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cbfe1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64.png)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矛盾观是高考政治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
那么,具体有哪些政治知识点需要记牢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①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
斗争性:③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作用: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材料(既要…又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机遇、挑战、表转折的词语)2.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材料(侧重于解决矛盾)3. 矛盾具有特殊性。
三个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材料(不同、特点、针对当地实际、独特)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材料(借鉴、试点、推广、典型示范、以……精神为指导,结合某地实际)注意:如果材料强调主要矛盾答A,涉及矛盾主要方面答B5.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材料(关键、重点、中心、核心、首要)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材料(利弊、优劣、主流、方向、大体)6.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材料(既要重点……又要……)2.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考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考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95843e64336c1eb91b375d1b.png)
联系 构 矛盾 成
可见,三者的关系: 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 核心,它是联系的根 本内容,是发展的动 力;联系是事物矛盾 的表现形式;发展是 事物矛盾运动的最终 结果。
引 起
引 起
发展
制作:黄彦臣
天下皆知美之 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故有 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较, 高下相倾,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材料一:酿酒窖泥奇臭,酿出的名酒特香, 香鲸的粪便恶臭,燃烧后却香味浓郁。 材料二:红海中有一种红鲷鱼,二十几条聚 在一起,一雄多雌,雄死后,就有一个 雌鱼变为雄性。 材料三:a+b=a-(-b);
统一的第二种情形: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议一议: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请思考、讨论:
(共 性) (抽 象) (一 般)
辨析:矛盾就是对抗,矛盾就是对立。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因此认为矛盾 就是对立是片面的。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对立斗争 有多种形式,对抗仅仅是矛盾斗争的一种 形式,还包括非对抗的形式。所以,不能 认为矛盾就是对抗。
什么是“统一”呢? (有条件的、相对的)
“ 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 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 水分为淡水和咸水· · · · · · 气候分为冬 和夏、春和秋”,“没有那些非正 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 名字”。 ——赫拉克利特
说明了一切事物的内 部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 两个方面是不同的、相互 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 赖、相互统一的。即任何 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课后作业
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 矛盾的含义与基本属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 矛盾的含义与基本属性](https://img.taocdn.com/s3/m/af0cf85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d.png)
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 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相互 排斥与斗争。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021/7/17
12
一、矛盾的含义与基本属性知识点归纳
2021/7/17
9
区别: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我们现实生活
中所讲的斗争及政治斗争是一回事吗?
哲学上讲 的斗争
概括、总结 具体体现
(共性)
具体矛盾斗争
政治用语中的斗争 (个性)
2021/7/17
10
区别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联系
A.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 矛盾的含义 与基本属性
“假如没有小偷,锁会 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 没有假钞,钞票的制造会这 样精美吗?”
“手就包含着矛盾,大 拇指朝一个方向,其余四个 朝一个方向,这样手才握得 紧,才能劳动。”
马克思、毛泽东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对立离不开统一。任何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矛盾对立统一的结果。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失败是成功之母
2021/7/17
6
例1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
例2《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 生”。这一观点表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
2021/7/17
7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高二政治知识点必考难点梳理5篇
![高二政治知识点必考难点梳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f8cbc8b90d6c85ed3ac6e6.png)
高二政治知识点必考难点梳理5篇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1一、知识点(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1)“对立”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2)“统一”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必须注意的问题(1)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2)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3)不能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2、正确对待矛盾(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3、坚持两分法、两点论(1)对自己要一分二(2)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重难点解析1、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作矛盾”。
对这一含义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立”与“统一”作为矛盾的基本属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第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第二,“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统一”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对立”与“统一”始终不可分割:第一,“统一”离不开“对立”。
无论是“依存”还是“转化”,都以对立面的存在为条件,是与对立面的“依存”,是向对立面的“转化”。
第二,“对立”离不开“统一”。
只有具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能呈现出“排斥”的倾向。
“彻底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是谈不上“排斥”的。
(2)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存在于“事物自身”。
这里我们必须明确两点:第一,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主观强加于客观事物的。
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问题上的区别所在。
高二政治哲学矛盾重要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矛盾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62b60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4.png)
高二政治哲学矛盾重要知识点矛盾是高二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重要知识点,是高二同学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二政治哲学矛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哲学矛盾知识点11.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是无条件的,而统一是有条件的。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3.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态,并不是消灭矛盾。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7.认识事物的秩序: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
8.事物的主次矛盾转化了,我们的工作中心也随之转移。
9.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
10.明确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难点、易混点--切记):(1)深刻理解含义:a.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它强调的是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一方是主要方面。
(2)把握关键性词语:a.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等。
b.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等。
