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金融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金融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9fa55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a.png)
金融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作业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执行价值单方向转移的货币职能是( C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2. 租赁设备由承租人维修保养的是( D )A. 经营租赁B. 古代租赁C. 传统租赁D. 金融租赁3. 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 D )A. 平减指数B. 非平减指数C. 递减函数D. 递增函数4.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新式银行是( A )A. 丽如银行B. 法兰西银行C. 中国通商银行D. 交通银行5. 不属于国家开发银行业务范围的是( D )A. 发放重点项目政策性贷款B. 办理向重点项目贷款贴息C. 发行金融债券D. 办理粮棉油储备贷款6. 现金交易方程式可表示为( A )A. MV =PTB. P =KR/MC. Md =kPYD. M1+M2=L1(y)+L2(r)7. 以下不属于证券交易所特点的是( C )A. 有形市场B. 具有投机性C. 协商议价原则D. 投资人须经过交易所成员从事交易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均按照( C )A. 美元计值B. 英镑计值C. 特别提款权计值D. 贷款对象的货币计值9. 某企业持有3个月后到期的一年期汇票,面额为2000元,银行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5%,则贴现金额是(A ) A. 1975元 B. 1950元 C. 25元 D. 50元10.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存款货币还是现金货币的提供,均源于银行的( B )A. 存款业务B. 贷款业务C. 中间业务D. 表外业务11.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D )A. 资本金B. 中央银行借款C. 发行金融债券D. 存款负债12. 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长期资本项目不包括( C )A. 直接投资B.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C. 各国银行间的资金拆放D. 政府贷款1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成立于( B )A. 1942年B. 1945年C. 1946年D. 1960年14. 金本位制下外汇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受制于( C )A. 黄金储备状况B. 外汇储备状况C. 黄金输送点D. 外汇政策1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是( C )A .)()(21i L Y L M d -++=B .M d V PT =C .P u dt dpp r W f Y M p d );1,;,(=D .v P n M d ///'-+=16.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 C )的主导作用。
第九章--金融学--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
![第九章--金融学--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4f8dad4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2.png)
第九章货币供给习题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1、原始存款2、超额准备金3、基础货币4、货币乘数5、M1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1.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A.流通中的现金量B.流通中的存款量C.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和D.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差2.货币供给的根本来源是〔〕A.银行贷款B.财政支出C.企业收入D.个人收入3.主X"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论点,其含义是〔〕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的实施4.如果物价上涨,名义货币供给成比例地随之增加,则实际货币供给〔〕A.也成此比例地增加B.成比例地减小C.保持不变D.无方向性的振荡5.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变,则货币和物价的变化是〔〕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6.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7.基础货币是由< >提供的A.投资基金B.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D.财政部8.派生存款是由〔〕创造的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证券公司D.投资公司9.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A.流通中的通货B.央行的外汇储备C.对商业银行的贷款D.财政借款10.下列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A.超额存款比率B.现金漏损率C.定期存款比率D.财政性存款比率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1、当非银行公众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并将所获支票在中央银行兑现时,则基础货币增加.2、当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买卖外汇时,常导致基础货币的变动.3、一般地说,央行降低再贴现利率,则货币供应量一定扩X.4、若中央银行在市场购买价值100万元的外汇,同时增加对商业银行100万元再贴现贷款,货币乘数为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增加600万元.5、基础货币中具有乘数效应的部分主要是现金.6、货币乘数取决于四个因素的变动,即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以与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7、货币供应量是由四个经济主体,即公众、银行部门、政府与货币当局共同决定的.8、财政赤字往往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9、地下经济活动月猖獗,现金漏损率越高.10、信用货币时代,可以完全由市场来调节货币供给.四、填空题〔20题,每空1分〕1.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它由商业银行的和组成.2.政府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会使货币供应.3.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手段的前提是存在.4.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其中货币存量 M1=.5.总准备金〔R〕=.6.基础货币与央行资产总规模呈关系,与非基础货币负债项目是关系.7.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是为标准的.8.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的源头是.9.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X、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10.一般来说,市场利率越高,超额准备金率越.11.货币供应量是与的乘积.12.现金是银行的负债,存款是__银行的负债.13、狭义的货币供给量是从货币的交易功能出发确定货币的X围和口径,因此主要是指M1;广义的货币供给量则从货币的贮藏功能出发确定货币的X围和口径,因此主要是指M2和M3等.大多数时候,我们研究的货币供给量是指的货币供给量.14、如果认为货币供给是,货币供给总是要被动地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自然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以货币供给变动为操作指标的调节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15、所谓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转化而来的存款.16、现代社会,债权人通过转移这些债权来完成商品劳务的交换和价值的转移,通过持有这些债权来实现价值的储藏.这些债权是指今天的.17、银行对企业、团体与个人的贷款和投资增减净额若为正数,则表示信用扩X,这会直接引起货币供应量.18、财政支出与收入增减净额若为负数,则表示财政净盈余,这必会使货币供应量.19、国际收支顺差或黄金外汇储备净增,则货币供应量.20、由于基本上受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左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可以认为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是外生变量.五、计算题〔3题,每题8分〕1、去年货币供应量为1000亿元,今年经济增长率为10%,物价上涨率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问今年货币供应量应为多少?