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培训PPT课件
合集下载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 PPT课件
《死亡登记本》、《死亡医学证明书》在市、区疾控中心领取。
三、掌握新生儿、婴儿等死亡情况
掌握社区内所有出生、死亡的新生儿、婴儿 和孕产妇情况,每月填写《婴儿死亡月报表》上 报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婴儿死亡月报表》格式由市疾控中心下发表样
四、核对、补漏
每季度与辖区街道计生部门、派出所核对死 亡数据(市疾控中心下发表样),并将核对结果 和补漏人员信息及时上报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调查记录(背面)
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
被调查 者姓名 死因 推断
与死者 的关系
联系地址 或工作单位 调查者 签名
电话号码
调查日期 年 月日
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为根本死亡原因所下的定义是: (a)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 那些疾病或损伤,或者 (b)造成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用途
1、是居民死亡的人口管理记录,公安部门据此办理注 销户口,作为殡葬火化部门进行尸体焚化的依据。
2、是死因统计的原始资料记录,卫生部门据此计算一系 列的死亡统计指标,为制订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可靠 依据。
3、可以作为一种法律证据提交公安、司法部门。 4、目前越来越多的用于保险、遗产等群众性、社会性凭 证及死亡公证。
2.
小 学
3中 .学
大 不 生前工 4. 学 9. 详 作单位
出生日 期
年月日
死亡 日期
实足 年 月 日 时 年龄
死亡 地点
1
医院病 房
2
急诊室
3
家中、赴 院途中
4
家庭病 床
5
其 他
不 9详
常住户口 地址
可以联系的 家属姓名
三、掌握新生儿、婴儿等死亡情况
掌握社区内所有出生、死亡的新生儿、婴儿 和孕产妇情况,每月填写《婴儿死亡月报表》上 报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婴儿死亡月报表》格式由市疾控中心下发表样
四、核对、补漏
每季度与辖区街道计生部门、派出所核对死 亡数据(市疾控中心下发表样),并将核对结果 和补漏人员信息及时上报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调查记录(背面)
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
被调查 者姓名 死因 推断
与死者 的关系
联系地址 或工作单位 调查者 签名
电话号码
调查日期 年 月日
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为根本死亡原因所下的定义是: (a)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 那些疾病或损伤,或者 (b)造成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用途
1、是居民死亡的人口管理记录,公安部门据此办理注 销户口,作为殡葬火化部门进行尸体焚化的依据。
2、是死因统计的原始资料记录,卫生部门据此计算一系 列的死亡统计指标,为制订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可靠 依据。
3、可以作为一种法律证据提交公安、司法部门。 4、目前越来越多的用于保险、遗产等群众性、社会性凭 证及死亡公证。
2.
小 学
3中 .学
大 不 生前工 4. 学 9. 详 作单位
出生日 期
年月日
死亡 日期
实足 年 月 日 时 年龄
死亡 地点
1
医院病 房
2
急诊室
3
家中、赴 院途中
4
家庭病 床
5
其 他
不 9详
常住户口 地址
可以联系的 家属姓名
社区街道医生死因监测工作培训 PPT
最高诊断单位
XXX 2014-03-01
调查者签名、调查日期
质量控制
制度建设
过程环节质控
督导考核培训
1、领导负责制 2、部门职责 3、岗位职责 4、核查制度 5、绩效制度
1. 规范登记报告 2. 内部全程管理
(调查、填写、 报告录入、管理) 3. 加强部门核对, 寻找漏报原因
1. 县(区)疾控定 期督导、检查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 ------社区、街道级医生工作指导
目录
机构职责---社区、街道卫生院
收集辖区死亡个案,核实个案信息,开展入户调查 填报《死亡证明书》,录入死因信息 核对数据,做好查缺补漏(公安、民政妇幼),汇总 死亡资料 督导社区服务站的工作质量,做好质控管理 开展工作培训和指导 保存与管理原始《死亡证明书》
现患慢性疾病
发病诊断时间
☻ 患者长期慢性咳嗽约40余年,长期吸烟,与5年前就诊
于****县中心医院,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作过X线透视。无其他疾病史。2012年12月31日起突然
不停咳嗽,咳脓痰,气急,送县中心医院急诊医治。
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次年1月死于家中。
致死疾病全称
最高诊断依据 XXX 2014-03-01
数据核对,确保监测数据质量
公安
基本信息
卫生
姓名、性别 出生日期 死亡日期 户籍地址 身份证号码
产出结果: 确保个案基本信息的一致
数据核对,确保监测数据质量
公安
基础数据
1. 月报表 2. 年报表 3. 街道 4. 全区
1. 人口数 2. 出生数 3. 死亡数
产出结果:
确保公安、卫生数据一致 避免多头数据、不同数据
XXX 2014-03-01
调查者签名、调查日期
质量控制
制度建设
过程环节质控
督导考核培训
1、领导负责制 2、部门职责 3、岗位职责 4、核查制度 5、绩效制度
1. 规范登记报告 2. 内部全程管理
(调查、填写、 报告录入、管理) 3. 加强部门核对, 寻找漏报原因
