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西方文论》平时作业
《西方文论》平时作业(仅供参考)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亚里士多德是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著有《诗学》、《修辞学》等多部文艺论著。
《诗学》一开始就讲:“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模仿。
”亚里士多德所谓模仿,同柏拉图不同。
他认为感性的现实本身是真实的,模仿现实的艺术也是真实的。
亚里士多德所谓模仿,同传统说法也不同,传统说法只回答了艺术模仿什么的问题,而没有回答艺术如何模仿的问题,这个问题由亚里士多德解决了,它体现在“艺术即形式”命题中。
在他看来,艺术模仿自然,并不是对自然进行原封不动的抄袭,而是进行能动的创造。
亚里士多德不仅认为艺术是创造性活动的产物,而且还认为艺术能表现自然的真实和本质。
根据这一思想,他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应该是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总之,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艺术之所以要想像,要虚构,要表达理想,就是因为它是艺术。
艺术要模仿自然,但并不等于自然;艺术是一种创造,但又不能脱离自然。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模仿自然”的全部涵义。
2、简述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的。
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对教育的改革,把人文学科放在对神学学科的优先地位;其次是知识的发展,或知识的世俗化,主要是对古典文化的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古典文化的再生;最后是文艺的全面繁荣。
文艺复兴虽说是古典学问的再生,但它是从中古世纪的遗产起步的,而且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的,它开启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河,代表了文艺复兴的最早阶段。
1370—1450年是文艺复兴的第二阶段,是文艺全面繁荣的时期。
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对教育的改革,把人文学科放在对神学学科的优先地位;其次是知识的发展,或知识的世俗化,主要是对古典文化的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古典文化的再生;最后是文艺的全面繁荣。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浅谈古希腊时期的模仿说古希腊时期的“摹仿说”是西方文论史的萌芽范型,是影响欧洲文论史最久的艺术观念,雄霸了两千年之久。
柏拉图虽然不是首创者,但是他深刻阐发了“摹仿说”的深义。
而亚里士多德则奠定了“摹仿说”在文论史上的宗祖地位。
在西方文论史上,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是文学艺术的开山纲领。
模仿不仅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关于艺术的定义,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原则。
根据布洛克的研究,模仿这个概念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不仅支配着西方的艺术哲学,同时也支配着艺术批评与艺术实践。
一、模仿说的源流在欧洲文论史上,最早表述文学与世界的关系就是所谓的“摹仿说”了,作为最为古老的艺术观念,“艺术乃是自然之摹仿”竟然雄霸西方文论史两千年之久。
应该指出的是,柏拉图不是“摹仿说”的首创者。
但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却是古希腊哲人兼诗论家德谟克利特,他在论艺术起源时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这里的摹仿主要是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不仅没有涉及语言的艺术,而且就连摹仿对象也还没有转移到人类生活的领域。
他认为,人的生活和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动物的活动:蜘蛛是织女和修补匠的老师,而歌唱是对鸟鸣的摹仿。
不难看出,“摹仿”是一个影响过古代学人思考的重要概念,至于它的不衰的诱惑力,我们可以从今天的蜂窝式房居和美制隼式战斗机看出来。
以“理念说”为思想底蕴,柏拉图重点阐发和补充了“摹仿说”中所包涵的思想深义。
摹仿者,在他那里就被叫做“外形制造者”,这些人就好似拿了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映照出太阳、星星、大地、动物、植物和自己以及无生命物。
按照他的哲学观念,惟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存在,而自然只是理念的“影子”,而摹仿自然的艺术则是得到真正的美的“影子的影子”,所以是微不足道的。
西方文论选读
西方文论选读20090727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亚里士多德是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著有《诗学》、《修辞学》等多部文艺论著。
《诗学》一开始就讲:“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模仿。
”亚里士多德所谓模仿,同柏拉图不同。
他认为感性的现实本身是真实的,模仿现实的艺术也是真实的。
亚里士多德所谓模仿,同传统说法也不同,传统说法只回答了艺术模仿什么的问题,而没有回答艺术如何模仿的问题,这个问题由亚里士多德解决了,它体现在“艺术即形式”命题中。
在他看来,艺术模仿自然,并不是对自然进行原封不动的抄袭,而是进行能动的创造。
亚里士多德不仅认为艺术是创造性活动的产物,而且还认为艺术能表现自然的真实和本质。
根据这一思想,他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应该是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总之,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艺术之所以要想像,要虚构,要表达理想,就是因为它是艺术。
艺术要模仿自然,但并不等于自然;艺术是一种创造,但又不能脱离自然。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模仿自然”的全部涵义。
简述维柯的美学思想。
维柯是历史哲学的创始人,“美学科学的发现者”。
他发现,精神哲学是一切精神现象的根源,但这种精神哲学不应该是形而上学,而应该是美学;把人类的认知创造原则引入美学,从而把它变为行动的美学,创造的美学;他还发现由于美的现象的普遍性,美学同其他学科,如哲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具有相关性,从而扩大了美学研究的领域,把它从囿于哲学一隅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
1.诗的发生学。
诗不是起源于理智,而是起源于感官。
2.想象的功能。
想象的主要功能是比喻;还不仅仅局限在语言形式上,还体现在诗性任务性格上。
3.想象和理性的对立。
维柯认为美的本质是和谐。
3 简述柏格森的滑稽论。
柏格森是法国“非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美学著作主要是1900年出版的《笑》,其中收入了他论滑稽的意义的三篇文章,分别从形态、体态、姿势、情景、行动和语言等方面论述滑稽的表现,最后论述了滑稽的性格。
模仿论的发展演变
简析文艺复兴前模仿说的发展在西方文论史上最早提出模仿论的是:赫拉克利特,随后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人在原有的模仿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与发展。
赫拉克利特(前530-470)首先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论点赫拉克利特认为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和谐统一”的艺术。
