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15.1《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15.1《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吗?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些运动方式呢?”引导学生思考。
二、探究活动
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观察并讨论以下问题:
(1)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2)这些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这些动物会有这些运动方式?
2.各小组汇报: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他们的发现和讨论成果。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动物运动的基本方式、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动物运动与环境相适应的关系。
2.强调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结果,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15.1《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动物运动的基本方式和特点,了解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
2.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运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动物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问题的能力。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活动方式和特点。要求至少观察三种不同的动物,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运动方式的独特之处。
2.分析作业:选择一种动物,深入了解其运动方式的适应性。从生态环境、生存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分析报告。
3.创作作业: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动物运动方式的科普小报。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能够吸引他人关注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2)这些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这些动物会有这些运动方式?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生物15.1动物运动的方式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生物15.1动物运动的方式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观察和分析动物运动方式的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动物运动方式的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包括飞行、游泳、爬行、跳跃等,这些运动方式使得动物可以更加灵活地适应各种环境,如空中、水中、陆地等。动物运动不仅可以帮助它们寻找食物,还可以逃避天敌,增加活动范围,寻找更适合的生存空间,有利于种族的繁衍和个体的生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资料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运动的意义。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使学生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适应性意义。同时,结合生物进化的理念,使学生认识到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适应环境的结果。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如动物运动方式的分类、特点及适应性意义。
2.强调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与适应性的关系。
3.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动物运动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多样性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动物运动的方式》教案 北师版生物

《动物运动的方式》教案 北师版生物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常见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游泳是动物适应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2.行走、奔跑、跳跃、爬行是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3.飞行是动物适应更广阔空间生活的运动方式;4.鸟类适宜飞行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不同动物适于游泳的特点2.不同运动方式的区别3.不同动物与不同运动方式相适应的特点4.飞行的两种方式:鼓翼飞行和滑翔四、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一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1.漂浮运动:水母;2.倒退运动(喷射法游泳):乌贼;3.游泳:(摆动法、划动法、水翼法):鱼、虾、海豚等。

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1.爬行:动物依靠肌肉或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

如:龟、蛇。

2.行走:动物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前进。

如:马、猫。

3.奔跑:动物依靠四肢交替运动,在某一瞬间四肢离开地面,身体腾空。

如:猎豹、斑马4.跳跃:动物依靠后肢的弹跳把身体弹起来,跨越较大距离。

如:青蛙、袋鼠。

三、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飞行(一)飞行方式1.滑翔——是飞行动物的一种不很费力的飞行运动,它们依靠飞行器官流线形的特点,产生升力和推力。

2.鼓翼飞行——是依靠双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动空气而获得上升和前进的动力。

(二)与飞行相适应的结构特点1.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被覆羽毛,前肢特化胃翼,骨骼中空,流线型体型,有气囊双重呼吸,无膀胱不储存尿液等。

2.不同动物完成飞行的运动器官不同蝙蝠——翼手;昆虫——翅;鸟类——翼***动物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利于生存和繁衍。

《动物运动的方式》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

《动物运动的方式》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

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

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

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

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兴旺的。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

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

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根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

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

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以下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运动的方式》教案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运动的方式》教案

专利名称:一种应用于高粉尘密度环境中的配电柜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常博闻
申请号:CN201821034465.9
申请日:20180702
公开号:CN208272469U
公开日:
2018122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应用于高粉尘密度环境中的配电柜,涉及电力应用设备领域。

为了解决高温、高粉尘密度环境下的配电柜很难满足既密封又通风的问题。

一种用于高粉尘密度环境中的配电柜,柜体为后开口结构,吸水海绵层将柜体内腔分隔为前、后腔,隔尘部和支撑板均位于后腔内,支撑板将后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支撑板的支撑面呈栅格状,隔尘架坐落在支撑板上表面的过滤棉上,隔板上开有透水孔,下置物腔的前后侧壁上均开有通风孔,隔尘件位于下置物腔内,2根撑杆分别与纱布的两条长边重合并固定,每排透水孔下方均正对有一个隔尘件,且透水孔排布方向与隔尘件的顶边设置方向相同,水泵位于水箱内,水泵能够通过水管将水箱内的水泵入上储水腔内。