1. 县(区)疾控定 期督导、检查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 ------社区、街道级医生工作指导
目录
机构职责---社区、街道卫生院
收集辖区死亡个案,核实个案信息,开展入户调查 填报《死亡证明书》,录入死因信息 核对数据,做好查缺补漏(公安、民政妇幼),汇总 死亡资料 督导社区服务站的工作质量,做好质控管理 开展工作培训和指导 保存与管理原始《死亡证明书》
现患慢性疾病
发病诊断时间
☻ 患者长期慢性咳嗽约40余年,长期吸烟,与5年前就诊
于****县中心医院,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作过X线透视。无其他疾病史。2012年12月31日起突然
不停咳嗽,咳脓痰,气急,送县中心医院急诊医治。
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次年1月死于家中。
致死疾病全称
最高诊断依据 XXX 2014-03-01
数据核对,确保监测数据质量
公安
基本信息
卫生
姓名、性别 出生日期 死亡日期 户籍地址 身份证号码
产出结果: 确保个案基本信息的一致
数据核对,确保监测数据质量
公安
基础数据
1. 月报表 2. 年报表 3. 街道 4. 全区
1. 人口数 2. 出生数 3. 死亡数
产出结果:
确保公安、卫生数据一致 避免多头数据、不同数据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56页PPT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6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协同应对策略
与其他公共卫生领域协 同制定应对策略,提高 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
整合数据资源
将死因监测数据与疾病 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 数据整合,提供全面的 公共卫生信息。
跨学科研究合作
促进跨学科研究合作, 共同探究死因监测与公 共卫生的内在联系和发 展趋势。
06
案例分析
某地区死因监测案例分析
。
数据不完整
02
部分地区或医疗机构可能未报告或漏报死因数据,导致数据不
完整。
数据不一致
03
不同地区或医疗机构使用的诊断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不一致
。
数据分析问题和挑战
数据分析方法不科学
数据分析方法可能存在缺陷或不科学,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数据分析结果解读错误
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解读可能存在偏差或误解,导致误导决策。
05
死因监测的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对死因监测的影响
1 2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死因监测数据进 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远程监测技术
发展远程监测技术,实时收集和传输死因数据, 减少数据延误和失真。
3
智能化报告系统
建立智能化报告系统,自动识别和分类死亡病例 ,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效率。
制定公共卫生政策
基于死因监测数据,制定针对主要死因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评估健康干预措施效果
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死因监测数据,评估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
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医疗机构通过分析死因监测数据,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救治水平。
04
死因监测中的问题和挑战
数据质量问题和挑战
数据不准确
01
与其他公共卫生领域协 同制定应对策略,提高 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
整合数据资源
将死因监测数据与疾病 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 数据整合,提供全面的 公共卫生信息。
跨学科研究合作
促进跨学科研究合作, 共同探究死因监测与公 共卫生的内在联系和发 展趋势。
06
案例分析
某地区死因监测案例分析
。
数据不完整
02
部分地区或医疗机构可能未报告或漏报死因数据,导致数据不
完整。
数据不一致
03
不同地区或医疗机构使用的诊断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不一致
。
数据分析问题和挑战
数据分析方法不科学
数据分析方法可能存在缺陷或不科学,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数据分析结果解读错误
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解读可能存在偏差或误解,导致误导决策。
05
死因监测的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对死因监测的影响
1 2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死因监测数据进 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远程监测技术
发展远程监测技术,实时收集和传输死因数据, 减少数据延误和失真。
3
智能化报告系统
建立智能化报告系统,自动识别和分类死亡病例 ,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效率。
制定公共卫生政策
基于死因监测数据,制定针对主要死因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评估健康干预措施效果