绘画是在画面上混合着黑、白、红、黄的颜色,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象;音乐混合着高、低、长、短的声音,以便造成一个和谐的曲调。
赫拉克利特曾受过毕达哥拉斯的影响,接受了美是一种和谐统一的观点,但他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和谐统一的原因。
赫拉克利特侧重于运动和斗争特别是强调内在斗争的和谐。
因此认为美是不断变化的,美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他说:“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最智慧的人和神比起来,无论在智慧、美丽和其他方面,都像一只猴子。
”德谟克利特(前460-370)的模仿说德谟克利特是西方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
物体中的原子流放射出来,造成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与心灵,从而引起人对事物的认识。
他对文艺和美的探讨是从“文艺模仿自然”这一观念出发的,他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
”他受赫拉克利特的影响,接受了文艺模仿自然的观点,但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试图对文艺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对文艺和美学对象的研究:认为文艺描写的对象不只是生物性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是外形和内心统一的人。
他从道德观念出发,对文艺描写对象做了评价,认为,应该仿效好人、好事,模仿坏人是一种恶劣的行为,赞美坏事是一个骗子和奸诈人的行为。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的模仿说苏格拉底是西方早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奴隶主贵族派思想家。
他遵循了“艺术模仿自然”的提法。
他使艺术模仿自然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认为艺术不是模仿人物的外形,强调应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
非连续性文本《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起源于古希腊的模仿说的基本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天生具有的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本能天性。
其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在欧洲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
模仿出自人的天性,人们既从模仿中获得知识,又从模仿的作品中获得快感。
因此,文艺作为模仿,总体上是一种理性的创造行为,其中也包含着感性的预约。
文艺模仿的对象是现实人生。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文艺的模仿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
在谈到悲剧时他又指出,悲剧的模仿对象是人的行动、遭遇、性格和思想。
可见,亚里士多德是把人的生活确立为文艺的模仿对象。
模仿的文艺能够揭示处现实生活的普遍本质和必然规律。
亚里士多德把诗与历史作了比较,认为“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
也就是说,与历史相比,诗对生活的描述更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
之所以如此,在于历史叙述的是已经发生的个别事情,而诗则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可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诗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它对生活中的事件做出如实的模仿,而在于它描写的事情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一方面,历史学家记述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但可能是偶然的、个别的,未必具有普遍必然性。
而诗人所描述的事情,则是某一种人,可能或必然要做出的事情。
另一方面,在历史学家的记述中,两件前后发生的事情之间可能只有时间上的承续关系。
但在诗人的描写中,前后相继发生的事情之间存在着因果必然关系。
因此,诗人所描写的事件,虽然也是特定人物的特定行动,也具有个别性,但其中却能见出普遍必然性。
为了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文艺需要虚构,需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加工。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的模仿对象主要有三种:过去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其中,他更加推崇第三种模仿对象。
亚里士多德模仿论
亚里士多德模仿论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是其美学思想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他的《诗学》一书中。
亚里士多德对艺术和文学的模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模仿是艺术和文学的基础,并将模仿分为两种主要形式:史诗和戏剧。
以下是亚里士多德模仿论的主要观点:
1.模仿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通过表达、描绘或模拟现实世界来创造艺术作品的过程。
这种模仿可以通过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实现。
2.模仿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模仿有其深刻的目的,不仅在于简单地复制现实,更在于通过模仿展示人性和生活的本质。
艺术家的模仿应当具有深刻的观察和洞察,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
3.史诗和戏剧的区分:
亚里士多德将模仿分为史诗和戏剧两大类。
史诗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进行模仿,而戏剧则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对话来实现模仿。
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因为它更加生动和具体。
4.悲剧和喜剧的作用:
在戏剧中,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了悲剧和喜剧的作用。
他认为悲剧通过展示人物的错误决策和遭遇的不幸来引发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从而实现观众情感的净化。
而喜剧则通过嘲笑和讽刺社会中的荒谬和愚蠢来引发观众的欢笑。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对后来的艺术和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学和戏剧批评的基石之一。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模仿论比较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摹仿论比较文学院0802 刘凤琴20081110058在西方文论史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而这二人的关系匪浅,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不免要受到柏拉图的影响,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只是止步于他的老师,他又有自己的观点,绝不因为柏拉图是老师就不批判,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切东西都不能阻止他追求真理的脚步。
