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教学大纲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种植基础》教学大纲一、依据及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对口升学高考要求,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特制定该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有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植物生长的营养调节、植物生长的常见病害与虫害、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结合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简单的农事操作,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
理解掌握种植基础的相关理论,能用理论技术去解释和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同时也为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同学奠定基础,以取得优异成绩升入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
四、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掌握植物生长常见病虫害的基本知识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和途径。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初步具有对土壤质地的简易测定能力。
2. 具有科学、合理使用各种常用肥料的能力。
3. 具有识别常见植物病虫害及综合防治的基本能力。
4. 能正确使用常用植保器械及维修。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热爱农业科学、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 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3.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具有职业道德意识。
五、课时分配表六、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明确种植业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种类及作用,了解种植业的发展现状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1、种植业的概念及特点。
2、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包括产量形成因素及产量的保护因素。
3、种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热带水果种植教学大纲
热带水果种植教学大纲热带水果种植教学大纲热带水果是指生长在热带地区的水果,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热带水果种植教学大纲的编制对于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和水果品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热带水果的选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热带水果种植教学大纲的内容。
一、热带水果的选择热带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多种水果,如香蕉、菠萝、芒果等。
在编制热带水果种植教学大纲时,首先需要对这些水果进行筛选和评估。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果品种,能够提高种植的成功率和产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确保种植的水果能够有良好的销售前景。
二、热带水果种植技术热带水果的种植技术是热带水果种植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包括土壤准备、育苗、移栽、施肥、灌溉、修剪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土壤准备是种植的基础,需要保证土壤的肥沃和透气性。
育苗和移栽是热带水果种植的关键环节,需要掌握适当的时间和方法。
施肥和灌溉是保证水果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需要根据水果的生长阶段和土壤状况进行合理的施用。
修剪是调整水果树形和促进果实生长的重要措施,需要根据不同水果的生长特点进行操作。
三、热带水果病虫害防治热带水果的病虫害是种植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对于保证水果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编制热带水果种植教学大纲时,需要详细介绍热带水果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例如,香蕉的黑腐病、菠萝的螨虫、芒果的果实蝇等。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
同时,还需要强调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四、热带水果的采收和贮藏热带水果的采收和贮藏是决定水果品质的重要环节。
在热带水果种植教学大纲中,需要详细介绍热带水果的采收时机和采收方法。
不同水果的采收时机和采收方法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水果的成熟度和品质要求进行判断。
采收后的水果需要进行贮藏,以延长其保鲜期和提高市场价值。
贮藏条件的控制和贮藏方法的选择对于水果的质量保持至关重要。
《口腔种植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种植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口腔种植学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介绍口腔种植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口腔种植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的掌握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口腔种植学的历史和发展
2. 口腔种植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3. 口腔种植材料的分类和选择
4. 口腔种植术前评估与治疗规划
5. 口腔种植手术的常见技术和操作步骤
6. 口腔种植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7. 口腔种植修复与康复的考虑因素
8. 口腔种植学研究与进展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口腔种植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和临床操作,让学生掌握口腔种植术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步骤。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口腔种植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考核方式
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回答提问。
2. 成绩考核:通过课程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考核。
五、参考教材
1. 《口腔种植学导论》李明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2. 《口腔种植学基础与临床实践》张华著,科学出版社,2019年
3. 《口腔种植学手术操作与临床技巧》王刚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
以上为口腔种植学理论教学大纲的完整版,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口腔种植学理论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研究与实践能力。
作物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作物栽培技术课程类别:职业技术课总学时:60,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40,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20适用对象:种子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土壤学、遗传学、育种学、耕作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作物栽培学总论,着重作物栽培的理论基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进行合理调控,制定高产、优质、低耗的栽培技术体系。