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死因监测数据,评估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
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医疗机构通过分析死因监测数据,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救治水平。
04
死因监测中的问题和挑战
数据质量问题和挑战
数据不准确
01
死因监测报告管理培训课件
03
通过建立数据审核机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校验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报告的及时性控制
及时性定义
死因监测报告的及时性是指报告内容能够及时更新,反映最新的 情况。
监测报告的及时性要求
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提交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 性。
及时性控制的实现方法
通过建立高效的报告收集和审核机制,优化数据处理流程,提高工 作效率,确保报告的及时性。
报告的重要性
反映地区健康状况
死因监测报告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居民的健 康状况,包括主要死亡原因、死亡年龄分布
等信息,为政府制定健康政策提供依据。
预防和控制疾病
通过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考核和监督,可以 促进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减
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对死亡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跟 踪一些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为采取针对性 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支持。
关领域的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影响了监测报告的质量和
效率。
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加 智能化、自动化,通过引入人工 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数据 采集、处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
性。
移动化、远程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 来的死因监测报告管理将更加移 动化、远程化,方便快捷地进行
为制定新的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提供给政府部门作为决策依据
提供关于公共卫生问题 的信息和建议
监测公共卫生系统的绩 效和质量
01
02
03
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卫 生政策和计划提供参考
04
为政府部门评估公共卫 生资源和投入的有效性 提供依据
06
医院管理培训—死因监测及报告制度(课件PPT)
下载后 可以 复制文字哦!
医院管理培训—
死因监测及报告制度
主讲:XXX
20XX年X月X日
1.建立和完善死因监测系统,掌握居民死亡情况,确定主要死因分布及其变化 趋势。
2.建立覆盖和所有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的死因监测工作网络。完善与公安、 民政、妇幼和计生部门的合作机制。
3.所有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均为死因监测工作的责任报告单位。
5.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出具死亡证明,按照要求定期上报 到所属;及时复核上级反馈的信息或死因不明的个案。
谢谢大家!
01院内死亡,由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由公共卫生科专人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填报 死亡个案信息。
02院外死亡,建立村(居)委会、(街道)、县(区)逐级死因数据报告网络,由村医向公共卫生人 员报告死亡数,公共卫生人员和临床医生负责开展死因流行病学调查,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填报死亡个案信息。
4.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所辖街道的死因监测管理工作;收集所辖卫生室的死因登 记信息,统一上报;对死因明确的个案进行网络直报;对死亡原因不明的个案, 开展死因推断并进行网络直报;及时复核辖区疾控机构反馈的有关死亡原因不 明的个案;配合收集所辖(街道)上一年度分年龄和性别的人口等资料,并提供 给辖区疾控机构。
医院管理培训—
死因监测及报告制度
主讲:XXX
20XX年X月X日
1.建立和完善死因监测系统,掌握居民死亡情况,确定主要死因分布及其变化 趋势。
2.建立覆盖和所有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的死因监测工作网络。完善与公安、 民政、妇幼和计生部门的合作机制。
3.所有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均为死因监测工作的责任报告单位。
5.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出具死亡证明,按照要求定期上报 到所属;及时复核上级反馈的信息或死因不明的个案。
谢谢大家!
