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登—小格拉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因素分析
大陆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历史探讨:以华北为例
大陆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历史探讨:以华北为例李江海;牛向龙;程素华;钱祥麟【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31)3【摘要】大陆早期构造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大陆地质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华北克拉通基底构造1∶200万编图研究基础上,本文开展基底断裂边界、构造样式及后期叠加关系的研究,借鉴比较大地构造理论,对华北克拉通基底重新进行了构造区划.结合标志性构造单元及其时代、同位素年龄数据库的综合研究,提出华北早期构造格局演化及其重大构造热事件.华北克拉通基底主要由大面积的新太古代TTG杂岩及表壳岩系组成,新太古代涉及活动陆缘环境的大规模陆壳增生及不同微陆块的碰撞聚合过程,造成新太古代末期陆壳迅速增生和克拉通化.古元古代初期开始伸展裂解和早期盖层发育阶段,古元古代晚期发生微陆块碰撞缝合,形成超级克拉通,并在克拉通西北边缘发生强烈改造作用.1.84Ga前后,华北克拉通经历最强烈的一次伸展裂解过程,从超级克拉通裂解,开始了独立的构造演化,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克拉通基底被强烈隆升冷却,经历风化剥蚀,发育沉积盖层.以上构造格局及其构造热事件提供了早期超级大陆再造研究的构造制约条件.【总页数】9页(P285-293)【关键词】板块构造;构造区划;构造热事件;活动陆缘;伸展作用;超级大陆【作者】李江海;牛向龙;程素华;钱祥麟【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早期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样式及其板块构造演化意义:以华北克拉通五台山花岗岩-绿岩区为例 [J], 李江海;刘守偈;牛向龙;高危言2.从全球对比探讨华北克拉通早期地质演化与板块构造过程 [J], 李江海;牛向龙;T.KUSKY;A.POLAT3.华北克拉通早期大陆性质和演化的重要问题 [J], 李江海;钱祥麟;刘树文4.早前寒武纪大陆块壳构造理论——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架、地壳演化及其与区域地球化学不均一性的关系研究 [J], 张福勤5.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区域构造格架及其板块构造演化探讨 [J], 李江海;钱祥麟;谷永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成矿学-冈底斯铜成矿带
区域成矿学课程读书报告——西藏冈底斯铜成矿带学院:资源学院班级:020091姓名:王宏强学号:20091000163指导老师:徐启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年4月目录一、区域构造背景 (1)二、矿化的基本特征与成因 (8)1.基本特征 (8)1.1 矿化分带 (8)1.2 矿化类型 (8)1.3 围岩蚀变 (9)2.矿床成因 (10)三、区域成矿条件分析 (11)1.构造条件 (11)2.岩浆岩条件 (12)四、区域成矿模型和找矿标志 (13)1.区域成矿模型 (13)2.找矿标志 (14)参考文献 (15)西藏冈底斯铜成矿带一、区域构造背景冈底斯铜成矿带位于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是印度与欧亚大陆大规模碰撞的直接产物。
平行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
处于印度一亚洲大陆主碰撞带中心部位。
东西长达2000多公里。
冈底斯带经历了西藏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与陆内地壳伸展等重大构造活动事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火山一岩浆组合和盆地沉积体系。
总体上从北向南依次发育弧后火山盆地、冈底斯花岗岩弧、日喀则前陆盆地、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等地质单元。
图1 西藏碰撞造山带构造简图(据尹安,2001)区域地层:冈底斯带构造一地层分为结晶基底与沉积盖层两大部分。
结晶基底时代为中元古代一早寒武世,奥陶纪以后为沉积盖层。
依据沉积建造、岩石组合、岩相特征与构造活动,冈底斯带地层划为三个构造地层单元。
前奥陶系构造一地层单元。
前寒武系分布于冈底斯带北侧当雄一羊八井一雪古拉一线,称为念青唐古拉群。
系中元古代、晚元古代印度地台边缘沉积带的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层经500-600Ma(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时期的构造热事件的变质形成,形成变质基底。
岩性为条带状混合岩、黑云二长片麻岩、透辉石大理岩、长石石英砂岩、石榴绢云母片岩、绿泥石石英片岩、角闪石片岩等。
厚度大于5000m。
与不同时代的围岩多呈断层接触。
变质岩系被北东向走滑断层和近东西向逆冲断层切割。
东准卡拉先格尔成矿带叠加改造型斑岩Cu-Mo矿床地质、形成时代及其演化的开题报告
东准卡拉先格尔成矿带叠加改造型斑岩Cu-Mo矿床地质、形成时代及其演化的开题报告一、研究意义近年来,Cu-Mo矿床成为了全球矿产资源开发的热点之一。
而东准卡拉先格尔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Cu-Mo矿化带之一,在该带内已经发现了多个Cu-Mo矿床,然而其地质特征与成因机制仍然存在很多疑点和争议,因此对该成矿带的研究尤为迫切。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东准卡拉先格尔成矿带内叠加改造型斑岩Cu-Mo矿床的地质、形成时代及其演化进行研究,揭示该成矿带Cu-Mo矿床的成因机制,为寻找新的Cu-Mo矿床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1. 介绍东准卡拉先格尔成矿带的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及其矿床类型。
2. 对东准卡拉先格尔成矿带内的叠加改造型斑岩Cu-Mo矿床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探讨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化特征以及矿床类型。
