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
2020届高考人教版本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4小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
1.“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 .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 .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低生育率陷阱是指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总和生育率为1.5,即每个妇女生育1.5个孩子)以下,由于价值观的转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生育率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能逆转。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出生人口和生育率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2.我国的生育率现状将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 A . 社会抚养压力减轻 B . 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C .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D . 就业压力增大3.下图是“我国某省自1949年以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对图中人口自然增长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Ⅲ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Ⅲ阶段人口数量B . Ⅲ阶段人口数量持续下降C . Ⅲ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老龄化D . 各阶段均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答下列各题。
4.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 . 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C . 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 . 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下列各题。
5.关于外来常住人口的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B . 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C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D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基础系列(6)(含解析)新人教版
(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解析】较好城市体系基础。
与南京相比,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结合表2,从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
(3)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一关于城市群的叙述和图21,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等级体系、空间发展差异、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方面描述成渝城市群的不足之处。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结合第(3)问描述的问题,从核心城市、城市体系、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角度着手分析。
(五)(20xx·江苏卷)图6为“我国某区域20xx年~20xx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20xx年~20xx年期间,该区域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九)(【全国省级联考】西南名校联盟20xx届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检测(5月))××市农科院在科尔沁沙地(见左图)建设占地500亩的沙地生态修复试验基地:主要采用沙地衬膜(经拉沙造田平整后采取铺设衬膜形成防渗层,如右图)技术种植水稻,并利用稻田里丰富的浮游生物和腐殖质散养鸭子、螃蟹、泥鳅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试验基地沙地能种稻的主要原因是A. 种植技术先进B. 劳动力充足C. 日照时数长D. 土壤腐殖质多2.该实验基地的水稻生产属于A. 混合农业B. 生态农业C. 季风水田农业D. 商品谷物农业3.沙地衬膜种植水稻会A. 加剧盐渍化B. 抑制土地沙化C. 改善地下水质D. 降低植被覆盖率【答案】1.A 2.B 3.B【解析】2.根据材料“利用稻田里丰富的浮游生物和腐殖质散养鸭子、螃蟹、泥鳅等”可知,该试验基地充分利用了生物链进行农业生产,维系了良好的生态循环,属于生态农业,选B。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
2021 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最新研究说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外表枯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外表,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想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答复1~2 题。
1.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D.距日距离较远2.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③光照、温度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1.解析第1题,当前火星外表枯燥寒冷,而数十亿年前潮湿的环境下可能有生命体进化,说明气温低、枯燥,使其很难孕育生命,而这是火星距离太阳较远造成的,故D正确。
第 2 题,可以借鉴地球生命现象存在的条件,与②③④三项关系最密切。
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
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
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
所谓的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 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处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
读图完成3~4 题。
某行星冲日图某行星凌日图3.太阳系中地球两侧相邻的行星是()A.木星与土星B.金星与火星C.金星与木星D.火星与土星4.以下关于凌日和冲日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水星和金星可发生凌日现象B.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行星,可发生凌日现象C.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行星,可发生冲日现象D.在地球上既可看到火星凌日,也可看到火星冲日3.解析第3题,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距日远近的排列顺序可知,地球两侧相邻的行星是金星与火星。
第 4 题,根据题意可知,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应该位于太阳和地球轨道之间,即水星和金星可发生凌日现象。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课改 )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四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1.(1)侧视:自西向东。
(2)俯视⎩⎪⎨⎪⎧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如下面图甲所示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如下面图乙所示2.周期3.(1)分布规律:(2)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特别提醒](1)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可以比较纬度高低;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自转线速度越大,纬度就越低;速度越小,纬度就越高。
(2)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对应点速度比较: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同步卫星大于地球表面的对应点。
题组练通(2013·天津高考)如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解析:选B恒星视运动的实质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地球每小时自转15°,当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时,连续拍摄需要3个多小时。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00 km/h,纬线L2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20 km/h。
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3.图中a、b两点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解析:2.A 3.A第2题,地球自转线速度公式为v≈111×15×cos φ(φ为所在纬度)km/h。
该地的自转线速度为1 300~1 400 km/h,而中纬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为837~1 447 km/h,故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
又因为图上越往北自转线速度越小,根据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的规律可知,越往北纬度应越高,所以图示区域在北半球中纬度。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第六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等级考内容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1)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划分:[名师注解]【注1】 (1)太阳高度角是线面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是特定时刻(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90°。
【联1】 正午时日影朝向(1)北极点:朝正南。
(2)北回归线~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北。
(3)南极点:朝正北。
(4)南回归线~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南。
(5)南、北回归线之间:因太阳直射点不同而出现朝北、或无影子、或朝南。