申请人:常博闻
地址: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延兴路2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岳昕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运动的方式》公开课获奖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运动的方式》公开课获奖教案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2、通过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了解,使同学们能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动物,让他们能与之和谐相处,彼此成为永远的朋友,并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方式;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在开始时,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精美的引人入胜的画面让学生去感悟,去发现。

然后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动物运动的方式,理解动物运动的意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能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课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小动物运动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很多很多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学习《动物运动的方式》这节课,一起来探讨不同的动物具有的不同运动方式和规律。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陆地动物的运动方式。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动物。

你曾经见过生活在陆地的动物都有哪些运动方式?小组内先自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部分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陆地动物的运动方式)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2、水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师:你曾经见过的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有哪些运动方式?生:游泳。

教师随机板书:游泳。

师:对,但是它们游泳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谁能模仿几种鱼类的游泳方式?学生交流3、空中飞行动物的运动方式。

师:你又曾经见过生活在空中的动物都有哪些运动方式?生:飞行。

教师随机板书:飞行。

师:对,但是它们飞行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谁能模仿一下生活在空中动物是怎样飞行的?4、想一想,为什么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运动方式都不一样呢?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为了扩大活动空间,有利于它们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迁移,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第3课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第3课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归纳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物运动方式在生物界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理解和掌握。
7.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了解动物运动方式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但在深入理解和科学探究方面尚需提高。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生物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但在分析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理解运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4.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解释动物运动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收集和整理动物运动方式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动物运动方式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动物运动的基本方式,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游泳、飞翔等,并举例说明。
师:动物运动的方式有很多,下面我们来学习它们的特点和适应性。
2.结合课本插图和实物模型,分析各种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插图,思考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如何适应它们的生存环境的?
3.讲解动物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运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动物生活环境、运动器官结构等方面,分析动物运动方式的意义。
(3)结合生物学知识,讲解动物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8.课后巩固与拓展: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关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难点: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教学主备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收集有关的图片、录像、电影等资料、检测题六、教学过程反馈练习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动物的运动方式有()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2、下列不属于青蛙的运动方式是()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3、下列动物中,既能爬行又能游泳的是()A.可爱的小白兔B.五彩的金鱼C.多足的蜈蚣D.“横行四处”的螃蟹4、下列动物中,运动方式都相同的一组是()A.蝗虫、章鱼、袋鼠B.家燕、飞蛾、企鹅C.狗、猫、大象D.蝙蝠、青蛙、袋鼠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只能行走B.所有的鸟类都能飞行C.所有的爬行动物都只会爬行D.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6、善于奔跑的猎豹、狮子等动物适宜生活在()A.开阔的大草原上B.茂密的森林中C.沼泽地中D.崇山峻岭中5分钟检测1、绝句中的“一行白鹭上青天”说明白鹭的运动方式是()A.行走B.游泳C.飞行D.滑翔2、鸵鸟是一种大型鸟,它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是()A.翅膀、奔跑B.下肢、飞行C.翅膀、飞行D.下肢、奔跑3、动物在水中、陆地和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A.行走、奔跑、飞行B.游泳、行走、飞行C.游泳、爬行、滑翔D.爬行、跳跃、飞行4、青蛙、蝗虫、袋鼠等适于跳跃运动的身体结构特点是()A.前肢发达B.后肢发达C.前肢短小D.后肢短小5、“亚洲飞人”刘翔在跨栏的瞬间,其运动方式是()A.行走B.奔跑C.跳跃D.飞行6、动物通过各自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A.主动出击获取食物B.完成求偶和交配,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C.逃避敌害利于存活D.以上三项均能7、下列动物中,其主要运动方式和袋鼠运动方式一直的是()A.鸵鸟B.企鹅C.丹顶鹤D.青蛙。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15.1《动物运动的方式》课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15.1《动物运动的方式》课程教学设计

•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方式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见教案)二、教学过程:(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学生总结:游泳是适于水环境的运动方式•讨论(师生互动)1、鱼类有什么适于游泳的特点?2、鱼类游泳的动力①是利用躯干和尾部肌肉的收缩使身体前进;②是利用鳍的摆动拨水前进;③是利用鳃孔向后喷水的冲力使身体前进。

