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与中国责任之探析
现代社会重大风险的国家治理方法论探析
![现代社会重大风险的国家治理方法论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ea7e2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b.png)
2020.11在取得抗击新冠疫情重大战略性成果的时候,我们应当深刻反思的不仅是“灾难”本身,而是应当透过疫情的“偶然”反思其背后的“必然”,透过疫情的“特殊”反思到其背后“一般”,从而举一反三,对现代社会重大风险防患于未然,在现代社会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确保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这艘中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一、风险社会重大风险发生是常态“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这个仿佛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权威提出并论证的理论命题,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做出预言并进行论证。
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入研究、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现存的和潜在的社会风险。
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人与人(社会)的关系紧张、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民族与世界的关系紧张,使现代社会形成、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始终潜藏着一定的社会风险。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自然力的征服。
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气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2];“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魔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的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3];现代社会“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现代社会重大风险的国家治理方法论探析■田鹏颖【提要】现代社会所处时代的特殊背景、社会有机体高度整合的特殊结构、面对的全球化的特殊挑战、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紧张,使现代社会重大风险发生可能成为常态,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已经成为我们面对的重大时代问题。
必须正确把握党、政、军、民、学关系,把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正确把握制度、理论、实践的关系,把制度优势作为根本优势;必须正确把握法律、教育、伦理等关系,把法律体系挺在前面;必须正确把握“伟大斗争”和日常工作关系,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必须正确把握人、自然、社会关系,把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重要逻辑入口,从而做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行稳致远。
国政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国政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备选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03574e9caf45b307e87197f9.png)
国政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黄凤志:
1、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选择探析
2、中日关系新发展与中国的外交政策选择
刘雪莲:
1、论全球性问题治理中的大国责任
2、试析东亚共同体建构的可行性
张丽华: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
1、从国际热点问题看联合国的作用
2、结合海洋法谈谈我国海洋权益争端及维护
王生:
1、文化认同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探析
2、韩国外交的困境:继续强化美韩同盟与提升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抉择
许琳:
1. 奥巴马政府亚太政策分析
2. 奥巴马政府人权外交评析
肖晞:
1、中国古代外交战略思想的当代价值(或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对当代外交的影响)
2、中国东北亚非传统安全战略探析
于海洋:
1、论信仰在国家战略制定中的作用
2、国家理性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郭锐:
1、美国战略东移的地缘影响与我国对策
2、公共外交与中国软实力提升问题
宫笠俐:
1、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治理机制面临的挑战
2、东北亚区域的环境合作分析
许宁:
1、多边主义在东亚地区秩序建构中的作用与局限
2、后危机时代国际体系转型中的新特征(或新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及中国方案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及中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845f0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4.png)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及中国方案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出发,对各类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标签:经济全球化;发展现状;中国方案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一)参与主体更加多元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再处于经济全球化格局的领导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开始走向世界经济中心,多边贸易愈加繁荣。
虽然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依赖性也进一步加强,但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贸易规则仍然占据优势。
(二)产业结构更加丰富,高新技术产业占据优势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国贸易的交易对象不再限制在传统意义上的有形商品,服务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此基础上,科技水平和知识产权对跨国贸易的影响越来越深化,技术含量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传统意义上物美价廉的大众化商品不再具有吸引力,冲击了很多国家的跨国贸易市场。
(三)国际贸易保护加强以英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回归保守主义,退出了某些经济合作关系,以求在经济萎靡期独善其身;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为了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降低跨国企业对本土企业的威胁,施行了各类贸易保护政策,阻碍了他国国际贸易的进行。
西方国家提出的“中国威胁论”,美国向中国发起的贸易战,都是为了遏制中国经济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高额的关税,环保检测,卫生检测,入驻国外复杂的手续,提高了进入他国的门槛。
这些贸易壁垒也成为了从事跨国贸易的企业的发展障碍,一方面限制了企业产品在国外市场的流通,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在他国的影响力,不利于国际贸易市场的发展。
二、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方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一方面,中国要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中国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方向,循序渐进地为世界经济的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及共赢做出贡献。
(一)对内改革1、继续完善经济体制,实现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首先,政府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使之成为引导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手段。
全球化视野下我国公共事务治理之探析