影子朝向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点】 (1)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2020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章世界地理分区第4节中东—埃及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练习题(含解析
第四节中东—埃及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单项选择题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读图回答1~2题。
1.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2.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A.油气资源B.水能资源C.森林资源D.水产资源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三处水域,其中①是( )A.地中海B.波斯湾C.黑海D.死海4.制约该图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资源是( )A.石油资源B.水资源C.热量资源D.森林资源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出口棉花与小麦,但工业落后。
读图,回答5~6题。
5.该国种植棉花的优势是( )①纬度较低,热量充足②距海近,降水丰富③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④距海近,便于棉花的出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沿海地区,冬季降水较多B.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C.人口密度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D.工业落后主要是因为石油等矿产贫乏读某区域降水量分布图,完成7~8题。
7.有关③地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降水分配均匀B.信风带控制时降水多C.夏半年盛行东北风,降水少D.全年干、湿两季明显8.下列有关①②④⑤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域分布有热带雨林B.②区域因深居内陆而降水较少C.④区域年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小D.⑤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在北非,有一条被称为“萨赫勒”(阿拉伯语意为“沙漠之边”)的地带。
它从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出发,穿过苏丹,直至西岸的毛里塔尼亚,就像一把利剑劈开了撒哈拉沙漠和非洲热带雨林。
据此及图回答9~10题。
9.该地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大气污染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地荒漠化10.产生该地区面临严重粮食危机的自然原因是( )A.严重的旱灾B.地区冲突不断C.粮食和燃油价格攀升D.人道主义援救资金不到位读某大陆沿5°S地形剖面图(横坐标为经度,纵坐标为海拔),完成11~12题。
新高中地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7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
课时37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考点1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1)海蚀地貌:常见的类型有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海积地貌:常见的类型有海滩、沙坝等。
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分为砾滩、沙滩和泥滩。
有的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
1.海岸地貌形成过程(1)海蚀地貌:由岩石构成的海岸,由于不断受到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
(2)海积地貌:海浪挟带的泥沙、贝类等物质堆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海滩、沙坝、贝壳堤等。
2.海岸地貌特点地貌类型地貌特点海蚀崖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平台微微向海倾斜的基岩平台,台面上基岩裸露或覆盖有很薄的沙砾和淤泥层海蚀穴海浪冲蚀海滨陆地形成的槽形凹穴,断续沿海岸线分布海蚀拱桥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似拱桥海滩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
海滩物质一般上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沙坝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
未露出水面的称“水下沙坝”;出露水面的称“岸外沙坝”;完全露出水面的称“海岸沙堤”(新课标全国文综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当黄河改道、河口迁徙到别处,随着入海泥沙量的减少,海水变得清澈。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区域地理之中国自然地理(附答案)
中国自然地理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地形起伏度=(最高海拔-最低海拔)×(1-100 km2范围内的平地面积/100 km2)/500。
下图分别为我国沿102°E和35°N地形起伏度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形单元中,位于两幅图示范围内,地形起伏最明显的是() A.江南丘陵B.藏北高原C.天山山脉D.黄土高原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所在地形区()A.平均海拔①地高于③地B.④地在①地的西北方向C.②地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D.③④两地位于平原雾凇是过冷却雾滴(低于0 ℃的雾滴)在寒冷的物体上撞冻而形成;雨凇是过冷却雨滴(低于0 ℃的雨滴)碰到冰点以下的地面或物体,立即冻结而成坚硬的冰层。
下图为中国主要雾凇及雨凇观赏地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有关我国雾凇及雨凇观赏地分布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雨凇山谷多山顶少B.雨凇南方多于北方C.雾凇多分布于北方和南方高山D.雾凇与雨凇皆是季风区多于非季风区4.我国华南地区雨凇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冻结核少B.低温少C.降水多D.低山多5.黄山观赏雾凇、雨凇的季节也是黄山观云海的最佳季节,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季节()A.昼长长,日照时间长B.太阳高度小,阳光充足C.气温高,低云的凝结高度升高D.气温低,层积云的高度下降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的天然分界线之一。
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每年夏初开紫花,秋季叶子变黄。
某科考小组调查发现,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
下图为该小组调查区域内丹霞梧桐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6~8题。
6.丹霞梧桐特征可能是()A.四季常青B.根系发达C.喜阴喜湿D.耐盐耐碱7.野外实地调查丹霞梧桐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8.丹霞山地区是我国的()A.热带植被南界B.亚热带植被北界C.暖温带植被南界D.中温带植被北界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水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自然奇观(图一),其中以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城市
《城市》考点一、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1)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2)明显的功能分区和稠密的道路系统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3)各功能区连片分布,界线模糊。
任何一个功能区都可能兼有其它功能。
2.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如故宫)(2)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决)(3)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②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由市中心向外递减,但并没有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沿街道弯曲)3.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1)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地域结构影响因素:①经济因素: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b交通便捷程度对地租的影响: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②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③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④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3)城市地域结构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功能区最佳区位区位选择的原因商业用地A:商业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靠近市中心,交通便捷,商业付租能力强。
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之地,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密集。
住宅用地B 分布在盛行风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占地最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靠近市中心处,在有的城市中出现了高级住宅区(近文化区)和低级住宅区(近工业区)的分化,他们在空间上背向发展。
工业用地C 远离市中心,向城市外缘移动,向交通干线集聚。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章行星地球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层结构及各圈常结合宇宙探测、人类对太阳辐射能的开发利用或太阳辐射相关等值线,考查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航天基地的区位选择、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辐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考查错误!1. 宇宙的两大特征(1)物质性——宇宙由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1________和□2________。
(2)运动性——天体□3________、□4________构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层次,如下图所示:2. 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普通性太阳系模式图①主要成员:由里到外分别排列。