(3)明确命题旨意:a.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最新版)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最新版)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ff9e5de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b.png)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3)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坚
由于事物的性质主 要地是由主要矛盾 决定 的主要方面所决定。
所以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 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
持 两
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主流。
点
论
由于矛盾的主次方面 是相互依赖,又相互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核心:辩证法,围绕
联系、发展与矛盾展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开
3.3 唯物辩证发的实质与核心
第三目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 一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目
温故知新
矛盾对立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 的哲学范畴。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的矛盾。 (主要矛盾=1,次要矛盾≥多)
次要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存在的前提条件:
(1)复杂事物中同时存在多个矛盾(矛盾个数≥2)。
(2)在一个时期、阶段由于矛盾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简单事物
复杂事物
矛盾
次要 矛盾
的
方法论: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两点论
统
一
反对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和关键;主次颠倒;反对只看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
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
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力气用在节骨眼上; 标志性词语:关键、根本、重点、核心等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练习与解析 人教版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练习与解析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4e09913186bceb19e8bbd6.png)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练习与解析一、选择题1.“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了()A.矛盾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规律的客观性D.联系的多样性【解析】从哲学上来讲,“和”是指统一,“不同”是指对立。
【答案】A2.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B.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C.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冲突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因此B项片面。
不能把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因此A、C项不选。
【答案】 D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A.专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B.特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C.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D.指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对矛盾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A、B、D三项都是片面的。
【答案】 C4.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统一的是()A.声东击西B.因材施教C.积劳成疾D.居安思危【解析】本题考查对矛盾的统一性的理解。
所谓“统一”,是指两种情形。
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A项主要是体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项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项主要是体现量变引起质变。
注意题干“最能体现”的这一规定性。
【答案】 D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这句话说明()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中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D.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这一知识点。
老子这段话是说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https://img.taocdn.com/s3/m/3485158651e79b8969022617.png)
•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在于 • A、前者反映了复杂事物诸多矛盾的不平衡性,后者 反映了具体矛盾中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 • B、前者要解决的是工作的中心、重点和关键问题, 后者要解决的是事物的主流、支流和性质问题 • C、前者要分析的是不同事物之间诸多矛盾的关系, 后者分析的是同一事物双方的关系 • D、前者和后者都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
• (05江苏政治试卷) 14 .右边漫画给我们 的启示是 • A .要善于抓住重点 B .要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 • C .要坚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 D .要善于抓住矛盾 的主要方面
C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根本原因是 • A、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 • B、矛盾的主要方面 • C、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 D、事物的外部特征
找出正确方法解决矛盾;(这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 前提)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
各有其特点 (三个表现)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应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 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是世界观(原理)与方法论的统一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原理: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 关系的哲学范畴。
方法论: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 把握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事物
发展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矛 盾 的 观 点
3、矛盾的特殊性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的辩证关系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辩证关系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34cd9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2.png)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意义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意义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_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_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
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政治教育心得一、集体备课很重要它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二政治通用版 必修四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含解析
![高二政治通用版 必修四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784aadce2f0066f53322ea.png)
必修四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矛盾分析法:(1)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①两者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次矛盾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这种说法正确吗?2、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种说法正确吗?一、单选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每小题6分,共72分。
)1.闻名硅谷的“创意实验室”创始人BILL GROSS。
成立过100多家公司、经历过多次成败,BILL GROSS总结出决定创业成败的“五要素”:创意、时机、团队、盈利模式、融资。
在比对了200多家公司的数据后,他的结论是:再次是创意。
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②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③创造条件抓住时机是我们做好事情的关键所在④既要善于抓住关键,还要统筹兼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我国C919大型客机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基础学科进步及航空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矛盾原理方法论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矛盾原理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1edea6c7cd184254a353559.png)
原理方法论记忆一卡通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8个)原理名称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
(1)对立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斗争性是绝对的。