因此,他的很多观点都不同于柏拉图。
下面我们就“摹仿论”这一观点进行比较。
先了解一下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
首先,柏拉图所说的“理式”并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理式是神的创造,这个精神的理式世界创造了现实世界,因此,现实世界是和天上的理式世界相对应的,现实的“床”是理式的床的影子,是理式创造出来的具体特殊的外在现象。
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可靠性,否定人可以通过感觉经验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在他看来,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感觉经验是靠不住的,靠的只能是灵魂对理式的“回忆”和“领悟”。
其次,柏拉图认为,文艺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他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其中“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
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最后,我们可以看出,理式摹仿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它从本体论看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从认识论方面来看是反映论。
虽然这样说贬低了艺术,但是从客观上揭示了文艺还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等的关于文艺是摹仿的说法,但对其理论含义做了新的开掘,比此前的哲学家对文艺的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是人的行为的摹仿。
但是他所说的“摹仿的艺术”与柏拉图的“摹仿的艺术”含义不同。
第一,他把职业技艺与今日称之为美的艺术加以区别,称史诗、戏剧、音乐、绘画、雕刻等美的艺术是“摹仿”或“摹仿的艺术”。
模仿说
艺术起源之模仿说模仿说,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代表亚里士多德。
不能成立原因是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模仿的冲动去解释的。
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创作和制作的主要方法,而不是动机。
艺术上的模仿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以其它艺术家的作品为样板,用同样方法制作;另一种情况是仿照现实的存在物,意味着再现或描写性表达客观世界。
最早提出这一基本概念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他提出艺术是模仿,然而,他所说的模仿是指对物质世界的物像的模仿,是物的外形相似。
他认为自然界不是真实存在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模仿自然的艺术只能是影子的影子,因此,只能模仿外形,不能模仿实质。
苏格拉底认为艺术不仅模仿美的外形,还能模仿人的性格、精神特质和心理活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起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柏拉图的模仿说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上的,真正为艺术的模仿说建立起积极而肯定意义的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哲学家,在批判柏拉图理念论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模仿说。
认为感性世界是第一性实体,艺术所模仿的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艺术对现实的模仿应通过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模仿而比现实更真实、更理想,从而肯定了文艺的认识作用。
他初步地涉及到艺术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美学原则。
他认为模仿有三种:一是模仿事物的本来面目;二是模仿人所说所想的样子;三是模仿事物应有的样子。
他提倡最后一种模仿,强调艺术应根据事物的本质规律把自然加以理想化。
要求画家所画的人物应当求其相似而又比原来的人更美。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继承亚里斯多德的传统。
达·芬奇认为“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唯一的模仿者,自然是绘画的源泉。
绘画的主要方面是表现自然界和人的美,它的任务是艺术地再现自然。
”“模仿说”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这个在欧洲文学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学原则,是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
模仿说从最初出现到成熟阶段,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的主要内容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的主要内容引言:在艺术与哲学的交汇处,亚里士多德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深入的思考,其中之一便是他关于艺术模仿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目的是通过模仿世界的本质来达到对现实的理解和表达。
本文将就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展开讨论,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概述1.1 艺术的定义与意义艺术作为一种人类创造的表现形式,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是带有深远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将艺术定义为一种模仿现实的技巧,并且主张艺术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规律的模仿。
1.2 艺术模仿的类型亚里士多德根据模仿的对象将艺术划分为三种类型:诗歌、音乐和绘画。
诗歌模仿的是用语言表达的人类动作和人物性格;音乐模仿的是自然声音和情感;绘画则模仿了可见形象。
二、艺术模仿的目的与方法2.1 模仿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目的是模仿现实,并通过这种模仿来实现对现实的理解和表达。
他强调,艺术家通过模仿可以传达人性的普遍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激发观众的情感和思考。
2.2 模仿的方法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模仿方法的三要素:可信性、洞察力和美感。
可信性指艺术作品应该具备真实的外貌与表达,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性;洞察力则要求艺术家能够深入理解现实,并通过模仿传递出对人性和世界本质的洞察;美感则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家需要运用美的原则来创作作品。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3.1 艺术模仿的价值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给予了我对艺术的全新理解。
艺术的模仿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现实,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将现实的本质和人性的普遍价值表达出来。
艺术的模仿不仅仅是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更是拓展我们对世界的思考和理解。