01院内死亡,由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由公共卫生科专人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填报 死亡个案信息。
02院外死亡,建立村(居)委会、(街道)、县(区)逐级死因数据报告网络,由村医向公共卫生人 员报告死亡数,公共卫生人员和临床医生负责开展死因流行病学调查,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填报死亡个案信息。
4.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所辖街道的死因监测管理工作;收集所辖卫生室的死因登 记信息,统一上报;对死因明确的个案进行网络直报;对死亡原因不明的个案, 开展死因推断并进行网络直报;及时复核辖区疾控机构反馈的有关死亡原因不 明的个案;配合收集所辖(街道)上一年度分年龄和性别的人口等资料,并提供 给辖区疾控机构。
死因监测培训(共51张PPT)
I51.6 心血管疾病 未特指 I51.9 心脏病 未特指
I46.* 心脏停搏
I48 心房纤颤和扑动
I47.* 阵发性心动过速
〔看作是肝衰、呼衰及肾衰情况〕
编码为J96.*、K72.*或者编码范围为N17-N19
10.不可作为根本死因的情况
看作是死因编码不准确: 〔1〕肿瘤: 继发性或位置不明确恶性肿C76.*、C80.* C97.*
死因监测使用技能培训
2021年5月
死因监测
1、报告对象 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3、医疗机构死亡个案填报 4、报告内容 5、报告程序和时限 6、?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1、报告对象
临床表现的编码是S—T段的不能做为根本死因。 各科室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整理、核查本科室填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登记?居民死亡登记表?,将证明书及时报送公共卫生科; b) 肺气肿
6、?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格式 根本填写要求
一般工程的填写
死亡原因的填写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格式
根本填写要求
1、按照全省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根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 错项。
2、应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红笔或铅笔书写。 3、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不得随意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
根本死因:三期梅毒〔A52.9〕
例:Ⅰ〔a〕慢性心肌炎 〔b〕急性心肌炎
根本死因:急性心肌炎〔I40.9〕
3.修饰规那么
规那么F.后遗症
例:Ⅰ〔a〕脑积水 〔b〕结核性脑膜炎
根本死因:结核性脑膜炎的后遗症〔B90.0〕
例:Ⅰ〔a〕坠积性肺炎 〔b〕偏瘫
〔c〕脑血管意外 根本死因: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I69.4〕
死因监测业务培训 ppt课件
签名
派出所意见(盖章)
年月日
年
月
日
注:①死者家属持此联到公安机关办理户籍注销手续;②无医师及民警签字、医疗卫生机构及派出所盖章无效。 -------------------------------------------------------------------------------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Ⅱ 冠心病
5.2.4
Ⅰ (a) 卡伯西肉瘤 (b) 艾滋病
Ⅱ 糖尿病
C79.8 J18.0 C34.9
E40 C16
C46 B24
20
21
5、死因链填写
循环系统:
1、循环系统疾病应尽量报告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等,例如:急性风湿性心 包炎、脑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2、心脏病应详细报告不同性质、类型,如:对冠心病应区别急性心肌梗塞或慢性、 陈旧性冠心病;对肺心病应区别急性肺动脉高压、脊柱侧突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支、肺气肿、哮喘等)引起;对其他疾病或情况(传染病、先天异常、妊娠 分娩及产褥期疾病等)引起的心脏病也需详细报告。
民族
国家或 地区
有效身份 证件类别
1身份证,2户口簿,3护照 4军官证,5驾驶证 6港澳通行证,7台湾通行证 9其他法定有效证件
证件 号码
年龄
婚姻 状况
1未婚,2已婚,3丧偶 4离婚, 9未说明
第
出生 日期
一
联
死亡
日期
年月 日
年月日 时分
文化 程度
死亡 地点
1研究生,2大学,3大专 4中专,5技校, 6高中 7初中及以下
9
年月日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行政区划代码□□□□□□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培训课件
3
二、死亡信息管理
1、死亡信息的审核
*医疗机构自查;
*县(区)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网络审核报告信息。
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孕产妇和5岁
以下儿童死亡信息进行审核
对于核实无误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应于7天内通
过网络进行审核确认。
*县(区)疾控中心负责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根
I10 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 当报告为…的初始前因时:I51.4I51.9(心脏病的并发症和不明确表 述),编码到I11.-(第一卷P395) I11 高血压性心脏病
I11.0 高血压心脏病 伴有心衰(第一卷P381 )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28
规则D:特异性
用特异的诊断替换一般诊断。
当选择的原因以一般性术语描述了一种情况,而在证明书
总原则 (首先应用的规则) 选择规则 (随后应用的选择规则) 修饰规则 (必要时可进行的修饰)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10
1、总原则
总原则指出当证明书上列入不止
一个情况时,应选择单独列在第Ⅰ部
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的那个情况,只
要它能够引起列在其上的所有情况。
I (a) (b) (c) (d)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注意 R95 (婴儿猝死综合征)不被看作是不明 原因。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22
规则B:琐细情况_(1) 用明确的诊断替换琐细情况。
当选择的原因是一个不大可能引起死亡的琐 细情况,而又报告了一个更严重的情况(除了 不明原因或另一个琐细情况以外的任何情况), 则重新选择根本原因,就好象琐细情况未曾报 告那样。
4
三、居民死亡推断书的填写要求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PPT课件
推断死因 I a) 无法进食 b) 胃癌 c) Ⅱ 2型糖尿病
15天 4年
10年
E11.9
.