![全球化视野下我国公共事务治理之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395384a0116c175f0e48e8.png)
全球化视野下我国公共事务治理之探析
陶 睿 又
( 嘉应 学院 政 法学院,广 东 梅 州 5 41 ) 10 5
[ 内容提要] 借鉴 国外优秀的公共理论和经验,从政府 、市场 、社会三个层面,对我 国当前公共事务 治理现 状 进 行 分析 ,提 出我 国可 以从 改 革 政府 组织 、提 高 政 府 效 率 、 充 分发 挥 市 场 机 制 的优 势 作 用 和 积 极 利 用 社 会 力 量 等途径,寻求更 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公共事务治理多元化模 式,最 终达到推进我 国公共事务稳健而全面发展 。 [ 键 词 ] 公共 事 务 ;全 球 化 ;治 理 ; 途 径 关 。 [ 中图分类号] D 8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7 (0 9 90 6 .1 0 87 2 2 0 10 —0 00
公 共 事务 全 球 化 的 发 展 ( )早 期 公 共 事 务研 究 一 从政治学 角度 研究 ,最早研 究公共 事务 问题 的是柏拉 图,他在其 《 理想国》中对正义城邦 的探讨 的最终 目的就是 为 了实现 公共事务治理 的合理化 。 但他 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却 注 意 到 了 公共 事 务 治 理 的 困难 ,他 在 《 治 学 》一 书 中 曾指 政 出:“ 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 事物 ,人们关怀着 自己的所有 ,而 忽视 公共的事物: 于公 对
全球化视野下我国公共事务治理之探析第29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ofhubeitvuniversityvo129no9september2009060060全球化视野下我国公共事务治理之探析嘉应学院政法学院广东梅州514015内容提要借鉴国外优秀的公共理论和经验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层面对我国当前公共事务治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可以从改革政府组织提高政府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作用和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等途径寻求更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公共事务治理多元化模式最终达到推进我国公共事务稳健而全面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02d7b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9.png)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责任和担当。
这一思想意味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等各种差异相互交融、和谐共存,共同构建一个和平、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还需要实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每个民族、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这些差异应该被尊重和保护。
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也应该进行对话和交流,共同促进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倡导文化多样性,提倡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各国在文化领域的合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还需要实现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仍然反映了二战后的历史背景和世界力量格局,并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需求。
在全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相对较弱,国际秩序和规则制定权也存在不公平与不合理的问题。
中国主张通过国际机构和平台的改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全面、公正、公平的方向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良好的环境。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还需要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共赢。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利益紧密相连,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
只有通过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才能够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打破地域的限制,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推动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和机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崇高的理想和目标,代表着全人类对和平、繁荣、进步的共同向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国家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民族和文化之间进行对话与融合,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各国之间进行经济合作与共赢。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中国应对策略探析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中国应对策略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4d35b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b.png)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中国应对策略探析摘要:在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双重力量的推动下,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逐渐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而产生的数字经济,成为未来经济的增长的重要引擎。
自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的增长受恶劣经济、政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整体呈现下行的趋势,但作为新兴经济形式的数字经济仍保持了高速增长,数字产业化推动了传统产业模式的变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人类社会逐渐迈入了高效互联的数字化新时代。
破除数字经济发展的障碍,顺应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并开辟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从而进一步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成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国际竞争力;数字产业集群1.数字经济的相关概念及内涵(一)数字化的‘基本能力’和‘强化能力’数字化‘基本能力’包括基础设备能力、网路联通能力和获取基本服务的能力。
具体的讲,就是实现数字化运转所需要的计算机、手机等硬件设施及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网络设施还有借助数字化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交易和消费平台。
数字化‘强化能力’主要指数字化运用、数字化技能提升以及数字化环境建设能力等。
(二)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1]1.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一)数字经济规模庞大,经济体量逐年增长,占GDP的比重稳定提升随着全球经济数字化发展进程的加速,全球化产业升级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传统产业逐渐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的规模不断增加,以美国为例,美国凭借其技术创新和比较优势,数字经济的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早在2019年就达到13.1万亿美元。
环境政治视角下的环境全球治理探析
![环境政治视角下的环境全球治理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17c4fc7c1cfad6185fa70f.png)
目前 地球 面临 着气 候变 暖 、臭 氧层 被破坏 等 难
以 解 决 的 环 境 问 题 。这 些 问 题 虽 然 已 经 引 起 了 世 界 各 国 的 重 视 ,国 际 社 会 也 做 出 了 一 些 努 力 去 试 图 解