⎩⎨⎧类地行星:□7 、□8 、□9 、□10 巨行星:□11 、□12 远日行星:□13 、□14②运动特性⎩⎨⎧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15 自西向东□16 近圆 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17 共面 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2)特殊性——存在生命①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有稳定的光照,有利于生命的产生与发展。
②适宜的□18________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19________的存在。
命题角度一地外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经典例题](2019·山西省重点学校联考)据腾讯新闻2017年1月26日消息,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回答(1)~(2)题。
(1)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 )A. 常年低大气压环境B. 缺乏足够的液态水C. 日温度的两极化现象D. 距日距离较远(2)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③光照、温度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②③D. ①②③[思维建模]1. 材料分析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考试内容核心知识点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题型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宇宙中的地球;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20xx课标Ⅰ,1~2题,8分选择题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运动特征与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晨昏线的判读;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2018课标Ⅱ,6题,4分2017课标Ⅰ,11题,4分20xx课标Ⅱ,8题,4分选择题地球的公转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与五带2018课标Ⅰ,10题,4分2017课标Ⅲ,10-11题,8分2017课标Ⅱ,5题,4分2014课标Ⅱ,4题,4分2014课标Ⅰ,3题,4分2012大纲卷,6~7题,8分选择题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无无二、考纲细化高考预测考纲考纲细化考题预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的方向、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及地理意义.2.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了解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及其表现.1.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2.结合图示有关资料,尤其是日照图,考查地球自转与经度变化、时间计算、昼夜长短、风向判断、洋流方向、河岸侵蚀或泥沙沉积等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20xx·新课标Ⅱ卷)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xx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第6题.6.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答案】6.A【解析】精准分析: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区时的计算【试题点评】区时的计算方法1.确定时区:经度/15°(四舍五入取整数)2.确定时差:同减异加计算时差(每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3.计算时间:东加西减时差(即向东加时差,向西减去时差)(20xx·天津卷)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8.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A.5:00—7:00B.8:00—10:00C.12:00—14:00D.15.00—17:009.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A.1月15日到2月15日B.3月1日到3月30日C.5月15日到6月15日D.10月1日到10月30日【答案】8.B 9.C【解析】精准分析:考点定位: 该题组考查地球运动规律的应用、时差计算等.【试题点评】该题的推理性较强,需要考生仔细观察图示所给信息进行推理.除了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还要学会通过非正午太阳高度来推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20xx•北京卷)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1题.图11.甲城市所处时区是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答案】1.B考点:地方时和区时计算、城市交通.【点睛】解答该题关键是理解城市工作时间和城市日机动车流量变化的关系,然后根据甲城市工作时间的北京时间与甲城市当地区时的关系,判断甲城市所处的时区.注意甲城市是北京时间2时上班,说明甲城市的时区比北京(东8区)早6小时,而不是晚6小时.(20xx•新课标Ⅰ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图3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0.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11.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区【答案】9.B 10.C 11.D10.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11.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区.考点:影响气温日变化和日较差大小的因素;经度与地方时.【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经度的确定,地方时的计算,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位于午后2点左右,当地地方时14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6点左右,可知该地与北京的经度差30°,即该地大致位于东经90°,由此可以大致确定该地的地理位置.(20xx•海南卷)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其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据此完成12~14题.12.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A.21︒8'N,175︒12'EB. 42︒10'N,170︒22'WC.21︒8′S,175︒12'WD. 42︒10'S,170︒22'E13.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A.1:00B.6:00C.11:00D.20:0014.该国首都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为A.1月B.2月C.7月D.8月【答案】12.C 13.A 14.B【解析】12.根据该国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结合选项可知该国首都的经度为175︒12'E或175︒22'E,A、D符合条件,又根据该地有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可知该国首都位于热带低纬度地区,可能遭遇飓风,则该国首都位于南半球,即南太平洋地区,即其纬度为21︒8'S,即选C.13. 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即日出时,低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差距较小,日出的区时约为6时,该国为12区,即北京时间(东8区)的时间为2时,结合四个选项最接近的A.14.根据上题结论,该国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受海洋影响大,所以该国首都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为与海洋最高月份一致为2月份.考点:经纬度和区时计算、气温判断.【点睛】本题以某岛国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区域地理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区时的计算公式是:未知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注意,东加西减,并且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其中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从秋分到春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其中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20xx•浙江卷)11. 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是A.24日2时52分B. 24日2时08分C.23日3时08分D. 22日2时52分【答案】11.A【解析】考点:地方时的计算.【名师点睛】此题为较为简单的时间计算,分析两城市的经度差异,仔细计算即可.(20xx•江苏卷)图6 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11-12 题.11.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A. 北京时间8 点B. 北京时间11 点C. 北京时间14 点D. 北京时间17点12. 图示5 个城市中A. 有4 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B. 有4 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C. 巴黎和的成因相同D. 有3 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答案】11.B 12.C【解析】试题分析:考点:时间的计算,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名师点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时区和区时是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一般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地点要比西边的地点的时刻早.地球作为一个近似的球体(360度)每24小时自转一周.即1小时转过经度15度,那么每隔15度就划1个时区.国际上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度到东经7.5度,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个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区时计算用东”加”西”减”法.地方时计算也用东”加”西”减”法.做题就要注意每相差1度就要加或减4分钟.做时间的计算题时,只需要看出经度,找到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来.不需要看纬度.