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修复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与健康-《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与健康-《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a822cad650e52ea54189873.png)
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348 课程名称:环境与健康英文名称:Environment and Health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学时:18学分:1.0适用对象: 全院各专业各年级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环境与健康是一门跨环境科学、医学、生物学多学科的交叉学科。
应用环境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系统地研究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影响。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属于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如何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促进健康,从而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3. 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4. 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原理。
5. 熟悉环境健康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1.主要内容: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环境与健康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的构成和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在了解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熟悉环境污染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危害;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1.主要内容: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健康科学基本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敏感人群、环境因因素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健康影响的类型(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敏性、三致作用);流行病学方法和毒理学方法。
环境与健康《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与健康《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27c198527d3240c8447efef.png)
《情况与康健》课程讲授大纲一、课程根本信息课程代码:260348课程名称:情况与康健英文名称:Environment and Health课程类别:大众选修课学时:18学分:1.0适用东西: 全院各专业各年级考核方法: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情况与康健是一门跨情况科学、医学、生物学多学科的交错学科。
应用情况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底子理论和技能系统地研究自然情况、生活情况和人群康健的干系,揭示情况因素对人群康健影响的产生、生长规律,以及如何充实利用情况有益因素和控制情况有害因素影响。
三、课程性质与讲授目的本课程属于全校性大众选修课,其讲授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情况和生活居住情况与人群康健之间的干系,掌握种种情况因素的康健效应及其与疾病产生的干系,充实认识到如何利用有利情况因素和控制倒霉情况因素促进康健,从而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康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讲授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人与情况之间的干系。
2.了解情况与康健之间的干系。
3.掌握情况康健科学的根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4.掌握情况康健科学的根本原理。
5.熟悉情况康健科学根本的研究要领及其应用。
(二)讲授内容第一节1.主要内容:情况的组成和情况问题;人与情况之间对立统一的干系;情况与康健之间的干系;情况康健科学的根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2.根本看法和知识点:情况问题;情况污染;康健效应;情况与康健情况康健科学的根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情况的组成和目前人类所面临的情况问题;在了解人与情况对立统一干系的底子上,熟悉情况污染的看法及其对康健的危害;掌握情况康健科学的根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1.主要内容:情况康健科学的根本原理;情况康健科学根本研究要领。
2.根本看法和知识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剂量效应干系和剂量反响干系;敏动人群、情况因因素的联相助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康健影响的类型(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敏性、三致作用);流行病学要领和毒理学要领。
《环境与人体健康》课程
![《环境与人体健康》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6425c48f783e0912a2162af2.png)
环境与人体健康》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30110239课程名称:环境与人体健康/Environment and Health学时学分:15学时/1 学分先修课程:环境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开课部门:应用文理学院环境系[ 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环境与人体健康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主要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大气、水、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掌握室内空气各种污染因素的健康效应和评价方法。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环境与人体健康涉及到的基本原理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工程等课程相互联系,通过对环境污染检测与人体健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这些理论基础课有更深的理解,并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检测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I.教学内容1、健康与影响健康的诸因素2、环境污染与人体的相互作用3、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标准n.教学要求了解健康与影响健康的诸因素,环境要素对人体影响的程度,理解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标准m. 教学重点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标准iv.教学难点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标准第二章环境要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I .教学内容1、非金属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2、金属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3、有机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4、放射性污染与辐射对健康的影响n. 教学要求了解各种污染物的污染特点,理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掌握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m . 教学重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v . 教学难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第三章室内污染与人体健康I . 教学内容1. 各种污染因素的健康效应。
2. 对健康影响的评价方法。
3. 对健康影响研究的一些新方法和新技术。
n . 教学要求掌握室内各种污染因素的健康效应,掌握室内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评价方法。
m . 教学重点室内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评价方法v . 教学难点室内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评价方法四、课程学时分配五、参考教材参考教材一:《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作者:龚著革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参考教材二:《室内环境质量评价检测手册》作者:宋广生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参考教材三:《室内污染检测与控制》作者:周中平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参考教材四:《健康与环境》作者:(日)斋藤和雄编,刘仁平贾刚田译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六、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教学方法:本课程以面授为主,结合讨论与自查文献。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doc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07bd0122240c844768eaeecf.png)
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随着环境污染带来的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等问题日益突出,污染环境修复的任务也就变得十分紧迫。
通过对《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污染环境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污染环境修复技术、工艺及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熟悉本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
(二)可测量结果1)能理解环境修复的核心概念及内涵,能说明环境修复与传统环境工程及污染预防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环境修复的主要类型、对象和任务,掌握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主要技术类型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
3)理解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和风险评估在污染环境修复中的重要性,了解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等环境载体特性对环境修复的影响。
4)理解环境修复现场评价、可处理性评估、修复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流程。
5)掌握场地土壤污染修复、地下水污染修复、污染水体修复、固体废物污染修复的主要技术方法与发展趋势。
6)具有文献查找阅读、分析讨论、报告展示、论文撰写、团队写作等综合能力。
以上结果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分组报告与课程论文等环节测量。
二、课程要求(一)授课方式与要求授课方式:(1)教师讲授(教师讲授核心内容、总结、答疑、提示今后内容、公布课程报告与讨论主题等);(2)课后阅读和报告准备(学生按照课程讨论与报告主题内容,分小组进行阅读总结和制作报告展示PPT);(3)课程报告与讨论(主题报告学生根据所选主题作PPT 展示与发言,其他学生根据主题与报告内容进行质疑与讨论,教师作点评);(4)期末课程论文撰写。
要求:熟悉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提高文献阅读与分析水平,锻炼自我学习和独立思维的能力,培养用于创新与团队合作的精神,激发对污染环境修复研究的兴趣。
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课程报告与讨论环节,教师将对学生的主题报告及讨论发言情况进行点评和绩效记录,作为课程评分的依据。
(二)考试评分与建议本课程将以课程论文撰写和课程报告与讨论的形式进行评分,其中课程论文占40%,课程报告占30%,课程讨论发言占30%»三、教学安排第一次:污染环境修复概论及基本原理(3课时)主要内容:污染环境修复的概念及内涵,污染环境修复的主要类型、产生与发展、对象和任务。
《环境污染修复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污染修复工程》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b416fa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0.png)