国家 已经很 难 有所 突破 ,必 须依 靠 全球 共 同努 力 。
Ch n i a; 2 S a gr oNo. 1 M i dl 5( o l S a g a , a g i 3 4 0 . h n a d e h o , h n r o-i n x 3 0 0, Ch n ) ia
Ab ta t T h nv r nm e a oblm s h e be om e m o e a o e s rou r un he word A s src : e e io nt lpr e av c r nd m r e i s a o d t l. i s e t e ey d fiul f a i ns t a kl h pr blm s on t i ti x r m l ifc t or n to o t c e t e o e her own, g o lg e n nc he l ba ov r a e oft e ion e a en c nsd e s apo sbl o u in a d r c ie e ta t nto nv r m nth s be o ier d a s i e s l to n e ev d gr a te in. Bu he d fe — tt if r e c s i her n to li e e t d s e i e he c n e n t i a ina nt r s san om tm s t onfit t e fe e a ins m a e i a d l s be we n dif r ntn to k th r c f uc te ptofg o lgov r nc o g ne a e s ts y n r s ls Furhe nayss i t er f r ors h a tm l ba e na e t e r t a if i g e u t . t r a l i s h e o e ne de s t h het ue n t r fgl ale ion e a o e s s a h e d a o w att r a u e o ob nv r m nt lpr blm i nd ow l a ov r nc g ob lg e na e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探析》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469a5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3.png)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探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探析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全球话语权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之一。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外交策略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以形成全球合作共赢的新格局,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一、“一带一路”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注入活力“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倡议提出以互联互通为核心,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互通,推动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共同繁荣。
目前,已有8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新时代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外交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致力于推动人文交流和互学互鉴,以建立友谊和增进相互了解。
中国积极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文化交流机制,加强人员交流和技术转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同时,中国积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明,推动本土文化和现代思维相结合,建设具有现代性的中国品牌。
二、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引领全球合作全球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和平、安全、发展和人权领域的国际事务,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代表性。
中国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当有更多的话语权与参与权,这把发展中国家带入了一个更加平等开放的全球治理格局中。
同时,中国倡导和推动建设全球草根治理网络,促进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社区和个人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更加方便、高效。
中国在国际反恐、反贪腐、反走私等全球性问题领域始终积极作为,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解决方案。
三、推进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共建开放型经济中国一向主张多边主义原则,支持世界自由贸易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积极推动贸易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提高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
当前国际形势及中国在其中的贡献
![当前国际形势及中国在其中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25e3fb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c.png)
当前国际形势及中国在其中的贡献当前国际形势及中国在其中的贡献1. 引言当前国际形势的动荡与变化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一个重要的国际角色,正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并为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全球治理与多边主义2.1 当前全球治理格局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主张通过国际合作和协商解决全球性问题。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这些倡议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2.2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贡献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协议谈判,如巴黎气候协定、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等,在这些谈判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还通过举办和参与各类国际会议和论坛,推动全球合作与交流,为处理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平台和机制。
3. 全球经济与中国贡献3.1 全球经济的发展是当前国际形势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经济规模上,还表现在中国采取的一系列重要措施上。
3.2 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冲击和逆流的挑战,中国积极倡导开放型经济和自由贸易,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秩序。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举措,为促进区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还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签署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
4. 地区与国际安全稳定4.1 地区与国际安全稳定是当前国际形势中的重大问题。
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的战略,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以邻为伴、以邻为友,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和分歧。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安全合作机制,如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等,并致力于构建地区安全和谐稳定的新秩序。
全球治理与中国责任之探析
![全球治理与中国责任之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7f6a2eccbff121dd3683e1.png)