(20xx•新课标II卷)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xx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把此完成下列问题.8、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时时间的()A、8:00—9:00B、11:00—12:00C、14:00—15:00D、17:00—18:00【答案】8.A【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名师点晴】本题组以我国和葡萄牙的海洋渔业发展合作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商业区位条件分析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第三小题考查区时计算,首先根据经度确定摩洛哥采用零时区时间,就可以知道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然后计算四个时段对应的北京时间即可完成.(20xx•重庆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20xx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2.中国一架满载饮水用的飞机紧急从广州飞往马累,若北京时间12:00出发,经4小时到达马累,机长身高为1.8m,到达时其在机场地面的身高影长接近于(tan55°≈1.43,tan65°≈2.14)()A.0.6mB.1.2mC.1.8mD.2.4m【答案】12. B【解析】考点: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区域地理事件为背景,以区域水资源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区域地图的方式展示地理信息,重点考查降水类型、区域环境问题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主干知识,将自然特征、人类活动等放到具体区域加以考查,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等特征.注重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区域地理位置)、知识迁移能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环境问题等)和地理计算能力(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等)的考查.(20xx•福建卷)图6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5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A.东南 7月1日06时B.东北 7月1日06时C.东北 1月1日12时D.东南 1月1日12时1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中的()A.甲B.乙C.丙D.丁【答案】11.D 12.C【解析】考点:时间计算、地球运动、等高线判读.【名师点睛】区时的计算方法:①先确定当地的时区和区时.②找出另一城市所在的时区.③计算出两个城市之间的时区差,即为区时差.④根据东早西晚的原理,计算出另一城市的区时,当要计算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边时,在已知时区的基础上加时区差,反之则减时区差.日出方位判断: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东北方向日出;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东南方向日出;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正东方向日出.(20xx•江苏卷)北京时间20xx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A.2月18日12时 B.2月18日20时C.2月19日4时 D.2月19日12时4.春节假期期间()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 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答案】3.A 4.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名师点晴】本题组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南极科考”和“春节微信抢红包”设置背景条件,分析因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第一小题主要考查区时计算,易错点是长城站时区判断不准确;第二小题涉及现象较多,学生在分析时应该静心逐项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以此确定日出方位,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0xx·广东卷)8、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A、1/2B、1/3C、1/6D、1/9【答案】D【解析】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某地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是120°E向东到160°E,跨度为40°,占全球360°的1/9.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0xx·浙江卷)11.地球上某点,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则该点所在地与时间段匹配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悉尼,5月B.美国华盛顿,1月C.南非好望角,9月D.印度孟买,4月【答案】11、A【解析】试题分析:11、根据题意,该点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说明该地的昼在变短,夜在变长.澳大利亚悉尼在南半球,5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南半球各地昼在变短,夜在变长,故选A.华盛顿在北半球,1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但正向北移动,北半球虽昼短夜长,但昼在增长,夜在变短,排除B;好望角在南半球,9月23日为秋分,该选项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具体位置,排除C;孟买在北半球,4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仍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排除D.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0xx·大纲卷)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7~8题.7.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8.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B.澳大利亚东南部容易发森林火灾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答案】7.B 8.D【解析】试题分析:8.据上题分析,这段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应是冬春季节;澳大利亚东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比较湿润,该时段气温低,不易发森林火灾;好望角附近为地中海气候,此时为温和多雨的冬季;此时墨西哥湾为夏季,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类似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0xx·天津卷)结合图文资料,回答10-11题.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图5 客机飞行路线示意图10、结合图文信息判断,与该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客机的飞行路线比H路线长B、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C、飞经a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D、飞经a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11、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A、1/4B、1/3 C 、1/2 D、3/4【答案】10、C 11、D【解析】试题分析:(20xx天津卷)图4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8-9题.8.据图4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9.图4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答案】8.A 9.B【解析】8.根据图4中恒星视运动轨迹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且北极星略高于地平线上,所以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低纬地区,如果在北极地区,北极星位于天顶位置,在南极附近看不到北极星.9.图4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根据地球自转的速度15°/时,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3个多小时.【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球自转运动的应用.(20xx广东卷)6.北京时间20xx年12曰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xx年12曰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A.0 B.1/3 C.1/2 D.2/3【答案】A【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方时区时和日期变更.【聚焦考点突破核心】——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考点一地球自转【归纳总结】1.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自转方向的确定是解决地球运动及意义问题的关键性突破口,在不同的图形中判断方法不同,具体分析如下所示:(1)侧面图定向主要有两种类型(2)极点定向图也有两种(3)局部图结合经度确定法(4)晨昏线定向法2.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3)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6)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的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方法技巧】1. 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地球自转方向和经度数变化的相互确定东经度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加;西经度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递减,故东经度数递增的方向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方向.反之,亦可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度的方向性.如图所示,若极点O 为北极点,则经线A 为90°W ;若极点O 为南极点,则经线A 为90°E.同理,若A 为90°E ,则极点O 为南极点;若A 为90°W ,则极点O 为北极点.2.地球自转运动的特征判断(1)判断南、北半球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如下图位于北半球.(2)判断纬度带自转线速度⎩⎨⎧0~837 km/h→高纬度837~1 447 km/h→中纬度1 447~1 670 km/h→低纬度如上图位于中纬度.