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第10课《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11课《岳阳楼记》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1课《岳阳楼记》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1.《岳阳楼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品味文章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4.正确理解和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知识梳理1. 文学常识:范仲淹(989 - 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

2.一词多义①通:政通人和(顺利)然则北通巫峡(通往)②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③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④一:一碧万顷(一片)而或长烟一空(全)⑤极:南极潇湘(至、到达)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此乐何极(尽头)⑥空:浊浪排空(天空)而或长烟一空(消散)⑦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3.词类活用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州郡的太守)②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有才能的人)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4.成语积累①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形容国泰民安。

②百废俱兴:许多原来荒废了的事情,都一下子兴办起来。

③先忧后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

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④波澜不惊: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5.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他还)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九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第10课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一、知识积累;1.解释加点词语:谪守..①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属.予作文②同“嘱”,嘱托;朝晖.③日光胜状..游泳⑥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④胜景,美景;胜,美好;去国.怀乡⑤国都锦鳞微.斯人⑦如果没有二者之为.⑧心理活动,表现;春和景.明⑨日光2.翻译下列语句: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①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②早晨阳光明媚,傍晚阴暗无光,天气景象变化多端;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④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似沉入水中的玉壁;⑤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⑤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3.原文填空:①从空间角度描绘洞庭湖的景象的是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站在时间角度描绘洞庭湖的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②最后一段从表达方式上来讲属于议论;,其中“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进亦忧”指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退亦忧”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二、语段训练原文略;1.解释加点词语2分:①属予作文..:①写文章;②进.亦忧:②即指“居庙堂之高”;③薄.暮冥冥③迫近;④气象..万千:④景象;2.翻译句子4分:①或异二者之为;①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意思是远离朝廷做官;3.文章开头一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交待作记背景和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4.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2分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与开头照应;三、中考链接;一2011年台州市岳阳楼记原文略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4分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①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各2分2.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迁客骚人_形成了对比;2分3.“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4.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3分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呵;二比较阅读;岳阳楼记渑水燕谈录比较阅读训练2010·浙江省金华市,16分甲岳阳楼记原文略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注释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①通“俱”,全、皆②前人之述备.矣②详尽③范文正公轻.财好施③轻视、看不起④岁.衣缣一匹④每年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3分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以养群从之贫者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②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 4.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多写不给分,如有错别字,每个扣1分;2分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3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继承和发展”,1 分,“忧国忧民”1 分,两点都能兼顾到,3分附译文: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辈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17.《岳阳楼记》导学案答案

17.《岳阳楼记》导学案答案

《岳阳楼记》师生共用导学案课型:讲读课备课人:徐春红学习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熟练地翻译课文;3、把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写情,由情言志。

4、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5、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学习重难点】把握全文思路,理解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难点】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资料链接】:作者、背景、解题1、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胸襟被千古传唱。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

既任(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

勤政爱民,有政声。

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2、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

《岳阳楼记》导学导练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岳阳楼记》导学导练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岳阳楼记》导学导练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滕(téng)谪守(zhé)衔(xián)吞(tūn)骚人(sāo)霪雨(yín)霏霏(fēi)樯倾(qiáng)楫摧(jí)冥冥(míng)谗言(chán)波澜(lán)芷(zhǐ)汀兰(tīng)郁郁(yù)神怡(yí)偕忘(xié)嗟夫(jiē)(2)形似字区别(3)通假字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4)解词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若夫:像那。

(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语)至若:至于,又如。

(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论述)薄暮冥冥:迫近。

嗟夫:唉。

【重点句子分析】课文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后“重修岳阳楼”写起,这说明他在逆境中也能做到“不以己悲”’,并且奋发有为,勤奋治理政事,使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说明他也有阔大的胸襟,跟下文所写的那种“以己悲”的“迁客”是不同的。

作者用“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来概括那些“迁客骚人” 的“悲”;用“心旷神情,宠辱偕忘”来概括其“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他们的悲喜之情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抒情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第5段两个设问句,一层层深入:先谈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有异,用“何哉?”引出古仁人之心,强调一个“忧”字;于是自然地引出了“何时而乐?”,使文章推进一层,得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结论,古仁人的伟大胸襟由此顿出,令人钦叹。

【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

(2)文学常识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

2024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0《岳阳楼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24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0《岳阳楼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0 《岳阳楼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这篇散文融入了赋的特点,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加以背诵。

点拨:本文大量使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

骈散结合,合撤押韵增强了文章的音乐美。

全文节奏鲜明,文气畅达,语言优美,极富感染力。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文意,在进行背诵。

二、朗读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第3段描写了洞庭湖淫雨霏霏的景象,“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描绘了一幅阴雨连绵、风起云涌、波浪汹涌的恶劣悲凉之景,蕴含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