些 国 家 或 地 区 的 努 力 就 可 以 做 到 . 而 必 须 通 过 世 界 各 国 共 同 努 力 才 能 解 决 . 全 球 治 理 也 就 随 之 出 现 。而 随 着 中 国 实 力 的 增 强 , 崛 起 的 影 响 越 来 越 大 . 世 界 各 国 的 目光 都 投 向 了 中 国 , 要 求 中 国 在 全 球 治 理 体 系 中 承 担 更 多 的 国际 责 任 .这 就 给 中 国 的 和平 发 展带 来 了很 大 的压 力 。 全 球治 理 的概 念 随 着 全 球 化 的 深 人 发 展 和 世 界 格 局 的 根 本 变 化 ,全 球 治 理 ” 近 年 来 逐 步 成 为 人 “ 们 经 常 讨 论 的 主 题 。世 界 银 行 于 1 8 9 9年 首 次使 用 “ 理 危机 ” 表 述 . 于 19 治 的 并 9 2年 发 表 了 “ 理 与 发 展 ” 年 度 报 告 。 联 合 国 有 治 的 关 机 构 于 19 9 2年 成 立 了 全 球 治 理 委 员 会 . 并 创 办 了一 份 《 球 治 理 5 志 。 19 全 5 杂 9 5年 在 联 合 国成 立 5 0周 年 之 际 , 球 治 理 委 员 会 全 发 表 了 题 为 《 涯 若 比 邻 》 报 告 。 联 合 国 天 的 秘书长科菲 ・ 南在 20 安 0 0年 联 合 国 千 年 首 脑 会 议 上 所 做 的 报 告 中 ,全 面 阐述 了全 球 治 理 。 么全 球治 理 的概 念是 什 么 呢 ? 今 那 迄 为 止 ,学 术 界 还 没 有 在 全 球 治 理 的定 义 上 达 成 共 识 。全 球 治 理 的 主 要 创 始 人 、 国 学 美 者 詹 姆 斯 ・ 西 瑙 将 全 球 治 理 定 义 为 : 国 罗 在 际 政 治 领域 中 一 系 列 活 动 领 域 里 的 管 理 机 制 , 们 虽 未 得 到 正 式 授 予 权 , 能 有 效 发 它 却 挥 作 用 。 他 并 用 “ 有 政 府 的 治 理 ” Go — 没 ( v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a311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4.png)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
作为当今世界最高层次的国际关系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深刻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大势,而且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之道。
本文将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含义、实践路径和中国方案,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含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含义,是指在当代国际关系背景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共处、互利共赢的国际社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的是国与国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干涉内政,解决分歧通过对话协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重要场合多次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这一理念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天下大同思想和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首要的是通过倡导者不断努力,争取各国的支持和共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一同努力,倡导者必须经过耐心和不懈的努力,争取各国的支持和共识,并根据国际社会的现实形势来发挥倡导作用。
必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实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需要通过关注、参与国际社会的各项事务,提出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
需要极力推动国际多边合作,推进实践。
国际多边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国际多边合作是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础。
推进国际多边合作,是对中国倡导的全球治理观的重要补充和坚实基础。
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具体体现。
中国方案汇聚了中国传统的天下大同思想与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实践,融合了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核心价值,契合着时代潮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视域下的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基本内容与实施路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视域下的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基本内容与实施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fb84ef5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9.png)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视域下的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基本内
容与实施路径
刘韦伟;胡媛媛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40)3
【摘要】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承担社会责任是青年以自身力量赋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表现。
在教育内容方面,基于意识形态工作新目标、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新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风险与新挑战,以意识形态基本知识、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促进青年明确社会责任认知、丰富社会责任情感、强化社会责任意志,并通过推动青年参与劳动实践,促进其落实社会责任行为,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达到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在明确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地位的基础上,探索三者有机统一的实施路径,形成正向的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合力。
【总页数】8页(P67-74)
【作者】刘韦伟;胡媛媛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7
【相关文献】
1.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视域下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模式研究
2.社会主义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析——评《现代化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
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视域下的科技创新:历史演进、内涵特征和实现路径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视域下青年的使命担当
5.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视域下的科技创新:历史演进、内涵特征和实现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境况、问题与对策
![我国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境况、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4432e3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5.png)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青年理论第40卷(总第213期)我国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境况、问题与对策■刘俊彦何土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10008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249)【摘要】全球治理人才是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参与全球治理和推动全球问题解决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培养方式。
然而,我国全球治理人才队伍规模小,人才储备不足,尤其表现在全球战略型治理人才不足,全球技术型治理人才匮乏,全球技能型人才紧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等。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要正视人力资本投资大、培育与实际需求脱节、培养体系内部联动性不足、全球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供给不足等难题。