其中第一种是主要动力,第二、三种是辅助动力。

实际上在鱼的整个运动中这三种方式是交替使用的,有时是三种方式同时使用。

•虾的游泳依靠游泳足划水向前运动,尾肢能变化游泳的上下方向。

•昆虫的游泳不少昆虫用划动法游泳,例如龙虱。

龙虱的游泳足,后足特化成桨状,各节扁平,胫节和跗节的边缘有长毛,适于划水。

•蛙的游泳蛙在水中时是利用后肢的划动游泳,后肢趾间的蹼划水时增加对水的推力。

•游禽的游泳游禽如鸭、天鹅、鸳鸯等后肢带蹼,在水面游动时后肢左右交替划动。

当腿向后伸时蹼就展开,增加对水的推力;当腿向前回复时蹼就褶缩,以减少对水的阻力。

•体型大的水生动物的游泳金枪鱼左右摆动其尾鳍推水前进,作用也像摇橹。

胸、腹、背、臀等鳍的功能主要是维持平衡。

这种称为水翼法游泳。

水翼(水生动物的流线型运动器官)•海龟海龟在游泳时,它们的鳍状肢体形成水翼。

•水螅的运动它们特殊的活动方式之一是翻筋斗,即以触手代足,交替打转,慢慢向前移动。

•贝类动物的运动贝类动物也是有“脚”的——斧足。

斧足上的肌肉一伸一缩运动,有些贝类动物的脚又大又平,运动时靠足面两侧的肌肉交替伸缩运动,再加上它们脚上的足腺能分泌黏液,所以,贝类动物走路一般很慢。

•海星的运动海燕及海星等通过管足的伸缩来实现运动小结:①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②游泳是动物适应水中生活最主要的运动方式③每种动物都有与自己的运动方式相适应的特点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尺蠖的爬行••蛇的爬行曲线形爬行法是蛇最常见的爬行方法。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5.1《动物运动的方式》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5.1《动物运动的方式》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讲解动物运动方式的进化历程,引导学生从进化的角度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如鸟类飞行方式的进化、哺乳动物奔跑方式的演变等。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鸟类飞行、鱼类游泳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运动方式的奇妙。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生动有趣的动物运动场景,如鸟儿飞翔、鱼儿游泳等,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同时,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动物运动现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感受动物运动方式的奇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运动方式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原理。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4.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适应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通过学习动物运动方式,使学生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困境,提高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动物运动方式的学习中,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识别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掌握鸟类、鱼类、哺乳类等不同类群的典型运动方式及其适应性。

北师大版初二生物上册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参考教案

北师大版初二生物上册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参考教案

北师大版初二生物上册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要紧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4、观看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看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二、课前预备1、各种动物运动的相关图片2、各种动物运动的相关视频资料3、火箭、滑翔机等模型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重点: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五、教学难点:如何明白得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如何明白得运动的意义六、教学教程:引入:多数动物能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一方面查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栖息场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因此,动物的运动对动物自身生存和繁育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多种多样,它们的运动方式是否一样呢?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能够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板书)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如:水母、乌贼的倒退运动;草履虫靠纤毛游泳;蛙和鸭靠蹼游泳等(板书)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活动〗观看几种动物的运动在农村,假如跟在水牛的后面,看水牛慢步前进,可发觉它后脚往前踩的地点,总是前脚的脚印。

在草原上,你骑在马背上能体验骏马飞奔带来的愉悦和刺激。

在都市中,你能够去水族馆观赏海豚和鱼类的游泳,或者去动物园观赏猛兽的闲逛闲游……课堂上我们如何样观看动物的运动呢?【活动目标】1.学会观看几种动物的运动;2.初步判定动物的运动方式;3.认识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材料器具】相关的动物运动的视频资料、饲养或捕捉的蜗牛、玻璃板、线、直尺、墨水等。

【方法步骤】1.观看蜗牛的运动(1)把一只蜗牛放在透亮的玻璃板上,将玻璃板举起或竖起,观看蜗牛运动时足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的情形。