各论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水稻等作物为代表,讲授其播种、育苗与定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技术,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课堂采用启发式,主要讲授教材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并介绍作物栽培的最新科技动向。
要求学生掌握主要作物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即掌握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和所投入的生产资料,获取作物最优品质、最佳产量和最高效益的栽培理论与技术。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作物栽培技术是种子专业专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教学目的:通过对作物栽培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作物栽培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要求学生掌握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先进实用的高产优质栽培理论和技术。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单元一作物栽培简介(一)目的与要求了解作物及作物栽培的概念,了解我国及世界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熟悉我国栽培作物的分布状况。
理解作物布局及立体种植的基本原理。
掌握作物的主要种植方式及立体种植技术。
(二)教学内容1.作物及作物栽培的概念与特点2.作物生产现状与展望3.我国栽培作物的分类与分布4.种植制度4.1 作物布局4.2作物的种植方式5.立体种植技术(三)实践环节实验一观察识别常见农作物,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为理论课,采用板书教学。
本次课在整门课程学习中占据引导学生入门和兴趣培养作用,提请学生给予充分的重视。
单元二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一)目的与要求了解谷类、豆类、薯类、油料及其他特种作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绿色手指:我会种菜》——初级劳动课教学大纲
《绿色手指:我会种菜》——初级劳动课教学大纲绿色手指:我会种菜——初级劳动课教学大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种植技能,培养对农业的兴趣,并了解种植的重要性和益处。
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 讲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解释光照、温度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特点2. 种植实践-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初级种植的植物品种- 教授如何准备土壤和种植- 指导学生进行种子的种植和幼苗的培育- 教授如何浇水、施肥和防虫害-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3. 知识运用- 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教授如何解决常见的种植问题和疾病防治方法-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改进种植技术的方法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种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示范演示:通过实际操作种植植物,让学生亲自参与并研究种植技巧。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次种植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4.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农田或植物园,让他们亲身感受农业生产和植物生长的过程。
评估方式1. 参与度评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 实践操作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的技能掌握和操作准确性。
3. 知识理解评估: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考察学生对种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作品展示评估:要求学生记录种植过程和结果,并展示自己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级劳动课的农业种植教材。
2. 图书资料:准备有关植物种植和农业知识的图书,供学生参考。
3. 种子和幼苗:提供适合初级种植的植物种子和幼苗。
4. 工具和设备:准备必要的种植工具、土壤和种植等。
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设10个学时,按照以下安排进行教学:1. 第一学时: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2. 第二学时:讲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3. 第三学时:解释光照、温度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4. 第四学时: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特点5. 第五学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初级种植的植物品种6. 第六学时:教授如何准备土壤和种植7. 第七学时:指导学生进行种子的种植和幼苗的培育8. 第八学时:教授如何浇水、施肥和防虫害9. 第九学时: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10. 第十学时:复总结,展示学生的成果和心得体会备注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初级劳动课的种植教学参考,具体的教学细节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小学实践教学:《蔬菜种植技术》教案与教学设计
小学实践教学:《蔬菜种植技术》教案与教学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教授小学生蔬菜种植技术。
通过种植蔬菜,学生将学习到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蔬菜种植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掌握种植蔬菜的基本技术,包括选址、施肥、浇水、除草等。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1. 蔬菜种植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种植蔬菜的基本技术:选址、施肥、浇水、除草等。
3. 蔬菜生长观察和记录。
四、教学方法1.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校园内的小菜园进行实地观察,了解蔬菜的生长环境和需求。
2. 示范操作:教师示范蔬菜种植的基本技术,让学生模仿操作。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块菜地,进行蔬菜种植和管理。
4.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观察表中。
五、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蔬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蔬菜种植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蔬菜种植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3.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小菜园进行实地观察,了解蔬菜的生长环境和需求。
4. 示范操作:教师示范种植蔬菜的基本技术,如选址、施肥、浇水、除草等。
5. 学生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块菜地,进行蔬菜种植和管理。
6.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观察表中。
7. 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关注蔬菜的生长情况。