15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有关疾病报告的说明 (1)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说明: (1)破伤风:应报告引起破伤风的原因(例如:新生儿破伤风、产科 破伤风、其他破伤风等)。 2) 败血症:应报告引起败血症的病因(例如:链球菌性败血症、产 褥期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葡萄球菌性败血症)。 3) 病毒性肝炎:不要笼统地填写为“肝炎”,如果“肝炎”是由于 病毒引起的,应明确报告肝炎的性质和分型(例如: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4) 艾滋病:对于由艾滋病造成的传染病、寄生虫病、恶性肿瘤以及 其他特指的疾病,应明确报告。
.
12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死因推断的注意事项
7.死亡推断的逻辑性:与性别、年龄有关的疾病,如睾丸癌、 前列腺癌、子宫颈癌等。新生儿(围生儿)死因如吸入性肺
炎、先天性疾病等。报告疾病时要考虑年龄与疾病的逻辑性, 如5 岁以下儿童的自杀,5 岁以下儿童的一些慢性病如 COPD、脑梗死、冠心病、老年痴呆等,10 岁以下60 岁以 上的产科疾病等。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会议
如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 2017年12月28日
.
1
1 2 3 44 5
2017年死因监测存在问题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注意 死亡医学主证要明内系容统录入与ICD编码
死因因监监测测工工作作评的价评指价标指标
2018年死因监测工作要求
.
2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死亡原因: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根本死亡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病; 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肺心病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死因监测案例分析
案例一:疑似职业病致 死
通过调查和尸检,发现疑似 职业病导致的悲剧性死亡, 呼吁加强职业卫生安全。
案例二:交通事故死亡
分析交通事故相关数据,揭 示导致交通事故死亡的主要 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
案例三:自杀死亡
通过对自杀死亡个案进行心 理学和社会学分析,探索预 防自杀死亡的有效策略。
结论与总结
1 死因监测的意义和作用
死因监测可以为社会公共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疾病控制和预防。
2 死因监测的不足和展望
尽管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仍存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跨部门协作等方面的挑战。
3 推进死因监测工作的建议
加强培训和专业知识共享,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 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一份引人入胜的死因监测培训课件,探讨了死因监测的重要性、流程以及与 防备医学的关系。
介绍死因监测
死因监测是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旨在了解和记录个体死亡的原因和模式。 1.1 什么是死因监测 1.2 死因监测的流程
1
死亡申报和医学检验
通过报告和尸检确定个体的死亡情况,并获取关键信息。
2
死因初步判断和诊断
针对尸检和临床资料,初步确定个体死因的可能性。
3
死因确认和精细分类
通过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最终确认个体的死因和进行精细分类。
4
死因结果汇总和分析
将死因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改进措施。
防备医学
防备医学是一种综合干预和预防策略,旨在减少疾病和伤害对人群的影响。 3.1 什么是防备医学 3.2 防备医学在死因监测中的作用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 2010年:6621例,监测人群总死亡率为656.89/10万 ;
❖ 2009年:6508例,死亡率为647.00/10万;
❖ 2008年:6363例,死亡率为637.79/10万。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 1、随时有卡随时报 ❖ 2、每月定时上报(2-3次) ❖ 3、拿到死亡名单后进行调查、上报
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3.报告对象
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 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死 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 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2. 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1)报告单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 信息报告的责任单位。
(2)报告人: 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均为死
亡信息的报告人。 2)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疗卫生人员方可
我县死因监测有关数据
❖ 2012年我县死亡7071例,死亡率为696.02/10万,其中男性 死亡率768.25/10万,女性死亡率620.52/10万 ,前五位的死 因依次是脑血管病为1928例,死亡率189.78/10万;恶性肿 瘤1438例,死亡率141.55/10万;第三位的为心脏病1488例, 死亡率146.47/10万;第四位的为呼吸系统疾病922例,死亡 率90.76/10万;第五位的为伤害626例,死亡率61.62/10万。
❖ 2009年:6508例,死亡率为647.00/10万;
❖ 2008年:6363例,死亡率为637.79/10万。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 1、随时有卡随时报 ❖ 2、每月定时上报(2-3次) ❖ 3、拿到死亡名单后进行调查、上报
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3.报告对象
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 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死 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 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2. 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1)报告单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 信息报告的责任单位。
(2)报告人: 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均为死
亡信息的报告人。 2)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疗卫生人员方可
我县死因监测有关数据