如果基础货币量为400亿,现金漏损率为10%,超额准备金率为10%,那么,为实现货币供应量目标法定准备金率定多少合适?2、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整个银行体系没有任何超额准备金的情况下,有一家银行的客户提走了1000元的支票存款,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收缩总额.3、原始存款10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9%,提现率6%,超额准备金率5%,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六、简答题〔5题,每题10分〕1、货币供给量是由哪些主体的行为决定的?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包括哪些?3、请从银行体系合并后资产负债表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4、制约派生存款的因素有哪些?5、简述存款创造的基本条件七、论述题〔1题,每题15分〕1、试分析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2、请你从货币供给模型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主体与其背后的因素第九章货币供给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1、原始存款所谓原始存款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进行信用扩X和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2、超额准备金金融机构在央行存款超过法定准备金存款的部分为超额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与金融机构自身保有的库存现金,构成超额准备金<在我国习惯上称为备付金>.3、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以与对各商业银行的负债〔即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总和,实际上也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总额.现实中的所有货币都是在其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所以把这二者之和称之为基础货币.4、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指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额增加或减少的倍数.5、M1M1由流通中的现金和支票存款构成,代表现实的购买力.它的过多马上就会引起物价上涨.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1.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 C 〕A.流通中的现金量B.流通中的存款量C.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和D.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差2.货币供给的根本来源是〔 A 〕A.银行贷款B.财政支出C.企业收入D.个人收入3.主X"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论点,其含义是〔 B 〕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的实施4.如果物价上涨,名义货币供给成比例地随之增加,则实际货币供给〔 C 〕A.也成此比例地增加B.成比例地减小C.保持不变D.无方向性的振荡5.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变,则货币和物价的变化是〔 A 〕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6.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 B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7.基础货币是由< C >提供的A.投资基金B.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D.财政部8.派生存款是由〔 A 〕创造的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证券公司D.投资公司9.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A 〕A.流通中的通货B.央行的外汇储备C.对商业银行的贷款D.财政借款10.下列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 A 〕A.超额存款比率B.现金漏损率C.定期存款比率D.财政性存款比率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1、当非银行公众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并将所获支票在中央银行兑现时,则基础货币增加.〔T〕2、当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买卖外汇时,常导致基础货币的变动.〔T〕3、一般地说,央行降低再贴现利率,则货币供应量一定扩X.〔F〕4、若中央银行在市场购买价值100万元的外汇,同时增加对商业银行100万元再贴现贷款,货币乘数为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增加600万元.〔T〕5、基础货币中具有乘数效应的部分主要是现金.〔F〕6、货币乘数取决于四个因素的变动,即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以与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T〕7、货币供应量是由四个经济主体,即公众、银行部门、政府与货币当局共同决定的.〔T 〕8、财政赤字往往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T〕9、地下经济活动月猖獗,现金漏损率越高.〔T〕10、信用货币时代,可以完全由市场来调节货币供给.〔F〕四、填空题〔20题,每空1分〕1.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它由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组成.2.政府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会使货币供应增加.3.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手段的前提是存在发达的证券市场.4.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其中货币存量 M1= C+D d.5.总准备金〔R〕= 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6.基础货币与央行资产总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与非基础货币负债项目是负相关关系.7.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是以资产的流动性高低为标准的.8.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的源头是中央银行.9.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X、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给具有决定性的影响.10.一般来说,市场利率越高,超额准备金率越低.11.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12.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_商业_银行的负债.13、狭义的货币供给量是从货币的交易功能出发确定货币的X围和口径,因此主要是指M1;广义的货币供给量则从货币的贮藏功能出发确定货币的X围和口径,因此主要是指M2和M3等.大多数时候,我们研究的货币供给量是指的狭义的货币供给量.14、如果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 ,货币供给总是要被动地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自然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以货币供给变动为操作指标的调节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15、所谓 派生存款 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转化而来的存款.16、现代社会,债权人通过转移这些债权来完成商品劳务的交换和价值的转移,通过持有这些债权来实现价值的储藏.这些债权是指今天的 信用货币 .17、银行对企业、团体与个人的贷款和投资增减净额若为正数,则表示信用扩X,这会直接引起货币供应量 增加 .18、财政支出与收入增减净额若为负数,则表示财政净盈余,这必会使货币供应量 减少 .19、国际收支顺差或黄金外汇储备净增,则货币供应量 增加 .20、由于 基础货币 基本上受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左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可以认为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是外生变量.五、计算题〔3题,每题8分〕1、去年货币供应量为1000亿元,今年经济增长率为10%,物价上涨率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问今年货币供应量应为多少?如果基础货币量为400亿,现金漏损率为10%,超额准备金率为10%,那么,为实现货币供应量目标法定准备金率定多少合适?解答:①()()23211%121%101100=⎥⎦⎤⎢⎣⎡-++⨯ ②1232=400%10%10%101⨯+++r推出r=15.71% 今年货币供应量应为232亿元;为实现货币供应量目标法定准备金率定15.71%合适. 