六、教学评估1. 教师实地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评估他们的种植技术和动手能力。
2. 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估他们对蔬菜生长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资源1. 蔬菜种植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实地观察的小菜园。
3. 观察表和记录表。
八、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将种植的蔬菜带回家,继续观察和照料。
农作物种植技术教学大纲
农作物种植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农作物种植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农产品的质量。
为了提高农民对农作物种植技术的认识和掌握,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2. 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态需求3. 学习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4. 掌握病虫害防治的方法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决策能力三、教学内容1. 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a. 种子发芽和生长b. 茎叶生长和形态发育c. 开花和结实d. 结实后的营养转移和成熟e. 冬季休眠和春季复苏2. 农作物的生态需求a. 光照需求和光合作用b. 温度需求和温度适应性c. 湿度需求和水分调控d. 土壤要求和根系发育3. 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a. 肥料的种类和配比b. 施肥的时机和方法c. 土壤有机质的管理d. 土壤酸碱度的调节4. 病虫害防治的方法a. 病虫害防治的原则b. 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c. 农作物抗病虫害的培育d. 农药的正确使用5. 实践操作和决策能力培养a. 农作物的播种和移栽技术b. 农作物的灌溉和排水技术c. 农村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d. 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决策思维和判断能力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座、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传授农作物种植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的实际种植过程,进行操作演练,培养实际技能。
3. 群体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农田中实地考察,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笔试:通过闭卷考试,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操作,编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能力和讨论能力。
4. 实地考察报告:根据学生实地考察的情况,要求学生撰写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现场情况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水稻栽培教学大纲
水稻栽培教学大纲
一、引言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与栽培技术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全面介绍水稻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帮助学生掌握水稻种植的关键要点,提高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实践能力。
二、水稻栽培概述
1. 水稻的起源与传播
2. 水稻的生长环境要求
3. 水稻栽培的分类及主要品种介绍
三、水稻的生育期及生长特点
1. 水稻的生育期划分
2. 水稻的生长特点及需求
3. 水稻的生长环境要求
四、水稻的基本栽培技术
1. 土壤准备与改良
a. 土壤选择与土质改良
b. 施肥与调节土壤pH值
c. 水分管理与灌溉
2. 水稻的播种与移栽
a. 主要播种方法与时间选择
b. 水稻的移栽技术要点
3. 水稻的田间管理
a. 杂草的防治与控制
b. 病虫害防治
c. 水稻的养分管理与追肥要点
4. 水稻的收获与后期处理
a. 收获时机与方法
b. 水稻的脱粒与干燥
c. 储存与销售
五、水稻栽培的新技术与趋势
1. 水稻的生态栽培技术
2. 水稻的精准种植与管理技术
3. 水稻育种与基因改良的新进展
六、总结与展望
本教学大纲简要介绍了水稻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水稻的栽培过程及其相关要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水稻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未来的水稻栽培将朝着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希望学生们能够不断学习和实践,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注:本文中所示的章节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情况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种植养殖培训教学大纲模板
---一、培训名称: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二、培训目标:1. 提高学员的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水平。
2. 帮助学员掌握现代农业管理知识。
3. 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
4. 促进学员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
三、培训对象:- 农村种植养殖户-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农村合作社成员- 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四、培训时间:- 短期培训:3-5天- 长期培训:1-3个月五、培训地点:-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业示范园区- 农业科研机构六、培训内容:模块一:农业基础知识1. 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 农业政策法规解读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模块二:种植技术1. 作物种植基础知识2. 土壤管理技术3. 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4. 肥料施用与病虫害防治5.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6. 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模块三:养殖技术1. 畜禽养殖基础知识2. 畜禽饲料与营养3. 畜禽繁殖技术4. 畜禽疫病防控5. 畜禽舍建设与环境控制6. 畜禽产品加工与市场拓展模块四:农业经营管理1. 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2. 农产品市场分析3. 农业品牌建设4. 农业金融知识模块五:实践操作1. 田间实训2. 养殖场实训3. 农业新技术应用实训七、培训方式:1. 讲座教学2. 案例分析3. 田间实地教学4. 角色扮演5. 互动交流八、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2. 实践操作考核3. 期末考试4. 学员满意度调查九、培训师资:- 农业专家-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农业科研人员- 经验丰富的种植养殖户十、培训资源:- 教材与参考书籍- 农业技术光盘- 农业网站与数据库- 农业示范园区与生产基地---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模板,具体的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和师资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种植技术教学大纲