❖ 2012年我县死亡7071例,死亡率为696.02/10万,其中男性 死亡率768.25/10万,女性死亡率620.52/10万 ,前五位的死 因依次是脑血管病为1928例,死亡率189.78/10万;恶性肿 瘤1438例,死亡率141.55/10万;第三位的为心脏病1488例, 死亡率146.47/10万;第四位的为呼吸系统疾病922例,死亡 率90.76/10万;第五位的为伤害626例,死亡率61.62/10万。
(医学课件)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隐私和伦理问题
隐私保护
01
在收集和使用死因监测数据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隐私保护
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知情同意
02
在收集和使用数据前,需要得到患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
明确告知其目的和用途。
信息利用的透明度
03
在使用和分享死因监测数据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透明度,确保
数据的公正使用和利益共享。
死因监测的可持续性
死因编码与分类
死因编码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每个死亡个案的死因进 行编码,编码过程需准确、规范。
死因分类
根据编码结果,将死因分为不同类型,如心血管疾病、呼吸 系统疾病、癌症等。
死因报告与数据质量评估
死因报告
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数据,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地区、时间、死亡人 数、主要死因等。
基于数据的健康管理实践一
针对高发疾病,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 施,例如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等。
基于数据的健康管理实践二
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 进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 健能力。
基于数据的健康管理实践三
加强慢性病的管理与随访,为患者提供 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诊疗服务,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02
死因监测的流程和方法
死因监测流程
现场调查
对死亡个案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死者基 本情况、死亡前后病史、临床表现等。
死因推断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医学知识,对死因 进行推断,给出合理科学的死因解释。
死因编码与分类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对死因进行编 码和分类,便于统计和分析。
死因报告与数据质量评估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数据,并 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死因监测概述》课件
死因监测的挑战
1 指标不完善
受到经济、文化、医疗水平、人口构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死亡数据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2 数据不准确
死因结果数据的不准确性和缺失,使死因监测面临误差的风险。
3 监测系统不完备
监测系统建设在数据质量、人员专业水平、技术设备及数据共享等方面存在不足和局限。
结论
公共卫生的核心工作
死因监测是公共卫生的核 心工作之一,是促进公共 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 段。
3
数据交换
建立各省、市、县间的数据交换机制和联合实施专业技术培训。
死因监测的应用
医院管理
通过死亡原因监测,医院可 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医疗 事故的发生。
公共卫生规划
了解人口死因结构分布特点, 判断某些死因是否存在社会 性、环境性或行为性诱因, 以制订规划和政策。
社会监测
较为全面地了解本地区或全 国死亡原因分布情况,及时 发现死亡率发生异常变化的 可能性,提示各级福利部门 及时采取措施。
死因监测的定义
通过调查收集、分析死亡 事件的原因、方式、与疾 病联系等信息,为促进公 众健康和预防疾病提供科 学依据的监测系统。
死因分类标准
根据死因原因的不同,可 将死因划分为自然死亡、 非自然死亡和似自然死亡 等三大类别。
死因监测的目的
疾病预防
发现人群中潜伏的疾病,制定 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预防疾 病的发生。
数据分析
对死亡事件进行分析,获得量 化数据,为政府提供灵活的公 共卫生规划和科学的政策制定 提供支持。
研究疾病
借助死因监测,研究疾病的发 病机制、流行规律和病因等方 面,为深入了解疾病提供帮助。
过纸质的死因证明、死亡报告等方式进行。
2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医疗机构应确保死亡证明的填写完整 、准确,包括死者的基本信息、死亡 原因等。
死因分类的准确性控制
死因分类是将死亡原因归类为国 际疾病分类(ICD)中的相应编 码,是死因监测的关键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死因分类的审核 制度,对分类结果进行复核,确
保分类准确无误。
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与合作, 提高死因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增加对死因监测工作的投入,提高 监测系统的整体水平。
THANKS
《死因监测培训》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死因监测概述 • 死因监测的方法和流程 • 死因监测的质量控制 • 死因监测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 死因监测的未来展望
01 死因监测概述
死因监测的定义
死因监测定义
意义
死因监测是对特定人群的死亡原因和 相关健康状况进行系统、连续的收集 、核实、分析、评估和利用的过程。
01
02
03
智能化技术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 析等技术提高死因监测的 准确性和效率。
实时监测与预测
实现实时监测和预测,及 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健康 风险。
跨部门合作
加强跨部门合作,实现数 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 监测效果。
死因监测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
疾病防控
通过死因监测及时发现和 预防疾病爆发和流行。
数据收集不全或数据质量不高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挑战
由于各种原因,如医疗记录不完整、报告系统不完善等,可 能导致死因监测数据收集不全或数据质量不高。
解决方案
建立完善的报告系统,加强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数 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审 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二、死亡个案的填报
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 书》。