标准:对得8分.2、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整个银行体系没有任何超额准备金的情况下,有一家银行的客户提走了1000元的支票存款,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收缩总额.解: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收缩额=1000/10%=10,000元标准:对得8分.3、原始存款10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9%,提现率6%,超额准备金率5%,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答案:派生存款=总存款—原始存款总存款=原始存款×存款派生倍数=1000×1/〔9%+6%+5%〕-1000=4000〔万元〕 标准:对得8分.六、简答题〔5题,每题10分〕1、货币供给量是由哪些主体的行为决定的?概括起来,货币供给量是下述主体的行为共同决定,他们是:①中央银行的行为影响中央银行既是一国金融活动的调节者,又是基础货币的供给主体,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垄断货币发行权上.流通中的现金全部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具有无限清偿能力的支付手段,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现金的发行数量.中央银行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影响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总量.②商业银行的行为影响商业银行既是基础货币的接受者,又是存款货币创造的主体.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和原始存款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总额.通过存款的创造,增加了货币供给量.③财政机构的行为影响财政机构是通过改变它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存款来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的.在基础货币总量既定的前提下,财政机构若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则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减少,并进而引起其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减少,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反之,当财政机构取出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基础货币和根据货币乘数而得出的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④企业的行为影响企业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通过它们对货币资金的需求来实施的.货币供给总是以企业、社会公众等存在相应的货币需求作为前提的.比如,企业对资金需求增加,如果追加投入是靠自身积累,则不会影响货币供给;如果是靠增资发行有价证券,则会影响货币供给的结构;如果申请银行贷款,则会影响货币供给.⑤社会公众的行为影响社会公众也是通过对货币需求的行为引起不同存款类型之间的转换,以与影响现金与存款的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乘数.标准:答对每点2分.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包括哪些?①国际收支:盈余,则央行购进外汇,央行国外净资产项目增加;反之,赤字则央行要出售外汇供进口用,国外资产净额减少.这些都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减.②汇率政策:央行不想让本币升值就会买进外汇,如果不想让本币贬值,就抛出外汇.这些都会影响到央行国外净资产的增减,从而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增减.③政府财政收支:发生赤字,央行对政府的债权增加,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反之盈余则对政府债务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回笼,供给减少〕.④货币政策: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再贴现〔再贷款〕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两个方面.通过利率的提高和降低与债券的买进卖出影响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和债券资产的增减,从而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减.标准:答对每点2.5分.3、请从银行体系合并后资产负债表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货币供应量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制约:①信贷收支状况银行对企业、团体与个人的贷款和投资增减净额,若为正数,则表示信用扩X,这会直接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若为负数,则表示信用收缩,这造成货币供应量减少.②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支出与收入增减净额若为正数,则表示财政净赤字,这必然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若为负数,则表示财政净盈余,这必会使货币供应量减少.③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增减净额若为正数<即国际收支顺差或黄金外汇储备净增>,则货币供应量增加.若为负数,则货币供应量减少.④银行资本的变化与其余额.银行资本与货币供给呈反比关系.标准:答对每点2.5分.4、制约派生存款的因素有哪些?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派生存款取决于以下因素:①客观经济过程产生对货币的需求〔如要有贷款需求等〕,这样银行的存款才用得出去;②法定准备率高低;③现金漏损率;④超额准备率;⑤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率;⑥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标准:答对第②点2.5分,其余每点1.5分.5、简述存款创造的基本条件存款创造的基本条件有两个:①非现金结算制度②部分准备金制度若没有部分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就根本无法用吸收的存款去发放贷款;若不存在非现金结算,银行也无法通过增加客户活期存款来发放贷款.这两个条件对活期存款创造来说,缺一不可.标准:答对每点5分.七、论述题〔1题,每题15分〕1、试分析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解答要点:①影响法定准备金率的因素:A.货币政策意向:经济过热时,货币当局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经济过冷时降低法定准备金率.B.商业银行的存款构成:总存款中活期占的比例高低变化,总存款中实际上缴法定准备金率就会变化.C.有些国家对于商业银行的规模大小和距离央行的远近不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比率也有别,存款在这些机构之间变动也会影响整个银行系统的法定准备金率的高低变化.<每点1分,共3分>②影响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因素:A.市场利率的高低,决定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高低;B.央行货币政策手段的告示作用,如预期将紧缩,利率会上升,那就先以超额准备金形式持有,等到利率上升时再用出去,反之则先花出去再说,超额准备金势必减少.C.存款外流程度高低;D.商业银行资产经营政策:稳健还是冒进.<每点1分,共4分>③影响通货比率变动的因素:A.财富变动效果:越富裕,用现金越少.B.相对收益变动效果:非现金资产收益的上升,会减少人们对现金的持有,反之会增加对现金的持有〔机会成本分析〕.C.相对风险变动效果:银行是否会倒闭,通胀是否加速,这都会影响人们持有现金与时消费还是存款的决策.D.金融业的发达程度,越发达使用非现金越方便就越没有必要持有现金,反之则要多持现金.E.季节因素:节假日用现金多些,这是就我国现状的描述.<每点1分,共5分>④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与存款总额的比例〔与M1正相关〕:A.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高低与该比率呈反相关.B.存款利率的高低与其结构〔利率差距大小决定存款的分布〕.<每点1.5分,共3分>2、请你从货币供给模型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主体与其背后的因素解答要点:简单的货币供给模型就是货币供给等于货币乘数乘以基础货币.〔2分〕基础货币主要由央行通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手段的运用来影响〔也可包括国际收支、汇率政策和财政收支〕.〔3分〕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包括①主要由央行决定的法定准备金率〔实际高低又根据货币政策意向、银行存款构成、商业银行的规模和处所等决定〕;②由商业银行决定的超额准备金率〔由商业银行考虑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成本和收益决定〕;③社会公众决定的通货比率〔财富变动效果、相对收益变动效果、相对风险变动效果、金融业的发展状况等影响〕;④社会公众决定的活期存款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受可支配收入水平高低、存款利率高低与其结构等影响〕.〔每点2.5分,此段共10分〕。
金融学-题库
![金融学-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e9a9c40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d.png)