(2)统一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方法论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举例(1)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两者地位和利益是相互对立的。
性;同一性是相对的。
问题。
反对用片面的(2)统一:它包含两个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观点看问题。
我们要在对立中把相互依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一定条件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置之死地而后生、居安思危(1)“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为前提;握统一,在统一中把和。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握对立。
“不是冤家不聚头”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2)生活中和自己如:对环境资源的保联系最多、关系最密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远护与开发;对传统文切的亲人和朋友,往东变化和发展。
化的继承与创新;经贸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同行是冤家”(3)猫和老鼠、鹿和狼。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原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我们要积极创造条置之死地而后生件,使矛盾向有利方虚心使人进步向转化,趋利避害。
事事有矛盾:自然矛盾具有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领域都普遍存在着矛盾。
时时有矛盾:人,从生到死,时时刻刻存在着矛盾。
人们每天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有一部分细胞在死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21f742615727a5e9846a611c.png)
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政治教案>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020-08-31政治教案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政治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一节的第一框,是唯物辨证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是从第二课”普遍联系”中引出矛盾的思想,着重掌握矛盾的概念,在整个辨证法中起到一个基础作用,为后面所要学习的知识作好铺垫。
2.教学重点及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这是因为:矛盾概念是第三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而且,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
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有着”奠基”,”启蒙”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各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述;识记”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
2.能力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德育目标:学生能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4.美育目标:通过漫画,经典古诗词,了解既对立又统一的平衡美,提高审美趣味。
三、教学思想和方法 1.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始终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 旧人教版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 旧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a9b80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9.png)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矛盾、“对立〞“统一〞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并能通过多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释。
能力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因为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辨证思维时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
故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方法。
觉悟方面通过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原理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都不许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
教学难点:矛盾的含义。
教学方法:对于难点问题的教学,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即先从具体事例入手,通过分析,概括出矛盾的概念,然后运用矛盾概念去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
举例中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
整个教学以讲读为主,辅以讨论、谈话等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船夫和哲学家》故事引入。
这个故事表达了什么哲理?给我们什么启示?完事万物是充满矛盾、对立统一的,即总是一分为二、优点和缺点并存的。
要求我们在处事接物时,决不应以己之长衡人之短,或因人之短矜己之长,而应当随时随地全面地衡量别人,正确估价自己,力避片面性。
这便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哲学中的矛盾。
〔新课教学〕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1、什么是矛盾〔板书〕阅读教材:自古以来,许多哲学家从各个侧面看到了各种矛盾现象。
〔古代的哲学家的见解,是朴素的、直观的、缺乏科学的论证。
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不是靠直观,而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以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提供的大量事实为依据,科学地揭示出: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也就是,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1〕矛盾的含义: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高中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优秀教案
![高中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a8c6a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c.png)
高中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优秀教案高中政治教案是为贯彻教学大纲,准确把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哲学上的矛盾,对立、统一、基本含义。
2、能力方面: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觉悟方面:运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认识到无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学生情况分析]哲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并且学生容易把哲学上的矛盾与生活中的矛盾混同起来,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好这一知识应该多举学生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教学难点]:矛盾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过程]:A、创设情境导入:1、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所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教师简单评述。
2、教师播放一段中国与阿曼足球队世界杯小组赛的比赛录像,并启发设问:“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了哪些矛盾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
引出课题。
B、新授:一、矛盾的定义师:我们先来学习矛盾的含义(屏幕显示)让我们一起看屏幕上显示的这块磁铁。
它包含着N极和S 极,这是两种相反方向,但是N和S却又相互吸引着统一于磁体中。
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是不同的,相互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
磁铁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在这个统一体内,存在着N、S两极,N、S两极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在哲学上叫对立;N、S两极相互依存,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中,在哲学上叫统一。
(1)对立师: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哲学上的“对立”是什么?教师播放一段战争影片的片断,然后设问:“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否就是这样的矛盾双方你死我活的对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归纳,哲学上的对立“斗争”不能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对立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斗争的意思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学校教学(屏幕显示)先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高中政治说课稿:《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中政治说课稿:《矛盾就是对立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08d85e24bd64783e09122b82.png)
本文来自贵州中公教师考试网高中政治说课稿:《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结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一节的第一框,是唯物辨证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是从第二课"普遍联系"中引出矛盾的思想,着重掌握矛盾的概念,在整个辨证法中起到一个基础作用,为后面所要学习的知识作好铺垫。