种植技术教学大纲农学院种植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种植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种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培养其对农业生产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种植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要素和环境因素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作物种植技术的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土壤处理、播种播种、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3. 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作物生长生理学基础- 光合作用与光合效率调控- 水分与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气候环境对作物生长的影响2. 种子与播种技术- 种子质量评定与处理- 不同作物的播种方法与时机- 种子萌发与幼苗管理3. 土壤管理与肥料应用- 土壤理化性质与改良技术- 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的选择与施用方法- 土壤肥力养分平衡与调控4. 水分管理与灌溉技术- 不同作物对水分需求的了解- 灌溉制度与灌溉管理- 节水技术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化学药剂使用与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 种植结构与生物防治策略6. 作物生长调控与增产措施- 栽培密度与间作轮作技术- 植物生长调控剂的应用- 增产措施与精准农业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和讨论,介绍种植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 实验操作:在农学实验室和田间地里进行实际的作物种植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3. 个案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种植问题。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包括选择题、问答题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际操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一、引言A、背景介绍:园林植物栽培学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园林人才的重要环节。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B、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园林植物栽培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园林植物栽培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A、课程名称:园林植物栽培学B、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C、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教学内容A、园林植物栽培学基本概念1. 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2. 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B、园林植物生长环境要求1. 温度、光照和湿度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2. 土壤特性和肥料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C、园林植物栽培技术1. 园林植物繁殖技术(种子繁殖、嫁接繁殖、离体培养等)2. 园林植物苗木培育技术(移栽、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D、园林植物栽培管理1. 园林植物生长监测与调控2. 园林植物保养与养护E、园林植物栽培案例研讨1. 园林植物栽培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 园林植物栽培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四、教学方法A、理论课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教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础知识。
2. 讨论研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各自的理解和经验。
B、实验课教学方法1. 实验操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学习评价A、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核。
B、评价标准1. 学习成绩: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考核成绩综合评价。
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评价。
六、参考教材A、主要教材1. 《园林植物栽培学导论》2. 《园林植物栽培技术与管理》B、辅助教材1. 《园林植物栽培学案例解析》2. 《园林植物栽培实验指导书》七、教学团队A、教师信息1. 主讲教师:XXX 教授2. 助教:XXX 副教授B、联系方式:教师办公室电话:XXX-XXXXXXX八、课程总结A、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园林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油茶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工种: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油茶生产栽培技术专项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大纲一、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和运用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及油茶病虫害防治办法。
达成油茶种植丰产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提纲及课堂分派三、教学规定1、通过室内授课,使学员理解和掌握油茶的栽种及管理技术,真正掌握原则化栽培技术。
2、通过室外实习,理论联系实践,使学员现有有关理论知识,又有独立操作的专业技能。
四、教学内容1、油茶的特色与前景:⑴油茶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根据我国的地理条件和不同特种生态性分为西南高山、华南丘陵、华中和华东丘陵及北部边沿四大分布区。
油茶树寿命长达百年,经济收益期达 40—50 年。
⑵根据中医叙述,油茶全身是宝。
茶油长久食用能减少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疾病疗效明显。
同时含有养颜护肤等功效。
消化吸取率达90%以上。
特别是对产妇后复原能起良好保健作用,是油中之王。
在工业、医药、美容等多方面用途。
2、良种选用技术:油茶优良品种是油茶丰产的基础,选用良种时应注意下列原则:⑴品种的地区性原则现在各地选育 的油茶良种均含有地区性和时效性。
选用良种时应根据气候地区相似性原理,选择适应本产区的且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或认定的品种或品系。
⑵品种的多样性原则由于油茶是异花虫媒授粉,自花不孕或少孕树种,因此,须选用2—3 个优良品种系进行配备造林或改造。
⑶品种的一致性原则为了生产经营方便,选择良种品系时要注意花期,果期和成熟期基本一致。
广东大部分地区、特别粤西、粤中地区以推荐“岑软 2 号”和“岑软3 号”较为抱负。
2、苗木选用技术苗木选用应含有“三证一签”的品种,建议选用 1—2 年生油茶芽苗砧嫁接的容器苗或轻基质苗,杜绝用实生苗、谨慎采用扦插苗。
3、油茶造林整地技术⑴林地选择新造油茶林地应选择交通便利,水源状况良好、阳光充足的阳坡或丰阳坡。
土层深厚的酸性壤土(PH 值 5.0—6.5),海拔 100—500 米,坡度在 25 º下列的低丘陵岗地为宜,尽量集中连片。
#农学《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种植学》教课纲领课程编号: S1011101合用专业:合用于农学专业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学期:第六学期总学时:116学时教课时数:理论课学时数100 学时,实验课学时16 学时,实践课学时120 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农学门类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
主要解说作物种植学总论,侧重作物种植的理论基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进行合理调控,拟订高产、优良、低耗的种植技术系统。
各论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突出重点兼备全面。
讲堂采纳启迪式,重点解说教材的重点、重点和难点,并介绍作物种植的最新科技动向。