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供政策支撑、育人保障、开发使用支持,营造良好的成才发展氛围,提升人才赋能和红利,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全球治理人才全球治理能力人才资源全球治理人才是伴随全球治理问题兴起和推动全球问题解决的新型国际人才,是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中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高度重视全球治理方面的人才培养”[1]。
基于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全面探析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现实境况与关键问题,以期有针对性地提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更好地服务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
一、我国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现实境况“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也全球治理人才是懂政策、知国情、视野广、外语强、晓规则、会沟通的综合型复合型专业人才,是新时代实现民族振兴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全球化深度融合发展对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些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实践迈上新征程。
全球治理的实质公共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公共哲学审视
![全球治理的实质公共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公共哲学审视](https://img.taocdn.com/s3/m/7907e55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9.png)
哲学论坛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061全球治理的实质公共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公共哲学审视◎高云涌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哈尔滨150080摘要:在公共哲学的理论视域中,既有的全球治理体系有着明显的形式公共性的特点。
作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是在既有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各主权国家的共商共建共享,将形式公共性逐渐改造为实质公共性的过程。
正是基于对公共合法性、公共合理性和公共正义性的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才能真正“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体系;形式公共性;实质公共性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594(2021)01-0061-06为了克服经济全球化固有模式导致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不仅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回应,还为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一系列亟须研究的新课题。
由于这一方案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环境、安全、价值理念等诸多领域,所以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理研究已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多学科共同关注的时代课题。
研究者们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外交经验和多元文明共鉴为主要思想来源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进行了多重视域的阐释与解读。
在学界已有研究中,从新的国际观及新的举措、联通周边与世界、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探讨已经取得诸多共识,但是在一些哲学层面的阐释和解读中,笔者却发现存在这样一种理论倾向:本来是基于某一理论视域的阐释,却往往得出了将这一理论视域混同为理论基础的结论。
例如,在一篇题名为《马克思公共性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探析》的文章中,作者实际论证的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资源与理论基础”[1]的命题。
在哲学的意义上,视域是指解释者在其中进行领会或理解的构架或视野,文本或对象的意义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构架或视野中被确定的;而基础一词则是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典摘抄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典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bd6b507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5.png)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典摘抄标题: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合作与和平的时代使命导语: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当代中国的总书记,习主席在进一步发展伟大的中国梦的也将中国的责任拓展到全球范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代表了中国所持有的文化湃博,旗帜鲜明地倡导着共享、合作与和平的时代使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解读这一理念,并探讨在实践中,我们如何积极响应并为此付出努力。
第一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意义1. “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种全球治理新理念,其内涵十分丰富。
它强调了人类命运的网络性与互联性,各国间的利益联系紧密交织,任何国家都不应孤立于全球事务之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要坚守“胸怀天下、舍小家为大家”的理念,以推动全球命运的共同进步。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路径。
传统的国际关系模式强调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则意味着要摒弃弱肉强食的传统思维,推动共同发展与和谐共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全球问题与国家利益相结合,促进了共赢和互利共享的合作模式。
它也是一种时代的使命,为人类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更大的共同繁荣和幸福提供了新的契机。
第二部分:探析共享、合作与和平的时代使命1. 共享的时代使命共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之一。
共享意味着要超越国家边界、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实现资源共享、机遇共享和发展共享。
这要求各国间要建立起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机制,打破壁垒,共同应对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2. 合作的时代使命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合作是多边主义的具体体现,旨在通过协商、对话和共同行动来解决全球性问题。
各国应加强国际机构的改革与建设,推动多边主义的发展,并通过深化互利合作来促进共同繁荣。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政府管理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政府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3e8803f83c4bb4cf7ecd156.png)
浅析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政府管理摘要:2001年12 月1 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
wto这一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全面体现了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和原则,wto的实质其实就是通过控制某个国家的政府的经济行为,来改变经济在这个国家的运作方式。
对所有组织内国家的贸易活动作出统筹安排,通过合理的安排使各个国家获得所需的利益。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上就是转型时期,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很不完善,传统计划经济机制仍根深蒂固,有深远影响,因此,加人国际世贸组织,对政府而言是一个挑战,这个挑战是全方位、高层次的,它将是对中国政府管理体制的一个试金石。