(3)判断地势高低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低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 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高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 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典题突破】(20xx ·郑州模拟)根据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e 点和其余四点线速度和所在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e 点线速度比a 点大,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a 点低B .e 点线速度比b 点大,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b 点低C .e 点线速度比c 点小,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c 点低D .e 点线速度比d 点小,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d 点低2.下列关于地球陆地表面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角速度也越大B .同纬度,海拔变高,线速度变大,角速度不变C.同海拔,纬度变低,角、线速度变大D.同经度,角、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答案】1.B 2.B考点二晨昏线的判读【归纳总结】晨昏线问题是判读光照图的突破口,通过分析晨昏线我们可以从题目中挖掘出许多解题的隐含信息.1.晨昏线的概念:地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由晨线、昏线组成的,故也称晨昏圈.2.晨昏线的六个特点(1)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3)晨昏线平分赤道.(4)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春分、秋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为23°26′.也可以说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如图所示:因为α为太阳光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为太阳直射点与地心连线的夹角,也就是直射点的纬度数.又因为β+∠1=90°,α+∠1=90°,所以α=β.(5)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66°34′~90°,只有在二至日才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小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3.确定是昏线还是晨线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按以下步骤判断:(1)确定自转方向,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出来.(2)在所判断的晨昏线上任意选一个普通的点.(3)看运动趋势,晨昏线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沿自转方向进入白昼的点所在的线为晨线;沿自转方向进入黑夜的点所在的线为昏线.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晨昏线的综合运用技巧根据晨昏线在地球上的位置、走向及其与其他地理点、线、面的关系,可以解决许多有关地球运动的问题.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若右图中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2.确定东、西经以0°经线为起点,随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 3.确定地方时(1)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4.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某地日落日出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典题突破】晨昏线即晨昏圈,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上的大圆.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二至日,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由于大气散射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它实际上比大圆略小.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半球图的一部分,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3~5题. 3.此时,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A.2时B.12时C.14时D.20时4.图示晨昏线( )A.呈西北—东南走向B.属于晨线C.实际位置要偏向东南D.在地面上不断移动,其周期为1个恒星日5.图示时期( )A.乙地的白昼比甲地长B.甲海域沿岸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C.巴西高原正值雨季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答案】3.A 4.C 5.B考点三地方时、区时、日期的判读与计算【归纳总结】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如6时经线、18时经线、0时经线、12时经线.(2)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上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0版—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鲁教版第一册第五单元第17讲自然灾害与人类
第17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考点一 洪涝灾害的成因1.自然灾害概况(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气象灾害:如台风(飓风)、干旱、寒潮、冰雹等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水文灾害:如洪水、海啸、咸潮、赤潮等2.洪水和洪灾(1)概念: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
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就形成洪灾。
(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3.洪灾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气象因素:强降雨、大量冰雪快速融化。
②河湖因素⎩⎪⎨⎪⎧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③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④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
(2)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②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③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
知识拓展分析洪水灾害的形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地形地势。
一般来说,地势越低洼,排水越不畅,越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降水的集中程度。
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3)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
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越大。
(4)抗灾能力。
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
4.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5.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考向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原因1.(2016·全国文综Ⅲ)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
下图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020版高考地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四讲气压带与风带含解析
第四讲气压带与风带[考试说明]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圈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 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B 为信风带D 为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温馨提示](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风带为相间分布,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1)1月份,东亚地区的西北季风和南亚地区的东北季风的成因、源地都是一样的,都是来自亚洲高压。
由于离源地距离不同,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程度不同,所以具体风向不同;由于东北季风经过的纬度较低,因此性质较为温暖湿润。
(2)1月份,当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而越过赤道时,同样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会向左偏转,因此在澳大利亚的西北部会形成西北季风。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2.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三圈环流如何形成的?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有怎样的影响?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产生怎样的影响?4.典型季风环流分布在哪些地区?对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题点全练]题点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2018·浙江4月选考)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基础系列(7)(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系列(7)(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系列(7)(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试一试)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1.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答案】D(一)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1—3题.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3.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答案】1.B 2.B 3.A【解析】2.据题干知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B正确D错误.故选B.3.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A.