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 比和比的应用 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小升初比和比例应用题专题练习(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小升初比和比例应用题专题练习(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小升初比和比例应用题专题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解答题1.希望小学六年级学生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为7∶5,又转来15名男生,这时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为3∶2。

希望小学六年级现在有多少名学生?2.下面是三名同学某次足球练习情况。

姓名射门/次射中/次张晓156李欣105王浩1810(1)张晓的射中次数与射门次数的比是(),比值是()。

(2)李欣的射中次数与射门次数的比是(),比值是()。

(3)王浩的射中次数与射门次数的比是(),比值是()。

(4)马上举行全省小学生足球赛,各个小学推荐一名优秀的足球选手。

如果你是体育老师,你会推荐谁去?为什么?3.甲、乙、丙三人参加长跑比赛,甲和乙速度比是3:4,乙和丙速度的比是2∶5,求甲、乙、两三人速度的比.4.五(1)班男、女生人数比是12:11,又转来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50人,求现在男、女生的人数比?5.某工厂有三个车间,第一车间人数与总数的比是1∶4,第二车间人数是第三车间的78。

第一车间比第三车间少21人,这个工厂一共有多少人?6.园林绿化队要栽一批树苗,第一天栽了总数的15%,第二天栽了76棵,这时剩下的与已栽的棵数的比是3:5.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7.新学期,六(一)班购置图书50本,要分给班上的男生和女生,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4,男生和女生各能分到多少本书?8.老师给班里买了90本儿童读物,按4∶5分别借给一组和二组。

这两个组各借书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9.一台播种机第一次工作3时,播种17100m2;第二次工作4时,播种22800m2,分别写出每次播种的面积和工作时间的比,你认为它们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10.两个外项的积加上两个内项的积结果是120,其中一个内项是最小的质数,一个外项是最小的合数,请你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比例。

11.五一假期,郑磊和爸爸妈妈自驾去外地看外婆。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和比应用题》专项训练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和比应用题》专项训练卷

和比应用题练习1. 六一班有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5∶4,已知全班一共54人,那么男生女生人数各是多少人?【答案】男生30人;女生24人【解析】【分析】根据男女生人数比,将全班人数看作5+4份,先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男女生的对应份数即可。

【详解】54÷(5+4)=54÷9=6(人)6×5=30(人)6×4=24(人)答:男生有30人,女生有24人。

【点睛】关键是理解比的意义,将比的前后项看成份数比较好理解。

2. 黄桥小学六年级原有360名学生,男、女生人数的比是8∶7,后来又转来几名女生,这时,男、女生人数的比是16∶15,后来转进几名女生?【答案】12名【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男生人数一直不变;原有360名学生,男、女生人数的比是8∶7,先求出男生人数,再求出原来女生人数,最后求出现在女生人数,再相减则可求出后来转进几名女生。

【详解】男生:836019287⨯=+(人)原有女生:736016887⨯=+(人)现有女生:1615 19216151615÷⨯++15 37231 =⨯180(人)180-168=12(人)答:后来转进12名女生。

【点睛】本题考查按比例分配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男生人数一直不变。

3. 植树节学校买来100棵树苗,六年级栽种了全部的35,剩下的树苗按3∶2分配给五年级和四年级去栽种。

四年级需要栽种多少棵树苗?【答案】16棵【解析】【分析】把100棵看作单位“1”,首先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求出六年级栽了多少棵,再求出剩下多少棵,进而求出四年级和五年级分别栽了剩下的几分之几,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即可。

【详解】100×(1-35)=100×2 5=40(棵)40÷(3+2)×2=40÷5×2=8×2=16(棵)答:四年级需要栽种16棵树苗。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专题10比和比例 全国通用 有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专题10比和比例  全国通用 有答案

10.比和比例知识要点梳理一、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写法和读法:表示数a与数b(b不能为零)的比,写作a:b,也可以写作。

“:”是比号,读作“比”,所以a:b读作a比b。

比的前项和后项: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比的结果,叫做比值。

例如:4 : 5=4÷5=0.8↓↓↓↓前项比号后项比值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比、分数和除法比与分数相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比号相当于分数线。

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7:4可读作:七比四。

比与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号相当于除号。

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下表所示:三、求比值与化简比1.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比的结果,叫比值。

同类量的比,其比值没有单位名称;不同类量的比,其比值有单位名称。

例如:100千米:5时=20千米/时2.化简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称为化简比或比的化简。

四、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便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配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单,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15:60=12:48可得:60×12=15×48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五、比和比例的区别六、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经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原比例改写成两个外项乘积与两个内项乘积相等形式的方程,再用已知的两项的乘积除以另一个已知项求出未知项。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比的运用》《比例的应用》练习题(附答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比的运用》《比例的应用》练习题(附答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比的运用》《比例的应用》练习题1. 下面的说法正确吗?(1)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 (2)如果a ÷b=13 ,b 就是a 的3倍。

( )(3)如a :b=3:5,那么a=3,b=5.(4)从学校走到电影院,小明用8分钟,小红用10分钟,小明和小红的速度之比是4:5. ( ) 2.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请化简下列各比。

24:36 0.75:1 3/4:9/10 3.(1)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25 ,养了多少只鸭?(2)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比鸭少35 ,养了多少只鸭?(3)张大爷养的鸭和鹅共有700只,鸭和鹅的只数之比是5:2,鸭和鹅分别有多少只?你能用上面的数据编出其他的分数乘除法问题吗?4.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5.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农民伯伯准备用25 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6.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乙数和丙数的比是4:5,甲数和丙数的比是多少? 答案:1.错 对 错 错2.2:3 3:4 5:63.(1)200÷25 =500(只)(2)200÷(1-35 )=500(只)(3)700×57 =500(只)700×27 =200(只)4.1204=30(厘米) 3+2+1=630×36 =15(厘米) 30×26 =10 (厘米)30×16=5(厘米)5.800×25 =320(平方米) 800-320=480(平方米)2+1=3 480×23 =320 (平方米)480×13=160(平方米)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比》练习题一、填空题:1、5.4 :1.8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比的应用(同步练习)-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含答案)

比的应用(同步练习)-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含答案)

比的应用(同步练习)-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含答案)比的应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一、填空题1.甲、乙两数的和是280,它们的比是4:3,则甲数是,乙数是2.六年级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数在70~80之间,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5,参加义务劳动的男生有人,女生有人。

3.夏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其中北京的白天时间与黑夜时间的比是5∶3。

这天白天有小时,黑夜有小时。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60 cm,腰与底的比是3∶4,这个三角形的腰是cm,底是cm。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4cm,它的长与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长是,面积是。

6.荣老师将一些小礼物按2∶3∶4的比分配给大、中、小三个班,大班分到了这些小礼物的,小班比中班多分到这些小礼物的。

7.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和是67,如果把分子和分母各加上5,则分子与分母的比是2∶5,原分数是。

8.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120cm,长、宽、高的比是5∶3∶2,这个长方体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高是厘米,表面积为。

二、单选题9.六(3)班有50名同学,男、女生人数的比可能是()。

A.7∶1 B.3∶2 C.4∶3 D.6∶510.数学小组有男生和女生共20名,则男女人数的比不可能是()。

A.5∶1 B.4∶1 C.3∶1 D.1∶111.一根钢管截去m,截去部分与全长的比是4∶15,这根钢管全长是()m。

A.B.5 C.15 D.1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然后返回,往返所用时间的比是5:2,返回时,速度比去时提高了()。

A.60% B.150% C.40% D.13.对下面消毒液使用说明中1∶50理解错误的是()。

A.水与原液的比是50∶1B.原液占稀释后液体总量的C.1份原液配50份水D.如果放20 mL原液,就要放1000 mL水14.用70 m长的栅栏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果园(如图),长与宽的比是4∶3,这个长方形果园的面积是()m2。

比的应用题及答案

比的应用题及答案

比的应用题及答案篇一: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比和比例练习题一、填空: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甲、()()()。

()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倍,乙数是甲数的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男生人数4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3. 如果7x=8y,那么x:y=():()。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7. 8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591吨大豆可榨油吨,1吨大豆可榨油()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吨。

83228. 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359. 把甲数的()()1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

()()7()1,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410. 甲数比乙数多11. 在6 :5 = 1.2中,6是比的(),5是比的(),1.2是比的()。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12. 4 :5 = 24÷()= ():1513.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

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

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14. 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二、判断1.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3.如果8A = 9B那么B :A = 8 :9 ()4.15:16和6 :5能组成比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 比的应用题训练 PPT课件 例题+针对性练习(带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 比的应用题训练 PPT课件 例题+针对性练习(带答案)
【解析】因为产值=价格×产量,所以 甲产值:乙产值=(甲价格×甲产量):(乙价格×乙产量) 两厂的产值比为:(11×6):(10×5)=66:50 甲厂产值为:6960×66/(66+50)=3960(元) 乙厂产值为:6960×50(66+50)=3000(元) 答:两厂的产值分别是3960万元和3000万元。
【解析】根据路程的比和速度的比求出时间的比,从而求 出王刚和李华所用的时间,再求出各自所走的路程。 王刚和李华所用时间的比 1/4:2/10=5:4 王刚所用的时间 1÷(5-4)×5=5(小时) 甲地到丙地的路程 4×5=20(千米) 甲、乙两地的路程 20×(1+2)=60(千米)
练习5: 1.一辆汽车在甲、乙两站间行驶,往返一次共用去4小时(停车时间不算 在内)。汽车去时每小时行45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30千米。甲、乙两地 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72千米
2.甲做3000个零件比乙做2400个零件多用1小时,甲、乙工作效率的比 是6:5。甲、乙每小时各做多少个?
答案:100个
3.下图是甲、乙、丙三地的路线图。已知甲地到丙地的路程与乙地到丙地 的路程的比是2:3。一辆货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丙地,一 辆客车同时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丙地,客车比火车迟1小时 到达丙地。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 比的应用专题训练
【例题1】甲、乙两个学生放学回家,甲要比乙多走1/5的 路,而乙走的时间比甲少1/11,求甲、乙两人速度的比。
【解析】因为 速度=路程÷时间,所以,甲、乙速度的比 =甲路程/甲时间:乙路程/乙时间 (1)甲、乙路程的比:(1+1/5):1=6:5 (2)甲、乙时间的比:1:(1-1/11)=11:10 (3)甲、乙速度的比:6/11:5/10=12:11 答:甲、乙速度的比是12:11。