2.教学重点及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这是因为:矛盾概念是第三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而且,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
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有着"奠基","启蒙"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各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述;识记"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
2.能力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德育目标:学生能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4.美育目标:通过漫画,经典古诗词,了解既对立又统一的平衡美,提高审美趣味。
三、教学思想和方法1.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始终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前收集材料和信息,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当中,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
2.哲学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抽象的,这一点,矛盾的概念更为突出。
高中政治文化与哲学学案《矛盾观》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文化与哲学学案《矛盾观》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a518386a417866fb94a8e75.png)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重要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重要观点)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和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重要原理)矛盾基本属性原理(用在综合题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4、矛盾基本属性的有关知识(单独考查,以下5点根据材料取舍):①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②同一性的含义。
③斗争性的含义。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⑤矛盾基本属性原理5、(特殊题型)单个考查: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A和B的关系,如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关系,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等。
可按下面步骤思考答题。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A和B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A和B是对立的,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是相互对立的……。
③A和B是统一的,两者相互依赖……,两者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④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把A 和B有机统一起来。
【例题】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
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
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
这既了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摊点问题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城市形象与民生问题具有斗争性。
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一定的对立。
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具有同一性。
高二政治必修4第9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分解
![高二政治必修4第9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0126c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3.png)
如何评价该同学的行为? 不务正业 那么学生的正业是什么呢? 学习(知识文化、为人处事) 那么玩游戏、赚零花钱是什么呢? 非正业 • 哲学观点:
1.复杂事物需要解决许多矛盾。
2.这些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根据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应用探究: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篱笆三个桩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
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思考
现阶段要以经济
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建色社设会为主中义的心实践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矛盾,你能举出一些吗?在你举的众多 的矛盾中,谁又是主要矛盾呢?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同学们非常
• 毛泽东提出先攻占锦 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 要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
•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存在 的前提是什么?
• 2、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
辽( 沈复 战杂 役事 形物 势)
锦州的敌 我矛盾
——
处于支配地位、 起决定作用
沈阳的敌 我矛盾
长春的敌 我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 不起决定作用
请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运用矛盾分析法,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分清主流和支流。
思考与探究
我国现阶段,既有公有制经济,又有外 资经济和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而且 现在国有经济的比重还在减少,这会不会
改变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一国两制为什么不会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
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我们为什么要加入?
祸福相倚,居安思危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唉;不为,则 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高二政治课件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二政治课件矛盾就是对立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1cfe8e771eb91a37f1115cdd.png)
不剪——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
矛盾——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
统一的关系
“万事开头难”、“事在人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 舟”……
母 亲
她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 ……
; /asizhibiao/ asi指标 ;
学生
老师
学
校
矛盾是事物内部与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
三、 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还必须注意以下二点:
1、对“关系”的理解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 2、对“自身”的理解 (1)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 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 种关系。 (2)矛盾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热闹/所以就往这边赶来咯/|听到杨宁の话/马开忍不住苦笑咯起来/心想它那里相信凑热闹/完全相信又在阎罗殿跑咯壹圈/不过着杨慧脸红扑扑の站在那/眸子流动の水迹存在着娇柔百媚の模样/马开笑着用手轻轻の滑咯壹下杨慧の鼻子/让杨慧の绝美の脸蛋变の更加娇艳存在人/|还相信咱们家 杨慧聪明/知道咱在这边/|杨慧羞涩の站在马开壹旁/娇羞妩媚/极为撩人/の马开都忍不住心猿意马/|叶静云呢/马开问着杨宁/心想怎么没存在见到这佫囡人/|静云大姐在另外壹边打听恁の消息/|杨宁回答道/|咱们相约在客栈汇聚/|马开大喜/对着杨宁嚷道/带咱去找叶静云/|马开说过要让灰心 灰柔后悔/那就不只相信说说而已/这两佫囡人总相信找它麻烦/那本人也就玩壹场大の/大の让她们肉疼/当然/要做这件事情/还得需要叶静云帮忙/缺少她难以成功/杨宁杨慧不知道马开为什么谈到叶静云这么兴奋咯/平常两人都相信不对头の/当然/她们虽然疑惑/可还相信带马开前往相约の客栈 /马开却壹路兴奋/心想此次/真の要玩壹次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第三课教案
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第一课时【总第21课时】
课题: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目的:识记矛盾的含义;理解对立、统一
重点: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难点:对立的含义
教程:
【复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
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联系是矛盾双方的联系)是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矛盾
成引
构起
联系发展
引起
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
【导新】《老子论强弱》的故事:孔子带弟子到老子那里去请教,孔子见了老子恭敬地站在一旁。
老子那时很老了,正在闭目养神,抬了一下眼皮看了看,孔子忙说:弟子孔丘特来请教。
“过了很久,老子张开嘴问:“你看我的牙齿怎样了?”孔子说:“全掉了。
”老子又问:“我的舌头怎样了?”孔子回答:“还好。
”然后老子闭上眼睛,修身养性。
孔子带弟子告退出来,吩咐弟子驾车回家。
弟子奇怪,问:“老师不是来求教的吗?怎么没问就回去呢?”孔子说:“老子告诉我,牙齿既是刚强的,又是软弱的;舌头是软弱的,又是刚强的。
刚强的牙齿敌不过软弱的舌头。
”
同学们,老子告诉孔子一个辩证法道理。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强和弱性质相反,是对立的;同时牙齿的强和舌头的弱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哲学上把对立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导学检测】
考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阅读教材第一至第二段回答:什么是矛盾?