【点睛】第1题考查了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重庆为“山城”,毕节、遵义属于贵州省,云贵高原“地无三尺平”,所以限速的是地形.第2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但是需要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05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即只有8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第3题考查的还是区域认知能力,即对区域地形的认知,不难.(二)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1.A 2.A 3.D【解析】8.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三)(20xx·新课标Ⅰ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A.××市B.××市C.××市D.××市【答案】1.C 2.D【解析】5.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点睛】解答该题首先弄清楚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这考查了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另外,考生还要仔细读图,首先图上第一个信息是:该地的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第二个信息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差距略微缩小(这一点考生不易发现,就很容易误选).根据第一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地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根据第二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市人口迁出回落,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四)(20xx·江苏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西移,1993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图12为“20xx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地区产业升级B.东部地区环境退化C.广西生产成本较低D.广西消费市场广阔2.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技术 B.资金C.地形D.气候【答案】1.AC 2.CD【解析】22.甘蔗需要湿热的气候,广西中南部纬度和地势都比较低,气候条件适合甘蔗种植,故C、D项正确.技术对甘蔗种植影响不大,A项错误;甘蔗种植对资金的需求不大,B项错误.【点睛】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分布、复种制度、产量地形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宜于耕作,利于水利建设和机械作业;山区地块小,林业、牧业发展条件优越土壤土壤肥沃,单位面积产量高;土壤种类不同,作物种类也不同水源影响农业的种植方式及农业类型;在干旱地区,水源分布影响农业生产的分布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影响商品农业的分布;园艺业、乳畜业等要求较高政策通过政策、税收等方式限制或鼓励某种农业生产活动科技技术改进促进农业发展,使单产提高,成本降低,作物负担能力提高,使产地与市场间距离的影响力降低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机械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冷藏技术扩大了农业产品的销售范围环境因素影响产品质量和效益(五)(20xx·北京卷)20xx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1,回答第1-3题.1.与成都相比,拉萨A.日出早白昼长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C.海拔高,日照强D.大气逆辐射强2.图示区域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3.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C 2.D 3.B【解析】2.据图,该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结合板块分布可知该区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误;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据图可知,图示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B错误;四川盆地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错误;青藏高原为我国第一级阶梯,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因此该区域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D 正确.故选D.3.据图可知,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质供应,促进西藏和区外的文化交流和联系,①②④正确;但不能够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②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和西南交通建设的意义.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多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川藏铁路的修建可加强区域对外联系和交流,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有重要意义.(六)(20xx·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xx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8分)(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6分)(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答案】(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4)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2)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工业分散的好处.由材料可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据图可知,该项目纬度较高,永久冻土层和极寒气候对建设不利,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可减少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难度;同时工业分散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不同区域的工厂同时生产,可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3)结合世界石油运输航线分析.据材料可知,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开通该航线后可大大缩短太平洋沿岸国家进口石油的距离,节省燃料和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占领销售市场.(4)据材料可知,俄罗斯具有天然气资源优势,为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资源勘探、开采和液化技术;中国参与设计和建造,大部分模块在中国工厂生产建造,说明中国在制造业实力、运输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且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能源需求量大,具有市场优势.【点睛】第(1)问考查港口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结合所学交通区位的影响和材料信息具体分析即可.第(2)问如果将模块化施工与所学工业分散的知识联系起来,该题就很好理解了.第(3)问需要考生认真提取材料信息,首先就是材料中中国和日本是主要目标市场,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距离目标市场较近,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天然气价格,提高竞争力.第(4)问也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主要是材料信息.(七)(20xx·新课标Ⅰ卷)[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20xx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答案】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可促进地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有利于增加景区内居民的收入,可减少对旅游收入的过度依赖,优化景区旅游环境;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可降低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便于地震发生时游客疏散和安置,有利于保护游客的安全、降低财产损失,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八)(20xx·新课标Ⅰ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3题. 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3.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答案】.B 2.B 3.A【解析】1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A.【点睛】第1题考查了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重庆为“山城”,毕节、遵义属于贵州省,云贵高原“地无三尺平”,所以限速的是地形.第2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但是需要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05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即只有8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第3题考查的还是区域认知能力,即对区域地形的认知,不难.。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题--- 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
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的判读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6时B.9时C.12时D.14时解析:本题考查不同时刻海陆气温分布状况,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图中海陆等温线比较平直说明此时海陆气温相差不大。
一天中气温最高(14时左右)和最低(日出前后)时,海陆气温相差最大,对比四个选项可知9时时海陆气温相差最小。
答案:B2.该日()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即该日太阳直射丙地所在纬线。
甲、乙两地与丙地的纬度差值相同,所以该日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甲地纬度高于乙地,且乙地位置偏东,故甲地昼长大于乙地,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答案:B3.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