家庭或其他场所死亡个案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 书》。
涉法死亡个案
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由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 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预防保健医生根据死亡证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竭或呼吸衰竭。不包括临死时的表现形式。
-
15
ICD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第十次修订本
-
16
ICD编码基本结构
由字母数字编码组成(A00.0-Z99.9)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县(区)疾控中心负责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根 本死因确定和死因编码(具备条件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也可 承担根本死因确定和死因编码工作。)
-
10
4、死亡信息的订正
对已审核确认的报告信息,如发生报告死亡病例死因诊 断变更或填卡、编码错误时,应由填报单位及时报告 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后者负责订正。
-
2
死亡报告病例与监测
死因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
一、信息收集
报告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 对象,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 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报告单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信息报告的责任单位。 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均为死亡信息的报告人。 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疗卫生人员方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 书》。
-
9
3、死亡信息的审核 医疗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对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
自查;(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 县(区)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网
络审核报告信息
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 死亡信息进行审核
对于核实无误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应于7天内通过网络进 行审核确认。
因的疾病情况,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把根本情况陈述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最后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安全与管理
帐号安全
用户的账号密码应由8位以上的数字与英文字 母组成,每月至少更改一次。
-
13
死亡原因的基本填写要求
-
14
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
(a) 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 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 (b) 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 情况。 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
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 注销户口凭据
第四联为殡葬火化凭据
出证单位保存
县(区)疾控中心保存
户籍管理部门保存
殡葬管理部门保存
-
6
-
7
-
8
四、网络报告
1.死因信息报告方式 《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
上的《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 报告程序、时限 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的疾病或情况*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前因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任何引起上述原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
4
报告内容 《死亡医学证明书》
一般项目 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 其他项目
5岁以下儿童死因登记报告副卡 孕产妇死因登记报告副卡
-
5
三、死亡医学证明书各联流向
死亡医学证明书各联流向
第一联出证单位保存, 用于网络报告
第二联由出证单位寄送县(区) 疾控中心,内容与第一联同, 可进行网络代报
由病案室或防保科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将《死亡医 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 定及编码。)
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医疗机构,收到《死亡医学证明书》7天内向属地 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卡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代为完成 网络报告。
5、死亡信息的补报
在质控过程中发现了漏报的死亡病例,应及时补报;
6、死亡信息的查重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每周对报告 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后删除;
-
11
五、资料保存与管理
1.报告单位和县(区)疾控中心应妥善保存 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
2. 报告单位和县(区)疾控中心应定期下载 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 据库,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 份。
Ⅱ
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3年死因监测培训
-
1
2012年死亡监测报告达到了555/10万(标化后), 在全市排位在前列。
2013年一月份报告率620/10万排名11位、二月份 报告率415/10万排名12位,报告中出现的问题:
1、赞皇镇有迟报病例
2、个别乡镇有编码错误
3、报告中农民的不必填写工作单位(南邢郭乡、 阳泽乡)
.
第
4位
英文 + 数字 + 数字 + 小数点 + 数
字
A0 0
.
0
分类由22章组成(疾病、损伤中毒等)
-
17
国际死因医学证明书基本格式
死亡原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Ⅰ
直接导致死亡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