1、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①的关系叫做矛盾。
简言之,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阅读教材第三至第十一段回答:什么是对立、统一?哲学上的斗争与一切具体的矛盾斗争的关系是什么
2、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
(1) 矛盾双方的“对立”。
第一, “对立”又称“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②、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
第二,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③条件的。
(2) 矛盾双方的“统一”。
第一, “统一”有两种情形, 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并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⑤的方向转化。
第二,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的、⑥条件的
阅读教材第十二至第十五段回答:理解矛盾的含义,还必须注意什么
3、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应注意以下两点:
(1)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 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 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元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 都不能成其为⑦。
(2)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 既指事物⑧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⑨存在的这种关系
[分析归纳]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理解:
⑴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与统一
①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例1:商品:使用价值——价值在新陈代谢中: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学校:教——学嘴:软弱——刚强
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问: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斗争是何关系?(共性——个性)
②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它有如下两种情形:
相互依存
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相互转化
例2: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首先分析上述事例。
①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②在纯粹的光明中,跟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④P88他敢剪吗?故事:国王提出:宇宙的中心在哪里?谁回答正确给予重奖。
阿凡提
骑着毛驴说:宇宙的中心在我驴子左脚地方。
国王很愤怒,要治他的罪。
阿凡提说,如果你不信,你就去量一量吧。
分析:中心——边缘是一对矛盾,没有边缘,就没有中心。
分析中美关系。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①(00全国)“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
②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
③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由有用变成有害)
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05年高考)居安思危体现的哲理是:安与危这一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⑥盲人为什么会领路。
伦敦是一个雾都,在浓雾中是盲人给明眼人领路。
明眼人的优
势是看得见,盲人的劣势是看不见。
但是由于雾,使优势与劣势相互转化。
⑦成克杰、胡长清由改革开放的功臣变成罪臣。
【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不可能转化。
原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创造有利条件,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要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防止事物向消极方面转化。
例3:建立地震海啸预警机制;为了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对网络加以管理。
⑵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是双方本身。
不能说对立是矛盾的一方;统一是矛盾的另一方。
例:教——学
对立和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始终不可分割。
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就没有对立。
例4: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要纪律就没有自由;
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
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铁成金。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只看到了动与静这对矛盾的对立而没有看到统一。
例5: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所以享有了权利也就履行了义务。
事物内部——内因(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⑶事物自身
事物之间——外因(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⑷辩证矛盾≠逻辑矛盾(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例5:自相矛盾,我基本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区别:
①含义不同:逻辑矛盾是指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前后打架的现象。
例: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②存在范围不同:逻辑矛盾只存在于人类思维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存在逻辑矛
盾。
③存在的性质不同:逻辑矛盾是主观的,是由人的主观认识造成的;而辩证矛盾是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
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回答28~29题。
)
(湖南卷全国卷1.28).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A)
A 自相矛盾的关系
B 辩证法的矛盾关系
C 诡辩的关系
D 辩证否定的关系
【典型应用】
1.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是怎
样的?
①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由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和斗争。
②矛盾双方又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中美在各个领域存在着共同利益,双方需要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
在斗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斗争。
中美关系的这一基本格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