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优秀作文集锦《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文征明》素材
文卫明帖千字文写作文
![文卫明帖千字文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e370d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9.png)
文卫明帖千字文写作文
文征明是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起点,书法技艺通过坚持练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征明临帖练写《千字文》时,每天以写十本为标准,书法于是取得明显的进步。
他平时对写字这件事,从来没有马虎过。
有时候给别人回信,字写的稍微不满意,他一定反复重写,从不厌倦。
所以,文征明越老,他的字越精萃美妙。
文征明习字的故事告诉我们干什么事都要认真对待,只有这样才能进步。
不仅仅要认真对待,还要坚持不懈,这样就能成功。
如果文征明不坚持练字,那么他怎么能成为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呢?我们一定要学习他认真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我们班里,有个叫王晓的同学,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她每天上课时都会聚精会神的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她总是字迹工整、一丝不苟的完成。
每天早上都会坚持听英语。
她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同学,舞蹈已坚持学了6年,成为我们班的“小舞蹈家“。
因此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称赞。
而另外还有一位同学,和她恰恰相反。
上课时从不认真听讲,东张西望。
作业也不认
真完成,字迹潦草、错题很多。
无论学什么,也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也没学会。
我知道了文征明的故事后,深深体会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文徵明绘画特点与成就探析【论文】
![文徵明绘画特点与成就探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c7de1f6294dd88d1d26b0d.png)
文徵明绘画特点与成就探析一、文徵明的生平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号衡同,与沈周同为长洲人,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文徵明是苏州地区文坛画界继沈周而起的领袖人物,他出身官宦之家,富有文学才能和书法才能。
早年文徵明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被录取,不再求仕进,致力诗文书画艺术创作。
54岁时他被荐进京,感受到官场的黑暗和仕途险恶,后以身患疾病为由返回苏州,专注于诗文书画。
文徵明一生过着平静优裕的风雅名士生活,主要从事艺术活动,作品表现文雅幽静的审美情趣。
文徵明比沈周的年寿更长,作品数量多、流传广,他晚年名望极高,家人子弟、门生私淑众多,大多也以诗画得名于当时。
二、文徵明的绘画艺术特征(一)浓郁的文人情怀文徵明的文人画多以雅致清高、超凡脱俗为其理想的精神境地,这些山水画中多表现的题材有小桥流水、茂林修竹、竹林村舍、石峰奇突,画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常带有避世的情绪,代表了那一时期的文人想入仕却又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但是文徵明身上所具备的艺术气质修养,却使得山水画的技法形式有了新的发展。
受这一思想的影响,他的绘画题材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描写天地自然景物为主题,如《绿荫清洁图》《春深高树图》《古木寒泉图》《石湖清胜图》等,在这类作品中既反映了平和恬静、雄伟奇异的自然境界,也表现出了典型的文人画家的思想情感。
第二类表现的是身处庭院或自然环境中的隐士的作品,主要描绘画中人物所居住的庭院,如《浒溪草堂图》《真赏鉴图》《洛原草堂图》《东园图》等。
第三类主要是文徵明摹仿前人的作品,多仿元人的为主,特别集中在赵孟頫、王蒙、倪瓒三人身上,这一类作品具有学习前人画作技法的意义,但也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为我们认识文徵明的绘画特征提供了来源。
这些作品中阐述着文徵明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感叹,作品中的山石亭台皆能表现出作者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理想。
吴门画派——文征明(一)
![吴门画派——文征明(一)](https://img.taocdn.com/s3/m/a8a86c0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a.png)
吴门画派——文征明(一)文征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
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
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征明传世画作还《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
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等。
浒溪草堂图纸本设色纵26.7厘米横142.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此画画法秀润,意境清幽。
画面上描绘的是高木浓荫,掩映草堂,群山环抱,清波蜒曲,帆樯林立,榭阁屋宇错落。
近处草堂敞轩,二高士案前对坐,正在高谈阔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用笔细腻严谨,山石仅用渴笔微抹,以点苔显出明暗,经营位置,得写生之助化出清幽境界。