关键词:全球化;政府;经济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01一、全球化下我国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全球化与我国治理体制的冲突wto发起的原则是市场经济,这一方面在政府的治理理念上有所反应,即某种服务意识。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封建思想在我国还留有一点残余影响,思想中还有一点“管”的影子。
权力经济和报批经济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传统经济体制与全球化有着很大的冲突。
传统体制他有着严密的社团机构,是高度集权的,这一点尤其与全球化相背离,全球化需要自由的发展贸易,在打破传统体制以前,全球化与我国政府管理之间必然存在这冲突。
(二)全球化与我国治理格局的冲突现存的政府治理体制是以计划经济为背景发展起来的,不仅不适应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
我国现行的行政机构本身并不是完美的,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碍作用。
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政府担任的角色类似于总体的资源配置者,而与之不同的,甚至是相悖的,市场本身在市场经济下对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这一点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有点不相符。
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治理体制确实存在着一些的冲突,不过这种冲突是难免的,在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很多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冲突。
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大学生2022
![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大学生2022](https://img.taocdn.com/s3/m/7153cf7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7.png)
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大学生2022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内容:大学生20221. 经济形势- 经济转型:探析中国经济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供应链调整:分析全球供应链调整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研究低碳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可持续性的贡献;- 数字经济:探讨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和就业的影响与发展方向。
2. 社会形势- 双创创新:剖析双创创新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文化多样性:探讨文化多样性对社会融合和发展的影响;- 教育改革:分析教育改革对学生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推动作用;- 公共卫生: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发展的挑战和启示。
3. 政治形势- 全球治理:探析全球治理体系对中国政治影响及合作机会;- 政府公信力:分析政府公信力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法治建设:研究法治建设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中的作用;- 人权保障:探讨人权保障对国家形象和国际合作的影响。
4. 环境形势- 碳中和目标:剖析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挑战与路径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能源转型:探讨能源转型对减少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5. 外交形势- 共建一带一路:探析中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对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影响;- 区域安全合作:分析地区合作对安全风险的防范和应对策略;- 非传统安全挑战:探讨非传统安全挑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引领作用;- 人文交流:研究人文交流在增进国际友好关系和文化影响力的作用。
以上内容为大学生2022年形势与政策论文的参考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深化。
此外,在写论文过程中应注意审题、找准论述重点和逻辑思维的清晰性,确保论文的逻辑严谨和表达准确。
中国新时代外交战略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新时代外交战略的探析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07ce31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2.png)
中国新时代外交战略的探析与思考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的外交战略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是中国在新时代下适应全球变局的外交探索,对于理解中国的外交战略与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新时代外交战略可以概括为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打造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平台、强调和平共处与互利共赢、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等。
首先,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通过多边外交和主动靠拢,与各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其次,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呼吁国际经济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更加公平和包容的国际环境。
再次,中国强调和平共处与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热点事务的解决,推动各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和分歧,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最后,中国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维护国家的发展权益和领土完整,决不容忍任何损害国家利益和尊严的行为。
新时代下中国外交战略的核心在于树立全球伙伴关系,以及推动国际合作与全球化进程。
中国通过构建多边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平台,向世界传递了合作共赢的信号。
此外,中国在气候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等全球事务中,积极扮演起责任大国的角色,表达了与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决心。
这种外交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其他国家对中国发展威胁的疑虑,促进了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
综上所述,中国新时代外交战略是在国际社会变局下的一种积极探索与实践,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平台。
这种外交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然而,中国在推动外交战略的过程中也需面对一系列挑战与困境,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策略,提升自身实力,增强国际传播能力,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全球治理赤字及其解决——中国在解决全球治理赤字中的作用
![全球治理赤字及其解决——中国在解决全球治理赤字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3d6268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1.png)
全球治理赤字及其解决——中国在解决全球治理赤字中的作
用
庞中英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6(000)012
【摘要】现存的全球治理面对许多严峻挑战.挑战之一是“全球治理赤字”.全球治理赤字一直在增长.围绕全球治理赤字,有几个关键问题:什么是全球治理赤字、为什么存在全球治理赤字、如何克服全球治理赤字,以及中国在解决全球治理赤字中的作用.解决全球治理赤字是中国进一步嵌入现有世界秩序的最好机会.中国在全球治理中不仅是国家参与者,而且是全球治理改革的主要力量之一.如果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到位,全球治理赤字的状况将得到重大改善.