数学比和比例的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比和比例的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比和比例的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有两堆煤,原来第一堆和第二堆的比是15:7,从第一堆运走后,这时第二堆还比第一堆少3.5吨,第一堆原有煤多少吨?【答案】10.5【解析】原来第一堆与第二堆存煤量的比是15:7,从第一堆运走后,则两堆煤的比变为15×(1﹣):7=12:7,此时第二堆比第一堆少3.5吨,则第一堆煤中12份中的其中一份重3.5÷(12﹣7)=0.7吨,所以第一堆煤原有0.7×15=10.5吨.解:15×(1﹣):7=12:7,3.5÷(12﹣7)=0.7吨,0.7×15=10.5吨.答:第一堆原有煤10.5吨.点评:根据从第一堆运走后,第一堆煤与第二堆煤的比求出第一堆煤12份中的一份的重量,是完成本题的关键.2.食堂有一堆煤,烧掉的和剩下的煤的质量比是3:5,已知烧掉27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用比例解)【答案】450【解析】由题意可知:烧掉的和剩下的煤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则烧掉的和剩下的煤的质量成正比例,据此即可列比例求解.解:还剩x千克,270:x=3:5,3x=270×5,3x=1350,x=450;答:还剩450千克.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哪两种量成何比例,列比例解答即可.3.幼儿园买来260块糖,分给大、中、小三个班.大班和中班分得糖果的比是3:4,中班和小班分得的比是2:3,大、中、小三个班的各分得糖果多少块?【答案】大班分60块,中班分80块,小班分120块糖果.【解析】大班和中班分得糖果的比是3:4,中班和小班分得的比是2:3,可知大、中、小三个班分的糖数的比是3:4:6,然后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分别求出三个班各占糖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解:因中班和小班分得的比是2:3=4:6,所以大、中、小三个班分的糖数的比是3:4:6,大班分的糖果是:260×=60(块),中班分的糖果是:260×=80(块),小班分的糖果是:260×=120(块).答:大班分60块,中班分80块,小班分120块糖果.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出三个班分的糖果数的比,然后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出各班分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4.某校男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0%还少63人,男生比女生多26人,六年级中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5:31,男生比女生多8人,其他年级中女生有多少人?【解析】设全校女生为x人,男生比女生多26人,则全校男生有x+26人,全校人数有x+x+26人,又男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0%还少63人,(x+x+26)×60%﹣63也是男生人数,由此可得等量关系式:(x+x+26)×60%﹣63=x+26.解此方程即能求出全校女生人数.六年级中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5:31,即男生是女生的,则男生比女生多﹣1,所以六年级女生有8÷(﹣1)人.求出全校女生人数与六年级女生人数后,即能求得其他年级女生有多少人.解:设全校女生为x人,可得方程:(x+x+26)×60%﹣63=x+26(2x+26)×60%﹣63=x+26,1.2x+15.6﹣63=x+26,0.2x=73.4,x=367.8÷(﹣1)=8,=62(人).367﹣62=305(人).答:其他年级中女生有305人.点评:首先通过设未知数,根据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求出全校女生人数是完成本题的关健.5.三种动物赛跑.已知狐狸的速度是兔子的,兔子的速度是松鼠的2倍,狐狸、兔子、松鼠的速度比是.若已知狐狸每分钟比松鼠多跑14米,那兔子半分钟比狐狸多跑米.【答案】4:6:3、14.【解析】(1)由题意可知:狐狸的速度=兔子的速度×,兔子的速度=2×松鼠的速度,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即可求出狐狸、兔子、松鼠的速度比.(2)由“狐狸每分钟比松鼠多跑14米”可知,狐狸与松鼠的速度相差14米,再据兔子与狐狸的速度比,即可求出兔子半分钟比狐狸多跑的路程.解:(1)由题意知:狐狸的速度=兔子的速度,兔子的速度=2×松鼠的速度,所以:狐狸的速度:兔子的速度=2:3=4:6,兔子的速度:松鼠=的速度=2:1=6:3因此狐狸的速度:兔子的速度:松鼠的速度=4:6:3;(2)因为14÷(4﹣3)=14÷1,=14(米/分),则 14×(6﹣4)÷2,=28÷2,="14" (米);答:狐狸、兔子、松鼠的速度比是4:6:3;兔子半分钟比狐狸多跑14米.点评:(1)依据已知比,利用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即可求出狐狸、兔子、松鼠的速度比.(2)依据三者的速度比,先求出狐狸与松鼠的速度差,再由兔子与狐狸的速度比,即可求解.6.某养兔专业户养了白、黑和灰三种颜色的兔、白兔和只数占总支数的,黑兔与灰兔只数的比是3:5,已知黑兔比灰兔少64只.三种兔各养了多少只?【答案】白兔有144只,黑兔有96只,灰兔有160只.【解析】因为黑兔与灰兔只数的比是3:5,所以黑兔比灰兔少5﹣3=2份,是64只,用64除以2就可以求出每一份的只数,再分别乘黑兔和灰兔的份数就可以求出灰兔和黑兔的只数;又因为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则灰兔和黑兔共占总数的(1﹣),用黑兔和灰兔的总只数除以所占的分率即可求出兔的总只数,再乘就是白兔的只数.解:64÷(5﹣3),=64÷2,所以黑兔有:32×3=96(只);灰兔有:32×5=160(只);白兔有:(160+96)÷(1﹣)×,=256÷×,=144(只).答:白兔有144只,黑兔有96只,灰兔有160只.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黑兔和灰兔的数量差求出每一份的只数;再根据所占的总只数的分率求出总数.7.两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满一种药水,一个瓶中药与水的体积之比是3:1,另一个瓶中药与水的体积之比是4:1,.如果把这两瓶药水混合,混合药水中药与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答案】31:9.【解析】根据题意,把两瓶溶液混合后,中药与水的体积之和没变,把两个瓶子的容积分别看作一个单位,求出中药和水各占瓶子容积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求混合溶液中中药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即可.解:将一个瓶子容积看成一个单位,则在一个瓶中,中药占:,水占1﹣;另一瓶子中药占:,水占:1﹣=;于是在混合溶液中,中药和水的体积之比是:():(),=,=31:9;答:混合药水中药与水的体积之比是31:9.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瓶药水溶液混合后中药和水的体积没变.8.配制一种盐水,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25.(1)25克盐需要加水多少克?(2)1000克水需要加盐多少克?【答案】625,40.【解析】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25,就是1份质量的盐需要25份质量的水.(1)25克盐需要就需要25个25份质量的盐;(2)1000克水里面有多少个25克,就需要多少克盐.解:(1)25×25=625(克)答:25克盐需要加水625克.(2)1000÷25=40(克)答:1000克水需要加盐40克.点评:本题是考查比的应用,此种解答方法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也可根据盐、水在分别占这种盐水的几分之几,及给出的盐、水的质量,用分数除法解答9.五(1)班男、女生人数比是12:11,又转来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50人.求现在男、女生的人数比.一杯盐水200克,其中盐与水的比是1:24,如果放入4克盐,这时盐与水的比是多少?【答案】男、女生的人数比是12:13.盐与水的比是1:16.【解析】(1)因为五(1)班男、女生人数比是12:11,所以男生占原来全班人,50﹣4=46人的,用乘法即可求出男生人数,用50减去男生人数就是女生人数,进而用除法即可求出男、女生人数之比;(2)因为原来盐与水的比是1:24,所以盐是200克盐水的,用乘法即可求出原来盐的质量,进而加4就是现在水的重量;用原来盐水的重量减去原来盐的质量就是水的重量,用除法即可求比.解:(1)男生有:(50﹣4)×,=46×,=24(人);女生有:50﹣24=26(人);男生、女生的比为:24:26=12:13.答:现在男、女生的人数比是12:13.(2)原来盐的重量:200×=8(克);水的重量:200﹣8=192(克);现在盐与水的比是:(8+4):192=12:192=1:16.答:这时盐与水的比是1:1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的灵活运用,将比转换成分数,再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10.甲乙两车间要加工一批面粉,实际完成计划的130%甲乙两车间完成任务的比为8:5,乙车间比甲车间少加工面粉13.5吨.原计划加工的面粉是多少吨?【答案】45【解析】因为甲乙两车间完成任务的比为8:5,那么乙车间就比甲车间多完成8﹣5=3份,又因为乙车间比甲车间少加工面粉13.5吨,所以用13.5吨除以3就可以求出一份是多少,再乘总共完成的份数8+5=13份就是实际完成的总数,又因为实际完成的总数=原计划×130%,求原计划加工数量用除法解答即可.解:13.5÷(8﹣5)×(8+5),=13.5÷3×13,=4.5×13,=58.5(吨);原计划:58.5÷130%=45(吨).答:原计划加工的面粉是45吨.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通过比得出每一份是多少,进而求出实际总数量是多少.11.盐与水的质量比是2:13,其中盐有6克,一共配制多少克盐水?【答案】45【解析】因为盐与水的质量比是2:13,所以配制成的盐水一共是2+13=15份,用盐的质量除以2就是每一份的质量,再乘15就是盐水的质量.解:6÷2×(2+13),=3×15,=45(克).答:一共配制45克盐水.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用盐的质量除以盐的份数求出每一份的质量.12.鸡有210只,鸡的只数和鸭的只数比是2:5.鸭有多少只?【答案】525【解析】已知“鸡的只数和鸭的只数比是2:5,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用除法解答即可.解:210÷,=210×,=525(只);答:鸭有525只.点评:关键是把比转化为分数,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即可.13.小明读一本故事书,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的比是3:5,他已经读完21页,还有多少页没有读?【答案】35【解析】”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的比是3:5“,未读的页数就是已读页数的,已读的页数是21,没读的页数就是21页的.据此解答.解:21×=35(页);答:还有35页没有读.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出未读的页数就是已读页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14.三个同学跑步,甲、乙、丙的速度比是4:3:2.甲跑了600米,乙比丙多跑多少米?【答案】150【解析】用甲跑的米数除以甲的份数求得一份的米数,再求出乙比丙多跑的份数,继而求出乙比丙多跑的米数.解:600÷4×(3﹣2),=150×1,=150(米);答:乙比丙多跑150米.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把比转化为份数,先求一份的数,再求几份的数.15. 19世纪初的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经过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地区男婴和女婴的出生人数比大致是相同的.下表是去年我国A、B、C三座城市的男女婴出生人数比.哪个城市男女婴出生人数的差异最大?哪个城市男女婴出生人数的差异最小?【答案】A城市男女婴出生人数的差异最大,C城市男女婴出生人数的差异最小.【解析】要求男女婴出生人数的差异大小,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看比值的大小即可.解:A城市:113÷100=1.13,B城市:27÷25=1.08,C城市:43÷40=1.075,1.13>1.08>1.075;答:A城市男女婴出生人数的差异最大,C城市男女婴出生人数的差异最小.点评:此题采用了求比值的方法,通过比较比值的大小,解决问题.16.有两根绳子,较长的一根为10米.两根绳子都剪掉同样的长度后,剩下部分的长度比为2:1,两根绳子再次剪掉与上次剪掉的同样长度,剩下部分的长度比为3:1.问:较短的那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答案】6【解析】两根绳子都剪掉同样的长度,并且两次剪的长度也相同,我们可以把每次剪掉的部分看作已知的,用数a来表示,根据题中告诉我们的第一次剪完后剩下的长度比是2:1可以算a的值,将a的值代入第二次剪后剩下的长度比是3:1即可求短的那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解:设较短的那根绳子原来长x米,由题意得:(10﹣a ):(x﹣a )=2:1,10﹣a=2x﹣2a,a=2x﹣10,将a=2x﹣10代入(10﹣2a ):(x﹣2a)=3:1,可得:[10﹣2(2x﹣10)]:[x﹣2(2x﹣10)]=3:1,[10﹣4x+20]:[x﹣4x+20]=3:1,(30﹣4x):(20﹣3x)=3:1,30﹣4x=60﹣9x,5x=30,x=6;答:较短的那根绳子原来长6米.点评: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把中间量看作已知数参与计算,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比例进行解答即可.17.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3小时行驶105km.用同样的速度又行驶了1.2小时到达乙城,甲城到乙城有多少千米?(用比例解)【答案】147【解析】根据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决问题.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105:3=x:(3+1.2),3x=105×(3+1.2),3x=441,x=147;答:甲城到乙城有147千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及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判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注意1.2小时是在前面3小时行驶后又行驶的时间,不是总路程对应的时间.18.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比是3:5,现在快车和慢车分别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过2时相遇.已知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答案】320【解析】快车和慢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比是3:5,依据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成反比,可得快车和慢车的速度比是5:3,先求出快车的速度,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解答.解:(60÷3×5+60)×2,=(100+60)×2,=160×2,=320(千米),答: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点评:等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是解答本题的依据,关键是求出快车的速度.19.甲乙两队共210人,如果从乙队调出的人去甲队,那么现在甲乙两队人数比是4:3,甲队原有多少人?【答案】110【解析】设乙队原有x人,甲队就有210﹣x人,从乙队调出的人去甲队后,乙队就有x﹣x 人,甲队就有210﹣x+x人,此时甲乙两队人数比是4:3,也就是说乙队人数是甲队人数的,据此可列方程:(x﹣x)=(210﹣x+x)×,依据等式的性质,求出乙队原来人数,最后用总人数减乙队原有人数即可解答.解:设乙队原有x人,x﹣x=(210﹣x+x)×,x=﹣x,x+x=﹣x x,x=,x=100,210﹣100=110(人),答:甲队原有110人.