3. 利用年代学方法对该矿床进行定年,确定其形成时代,以了解该矿床的形成背景和演化历史。
4. 根据矿床形成时代和地质特征,结合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数据,探讨其成矿机制和成矿流体来源。
三、研究方法1. 野外地质调查:对东准卡拉先格尔成矿带内叠加改造型斑岩Cu-Mo矿床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 室内矿物学分析:对野外采集的标本进行岩石薄片、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衍射等多种矿物学分析,确定矿物组合及其形成条件。
3. 年代学定年:通过对样品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并结合以往研究的年代数据,获得该矿床的形成时代。
4. 地球化学分析:对矿体、岩石、矿物等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机制和演化历史。
四、研究进展目前,已完成了对东准卡拉先格尔成矿带内叠加改造型斑岩Cu-Mo 矿床的初步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初步确定了其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和矿床类型。
同时,也初步确定了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并使用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对其成矿机制和成矿流体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云南省兰坪县燕子洞矿段影响矿化强弱因素分析
云南省兰坪县燕子洞矿段影响矿化强弱因素分析摘要:燕子洞矿段位于云南省兰坪县,行政区划属兰坪县石登乡及河西乡管辖,矿段属于“兰坪县灰山铅锌银铜多金属矿”探矿权内的一个矿段,燕子洞矿段内零星分布的小矿体较多,因此在勘查过程中,探矿权人单独划出该矿段的勘查范围,作为“首勘区”展开系统的地质工作,首勘区总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主要为铜银多金属矿床。
该矿段的矿化主要受区内不同级别断裂构造和含矿围岩即碎裂状白云质灰岩控制。
通过对燕子洞矿段的地质构造、容矿岩性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分析,揭示了该矿段的成矿规律,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方向:在构造发育地段以及特殊构造的含矿围岩周边寻找新的铜银矿体,可能在后续的探矿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燕子洞矿段;铜银多金属矿床;碎裂结构灰岩。
一、燕子洞矿段概况(一)燕子洞矿段位置和规模燕子洞矿段位于兰坪县城城北,平距40km,西距石登乡政府20km,东距通甸镇政府驻地20km,交通便利。
矿带内划定燕子洞矿段首勘区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2800-3700米。
该矿段内共圈定的矿体有铜矿体11条,银矿体3条,矿体总体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局部有分支复合现象,其中以YKT1矿体规模较大,且工程控制程度最高,工程控制YKT1矿体走向长约1700m,倾向控制最大约320m。
矿体走向与F1断裂T3s1-1层位在空间展布方向基本一致,总体形态较为简单,矿体最高赋存标高3440m,最低3070m。
赋存F1断裂上盘三合洞组T3s1-1层位下部,容矿岩石主体为碎裂状白云质灰岩,顶板岩性为灰岩或白云质灰岩,底板岩性为构造角砾岩或白云质灰岩。
其余矿体赋矿层位及含矿岩石与YKT1类似,但规模均较小,特别是走向延伸方向都没有YKT1长,区内还有不少零星出露的小矿体,不具开采价值。
燕子洞矿段的主要铜银矿物以孔雀石、蓝铜矿、黄铜矿为主,次为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共占矿物总量的70%左右),次为重晶石(占7%左右)及少量石英(3~7%)、粘土矿物(3%左右)。
青藏高原南部与东南部重要成矿带的大地构造定格与找矿前景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北京 & # # % % % D E%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 昆明 & $ " : % % : #
内容提要 ! 印度’亚洲汇聚 9碰撞过程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盆滋生 ( 消减和俯冲 ( 亚洲南缘增生造山以及印度’亚洲 ( ) ( ) 碰撞造山和青藏高原的隆升 & 在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 部 造 就 了 ) 冈 底 斯 火 山 岩 浆 带* 雅 鲁 藏 布 江 缝 合 带* 喜马 & 拉雅碰撞造山带 * 和大量物质向南东逃逸的 ) 三江侧向 挤 出 地 体 群 * 以及相应形成具有重大找矿突破战略前景的 ) ( ) ( ) $本文通过对四大成矿带的大 冈底斯成矿带 *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 特提斯喜 马 拉 雅 成 矿 带 * 和) 三 江 成 矿 带* 地构造定格讨论了与资源前景相关的科学问 题 & 提出 ) 冈底斯成矿带* 中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具有找矿的重大潜 力( 重视藏东 + 滇西地区的俯冲 9碰撞型岩浆 成 矿 专 属 性 研 究 % 提出扩大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集区的 开 发 规 模& 以 及在西部阿里地区的大型超基性岩体中寻找新的铬 铁 矿 远 景 地 的 思 路 % 在三江多阶段成矿作用的叠合型矿床中& 集中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成矿类型 & 关注与斜向碰撞有关的走 滑 剪 切 带 对 成 矿 作 用 的 制 约 机 制 %需 进 一 步 确 定 特 ’ 提斯喜马拉雅矿化带与藏南拆离系关系和重视始 + 中新世高 . 斑# 岩的成矿专属性及找矿前景 $ F G 花岗 " 关键词 !构造 %成矿带 %找矿勘探 %喜马拉雅造山带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冈底斯
大兴安岭南段东麓中生代O型埃达克质火山岩及其成因、古构造环境和找矿意义
??=>
+,"# -!"./$/01,# 21’1,#* 岩石学报 ?>>@ , ?? (=)