【总页数】9页(P3-11)
【作者】庞中英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0
【相关文献】
1.全球治理的民主赤字及其解决 [J], 克里斯托弗·蔡斯-邓恩;王金良
2.中国应对全球治理赤字的新对策 [J], 黄桂钦
3.破解"全球治理赤字"何以可能?——兼论中国对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 [J], 赵洋
4.应对全球治理赤字的中国方案及其现实意义 [J], 刘世强
5.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意识形态视角探析 [J], 冯晓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1期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问题越来越多。
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仅仅依靠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努力就可以做到,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全球治理也就随之出现。
而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崛起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各国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国,要求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就给中国的和平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一、全球治理的概念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世界格局的根本变化,“全球治理”近年来逐步成为人们经常讨论的主题。
世界银行于1989年首次使用“治理危机”的表述,并于1992年发表了“治理与发展”的年度报告。
联合国有关机构于1992年成立了全球治理委员会,并创办了一份《全球治理》杂志。
1995年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全球治理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天涯若比邻》的报告。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所做的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全球治理。
那么全球治理的概念是什么呢?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在全球治理的定义上达成共识。
全球治理的主要创始人、美国学者詹姆斯·罗西瑙将全球治理定义为: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
他并用“没有政府的治理”(Gov -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 )予以概括[1]。
日本学者星野昭吉认为,全球治理不等于全球政府或世界政府,也不是民族国家行为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合作,以及从地区到全球层次解决共同问题的新方式[2]。
中国学者俞可平认为:“所谓全球治理,指的是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的冲突、生态、人权、移民、毒品、走私、传染病等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3]。
中国学者王乐夫和刘亚平则将全球治理归纳为一句话的定义:“全球治理可以被看成是全球化时代全球公共事务的管理方式”[4]。
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定义是:全球治理是公私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人们和机构同意的或以为符合利益的各种非正式安排[5]。
综上所述,全球治理是指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机构或组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或是各种非正式的安排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如冲突、人权问题、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生态环境问题、贫困与饥荒、毒品与跨国犯罪、金融危机、传染病等问题,为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达到国际社会“善治”的目的,为解决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矛盾而采取的调和或联合行动。
二、全球治理与当代中国的关系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世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当今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与全球治理与中国责任之探析颜志强(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这些全球问题的解决已经远远超出了某一个国家的能力,而是需要全球的共同治理。
中国是现代国际社会发展最快的国家,国家实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国际社会对中国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要求中国在全球治理当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面对国际社会的这种呼声,中国应该如何来处理,要不要承担责任,如何承担责任以及承担多大的责任,这是中国政府当前所面临的舆论压力。
关键词:全球治理;和谐世界;中国责任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69(2010)01-0075-04收稿日期:2009-10-06作者简介:颜志强(1983-),男,湖南茶陵人,湘潭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国关系与国际法研究。
世界纵横75N O .12010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中国密切相关,因为有了中国的加入与贡献,全球化才更成其为全球化。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类的1/5,中国对待全球化的态度和立场具有某种决定性的意义。
中国也是世界上的一个国家之一,全球出现的问题与中国也有相当大的关联,中国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随着中国的“增长”、“崛起”和“发展”,外国学者越来越关心中国与全球治理的关系,而中国学者也开始研究中国在全球治理当中的身份与地位,以及在全球治理应当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承担责任。
世界各国呼吁“全球治理”,寻求一种没有政府的治理,来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
这是当代世界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国家必须顺应的时代潮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大国,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中国对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已经主动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组织形势上完成了加入国际体系的过程,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已经存在着广泛的物质利益关系,即中国已经是国际制度的“会员国”。