点评:解答本题用方程比较简便,只要设其中一个量是x,再用x表示出另一个量,依据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解答.20.她俩各剪了多少朵?【答案】王芬剪了15朵花,张洁剪了24朵花.【解析】先求出王芬和张洁剪花的数量各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解答.解:39×=15(朵),39×=24(朵);答:王芬剪了15朵花,张洁剪了24朵花.点评:本题关键是先通过它们的比求出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21.甲、乙两车从相距5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3,4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答案】80【解析】根据题意,两车的速度和为每小时560÷4=140千米,然后根据甲、乙两车的速度比,解决问题.解:560÷4×,=140×,=80(千米/小时);答: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点评:先求出速度和,再据速度比,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22.三个中队的少先队员拾废钢铁,第一中队拾的占总数的25%,第二中队拾的与第三中队拾的千克数的比是7:8,第一中队比第三中队少拾45千克,第三中队拾了多少千克?【答案】120【解析】根据题意,把总数看作单位“1”,第二中队与第三中队拾的千克数占总数的1﹣25%=75%=,由“第二中队拾的与第三中队拾的千克数的比是7:8”,则第三中队拾总数的×=.由此可知第一中队比第三中队少拾总数的﹣25%,即﹣=,正好少拾45千克,因此总数为45÷=300千克,则第三中队拾了300×千克,解决问题.解:第三中队拾总数的(1﹣25%)×,=×,=;三个中队共拾废钢铁:45÷(﹣25%),=45÷(﹣),=45÷,=45×,=300(千克);第三中队拾了:300×=120(千克);答:第三中队拾了120千克.点评:此题关系较复杂,解答此题,首先找清单位“1”,进一步理清解答思路,列式的顺序,从而较好的解答问题.23.小玲参加数学竞赛,全卷总题数是36题,小玲做对题数与做错题的比是7:2.小玲做错了多少题?【答案】8【解析】把全部的题目看成单位“1”,那么做错的题目就是全部题目的,它的数量用乘法求解.解:36×=8(题);答:小玲做错了8题.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找出单位“1”,分析出数量关系,再根据已知选择合适的解法解决问题.24.六一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是4:5,已知女生比男生多3人,男女生各多少人?【答案】男生12人,女生15人.【解析】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5,全班总人数看作单位“1”,把全班总人数平均分成4+5=9(份),男生占4份,即男生占总人数的,女生人数占5份,即女生占总人数的,又知女生比男生多3人,由此可求出3人占全班总人数的(﹣),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求出全班总人数,进而求出男女生各多少人.解:4+5=9(份)3÷(﹣)=3÷=3×9=27(人),27×=12(人),27﹣12=15(人),答:男生12人,女生15人.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把比转化为份数,求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式解答求出全班总人数.25.甲、乙两个仓库货物的重量比是7:5,如果甲仓给乙仓26吨,那么甲、乙两个仓库货物的重量比是3:4.甲仓原来有多少吨货物?【答案】98【解析】根据题意得出:原来甲占两仓总数的:7÷(7+5)=,现在甲占总数的:3÷(3+4)=,甲减少的26吨占总数的(),用除法即可求出原来两个仓库货物的总重量,进而用总重量×即可求出甲仓原有的货物重量.解:原来甲占总数的:7÷(7+5)=,现在甲占总数的:3÷(3+4)=,原来甲仓有:26÷()×,=26÷×,=98(吨).答:甲仓原来有98吨货物.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甲、乙两个仓库存粮总吨数不变,将单位“1”统一,再找出对应量,列式解决问题.26.甲乙两地距离是12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有一个加油站,加油站距甲乙两地的距离比是1﹕5,乙地和加油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答案】100【解析】根据题意,把甲乙两地的距离平均分成5+1=6份,那么甲地到加油站的距离占了1份,乙地到加油站的距离占了5份,可用120除以6计算出每份的距离,然后再乘5即可得到乙地和加油站的距离.解:5+1=6,120÷6×5=20×5,=100(千米),答:乙地和加油站之间的距离是100千米.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按比例分配的知识,求出甲乙两地共平均可以分的份数,计算出每份的距离,然后再乘5即可解答.27.一对互相咬合的齿轮,主动轮有80个齿,每分钟转60圈,要使从动轮每分钟转200圈,从动轮应有多少个齿?(用比例解)【答案】24【解析】由于两齿轮啮合时它们必须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相等的齿数,设从动齿轮有X个齿,则有:80×60=X×200,就可解答此题.解:设从动轮应有X个齿.X×200=80×60200X=4800,X=24.答:从动轮应有24个齿.点评:此题应先判断齿轮的齿数与每分钟转的圈数是成什么比例的量,列比例解答.28.甲、乙两城相距486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由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相遇.已知客车的速度和货车速度的比是2:1.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答案】36【解析】“客车的速度和货车速度的比是2:1”,客车速度就占了两车速度和的,货车速度占了两车速度和的,两车的速度和可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据此解答.解:客车的速度486÷4.5×,=108×,=72(千米/小时),货车的速度486÷4.5×,=108×,=36(千米/小时),答:客车的速度是72千米/小时,货车的速度是36千米/小时.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根据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进行解答.29.请按3:1的比画出A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画出B缩小后的图形.【答案】(1)按3:1的比将A放大后的图形:(2)按1:2将B缩小后的图形:(阴影部分)【解析】(1)将图A的底和高同时扩大3倍,即能得到3:1的比画出A放大后的图形;(2)图B的底和高同时缩小2倍,即能得到按1:2画出B缩小后的图形.由此作图即可.点评:完成本题要进行实际测量.30.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与宽的比是7:3,宽比长少24米,这块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答案】756平方米.【解析】“长和宽的比是7:3”,每份的长为24÷(7﹣3)=6(米);则长为6×7=42(米),宽为6×3=18(米).面积为:42×18=756(平方米).解:24÷(7﹣3)=6(米);6×7=42(米),6×3=18(米).42×18=756(平方米).答:这块土地的面积是756平方米.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按比例分配的知识,以及长方形的面积等方面的知识.31.老师用一根长72厘米的铁丝围了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5:4:3,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答案】各是30厘米,24厘米,18厘米.【解析】本题要先根据边长的比求出各边占三角形周长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求出各边的长度.解:72×=72×=30(厘米),72×=72×=24(厘米),72×=72×=18(厘米),答: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30厘米,24厘米,18厘米.点评:本题的关健是根据三条边的比求出它们各占周长的分率.32.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苹果和梨的比是7:2,苹果比梨多35千克,运来苹果和梨各多少千克?【答案】苹果49千克,梨14千克.【解析】分别把苹果和梨的重量看作7份和2份,则苹果比梨多7﹣2=5份,又因苹果比梨多35千克,所以可以求出1份是多少,进而就可以求出苹果和梨的重量.解:35÷(7﹣2)=7(千克);7×7=49(千克),2×7=14(千克);答:运来苹果49千克,梨14千克.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份数解答,求出苹果比梨多的份数,即可求出1份的量,从而问题得解.33.一种喷洒果树的药水,农药和水的质量比是2:75.现有300克农药,能配这种药水多少千克?【答案】11.55【解析】首先求得农药和水的总份数,再求得农药占药水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得药水多少千克,列式解答即可.解:2+75=77(份),300÷=11550(克),11550克=11.55千克;答:能配这种药水11.55千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和其中一个数,求这两个数的和,用按比例分配解答.34.小雅读一本名著,第一天读了一部分后,已读的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5:7,第二天又读了92页,这时已读的页数是未读页数的4倍.第一天读了多少页?【答案】192【解析】把这本书看作单位“1”,由“已看页数与未看页数的比为5:7”可知,第一天看了全部的再由“第二天又看了92页,这时已看的页数是未看页数的4倍”得到,第二天看了全部的,92页对应得分率就是(﹣),用对应量,92除以对应分率,就是这本书的总页数,进而求出第一天读的页数.解:92÷(﹣)×,=92÷×,=192(页);答:第一天读了192页.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把比转化为分数,统一单位“1”,求出92页的对应分率,用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就是这本书的总页数.35.装一批电杆,每天装12根,30天装完,如果每天装15根,只要多少天装完?【答案】24【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批电杆的总根数一定,也就是每天装的根数与所用时间的积一定,因此每天装的根数和所用天数成反比例.由此解答即可.解:设只要x天装完,15x=12×30,15x=360,x=24;答:只要24天装完.点评:此题属于比例应用题,解答关键是判断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对应的积一定,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就成反比例;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对应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列就成正比例;由此解答.36.列式计算.(1)一堆重200吨的煤分两天运完,第一天运了这堆煤的45%,第二天还应运多少吨?(2)教室长8米,宽6米,高4米.要粉刷教室的屋顶和四壁(除去门窗和黑板面积25.4平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3)一堆货物80吨,3天运走这堆货物的75%,照这样计算,运走这堆货物共需要多少天?(4)一个正方体的玻璃容器,往里面倒入5升的水,水面高8厘米,再把一块石头放入水中,这时量的容器内的水深15厘米.求石头的体积.【答案】(1)200×(1﹣45%);(2)8×6+8×4×2+6×4×2﹣25.4;(3)1÷(75%÷3);(4)5升=5000立方厘米,5000÷8×(15﹣8).【解析】(1)把煤的总重量看成单位“1”,第二天运的重量是总重量的(1﹣45%),由此用乘法求出第二天运的吨数;(2)把这个教室看成长方体,要粉刷的是面积是这个长方体5个面的面积,缺少下底面,求出这5个面的面积和,然后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即可;(3)把这堆货物看成单位“1”,3天运走了75%,先求出每天运这堆货物的百分之几;然后用总量1除以每天运走的百分数就是需要的天数;(4)放入石头后,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先根据原来的体积求出正方体的底面积,然后再求出上升的水面的高度,进而求出这部分的体积.解:(1)200×(1﹣45%);(2)8×6+8×4×2+6×4×2﹣25.4;(3)1÷(75%÷3);(4)5升=5000立方厘米,5000÷8×(15﹣8).点评:这类型的题目要分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找清列式的顺序,列出算式求解.37.甲、乙两人原来的钱数的比是3:4,后来甲给乙50元,这时甲的钱数是乙的.甲、乙原来各有多少元钱?【答案】甲原来有225元,乙原来有300元【解析】甲乙原先的钱数比是3:4,现在甲的钱数是乙的;甲原先的钱数占甲乙两人总钱数的,甲现在的钱数占甲乙两人总钱数的;那么50元占甲乙两人总钱数的﹣=,前后甲乙两人总钱数不变,为50÷=525(元).那么,甲原有钱数为525×=225(元),乙的钱数就好求了.解:甲乙总钱数:50÷(﹣),=50÷,=525(元);甲原有钱数:525×,=525×,=225(元);乙原有钱数:525﹣225=300(元).答:甲原来有225元,乙原来有300元.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先求出甲、乙两人的总钱数,然后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38.一台磨粉机6小时磨面粉7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3000干克面粉,需要多少小时?【答案】磨3000干克面粉,需要24小时【解析】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可算出这台磨粉机的工作效率,再由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直接列式解决问题.解:750÷6=125(千克),3000÷125=24(小时),答:磨3000干克面粉,需要24小时.点评:此题考查了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39.学校把植树任务按3:5分配给四、五两个年级.五年级栽了108棵,超过了原分配任务的,四年级原来要植树多少棵?。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及答案
小军的速度=5÷10=
小红的速度=4÷11=
那么两者的速度比为 : =11:8
答:小军和小红的速度比是11:8.
举一反三:甲、乙两班的人数相同,甲班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4,乙班男、女生人数之比是4:5,求:甲、乙两班总人数中男、女人数之比是多少?
140÷( +1+ )=48(人)
48× =32(人)
48× =60(人)
答:四、五、六年级各有32人、48人、60人参加了旅行活动.
小结:这是一道连比的实际问题,要根据其中一个中间量(五年级人数)来找出三个年级的人数比.
举一反三、
长方体棱长之和是88厘米,它的长和宽的比是2:1,宽与高的比是3: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举一反三:
如图,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60厘米,两边上的高分别为6厘米、9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同学们到达森林公园,平均分成3组准备给森林公园植树.第一、二、三小组平均植1棵树的时间分别是2分钟、3分钟、4分钟.现在有130棵树要植,如果规定三个小组要用同样多的时间完成任务,每组各应植多少棵树?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
一、学校四、五、六年级共140人参加旅行活动.四、五年级的人数比是2:3,五、六年级的人数比是4:5,问四、五、六年级各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解析:
下一步:
下一步:
四五六三个年级的人数比为: .
答案:
解:设五年级的人数为单位1,则:
四年级人数是五年级人数的 ,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人数的 .所以有:
下一步:
上坡所用的时间占总时间的 .
答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由题意可知:
上坡、平路、下坡的路程比是1:2:3,而全长是12千米,则