兰亭修禊图金笺纸本青绿设色仿米氏云山图纸本墨笔纵24.8厘米横60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就是文徵明的粗笔作品,笔法粗简,墨气淋漓,气象萧森,笔力遒劲,在粗放中抒写了宁静典雅的气质。
在寂静萧索的大自然之中,一人策杖过桥,似在略停深思,其沉静思索的姿态映衬了自然的萧森与静穆。
画面苍润,题字苍老,题诗韵致,表现了画家诗、书、画兼长并擅的文人墨气,画家凭借此抒写了沉静的文人名士生活的情怀。
文徵明-明代著名书画家,吴中四才子,吴门画派领袖人物文征明
![文徵明-明代著名书画家,吴中四才子,吴门画派领袖人物文征明](https://img.taocdn.com/s3/m/393361d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c.png)
文徵明-明代著名书画家,吴中四才子,吴门画派领袖人物文征明文征明简介文征明(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字徵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其书画为明代之冠。
家藏书籍、书画极富,真赝纵横。
收藏的古籍中,善本较多,宋刻本有《周易》、《资治通鉴》、《洪氏集验方》、《冲虚至德真经》、《杜工部草堂诗笺》、《白氏文集》等10数种,近千卷。
其藏书楼名众多,今从其藏书印知道有“玉兰堂”、“辛夷馆”、“翠竹斋”、“梅花书屋”、“梅溪精舍”、“玉盘山房”、“烟条馆”、“悟言室”、“清白堂”、“归来堂”等。
藏书印章还有“竺坞”、“悟言室”、“江左”、“停云”等。
卒后,其子文彭、文嘉,皆能保藏其书籍和书画。
文征明 -艺术特点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
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
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
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
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
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吴带当风高一精选作文
![吴带当风高一精选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1a71b1da38376baf1faefd.png)
吴带当风高一精选作文
谁的人物描绘“冠绝于世”?谁的笔法“天衣飞扬,满壁风动”?谁的“白画”“只以墨踪为之”?谁的《云行雨施》为世人惊叹?
嚱!吴道子。
“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方圆平正。
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
”这即是一代宗师吴道子的经典名句。
吴道子是盛唐时期出色的画家,也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罕见的多产画家,被世人尊称为“画圣”。
他的画风飘逸潇洒,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此人开写意人物画之先河,奠定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基础,乃中国山水画的祖师。
吴道子一生有着巨大的创作热情和过人的旺盛的创作精力,在艺术上的大胆想像和对习题材的独特处理的本领,都是令人惊奇的。
而他那写生时的“并记在心”,更是令人惊叹。
天宝年间,唐玄宗因为四川的山水美丽,就特遣吴道子前去写生。
吴道子漫游嘉陵江,心情舒畅。
他游目聘怀,把一切领会和感受都深深铭刻在了心里。
回京后,玄宗令他在大同殿壁上描绘嘉陵山水。
吴道子根据心中所记所感,极为迅速地画出了“嘉陵江上三百余里”的美丽风光。
收笔之时,玄宗大为赞扬:“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
”可见此人画功深沉,本领超强。
再说艺术界的一桩盛事。
有一次,吴道子在洛阳,巧逢自己的书
法教师张旭和舞剑名手裴旻。
吴道子与裴旻相见,互为欣赏、敬仰。
一番言语,裴旻持剑舞之,吴道子飒然挥笔,张旭亦乘兴呵成一壁草书。
可谓是“一日之中,获观三绝。
”
吴道子,当之无愧的百代画圣——敬你。
吴门四家——文徵明
![吴门四家——文徵明](https://img.taocdn.com/s3/m/64eccad3ce2f0066f53322fc.png)
此为文征明全诗。是说饮 酒逍遥的乐趣,暗喻人生。 白话试解如下。 晚年知道了饮酒的乐趣, 三杯下肚飘飘然,畅然起 兴。最难忘的是花下饮酒, 什么事物也比不上坐在酒 杯前喝酒取乐。世事千变 万化,人活不过百岁。还 应该是那些骑马得意的人 们,不如我喝累了在屋里 北窗下睡一觉。
This is a poem of wenzhengming.What it described is about drinking. I try to translate it as follows. When I realizehow interesting drinking is in my old age,I drink cups of spirits and become happy. It couldn’t be better than drinking under flowers. World changes everyday and people usually can not live over 100 years. So we need to enjoy our lives. There are so many person pursuing success. For me, drinking enough and sleeping in my room are much better.
It descriped the spring spectacle of misty and foggy rain. At the first sight,there was a cl ean river,which was staggered a part by rocks , and it extended t o the misty clouds at. Small groups of trees on shores, a few houses interspersed am ong them. Distant mountains after another, smoky clouds around and filled. Clouds and water at Foothills we re hard to distinguish. The rising smoke blend mountai ns and rocks naturally.