3.2 艺术家的责任与使命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艺术家应该通过模仿的方式,传递出对人性和世界的深刻洞察,并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浅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浅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郝夏伟【摘要】在西方文学论中,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一直都是很受重视的一个源。
他的模仿说涉及到了艺术的起源以及艺术的构成,并阐述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关系。
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文坛里有着重要的地位。
更有着许多学者从模仿说的角度上其文论进行了研究。
本文将简要阐述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的起源与意境。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1页(P85-85)【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诗学;模仿说;艺术与现实【作者】郝夏伟【作者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中文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4在古希腊的文学论里面,亚里士多德有着很高的造诣,而其代表的模仿说又是文学艺术的鼻祖。
模仿这个概念在过去的两千多年时间内,不仅仅是支配着西方的艺术哲学,更是支配则西方的艺术批判与艺术实践。
可以说,它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模仿说同时也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的关于艺术的定义。
在亚里士多德的众多著作里里面,没有哪部能够像《诗学》这么具有代表性,它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而其独特的吸引力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古希腊文艺辉煌成就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亚里士多德“模仿说”一个很好的体现。
我们知道,模仿说是研究以及探讨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亚里士多德在模仿说的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第一个提出模仿说的学者并非是亚里士多德,而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在赫拉克利特认为,艺术的形式是以再现自然为主要目的的,这便是说,艺术是模仿自然的,从而也就诞生了“模仿说”这一说法。
而在这之后的古希腊哲学家得哎克里特也赞成赫拉克利特的观点,他也重述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是存在着模仿学说的。
之后涌现出来的众多哲学艺术家,例如柏拉图、苏格拉底等等,都对这个有着重要的继承。
而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的一个得意门生[1],自然也就继承了柏拉图的一些观点,但却不是全盘接受。
例如柏拉图认为“模仿说”的真意主要有以下三点:理想、现实、诗歌,而亚里士多德则就更加客观的探讨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自己较为完整的、系统的一套“模仿说”。
论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模仿对象
论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模仿对象张梦莹摘要:亚里士多德对悲剧模仿对象的界定作为一条“暗线”贯穿了《诗学》全篇,串联起模仿说、悲剧论、净化说三大美学思想。
根据亚里士多德对模仿对象的定位与对悲剧的定义,可以分析出悲剧模仿对象三个维度上的特征:悲剧模仿对象是高贵崇高、令人敬畏、善良真实的“好人”,是引起观众“恐惧与怜悯之情”的人,是历史英雄人物与当下普通人的中和。
关键词:《诗学》悲剧模仿对象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诗学》开篇即指出包括诗在内的大部分艺术都是通过不同的媒介进行模仿,第二章便直接对模仿对象进行界定,并借模仿对象区分了喜剧与悲剧,其对悲剧模仿对象的界定作为一条“暗线”贯穿《诗学》全篇,串联起模仿说、悲剧论、净化说三大美学思想。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亚里士多德对悲剧模仿对象的界定。
一、悲剧模仿对象是高贵崇高、令人敬畏、善良真实的“好人”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二章中首先定义了模仿对象,并借此阐释了不同模仿对象催生出的不同艺术类型。
“既然模仿者表现的是行动中的人,而这些人必然不是好人,便是卑俗低劣者,他们描述的人物要么比我们好,要么比我们差,要么是等同于我们这样的人。
”a在这句话中,“卑俗低劣者”与“好人”意义相对立,即模仿者表现的不是高贵崇高的人,便是卑俗低劣的人,然后他又将模仿对象置于“我们”的话语场域中,并举了一个例子:“珀鲁格诺托斯所描绘的人物比一般人好,泡宋的人物比一般人差,而狄俄努西俄斯的人物则形同我们这样的普通人。
”“我们”指一般人、普通人,一般、普通的反义词是个别、特殊,所以模仿对象可能是特殊的、个别的,比“我们”更“好”或更“差”,也可能是同“我们”一样普通、平凡的人。
亚里士多德将模仿对象定位为行动中的人,他们有好与差之别,或高雅高贵,或卑劣低俗,可能优于常人、劣于常人或近于常人。
各种模仿艺术因模仿对象存在差别而相异,亚里士多德根据模仿对象的不同区分喜剧、悲剧:“喜剧倾向于表现比今天差的人,悲剧则倾向于表现比今天好的人。
从模仿说看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
从模仿说看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张倩倩【摘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美学和其他领域都占据重要地位。
就现有流传的版本内容来看,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重点介绍了史诗和悲剧,其中“悲剧”更是他这部著作中的重中之重。
由于历史的变迁,古希腊的众多专业术语如今已鲜有准确对应的词汇,这为古希腊经典著作的解读带来重重困难。
《诗学》同样如此,作为一本独创性的著作,它受到特别的关注和评析。
一直以来,《诗学》重点阐释的“悲剧”究竟包括怎样的内容,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文本中的“悲剧”,学者们争论不休。
文章在这些争论的基础上,试图从“模仿说”出发把握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
%Aristotle’ s“Poetic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omain of aesthetics and other fields,in which epic and tragedy are introduced where “tragedy” is of the core impor-tance. Due to the change of history, many terminologies are lack of equivalent counterparts. This makes it more difficult to interpret the ancient Greek classics. A main research focus is what “tragedy” should include and how to interpret which is also an arguable subject. It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tragedy theory in “Poe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itation theory”.【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诗学;悲剧;模仿【作者】张倩倩【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3-05从模仿说看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张倩倩(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摘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美学和其他领域都占据重要地位。