《环境污染修复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环境污染修复工程(Environmental PollutionRemediation Engineering)课程代码:B03136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32学时(理论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先修课程: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毒理学一、课程介绍随着环境污染带来的农产品平安和人类健康等问题日益突出,污染环境修复的任务也就变得十分紧迫。
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环境修复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理论,全面介绍了受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大气和污染固体废物的各种环境修复方法与技术。
课程内容共分为十章,包括绪论、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污染环境的化学修复原理、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原理、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原理、污染环境修复的生态工程、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污染水环境修复技术、污染大气环境修复技术、固体废物环境修复技术等内容。
通过对《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污染环境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污染环境修复技术、工艺及工程设计的原那么和方法,熟悉本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环境污染修复工程》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技术,需要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毒理学、工程学、土壤学、水文地质学、植物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
本课程从污染物的修复技术的基本知识入手,介绍了减少污染物在环境中降解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生物修复过程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以使学生对污染修复的原理、开展、应用和问题有明晰和透彻的了解。
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修复技术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环境因子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等;同时涉及到生物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一般问题,包括微生物调控、环境现场调查和评价、可处理性研究、修复工作程序和评估、原位修复和易位修复技术;本课程注重理论基础与应用技术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主要修复工程设计、计算等内容,重视当前修复技术的实践及创新,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保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范本
![环保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d120a0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2.png)
环保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范本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环保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传递环保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能力。
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掌握环保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二、教学目标1. 培养正确的环保价值观: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树立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树立正确的环保价值观念。
2. 掌握环保知识和技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学生将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学习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3. 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行动起来。
4. 发展环保行动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社区参与,提高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关心环境、参与环保行动的能力和意愿。
5. 培养合作与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共同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环境与健康1.1 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2 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1.3 健康饮食与环境保护1.4 健康生活方式与环境保护2. 资源的合理利用2.1 自然资源与人类2.2 能源问题与环境保护2.3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2.4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3. 生物多样性保护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3.2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与保护3.3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繁育4. 环境与气候变化4.1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4.2 碳排放与减排措施4.3 减少碳足迹的方法与意义5. 环保行动与社区参与5.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5.2 环保组织与志愿者活动5.3 社区环保项目与参与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能力。
生态环境与健康教学大纲
![生态环境与健康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074a37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2.png)
生态环境与健康教学大纲生态环境与健康教学大纲预防医学专业等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环境与职业医学系编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生态环境与健康(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课程号(代码):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学时:16 学分:1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生态环境与健康是伴随着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渐突出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环境的改变,规律和对人类的健康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保护人类健康对策的科学。
本课程以专题讲座形式,讲授有关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与健康的关系、以及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保护;介绍国际上重大生态环境与健康研究计划的最新的研究结果,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对国际重大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责任感,提高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环境意识。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表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表示熟悉内容,句尾的“*”表示教学难点)㈠、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言环境、生态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过程。
开设生态环境与健康这门课程的意义,与其相关的主要课程(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医学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当今世界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章大气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大气层的污染现状。
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及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人类健康、生物、农业、森林、海洋等)及正面影响,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争议,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第三章水生态环境——填海造地对海洋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影响地球水资源的构成及其污染现状。
填海造地的目的、历史及现状;填海造地引起的生态问题(海域环境变化,海水污染、物种减少等)及社会问题。
我国填海造田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第四章土壤生态环境——土壤退化与饥饿土壤全球变化。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教学大纲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8946d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0.png)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教学大纲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教学大纲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具备生态修复工程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教学大纲的内容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生态学、环境科学、土壤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熟悉各种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技术方法与工具:介绍生态修复工程常用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如植物种植、土壤改良、水体处理等。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以及它们的操作步骤和效果评估方法。
3. 项目管理与实施:介绍生态修复项目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包括项目规划、资源调配、进度控制等。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制定生态修复项目的目标和计划,以及如何组织团队进行项目实施。
4. 环境监测与评估:介绍生态修复工程的环境监测和评估方法,包括生物多样性调查、土壤质量评估、水质监测等。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环境监测方案,以及如何评估生态修复效果。
5. 法律法规与政策导向:介绍生态修复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包括环境保护法、土地利用规划等。
学生需要了解生态修复工程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政策导向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二、教学大纲的结构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结构:1. 教学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素质要求,如理论基础掌握、技术操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
2. 教学内容:按照前述的内容方面,具体列出每个方面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和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 教学方法:介绍适用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