以文徵明的品质写作文
![以文徵明的品质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ef2f57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6.png)
以文徵明的品质写作文江南吴地,自宋元以来人文荟萃,艺术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至明沈周名家出现,倾动天下,吴派就日趋兴盛,独步中原。
文徵明(一四七〇—一五五九年)是继沈周之后吴地艺坛的领袖。
他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为名,改字徵仲,因先世为湖南衡山县人,故号“衡山”。
沈周以后的吴地书画,实际上完全是文家天下。
以文徵明为中心和起点,师友、弟子、文氏一门数代在书画界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家学:从明代绘画史来看,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均是世家子弟,相对于非世家出身的唐寅、仇英,他们的影响显然要大得多。
文徵明一支乃第十一世宋代名臣文宝后裔,自第二十世文徵明祖父文洪以文学起家,成为代有著述的书香门第。
文洪与祝允明祖父祝颢、沈周妻侄桑氏、王榖祥祖父王敏等人交好,其子文林(文徵明之父)、文森均有文名,且善书法,与当时李东阳、沈周、吴宽、李应祯等文人名士相友善。
故文徵明文师吴宽、书学李应祯、画宗沈周,俱一时之名家。
艺术个性:从此次展览的文徵明作品来说,自律严谨、内敛平和、坚韧大度应该是他一生恪守的风格。
此次展出的《行书赤壁赋册》是文徵明89岁时书写的晚年作品,原本应该是手卷,残破之后再裁出来装裱成开。
文徵明长寿且是个大器晚成的人,他六十多岁算刚成名,在写书法的前期什么书体都尝试过,比如草书、临黄庭坚的大字、小楷,尝试过很多奔放的风格,但最后都不是他的选择,所以凡是看到他的偏于奔放的草书作品,几乎都是五六十岁写的,到晚年他几乎是以行草为主,而且他的行草和别人比起来也更为严谨。
他在写跋文、信件时,对得非常齐整,还不能写漏字,如果漏字,他就不要了,重新写。
一般人写漏字就在旁边补一下就行了,但他是不行的。
人品:可以说,虽然江南四大才子一向并称,但从当时人的诗文、信札来看,对文徵明的好评远远超出了他人。
唐寅、祝允明一向交好,虽然才气纵横,但风流不羁,被人赞誉的同时也少不了被抨击。
可是对文徵明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
尤其文徵明一生只有一位夫人,为昆山名门吴氏之后。
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https://img.taocdn.com/s3/m/37fc251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7.png)
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吴门画派'简称'吴派',一般认为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加上唐寅和仇英,是沈周为'吴门四家'或称'明四家'。
明代中期以后'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当中受到重现。
沈周(公元1427-1509年)出身富于收藏的士大夫世家。
年轻时沈周便接受家庭亲友前辈的教育熏陶,培养出了深厚的文学艺术才能。
沈周一生不仕,曾游历太湖流域各地。
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诗文书画都有很高造诣。
沈周画法主要取法元人黄公望、吴镇等人,上溯董源、巨然及北宋诸家。
早年多作盈尺小景,具有沉酣深厚的意趣,亦作细笔或青绿山水。
作品大多反映画家对大自然真切而生动的感受,反映出画家开阔的胸襟、丰富的想象力。
沈周以80岁高龄去世,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影响巨大,成为'吴派'的开创人物。
《庐山高图》是沈周41岁时为老师陈宽祝寿之作。
陈宽祖籍江西,沈周用庐明沈周作品欣赏山象征老师的崇高人格,实际是画家思想境界的体现。
画家采用王蒙的笔法,以高度的想象与技巧,集中表现出了这一雄伟瑰丽的名山形象。
近景的坡头上有一人迎瀑布而立,比例极小,却引人注目。
画上题诗气势豪宕,思潮驰骋,感情奔放,把老师的人品学识与宏伟的自然景象结合,具有感人的艺术效果。
题诗充分表现画家追求的理想境界。
《夜坐图》表现出画家在失眠的夜晚感受、思考问题的情景。
山间临溪瓦屋数间,疏树数株,一人当庭对烛端坐胡床上,夜色依稀可见,令观者产生种种遐想与回忆。
画上有长篇题记《夜坐记》,文章与图画情景相映,抒发作者情怀。
沈周的画作描绘江南一带佳景胜迹的卷、轴、册页占有相当的比重。
如他为老师杜琼画的《东原图卷》,为他的朋友吴宽画的《东庄图》册,为他的亲家徐有贞画的《桂花书屋图》轴等,都是苏州当地的景色,真实、质朴,抒发出细腻的情感。
文徵明:幼时不慧,长大后却成为了一代画坛领袖,真励志
![文徵明:幼时不慧,长大后却成为了一代画坛领袖,真励志](https://img.taocdn.com/s3/m/5330613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a.png)
文徵明:幼时不慧,长大后却成为了一代画坛领袖,真励志作为吴门画派的开山鼻祖沈周的得意弟子,文徵明继承了老师的绘画精神,开创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明代绘画风格,并将吴门画派发扬光大!文徵明的书画艺术成就极高,丝毫没有辜负老师沈周的期盼,甚至取代了老师,成为了江南地区新一代的文人画家领袖。
纵观中国历史,明代是绘画艺术史上空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吴中风雅数十载,一代领袖文徵明。
这样一位文人领袖,又有谁知道他早些年根本不聪明,甚至一生科举不顺,到了后来干脆直接放弃了科举仕途,而专心于书画方面的创作与鉴赏。