亚里斯多德的模仿说对西方文学艺术发展走向的影响
亚里斯多德的模仿说对西方文学艺术发展走向的影响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原则也是建立在“模仿说”基础上的,只是其含义和性质与乃师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亚里斯多德确立了文艺模仿的本体地位,并使模仿说的性质发生了转变。
亚里斯多德指出,“诗的起源……出于人的天性。
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模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14亚里斯多德这一认识是对柏拉图文艺观念的发展,它把文学创作活动归结为人类先天具有的禀赋,从发生学的角度肯定了艺术创造是每个人类个体都具有的能力,这就给“人人都是艺术家”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支持。
在此意义上,亚里斯多德的模仿说是一种彻底平民化的艺术哲学。
亚里斯多德这一认识使模仿说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转变,模仿既是一种先天的创造能力,它就不再是一种偶然的自然行为(德谟克利特),也不是复制自然对象的机械行为(柏拉图),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活动,是人类知识(不是与真理隔了两层的“影像”)的来源和文明的开端,这是对模仿说的最高肯定和赞赏。
第二,亚里斯多德明确限定了文学模仿的对象范围,亦即文学作品的题材范围。
“诗人……必须模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是指历史或现实题材;“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是指神话或寓言题材;“应当有的事”,是指理想的虚构题材。
第三,亚里斯多德指出了艺术模仿的审美心理效果,认为模仿是人产生快感的源泉。
所谓“快感”,亚里斯多德认为“快感可以假定为灵魂的一种运动——使灵魂迅速地、可以感觉到地恢复到它的自然状态的运动……凡是能造成上述状态的事物,都是使人愉快的;凡是能破坏上述状态的或造成相反状态的事物,都是使人苦恼的。
所以,一般说来,恢复自然状态,必然是使人愉快的”16。
模仿之所以能使人获得快感,是基于亚里斯多德的知识观。
亚里斯多德认为,对周围事物的茫然无知会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从而导致灵魂失去自然状态,对事物的认识则能解除这种不安的心理,使灵魂恢复自然状态,从而使人感到心理的满足和愉快。
简述古希腊文论的模仿说
简述古希腊文论的模仿说
古希腊文论的模仿说,是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哲学体系中提出的一种模仿原则,认为人类的思维可以通过模仿自然的表达方式来得到发展和提高。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模仿自然,二是模仿他人。
他认为,模仿自然可以提高人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模仿他人则可以使我们更
好地了解和理解世界。
在模仿自然方面,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他举例说,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行为来得到一些有关自然世界的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模仿动物的行为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在模仿他人方面,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模仿优秀的人物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他认为,优秀的人物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来得到一些有关优秀人物的知识,并通过模仿这些优秀人
物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此外,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还涉及到了模仿的不同类型和方法。
他认为,模仿可以分为直接模仿和间接模仿两种类型。
直接模仿是通过直接观察和模仿对象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来进行的,而间接模仿则是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听取他人的讨论来进行的。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对后来的文学、哲学和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了模仿的重要性,认为模仿不仅可以提高人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可
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世界。
简述古希腊文论的模仿说
简述古希腊文论的模仿说古希腊文论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到文学与艺术的创作与欣赏。
而其中的模仿说则是古希腊文论中的一种观点,认为艺术创作应该通过模仿现实世界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本文将对古希腊文论的模仿说进行简述。
古希腊文论的模仿说源自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诗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家应该通过模仿现实世界来创作作品,以达到真实再现的效果。
他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可信度和真实感,通过模仿现实世界的形象、情感和行为,艺术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艺术创作的目的是要通过模仿现实世界来激发观众的情感和共鸣。
艺术家通过选择特定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来创作作品,以展示现实世界中的美与真实。
通过模仿现实,艺术家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在古希腊文论的模仿说中,模仿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界、人类行为、历史事件等。
艺术家通过观察和研究现实世界,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并通过艺术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来再现这些对象。
通过模仿现实,艺术家能够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人类生活和情感的思考。
古希腊文论的模仿说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许多古希腊的文学作品,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悲剧作品《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都充分体现了模仿现实世界的原则。
这些作品通过模仿人类的行为和情感,展示了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起了古希腊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古希腊文论的模仿说对后世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中,模仿现实世界的原则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绘画、音乐和戏剧等艺术形式。