以晚元古代俯冲洋壳为主, 多源物质混合的增生地体下地壳。 !" # $ %& # ’%& # 及 !" $ ()’!" 图证明埃达质岩浆是榴辉岩化源岩 部分熔融的原始岩浆, 钠质流纹岩是该原始岩浆分离结晶产物, 玄武岩浆则可能是源岩深度熔融的结果。岩石成分及微量元 素判别该火山活动环境是大陆边缘弧。大兴安岭地区在中生代出现埃达克质火山岩及该类火山弧, 未必与环太平洋或者鄂 霍茨克海俯冲构造直接相关, 而是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残存洋壳在中生代沿续存俯冲断裂继续向增生地体下地壳俯冲并发生 部分熔融结果。区内与满克头鄂博组有关的铁、 铜、 金矿化, 应有大矿前景。 关键词* * + 型埃达克岩;中生代火山岩;大兴安岭南段;岩石成因;大陆动力学环境;成矿作用。 中图法分类号* * ,-../ 01 北缘相邻, 属于天山’兴蒙造山带, 是我国东北中生代大兴安
I@ I@
岭火山’侵入杂岩带的南延部分。其东、 南、 北西分别被嫩江 断裂、 索伦山’天山断裂、 贺根山’嫩江断裂所限。研究区内的 构造层划分为前中生代和中生代两大单位。 前中生代板块构造演化是华北地台与西伯利亚古陆之 间的古亚洲洋消减和陆陆软碰撞形成兴蒙造山带的过程。 主要地层为晚古生界海相火山’沉积 ( 张永北等, ?>>D ) 、 亲华 北大陆的陆源碎屑沉积、 浅海碳酸盐、 半深海硅质沉积 ( 方如 恒, 0==1 ; 徐志刚等, 0==R ) 。同时, 周边地区还发现有古亚洲 洋壳残片 ( 蛇绿岩套) ( 如图 0 之 0= 所示) 和亲华北大陆的古 陆壳碎块 ( 元古代片麻岩, 如锡林浩特地体) ( 内蒙古地质矿 产局, 0==- ) 。区内属于晚古生代弧后盆地的海相基性、 中基 ?>>? ;邵济 性、 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 ( 吕志成等, 安, 0==0 ;方如恒, 0==1 ;徐志刚等, 0==R ) 和海西期辉长岩、 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片麻状花岗岩 ( 见图 0 ) 广泛出露。 中生代构造演化始于三叠纪。演化早期形成了三叠统陆 相湖泊相沉积, 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部, 巴林右旗、 巴林 左旗一带 (如图 0 之 = 所示) , 而大兴安岭隆起区缺失。中、 晚 期演化形成了中侏罗世磨拉石建造 (如图 0 之 - 所示) 和晚侏 罗世的火山’侵入杂岩。据研究岩浆侵入、 喷发活动分四期 (内蒙古地质矿 产 局, 0==-;张 德 全 和 孙 桂 英, 0=..;毛 骞, ?>>?) 。第一期的年龄约为 0R-E";第二期为 0--E";第三期 为 01>E";第四期为 00>E"。与之对应的火山岩自老到新分 别为绣峰组 ( Y? & ) 、 满克头鄂博组 ( YD % ) —玛尼吐组 ( YD %’ ) (0@?E") 、 白音高老组 ( YD (), 01-E") 和研究区外西北方向的达 里诺尔组 ( YD *$) 的火山’次火山岩。已发现的 + 型埃达克岩见 于大兴安岭南段东麓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中 ( 图 0 之 1) 。下 文将详细描述其地质学、 岩石学、 岩石化学、 微量元素、 (:’#2 同位素的特征, 并论述其成因、 形成构造环境和找矿意义。
南鄂尔多斯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过程
南鄂尔多斯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过程
夏文臣;雷建喜;张学义;王超勇
【期刊名称】《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年(卷),期】1991(000)002
【摘要】采用过程沉积学分析和沉积构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古代沉积岩系中划分沉积总体(夏文臣等,1989)和建立沉积模式是宏观沉积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如果
在此基础上,以沉积总体为基本构成单位,研究整个盆地的充填样式和成因地层格架,无疑会对盆地的演化历史和形成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因而也就可以更有效地把握
沉积矿产或层控矿产的分布规律及成矿过程。
现以南鄂尔多斯盆地为例,对中国东
部早中生代大型内陆坳陷盆地的充填样式成因地层格架和演化过程给予概要的讨论。
【总页数】11页(P1-11)
【作者】夏文臣;雷建喜;张学义;王超勇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特征 [J], 赵天林;罗静兰;邓媛;李杪;白雪晶;郭涛
2.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及含气砂体沉积演化特征 [J], 于兴河;王香增;王念喜;单新;周进松;韩小琴;李亚龙;杜永慧;赵晨帆
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特征与演化 [J], 陈飞;
胡光义;孙立春;樊太亮;高志前;于喜通;庞正炼;李让彬
4.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模式 [J], 刘畅
5.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模式 [J], 刘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拉善左旗查干础鲁金矿床成因探讨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背景介绍查干础鲁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沙拉扎山南麓,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
区内基岩出露较好,地表植被稀少,多风成砂,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
本区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石炭系上统阿木山组,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矿区内侵入岩比较发育,可进一步划分为深成侵入岩及超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
区内构造非常复杂,主体构造为近东西向的逆断层,其次发育一系列近南北向的平移正断层。
金矿化受近东西向与北北西-近南北向两组断裂构造的控制,至少发育二期金成矿作用,近东西向分布的Ⅰ矿化带受东西向展布的次一级断裂控制,而南东向展布的Ⅱ矿化带受北北西-南北向断裂的控制,近东西向金成矿作用早于北北西-近南北向。
1成因探讨1.1地层查干础鲁金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石炭系上统阿木山组,其次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上统乌兰苏海组,分布于矿区的南北两侧,以不整合的形式上覆于阿木山组之上(见表1)。