尤其,他的山水画在每个时期都表现出独特靓丽的风格,在细笔山水中,透露着一种简约明快的文人气息,丝丝入扣,绵绵入情。
文徵明山水画01、画中不解风情:文徵明的细笔山水,如丝如绵不同于中国文人一向推崇的'写意'山水,文徵明独具一格地创造出了工细一派的文人山水。
这种'细笔'山水,既区别于传统的水墨写意山水,也区别于宫廷一路的青绿设色山水。
这种'细笔'山水融合了两者的优势,讲究品味自然,从真山真水的大自然景色中提炼素材,园林风光中吸取创作灵感。
也许,文徵明喜欢一种山水的秀美质感,这也十分符合江南文士的精神气质。
文徵明一生创作了不少工细的山水绘画,大致可以分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类。
比如,青绿设色的《兰亭修禊图卷》、《万壑争流图》,淡设色的《石湖清胜图》、水墨的《绿荫长话图》等绘画,都可以称之为他的'细笔'之作。
有人认为这种'细笔'之作,应该源于赵孟頫。
文徵仲远学郭熙,近学松雪,而得意之笔,往往以工致胜。
文徵明《万壑争流图》局部具体细致来看,文徵明的《万壑争流图》是'细笔'之作的典型。
在笔墨方面,文徵明深谙赵孟頫'书画本来同'的教诲,将书法的用笔和笔墨韵味加入到绘画中,这在他的《万壑争流图》体现得比较明显。
在图中,文徵明以干湿浓淡结合的笔墨描绘出物象的轮廓与肌理,工致又不显得拘谨,是典型的'细笔'面貌。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文征明-高中作文800字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文征明-高中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d2d7cc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e.png)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文征明-高中作文800字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
长洲(今苏州)人,明代书画家。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
是明代中期最着名的画家,大书法家。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也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以不合时好而未被录取。
54岁时由贡生被荐为翰林待诏。
居官四年辞归。
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力避与权贵交往,专力于诗文书画艺术30余年。
享年90岁,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晚年声望极高。
在书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
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健劲。
明谢在杭《五杂俎·卷七》称赞文征明小楷:“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
洎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
至本朝文征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
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
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
”他的大字有黄庭坚笔意,苍秀摆宕,骨韵兼擅。
与祝允明、王宠并重当时。
文征明斋名停云馆。
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多才艺,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名声日益显赫,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三人,人称“吴中四才子”。
书法初师李应桢,后学宋元,又上溯晋、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
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小楷,人称有“二王”风骨。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洞”。
擅画山水、花卉、人物。
学生甚多,形成吴门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全称“明四家”。
单国霖:吴门画派“盟主”文徵明
![单国霖:吴门画派“盟主”文徵明](https://img.taocdn.com/s3/m/301b01d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a.png)
单国霖:吴门画派“盟主”文徵明16世纪上半叶,吴门画派进入了全盛时期,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核心人物。
他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传承不绝,直接嗣承他书画风格的亲属就有子文彭、文嘉、侄文伯仁,学生陈淳、陆师道、陆治、钱榖、侯懋功、朱朗、周天球等人,私淑者更是众多,形成了以文徵明为核心的庞大画家队伍,后人称之为“吴派”。
▲文徵明松石高士图吴门画派继承了元代文人画“遣兴移情”的创作思想,但随着社会时代环境的变迁,文人画的内涵也相应发生着变化。
元末文人山水画流行隐居乐道、草堂雅集、林泉丘壑等主题,以传导寄情山野的高逸之志和清虚超脱或躁动不安等情绪,境界多为淡逸寥寂。