要修业生掌握主要作物高产种植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即掌握在必定的生态条件下,充足利用当地光、热、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和所投入的生产资料,获得作物最优良量、最正确产量和最高效益的种植理论和技术。
2、地位和任务作物种植学是农学门类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
它的任务,是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成就和技术,说明各样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及其和生活条件的互相关系,综合研究农作物的种植理论和技术举措,实此刻作物高产、稳产、优良、低成本的目的。
3、整体要求经过该课程学习,要修业生初步掌握作物的器官建成,产量、质量形成的基本规律和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农艺举措的原理、效应等理论,初步具备制定大面积作物生产的技术举措,进行实质技术指导和从事作物种植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课程还设有实验课和田间教课实践课,以加深理解学习实验技术,将理论教课和实践教课相联合,丰富实践经验,为农业生产服务。
4、和其余课程的关系本课程要求在修完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农业化学、土壤学、遗传学、育种学、耕种学等课程后开设此课程。
5、订正的依照本纲领订正主要依照2003 年拟订的本科生教课计划进行。
二、教课纲领内容第一章作物种植学总论1、教课目标:总论详尽论述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营养特征、产量和质量的形成过程,作物种植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关系,目的使学生认识“作物—环境—举措”三者的辨证关系,全面认识作物种植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使用科学。
中药材种植技术教学大纲
中药材种植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中药材种植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农业技术,对于推动农业发展、保护中药资源、提高中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中药材种植技术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种植技术的核心要点,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二、中药材生长环境要求1. 光照需求:中药材对光照的需求因植物而异,需根据具体中草药的生长习性来确定合适的光照条件。
2. 温度要求:中药材对温度的要求也较为严格,适宜的生长温度有助于中药材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湿度要求:中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对湿度的需求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节。
三、中药材种植技术1. 种子处理:中药材种子的选择和处理对于种植成功至关重要,需根据不同中草药的特点来进行相应处理。
2. 土壤准备:中药材生长的土壤要求较高,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等工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播种管理:中药材的种植时间、密度和深度都会对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播种管理。
4. 病虫害防治:中药材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造成产量损失。
5. 生长调控:中药材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浇水、施肥、修剪等管理工作,帮助中草药健康成长。
四、中药材采收与加工1. 采收时机:中药材的采收时机对于药材的药效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需要在适当时机进行采收。
2. 采收方式:中药材的采收方式需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避免对中药材造成损伤。
3. 加工与储藏:中药材采收后需要经过加工处理方可入药,同时在储藏过程中也需注意保存条件,避免受潮、霉变等问题。
五、中药材品质评价1. 外观品质: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需要根据药典规定进行评价。
2. 化学成分:中药材的药效成分对于品质评价至关重要,需要通过化学分析等手段进行检测。
3. 药效评价:中药材的药效对于其品质也具有重要影响,需通过实验证明其药效。
六、教学评估本教学大纲将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操作、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需通过期中期末考核以及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枸杞种植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目标1. 理解枸杞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
2. 掌握枸杞的种植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播种、栽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3. 熟悉枸杞的采收和加工方法。
4.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种植观念。
二、课程内容第一单元:枸杞概述1. 枸杞的植物学分类及形态特征。
2. 枸杞的生态习性和生长环境。
3. 枸杞的经济价值及市场需求。
第二单元:枸杞种植前的准备工作1. 选地与整地- 土壤要求- 土地规划- 整地方法2. 种苗选择与处理- 种苗种类- 种苗处理方法- 栽植前的假植第三单元:枸杞种植技术1. 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 播种方法- 覆土与镇压2. 栽植技术- 栽植时间- 栽植密度- 栽植方法3. 肥水管理- 基肥施用- 追肥方法- 灌溉技术第四单元:枸杞的田间管理1. 修剪技术- 修剪原则- 修剪方法2. 中耕除草- 中耕时间- 除草方法3.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 防治方法第五单元:枸杞的采收与加工1. 采收时间与方法2. 枸杞的加工技术- 干燥方法- 粉碎与包装第六单元:枸杞种植的注意事项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 采收后的产品储存与运输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枸杞种植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枸杞种植的成功与失败案例。
3. 实践操作法:现场指导学生进行枸杞种植的实践活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枸杞种植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四、考核方式1. 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枸杞种植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考核:考核学生在枸杞种植实践中的操作技能。
3.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撰写枸杞种植案例分析报告。
4. 期末总结: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枸杞种植技术》2. 辅助教材:《枸杞栽培学》、《枸杞病虫害防治》等3. 实践基地:枸杞种植示范基地4.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数据库等六、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1-2周:枸杞概述第3-4周:枸杞种植前的准备工作第5-6周:枸杞种植技术第7-8周:枸杞的田间管理第9-10周:枸杞的采收与加工第11-12周:枸杞种植的注意事项第13周:课程总结与考核。
《园艺植物育种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建议: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变异特点及其研究方法、亲本选择与选配、有性杂交技术、杂种实生苗 的童期、童程及童性、缩短童期提早结果以及杂种选择的特点等,
重点是营养系品种性状遗传变异特点及其研究方法,难点是杂种实 生苗的童期、童程及童性、缩短童期提早结果。
教学方法建议: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 系杂交育种与小麦、玉米等植物的杂交育种有何不同? 2、 营养系品种杂种性状的遗传有何特点? 3、 如何计算营养系品种的育种值? 4、 何为童期、童程及童性?怎样缩短童期提早结果?