第4段则描写了一幅春和景明的景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描绘了一幅沙鸥、游鱼自由闲适,花香扑鼻,青草萋萋的美好景象,蕴含着“迁客骚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喜悦之情。

三、这篇课文中的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本文篇幅短小,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深沉的抒情。

如文章首段以记叙的笔法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第二段则运用描写的手法概述了洞庭湖的美景,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

第三、四段则通过描绘洞庭湖的不同景象抒发了两种不同感受。

末段兼用叙事、抒情和议论,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层层推进。

四、“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参考答案:“迁客骚人”看到不同的自然景物会生发出“悲”与“喜”的感触,而“古仁人”则不同于“迁客骚人”,他们能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三单元(古文三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三单元(古文三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带答案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1)山岳潜形潜:——(2)薄暮冥冥薄:——
(3)把酒临风把:——(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4.用原文语句填空。(8分)
4、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5、连月不开 开:放晴
6、则有去国怀乡去:离开国:国都京城
7、沙鸥翔集集:群鸟停息在树上
8、而或长烟一空一:全
9、把酒临风把:持,执临:迎着,对着
10、不以己悲 以:因为
11、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如果没有归:归依
12、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
四、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8分).
物,一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其实,悲喜表现虽异,但本质相同,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下文论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上来。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五、一词多义
1、夫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夫环而攻之语气词
2、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极南极潇湘直到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4、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六、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导学案答案

岳阳楼记导学案答案

岳阳楼记导学案答案(2)岳阳楼记导学案答案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这是全文的核心。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惑。

(一)悟一悟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

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二)品一品1、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2、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3、“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5、:“进”指什么?“退”指什么?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借代)6、“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7、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

《岳阳楼记》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岳阳楼记》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岳阳楼记》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岳阳楼记》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岳阳楼记》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旅游游记,整篇文章以"登高"为主题,叙述了作者游览岳阳楼的见闻和心情,格调优美,形象生动,并通过对楼台、山水、人文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感情和理想。

一、课前预习1.预习时先看题目和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概。

2.仔细阅读第一段,注意文中使用的一些比喻手法,如“溪流星散,烟霞云散”,描绘的景色和氛围是什么?为什么这些景色和氛围让作者感到“奇妙”?3.认真品味第二段中的句式,例如:“前不见庭,后不见路,旁不见人”,用什么修辞手法,是想表达什么?4.体会第三段“攀登”的过程,仔细品读每个细节,如何表现了作者的不畏困苦,不断向高处追求的精神?二、课堂学习1.引导学生分段分析本文的结构,整篇文章围绕“登高”为主题,分为“游览开端”、“入楼中”、“登楼之后”三个部分。

2.鼓励学生通过四线三格的方式,将文章中的比喻、排比、倒装等修辞手法标注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语言的表达和意义。

3.带领学生探讨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特点,如爱国情感的体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崇高的人性理想等等。

4.通过对文章中的人物、山水、楼阁等景現的描写,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风景描写的特点,从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和人文情趣。

三、课后延伸1.通过课外阅读其他游记、名著,了解不同的地域、历史、人文文化,感受不同文化特点和风情。

2.采用组织春游、夏令营等方式,让学生在旅游和活动中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和人文的魅力,增强个体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3.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游记或随笔,以记录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或对景观、人事的感悟,从中发现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通过对《游山西村》这篇游记的学习,我们不仅有机会了解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旅游风情,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岳阳楼记》导学案 (2)(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岳阳楼记》导学案 (2)(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岳阳楼记》导学案【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 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了解“记”的文体特征。

(重点)2. 学习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3. 把握文章主题,感受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课时安排】3课时【预习导学】1. 知识储备●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庆历三年,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死后谥号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当时作者贬居邓州(今河南邓县),庆历六年6月,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因遭诬陷而被降职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名家绘的《洞庭晚秋图》,连同亲拟《求记书》一并寄给好友范仲淹。

范仲淹欣然接受,于九月写成了这篇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

“记”是一种文体,散文的一种。

范仲淹借为重修岳阳楼作记,一方面重申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借此勉励、规劝老朋友。