比的练习题及答案

比的练习题及答案

比的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六年级数学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及答案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篇二:求比值和化简比专项练习60题(有答案)ok求比值和化简比专项练习1.化简下面各比:63:546:2.4:.60题(有答案)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28:143.求比值 60:25 3:1.5小时:45分.4.求比值:25:0.46.化简比并求比值0.5吨:200千克5:4:.7.化简比、求比值:5.4:18 20分钟:2小时3吨:600千克.8.求下列各比的比值.18:489.化简比①:0.75 ②分米:厘米.求比值和化简比--- 1 :2.5:0.125.10.求比值.13:3911.求比值:①2:0.5②:化简比:③:0.25 ④200:0.5.12.化简比.12:18 0.5:122米:4厘米.13.化简比:①81:27 ②0.3:0.09 ③5:14.化简下列比::7.8 3:0.46:1.2315.求比值(比值=比的前项÷比的后项)0.6:0.16=:=0.8:= 48:40=16.化简下列各比45:30=0.75:2=:=0.125:==求比值和化简比--- 2 ④0.25:1.篇三: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比和比例练习题一、填空: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倍,乙数是甲数的()。

()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3. 如果7x=8y,那么x:y=():()。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7. 8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591吨大豆可榨油吨,1吨大豆可榨油()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吨。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的应用》专项练习带答案,学习必备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的应用》专项练习带答案,学习必备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的应用》专项练习带答案一、用心填一填。

1.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 ,则男生占全班人数的(25),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2.甲、乙两数的和是26 ,甲、乙两数的比是5:8 ,则甲数是(10),乙数是(16)3.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5:11。

①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6);③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65)4.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3:2 ,这两个锐角分别是(54°)和(36°)5.(3):(4)=0.75=(18)+24=(34)6.把4:5的前项乘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5)。

7.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二、判断题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2,比值不变。

( √ )2.化简12∶6的比值是2∶1。

( × )3.除法运算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 √ )4.某次足球比赛,甲、乙两队的得分比是4∶2,这个比可以化简成2∶1。

( √ )三、应用题1.红红要调制2200 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2200 ×2/11=400(克)2200 ×9/11=1800(克)2.一个足球的表面是由黑色五边形和白色五边形皮围成的. 黑色皮和白色皮的块数的比是3:5 ,白色皮有20 块,黑色皮有多少块?20 ÷ 5 × 3=12(块)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蜂蜜和水的体积比是1:8 ,第二杯蜂蜜和水的体积比是3:25.①第一杯蜂蜜水的体积是450毫升,那么蜂蜜和水各多少毫升?450 ×1/9=50(毫升)450 ×8/9=400(毫升)②按第二杯比配制,如果加入蜂蜜27毫升,那么需要水多少毫升?27÷3 × 25=225(毫升)③按第二杯的比配制,用500毫升水能配制这种蜂蜜水多少毫升?500 ÷ 25/28=560(毫升)4.一块菜地长是35米,宽是8米,农夫打算以3:5的比例种植西红柿和南瓜,那么西红柿和南瓜分别占地多少平方米?35x8=280(平方米)西红柿:280x 3=105(平方米)3+5南瓜:280x 5=175(平方米)3+55. 已知今年小红和爷爷的年龄之比是2:7,小华比爷爷小50岁,求今年小华和爷爷的年龄之和是多少?50÷(7-2)×(7+2)=90(岁)6.六(2)班有男生30人,女姓18人。

小学六年级数学专题 比的应用题型训练 例题+针对性练习(带有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专题 比的应用题型训练  例题+针对性练习(带有答案)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比的应用针对性训练题【例题1】甲数是乙数的2/3,乙数是丙数的4/5,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解析】甲、乙两数的比2:3乙、丙两数的比4:5甲、乙、丙三数的比8:12:15答:甲、乙、丙三数的比是8:12:15。

【例题2】光明小学将五年级的140名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植树活动,已知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人数的比是2:3,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人数的比是4:5。

这三个小组各有多少人?【解析】先求出三个小组人数的连比,再按求出的连比进行分配。

①一、二两组人数的比2:3 二、三两组人数的比4:5一、二、三组人数的比8:12:15②总份数:8+12+15=35③第一组:140×8/35=32(人)④第二组:140×12/35=48(人)⑤第三组:140×15/35=60(人)答:第一小组有32人,第二小组有48人,第三小组有60人。

【例题3】甲、乙两校原有图书本数的比是7:5,如果甲校给乙校650本,甲、乙两校图书本数的比就是3:4。

原来甲校有图书多少本?【解析】由甲、乙两校原有图书本数的比是7:5可知,原来甲校图书的本数是两校图书总数的7/(7+5),由于甲校给了乙校650本,这时甲校的图书占两校图书总数的3/(3+4),甲校给乙校的650本图书,相当于两校图书总数的7/(7+5)-3/(3+4)=13/84。

650÷(7/(7+5)-3/(3+4))×7/(7+5)=2450(本)答:原来甲校有图书2450本。

【例题4】从前有个农民,临死前留下遗言,要把17头牛分给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分得1/2,二儿子分得1/3,小儿子分得1/9,但不能把牛卖掉或杀掉。

三个儿子按照老人的要求怎么也不好分。

后来一位邻居顺利地把17头牛分完了,你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解析】因为1/2+1/3+1/9=17/18,17/18﹤1,就是说三兄弟并未将全部牛分完,所以我们求出三个儿子分牛头数的连比,最后再按比例分配。

(完整)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

(完整)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基本训练】一、填一填。

1、3:5 = ()÷()= 18:()=6÷()2、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1∶2,则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和()度。

3、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56,则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男生占总人数的()。

4、一个比的后项是8,比值是34 ,这个比的前项是()。

5、一段路,甲车用6小时走完,乙车用4小时走完,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6、把2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

7、一箱苹果,吃了23,已吃了的和剩下的比是(),比值是()。

8、同一个圆半径与直径比是(),比值是()。

9、李明与王华身高的比是6:5,李明比王华高();王华比李明矮( )。

10、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如果按角分它是一个()三角形。

11、同一个圆中,其周长与直径的比是(),比值是()。

12、大正方形和小正形边长的比是3:2,那么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13、同一个圆中半径与其周长比是(),比值是()。

二、解决问题。

1、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它们的速度比是5:4。

相遇时两车各行驶了多少千米?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6,甲与乙的比是4:3,甲、乙各是多少?3、甲乙两个工程队共修路360米,甲乙两队所修的长度比是5 :4,甲队比乙队多修了多少米?4、有两堆货物。

甲堆比乙堆多18吨。

甲堆与乙堆重量的比是9:5,两堆货物各有多少吨?5、配制一种消毒药,药液和水的比是1:50,要配制这种消毒药300千克,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6、配制一种消毒药,药液和水的比是1:50,现有药液300千克,需要加水多少千克?7、配制一种消毒药,药液和水的比是1:50,现有水300千克,需要加药液多少千克?8、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3小时后相遇,它们的速度比是2:3。