表1查干础鲁矿区地层简表阿木山组岩性组合特征表明该区石炭-二叠纪时期总体经历了盆地断陷期和稳定期,对应海平面的升降和稳定期,其沉积环境为浅海—滨浅海相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1]。
由于受构造活动及岩浆侵入活动的影响,致使该套地层支离破碎,地层的层序遭受破坏。
1.2构造区域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北部大陆边缘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被动陆缘。
查干础鲁区属构造控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既控制着不同构造单元,又控制金矿床的空间产出位置[2]。
主控断裂为横穿本区的近东西向展布的阿德乌兰哈达一瑙滚塔拉深大断裂。
与近东西向的主控断裂相伴产生有北东向、北西向的共轭扭性断裂,规模相对较小,其中断裂破碎带、两组断裂的交汇处为后期的岩浆热液成矿提供了通道及富集空间。
1.2.1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既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运矿、导矿和容矿空间,又为矿液的迁移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驱动力。
矿区内根据断裂构造的总体走向及相互穿切关系,主要划分为三组断裂构造,即近东西向、北北西-近南北向和北东向。
藏东江达构造带形成演化与成矿
收 稿 日期 : 2 07 10 0 0 — —3 项 目资助 :“ 一五” 国家支 撑项 目 ( 0 6A 0A 卜0— 6 O6 A0A 44) ‘7’ 0 2B 16 7 目、国 家 9— 1一 3 目、国土 资源 大调 十 20B B 10 5 0,2 0BB l 0— 、‘ ’2 0c 4 项 93 20 69 4卜 项
20 年 1 月第 2 卷第 4 08 2 8 期
四川地质学报
V 1 8 0 D c 08 o2 . e ,20 . N4
藏东江达构造 带形成演化 与成矿
周慧文 ,钟康惠 ,唐菊兴 舒 良树 , ,刘肇 昌 ,施央 申 ,赵 昌新 ,杨红英
( 、成都 理工大学地球科 学学 院,成都 6O5;2 中国地质科 学院,北京 103;3 1 109 、 O7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 O
查 综合 研 究 2O 12 O1 项 目和 资源评 价 2 O 12O 6 目,西藏 地勘 局 【 O 1 2 究项 目 01O OO O O 1O OO 项 2O ]3 研
作 者简 介 :周 慧文 ( 7一) 1 ,男 ,海 南东方人 ,在读研 究 生 ,矿 产 普查 与勘探 专业 99
京 2 9 ; 4 1O3 0 、青海第一地质矿产勘查 大队,青海平安 8 0 ) 1 6 O 0
摘要 :江达构造 带源 自洋一 陆作用的 岛弧体制 ,从 晚三 叠世 以前起经历 了陆一 陆碰撞焊合 、陆内裂谷 、陆 内造山等 多种 构造体制 的转换 ,随着印度一 欧亚板 块的大规模 、全 面碰撞 ,陆 内裂谷夭折 ,进入新 生代碰撞造 山的新阶段 。江达构造 带在其经历三种体制下都有成矿作 用发 生,构成三个各具特 色的成矿体 系。三 个成矿体 系在 同一构造 带中历 史地 叠合 ,有机 组合 成一个多元复合 的成矿 系统 ,主要的成矿 作用发 生在 陆 内裂谷期。 关键 词:江达 构造 带;构造体制转换 ;多元复合成矿 系统;藏 东 中图分类号:P 4 文献标识码 :A 52 文章编号 :10 — 9 5( O 8) 4 0 7— 7 0 6 09 2 0 0 — 2 6 0
西藏班戈地区雪如岩体的形成环境及成矿意义
西藏班戈地区雪如岩体的形成环境及成矿意义西藏班戈地区是一个著名的富含铜、金等金属矿床的地区,其中雪如岩体是该地区重要的成矿岩体之一。
雪如岩体位于班戈县境内,其形成和成矿历史相对较长,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和经济价值。
本文将重点介绍雪如岩体的形成环境及其成矿意义。
雪如岩体的形成环境雪如岩体位于藏南地区,主要由不同程度变质的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玢岩和角闪岩组成,岩体体积巨大,面积超过500平方千米。
根据研究,雪如岩体的形成环境主要与下面三个方面有关。
1.岩石圈新生代的伸展运动班地震定理表明,藏南地区南北向的一系列断裂组合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冈底斯—喜马拉雅运动带”,中国和印度两个大陆相互挤压,导致班戈地区垂直变形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水和热,这些水和热延伸到下部岩石圈,使岩石圈发生了新生代的伸展运动。
这种伸展运动在雪如岩体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火山岩的喷发雪如岩体形成时,还有大量的火山活动,火山岩二长花岗岩(包括辉长岩)和玄武岩在青藏高原诞生的历史中占有主导地位。
这些岩浆在地下聚集并上升到地表,形成了大面积的火山岩。
3.地质体的侵入在岩石圈新生代的伸展运动的作用下,不同类型的岩浆在地下流动聚集。
在这种过程中,花岗岩和玄武岩相互交错,使得不同类型的岩浆混合在一起。
这些岩浆以不同的形式侵入早期的基底地层中,并在地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岩浆侵入体。
雪如岩体就是其中之一。
雪如岩体的成矿意义雪如岩体经过长时间的剥蚀过程,导致了金、银、铜等矿物的富集。
根据相应的调查结果,其总储量超过1000吨,其中含有铜和金矿床。
同时,雪如岩体在藏南地区起到了重要的构造调控作用,它的形成代表了班地震定理的一个缩影。
因此,研究雪如岩体的成因和成矿历史,对于解析藏南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认识铜、金等大型矿床的分布规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论雪如岩体作为藏南地区的一个典型岩体,其形成环境和成矿意义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通过对其形成历史和富含金、铜等矿物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整个藏南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
青藏高原演化及隆升机制(谭克彬)
2、古特提斯消减与中特提斯同步扩张期