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占全球面积的( )A .0 B.13 C.12D.23解析:本题考查日期分布范围,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北京时间为12月21日19:18可计算出,此时零时经线为169.5°W,169.5°W 向东至180°为12月21日的范围,169.5°W 向西至180°为12月20日的范围,故此时全球没有处于12月22日的地区,所以选A 。
答案:A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4~5题。
4.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 .全球昼夜平分 B .北半球为夏季 C .太阳直射20°SD .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第17单元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考点二
考点二
代号 A
干湿地区 湿润
地区
B
半湿润
地区
C
半干旱
地区
D
干旱地区
降水状况
分布地区
主要植被
年降水量> 800 mm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森林 东北三省东部、北部和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年降水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森林、草原
400 mm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
原东南部
年降水量< 400 mm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考点二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带分布及成因。由于我国位于最大大陆 (亚欧大陆)东部,最大大洋(太平洋)西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冬季形成 的亚洲高压势力强盛,冬季风势力强,故我国东部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 区相比,受冬季风影响大、范围广,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从而 造成我国亚热带的位置偏南。
考点二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答案 B 34°N以南、104°E以西主要是我国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由 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山、高原气候,故该区域亚热带分布范围小。
考点二
4.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D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4.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
5.行政区划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 市、2个特别行政区。
23 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
1.特征
地势 地形
: :
⑱ 西高东低 , 呈阶梯状分布 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含解析
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
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明确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原因。
3.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理解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式⎩⎪⎨⎪⎧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2)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洋水。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三种水循环的主要特点(1)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3.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4)塑造:地表形态。
【重点突破】(一)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 1.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类型:A 为陆地内循环,B 为海陆间循环,C 为海上内循环。
(2)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①蒸发 水量多少、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②降水;③水汽输送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④地表径流 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⑤下渗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2.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沼泽地的形成内流河断流的成因(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知识点二 河流补给及河流特征 1.水体的相互关系(1)图2中左图表示丰水(填“丰水”或“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2)图2中右图表示枯水(填“丰水”或“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3)各水体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2020年高考一轮(4)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基础巩固 4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夯实)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与速度1.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提示①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 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 7月初,夏至日为 6月22日前后。
②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
(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移动,形成四季更替。
2.如何区分春分和秋分?提示春分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秋分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②决定了五带的范围a.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b.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③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a.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
b.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3.若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提示若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则热带范围将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将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将减少(增加)4°。
4.若黄赤交角变为0°,对气候、四季和五带有什么影响?提示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将不会再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地球上将不会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人教版】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基础知识—“3S”技术的应用》
“3S”技术的应用(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豫北联考)公交等时线刻画了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的最大范围,其所能到达的最大范围边际线即等时线。
下图是某特大城市以中央商务区(CBD)为中心的公交等时线图,图形的制作需要以大量数据和确立相关数学模型为基础。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等时线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时间等时线所覆盖的空间区域越大,则区域内可达性越差B.同一道路且行车方向相同则通达性一样C.早晚高峰时段道路的通达性差,相同时间内所能到达的最大范围小D.公交等时线可以作为公交出行方式下全面衡量公交服务水平的重要工具2.制作公交等时线图形的数据来源和数学模型的建立需借助于( )A.公交乘客智能手机GPS实时定位数据和互联网技术B.公交GPS数据和GIS技术C.公交乘客智能手机GPS实时定位数据和GIS技术D.实时RS数据和GIS技术解析:1.C 2.B 第1题,由题干信息可知一定时间等时线所覆盖的空间区域越大,则区域内可达性越好,A选项不符合题意;由图示信息可知,由CBD前往四周任一方向的等时线不是均匀分布的,同一条道路的通达性受区位条件优劣影响,即使行车方向相同,通达性效果不一,B选项不符合题意;结合生活常识可知早晚高峰时段道路的通达性差(人口集中,道路拥堵,通行困难),相同时间内所能到达的最大范围小(例如图示等时线稠密处),C选项说法符合题意;全面衡量公交服务水平主要借助于乘客的评价,公交等时线一般作为了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一个主要数据,D选项不符合题意。
第2题,由题干信息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公交的移动数据可以利用车载GPS来获取;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借助计算机对已经获取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表达、决策,材料中利用计算机绘图制作城市以中央商务区(CBD)为中心的公交等时线图需要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B选项符合题意。
2020年地理高考自然地理大题部分。一轮复习必备
自然部分大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材料一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图14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表1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表1(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________(3分)(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4分)(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________(2分)(4)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________(4分)2.图20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图21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说出甲、乙两海域海底地形类型,并描述乙海域海底地形的主要特点。