数学比和比例的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比和比例的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比和比例的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杯含糖20%的糖水,糖和水的比是()A.20:100B.1:5C.1:4D.1:2【答案】C【解析】含糖率为20%,即糖水中糖占20%,则水占(1﹣20%),进而根据题意,写出糖和水的比,然后化为最简整数比即可.解:20%:(1﹣20%),=0.2:0.8,=1: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比的意义,要明确:糖+水=糖水.2.(2012•酉阳县模拟)消毒人员用过氧乙酸消毒时,要按照药液与水的比为1:200来配置消毒水.现在他在50千克水中放入0.3千克的过氧乙酸药液,要使消毒水符合要求,下面()A.加入0.2千克的药液 B.倒出0.05千克的药液 C.加入10千克的水【答案】C【解析】首先根据药液与水的比知道药液占水的几分之几,正好是0.3千克的对应分率,用除法即可求出0.3千克药液需水多少千克,再减去原来水的千克数,即可求出此问题.解:0.3÷=60(千克),60﹣50=10(千克).答:需加水10千克.故选:C.点评:此题根据药液与水的比知道药液占水的几分之几,正好是0.3千克的对应分率,用除法求即可.3.用药剂和水配制一种农药,药剂和水质量的比是1:100.用1000千克水能配制这种农药多少千克?【答案】1010【解析】根据药与水的比为1:100,把农药的量看作单位“1”,则水的量占总量的,再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即可得解.解:1000÷,=1000×,=1010(千克);答:用1000千克水能配制这种农药1010千克.点评:此题考查比的应用及分数除法的意义.4.鸡的只数与鸭的只数比是4:7.(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鸭的只数是鸡鸭总数的.(3)鸭的只数是鸡的只数的倍.【答案】,,1.75.【解析】鸡的只数与鸭的只数比是4:7,把鸡的只数看作4份,鸭的只数7份.则鸡的只数和鸭的只数一共有4+7=11份,据此解答.解:(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4;(2)鸭的只数是鸡鸭总数的:7÷(4+7)=;(3)鸭的只数是鸡的只数的:7÷4=1.75.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份数进行解答.5.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3:2,就是说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米,宽是2米.(判断对错)【答案】×.【解析】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3:2,但这个长方形的长不一定是3米,宽是2米,有无数种情况.据此解答.解: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3:2,但不能说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3米,宽是2米.点评:理解比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一个周长是56厘米的大长方形,按图中(1)与(2)所示意那样,划分为四个小长方形.在(1)中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A:B=1:2,B:C=1:2.而在(2)中相应的比例是A':B'=1:3,B':C'=1:3.又知,长方形D'的宽减去D的宽所得到的差,与D'的长减去在D的长所得到的差之比为1:3.求大长方形的面积.【答案】160【解析】要求大长方形的面积,需求出它的长和宽,由条件“在(1)中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A:B=1:2,B:C=1:2.而在(2)中相应的比例是A':B'=1:3,B':C'=1:3.又知,长方形D'的宽减去D的宽所得到的差,与D'的长减去在D的长所得到的差之比为1:3”可知:D的宽是大长方形宽的,D′的宽是大长方形宽的,D的长是×(28﹣大长方形的宽),D′的长是×(28﹣大长方形的宽),由此便可以列式计算.解:设大长方形的宽为x,则长为28﹣x因为D的宽=x,D′的宽=x,所以,D′的宽﹣D的宽=.D长=×(28﹣x),D′长=×(28﹣x),D′长﹣D长=×(28﹣x),由题设可知:=即=,于是=,x=8.于是,大长方形的长=28﹣8=20,从而大长方形的面积为8×20=160平方厘米.答:大长方形的面积是160平方米.点评:此题比较复杂,主要考查比的关系,应利用比的意义,找清数量见的比,再利用题目条件,就可以进行计算求得结果.7.计算第四部分面积:第一部分面积为20平方米,第二部分面积为50平方米,第三部分面积为40平方米.【答案】100【解析】根据图得出第一部分的面积比第三部分的面积等于第二部分的面积与第四部分的面积,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设第四部分的面积为x平方米,20:40=50:x,20x=40×50,x=,x=100,答:第四部分的面积是100平方米.点评: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哪两个面积的比是相等的,进而列出比例解答即可.8.一种饮料中的果汁和白糖之比是2:1,白糖与水的比是1:9,现有120千克这种饮料,其中果汁、白糖与水各有多少千克?【答案】果汁20千克、糖10千克、水90千克.【解析】这种饮料中的果汁和白糖之比是2:1,白糖与水的比是1:9,也就是果汁、白糖、水的比是:2:1:9,即把这种果汁的质量看作单位“1”,求出果汁、白糖、水各占几分之几,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即可分别求出果汁、白糖、水各多少千克.解:2+1+9=12120×=20(千克)120×=10(克)120×=90(千克)答:其中果汁20千克、糖10千克、水90千克.点评:本题是考查比的应用,关键是把比转化成分数,再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即可解答.9.小明在期末考试中数文、数学、英语的均分为75分,它的三门学科成绩的比为8:8:9,它的三门成绩分别是多少?【答案】语文72分,数学72分,英语81分.【解析】因为三门成绩的平均分是75分,用平均分×3即可求出三门课的总成绩,又因为它的三门学科成绩的比为8:8:9;则总成绩是8+8+9=25粉,用总成绩除以总份数求出每一份的分数,再分别乘各门课所占的份数即可解答.解:75×3÷(8+8+9),=225÷25,=9(分);语文:9×8=72(分);数学:9×8=72(分);英语:9×9=81(分);答:语文72分,数学72分,英语81分.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意义求出三科总分,再根据比的意义求出三门课总分的总份数,进而用除法求出每一份的分数.10.食品店用奶糖和巧克力配制一种礼品糖,每盒中奶糖与巧克力的质量比是5:3.现有奶糖和巧克力各60千克.(1)奶糖用完时,巧克力还剩多少千克?(2)再有多少千克奶糖,就可以把巧克力全部用完?【答案】24千克.40千克【解析】(1)设用去的巧克力是x千克,由“配置一种礼品糖,所需奶糖和巧克力的质量比为5:3”可得:用去的奶糖数与巧克力的重量之比是5:3,可得比例式60:x=5:3,即可求出用去的巧克力数,从而用60减去用去的巧克力的质量就是剩下的巧克力的质量.(2)设再有y千克奶糖,就可以把巧克力全部用完,再根据用去的奶糖数与巧克力的重量之比是5:3,可得比例式y:24=5:3,据此即可解答.解:(1)设用去的巧克力是x千克,则60:x=5:3,5x=60×3,x=36,60﹣36=24(千克).答:巧克力还剩24千克.(2)设再有y千克奶糖,就可以把巧克力全部用完,则可得比例式:y:24=5:3,3y=24×5,y=40,答:再有40千克奶糖,就可以把巧克力全部用完.点评: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已知比的关系得出用掉的奶糖与巧克力的重量之比,从而列出比例式解答问题.11.甲、乙两包糖的质量比是4:1,从甲包取出130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的质量比为7:5.原来甲包有多少克糖?【答案】480【解析】根据甲、乙两包糖的质量比是4:1,甲包糖的质量占总质量的=,从甲包取出130克放入乙包后,甲包糖的质量占总质量的=,取出的130克所对应的分率是(),用分数除法求出甲、乙两包糖共有多少,进而解答即可.解:4÷(4+1)=,7÷(7+5)=,130÷()×,=130÷×,=600×,=480(克);答:原来甲包有480克糖.点评:解答此题,甲、乙两包糖的总质量不变,求出取出130克糖所对应的分率是解题的关键.12.鸭和鸡共有210只,鸭的只数和鸡与鸭的总只数的比是2:7.鸭和鸡各有多少只?【答案】鸭有60只,鸡有150只.【解析】已知“鸭的只数和鸡与鸭的总只数的比是2:7”,其中鸭的只数占总数的,鸡的只数占总数的1﹣=,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解:210×=60(只);210×(1﹣),=210×,=150(只);答:鸭有60只,鸡有150只.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分别求出鸡、鸭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13.有两堆货物.甲堆比乙堆多18吨.甲堆与乙堆重量的比是9:5,两堆货物各有多少吨?【答案】甲堆货物重40.5吨,乙堆货物重22.5吨.【解析】根据“甲堆与乙堆重量的比是9:5,”把甲堆货物的重量看作9份,乙堆货物的重量看作5份,那么甲堆货物比乙堆多9﹣5份,由此求出一份,进而求出两堆货物的重量.解:一份是:18÷(9﹣5),=18÷4,=4.5(吨),甲堆货物重:4.5×9=40.5(吨),乙堆货物重:40.5﹣18=22.5(吨),答:甲堆货物重40.5吨,乙堆货物重22.5吨.点评:关键是把比看作份数,找出18吨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是多少.14.三个同学跑步,甲、乙、丙的速度比是4:3:2.甲跑了600米,乙比丙多跑多少米?【答案】150【解析】用甲跑的米数除以甲的份数求得一份的米数,再求出乙比丙多跑的份数,继而求出乙比丙多跑的米数.解:600÷4×(3﹣2),=150(米);答:乙比丙多跑150米.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把比转化为份数,先求一份的数,再求几份的数.15.已知甲:乙=5:3;乙:丙=9:11,而且甲数比丙数大16,问甲、乙、丙三数各是多少?【答案】甲、乙、丙三数分别是60,36,44.【解析】已知甲:乙=5:3;由此可知甲是乙的,乙:丙=9:11,丙是乙的,把乙数看作单位“1”,用16除以与的差即可.解:乙数:16÷(),=16÷,=36,甲数:36×=60;丙数:36×=44;答:甲、乙、丙三数分别是60,36,44.点评:本题关键用乙数为标准量,先求出乙数,进一步求出甲、丙即可.16.学校图书室科技书与故事书本数的比是2:3,科技书有300本,故事书有多少本?【答案】450【解析】要求故事书有多少本,把“科技书与故事书本数的比是2:3”理解为故事书是科技书的,把科技书的本数看作单位“1”,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即可.解:300×=450(本);答:故事书有450本.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两个数的比理解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判断出单位“1”,进行解答即可.17.列式计算:8和0.4的比等于20和X的比.【答案】1【解析】根据题意直接列出比例方程式,解比例即可.解:8:0.4=20:x,8x=0.4×20,x=8÷8,x=1;答:x等于1.点评:此题考查解比例.18.小明家果园里有三种树共319棵,其中杏树和苹果树的比是2:3,梨树是苹果树的,求出这三种树各有多少棵?【答案】苹果树有132棵;杏树有88棵;梨树有99棵.【解析】设苹果树有x棵,则根据“杏树和苹果树的比是2:3,”知道杏树有x棵;再根据“梨树是苹果树的,”知道梨树的棵数是x棵,再根据三种树共319棵,列方程解决问题.解:设苹果树有x棵,杏树有x棵,梨树的棵数是x棵,x+x+x=319,x=319,x=319,x=319×,杏树:x=×132=88(棵),梨树:x=×132=99(棵),答:苹果树有132棵;杏树有88棵;梨树有99棵.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设出未知数,再根据题意用设出的未知数表示出其它的未知数,最后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19.三个组同时加工一批服装,已知甲组与乙组加工服装套数比是8:9,乙组与丙组加工服装套数比是3:5,丙组比甲组多加工了105套,丙组加工了多少套?【答案】225【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乙组总量是不变的,先把乙组化成同样的份数,就找9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9,所以甲是8份,丙就是5×3=15份了,可知丙组比甲组多15﹣8=7份,正好丙组比甲组多加工了105套,就可求出1份的,再乘以丙的15份即可.解:先把乙组化成同样的份数,就找9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9,所以乙组与丙组加工服装套数比是9:15,那么甲组:乙组:丙组=8:9:15,105÷(15﹣8)×15,=105÷7×15,=15×15,=225(套),答丙组加工了225套.点评:此题关键是乙组总量是不变的,先把乙组化成同样的份数,就找9和3的最小公倍数9,就可知道其它两组的份数,从而求出与105相对应的份数,即可求出一份的量,从而求出丙组生产的套数.20.用边长是3分米的地砖铺地,480块正好铺完.如果改用面积是16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答案】270【解析】根据铺地的面积一定,一块方砖的面积×方砖的块数=铺地的面积(一定),知道一块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设需要x块,16×x=3×3×480,16x=9×480,x=,x=270;答:需要270块.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判断一出块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反比例,注意3分米是方砖的边长,16平方分米是方砖的面积.21.一个晒盐场用100克海水可以晒出3克盐.照这样计算,25000吨这样的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答案】750【解析】根据含盐率一定,即盐与盐水的比值一定,由此判断盐与盐水的克数成正比例,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设25000吨这样的海水可以晒出x吨盐,3:100=x:25000,100x=3×25000,x=750,答:25000吨这样的海水可以晒出750吨盐.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先判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即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再列出比例解答即可.22.一堆煤,计划每天烧0.5吨,可以烧40天,如果每天烧0.4吨,可以烧多少天?(用比例解)【答案】50【解析】根据题意知道一堆煤的总重量一定,每天烧煤的吨数与烧煤的天数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设可以烧x天,0.4x=0.5×40,x=,x=50;答:可以烧50天.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判断出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再列出比例解决问题.23.一间教室用方砖铺地,用边长0.3米的需要640块,如果改用面积是0.16平方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答案】360【解析】根据一间教室的面积一定,一块方砖的面积×方砖的块数=一间教室的面积(一定),由此判断一块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反比例,设出未知数,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设如果改用面积是0.16平方米的方砖需要x块;0.16x=0.3×0.3×640,0.16x=0.9×64,x=,x=360;答:如果改用面积是0.16平方米的方砖需要360块.点评:判断出一块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反比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意0.3米是边长不是面积.24.某车间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人数的,因支援抗震救灾调走男职工33人,这时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4:9.这个车间有女职工多少人?【答案】108【解析】调走的只有男职工,女职工的人数不变,所以把女职工的人数看成单位“1”,后来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4:9,那么后来男职工的人数就是女职工人数的;调走的人数就是占女职工人数的(﹣),由此用除法求出女职工的人数.解:后来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4:9,那么后来男职工的人数就是女职工人数的;33÷(﹣),=33÷,=108(人);答:这个车间有女职工108人.点评:本题先理解题意,找出不变的量,然后根据比得出后来男女职工人数的关系,再利用基本的数量关系求解.25.小红9天共看书108页,照这样计算,她再看4天就能把这本书看完,这本书一共多少页?【答案】156【解析】先算出小红一天看书多少页,然后算出后4天看的页数,再加上前9天看的页数,就是这本书总共的页数.解:108÷9×4+108,=12×4+108,=48+108,=156(页);答:这本书一共156页.点评:此题的关键是求出每天看多少页.26.如图,已知线段AB的长为2.8cm.(1)用直尺和圆规按所给的要求作图: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且CA=AB;(2)在上题中,如果在线段BC上有一点M,且线段AM、BM长度之比为1:3,求线段CM的长.【答案】(1)(2),CM长1.4cm或3.5cm.【解析】(1)根据题意画,延长BA至C,使CA=2.8cm,(2)如果在线段BC上有一点M,且线段AM、BM长度之比为1:3,点M在线段BC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M在线段AB上,另一种是在线段BC上,据此解答.解:(1)(2),或,因为CA=AB,AB=2.8cm,所以CA=2.8cm,①当点M在线段AC上时,设AM=x,则BM=3x,3x﹣x=2.8,2x=2.8,2x÷2=2.8÷2,x=1.4;所以CM=CA﹣AM=2.8﹣1.4=1.4(cm);②当点M在线段AB上时,设AM=x,BM=3x,x+3x=2.8,4x=2.8,4x÷4=2.8÷4,x=0.7;CM=CA+AM=2.8+0.7=3.5(cm);答:CM长1.4cm或3.5cm.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画图,以及画图中有两种情况时如何来解答的能力.27.某电脑公司购回一批电脑,第一个星期卖出,第二个星期卖出39台,这时剩下的台数与卖出的比是2:3,这批电脑原有多少台?【答案】54【解析】根据剩下的台数与卖出的比是2:3,剩下的台数占这批电脑的,卖出的台数占这批电脑的,两周卖出﹣就是39所对应的分率,用除法计算即可.解:39÷(﹣),=39÷,=54(台);答:这批电脑原有54台.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找出39所对应的分率是﹣,再根据分数除法进行解答即可.28.小明读一本600页的故事书,3天读了45页,照这样的速度,还要几天才能读完这本书?(用比例解)【答案】37天【解析】根据题意知道,每天读故事书的页数一定,读故事书的时间与页数成正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设还要x天才能读完这本书,45:3=(600﹣45):x,45:3=555:x,45x=3×555,x=,x=37;答:还要37天才能读完这本书.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读故事书的时间与页数成正比例,注意要求的问题是还要读几天能读完这本书.29.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的中点向相反方向行驶,4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地,货车离乙地还有40千米,已知货车速度与客车速度的比为3:4.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答案】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解析】货车速度与客车速度的比为3:4,那么相同时间内货车与客车所行路程的比也是3:4,即货车行的路程是客车的,把客车行的路程看作单位“1”,那么40千米的对应分率是1﹣,用除法即可求出全程的一半,再求全程即可.解:相同时间内货车与客车所行路程的比也是3:4,货车行的路程是客车的;40÷(1﹣),=40÷,=160(千米);160×2=320(千米);答: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点评:本题是一道简单的行程问题,只要找出40千米对应的分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30.一辆客车从甲地到乙地,第一天行了全程的,第二天行了460千米,这时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的比是3:7.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答案】甲乙两地相距4600千米【解析】把两地间的距离看作单位“1”,先根据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的比是3:7,求出已行驶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分率,再求出第二天行驶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分率,也就是460千米占总路程的分率,依据分数除法意义即可解答.解:3+7=10,460÷(),=460,=4600(千米),答:甲乙两地相距4600千米.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460千米占总路程的分率,依据是分数除法意义.31.姐姐和弟弟共给“希望工程”捐款300元,其中姐姐和弟弟捐款钱数的比是2:3.姐姐和弟弟各捐款多少元?【答案】姐姐捐款120元,弟弟捐款180元【解析】要求姐姐和弟弟各捐款多少元,根据姐姐和弟弟捐款钱数的比是2:3,知道捐款总数为300元,姐姐捐款为总数的,弟弟捐款为总数的,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即可求出.解:300×=120(元),300×=180(元),答:姐姐捐款120元,弟弟捐款180元.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做题时应明确姐姐和弟弟捐款的钱数分别占总钱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即可解决问题.32.李叔叔与王叔叔8月份收入的钱数之比是8:5,8月份支出的钱数之比是8:3,月底李叔叔结余800元王叔叔结余980元,8月份两人各收入多少元?【答案】李叔叔本月的收入是2720元,王叔叔本月的收入是1700元【解析】根据“李叔叔与王叔叔8月份收入的钱数之比是8:5,”设出李叔叔与王叔叔8月份收入的钱数分别为8x元、5x元;则根据收入的钱数﹣结余的钱数=支出的钱数,列出比例解决问题.解:设李叔叔的月收入是8x元,则王叔叔的月收入是5x元,(8x﹣800):(5x﹣980)=8:3,(8x﹣800)×3=(5x﹣980)×8,24x﹣2400=40x﹣7840,16x=5440,x=340;8×340=2720(元),5×340=1700(元),答:李叔叔本月的收入是2720元,王叔叔本月的收入是1700元.点评:关键是把收入的钱数设出,再根据收入的钱数﹣结余的钱数=支出的钱数,列出比例解决问题.33.表比钟每小时快30秒,钟每小时比标准时慢30秒.问表是快还是慢?一昼夜相差多少秒?【答案】表慢了,一昼夜相差6秒【解析】一昼夜为24小时,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慢30秒,那么一昼夜慢了30×24=720秒=12分钟,所以钟一昼夜走了23.8小时,表比钟每小时快30秒,所以表比钟多走了30×23.8=714秒,而钟比标准时间慢了720秒,所以表慢了,一昼夜相差6秒.解:(1)钟一昼夜走了:30×24=720(秒),720秒=0.2小时,24﹣0.2=23.8(小时).(2)表23.8小时多走:30×23.8=714(秒).在24小时内,钟比标准时间慢了720秒,表比钟快了714秒,所以表慢了.一昼夜相差:720﹣714=6(秒)答:表慢了,一昼夜相差6秒.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最后表和钟都要和标准时间相比较.34.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10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答案】8天可以修完【解析】根据题意知道,总工作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由此列式解答即可.解:设x天可以修完.120×10=150xx=x=8;答:8天可以修完.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哪两种量成何比例,然后找准对应量,列式解答即可.35.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2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乙两数各是多少?【答案】甲数是,乙数是【解析】根据“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25,”可以求出甲乙两数的和,再根据“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即可求出一份是多少,甲、乙两数也就求出.解:25×2÷(3+4)×3=×3=;25×2﹣=50﹣=;答:甲数是,乙数是.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题意,找准对应量,找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即可.36.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周长之比为6:5,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倍,求这个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之比.【答案】这个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之比是7:5【解析】把长方形的宽看作单位“1”,则长为1,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即可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已知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周长之比为6:5,即正方形的周长是长方形周长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出正方形的周长,进而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然后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再根据比的意义解答.解:设长方形的宽为“1”,则长为1,长方形的周长:(11)×2,=22,=2,=;正方形的周长:=4;正方形的边长:4÷1=1;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比是:(1):12=:1=7:5;答:这个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之比是7: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的综合运用.37.王明读一本书,读了若干页后,这时已读的页数和未读的页数的比是2:3,如果再读5页,这时已读的页数和未读的页数的比是9:11.这本书有多少页?【答案】这本书有100页【解析】本题总页数不变,所以把总页数看作单位“1”,根据“这时已读的页数和未读的页数的比是2:3,”可得:这时已读的页数占总页数,根据“这时已读的页数和未读的页数的比是9:11.”可得:这时已读的页数占总页数的,那么再读的5页对应的分率是:,然后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5除以这个分率即可得出这本书有多少页.解:5÷(),=5÷,=100(页);答:这本书有100页.点评:这种类型的应用题一般情况下要把不变的量看作单位“1”,有时要把“和”看作单位“1”,有时要把“差”看作单位“1”(如年龄问题),这样便于统一单位“1”,进而找到数量对应的分率,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列式计算.38.一个容器中已注满水,有大、中、小三个球.第一次把小球沉入水中,第二次把小球取出,把中球沉入水中,第三次把中球取出,把小球和大球一起沉入水中,现知道每次从容器中溢出水量的情况是:第一次是第二次的,第三次是第二次的1.5倍.求三个球的体积之比.【答案】三个球的体积之比是:1:3:5【解析】根据题意,先设小球的体积是1,由此即可表示出每次溢出的水,再根据溢出的水与小球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解:第一次溢出的水是小球的体积,假设为1,第二次溢出的水是中球的体积﹣小球的体积,第三次溢出的水是大球的体积+小球的体积﹣中球的体积,第一次是第二次的,所以中球的体积为:1+2=3,第三次是第二次的1.5倍,第二次是2,所以大球的体积为:3﹣1+3=5,V 小球:V 中球:V 大球=1:3:5,答:三个球的体积之比是:1:3:5.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对应量,即可解答.39. 用20kg 花生仁可炸油8㎏,照这样计算,100吨花生花生仁可炸油多少吨?【答案】100吨花生花生仁可炸油40吨【解析】因为出油率一定,所以花生仁的质量和油的质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油的质量和花生仁质量的比值相等,设100吨花生花生仁可炸油x 吨,列方程解答即可.解:100吨花生花生仁可炸油x 吨,由题意得,=, 20x=100×8,20x=800,x=40.答:100吨花生花生仁可炸油40吨.点评:用比例知识解答,关键是判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列比例解答即可.40. (2012•泗县模拟)工程队修一条路,已修的和未修的长度比是1:5,再修490米后,已修的与未修的长度是比值恰好是3.这条路全长多少米?【答案】这条路全长840米【解析】由已修的和未修的长度比是1:5,可知:这是未修的占全长的,再修490米后,已修的与未修的长度是比值恰好是3,比值是3就是已修的与未修的长度是3:1,这时未修的占全长的,据此可知490米是全长的﹣,求全长多少米用490÷(﹣)计算解答. 解:490÷(﹣), =490÷,=840(米);答:这条路全长840米.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找出两次未修占全长的分率,这两次差就是490,用除法计算.41. (2012•泗县模拟)甲、乙两袋糖的重量比是4:1,从甲袋中取出10千克糖放入乙袋,这时两袋糖的重量比为7:5,求两袋糖的重量之和.【答案】两袋糖的重量之和是千克 【解析】原来乙袋占总重的,从甲袋中取出10千克糖放入乙袋,此时乙袋占总重的,则这10千克糖占总重的﹣,所以两袋糖的重量之和是10÷(﹣). 解:10÷(﹣) =10÷(﹣),=10÷,=(千克).。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比例及比例应用题(含部分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比例及比例应用题(含部分答案)全国通用