古特提斯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受中 、新生代上叠断陷盆 地的叠加和改造。断续出露4条蛇绿混杂岩带 从北向南: (1)阿尼玛卿蛇绿岩混杂带 (2)甘孜-理塘蛇绿岩混杂带 (3)拉竹龙-西金乌兰-玉树-金沙江-哀牢山蛇绿岩混杂带 (4)龙木错-双湖-吉塘-澜沧江蛇绿岩混杂带 代表了古特提斯的多岛小洋盆系. (1)泥盆纪至石炭纪岩石圈伸展造成晚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北缘地壳减薄和裂陷 (2)晚石炭-早二叠世强烈扩张形成洋壳 (3)早-中三叠世洋盆萎缩充填巨量的复理石浊积岩 (4)中三叠世末古特提斯洋闭合 (5)晚三叠世古特提斯洋盆消亡 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洋陆转换
二、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代羌塘 三江构造区
1.扬子陆块: 西倾山( 秦岭) 地块 勉县 略阳结合带( 西延可能接玛多 玛沁带) 康滇断隆 龙门山逆冲带 盐源 丽江中生代边缘拗陷带 楚雄中生代前陆盆地 2.玉龙塔格 巴颜喀拉双向早期边缘前陆盆地褶皱带 3.歇武 甘孜 理塘结合带( 简称甘孜 理塘结合带) 4.德格 中甸陆块: 雀儿山晚三叠世岛弧带 结古 义敦中生代弧后盆地带 中咱 中甸地块 5.可可西里( 郭扎错 西金乌兰湖) 金沙江 哀牢山结合带
(10)冰川的地质作用
• 南极冰川的造海、造山作用: • 冰川分为山岳冰川、极地冰川。北极占 9%,南极占90%,山岳冰川1%。
冰川消融的造山过程
冰川形成的造海过程
二、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
青藏高原是由3个构造结调 整的,受控于古亚洲洋及西 伯利亚、西太平洋和特提斯 三大构造域的内外巨型盆山 耦合体系。
原特提斯 古特提斯 中特提斯 新特提斯 注意:特提斯并不是宽阔的大洋而是有限洋 ( 肖序常和李廷栋)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是我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境内的一处重要的铜金矿区,是目前西藏境内已知规模最大的铜金矿床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该矿集区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作用,近年来研究人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文就此展开阐述。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野外取样获取了该矿集区的矿物样品,并对其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分析。
研究发现,该区域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单相液体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其中单相液体包裹体占据大多数。
流体包裹体的包裹体温度较高,通常在420-550摄氏度之间,而包裹体盐度一般较低,不足2%wt。
这些结果表明,该矿区的成矿流体主要为高温、低盐度的流体。
进一步地,研究人员还对矿物样品中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铅、锡、锑等元素)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元素有明显的成分层序分布,表明该区域的成矿作用是多期次、多阶段的。
通过对多期次流体包裹体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该矿区的铜金矿床主要形成于两个主要阶段,分别是古近纪中期和晚期。
最后,研究人员还对该区域的成矿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据推测,这一地区的铜金矿床主要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中,与周围地区的岩浆侵入、岩石变质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该矿区的地质构造与构造变形也可能是铜金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该矿区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藏南地区的成矿特征、矿床类型及成矿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进一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索该区域的矿产资源,还有助于推动我国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以下是关于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以及分析。
1.该区域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单相液体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其中单相液体包裹体占据大多数。
分析:单相液体包裹体多说明该区域成矿流体的矿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矿化度,对铜金等矿物的成矿具有促进作用。
2.流体包裹体的包裹体温度较高,通常在420-550摄氏度之间,而包裹体盐度一般较低,不足2%wt。
西藏驱龙-甲玛矿集区区域成矿因素浅析
驱龙、甲玛、帮浦矿区位于相对重力异常高与相对重力低转换部位。该处异常等值线走向北西梯度极大, 三个典型矿床的位置与梯度方向基本一致。布格重力异常的急剧降低,显示存在北西向深断裂,这种构造转 换部位为深部岩浆的活动和上升提供了有力条件。
驱龙、甲玛、帮浦这三个矿床南北串珠成列,成矿形成于构造环境由挤压向拉张构造应力转变时期,拉张 有利于地幔物质上涌,提供成矿物质,中新世早中期的印.亚碰撞后的一次大规模的伸展事件形成的横切主 碰撞带的NS向正断层系统及其限定的裂谷地堑形成的构造损伤带(广泛的构造网脉、热液角砾岩、蚀变产 物),控制了构造.岩浆.成矿过程:后碰撞过程导致下地壳或上地幔局部熔融。构造损伤带为熔体运移和浅层’ 次就位形成岩浆房提供了通道和场所,东西向伸展作用和正断层的活动使得应力突然释放,引起岩浆房去气 作用,流体出溶形成大量的高金属的挥发组分并使其上升,含矿热液形成含矿斑岩体及相关矿床(侯增谦等, 2004;莫宣学等,2005)。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日(编号201ICB403103)、中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200911007-02),国土资源部行业基金和 国家青藏专项(1212010818089)资助。
作者简介:张俊成(1988年生),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岩石学及区域成矿学研究。E-mail:zlj_zjc 4567@126.corn
西藏冈底斯造山带几乎同时形成的两套埃达克岩为什么一套含矿一套不含矿?