金融学-题库1、金融市场交易活动的载体是( )。
A、金融工具B、货币资金C、有形市场D、无形市场答案: A2、在经济转轨时期,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标志是()A、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B、物价变动率C、汇价变动率D、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指数答案: D3、我国信用合作机构主要是( )。
A、金融资产管理公司B、信托投资公司C、城市和农村信用社D、金融租赁公司答案: C4、间接证券的发行者是( )。
A、政府B、企业C、个人D、金融机构答案: D5、在经济转轨时期,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标志是()A、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B、物价变动率C、汇价变动率D、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指数答案: D6、金银复本位制的形式有()A、金块本位制B、跛行本位制C、双本位制D、平行本位制E、金汇兑本位制答案: BCD7、消费信用的形式主要有()A、买方信贷B、分期付款C、赊销商品D、卖方信贷E、货币贷款答案: CE8、1994年我国建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A、国家开发银行B、中国投资银行C、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E、中国进出口银行答案: ADE9、属于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有()A、股票B、债券C、商业票据D、回购协议E、国库券答案: CDE10、所谓资金的有效融通指的是( )。
A、将有限的资金能配置到经济效益最佳的地方B、资金融通能够以尽快的速度得以完成C、扩大融资规模D、改善融资结构E.优化投资结构答案: AB11、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答案:错误12、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 )答案:错误13、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答案:错误14、外汇是指外国货币。
( )答案:错误15、中国人民银行在1983年之前是复合式中央银行。
( )答案:正确16、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区别。
答案:(1)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2)二者在货币政策的传导变量的选择上不同(3)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不稳定,货币政策应相机行事。
金融学 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
![金融学 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ecbb6d5a05087632311212a5.png)
第九章货币供给习题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1、原始存款2、超额准备金3、基础货币4、货币乘数5、M1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1.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A.流通中的现金量B.流通中的存款量C.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和D.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差2.货币供给的根本来源是()A.银行贷款B.财政支出C.企业收入D.个人收入3.主张“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论点,其含义是()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的实施4.如果物价上涨,名义货币供给成比例地随之增加,则实际货币供给()A.也成此比例地增加B.成比例地减小C.保持不变D.无方向性的振荡5.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变,则货币和物价的变化是()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6.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7.基础货币是由( )提供的A.投资基金B.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D.财政部8.派生存款是由()创造的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证券公司D.投资公司9.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A.流通中的通货B.央行的外汇储备C.对商业银行的贷款D.财政借款10.下列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A.超额存款比率B.现金漏损率C.定期存款比率D.财政性存款比率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1、当非银行公众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并将所获支票在中央银行兑现时,则基础货币增加。
2、当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买卖外汇时,常导致基础货币的变动。
3、一般地说,央行降低再贴现利率,则货币供应量一定扩张。
4、若中央银行在市场购买价值100万元的外汇,同时增加对商业银行100万元再贴现贷款,货币乘数为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增加600万元。
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核心讲义】(货币理论(上))
![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核心讲义】(货币理论(上))](https://img.taocdn.com/s3/m/f286bb3ee518964bcf847cdd.png)
第七章 货币理论(上)一、基础货币1.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如果货币乘数相对稳定,货币供应量就取决于基础货币的多寡,即1M m B =⨯,这被称为货币供应方程式,即货币供应量M 1,等于基础货币B 与货币乘数m 的乘积。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
从来源看,它是金融当局的货币供应量;从运用看,它由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的通货组成。
在高度简化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它们分别代表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
2.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原因(1)政府的财政收支当政府财政收支恶化、出现赤字时,弥补的方法有:增加税收、发行新的公债、增发通货或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
后两种方法都会直接扩大基础货币供应。
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扩大基础货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因此许多国家明令禁止这种做法。
(2)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当黄金存量增加时,出售黄金的人均将获得一笔等值的款项。
中央银行在收购黄金的同时,投放了等值的通货。
当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顺差,或中央银行为了调控汇率,在外汇市场购入外汇时,效果和收购黄金相同。
(3)技术和制度性因素结算中的票据实际是中央银行为结算而向存款机构提供的短期信贷。
存款机构将收到的支票送交中央银行进行清算,准备金增加;由于传递耽搁等原因,中央银行不能立即借记出票存款机构的准备金账户。
(4)中央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调整基础货币量,抵消其他因素造成的基础货币量的波动。
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手段的前提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3.有关概念(1)已调整基础货币如果存款从准备比率高的存款机构转到准备比率较低的机构,即使中央银行没有改变法定准备金比率,平均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实际上已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2)非借入准备金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不欢迎商业银行直接向其借款,商业银行在取得较多准备金时,首先要归还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而不是使用这些准备金发放贷款。
(3)自由准备金它等于非借入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那部分数额,是商业银行可用于扩大贷款的准备金。
简述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简述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62493e3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4.png)
简述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1.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控制基础货币的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希望增加基础货币供应时,它可能会降低政策利率或者购买国债等资产;反之,如果它希望减少基础货币供应,那么它可能会提高政策利率或者出售国债等资产。