许多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都通过模仿现实世界来创作作品,以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和观众的审美需求。
古希腊文论的模仿说认为艺术创作应该通过模仿现实世界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艺术家通过模仿现实世界的形象、情感和行为,展示了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探析
46(下)2018.11的精神违背;事物能生灭,能生灭的“相”就与“相”的精神违背;没独立的类的东西如关系、性质等的“相”是怎样的。
第三,有一些论证引入了第三者。
个别事物是第一者,个别事物的“相”是第二者,他们的共性,另外一个“相”就是第三者,引入无限多第三者,就有逻辑问题。
第四,一个事物可以有多个“型”,同时分有“一”和“多”,增加解释问题的难度。
第五,“相”和具体事物既然是同“多”的,它们之间总有某种共同的东西,那么,它们是具有共同的实质还是共同的名字?这一点柏拉图并没有解释清楚。
第六、柏拉图是为了解释“这个世界如此存在”的原因,在现实世界之外假定一个“相”的世界。
其目的是为了有效解释具体事物,但实际上反而毁坏了具体事物。
因为“相”对于具体事物的存在没有帮助,不能运动的“相”如何解释运动的事物,从这个意义上看,“相”不能帮助我们认识具体事物。
针对《枚农篇》中柏拉图所探讨的具体的美德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枚农篇》中所讨论的美德其实是通过习惯而养成的,也就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但并不是说亚里士多德完全否认美德是可传授的和出于本性的。
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里,每个正常人在本性中都具有获得美德的潜能和资质。
同时,他也在著作中提出为了教化城邦的公民,应该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众多美德。
这样看来,亚里士多德似乎认为美德在某种程度上或某些方面是可传授的。
亚里士多德也拒绝柏拉图把灵魂和身体分离开来的观点,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完全把人类看作自然的造物,是理性动物。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形而上学不是对另一个世界的研究,而是对自然以及同样重要的我们自身的研究。
参考文献:[1]郝亿春.德性即知识?——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问题的应答及其根底[J].天津社会科学,2013(3):32-39.[2]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作者简介:沈继发,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模仿说”的历史古希腊“模仿”一词与远古时期的宗教典礼活动有密切关系,指巫师所表演的舞蹈、音乐等。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模仿说差异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摹仿说差异“摹仿说”是古希腊哲学家、艺术家研究文艺起源、解释文艺与现实世界关系,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学说。
“摹仿说”两大奠基人——古今的哲学巨匠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对其在认识论中存在不同的解读。
“摹仿说”是最古老的艺术学说,主要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与摹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
柏拉图认为理式是神的创造,这个精神的理式世界创造了现实世界。
现实世界是摹仿理念世界而来,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而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是“影子的影子”。
因此认为摹仿的艺术是不真实的,而且还会“培养发育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摧残理性的部分”。
而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继承了柏拉图的“摹仿说”,但更多的是对柏拉图的批判。
与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更全面、更准确,符合现实主义的特点。
他认为艺术是对于实物的摹仿,但因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种类的艺术。
他还认为摹仿是人的本性,摹仿的艺术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快感,还可以帮助人们“求知”。
如果把希腊的文艺概貌比作群峰竞秀的景观,那么,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无疑代表着突兀的双峰。
他们虽然是师徒关系,但在“摹仿说”方面他们存在很大的不同。
亚里土多德的“摹仿说”是在继承和发展老师柏拉图观点基础上形成的,更具有唯物主义的性质,他们关于“摹仿说”的观点是有区别的。
第一,“理式”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基础。
他认为理式是神的创造,这个精神的理式创造了现实世界。
他以理式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只是认识真理,不许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在他看来,“理式”是世界的本源,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影子,而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
在《理想国》卷十中,柏拉图以三种床为例阐述自己得观点。
他认为,有三种床,第一种是“床之所以为床”的床的“理式”;第二种是木匠依床的理式造出来的个别的床;第三种是画家依木匠造出的个别的床画出来的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基础上 , 柏拉 图指出文艺模仿的客观 现实世 界不是真实 的
世界 , 而是理 念世 界 的摹本 , 念 世界 是 本原 的, 第一 位 理 是
其模仿说形成 的基础 , 别是形式 因 , 模仿 的对象 和模 仿 特 在
的方式上都有很大 的影 响。当然 , 模仿说这一范畴的形成也
的 , 实世 界是派生 的, 现 是第 二位 的。现实对 理念 的模 仿既 不真实 , 也不全 面。也就是说 , 文艺 只是模 仿的模仿 , 影子 的 影子 , 它和真理隔着三层 。亚里 士多德作 为柏 拉 图的学 生 ,
21 0 1年 l 2月
河南工 程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 N LO E A N TT T FE G N E IG ( O I LS IN E E II N) O R A FH N N I S IU EO N I E RN S CA C E C DTO
De . 0 1 c 2 l V 12 . 0 . 6 No 4
第2 6卷第 4期
论 亚 里 士 多德 的模 仿 说
田立 慧
( 广西 师范大学 文学院 , 广西 桂林 5 10 ) 4 00 摘要 : 在古希腊文论 中,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涉及艺术 的起 源 、 艺术 的构成 以及 艺术与现实 的关系等 问题 , 在西 方文论史上具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 的模仿 说对现代 文艺理 论影 响颇深 , 无论是 模仿 、 词本 身的意思 、 在 文论 中的意思 , 还是模仿 的源流 、 模仿的种差和模仿 的缺 陷等都是学 者们 研究 的重点。 关键词 : 亚里士多德 ; 仿说 ; 模 媒介
河南工程学 院学 报( 社会科学版 )
J OURN F HEN AL O AN NS I UT NGI E NG ( O AL S I NC DI O I T T E OF E NE RI S CI C E E E TI N)
De . 0l c2 】
V0 . 6 No 4 I2 .