本讲的内容较多,分为分数的定义与分类、通分与约分的技巧、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为了老师讲解方便,我们加入了有关分数知识总结。

知识点总结部分适合对分数零基础的学生,其中知识点的例子可以作为铺垫题。

实际教学中,可视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讲解内容。

例题的线索和知识点的线索是一致的,可以把知识点的讲解融入到例题中去。

一、比的意义⑴3÷4也可以写作3∶4,读作3比4,比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后项,比的结果叫比值。

⑵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⑶比的性质由于3÷4=6÷8,所以3∶4=6∶8,因此得到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比值不变二、比例的意义⑴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9612:154:512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在以上3个比例中,我们可以发现:12:154:5125154609698126721282.4:1.660:40 2.440 1.66096=⇒⨯=⨯==⇒⨯=⨯==⇒⨯=⨯=⑵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我们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例子很多,随便写3个数就可以求第4个)如::1201:5512011201524xxxx==⨯⨯==教师随笔比例及比例应用题三、正比例和反比例(选讲)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两种量就叫做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的关系。

如果用字母x 、y 表示两种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y ÷x =k (一定)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 比例的应用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 比例的应用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 4.3比例的应用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一个底为4cm,高为6cm的三角形,按1:2缩小后得到的三角形面积为()cm²。

A.3B.6C.9D.122.一个鞋柜的高度是1.1米,画在图纸上的高是5.5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

A.1:5B.5:1C.1:20D.1:503.大楼高60m,大楼模型高与实际高度比是1:400,大楼模型高()。

A.15cm B.24cm C.12cm4.把一个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按4:1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厘米。

A.20厘米;4厘米B.20厘米;8厘米C.10厘米;8厘米5.配制一种药水,药粉和水重量的比是1∶500,现在要配制这种药水1002千克,需要药粉和水各()千克.(用比例方法解答)A.药粉3千克,水1500千克.B.药粉4千克,水1800千克.C.药粉2千克,水1000千克.D.药粉5千克,水1600千克.6.淘气和笑笑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离B地60千米处相遇?淘气和笑笑速度比是2∶3,则A、B两地相距()千米.A.200B.300C.400D.450二、判断题7.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它的大小和形状都随着变化。

()8.图上距离一定小于实际距离。

()9.把一个三角形按2:1放大后,其中30°角就变成60°角。

()10.比例尺1∶60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0千米。

()11.比例尺大的,实际距离也大。

()三、填空题12.我国东西长约5000千米,在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的长度是厘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南北长11厘米,我国南北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千米。

13.在比例尺为1︰2000的地图上,6厘米的线段代表实际距离米,180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14.上海与北京的实际距离约为15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图上距离为5分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如果画在另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应该画cm长。