西藏冈底斯造山带几乎同时形成的两套埃达克岩为什么一套含矿一套不含矿?西藏冈底斯造山带是全球最年轻的高原之一,其地质环境复杂,岩性多种多样,其中埃达克岩受到了广泛的研究。
埃达克岩是一种具有特定成因、特殊组合及独特地球化学特征的火山喷发物,它的形成与大规模地壳增生密切相关。
冈底斯造山带几乎同时形成的两套埃达克岩,其中一套含有丰富的矿物资源,而另一套则没有明显的矿化作用,这是为什么呢?首先,造成这两套埃达克岩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在形成时所处的地质环境不同。
采矿用的埃达克岩通常形成于热液成矿作用环境下,这种环境下,流体中不同元素的含量高低会影响矿化作用的发生,例如硫化物、氧化物、硅质等,其矿化效应不同。
而不含矿的埃达克岩一般形成于构造运动环境下,此时流体的化学成分和热力学条件都与前者有所不同,因此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矿物沉淀。
其次,这两套埃达克岩所含的物质组成有所不同。
矿化型的埃达克岩一般富含硫化物、氧化物和金属元素,特别是在火山圈活动期间,岩浆中含有的Si、S、Fe、Mg、Ca等元素,可以经由火山气体显微水滴的介导,与太古海水,形成高温高压的热液系统,增大了矿化作用的储备空间。
而不含矿的埃达克岩则相对较纯净,主要由一些无机成分组成,例如镁铁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等,不含明显的硫化物或氧化物。
最后,这两套埃达克岩的形成时间和过程也是区别的关键。
在地质演化的过程中,一些深源物质经流体包括岩浆和地下水的作用,沉淀和早期成岩过程中的物质调整和再分配,随着构造作用和热液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矿化岩浆流体充分混合,局部聚集形成富矿体。
但是如果形成岩浆具有一定的性质和特征,如Si,P等有机质、含铁等,岩浆中矿化反应的影响是较小的,此时,矿化作用受到较少影响,形成的岩石不会呈现矿化的特征。
综上所述,影响这两套埃达克岩矿化和非矿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地质环境、物质组成和形成时间等。
虽然经过长期的演化和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作用,这两套岩石之间存在着联系,但是它们自身的形成和演化,却为我们深入理解冈底斯造山带的形成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科学依据。
青藏高原构造形成演化史在地质找矿上的反应和应用
青藏高原构造形成演化史在地质找矿上的反应和应用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针对青藏高原构造形成演化史在地质找矿上的反映及应用进行了阐述。
标签:原构造演化找矿地质中生代以来,印度陆块(冈瓦纳大陆)向北运动,其西北角先撞到古亚洲大陆,形成帕米尔构造结,并初步形成新特提斯海。
由于印度陆块北缘有地台型陆块稳定大陆活动边缘特征,而老特提斯洋南缘昆仑-秦岭褶皱带以南则具有地槽型陆块活动大陆被动边缘特征,地表地块刚性不同而在各处运动速度不同,使特提斯形成洋中脊闭合,即第一阶段先形成的班怒断裂带。
其先具有裂谷特征,沿断裂带出现裂谷型幔源蛇绿岩带。
印度陆块继续向北移动,开始压缩特提斯洋。
使班怒带北成为喀喇昆仑-唐古拉褶皱系,南为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北带自北向南先有冒地槽型沉积的特点,沉积层厚;往南又有优地槽特点,海相火山发育,侵入岩活动强。
南带类似,但南带较窄,两边压缩不均匀。
沿班怒带两侧大地构造这种排布形式,进一步证明该带的洋中脊特征。
随着特提斯地壳的进一步缩小,整体隆起自西向东开始海退。
同时高原南缘形成雅鲁藏布结合带,东南角迫于扬子陆块阻截形成三江源构造结,没入三江褶皱带。
班怒带隆升。
特提斯闭合。
雅鲁藏布结合带以南,形成喜马拉雅褶皱带,属冈瓦纳大陆北缘南特提斯地槽带,以北属亚洲古陆南缘北特提斯地槽带。
在冈瓦纳大陆和古亚洲大陆碰撞之前,基本在先寒武纪时期藏北今羌塘地块一带应该是存在着一个古陆核,而且可能形成了藏北一系列金矿的最原始的矿源层。
后来沉积地层覆盖,但在喜山期的成矿作用中,还是有所反应的。
双湖地区一些前二叠纪变质岩残片,很可能与古生代沉积变质有关。
另外沿噶尔-措勤-申扎-当雄-嘉黎-八宿-察隅一线以南,雅鲁藏布深断裂以北,大致沿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一带,中生代以前可能存在一条狭长的中间陆块或者至少是个岛弧,后被覆盖。
其南缘基本被冈底斯岩浆弧覆盖,北缘个别地段仍出露有结合带性质的榴辉岩等超基性岩,如工布江达县嘉兴以北。
云南兰坪县石登地区地质特征及成矿特点
普 贯 岛山断 裂及 仁甸 河东 断裂 等 断 裂 ,这 些 断裂 的破 碎 带宽 约 1 0 m~ 5 0 m,带 内可 见 大 量 构造 角砾 岩 、 透镜体 、断层 泥 、石英 脉 等 ,褪 色蚀 变 明显 ,两侧 地层 产状 混乱 ,牵 引 褶 曲及 轴 面劈 理发 育 ,带 内及旁侧 羽状 裂 隙 中可见 较强 的铁 矿化 、铜 矿化 及铅 锌矿 化等 ,反 映 出明显 的导 矿 、容矿 属性 。
2 0 1 5 年 第3 4 卷 第 2 期1 8 1 1 8 4 页
云 南 地 质
C N 5 3 — 1 0 4 1 / P I S S N 1 0 0 4 — 1 8 8 5
云 南 兰 坪 县 石 登 地 区地 质 特征 及 成 矿特 点
唐 昆华 ,杨 柳 扬 ,刘 志
(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 院大理地质矿产所 ,云南 大理
收 稿 日期 :2 0 1 4 一 l 1 - 2 0
作者简介 :唐昆华 ( 1 9 6 2~) ,男 ,云南昆明市人 ,助理工程 师 ,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
2期
唐 昆华等 :云南 兰坪县石登地 区地质特征及成矿特点 源自1 8 3 图例
田 囡 口 匿 回 曰 圆 臣
・ 网 - 园 s 囡 1 5 园 1 6 s e 团 - s 囫 t s 囤 2 0 田 z 田 1 0 田 2 2 厂] 2 3 田 ¨ 厂= ] 固 z
1 地 质 特 征
本 区属昌都一兰坪一思茅陆块 中段西缘澜沧江构造一岩浆一变质带中段 ( 图1 ) 。区内广泛发育一套 中 、新 生代 的沉 积建 造 ,呈 南北 向展 布 ,主要 出 露 中 三叠 统 忙 怀组 ( T : m) ,上 三 叠 统 小 定 西 组 ( T ) ,
浅析新疆东部小石头泉地区成矿地质条件
东西 走 向的线 型 紧 闭褶皱 发育 规模 较 大 的有铜 山复 式 背斜 花 岗岩岩基 铜
5
。 、
岩浆 活 动强 烈 主 要有大 石 头泉
「
,
下泉 黑 山 峡 一带 分 布有 规模 不大 的 石 英 闪长岩 和 基 性 一 超基 性岩 体
Cu
、
。
本区是以
,
Pb
9
、
z
n
、
A
,
u
、
Ag
为 主 的多 金属 成 矿 带 目前 已 发 现 有 工业 矿 体 获
.
银矿 化 体 多 金属 硅 化 破碎带型
金 矿化体 多 金 属 硫化物 石 英脉型
8
0
.
