度(chroma)表示。
(二)锈纹锈斑(color mottling)1、锈纹锈斑的多少(1)几乎没有锈纹锈斑点占据暴露面小于是2%。
(2)一般锈纹锈斑占据暴露面2%~20%。
(3)许多锈纹锈斑占据暴露面大于20%。
2、锈纹锈斑的大小(单个锈纹锈斑的大致直径)(1)细的锈纹锈斑的最大边长小于 5 mm。
(2)中等的锈纹锈斑的最大边长5~15 mm。
(3)粗的锈纹锈斑的最大边长大于15 mm。
3、锈纹锈斑的清晰度(1)模糊的锈纹锈斑仅在仔细地靠近检查时,才能辨别出来,土壤基质和锈纹锈斑的色调和彩度十分相近。
(2)清楚的虽然不是十分明显,但锈纹锈斑容易被看见。
土壤基质的色调、明度、彩度容易与锈纹锈斑的色调、明度、彩度分开。
(3)显眼的锈纹锈斑是明显的,锈纹锈斑和土壤基质的彩度可能差几个单位。
(三)质地土壤质地:三类(砂土类、壤土类和粘土类)十二级(粗砂土、细砂土、面砂土;砂粉土、粉土砂壤土、壤土、砂粘土;粉粘土、壤粘土、粘土、重粘土)(四)土壤结构以团聚体的团聚程度、级别和类型来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于犁底层而言,可采用消除犁底层,逐年加深耕层的方 法;(2)消除结皮或板结的方法是适时中耕松土。
一、 土壤颜色
黑土
➢土壤中质量最优良的一种,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土质疏松、最适农耕而闻名于世; ➢全球黑土区有3个,乌克兰大平 原,密西西比河流域,我国东北 松辽流域; ➢由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东北 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草甸草本植物 生长繁茂,地上和地下积累大量有 机物质,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 冻结,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机质缓 慢分解,逐步形成60~100厘米的 腐殖质层黑土。
二、 土壤结构
➢土壤是由许多大小、形状各异的土团、土块或土片等构成 的,它们被称为土壤团聚体或土壤结构体; ➢土壤团聚体是在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由更小的无机和 有机颗粒以一定空间排列,垒结成了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土壤 体,这就是形态学上所指的土壤结构; ➢评价土壤结构往往是根据团聚体的形状、大小、空间排列 形式以及稳定性等特征。
核状结构
2.形成 一般出现在质地极为粘重、有机质严重缺乏的心底土壤中,之 所以内部极为紧实,是因为常以石灰(CaCO3)与氧化铁铝(Fe (OH)3)作为胶结剂。 3.性状 坚硬而泡水不散,在土壤团聚体分析时,易被误认为是水稳性 团聚体,但它不具备多孔特性。
团粒结构
土 壤 团 粒 体
团粒结构
(一)团粒结构的概念
片状结构
1.基本特征 长和宽>>高,呈薄片状, 若四周向上弯曲,类似于 鱼鳞,叫鳞片状结构 农民叫它“卧土”、“平 槎土”。 2.形成条件和过程
(1)积水沉积的地方(2)机械压实(人为践踏的绿地土壤) (3)常年等深耕作,形成的犁底层(4)原来公路,毁路还田 的地块 根本条件:土壤有机物质贫乏
片状结构
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农业措施
深耕与施肥;正确的土壤耕作; 合理的轮作制度; 调节土壤 阳离子组成、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合理灌溉。
三、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指的是土壤基本颗粒的粗细程度及其组合状况所表 现出来的外部(手感)特征。
砂土,不论加水多少都不能搓成条或片; 沙壤土,湿时可搓成大拇指粗的土条,再细即断; 轻壤土,湿时可搓成直径3毫米土条,弯曲或提起一端即断裂; 中壤土,湿时可搓成直径8毫米土条,拿起一端不断,但弯曲成 直径3厘米圆圈即断裂; 重壤土,湿时可搓成直径2毫米土条,弯曲成直径2—3厘米圆圈 不断,压扁有裂纹; 粘土,土质滑腻,湿时可搓成直径2毫米以下的土条,易弯曲成 小环,压扁无裂纹。
灌溉影响土壤表层结构(板结)
柱状结构
1.基本特征 长和宽<<高,呈柱体状。农民 叫它立土,或立槎土,是铸造 窑洞的好结构
2.形成:圆柱状结构是碱化土壤特征结构。 棱柱状结构是在干湿交替频繁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般发生在 淀积层,干湿交替慢,多形成大棱柱状结构,干湿交替快,形 成小棱柱状结构。
柱状结构
一、 土壤颜色
受气候、温度、水分的影响,土壤的类型多种多样, 我国大约有61个土类,主要有黑土、白土、砖红壤、 棕壤、黄土、红壤、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浆土、 灰漠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紫色土、潮土 (浅色草甸土)、沼泽土、水稻灌淤土和灌漠土等。
社稷坛五色土
黑土,我国东北平原湿润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 机物分解慢,积累较多,所以土色较黑。 黄土,我国黄土高原的土壤呈黄色,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物 含量较少的缘故。 红土,高温多雨的我国南方土壤中矿物质的风化作用强烈, 分解彻底,易溶于水的矿物质几乎全部流失,只剩氧化铁、 铝等矿物质残留土壤上层,形成红土壤。 青土,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情况下,红土壤中的氧化铁 常被还原成浅蓝色的氧化亚铁,土壤便成了灰蓝色的,如南 方某些水稻田。 白土,含有较高的镁、钠等盐类的盐土和碱土常为白色。
第二节 土壤剖面形态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垂直向下挖掘直到母质所露出的一段 垂直切面; ➢从土壤剖面上我们可以从上到下依次看到不同的土壤层 次,一般情况下这些土壤层在颜色、结构、质地、紧实度 等方面都是有区别的,称为土壤的发生层; ➢发生层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分化出来的,从上到下所有 发生层序列的总和就构成了完整的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特征既是成土过程的反映,也是土壤性质和肥 力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确定土壤类型和制定植物栽培计 划的基本依据。
一、 土壤颜色
红壤