文徵明的绘画主题,除了描绘高士的隐逸生活外,还把视野扩大到文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注意文人生活的现实性和具体性。
同时在意境上,也摆脱了元人一味以淡逸空寂为高的程式,而赋于平和明朗的气氛。
在一定程度上是明代中期社会趋于安定繁荣、文人生活宁静安适的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当时文人理想精神的物化形态。
▲文徵明千岩竞秀文徵明的绘画,擅长山水、人物、花卉、兰竹各科,尤以山水著称。
他长期活动在吴中和江浙地区,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切的感受,他创作了许多实景山水画,更为广泛生动地描绘江南的湖光山色和名胜佳地。
如《石湖清胜图卷》(1532年)、《吴中胜概图卷》等作品,都以自然景物为蓝本,注入清雅、温馨的情感,情景交融,引人入胜。
▲文徵明兰竹图纸本文徵明山水画以浅绛和细笔水墨山水为主体,被称之为“细文”。
这两种画法渊源同一,取赵孟頫之婉约、黄公望之松秀,又从王蒙的细密演变成简约的形式。
其细笔山水,笔法工细松秀而不板滞,色彩明洁而无富艳气,墨气清润而不混浊,具有俊逸秀润的风神,成为“文派山水”的主体风格。
《洛原草堂图卷》(1529年)《寒林晴雪图轴》(1531年)、《句曲山房图卷》(1541年)等,都体现出了他的浅绛和细笔山水的艺术特征。
文徵明另有一类粗放简疏风格的作品,被称为“粗文”,则发扬了宋元水墨写意画的长处,融书法笔意于画中,水墨酣畅。
回眸600年丨明代“吴门画派”鼻祖沈周
![回眸600年丨明代“吴门画派”鼻祖沈周](https://img.taocdn.com/s3/m/78f408d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4.png)
回眸600年丨明代“吴门画派”鼻祖沈周吴门画派之宗师沈周文/单国霖“吴门”,历来是文人荟萃的渊薮之区,也是文苑艺林画家的辈出之地。
15世纪,中国画坛出现了以沈周为代表的被后人称之为“吴门画派”的崭新艺术流派,这是个既有文人画家,又有职业画家、画工的群体,他们蛰居艺林,主攻山水,追宋元,窥晋唐,书画兼并,既赋文化内涵,又品书卷气息。
故宫博物院藏《明人画沈周半身像》,系沈周八十岁时由苏州当地职业画家所绘。
明代“吴门画派”的开创者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诗、书、画兼长被认为“绘事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竹、禽鱼悉入神品”。
明代王穉登在《吴郡丹青志》中将其推为“神品”。
沈周又是吴门画家艺术观和人生观的指导者,他在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的同时,加以光大和开拓,建立起明代文人画的美学理念,新的审美类型,反映出他那时代文人的精神气质、理想和感情。
明沈周纸本水墨杖藜远眺图38x59cm,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藏明代中期,在苏州地区活跃着一批画家,他们在“浙派”风靡一时之后,继承元末江南地区文人画的传统,创立具有时代气息的文人画新潮流,后世称之为“吴门画派”,沈周是这一画派的创始人。
沈周,长洲(今江苏苏州)相城(近阳澄湖)人。
出身于文人世家,祖父澄、伯父贞吉、父恒吉,都未应科举,依靠开垦和租赁田地为生。
沈周生活的时代,明王朝的政权已得到巩固,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沈周对于汉族统治的朱明王朝是采取拥护态度的。
他一生不应科举,隐身乡里,其实是惮于明初治吏的峻刻和畏惧官场争斗的险恶,所采取的一种韬晦保身的处世方式。
沈周以儒家道德规范律己,对父母兄弟尽孝悌之道,为人诚挚宽厚,乐于济人之难,善于奖掖后进,他结交的朋友不少是著名的诗人、书画家,又和一些朝廷显宦保持着亲密的友谊。
沈周高洁的人品、恬淡温和的性格以及诗文书画的广博才能,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尊敬,誉重吴中,流播四方,自然地成为吴门艺苑的宗师。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艺术家成长故事_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艺术家成长故事_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https://img.taocdn.com/s3/m/8941359fdaef5ef7ba0d3cbb.png)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自石翁,江苏苏州人。
沈周是明朝中期著名画家,是“明世家”之首。
明宣德二年(1427),沈周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上本是长洲城里的望族,但在元代末年曾一度衰落。
沈周的曾祖父沈良琛与元四大家中的王蒙文情甚笃,王蒙曾夜访其家并赠以画幅。
沈周祖上三代都以书画闻名,家藏古代书画名迹甚多。
沈周的祖父沈澄善诗文能绘画,精于鉴赏,曾辨藏倪瓒真迹。
明初永乐年间曾以人才被征,本欲授他为官,但他称病不从,终于作罢。
沈澄回来后告诫其后辈:勿以仕宦累身。
儿孙们遵守这一戒训,始终不应科举,在家耕读,结交文士,以研究学问、唱酬诗歌为乐。
沈澄有两个儿子。
长子沈贞吉(1400-1482年后),别号南斋;次子沈恒吉(1409-1477),别号同斋。
两人工诗文,擅丹青,所作诗画,只用以自娱,绝不换取钱帛,故而极为名贵。
沈周的父亲沈恒吉,貌厚神清,性情高朗。
沈周受其遗传,姿容秀雅,聪颖过人。
幼年时,家里曾给他请了一个学问渊博、又善绘画的老师,名叫陈宽。
但由于沈周聪明过人,没过几年,他的诗文绘画都超过了老师。
陈宽只好离去。
后来,沈周拜吴县的赵同鲁为师。
赵同鲁不仅善诗文,而且精于山水画,沈周在他的教育帮助下,进步就更快了。