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 教学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方法和标准,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评估等。
环境修复教学大纲
![环境修复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4fe95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0.png)
环境修复教学大纲环境修复教学大纲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地球面临着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严重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环境修复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因此,制定一份环境修复教学大纲,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势在必行。
第一部分:环境问题的背景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环境问题的背景,包括环境问题的起因、影响和紧迫性。
通过这些背景知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刻理解环境修复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将介绍环境问题的起因。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规模农业生产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导致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进而引发了空气和水污染。
此外,过度的土地开垦和森林砍伐导致了土壤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环境问题的影响。
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水污染则威胁到人类的饮用水安全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土壤退化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最后,我们将强调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来修复环境,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未来的生活。
第二部分:环境修复的原理和方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环境修复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
通过对这些修复方法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如何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
首先,我们将介绍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等生物体的作用,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例如,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可以修复受污染的土地;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
生物修复是一种自然而有效的修复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物理修复。
物理修复利用物理手段,如土壤修复、水体过滤和空气净化等,恢复环境的原有状态。
例如,利用过滤器和净化设备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利用植被和土壤覆盖可以防止土壤侵蚀。
物理修复是一种直接而可见的修复方法。
环境与健康生活公选课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与健康生活公选课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d6d6d27cfc789eb172dc87e.png)
《环境与健康生活》公选课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教学总学时:20课程实验总学时:0学分:2适用专业:全院学生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如何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促进健康,从而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了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阐述,并且把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灵魂贯穿始终,以期培养学生高度的人类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以及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绪论主要内容:第一节人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健康基本要求: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十大公害事件,掌握几个基本定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环境污染的危害。
第一章: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主要内容:第一节健康的定义与标准;第二节影响健康的因素;第三节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基本要求:了解环境因素对健康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第三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四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基本要求:了解大气结构、组成,掌握大气污染定义,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
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分类,掌握其定义,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掌握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几种代表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了解综合防治的含义及对策措施。
第三章:水污染与健康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水体污染;第三节水体污染的危害;第四节饮用水卫生。
基本要求:了解水的循环,水体污染源分类,当今饮用水问题;掌握水质指标定义,几种常用的水质指标,水体自净水体污染危害,水质净化方法。
第四章:居住环境与健康主要内容:第一节室内污染概述;第二节室内空气化学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第三节室内空气物理性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第四节不良建筑物综合症。
基本要求: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人体内的运转循环,掌握几种代表性物质的危害,室内空气化学污染的控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绪论
3上课课堂讨论课堂近代环境的恶化与人类健康
6
上课
分组讨论
课堂讨论
课堂
污染修复的方法
6
上课
课堂讨论
课堂
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
6
上课
分组讨论
课堂讨论
课堂
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实验
6
实验课
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
环境生态探讨
3
上课
课堂讨论
课堂
合成生物学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生存问题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即使是远离人类居住地的南北极地区也未能幸免。当前,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重要因素。本课程将探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如何进行环境修复、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多样性丰富的生命形式,在生物修复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课程将重点探索环境污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机理;环境生物修复;有害污染物的降解;微生物的环境适应性机理;环境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合成生物学在环境修复的新进展。通过学习该课程,引导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来思考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让学生对生物修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环境与健康等专题有所了解。
环境修复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SP251
*学时
(CreditHours)
32
*学分
(Credits)
2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中文)环境修复与人类健康
(英文)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d human health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新生研讨课
授课对象
(Audience)
大一新生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汉语
*开课院系
(School)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唐鸿志
课程网址
(CourseWebpage)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1.了解现代环境问题
2.环境修复策略
3.生物修复的作用
4.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5. 环境生态
6. 合成生物学在生物修复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要求
(Class Schedule
&Requirements)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Environmental issues are one of the three major problemsinfacing humanity survival.Along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a global issue.Even far away from human habitation in the north and south polar-regions werefound.The current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and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eat to human health and survival. This course will focusonexploringthe world'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human health.Microbes are tiny, rich diversity of life forms,and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bioremediation.The course willmainlyfocus on exploring the source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ransmission and mechanisms; environmental bioremediation; degradation of harmful pollutants; microorganisms’ adaptabilityinenvironment; synthetic biologyin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This coursewillguide students from a combination of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 to think about life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fundamental questions.Allow students tounderstandbioremediation, refractory organic pollutant treatment,andthe environment and health topics.
2
上课
课堂讨论
课堂
……
*考核方式
(Grading)
期末考试50%+实验20%+平时上课30%
*教材或参考资料
(Textbooks & Other Materials)
无
其它
(More)
备注
(Notes)
备注说明:
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