●岳阳楼简介: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

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2.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注音谪(zhé)郡(jùn)属(zhǔ)汤(shānɡ)冥(mínɡ)倾(qīnɡ)汀(tīnɡ)芷(zhǐ)皓(hào)宠(chǒnɡ)偕(xié)霏(fēi)樯(qiánɡ)楫(jí)嗟(jiē)(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越.(及、到)具.(通“俱”,全,皆)属.(通“嘱”)予.(我)观夫.(那)巴陵胜状..(好景色)横.(广远)无际涯朝晖.(日光)夕阴大观..(虽然如此,那么)..(雄伟景象)备.(详尽)然则南极.(尽)潇湘骚人..(雨繁密的样子)..(诗人)多会.(聚集)于此得.(能)无异乎霏霏连月不开.(解除)浊浪排空..(昏暗的样子)..(冲向天空)山岳潜.(隐没)形薄.(迫近)暮冥冥斯.(这)楼去国..(离开国都)怀乡感.(感慨)极.(到极点)而悲者矣景.(日光)明波澜不惊(起,动)上下天光..(美丽的鱼儿)岸芷.(香草)..(天色水光)沙鸥翔集.(停歇)锦鳞汀.(小洲)兰而或..(哪有穷尽)..(互相唱和)何极..(有时)长烟一.(全)空.(消散)渔歌互答心旷.(开阔)神怡.(愉快)偕.(一起)忘把.(持、执)酒临.(面对)风予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思想感情)或.(或许)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不以.(因为)物喜居.(处在)庙堂之高是.(这样)进.(指在朝廷当官)亦.(也)忧,退.(指不在朝廷当官)亦忧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3.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归纳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写在书上),指出每段主要的表达方式(填序号)。

《岳阳楼记》(1)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岳阳楼记》(1)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岳阳楼记》学案第一课时【学习导言】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锦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久负盛名。

古代文人墨客,登楼抒怀,留下诸多佳作名篇。

让我们跟随宋代爱国诗人范仲淹,作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南国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

课前尝试:试读课文积累词语资料助读了解课文【试读课文】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并用“\”标出停顿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衔远山,吞长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日星隐曜,山岳潜姓。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积累词语】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并抄写两遍。

谪.()守衔.()远山浩浩汤汤.()淫.()雨霏霏.()樯.()倾楫.()摧曜.()薄暮冥冥.()忧谗.()畏讥岸芷.()汀.()兰宠辱偕.()忘【资料助读】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了解课文】本文记叙了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和自己的人生抱负,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

【评改订正】自己检查、评改、订正。

(或同桌互相检查、评改)课内对话:读读说说、译译品品、比比评评【读读说说】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节奏、情感。

部编九上10《岳阳楼记》导学案(有答案)

部编九上10《岳阳楼记》导学案(有答案)

部编九上10《岳阳楼记》导学案(有答案)学习目标:1、识记课文体知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理清课文思路及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3、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重点: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

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

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0岳阳楼记》优质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0岳阳楼记》优质课导学案_0

《岳阳楼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写法。

学习难点;学习古代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精神,处世、处事要胸襟开阔。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品味,体会文章的特色。

2、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一、复习检测1、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晖.()楫.()薄.暮冥冥()嗟.()樯.()谪.守()属.予作文()浩.浩汤.汤()()若夫霪.雨霏.霏()()岸芷汀..兰()()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点的词。

居庙堂之高.....先.天下之忧而忧薄.暮冥冥属.予作文以记之微.斯人吾谁与归.予观夫巴陵胜状....增其旧制..前人之述备.矣浊浪排空春和景.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翻译(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微斯人,吾谁与归?二、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小组集体的智慧,展示本小组的智慧)(一)请同学们根据上节课所讲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三)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段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四)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原句)2,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五)阅读第三,四段,回答下列问题:1,第三段,描写景物的句子?2,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3,第四段,描写景物的句子?4,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5,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六)阅读第五段,回答下列问题:1,“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2,“进”指什么?“退”指什么?3,“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4,抒发自己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语句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部编九年级上册10《岳阳楼记》学案附答案

部编九年级上册10《岳阳楼记》学案附答案

10《岳阳楼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品味文章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4.正确理解和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和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难点】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

《岳阳楼记》更是成为了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二、自主学习1.作者链接。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感受深刻。

26岁登进士及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此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在六十四年的人生中,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他的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岳阳楼记导学案(带答案)

岳阳楼记导学案(带答案)

《岳阳楼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2、培养翻译和朗读背诵的能力。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一.情境导入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二.自主学习任务1.文体: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

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就像《岳阳楼记》。

2. 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者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3注音并朗读背诵课文:谪(zhé)属(同“嘱”zhǔ)淫(yín)霏(fēi)樯(qiáng)楫(jí)冥(míng)谗(chán)偕(xié)4知识网络(一)通假字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二)一词多义(1)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2)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面山而居:居住。

(3)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达。

(4)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不求闻达于诸侯:谋求。

(5)为:或异二者之为: 心情,心理活动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桃花源记》)(6)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7)和:政通人和:和乐。