➢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阔低山丘陵 地区,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区,云南、广西、广东、福 建、台湾的北部以及浙江、四川、安徽、贵州的南部都有红壤 的分布,总面积大约有117万平方公里; ➢红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自然植被为 常绿阔叶林,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矿物发生强 烈的风化产生大量可溶性的盐基、硅酸和含铝 铁物质,盐基和硅酸进入地下水后流走,含铝 铁物质则积累下来,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 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红色的赤铁矿使土壤 呈现红色。
第一章 土壤的形态描述
第一节 土壤基本形态特征
➢从形态上观察和认识土壤是我们研究绿地土壤的第一步; ➢土壤形态特征包括土壤的颜色、结构、质地、紧实度、 湿度、气味以及植物根系的分布情况和掘土动物空穴等; ➢土壤形态特征是土壤组成和性质的外在表现,也是土壤 长期发育过程中现阶段的标志; ➢有关土壤形态特征的资料,是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土壤 的重要依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土壤颜色
黄壤
➢发育于亚热带湿润山地或高原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酸性, 土层经常保持湿润,心土层含有大量针铁矿而呈黄色,集中分 布于南北纬度23.5°~30°之间,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 南等省,为南方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黄壤的形成包含富铝化作用和氧化铁的水化 作用两个过程。由于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强烈, 在成土过程中难移动的铁、铝在土壤中相对增 多;土壤终年处于相对湿度大的环境中,土体 中大量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
团粒结构
单个土粒
形
成
团聚体
阶 段
微团粒
与 步
骤
团粒结构
腐殖质
粉
砂粒
粒
粘粒
粉粒
砂粒
团粒结构
Ca2+
土粒
腐 殖
质
土粒
土粒
团粒结构
Fe2+ 土粒
土粒 腐 殖 质
土粒 Fe3+
Al3+
团粒结构
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 积累的矛盾;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改良耕性和有 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
六、 土壤侵入体
➢混入土壤中但与土壤形成过程无关的物质,称为侵入体; ➢侵入体主要与人为活动有关,因此常见于耕作土壤,城市绿 地土壤中更为多见,如混入的砖头、瓦片、玻璃、塑料、灰渣 等; ➢侵入体过多会导致土壤物理性质变劣, 影响植物生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 把它们看成是物理污染物; ➢如果说对于栽植树木的绿地土壤尚可 以允许有一定量的侵入体存在的话,那 对于花坛、草坪、花圃、苗圃来说,土 壤中的大块侵入体必须清除掉。
指直径在0.25~10mm,类似于球形,而且疏松多孔的团聚体 把直径小于0.25mm~0.001mm的团聚体叫微团聚体,也有人叫 微结构 团粒结构中孔隙为多级,大小比例适当,生产上较为理性的 结构体是2~3mm的团聚体,群众叫它“蚂蚁蛋”、“米糁子”。
团粒结构
(二)团粒结构的形成
1.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多级 团聚学说) 团粒结构形成大体上分为两个阶 段: 第一阶段:由单粒凝聚成复粒。 第二阶段:由复粒经过相互粘结、 团聚成微团聚体、团粒。
3.特性: 柱状结构体内部坚硬紧实,根系难以伸入,通气不良,微生物 活性弱。结构体之间有大裂隙,漏水和漏肥。 4.管理措施 逐步加深耕作层,结合使用有机肥进行改良。
核状结构
1.基本特征: (1)类似于块状,长、宽、高 大体等长。 (2)边面棱角不明显 (3)内部非常紧实 (4)比块状结构小,一般在 20cm下。 群众叫它“蒜瓣土”、“鸡粪 土”。
一、 自然土壤剖面形态
残落物层(O)
➢土壤表面以有机物为主的层次,森林土壤较为明显,由枯 枝落叶积聚而成; ➢残落物层的缓慢分解为下层土壤源源不断的提供养分,同 时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并保护下层土壤免遭侵蚀,因此对 旅游区森林植被下的残落物层应该很好地予以保护。
一、 自然土壤剖面形态
腐殖质层(A)
四、 土壤紧实度
➢实际上,因所用刀具和个人用 力的差异,上述测定土壤紧实 度的方法所得出入很大; ➢现已有专用的土壤紧实度测定 工具,使用起来方面而精确。
五、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根据手感,可分为五级: 干:土壤放在手中没有水分感觉,随后不能用手捏在一起; 潮:土壤用手能捏在一起,用手摸时有凉的感觉; 湿:用手捏时,可以在手指上留有印痕; 重湿:用手捏时,可以使手湿润; 极湿:用手捏时,有泥水挤出。 以上对湿度的描述只不过是将湿度作为 一种形态特征来看待,实际上土壤水分 是重要的肥力因素。
一、 土壤颜色
砖红壤
➢砖红壤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中的土壤在热带季风气候下,发 生强度富铝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而发育成的深厚红色土壤, 以土壤颜色类似烧的红砖而得名; ➢砖红壤是具有枯枝落叶层、暗红棕色表层和棕红色铁铝残积 层的强酸性铁铝土。
一、 土壤颜色
棕壤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干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 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 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 下移动,并发生淀积。 ➢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 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