方法之一。在 《 诗学 》 , 里士 多德说 过 : 模仿 出 于我们 中 亚 “
的天性 , 而音调感和节奏感 ( 于 ‘ 至 韵文 ’ 则显然是节 奏 的段
第一 , 艺术模仿 的真实性 。柏拉 图的模仿说建立在 其理
念的基础上 , 他所谓 的模仿 和真理隔着三层 , 是模仿 的模仿 、 影子 的影子 。在他看来 , 理念才 是文艺 的本 源 , 艺只 是模 文
仿说” 的主要 内容 可 以归 纳为 : 理念 、 现实 、 。即在 理念论 诗
术语才逐渐从祭祀领域转移 至哲学和技艺领域 。
( ) 义扩 展 一 含
有学者认为 , 模仿说“ 建筑在 亚里士 多德 的形 式与质 是 料” 的辩证法的基础上 , 现亚里 士多德力 图在作一 种实现 体
宇宙和谐 的形式化 的努力 o [ 的确 , 3 3 亚里士 多德 的四因说是
行模仿创造。在艺术与现实的关 系中 , 模仿作为二者 的沟通
平 台, 不仅让 现实成 为艺术 的取材之地 , 间时也间接 地使 艺
术对现实进行 了感染教育。在二者的相互 作用 中 , 艺术模 仿
现实来进行创作 , 同时也 在创 作 中对 现实 进行 “ 想化 ” 理 处 理 。这一举措 不仅 提高了艺术作 品的审美韵 味和审美价值 , 也体现 出作品泄导人情 、 育人 民的艺术 品质 。 教
一
、
源流与发展
模仿 说是研究和探 讨文艺 与现 实关系 的学 说。在模 仿 说 的历史 上 , 第一个提 出此概 念 的并 非亚 里士 多德 , 而是 古 希腊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他认 为 , 艺术 模仿 自然”, “ 艺术 是
以再 现 自然的面貌 出现的 。同一 时期 的另一位 古希 腊哲 学
仿 的模仿 。毋 庸置 疑 , 他所 模仿 的结 果 是值 得怀 疑 的。那
么, 亚里士多德所模仿的事物与现实事物相 比又如何呢?
在《 诗学》 亚里士 多德肯 定 了艺 术模仿 的真实性 , 中, 并
认 为艺术 真实来源 于生 活真实 , 且高于生活真实。在分析诗 和历史的区别时 , 提到 , 历史 家 与诗 人 的差别 不在 于一 他 “ 用散文 , 一用 ‘ 韵文 ’ 希罗 多德 的著 作可 以改写 为 ‘ ; 韵义 ’ ,
中图分 类号 : I O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4—3 1 (0 1 0 0 8 0 17 3 8 2 1 )4— 0 3— 4
在西方文论史 上 , 亚里士多德 的模仿说是 文学艺术 的开 山纲领 。模仿 ( m s , n krn ) Miei A u a a 不仅是 西方美 学史 上最 s a
并未全盘接受老师 的观点 , 而是较客观地探讨 了艺术 与现实 的关系问题 , 成了 自己完整 的、 形 系统化的“ 模仿说 ” 。 二、 释义与 内涵
离不开亚里 士多德深 厚 的哲 学基础 和当时古希 腊浓郁 的人
文 主义思潮 , 它是在二者 的基础 上形成 的 , 在文 学艺术 方 面
落) 也是出于我们的天性 , 起初那些 天生最 富于这种 资质 的
人 , 它 一 步 步 发 展 , 来 就 由 临 时 口 占 而 作 出 了 诗 使 后 歌 。 …在早期艺术 活动 中 , ” 人们 的认 识 以及实 践有 限 , 创 作方式也处于摸索阶段 , 模仿 自然 , 仿社会 , 模 模仿人们 的生
早关于艺术 的定义, 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美学原则 。根
一
,
视觉上相似 ( 包括 形象 化 的艺 术作 品 ) 第 二 , 为上 的 ; 行
仿效 、 模仿 ; 三 , 第 扮演 , 包括戏 剧演 出 ; 四, 第 作为有 意义 的 或表 现性 的声音结构 的语 言或音 乐制作 ; 第五 , 形而 上学 的 符合。 …这 五层 意思揭示 了模仿 在文学 艺术 中的作用 以及 ”
有创 造的含义 , 那么作者在模仿活动 中也不再是 单纯的模仿 者, 而是上升 为具有 主观能动性 的创造者 , 以对所取 之物进
对世界 的认识方式有 限 , 大多 以模仿 作为人们 认识 世界 、 改
造世 界的手段 。首先 , 人天 生具有模 仿 的本 能 , 这是人 的本 性, 也是人和动物的 区别 之一 。人 有了模仿 这一 本能 , 通过 模仿 , 自然界 中摄 取各 种知识 , 从 以满足 自己的求知欲 , 并在 此基础上 获得独特 的快感 。这也 为模仿 能反 映现实生 活提 供 了有力 的依据 。其次 , 模仿 也是我们 较早 运用 的艺术创作