春和景明:和煦,和暖。

(8)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9): 备前人之述备矣:详尽众妙必备(具备)(《口技》)(10)国去国怀乡: 国都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极南极潇湘尽,远通感极而悲者矣极点(12)薄薄暮暝暝迫近日薄西山迫近(三)补充词语:(1)山岳潜形潜:隐没(2)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面对(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4)横无际涯涯:边(5)宠辱偕忘偕:一起(6)吾谁与归归:归从,归依(7)至若春和景明景:日光(8)则有去国怀乡去:离开(9)连月不开开:放晴(四)重点虚词:(1)乃重修岳阳楼乃:副词,于是,就。

《岳阳楼记》学案 (12)(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岳阳楼记》学案 (12)(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岳阳楼记》导学案一、介绍范仲淹其人。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二、朗读或背诵。

自选一节自由朗读,享受朗读之乐。

并齐读第五节,共享朗读之乐。

或自选一节或几节自由背诵,享受背诵之乐。

三、独立探究。

1、关于内容。

①一节记叙,具体说明写此文原因的是哪一句?②二节描写,总写洞庭湖景象,其特点是什么?③三节描写和抒情结合,所写景象有何特点?写出了“迁客骚人”面对此景的什么心情?④四节描写和抒情结合,所写景象有何特点?写出了“迁客骚人”面对此景的什么心情?⑤五节议论,其中写“古仁人”普遍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什么?写“古仁人”普遍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什么?2、关于结构。

①二节中与一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是什么?②找出二节中一个明显的过渡句。

③找出五节中一个明显的过渡句。

3、关于写法。

①三、四两节将两种景象和两种心情进行,以突出强调二节中的“”一句。

②本文又将一般的“迁客骚人”和“古仁人”进行,以突出强调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的志向和抱负。

③三、四节将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这种写法叫。

(一般散文的写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情景交融等)四、展示独立探究成果。

五、合作探究。

反复诵读此文,我感觉作者写此文时一定百感交集。

那么,作者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思想和心理?(结合第五节的议论,作者的经历,及好朋友滕子京的经历谈)六、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七、运用。

结合本文和以下介绍范仲淹的文字材料演讲。

参考题目:共产党的干部应当向范仲淹学些什么;我所知道的当代“范仲淹”;渴望多一些像范仲淹一样的好干部。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困了,就用冷水冲头洗脸。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

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动的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岳阳楼记》导学案+习题练习(附答案)

《岳阳楼记》导学案+习题练习(附答案)

10.《岳阳楼记》导学案范仲淹一、课前预习部分(一)作者介绍《岳阳楼记》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字________,谥号_______,_______政治家、文学家,作品集《_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1.天下四大名楼:山西省永济市的___________、江西南昌的___________、湖北武汉的___________、湖南岳阳的___________。

2. 江南三大名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大名楼相关的诗词歌赋:(1)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鹳雀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滕王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结构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段:总写岳阳楼大观,引出下文岳阳楼记二、()迁客骚人因览物而 3段:岳阳楼之哀景及悲情产生的两种感情 4段:岳阳楼之乐景及喜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第10课《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一、知识积累。

1.解释加点词语:
谪守
..①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属.予作文②同“嘱”,嘱托。

朝晖.③日光
胜状
..游泳⑥锦鳞,美丽的鱼。

鳞,代指鱼。

..④胜景,美景。

胜,美好。

去国.怀乡⑤国都锦鳞
微.斯人⑦如果没有二者之为.⑧心理活动,表现。

春和景.明⑨日光
2.翻译下列语句: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①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各种荒废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

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②早晨阳光明媚,傍晚阴暗无光,天气景象变化多端。

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④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似沉入水中的玉壁。

⑤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⑤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3.原文填空:
①从空间角度描绘洞庭湖的景象的是(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站在时间角度描绘洞庭湖的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②最后一段从表达方式上来讲属于(议论;),其中“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进亦忧”指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退亦忧”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二、语段训练(原文略)。

1.解释加点词语(2分):
①属予作文
..:①写文章。

②进.亦忧:②即指“居庙堂之高”。

③薄.暮冥冥③迫近。

④气象
..万千:④景象。

2.翻译句子(4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

①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

意为在朝中做官。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意思是远离朝廷做官。

3.文章开头一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交待作记背景和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2分)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与开头照应。

三、中考链接。

(一)2011年台州市《岳阳楼记》原文略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4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①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各2分2.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迁客骚人_形成了对比。

(2分)
3.“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

4.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

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3分) (3分)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呵。

(二)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渑水燕谈录》比较阅读训练(2010·浙江省金华市,16分)
(甲)《岳阳楼记》)原文略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①通“俱”,全、皆②前人之述备.矣②详尽
③范文正公轻.财好施③轻视、看不起④岁.衣缣一匹④每年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3分)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②(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

4.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多写不给分,如有错别字,每个扣1分。

)(2分)
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3分)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

(“继承和发展”,1 分,“忧国忧民”1 分,两点都能兼顾到,(3分)
附译文:
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

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辈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

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

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