数学比和比例的应用试题

数学比和比例的应用试题

数学比和比例的应用试题1.树台小学回族学生有1100人,回族学生人数与汉族学生人数的比是11:2,树台小学有汉族同学多少名?【答案】200【解析】由“回族学生人数与汉族学生人数的比是11:2”,可知:回族学生人数占11份,汉族学生人数占2份,用回族学生人数除以回族学生人数占得份数,先求出一份的数,然后即可求出汉族学生人数.解:1100÷11×2,=100×2,=200(人);答:树台小学有汉族同学200名.点评:此题是比的应用,主要考查先求一份的数,再求几份的数.2.粮店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108袋,大米和面粉的比是5:4,运来大米和面粉各多少袋?【答案】大米有540袋,面粉有432袋.【解析】由它们的比是5:4可知,面数是大米的,而大米比面粉多108袋,所以大米有108÷(1﹣)袋,进而求出面粉有多少袋.解:大米有:108÷(1﹣)=540(袋);面粉有:540×=432(袋);答:大米有540袋,面粉有432袋.点评:本题主要根据它们的比先求出面粉是大米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多的袋数求出各有多少袋.3.鸡的只数与鸭的只数比是4:7.(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鸭的只数是鸡鸭总数的.(3)鸭的只数是鸡的只数的倍.【答案】,,1.75.【解析】鸡的只数与鸭的只数比是4:7,把鸡的只数看作4份,鸭的只数7份.则鸡的只数和鸭的只数一共有4+7=11份,据此解答.解:(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4;(2)鸭的只数是鸡鸭总数的:7÷(4+7)=;(3)鸭的只数是鸡的只数的:7÷4=1.75.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份数进行解答.4.学前班有几十位小朋友,老师买来176个苹果,216块饼干,324粒糖,并将它们尽可能多的平均分给每位小朋友,余下的苹果、饼干、糖的数量之比是1:2:3.问:学前班有多少位小朋友?【答案】34【解析】因为1+2=3,176+216﹣324=68,所以全班的人数应是68的约数.68的大于10的约数是17、34和68.据此解答.解:如果全班人数为17,176÷17=10…6,216÷17=12…12,324÷17=19…1,16:12:1≠1:2:3不符合题意;如果全班人数为34,176÷34=5…6,216÷34=6…12,324÷34=9…18,6:12:18=1:2:3符合题意;如果全班人数为68,176÷68=2…40,216÷68=3…12,324÷68=4…52,40:12:52≠1:2:3不符合题意;答:学前班有34位小朋友.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全班的最多是多少,然后再分情况进行讨论.5.六年级甲乙两班人数比为3:2,甲班转给乙班3名同学后,两班人数比为4:3,问甲乙两班原来各有多少人?【答案】甲班原来有63人,乙班原来有42人.【解析】根据“六年级甲乙两班人数比为3:2”,可知甲班人数是乙班的,设乙班原有x人,甲班就有x人;再根据“甲班转给乙班3名同学后,两班人数比为4:3”,列出比例,进而解比例得解.解:设乙班原有x人,甲班就有x人,由题意得:(x﹣3):(x+3)=4:3,x﹣9=4x+12,x=21,x=42;x=×42=63;答:甲班原来有63人,乙班原来有42人.点评:此题考查比的应用,关键是根据甲乙人数的比,推知甲班人数是乙班的,再根据甲班转给乙班3名后的比,列出比例得解.6.东、西两个仓库所存粮食的比是7:3.如果从东仓库运60吨粮食到西仓库,则东仓库存粮占西仓库的150%,两个仓库共存粮多少吨?【答案】600【解析】因两个仓库存粮的总数不变,原来东仓库的存粮占两库存粮的,“从东仓库运60吨粮食到西仓库,则东仓库存粮占西仓库的150%”,就是东仓库与乙仓库存粮的比是150:100=3:2,这是东仓库的存粮就占两库存粮的,60吨对应的分率就是两库存粮的﹣=,据此解答.解:东仓库存粮占西仓库的150%”,就是东仓库与乙仓库存粮的比是150:100=3:2,这是东仓库的存粮就占两库存粮的,60÷(﹣),=60÷,=600(吨).答:两个仓库共存粮600吨.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不变量的两库存粮的总数,再分别求出东仓存粮原来和运出后各占两库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60对应的分率求出两库的存粮总数.7.甲乙两车间人数比是3:5,若从乙车间调10人到甲车间,现在甲乙车间的人数比是2:3,原来甲车间有多少人?【答案】30【解析】根据题干,设原来甲车间有3x人,则乙车间就是5x人,从乙车间调10人到甲车间后,甲车间是3x+10人,乙车间是5x﹣10人,再根据现在甲乙车间的人数比是2:3,列出比例式求出x的值即可解答.解:设原来甲车间有3x人,则乙车间就是5x人,根据题意可得:(3x+10):(5x﹣10)=2:3,2(5x﹣10)=3(3x+10),10x﹣20=9x+30,x=10,10×3=30(人),答:甲车间原有30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已知的甲乙两个车间的人数之比,正确的设出未知数,再根据变化后的比列出比例式即可解答.8.妈妈5月份的工资是3200元,这个月花去的和剩下的钱数的比是5:3,花去的比剩下的多多少元?【答案】800【解析】由题意,把3200元看作5=3=8份,每份是3200÷8=400(元),又知花去的比剩下的多2份,那么花去的比剩下的多400×2元,解决问题.解:3200÷(5+3)×(5﹣3),=3200÷8×2,=400×2,=800(元);答:花去的比剩下的多800元.点评:把总钱数看作8份数,求出每份数,进一步解决问题.9.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3小时行驶105km.用同样的速度又行驶了1.2小时到达乙城,甲城到乙城有多少千米?(用比例解)【答案】147【解析】根据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决问题.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105:3=x:(3+1.2),3x=105×(3+1.2),3x=441,x=147;答:甲城到乙城有147千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及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判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注意1.2小时是在前面3小时行驶后又行驶的时间,不是总路程对应的时间.10.一块铜锌的合金质量是760g,现在按锌、铜1:3的比例重新熔铸,需要添加40g铜,原有锌、铜各多少克?【答案】锌重200克,铜重560克.【解析】由题意得现在合金的重量为760+40=800克,根据现在合金中锌:铜=1:3,可知把总重量平均分成1+3=4份,用总重量除以总份数即可求出一份的重量,再用一份的重量分别乘各自占的份数即可求出现在合金中各自的重量,进而可以求出原来的重量.据此解答即可.解:(760+40)÷(1+3),=800÷4,=200(克),锌重:200×1=200(克)原来铜重:760﹣200=560(克).答:原有锌重200克,铜重560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利用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求出每一份的重量.11.用192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7:5:4.这个长方体框架的体积是多少?【答案】3780【解析】根据“用192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可知一个长、宽、高的长度和是192除以4,也就是要分配的总量;把这个总量按7:5:4的比例进行分配,进一步求出它的长、宽、高的长度分别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框架的体积也就迎刃而解了.解:要分配的总量:192÷4=48(厘米),长:48×=21(厘米),宽:48×=15(厘米),高:48×=12(厘米),长方体框架的体积:21×15×12=3780(立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框架的体积是3780立方厘米.点评:此题属于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题,关键是弄清要分配的总量和按什么比例进行分配,再进一步解决问题.12.小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26页,这时已读的与剩下的页数比是7:5,这本书小明还有多少页没读?【解析】70读了两天后,已读的与剩下的页数比是7:5,即此时已读的占全部的,由于第一天读了第一天读了全书的,则第二天读的占全书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了全书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26页,则全书的页数为26÷(﹣﹣),由此可知,这本书小明没有读的还有26÷(﹣﹣)×页.解:26÷(﹣﹣)×=26÷(﹣﹣)×,=26÷×,=70(页).答:小明没读的页数为70页.点评:首先根据两天后已读的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求出已读页数占全部页数的分率,进而求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的占全部的分率是完成本题的关键.13. A、B两的地相距36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已知甲车与乙车速度的比是7:5,求乙车的速度.【答案】50【解析】根据路程除以相遇时间等于速度和,即可求出甲、乙的速度和,再由甲车与乙车速度的比是7:5,即可求出乙车的速度.解:360÷3=120(千米),乙车的速度占甲、乙速度和的几分之几:5÷(7+5)=,120×=50(千米);答:乙车的速度是50千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速度,路程,相遇时间的关系,求出速度和,再找出对应量,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即可.14.哲商小学原来新、老两个校区六年级人数的比是5:7,这学期老校有30人去新校,新校有6人转到老校,这样新校六年级的人数是老校六年级人数的.现在新校区六年级学生有多少人?【答案】384【解析】老校有30人去新校,新校有6人转到老校,变化的人数实际为(30﹣6),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不变的量是总人数,所以把两校总人数当做单位“1”,通过两校人数比的变化求出总人数是多少之后就能求出新校区有多少人.解:(30﹣6)÷(﹣)=24÷=864(人),864×=384(人)答:现在新校区六年级学生有384人.点评:本题关健是找出不变量,然后根据不变量求出所求问题.15.将8本相同厚度的书叠起来,高度是30厘米.如果将20本这样相同厚度的书叠起来,那么高度是多少厘米?(要求用比例的方法)【答案】75厘米.【解析】根据题意知道,一本书的厚度一定,书叠起的高度与书的本数成正比例,由此列比例解答.解:设20本书叠起的高度是x厘米,30:8=x:20,8x=30×20,x=,x=75;答:20本书叠起的高度是75厘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判断出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再列出比例解答即可.16.求未知数Ⅹ﹣3x=:4=3.5:x.【答案】x=;x=10.【解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3x,再减去,最后除以3来解.(2)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原式转化为,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来解.解:(1),,,,x=;(2):4=3.5:x,,,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能力,注意等号要对齐.17.三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长120千米的路,第一队修了这条路的,第二队与第三队所修路长的比是3:5,第三队修了多少千米?【答案】第三队修了45千米【解析】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先求出第二队和第三队所修路长的和是:120×(1)=72千米;再根据比的意义,即可求出第三队修的路长.解:120×(1)=72(千米),3+5=8,72×=45(千米),答:第三队修了45千米.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8.100吨甘蔗可以榨糖12吨,照这样计算,6000吨甘蔗可以榨糖多少吨?如果要榨糖360吨,需要用甘蔗多少吨?【答案】6000吨甘蔗可以榨糖720吨;如果要榨糖360吨,需要用甘蔗3000吨.【解析】根据甘蔗的榨糖量一定,甘蔗的质量与糖的质量成正比例,由此设出未知数,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1)6000吨甘蔗可以榨糖x吨,100:12=6000:x,100x=12×6000,x=720;(2)如果要榨糖360吨,需要用甘蔗y吨,100:12=y:360,12y=100×360,y=,y=3000;答:6000吨甘蔗可以榨糖720吨;如果要榨糖360吨,需要用甘蔗3000吨.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先判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即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再列出比例解答即可.19.李师傅3小时做了48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做多少个零件?(用比例解答)【答案】8小时可做128个零件【解析】根据题意知道,工作效率一定,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由此列式解答即可.解:8小时可做x个零件,x:8=48:3,3x=8×48,x=,x=128;答:8小时可做128个零件.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题意,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三者的关系,列式解答即可.20.贝贝家来了3位客人,贝贝拿出20ml浓缩果汁按1:50的比给客人冲果汁喝,用如下图的玻璃杯,果汁倒至处,贝贝和客人每人一杯够吗?【答案】贝贝和客人每人一不杯够【解析】根据题意,求出20ml浓缩果汁按1:50,可配果汁多少,再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求出玻璃杯的体积,再进行比较即可.解:果汁体积为20×50=1000(ml)=1000(立方厘米),6÷2=3(厘米),4个玻璃杯里果汁体积为π×32×15××4=1130.4(立方厘米),1130.4>1000.2;答:贝贝和客人每人一不杯够.点评:解答此题主要分清所求物体的形状,转化为求有关图形的体积或面积的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21.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往乙港,每小时行25千米.12小时到达,返回时每小时行30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用比例知识解答)【答案】10小时可以到达【解析】根据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设x小时可以到达,30x=25×12,x=,x=10,答:10小时可以到达.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先判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即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再列出比例解答即可.22.(2011•平和县模拟)架线班要架设一条通讯线路,计划每天架设105米,40天完成.如果每天架设120米,多少天可以完成?(用方程解)【答案】35天可以完成【解析】根据通讯线路的总米数一定,每天架设的米数与架设的天数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决问题.解:设x天可以完成,120x=105×40,x=,x=35,答:35天可以完成.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每天架设的米数×架设的天数=通讯线路的总米数(一定),由此判断成何比例.23.(2011•宿州模拟)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的比是4:1..【答案】正确【解析】因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4:1;据此解答即可.解: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边长×4):边长=4:1;故答案为:正确.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进一步求得问题即可.24.(2011•郑州模拟)操场上有108名同学在锻炼身体,其中女生占,后来又来了几名女生,使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3:7,后来来了几名女生?【答案】后来来了12名女生【解析】根据“女生占,”知道男生占(1﹣)由此求出男生的人数;再根据后来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3:7,知道后来男生占总数的,又因为男生的人数不变,所以可以求出后来的总人数,进而求出后来来的女生的人数.解:108×(1﹣)﹣108,=108×﹣108,=84×﹣108,=120﹣108,=12(名);答:后来来了12名女生.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知道男生的人数不变,然后将比转化成分数,再找出对应量,利用基本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即可.25.(2012•宜宾县模拟)AB两种商品原来价格之比为7:3,如果它们的价格分别上涨70元,则价格之比变成7:4.问这两种商品原来的价格各是多少元?【答案】甲种商品原来的价格是210元,乙种商品原来的价格是90元【解析】根据题意知道,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差不会变化,由此根据“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是7:3”,知道原来甲占价格差的,再根据“价格之比是7:4.”知道后来甲占价格差的,由此用70除以(﹣),即可求出价格差,进而求出这两种商品原来的价格.解:价格差是:70÷(﹣),=70÷,=70×,=120(元);甲原来的价格是:120×,=120×,=210(元),乙原来的价格:210﹣120=90(元);答:甲种商品原来的价格是210元,乙种商品原来的价格是90元.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价格差不变化,将比转化为分率,统一单位“1”,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26.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不同的纸板,正方形纸板总数与长方形纸板总数之比为2:5.现在将这些纸板全部用来拼成横式和竖式两种无盖纸盒,其中竖式盒由一块正方形纸板做底面,四块长方形纸板做侧面(图1),横式盒由一块长方形纸板做底面,两块长方形和两块正方形纸板做侧面(图2),那么做成的竖式纸盒与横式纸盒个数之比是多少?【答案】做成的竖式纸盒与横式纸盒个数之比是4:3【解析】此题可以用设数法来解答,假设竖式纸盒有a个,横式纸盒有b个,由题意列式为(a+2b):(4a+3b)=2:5,然后化简即可.解:设竖式纸盒有a个,横式纸盒有b个,则共用长方形纸板(4a+3b)块,正方形纸板(a+2b)块.根据题意有:(a+2b):(4a+3b)=2:5,即5(a+2b)=2(4a+3b),5a+10b=8a+6b,3a=4b,即a:b=4:3.答:做成的竖式纸盒与横式纸盒个数之比是4:3.点评:此题的解题思路是:先设出竖式纸盒和横式纸盒的个数,然后相应地表示出共用长方形纸板的块数,正方形纸板的块数,再根据正方形纸板总数与长方形纸板总数之比为2:5,列出等式并化简.27.装修一间客厅,用边长5dm的方砖铺地,需要80块,用边长4dm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用比例知识解答)【答案】用边长4dm的方砖铺地需要125块【解析】根据题意知道客厅的面积一定,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决问题.解:设用边长4dm的方砖铺地需要x块,4×4×x=5×5×80,16x=25×80,x=,x=125;答:用边长4dm的方砖铺地需要125块.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哪两种量成何比例,注意此题给出的5dm与4dm是方砖的边长,不是方砖的面积.28.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如果每小时加工50个,6小时可以加工完.若每小时加工60个,多少小时可以加工完?(用比例解)【答案】5小时可以加工完【解析】根据题意知道,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即总工作量一定,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设x小时可以加工完,60x=50×6,x=,x=5,答:5小时可以加工完.点评:关键是根据题意,先判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即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再列出比例解答即可.29.(2010•泸西县模拟)一座16层高的住宅楼(层高3米),地基深为8米.按照这样的比例,盖一座22层高的住宅楼,需打多深的地基?【答案】需打11米深的地基【解析】由题意可知:每米的楼高需打地基的深度是一定的,则楼的高度与地基的深度成正比例关系,据此即可列比例求解.解:设需打x米深的地基,则有(16×3):8=(22×3):x,48x=66×8,48x=528,x=11;答:需打11米深的地基.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若两个量的商一定,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从而可以列比例求解.30.(2012•同心县模拟)用600页纸装订同样的练习本如下表:600=(2)、根据上面的关系式,求X=15时,Y=.(3)、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成比例吗?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答案】XY,40【解析】(1)由表格知道每本装订的页数×装订的本数=600,所以用Y表示装订的本数,用X表示每本装订的页数,那么600=XY;(2)把X=15时代入XY=600解方程即可求出Y的值;(3)判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1)因为每本装订的页数×装订的本数=600,所以用Y表示装订的本数,用X表示每本装订的页数,那么600=XY;(2)把X=15时代入XY=600,即15Y=600,Y=600÷15,Y=40,(3)因为练习本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600(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所以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成反比例,故答案为:XY,40.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31.小明和小红所集邮票张数的比是5:6,小明给小红10张邮票后,小明和小红邮票张数的比是4:5.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邮票?【答案】小明和小红一共有990张邮票【解析】因原来小明和小红所集邮票张数的比是5:6,就是小明的邮票张数占全部邮票的,小明给小红10张邮票后,小明和小红邮票张数的比是4:5,就是小明的邮票张数占全部邮票的,也就是全部邮票的()就是10,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可列式解答.解:10,=10÷,=10,=990(张).答:小明和小红一共有990张邮票.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比与分数的掌握,和利用分数除法的意义解题的能力.32.某工程队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4:3.因支援其他工程,调走女职工66人,这时女职工人数是男职工人数的,这个工程队原来有男职工多少人?【答案】这个工程队原来有男职工有216人【解析】根据“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4:3.”知道女职工人数是男职工的,又根据题意知道男职工的人数不变,而女职工的人数由占男职工的变为占男职工人数的,是因为调走女职工66人,因此用对应的数66除以对应的分数(﹣),就是要求的单位“1”,即原来男职工的人数.解:66÷(﹣),=66÷,=66×,=216(人);答:这个工程队原来有男职工有216人.点评:根据男职工的人数不变,将单位“1”统一为男职工的人数,再找出对应的分率与对应的数,用除法列式解答即可.33.同一种方砖铺一间长8米,宽6米的乒乓球室的地板,先用200块方砖就铺了32平方米,余下的还要多少方砖?(用比例解)【答案】余下的还要100块方砖【解析】由题意可知:每块方砖的面积是一定的,则铺设的底面的面积与需要的方砖的块数成正比例,据此即可列比例求解.解:设余下的还要x方砖,则有32:200=(8×6﹣32):x,32x=200×(8×6﹣32),32x=200×16,32x=3200,x=100;答:余下的还要100块方砖.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若两个相关联量的商一定,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从而可以列比例求解.34.建筑工地计划运进一批水泥,第一次运来总数的25%,第二次运来180吨,这时运来的与没运来的吨数比是4:3,工地计划运进的这批水泥是多少吨?【答案】工地计划运进的这批水泥是560吨【解析】第二次运来180吨后,运来的与没运来的吨数比是4:3,即已运来的占总数的,又第一次运来总数的25%,则这180吨占总数的﹣25%,所以这批水泥共有180÷(﹣25%)吨.解:180÷(﹣25%)=180÷(﹣25%),=180÷,=560(吨).答:工地计划运进的这批水泥是560吨.点评:首先根据二次运来180吨,运来的与没运来的吨数比求出已运来的占总数的分率是完成本题的关键.35.修一条公路,已经修的和没有修的长度比是1:3,再修300米,已经修的长度是没有修的,共修了多少千米?【答案】共修了1.2千米【解析】根据“已经修的和没有修的长度比是1:3,”知道已经修的占公路总长度的,再根据“已经修的长度是没有修的,”知道已经修的长度占公路总长度的,,由此用(﹣)去除对应的量300米就是这条路的总长度,进而求出修路的千米数.解:300÷(﹣)=300÷,=3600(米);3600×,=3600×,=1200(米),1200米=1.2千米.答:共修了1.2千米.点评:这道题单位“1”是这条公路的全长,单位“1”是不变的,统一单位“1”,找到300米的对应分率,用除法求出单位“1”进而得出答案.36.(2012•商丘模拟)一堆煤,第一天运走的吨数与总吨数的比是1:3,第二天运走4.5吨后,两天正好运走了总数的一半,这堆煤有多少吨?【答案】这堆煤有27吨【解析】把这堆煤的总量看作单位“1”,由题意可知:第一天运走的吨数占总吨数的,再据“第二天运走4.5吨后,两天正好运走了总数的一半”可知,第二天运走的吨数占总吨数的(),而第二天运走的实际吨数是4.5吨,所以用4.5除以()就是这堆煤的总量.解:4.5÷(),=4.5÷,=27(吨);答:这堆煤有27吨.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4.5吨的对应分率(),进而求出这堆煤的总量.37.装配车间要装配一批洗衣机,计划每天装配42台,20天内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多装配8台,需要几天完成?(有比例知识解)【答案】实际每天多装配8台,需要16.8天完成【解析】根据题意知道洗衣机的总量一定,每天装配的台数×装配需要的天数=洗衣机的总量(一定),所以每天装配的台数与装配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设需要x天就可以完成任务,(42+8)x=42×20,50x=840,x=16.8;答:实际每天多装配8台,需要16.8天完成.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洗衣机的总量一定,每天装配的台数与装配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38.工程队修一条路,上半月修好的米数与全长的比是1:5.如果再修360米,就正好修了这条路的一半.这条路全长多少米?【答案】这条路全长1200米【解析】把全长看作单位“1”,根据“上半月修好的米数与全长的比是1:5”,可知上半月修好的米数占全长的,再根据“如果再修360米,就正好修了这条路的一半”,可以求出360 米就相当于全长的(﹣),然后用除法计算.解:360÷(﹣),=360×,=1200(米);答:这条路全长1200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分数除法的应用及比与分数的关系,用数量除以它的对应分率就是单位“1”,即全长.39.李明与王华身高的比是6:5,李明比王华高;王华比李明矮.【答案】;【解析】(1)把王华的身高看作单位“1”,则李明的身高是王华身高的,于是利用分数减法的意义即可求解;(2)把李明的身高看作单位“1”,则王华的身高是李明身高的,于是利用分数减法的意义即可求解.解:(1)﹣1=;(2)1﹣=;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设出不同的单位“1”,比谁就把谁看作单位“1”,从而问题逐步得解.40.一种合金中A和B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4:5,那么A物质的质量占这种合金的.【答案】【解析】一种合金中A和B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4:5,A物质的质量占这种合金的,据此解答.解:=,答:么A物质的质量占这种合金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比与分数之产关系的掌握情况.41.某校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8:7,则男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答案】;【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单位“1”的量是全校学生人数,男生人数占了其中的8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7份,进而可知全校学生就是8+7=15分,据此用男生人数除以全校人数,用女生人数除以全校人数即可解答.解:7+8=15,。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比例的应用人教版含解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比例的应用人教版含解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比例的应用人教版含解析比例的应用【运用比例解决问题】(2019﹒天河区模拟)晴晴全家“五一”到中山公园游玩,拍了许多照片,她买了一本相册,如果每页放6张照片,刚好放16页,现在晴晴打算每页只放4张,25页够放下这些照片吗?(用比例解)【考点】比例的应用.用比例解决问题【分析】根据照片的数量是一定的,每页放相片的张数×放照片的页数=照片的数量(一定),由此判断每页放相片的张数与放照片的页数成反比例,设出未知数,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答】解:设每页只放4张,可以放x 页,4x =6×16,x =6×164, x =24,因为25>24,所以25页够放下这些照片,答:25页够放下这些照片.【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先判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即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再列出比例解答即可.例2 (2019春﹒法库县期末)淘气和笑笑收集的邮票张数的比是3:5.淘气收集了36张邮票,笑笑收集了多少张邮票?【用比例解】【考点】比例的应用.比例的应用【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已知淘气和笑笑收集的邮票张数的比是3:5.淘气收集了36张邮票,设笑笑收集了x 张邮票,据此列比例解答.【解答】解:设笑笑收集了x 张邮票,3:5=36:x3x =5×36x =5×363x =60.答:笑笑收集了60张邮票.【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例3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