蚀变岩 型
工 、 . 龟一 才 ` 产 . 曰 卜 1` 1 ` 一 L 尸 ō Z J U 1 滩 O é ǐ J乙 |月 只 O ( O b 栏 八 宇 自 妇 )1 l 夕
338源自50686
00
54
7
L ( 张 o ( … 3)
O 四 大队
哈密
8 3 9。 。0 )
、
摘
要
本 文 以 地 质地球 化 学 特 征 探讨 了 小 石 头 泉 地 区 地 层 构 造 蚀 变 岩 浆岩
, , 。
、
、
对成矿 元素富集的控矿作 用 综述 了 主要 类 型 矿 化 体特 征 及其 异 常特 征 提 出 了 小 石 头 泉地 区 今 后 的找矿方 向和 成 矿 预 测 关 键词 新疆 小 石头泉
l 5 2570
0
7350
49335 7
0
,
10 5 8
. .
0
30
西南三江格咱岛弧斑岩成矿系统
理塘洋壳向西俯冲消减于中咱地块之下的残余部分 的甘孜( 潘桂堂等, 2003 ) , 起始于甘孜理塘, 经四川木里延入香格 里拉瓦厂洛吉一带, 主要发育了二叠纪晚三叠世洋脊型拉 斑玄武岩、 苦橄玄武岩、 镁铁质与超镁铁质堆晶岩 、 辉长岩、 辉绿岩墙、 蛇纹岩( 变质橄揽岩) 和放射虫硅质岩等, 以及被 三叠纪灰岩岩块、 其它沉 肢解的构造岩块与外来的奥陶纪 积岩块体及复理石砂板岩等 。 其中, 蛇纹石化超基性岩、 灰 “外来体 ” 岩呈无根状 出露, 岩层、 岩石破碎, 糜棱岩化发育。 中段理塘一带, 以早中三叠世火山岩为主, 而在南段则以晚 二叠世为主。与枕状熔岩相伴的有橄榄岩 、 各种堆晶岩、 辉 绿岩、 辉绿玢岩、 辉长岩及放射虫硅质岩, 共同组成相对完整 的蛇绿岩套, 代表了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中期洋脊扩张型 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本带成矿作用以金为主 。 扬子陆块西缘盐源丽江坳陷带 该坳陷带位于楚波 熏 洞断裂以东, 安家村断裂以南。主要出露晚古生界及三叠系 地层。断裂多呈北东、 北西向展布, 控制了斑岩体及矿产分 布。该区出露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各类斑岩, 不同程度的伴 Cu、 Pb、 Zn、 Fe 多金属成矿。 主要矿床( 点) 有铜厂 随有 Mo、 沟钼多金属矿、 东炉房铜金矿、 可麦洛铅锌矿、 楚波安南金 铜铅锌矿点。
10000569 /2013 /029 (etrologica Sinica
岩石学报
西南“ 三江 ” 格咱岛弧斑岩成矿系统
李文昌 余海军 尹光候 LI WenChang,YU HaiJun and YIN GuangHou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昆明 650051 Yunnan Geological Survey Bureau,Kunming 650051 ,China 2012 10 22 收稿, 2013 01 16 改回 .
构造成矿与金构造成矿的有序性
构造成矿与金构造成矿的有序性
石在本
【期刊名称】《宁波师院学报》
【年(卷),期】1995(013)001
【摘要】构造成矿,是地壳演化一构造运动过程中地壳运动与成矿物质运动相结合的结果,受地壳演化-构造运动定转化的一般性规律的制约。
金的构造成矿,在成矿演化上,成矿区的分布上,成矿空间的定位上,均显示出一定有序性。
【总页数】8页(P47-54)
【作者】石在本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0.5
【相关文献】
1.东准噶尔地区与韧-脆性剪切带有关的金(铜)成矿——构造变形转换与成矿时限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J], 张栋;路彦明;郭小东;范俊杰;潘爱军;张玉杰;朝银银
2.金构造成矿有序性 [J], 石国本
3.论地穹区“三位一体”金的构造成矿及其有序性 [J], 石国本
4.构造脉动与成矿沉淀有序性的解释——兼论脉状金矿的成矿作用 [J], 王荣湖;刘志远;周乃武;赵纯福;侯根群
5.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及铜金多金属找矿研究 [J], 杜玉良;贾群子;韩生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登—小格拉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因素分析
位于兰坪一思茅盆地中段的石登-小格拉地区,地处特提斯构造域的蜂腰地带西缘,这里构造复杂,变形变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矿产丰富,查清该区岩石的沉积环境、岩浆作用及地质构造特征对该区域寻找新的矿产资源,将取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标签:构造演化成矿因素分析
石登-小格拉地区,位于昌都—兰坪一思茅陆块中段西缘,澜沧江构造-岩浆带中段。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强烈,主构造线呈南北向展布,为一强烈的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地带。
随着各时期构造作用的叠加改造,使测区地层中各种断裂、褶皱、节理、裂隙等构造广泛发育,并驱使含矿热液向成矿有利地段运移,在运移过程中萃取了地层中的矿质及盐岩等成份,最终在各种断裂、褶皱、节理、裂隙、层间破碎带等部位形成了众多的Cu、Pb、Zn、Sb、Ag矿(化)点。
近年来,该区地质找矿工作不断取得较好的找矿突破,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找矿思路。
本文欲从该区的构造演化特征及成矿因素入手,查清该区沉积环境、岩浆火山活动、地质构造演化特征。
1区域地质概况
区内广泛发育一套中、新生代的沉积建造,呈南北向展布,主要出露中三叠统忙怀组(T2m),上三叠统小定西组(T3x),中侏罗统花开左组(J2h),上侏罗统坝注路组(J3b),下白垩统景星组(K1j),南新组(K1n),古新统勐野井组(E1m)及少量第四系(Q)。
澜沧江沿岸石登—小格拉一带,出露少量下石炭统石登组(C1s),下二叠统拉竹河组(p11),上二叠统羊八寨组(P2y),岩性为一套变质碎屑岩夹火山岩、灰岩、硅质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强烈,主构造线呈南北向展布,为一强烈的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地带。