(2)在足部肌肉上滴一小滴墨水,观看足部肌肉收缩的动向会更清晰。

(3)观看蜗牛运动后在玻璃板上留下的痕迹,想一想这种物质有什么作用?(4)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蜗牛运动的方式()。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第15章第一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第15章第一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优秀教学案例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以及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的良好习惯。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还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4.通过对动物运动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小组合作学习:本案例中,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地观察,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多媒体教学手段:本案例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展示各种动物运动方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物运动的多样性。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动物运动方式的理解和看法。
2.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让学生结合实例进行思考。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意义。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动物运动方式的分类、意义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等。
4.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如观察校园里的动物运动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动物运动的特点。

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第1课时)北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第1课时)北师生物八年级上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首先通过展示一组生动有趣的动物运动图片,如青蛙跳跃、猎豹奔跑、海豚游泳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吗?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运动方式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教师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如生物的分类、动物的身体结构等,为学生理解动物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生活环境的关系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动物运动方式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适应关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身边的动物,选择一种动物,详细记录其运动方式,并分析这种运动方式与其身体结构、生活环境的关系。要求文字描述清晰,可适当配以图片或图表,以增强说明效果。
2.思考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动物运动方式的模拟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生物学知识,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动物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动物运动方式的奥秘。
3.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活动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动手操作的能力。

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第2课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第2课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五、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请学生选择一种动物,描述其运动方式,并分析这种运动方式与其身体结构、生活环境的关系。要求不少于200字,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提交。
2.提高作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关于动物运动方式的实验或观察活动。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并分析实验或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步骤、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如给出几种动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判断它们的运动方式。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相批改练习题,分享解题心得,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动物运动方式的特点、适应性及其与身体结构、生活环境的关系。
3.提出问题:“为什么动物会有这么多种运动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动物运动方式的基本概念,如奔跑、爬行、蠕动、游泳、跳跃和飞翔等。
2.结合课本插图和实物模型,讲解不同动物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的关系,如鸟类的翅膀结构适合飞行,鱼类的鳍适合游泳等。
3.分析动物运动方式对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原理。
4.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动物运动中涉及的力学原理,如牛顿第一定律、肌肉收缩与舒张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讨论其运动方式、身体结构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2.各小组进行课堂分享,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运动方式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点,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
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第2课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15.1《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15.1《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关爱生命的热情。
-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沟通。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观察和实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6.强化总结与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本第15.1节后的习题,巩固对动物运动方式及相关概念的理解。
-设计一道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并描述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实践作业:
-布置一项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活动情况,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运动方式的特点。
-骨骼、肌肉、关节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及协调配合。
2.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PPT展示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讲解各种运动方式的定义和特点。
-结合模型和实物,讲解骨骼、肌肉、关节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
3.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听讲,观看PPT和模型,理解并掌握动物运动方式及生理结构。
-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4.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动物运动的方式》 教学设计

《动物运动的方式》 教学设计

《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如爬行、行走、奔跑、跳跃、飞行、游泳等。

(2)理解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能够对比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总结其特点和规律。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

(2)理解动物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2、教学难点(1)分析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机制。

(2)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动物运动方式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观察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动物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4、实验法如有条件,可以进行简单的动物运动模拟实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精彩视频片段,展示各种动物的运动场景,如狮子奔跑追捕猎物、鸟儿飞翔在空中、鱼儿在水中游动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运动的方式。

(1)列举常见的动物运动方式,如爬行(蛇、蜥蜴)、行走(人、狗)、奔跑(马、猎豹)、跳跃(袋鼠、青蛙)、飞行(鸽子、老鹰)、游泳(鱼、海豚)等,并简单描述每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2)结合实例,讲解动物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的关系,例如鸟类的翅膀结构适合飞行,鱼类的流线型身体有利于游泳。

3、观察与讨论(15 分钟)(1)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以下问题:①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②它们的运动方式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实验探究(10 分钟)(1)简单模拟实验: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材质的模型(如流线型、扁平型等),让学生在水中推动这些模型,感受不同形状对运动的影响,理解鱼类身体结构与游泳的关系。

北师大版八上《动物运动的方式》word教案

北师大版八上《动物运动的方式》word教案

北师大版八上《动物运动的方式》word教案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思考、练习板书设计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动物的运动方式1、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为主(漂浮)2、陆地运动的方式:行走爬行奔跑跳跃3、空中运动的方式:飞行为主(滑翔)二、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三、动物运动的意义1、有利于个体生存2、有利于种族繁衍学生学校情况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事先布置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