十五岁的时候,少年老成的沈周,就替代父亲做了乡里的粮长。
有一次,他到南京接洽公务,恰好遇上了一个爱好文学的上司名叫崔恭,沈周就作了一首百韵诗献上去。
词章华美,崔恭看后大为赞赏,便当面试才,让他以南京的古迹凤凰台为题,重作一首诗。
沈周拿起笔来,一挥而就,作得更为精美。
崔恭赞叹地称他是“初唐四杰王勃复生”,并下令地方官,免除他的粮长之职。
从此以后,沈周得以潜心攻读诗文和从事绘画创作。
不受俗务的羁绊。
沈周勤奋刻苦,每年坚持写生,没有真山真水的感受,从不轻易动笔作画。
因而他平生喜出外游历,曾多次到太湖、宜兴、杭州、嘉兴、南京、扬州一带漫游。
每到一地,他必然对景物写生,并赋诗记事。
那些地方都留有他的真迹。
如:《两江名胜图册》、《吴江图》、《灵隐山图卷》等。
结合文征明写千字文材料作文600字
![结合文征明写千字文材料作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b3c3d6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0.png)
结合文征明写千字文材料作文600字篇一:《向文征明学习》嘿,你们知道文征明吗?他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文征明小的时候,可不被人看好,大家都觉得他不够聪明。
这就好比一颗被埋在土里的种子,大家都觉得它发不了芽。
可文征明自己没放弃呀!他就像一只小乌龟,一步一步,慢慢地往前爬。
他练字,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那股子认真劲儿,就像我非要把那道数学难题做出来一样!“我就不信了,我还做不出来!”我想,他当时心里肯定也是这么想的。
有一次,我为了画好一幅画,涂涂改改,画了好多张纸,都快烦死了。
这时候我想到了文征明,人家练字练那么多次都没嫌烦,我怎么能因为这点小事就打退堂鼓呢?文征明每天都坚持练习,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
这多像我们每天上学,不管天气好不好,都得去呀!他的这种坚持,不就是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吗?还记得那次运动会,我跑800 米,累得气喘吁吁,真想放弃。
可一想到文征明,我就对自己说:“加油,你能行!”最后我居然坚持跑完了。
文征明的故事让我明白,成功不是靠聪明,而是靠坚持和努力。
就像建造一座大房子,一砖一瓦都得用心去砌。
我们都应该向文征明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说不定哪天,我们也能像他一样,成为让人敬佩的人呢!你们说,对不对?篇二:《我眼中的文征明》嘿,朋友们!你们知道文征明吗?我最近可对他着迷得很呢!文征明就像是一颗在历史天空中闪耀的明星。
他的才华,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就好像我们班的学霸,不管什么难题都能轻松解决,文征明在书法、绘画、文学方面也是样样精通。
想象一下,他坐在书桌前,一笔一划地书写,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手中的笔。
这不就像我们在考场上,全神贯注地答题,一心想要考出个好成绩吗?他的画作,更是让人惊叹!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生命力。
那山山水水,在他的笔下仿佛都活了起来。
这就好比我们在操场上尽情奔跑,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一起讨论文征明的书法作品。
根据文征明临写千字文的素材,写一篇记叙文
![根据文征明临写千字文的素材,写一篇记叙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e1bdb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0.png)
根据文征明临写千字文的素材,写一篇记叙文
公元六七七年,唐朝宰相文征明,奉命题写“千字文”。
当时,文征明从天竺(今印度)学习佛教禅宗,并增广见闻,他借此机会,在作品中大量融入了佛教元素。
文征明认为,书法是唐朝文化的瑰宝,是一种最为崇高的艺术形式。
在题写“千字文”之前,他先后研究过硬笔和软笔,还拜访了很多名家,汲取别人的精华。
文征明感到,自己的书法还不能达到最纯熟、最流畅、最自在的境界,因此他把笔墨拿在手里,毫无保留地练习。
在他眼里,书法是一门深厚的学问,是切身体验精神境界的最好手段。
据史书记载,文征明题写“千字文”用了四十多天,让他深入思考了汉字的形态和内涵。
他把自己所学的经书和名人诗词融入笔端,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通过严谨的笔法和清澈的墨痕,他铭刻下了世间最为美妙、最具意义的经典之作。
文征明题写的“千字文”意蕴深厚,隐含着作者对佛教禅宗和儒家儒学的理解。
作品中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四季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万物的变化。
同时,它也提醒着后人,要以礼仪为根本、注重修身养性,始能成为一位良好的人。
文征明所书写的“千字文”不仅是一部文字艺术的杰作,更是一部历史、文化和价值的绝佳注解。
在千百年来的岁月中,它犹如一束灿烂的光芒,引领着人们追求美好、追求真理与智慧。
它传递着文明的信息,展示着人类的卓越和伟大。
新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鉴赏-人品 才华
![新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鉴赏-人品 才华](https://img.taocdn.com/s3/m/0bee969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2.png)