家德谟 克利特也认为 , 艺术是 对 自然的模仿 。二者 的观点相
似 , 当时产生 了较 大的影响 。随后的苏格拉底则认 为 ,绘 在 “ 画是 对所见之物 的描 绘 ” 。他 将 艺术模 仿 的对象 从 自然 的 束缚 中解放 出来 , 渐扩展到更广 阔的领域 。也就是从 苏格 逐 拉底 开始 , 西方 的文艺观念 出现 了人文 主义转 向 , 文艺模 仿 的对象也逐渐扩大至社会人 生 。之后柏 拉 图对“ 仿说 ” 模 完 成 了一次新的改造 , 形成 了所谓 的“ 理念模 仿” 。柏 拉 图“ 模
模仿在 哈利 威 尔 的《 模仿 论 美学 》 中有 五层 意思 : 第 “
收 稿 日期 :0 1 0一1 2 1 —1 0
作者简介 : 田立 慧(97 , , 18 一)女 湖北襄阳人 , 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究方 向为 古代文论 。 0 1 2月 第2 6卷第 4期
活, 则是早期艺术 的主要来 源。如德谟 克利特 说 , 类模 仿 人
鸟叫才学会 了歌唱 。柏拉图也曾说过 , 一切艺术都是对 自然
的模仿 , 从荷 马起 , 一切 诗人都是模 仿者 。在 古希腊 早期 的
艺术活动中 , 无论是史诗 , 还是戏剧 , 大多是对现实生 活的反
但仍 是一种历史 , 有没有 韵律都是 一样 ; 两者 的差 别在 于一
世界的方式 , 它不仅是 艺术产 生的源泉 , 同时也是艺 术与 现 实之间相互作用的平台 。
1 艺 术 的起 源 .
遍性 和必然性 为最终 目的, 去揭示世 界的奥妙 。这就要 求作 者在进行艺术创作 时 , 不仅 需要从 现实生 活 中取 材 , 需要 更 对 已取得 的素材进行加工处理 。当然 , 里的加工处理 不是 这 简单地对事物进行筛选 、 组合 、 排序 , 更需 要对 这些 素材进行 提炼 , 揭示其表象下隐藏 的本质 和规律 , 以便更 真实地 反映
具有承前启后 的作用 。 模仿说作 为古希腊文艺思想的结晶 , 对文学艺术 的发展
既具有奠基性 , 同时也具 有开创 性。有人认 为 , 文学 艺术起
源 于模仿 , 文学艺术是模 仿 的产 物 , 仿是文学 艺术 的基本 模 特征 。 的确 , 模仿作 为一 种方 式 , 为人们认识 世界 、 映 作 反
现 实 , 示 现 实 。既 然 模 仿 不 是 对 现 实 的 简 单 再 现 , 是 具 揭 而
亚里士多德提 出 : 一 般说 来 , 的起源 仿佛 有两 个 原 “ 诗
因, 都是 出于人 的天性 。人从孩提 的时候起就有模仿 的本 能 ( 人和禽兽 的分别 之一 , 在于人 最善 于模 仿 , 就 他们 最初 的 知识就是从 模仿 得 来 的 ) 人对 于模 仿 的作 品总 是感 到 快 , 感。 ”在古希腊生产力不发达 、 社会实践 匮乏 的情况下 , 人们
叙述 已发生的事 , 一描述 可能发 生 的事 。因此 , 写诗这 种活 动 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 味 , 被更 严肃地 对待 ; 因为诗 所描 述的事带有普遍性 , 历史则 叙述 个别 的事 ” 。通过 对诗 和历史的 比较 , 亚里 士多德 发现 “ 比历 史更 真实 ” 诗 。这 不 仅是 因为一个用韵文 , 一个用散 文 , 主要 的原因是 历史所 更 描述 的是“ 已经发生 的事情 ” 是叙 述个别 的事 , , 而诗不仅 要 叙述 “ 已经 发生 的事 ” 同时也要叙述“ , 可能发 生的事情 ” ( 然这些 “ 可能发生的事情 ” 是合乎可 然律和必然律 的 ) 这就 , 要求诗人要透过现象认清本质 , 以揭示事物 的普遍性 与必然 性, 最终达 到特殊 和一般 相统 一。这 同时也说 明了艺 术虽然 来源 于生活 , 不拘 泥于生活。它可 以从典型 的事物 中去发 但 现此类事物所具有 的普遍性 , 进而揭示 事物 的本 质。它小仪 要描绘事物 的形状 , 同时也要展现事物 的内核 。艺术模仿 在 此不仅涉及普遍性 和特殊性 的辩证关 系, 且包 含着 典型性 并 的萌芽思想 。在谈论艺术模仿 的方式时 , 亚里士多德 列举 l r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