2.财政政策:政府的财政政策也会影响基础货币的供应量。
例如,如果政府发行大量债券以筹集资金,那么这将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3.外汇储备: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可以影响基础货币的供应量。
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比如黄金),那么这意味着它可以用这些储备来购买更多的国内货币,从而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量。
4.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强度和方向也会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经济活动强劲,企业盈利增长,那么这将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导致基础货币需求增加,供应量可能因此减少。
反之,如果经济活动疲软,企业盈利下降,那么这将抑制投资和消费,可能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
5.通货膨胀预期:如果市场普遍预期通货膨胀将上升,那么中央银行可能会采取措施来防止通货膨胀,比如提高利率。
这将减少基础货币的需求,从而可能导致供应量减少。
6.外部因素:全球经济状况、国际政治形势等因素也可能对基础货币
产生影响。
例如,全球经济危机可能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从而减少对国内货币的需求,可能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减少。
总的来说,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非常多,而且它们之间相互关联。
金融基础知识—基础货币与派生存款
![金融基础知识—基础货币与派生存款](https://img.taocdn.com/s3/m/5d031422dd36a32d737581c5.png)
金融基础知识—基础货币与派生存款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基础货币的特征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
从质上看,基础货币具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二是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三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四是在实行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基础货币的公式从用途上看,基础货币表现为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从数量上看,基础货币由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以及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等四部分构成。
其公式为: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
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
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
最新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货币理论(上精品资料
![最新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货币理论(上精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efdf55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4d.png)
第7章 货币理论(上)本章思考题1.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的财政收支。
为改变政府的收支状况,有一系列的方法,其中有一部分为直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发放量,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发放量,增发通货,增发通货,扩大基础货币构成中的通货总量;扩大基础货币构成中的通货总量;向中央银行透支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财政赤字也同样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总投放量。
弥补财政赤字也同样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总投放量。
(2)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
黄金是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当中央银行向财政部购买黄金时,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即放出了部分的本币通货,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同样,当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时,也使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中央银行买进外币,放出本币,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
外币,放出本币,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
(3)技术和制度性因素。
典型的例子是在途票据,结算中的票据事实上是中央银行为结算而向存款机构提供的短期信贷。
若存款机构贷记该票据,而中央银行没有及时借记出票机构的准备金账户,总准备金则暂时增加。
机构的准备金账户,总准备金则暂时增加。
(4)中央银行的行为。
中央银行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来达到影响基础货币投放量的目的。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放出本币,放出本币,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量增加,基础货币量也由于中央银行放出本币而增加。
这种操作的前提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2.下列因素如何影响银行准备金的变化?(1)公众持有现金增加;(2)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3)财政部购买黄金;(4)财政部发行通货;(5)财政部持有现金增加;(6)外国政府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7)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8)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9)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货币银行学》题库题目汇总
![《货币银行学》题库题目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88e92d6eefdc8d377ee328a.png)
货币银行学试卷1一、名词解释1.货币的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红第一章P62.基准利率:红第二章P21 3.金融资产流动性:红第一章P74.货币供应的外生性:5.基础货币:红P112 6.融资性租赁:二、简答题1.试析货币市场的主要作用。
红第三章P54小知识:贴现就是买进票据,对商业银行来说叫贴现(买进客户的未到期票据),对央行来说是再贴现(买进商业银行已贴现未到期的票据)2.“最后贷款人”的涵义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红P112 是含义,作用看如下实践证明,最终贷款人在保护银行的稳定和安全,维持和恢复社会公众信心,消除金融恐慌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现代经济中利率的杠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P314.分析国库券在资金融通中的作用。
红P625.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有哪些区别?红P58三、论述题1.分析鲍莫尔模型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体现在什么地方?2.货币供给量是根据什么来划分层次的?为什么说货币供给量层次划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P153.在我国,货币作为一种价值储藏,在20 世纪60年代是否比在80 年代末好?为什么?在哪个时期你愿意持有货币?P9货币银行学试卷2一、名词解释1 .格雷欣法则:P7 2.贷款承诺: P78 3.回购协议:P48 4.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它包含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增贬值的影响。