新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鉴赏-人品·才华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吴中四才子”文徵明,诗文书画俱佳,被称之为我国绘画史上“四绝全才”。
一次,文徵明去友人家赴宴,因天色已晚,只能在友人家留宿。
当他刚躺下时,他看到了友人的朋友偷走了宴席上两只银杯。
第二天早上,文徵明给友人留下一张纸条:“杯两只,暂时借去一用。
”过了半个月,他让工匠打造两只一模一样的银杯还给了友人。
清人朱彝尊这样评价文徵明:“先生人品第一,书、画、诗次之。
”罗曼·罗兰也曾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请结合以上材料及你的人生经历,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谈谈你的想法与感悟,并据此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吴门烟水之——文徵明篇大器晚成文徵明
![吴门烟水之——文徵明篇大器晚成文徵明](https://img.taocdn.com/s3/m/dca6035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6.png)
吴门烟水之——文徵明篇大器晚成文徵明“回眸600年——明四家与当代吴门绘画”特展中展出的文徵明的《猗兰室图卷》平常难得抛头露面,属于故宫藏宝库一级文物。
中国古代琴曲中有名《猗兰操》者,相传为孔子所作。
深谷幽兰,清芳自足,甘于淡漠,正是象征着一个人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要成就事业,都要能够承受寂寞和忍受别人的不理解,用达观、平和的心境去面对风雨人生。
图中古松参天,古柏夭矫,环境幽谧,错杂分布的兰花点出了“猗兰室”的主题,室内主人面友操琴,仆童煮茗,知音静赏,自是一派恬静美好之境,宛如闲游林泉最妙处时又闻得天籁之音,美至极致矣,颇见作者巧思,是典型的寓志于画的文人画。
而且画法极为工细,树石用笔俊健秀逸,屋宇界画精工,也是作者中晚期代表作品。
上面自识:“嘉靖己丑,徵明为朝爵画猗兰小景,明年庚寅四月七日携至虎丘,两窗重阅。
”钤“文徵明”白文方印。
文徵明作此画时年六十岁。
为什么要拿这幅画来说事儿?因为《猗兰室图卷》蕴含的深义与文徵明的精神气节及其吻合。
文徵明虽然一生不得志,却从来也没有郁郁寡欢,而是始终不忘初心,在沈周以后五十多年间,一直为吴门画坛领袖:提倡学习元人中的高士画家,继承唐宋优秀传统,创造出新型的“文人画”;把诗文、书法与绘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借以寄托作者的品行、志趣和向往自然的思想感情。
文徵明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是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尤其他寿命很长,弟子很多,子侄晚辈代代都有传人,以至延绵明清两朝数百年,能够达到这种深度的画家与画派,在画史上是不多见的,因此,人们都说:吴门画派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
公元1470年,文徵明出生在苏州府长洲县的一户官宦人家,原名壁,字徵明,他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是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
文征明早年并非聪慧伶俐,甚至于还发蒙很晚,属于标标准准的大器晚成。
此话怎讲呢?三个事:文徵明11岁才开始能说话,刚刚就读外塾;18岁从安徽还故乡苏州,成为乡里的秀才时,还被宗师批评其字不佳;从29岁开始一直到47岁的,文徵明曾经七试应天,屡试不中;五十七岁辞归,才真正致力于文书画。
吴门画派——文征明(二)
![吴门画派——文征明(二)](https://img.taocdn.com/s3/m/187e474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e.png)
吴门画派——文征明(二)文征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
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
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征明传世画作还《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
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等。
云壑观泉图嘉靖辛卯(1531年)作。
钤印:文徵明印、衡山、停云。
题识:嘉靖辛卯夏四月,写云壑观泉图。
征明。
签条:宣统辛亥十月上虞罗振玉审定真迹。
钤印:振玉之印。
鉴藏印:戴培之鉴藏书画印、角茶轩收藏书画之印。
山水图江南春倡和图手卷纸本 23*235cm青绿山水沈周作水不作鱼鳞细皴,勾线曲折而婉转如意。
文氏此图写流瀑奔泻急湍之妙,兼赵伯驹赤壁图之诀要与沈氏用笔之长。
全图由溪流分隔为四层,近处二层作树均巨大,墨色浓重,且枝叶前后相连,是为近景,则观赏时由近而远,自然层次分明。
近处山道长松杂树旁四位高士,分成二组,作且行且语情状。
山爆由远处山谷分三处奔泻,逐渐汇聚而倾注于上游源头。
溪流正中,有巨岩矗立,使溪流一截为二,再成急瀑,与右侧另一瀑布齐注于中溪,溪中散石点落,则见波澜湍流,四散奔逸。
文徽明作文素材
![文徽明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27d5261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7.png)
文徽明作文素材对于文徵明出神入化、清气拂颊的作品,有人评价道,“衡山太史书画瓣香松雪,笔法到格,乎入吴兴之室矣。