中国已经积极的并且广泛的参与到国际体系当中来,为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重大的贡献。
但是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仍然存在着各种非正常的政治与利益的摩擦和冲突,外部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判断还充满了猜疑和不信任。
“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都是对中国发展的过度反映。
美国前副国务卿佐立克在其演说当中,把中国看成是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要求中国不仅仅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而更是要求中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其实质是要帮助美国承担在全球治理当中无力承担的责任,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面对国际社会的猜疑和不信任,中国领导人提出和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和谐世界”论述可以看作是中国官方提出的“全球治理”版本,其主旨是创造“普遍发展、共同繁荣与持久和平的世界”,并且指出了如何面对全球化挑战、管理全球化以及建设新秩序的思路。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推动中国外交迈入新时代,并且赋予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新的内涵:倡导国际间的友好往来、维护文明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和谐世界的思想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为全球治理提供统一的指导,使不同的文明之间、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相互并存、共同发展。
三、中国在全球治理当中自身责任的定位(一)国外对中国国际责任的定位最先提出“中国责任论”的是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佐立克,他于2005年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作了《中国往何处去—从成员到责任》的演讲。
此后,许多政治家、媒体和学者开始引用他在演讲当中的表述“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从而掀起了“中国责任论”的风波。
佐立克的主要意思是,中国影响越来越大,与其与中国相抗衡,不如把中国纳入到以美国价值观的国际体系当中来,共同担负起与美国等国要求和利益相一致的责任,甚至担负起在全球治理当中美国无力承担的责任,共同维护现存的国际体系,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另有一种从学理上和世界治理的角度对中国责任论进行归纳的论点,具体体现在四个层面:第一,由于中国力量已经壮大,地位已经提高,中国已经不能再“搭便车”了,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既得利益者,中国必须负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
如在国际救灾、扶贫、维和和承担国际组织的经费方面更多地出钱出力。
第二,西方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金融市场的独立性还很不够。
中国必须放弃对金融市场的控制,让外国资本自由地进入中国金融市场。
第三,道义上的责任。
在处理国际问题时,应该逐步按照普世的价值理念和国际体系的博弈规则来行事[6]。
在扩大对外经济合作时,要以现代的人权、劳工环境和道德标准规范企业行为。
第四,作为二氧化碳第二大排放国,中国需要对控制世界的温室效应承担更多的责任[7]。
(二)中国自身的国际责任定位中国责任论的兴起不是偶然的。
它既与中国的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希望中国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关,又与中国提出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有关。
那么,中国应当和能够承担多大的国际责任?这首先要认识中国的实力以及与实力相关的国际地位。
就目前的实力来看,中国只能算是一个地区大国。
当然,中国的幅员、人口、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等因素又使得中国具有一定的世世界纵横762010年第1期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界影响力。
所以,中国又不是普通的地区大国,而是一个具有一定世界影响力的地区大国。
如果将中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综合实力结合到一起来定位中国的角色,比较恰当的表述应当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地区大国。
[8]中国的国际责任就应当从这个角色定位出发来认定。
中国责任论的出台,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治成就和综合国力大幅上升及国际影响与国际声望大幅提高的总表扬和大肯定,也是对中国的战略崛起及中国国际利益的某种承认。
但是中国的发展并不像美国等一些西方大国所报道的那样会给现存的国际秩序带来不稳定与挑战,也不会像西方大国崛起过程中采取武力的征服。
中国的发展还受到自身多方面原因的限制:第一,中国国土没有完全统一,外来威胁仍然很大。
第二,尽管改革开放使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国内贫富差别大、城乡差别大、东西部差别大,农村和城市存在着大量的贫困群体。
第三,周边国家对中国心存疑惧[9]。
为了消除其它国家对中国的误会与疑虑,中国积极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定位,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正以实际行动在世界上发挥着负责任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世界上总体规模和崛起速度居前列的国家,多次向世界郑重承诺:中国始终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无意也没有必要挑战既有的国际秩序,而是希望与世界人民一道,通过和平方式谋求完善一种更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所有成员生存、发展平等机会的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中国一直以来也在践行自己的承诺:多年来中国在反恐、军控、防核扩散、维和、经贸金融、发展、人权、司法和环境等方面尊重并融入多边国际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社会成员的认同。
中国逐步认识到:只有在参与、改革和利用现有国际规范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推动自身发展和世界进步,因此我们话语中“中国责任”之要义是以增进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福祉为出发点的,是相互责任和共同责任。
四、共同且力所能及的责任全球化的发展,带来全球问题的增多,必然要求全球治理的跟进。
世界经济信息化和分工流通全球化两大经济杠杆促成的全球经济网已经使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变暖,疾病变异,极端主义正在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人种地侵蚀着人类的肌体,而科技越发达,经济越紧密,命运越趋同,人类面临的风险就越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全球化的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代更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