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1)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成_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是相等的。

(2)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X千米答:每小时需要行驶千米。

(3)如果把例2中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互换一下: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和比的应用
练习题一、学校四、五、六年级共140人参加旅行活动。

四、五年级的人数比是2:3,五、六年级的人数比是4:5,问四、五、六年级各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解析:
下一步:
下一步:
四五六三个年级的人数比为:
45:1:32。

答案:
解:设五年级的人数为单位1,则:
四年级人数是五年级人数的
23,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人数的54。

所以有: 140÷(23+1+54
)=48(人) 48×23
=32(人) 48×54
=60(人) 答:四、五、六年级各有32人、48人、60人参加了旅行活动。

小结:这是一道连比的实际问题,要根据其中一个中间量(五年级人数)来找出三个年级的人数比。

举一反三、
长方体棱长之和是88厘米,它的长和宽的比是2:1,宽与高的比是3:2。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二、同学们从学校往景点走,这段路分为上坡、平路、下坡三段。

各段路程的比是1:2:3。

走完这三段路所用的时间比是4:5:6。

已知上坡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路程全长12千米,问:到达目的地一共要多少时间?
解析:
上坡的路程为: 。

下一步:
12÷(1+2+3)×1=2(千米)
下一步:
上坡的时间为:2÷3=
32(小时) 下一步:
上坡所用的时间占总时间的
4456++。

答案:
解:由题意可知:
上坡、平路、下坡的路程比是1:2:3,而全长是12千米,则
12÷(1+2+3)=2(千米)
又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则上坡的时间为:
2÷3=23
(小时) 而上坡所用的时间占总时间的
415,所以总时间为:
2 3÷
4
15
=
5
2
(小时)
答:到达目的地一共要5
2
小时。

小结:求数量之间的比,要充分运用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并用比的基本性质来解答。

举一反三:
如图,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60厘米,两边上的高分别为6厘米、9厘米。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同学们到达森林公园,平均分成3组准备给森林公园植树。

第一、二、三小组平均植1棵树的时间分别是2分钟、3分钟、4分钟。

现在有130棵树要植,如果规定三个小组要用同样多的时间完成任务,每组各应植多少棵树?
解析:
各小组在相同时间(取1分钟)内各植()棵树;
则三个小组的工作效率比为(::);
最后按照比例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