性术语的规范化、授粉习性的研究方法、园艺植物品种类别及其遗传育 种特点等,重点是园艺植物繁殖方式和授粉习性的多样性,难点是园艺 植物品种类别及其遗传育种特点。
教学方法建议:多媒体教学。 思考题: 1、 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的园艺植物分别包括哪一些? 2、 园艺植物品种类别包括哪些?其遗传育种特点如何?
1997
《园艺植物育种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学 分:3.5学分
学
时: 63学时
面向专业:园艺
大纲执笔人: 陈学森
大纲审定人:杨建平
一、 说明
1、 课程性质、地位、任务
《园艺植物育种原理与技术》是研究园艺植物品种选育原理与方法
的科学,亦是园艺植物人工进化的科学,他是以现代生物科学及其他自
然科学的成就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理论性较强的应用科学,其主要任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园林植物栽培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的种植、栽培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熟悉园林植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理解园林植物的繁殖、生长和发育过程;- 掌握园林植物的育种、栽培和养护技术;-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2.1 课程内容- 园林植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园林植物的繁殖方式及技术- 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园林植物的栽培和管理技术- 园林植物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2.2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设36学时,具体学时安排如下:- 理论授课:30学时- 实验操作:6学时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3.1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和管理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2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讨论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 期末考核:通过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测试学生对园林植物栽培学的掌握程度。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4.1 教材-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程》- 《园林植物栽培技术手册》4.2 参考资料- 《园林植物学》-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分类与鉴定》五、教学团队和实验设施5.1 教学团队本课程由资深园林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授课和指导实验操作。
5.2 实验设施学校园艺实验室配备有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栽培工具,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六、其他注意事项- 学生需提前预习课程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学生应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学生应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认真对待课程评价。
该大纲基于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本内容,通过合理的学时安排和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农作物种植技术教学大纲
农作物种植技术教学大纲农作物种植技术教学大纲农作物种植技术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培养专业人才,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种植技术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一、教学目标农作物种植技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农作物种植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发育阶段,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需求,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 农作物的选种和育种掌握农作物的选种原则和方法,了解现代育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农作物品种改良的意识和能力。
3. 土壤与施肥技术了解土壤的性质和分类,掌握土壤肥力的评价和改良方法,学习科学施肥的原则和技术,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化肥。
4. 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学习农作物的播种、育苗、定植、疏花、修剪等栽培技术,掌握科学的密植、间作、轮作等栽培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5.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了解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学习病虫害的防治原则和方法,掌握农药的正确使用和安全防护知识,提高防治效果。
6. 农作物的收获和后期处理学习农作物的收获时机和方法,了解农作物的贮藏和加工技术,掌握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包装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农作物种植技术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种植观念。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的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技术的实际效果。
3. 实验研究引导学生参与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推动农作物种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农作物种植技术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Crop Cultivation二、课程编号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探讨实现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和制定栽培技术措施,以促进作物生产的持续发展。
四、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获得作物栽培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及技术体系。