然自有清和闲适之趣味,别敞逕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洁所至。
”事实上,作品与人品一脉相承,文徵明清雅端方的作品也源自于他正直高尚的人品。
1498年,文林出任温州永嘉县令。
他一向清明廉洁,为当地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
但好景不长,他一年后就病故了。
按照惯例,当地府县官吏和地方缙绅都随了丧礼,可文徵明坚辞不受,这般做法引来官民交口称赞。
直到他返回苏州后,仍然有人写信劝告他收下这笔丧礼,可是他心意已决,不容半点更改。
实在没有办法,温州人用这笔钱修了一座却金亭,以此纪念文林的高风亮节。
而因为曾受到清正廉洁的父亲的熏陶和儒家淡泊明志思想的影响,文徵明不但拒绝了利,也拒绝了名。
时任宁王的朱宸濠一直心怀篡夺王位的阴谋,为了拉拢人才,他派人携带重金聘请文徵明。
文徵明推说重病在身,所以不肯拜见,不收聘礼,不回辞信。
其实,他在科举路上屡试屡败,面对这天降的福运,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回绝了。
若干年后,文徵明从京城辞官返吴后,他不问世事,不慕繁华,开始以翰墨为乐。
因为文徵明的成就渐佳和地位日显,前来求取诗文书画的人越来越多。
倘是普通人提出请求,圆融温和的文徵明都会欣然接受。
但若是宗室藩王、中贵官宦、外夷诸国,他绝对不肯答应。
即便在内阁首辅严嵩78岁生日时,为了请文徵明做祝寿诗,温州知府亲自登门,却还是吃了闭门羹。
他一生持重,固守着自己的原则,在唾手可得的名利面前也端谨异常,从不顺服。
《老子》中讲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行走于世,人应该保守本真,不囿于物欲,不累于世俗。
对于文徵明来说,时光雕琢他经年,风霜冷冽他眉目,他的朴拙之气已变成一种内涵,化作一种风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文征明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
长洲(今苏州)人,明代书画家。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
是明代中期最着名的画家,大书法家。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也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以不合时好而未被录取。
54岁时由贡生被荐为翰林待诏。
居官四年辞归。
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力避与权贵交往,专力于诗文书画艺术30余年。
享年90岁,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晚年声望极高。
在书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
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健劲。
明谢在杭《五杂俎·卷七》称赞文征明小楷:“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
洎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
至本朝文征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
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
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
”他的大字有黄庭坚笔意,苍秀摆宕,骨韵兼擅。
与祝允明、王宠并重当时。
文征明斋名停云馆。
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多才艺,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名声日益显赫,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三人,人称“吴中四才子”。
书法初师李应桢,后学宋元,又上溯晋、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
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小楷,人称有“二王”风骨。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洞”。
擅画山水、花卉、人物。
学生甚多,形成吴门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全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绝壑鸣琴图》轴,现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院。
《真赏图》卷,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二湘图》轴,藏故宫博物院。
其子彭、嘉,侄名伯仁,皆能世其家学,有名于时。
《赤壁赋》,文征明书于嘉请三十五年(1556),纸本墨迹,行书。
纵34厘米,横530。
7厘米。
此卷书法,作者驾驭自如,气势流贯。
此行书卷大概是文征明用软毫书就,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导送准确。
一些横画汲取了黄庭坚的笔法,略有变化,可见,这幅行书的用笔遒
劲,摹写黄山谷而又自出机杼,笔意纵逸,在温润中含有苍劲,在整饬中时出老辣,显示出练达的艺术技巧和情趣,使人感到文征明此时已进入人书俱老的辉煌的艺术境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