而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就是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式可以表述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5.期权(Options ):P476.业主-代理人问题:P76二、简答题1.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P1862.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因素有那些?P873.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有哪些不同?红P914.为什么你愿意以5%的利率将钱存入银行,让银行以8%的利率给你的朋友贷款,而你自己不直接借钱给你朋友?5.为什么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P127三、论述题1.托宾模型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体现在什么地方?2.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些方针的统一性和矛盾性?P983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有何特点?P121货币银行学试卷3一、名词解释1.资金的直接融通与间接融通2.流动性偏好:3.货币乘数:4.道德风险:P765.出售贷款:6.商业贷款理论:二、简答题1.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64 2.简述“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的基本要点和运行过程。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https://img.taocdn.com/s3/m/aed4fa6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8.png)
现金漏损率=提现率, 是指公众提取现金所形 成的现金漏损与存款总 额之比
(4)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重——与 派生存款的数量成反比
18
(2)现金漏损下的货币乘数
假设活期存款中的提现率是k 类似于央行的提取准备金的情况
公众持有通货、现金的影响因素: 流动性偏好 机会成本
19
(3)银行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s
第一节 基础货币
▪ 一、货币供应量 ▪ 1、货币供应量: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持
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应的债务总量。
狭义的货币供应=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活
期存款
广义货币供应=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
期存款+定期和储蓄存款
1
2、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当代 世界各国无不建立起独享货 币发行权的中央银行制,央 行既是货币发行者,又是货 币数量调节者。
7
3、国际收支和汇率政策
中央银行的稳定汇率目标也可能与控制基 础货币的目标相互冲突。
不一致的三位一体: 希望资本自由流动、但是汇率固定、还 希望有灵活的货币政策。
8
4、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
▪银行贴现贷款需求萎缩时,央行可降低贴现率来刺激 这种需求;
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对经济前景悲观,所以中央银行可能 出现有钱无处贷放的现象。
▪(1)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只有法定准备 ▪(2)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 票形式进行。
式中
Ms表示货币供给额, D为活期存款; γd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B表示基础货币, m表示货币乘数,
17
3、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
(1)法定准备金率——与 派生存款的数量成反比 (2)现金漏损率——与派 生存款的数量成反比 (3)超额准备金率——与 派生存款的数量成反比
[精选]货币银行学第六章
![[精选]货币银行学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1892041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1a.png)
五、影响定期存款对 活期存款比率的因素
1.定期存款的利率 该利率上升,则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趋于
上升。 2. 收入和财富 收入或财富增长,一般会带来定期存款对活期
存款比率的上升。
六、货币乘数的其他形式
1.弗里德曼—施瓦兹的分析
m
D R
(1
D C
)
D R
D C
货币存量M(实际是广义货币M2)由如下三个因素共同
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手段的前提是要存 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四、与基础货币相关的几个概念
1.已调整基础货币 在衡量货币政策属于扩张性还是紧缩性时,必 须针对平均法定准备金比率来调整基础货币。
2.非借入准备金(自有准备金) =总准备金-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的借款
3.自由准备金 =非借入准备金-法定准备金
(财政部)增发通货(辅币):扩大基础货币 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扩大基础货币 增加税收:一定意义上不会影响基础货币 发行新的债券:一定意义上不会影响基础货币。
但若中央银行直接认购政府债券,却会带来基 础货币的增加。 财政部持有的现金和在央行的存款倾向于减少, 这也会扩大基础货币。
2.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
其中,rd和rt由中央银行控制,t、k和e分别由 社会公众和存款机构决定,因而货币乘数部分 地属于内生性的。
三、影响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因素
1.利 率 市场利率是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市场
利率上升,银行倾向于降低超额准备金比率。 2.贷款的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增多,超额准备金比率趋于降低。 3.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以及成本大小 借入资金易,成本小,超额准备金比率会降低。
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应根据金融资产 的流动性来定义货币,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 要依据。
货币银行学讲义:基础货币的决定
![货币银行学讲义:基础货币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940a39c0336c1eb91a375df9.png)
第四节基础货币的决定二、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贷款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或其他政权的业务。
例:假定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上购入1000元的证券,那么基础货币的变化情况如何呢?通过前面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一眼看出中央银行若买入1000元的证券,基础货币也会增加相同的数额。
但若要了解详细的转化过程还需要通过下述分析:从上述几种情形中可以看到,中央银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向银行或公众购入一定数额的证券,都会使基础货币增加相应的金额;反之同样成立。
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来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
2、贴现贷款贴现贷款增加1000元时,基础货币也同样增加1000元。
T形账户表示为:反之、中央银行若收回先前发放的贴现贷款,也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减少;因此、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贴现贷款来影响基础货币。
三、影响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因素:1、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
首先、在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萎缩时,中央银行尽管可以通过降低贴现率来刺激这种需求,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对经济前景悲观,所以中央银行可能出现有钱无处贷放的现象。
其次、当银行面临资金困难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又很难坐视不救。
因为它必须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2、政府预算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1)增加税收;2)发行债券,向公众融资;3)发行货币。
首先、政府如果只依靠增加税收的方式来弥补赤字,基础货币即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其次、政府可以向公众放行国债、这也不会对基础货币产生直接的影响。
但是、如果债券的发行影响到了利率水平、从而使得中央银行必须干预时,财政赤字就会影响到基础货币。
第三种方式就是增发货币,也就是债务的货币化。
这种方式会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
3、中央银行稳定汇率的目标中央银行的稳定汇率目标也可能与控制基础货币的目标相互冲突。
不一致的三位一体:资本自由流动、汇率固定、灵活的货币政策。
申银万国-流动性专题研究第二篇:银行体系流动性探讨:过程及影响因素
![申银万国-流动性专题研究第二篇:银行体系流动性探讨:过程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06c18cefb8f67c1cfad6b837.png)