________(4分)(2)与甲海域相比,说明乙海域海水盐度的特点。
________(3分)(3)与乙海域相比,分析甲海域表、底层海水温度的特点,并说明影响因素。
________(3分)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葡萄喜光,耐旱。
图5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
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图5(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
(8分)(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8分)(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
(6分)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如图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十二)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整体性的警示意义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为例,分析如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例1】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增多(2)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成因: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变化海陆分布中纬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在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且各地域分异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是具有过渡性。
三、理解垂直地域分异,关键抓住以下五点:1.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现象的出现2.山麓自然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数量的要素,可图解如下4.相同自然带海拔差异的影响因素(1)纬度(不同山体):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
5.雪线海拔的影响因素雪线是指高山山顶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影响其海拔的因素有:(1)纬度(不同山体):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迎风坡海拔低,背风坡海拔高。
四、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现象分析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水分、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非地带性现象。
主要有:1.海陆分布由于56°S~65°S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故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2.地形赤道附近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侧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形成荒漠带;美洲西部由于高山紧逼沿海,并与山脉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致使西部自然带也紧逼海岸,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3.水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在山麓地带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会形成斑块状绿洲。
4.洋流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秘鲁沿海热带沙漠逼近赤道附近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此外,局地环流、岩石性质、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也影响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误区点拨台】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正因如此,使得地理环境的分布既有规律性,又有复杂性。
【例2】读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2)题。
(1)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2)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A.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B.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C.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D.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课堂巩固】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分析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整体性特征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A.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xx·山东文综】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4.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 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
读图,完成5~7题。
5.该大陆最有可能为A.非洲大陆B.南美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欧亚大陆6.推测图④中大陆东岸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常绿硬叶林B.落叶阔叶林C.温带荒漠D.常绿阔叶林7.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海陆分布B.地壳运动C.洋流性质D.大气环流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9.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B.洋流因素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10.据各自然带在下图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是A.甲图反映纬度地带分异B.乙图反映纬度地带分异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12.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读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13、14题。
13.甲山脉自然带带谱与下列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A.①B.②C.③D.④14.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A.地带性规律B.垂直地带性规律C.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xx.山东卷】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5、16题15.图中②为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16.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下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
据此完成17、19题。
17.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B.自然带体现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D.甲处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8.该山地可能位于A.横断山B.天山C.武夷山D.大兴安岭19.形成图中河谷半干旱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受东南信风影响B.盛行下沉气流C.盛行上升气流D.受西北季风影响读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回答20、21题。
20.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A.①位于新西兰B.②位于欧洲C.③位于亚洲D.④位于非洲21.下列关于四地位置的正确叙述是A.四地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B.四地纬度由高至低的排序为④②③①C.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D.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乞力马扎罗山(3°N,37°E)(图a),距离东非大裂谷约160公里,山顶终年积雪。
图b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第22~23题。
图a图b22.乞力马扎罗山形成的主要成因是A.火山喷发B.岩层发生褶皱C.岩层断裂错动D.外力侵蚀23.与喜马拉雅山相比,乞力马扎罗山地垂直自然带A.数目更多,因为其纬度较低B.数目更少,因为其海拔较低C.南北坡数目差异大,因为其南北坡纬度差异大D.南北坡数目差异小,因为其南北坡地势差异大二、综合题【xx上海卷】24.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
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25.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
(1)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①可能属于________山脉;②可能属于________山脉;③可能属于________山脉;④可能属于________山脉(填字母)。
(2)①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②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成因。
(4)②→④→①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分异规律;④→①→③基带也有区别,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分异规律。
2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带名称是:④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⑦⑨的分布规律呈现为________地带性,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主要在________纬度较明显。
(3)在北半球,自然带④⑤⑥⑧⑩的分布规律呈现为____________地带性,它的形成受____________条件影响较大,在____________纬度较明显。
(4)④⑤自然带都位于亚热带,但⑤的南缘比④纬度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