区内褶皱主要发育中-大型东西向挤压的纵弯等厚褶皱,为线状,开阔型褶皱,呈南北向展布的有大土基向斜(1)、车邑坪向斜(2)、水银厂背斜(3)、普贾岛向斜(6)、大庄倒转背斜(5)、下松登向斜(4)等。
构造断裂近南北向展布,多具脆性结构面特征,如铁各断裂①、咪哩断裂④、车邑坪断裂③、烟川—石登断裂⑦、大竹箐—普贯岛山断裂②及仁甸河东断裂⑧等断裂,这些断裂的破碎带宽约10-50米,带内可见大量构造角砾岩、透镜体、断层泥、石英脉等,褪色蚀变明显,两侧地层产状混乱,牵引褶曲及轴面劈理发育,带内及旁侧羽状裂隙中可见较强的铁矿化、铜矿化及铅锌矿化等,反映出明显的导矿、容矿属性(图1)。
2地质构造演化特征
石登一小格拉地区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的蜂腰地带西缘,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构造环境,石炭纪以前的地质记录都因原澜沧江洋的向东俯冲而被消减掉,晚
古生代初期,兰坪-思茅陆块与扬子陆块分离,形成古特提斯的澜沧江洋。
直到早石炭世,在石登-小格拉地区也仅形成东西相距不远,但水深较大的海沟,西部可能为古陆,发育了陆源弧的中基性火山岩夹碳酸盐岩、硅质岩。
到晚石炭世,海沟闭合,而缺失沉积。
早二叠世,海沟再度打开,且不断扩大,沉积了一套由陆到浅海,再转为滨海沼泽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含煤碎屑岩建造;晚二叠世,早期为一套河流相灰色磨拉石建造;晚期含腕足的含火山质碎屑岩建造。
早三叠世时,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区内抬升为陆,遭受剥蚀。
中三叠世,在碰撞带后缘发生伸展垮塌,喷发了巨厚的系列中酸性火山岩。
晚三叠世,随着伸展断裂作用的加剧,在弧间拉伸盆地或弧内裂陷环境中喷发-沉积了亚碱性-拉斑系列的中基性火山岩,并伴随着同熔型石英闪长岩,辉长岩侵位。
岩浆从地下带出了富含Cu、Pb、Zn、Ag、Sb的矿液,这些有用组织分为以后与之有关的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侏罗一白垩纪的陆内汇聚,沉积了一套河流相的磨拉石建造。
同时,在西部的碧罗雪山岩浆弧中,发生重熔型黑云二长花岗岩侵位。
古新世的陆陆碰撞,形成走滑及纵惯全区的南北走向的逆冲推覆带,产生大量浅表层次的构造形迹,并伴随区域性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此时形成了著名的兰坪金顶铅锌矿、富隆厂-白秧坪银多金属矿、黑山一灰山银多金属矿及石登-小格拉地区众多铜、铅锌、铁矿点。
3成矿因素分析
区内矿点分布与南北向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多数矿点主要沿铁各断裂及咪哩断裂等分布,以铜矿为主、次为铁矿、多金属矿。
(1)地层、岩性
区内小定西组(T3xd)、花开左组(J2h)、景星组(K1j)是主要含矿层位,三套地层中的灰色层即灰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灰岩、石英砂岩、凝灰岩、安山岩等是矿体赋存的主要场所,如车邑坪铜矿、小格拉铜矿、拉竹河铜矿、大土基铜矿等均产于上述地层中的灰色层内,以热液型、沉积改造型为主。
(2)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岩石类型较全,岩浆活动时期从古生代至古近纪,其中以三叠纪最为强烈。
强烈的岩浆活动,特别是中酸性岩浆活动,为本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同时控制了区内接触交代型矿(床)点分布,如在铁各断裂以西的碧罗雪山岩浆岩带,以发育三叠纪石英闪长岩、花岗岩及崇山岩群中深变质岩为主,矿(床)点类型主要以中高温磁铁矿为主,并有高中温钨锡等元素组合为主的化探异常分布。
(3)构造
区内断裂多与区域构线一致,其中的铁各断裂、咪哩断裂、雪龙山断裂,控制了区内岩浆岩、变质岩、地层及其它次级构造的分布格局,沿断裂发育碎裂岩化、糜棱岩化,具多期活动之特征,矿(床)点及化探异常均沿与其平行的南北向断裂带分布,多数矿体产于南北向断裂组及派生次级断裂或晚期近东西向的断裂破碎带内,矿体产状与断裂产状一致,显示了低序次断裂为容矿构造的特征,如三角河—蕨菜坡铜矿、仁甸河—鲁多罗铜锑矿等。
(4)变质岩条件
区内属澜沧江变质带的一部分,各地层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以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和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并已发现多处变质型铁矿床,具有寻找变质型铁矿的条件。
(5)地球化学条件
兰坪-思茅坳陷盆地北段东西两侧,分布有元古界-古近系地(岩)层,尚有大量的印支及喜马拉雅期中酸性侵入岩分布;这些地层及岩类为盆地多金属矿床(体)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在长期的、多期的构造运动和深部循环热卤水溶液的作用下,有用元素活化而转入溶液中,随着溶液中成矿物质的不断加入而富集成含矿热液。
含矿热液在大断裂长期活动的动力驱使下将深源物质导向浅部容矿构造的有利部位定位成矿。
综上所述,石登-小格拉地区内矿(床)点主要受构造、地层、岩性等条件控制,矿体产出部位多与之有关,是今后找矿的重点靶区。
参考文献
[1]云南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984年,1:20万维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2]云南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976年,1:20万兰坪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3]云南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1999年,1:5万石登幅地质图说明书.
[4]云南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1999年,1:5万小格拉幅地质图说明书.
[5]云南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1996年,兰坪县小格拉铜矿区勘查地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