重点:是作物的分类方法及起源。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观察、调查及有关品质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五、作物栽培学与其它相关课程联系与分工作物栽培学与植物生理学、土壤学、作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作物育种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但又不是这些课程的综合运用或“组装”,它是按照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体系,论述作物产量形成的理论和栽培技术,以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六、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章序讲授时数实验时数讨论共计时数概论第一章11第二章222第三章24第四章44第五章22第六章11各论第一章10212第二章8210第三章66第四章66第五章88第六章8210第七章44第八章628第九章66第十章66总学时数801090七、教学内容要点作物栽培学教学内容包括概论、各论和实验3部分。
§1 概论主要内容:1.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学2.作物的起源、分布与分类3. 作物的生长发4.作物的产量与群体结构5.作物与环境6.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体系重点: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产量与群体结构,作物与环境,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与技术体系。
第一章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学一、作物与作物生产的概念二、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三、作物生产概况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三、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作物栽培学发展一、我国古代作物栽培的主要成就二、新中国成立后作物栽培学科的发展三、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前景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作物的起源二、作物的传播第二节作物的分布与种植业区划一、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二、作物分布的原理三、我国及内蒙古的种植业分区第三节作物的分类一、作物的分类方法二、各类作物简述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重点:作物的生长与作物的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技术教学大纲
总课时:190
理论课时:76
实验课时:34
实习实训:80
执笔人:蒋汉林
审定:洪江市职业中专学校种植教研组
2011年9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3年制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
1
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果树与观赏植物栽培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果树与观赏植物栽培、服务、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当地主要果树与观赏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具有继续学习、立业创新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建园的基本知识。
2. 掌握果树与观赏植物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掌握育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初步掌握果树与观赏植物产品品质检验的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准确地识别当地主要果树树10~20种、观赏植物种类20~30种,主要果树的主栽品种和推广的优良品种,主要的观赏植物种类。
2. 能独立完成优质果树与观赏植物苗木的栽培任务,熟练掌握嫁接育苗技术。
3. 掌握当地主栽果树高产、优质、高效技术,掌握当地主栽果树的整形与修剪技术。
4. 学会制订果树与观赏植物周年栽培计划。
5. 掌握果树与观赏植物保护地栽培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养成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具有热爱农业、服务“三农”
2
的思想。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共分两大单元:第一单元果树栽培技术,第二单元观赏植物栽培技术,每单元又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两个模块。
第一单元果树栽培技术
〈一〉理论性教学模块
3
4
能力培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识别当地主栽果树的品种3~5个;了解当地主栽果树的生长结果特性与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主栽果树不同时期的整形修剪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掌握有关果树的矮化密植技术和无公害栽培技术;学会搭建不同类型的葡萄架;学会果园的常规管理技术措施。
5
能力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种子质量的鉴定方法;掌握嫁接、扦插等主要繁殖技术;学会果树栽植及栽后管理技法,能基本掌握各类枝条的特性,掌握当地主栽果树的整形修剪技术,基本能实施和管理果树的栽培经营。
第二单元观赏植物栽培技术
〈一〉理论性教学模块
6
能力培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识别上述的观赏植物及当地的常见观赏植物;了解上述的观赏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掌握
7
上述的观赏植物繁殖方法与栽培技术;初步掌握观赏植物的盆栽技术;学会观赏植物的常规管理技术措施。
〈二〉实践性教学模块
能力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识别当地主要的观赏植物;掌握花卉的上盆换盆技术;掌握花卉的扦插与嫁接等主要繁殖技术。
四、课时分配建议
第一单果树栽培技术
8
第二单观赏植物栽培技术
9
(三) 教学建议
1. 教学中要更新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 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注重直观性,应多采用教具、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等。
3. 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各地在执行本教学基本要求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选讲内容,做到学深学透1种,
10
举一反三。
建议以柑橘和葡萄作为南方的代表树种,并尽可能引进新的知识和技术,根据季节安排教学实习内容。
4. 在教学过程中,每单元应安排1周实习实训时间,进行果树或观赏植物栽培技能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专项技能,形成综合能力。
具体内容可根据教学进度与当地物候时期进行适当调整。
(四) 考核评价
1. 基本知识考核:根据平时作业、测验、课堂提问、理论考试等的正确程度按百分制评定。
期末考试(70%)和平时实践环节考核(30%)相结合,其中实验成绩占10%,考勤、平时习题作业占20%。
2. 基本技能考核:结合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中级工)进行,成绩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评定。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