教学时,先以学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依据教材上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必评价正确与否。

当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作出的体的分类后,要及时地导入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一方面,通过列举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到每种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动力。

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游泳是水中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并启发他们思考水对水中动物运整理资“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的教学先鼓励学生描述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然后就活动问题展开讨论。

有条件时可利用多媒体提供资料学习。

无论是陆生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都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完成运动的器官、运动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相的适应。

前后肢交替前伸;这种交替加快;快速奔跑时,交替更为加快,甚至跨步时脚不着地而身体腾起。

4、想一想,青蛙、袋鼠等善于跳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哪些有关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尤其是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适应。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五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五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结合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对运动系统结构的直观认识。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特点及其适应的环境。
2.介绍比较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异同。
-以两种动物为例,进行现场比较,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
-讲解比较法的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在讨论中陷入误区。
(三)学生小组讨论
-重点:训练学生运用比较法,发现动物运动方式的异同,培养其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将比较结果与动物的生活环境相结合,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原理。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重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强化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难点:引导学生将情感态度转化为具体行为,如参与环保活动、倡导保护动物等。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和特点。
-提供相关资料,如动物运动方式的描述、图片等,辅助学生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讨论过程中的疑问。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认识。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评价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优缺点。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动物运动,提高他们的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分析作业:根据课堂学习的比较法,让学生选择两种动物,分析它们运动方式的异同,并撰写分析报告。
-通过分析作业,加强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特点的理解,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运动方式与生存环境的适应性,提高他们对生物适应性的认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品质。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北师大

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北师大

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北师大标题:探索动物运动方式——一堂有趣的生物课目标: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一、导入:1. 以一段有关动物运动方式的趣闻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2. 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一些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引导学生讨论;3. 引用一句关于动物运动的名言,如:“鱼会游泳,鸟会飞翔,昆虫会爬行,而蜘蛛则会编网。

”(举例供参考,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二、知识讲解:1. 分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研究其运动方式,并整理相关知识;2. 学生依次报告各组研究结果,并用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

三、互动学习:1. 不同运动方式的比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辩论,比较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的优劣,并说明其适应环境的原因;2. 探索与应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机构(如动物园、海洋馆等),要求设计中考虑到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和环境需求。

四、实践探究:1.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野外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并记录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2. 学生完成观察记录表,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呈现;3. 后续课堂上进行学生观察结果的分享与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五、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机构模型,解释每个区域的目的和设计理念;2. 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鼓励他们提出改进意见,并思考为什么这样的设计能更好地适应动物的运动方式;3. 教师对学生的参与、观察与思考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探索精神。

六、总结与延伸:1. 教师对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进行简要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更多有关动物运动方式的知识,可以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等;3.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动物的运动方式的联系和区别,培养他们对动物的爱护和保护意识。

这样一堂极富趣味性、探索性的生物课设计将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动物运动方式,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文学素养,同时激发他们保护和尊重动物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
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
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二、自学指导:
1、动物的生活环境分为()、()、()几类
2、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在陆地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在空中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3、()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4、动物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三、教师精讲:
1、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
2、根据学生的回答,首先将动物的生活环境分类,然后再分别讲述每一类环境生活的生物各自的运动方式。

3、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它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4、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对自身生活的意义。

四、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正确的说法是()
A.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都是游泳
B.水中生活的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是游泳
C.水中生活的动物都只能向前运动
D.水中生活的动物都只能做倒退运动
2、下列关于水中动物的运动方式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
B.海龟依靠鳍状的附肢划水运动
C.鸭、鹅后置的指间有蹼,依靠蹼的张缩在水中运动
D.所有在水中生活的动物都只能在水中运动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涉及的动物运动方式有()
A.飞行、游泳
B.跳跃、爬行
C.跳跃、游泳
D.飞行、爬行
4、下列动物中,运动方式完全一样的是()
A.蜜蜂、蚂蚁
B.蝗虫、壁虎
C.企鹅、麻雀
D.鲸鱼、海豚
五、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教学反思: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