证券分析师 屈庆 A0230511040079
quqing@
银行体系流动性探讨:过程及影响因素
——流动性专题研究第二篇
z 本篇报告继第一篇专题《从央行金融体系报表看流动性的前世今生》后,详 细探讨准备金率及超储准备金率的相关问题,以给投资者解读银行间体系资 金状况怎样评估。 基础货币的影响因素有:外汇占款、公开市场操作、财政存款。从这三个因 素可以看出:一,央行只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基础货币。二,公开市场 操作能够直接作用于基础货币,但是准备金率的上调却不能。准备金率只是 将超储部分变成了法定部分,影响的是货币乘数。从数据来看,准备金率的 上调与基础货币呈现了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准备金率的上调对公 开市场操作产生了替代效应(详见下文分析) 。三,外汇占款流入是造成我 国基础货币膨胀的主要因素。 本文介绍了超额准备金率(超储率)的两种计算方式:一,分解超额准备的 影响因素,即外汇占款、公开市场操作、财政存款、现金投放、法定准备金 率。 通过估算五个因素的变动, 可以相对领先的获得当月超额准备金的变动, 从而计算出超储率。这种方法计算的难点是存款基数的估计。二,通过央行 金融报表直接估算。这种方法计算的误差与央行实际公布的较大,但趋势一 致的。 长期内,资金利率主要受到资金成本的影响。中短期内,资金利率主要受到 超额准备金率的影响。但不仅是超储率的规模与比率,超储率的结构对资金 的影响也比较大。本文介绍了大行及中小型银行超储率的计算方法。 通过上文的介绍后,本文还估计了 2011 年下半年的资金流动。从结果来看, 2011 年 9 月、11 月和 12 月的资金流入会比较大,但主要是受到财政存款波 动的影响,其余月份资金流入都比较小。 准备金率的累计效应: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虽然不影响基础货币,但 是却影响货币乘数,这是准备金率上调的累计效应。直观来看,准备金率上 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每月新增的存款当中,将需要上缴更多的法定准备 金,对银行体系的可用资金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信贷及存款的新增,对经济 产生作用。在经济正常运行下,需要一定的货币增量。但是,在那么高的准 备金率下,如果外汇占款的流入不足以支撑存款扩张,准备金率的累计效应 对经济产生了负面作用。根据测算,这种累计效应可能会在 2014 年左右体 现得最为明显。
货币银行学2套复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2套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cca6eee009581b6bd9eb95.png)
一、选择题(2分×15=30分。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请将正确的答案选出)1.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中所谓的劣币是指(C )。
A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货币B名义价值低于实际价值的货币C没有名义价值的货币D没有实际价值的货币2.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是(C)。
A 银本位制B 金本位制C 金、银复本位制D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3.银行信用是一种(B)。
A商品信用和中介信用.B.货币信用和中介信用C.货币信用和直接信用D.商品信用和直接信用4.国库券是(D)。
A.为弥补长期的财政赤字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债券B.国库券的债权人是政府,债务人是国内外的银行、企业和居民。
C.政府为解决短期的预算支出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债券。
D.国库券授信人是政府,受信人是国内外的银行、企业和居民。
5.我国居民储蓄利率是(D )。
A.官定利率B.浮动利率C.市场利率D.优惠利率6.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通常是(A)。
A.存款利率B.贷款利率C.到期收益率D.基准利率7.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属于(A)。
A.单一银行制B.总分行制C.代理行制度D.银行控股公司制度8.保管箱出租属于商业银行的(C)。
A.租赁业务B.信托业务C.代理业务D.传统业务9. 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D )之间的一种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A 就业率B失业率 C 物价上涨率D经济增长率10.有些国家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行使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称为(C )。
A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C多元式中央银行制度D准中央银行制度11.主张“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论点,其含义是(B)。
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的实施12. 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当市场利率相对稳定时,人们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是(A )。
第九章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
![第九章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d1aa781a2b160b4e777fcf48.png)
第九章货币供给习题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1、原始存款2、超额准备金3、基础货币4、货币乘数5、M1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1.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A.流通中的现金量B.流通中的存款量C.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和D.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差2.货币供给的根本来源是()A.银行贷款B.财政支出C.企业收入D.个人收入3.主张“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论点,其含义是()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的实施4.如果物价上涨,名义货币供给成比例地随之增加,则实际货币供给()A.也成此比例地增加B.成比例地减小C.保持不变D.无方向性的振荡5.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变,则货币和物价的变化是()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6.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A.上升 B.下降C.不变D.不确定7.基础货币是由( )提供的A.投资基金 B.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 D.财政部8.派生存款是由()创造的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证券公司D.投资公司9.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A.流通中的通货B.央行的外汇储备C.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D.财政借款10.下列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A.超额存款比率B.现金漏损率C.定期存款比率D.财政性存款比率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1、当非银行公众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并将所获支票在中央银行兑现时,则基础货币增加。
2、当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买卖外汇时,常导致基础货币的变动。
3、一般地说,央行降低再贴现利率,则货币供应量一定扩张。
4、若中央银行在市场购买价值100万元的外汇,同时增加对商业银行100万元再贴现贷款,货币乘数为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增加600万元。
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基础货币不断增加的原因
![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基础货币不断增加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5a4fdfc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0.png)
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基础货币不断增加的原因一、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的创造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以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规模增加。
基础货币=流通中的同货+商业银行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外国存款)+(政府债券-政府存款)+对商业银行贷款和贴现+其他资产-其他负债=国外资产净额+对政府债权净额+对商行的债券+其他(一)央行的对基础货币供给的操作机制1、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则会增加与公开市场购买相同数额的基础货币;—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则会减少与公开市场出售相同数额的基础货币。
2、调整再贴现率当央行对商行发放贴现贷款时,则直接增加商行的准备金,从而扩大基础货币的投放量。
当提高贴现率时,就会减少商行的准备金,从而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当降低贴现率时,就会增加商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量。
3、存款准备金率当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商行就会增加在央行的存款,就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商行就会减少在央行的存款,也就会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量。
4、当央行购入黄金、外币存款等储备资产,则会导致基础货币的等额增加;反之,当央行出售黄金、外币存款等储备资产,则会导致基础货币的等额减少。
(二)央行对基础货币控制的影响因素1、财政收支状况:政府向中央银行借款则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当政府收大于支的时候,便会出现财政盈余,政府可以通过偿还中央银行借款而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
2、商行的再贴现行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决定贴现贷款的数量。
3、黄金存量的增减和国际收支状况:当一国黄金增加,央行收购黄金时,基础货币增加;当央行抛售黄金时,则减少基础货币。
另外,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时,本币则可能升值,不利于出口,央行则会被迫在外汇市场上用本币购买外汇以阻止本币升值,这样就会产生基础货币的增加,反之,则减少。
货币供应、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https://img.taocdn.com/s3/m/9621154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3.png)
货币供应、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一)货币供应1。
货币供应量的内涵和外延根据传统的定义,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在现代的意义上,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某一时点上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货币和执行货币职能的金融资产的总和。
从统计上看,货币供应量包括中央银行的现金发行和金融机构的负债项目。
现金具有绝对的流动性,金融机构的负债项目的流动性较低。
货币层次的划分:世界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以便中央银行控制有所侧重,具体为:M0=现金(通货)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M4=M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M6=M5+短期商业票据其中,对M1到M3的监测和调节被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所采用,比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最看重M2,英格兰银行则注意M3,而日本银行强调的是M2+CDs。
2。
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是决定货币供给的主体:传统和现代货币理论有的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有的认为是内生变量。
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货币供应量并不仅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愿和决策,也取决于作为货币需求者的大量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决策,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创造出来.因为,第一,现代的现金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个别国家由财政部发行)。
第二,商业银行本身具有存款货币的创造能力;第三,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能力受中央银行决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限制;第四,中央银行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
(二)基础货币1. 基础货币的定义指流通中的现金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表现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是货币性负债总额。
根据复式记账原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对应的是,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对外资产净额+政府债权资产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其他金融资产净额。
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https://img.taocdn.com/s3/m/5983be2fd0d233d4b14e69bb.png)
19
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
越小。
8
二·超额准备金率(e)
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 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 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
B=C+R
B——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R——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在央行的准备存款+库存现金),是商业银
行的资产 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现金,是现金持有者的资产
3
基础货币的影响因素
一·央银对商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
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 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 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 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 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
11
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就是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各级
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转帐结算,不断地在各银行存款户之间
转移,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系列过程
12
我国货币乘数与基础货币的现状及趋势
现状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 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末低0.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2.72 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末低0.9个和4.5个百分 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88万亿元,同比增长4.2%。前三季度净投放现 金274亿元。近10年来,货币乘数则基本维持在3.68倍至5.12倍之间,低点 和高位分别出现在2008年底和2006年年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
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
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
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这部分债权有较强的控制力。
(2)国外净资产数额。
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
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
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
(3)对政府债权净额。
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
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
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
例如,我国1995年的财政借款存量为1600多亿元,对近几年的基础货币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4)其他项目(净额)。
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
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