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生平及作品

合集下载

史铁生、老舍事迹简介及作品整理

史铁生、老舍事迹简介及作品整理

史铁生、老舍事迹简介及作品整理史铁生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

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史铁生生平及作品

史铁生生平及作品

史铁生生平及作品史铁生生平及作品生平简介1951年1月4日在北京出生 1967年,清华大学附中毕业1969年插队延安清平湾务农 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4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1981年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1998年他的病情恶化,不得不进行透析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品小说:《我遥远的清平湾》、小说《命若琴弦》、小说《务虚笔记》、小说《插队的故事》、小说《夏日的玫瑰》散文《我与地坛》、散文《合欢树》、散文集《记忆与印象》、散文集《病隙随笔》、散文集《灵魂的事》、散文集《我的丁一之旅》。

主要成就197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3年,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史铁生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重要的作家。

1984年,小说《奶奶的星星》再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年,小说《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作家报》十佳小说奖。

《老屋小记》同时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998年他的病情恶化,不得不进行透析。

他的243则写于重病中的《病隙碎笔》出版发行。

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2005年,完成长篇小说《我的丁一笔记》,再次成为文坛关注的焦点。

2007年,第三届北京文学节给史铁生颁发杰出贡献奖。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守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著,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的关怀。

关于史铁生的摘抄笔记(3篇)

关于史铁生的摘抄笔记(3篇)

第1篇一、引言史铁生,一个充满激情与矛盾的作家,他的文字如同一首首动人的歌曲,唱出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从运动员到作家,从轮椅上的沉思到笔尖下的深情,史铁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本文将从史铁生的生平、作品以及人生哲学三个方面进行摘抄笔记,以飨读者。

二、生平简介1. 家庭背景史铁生出生于1951年1月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人。

他的父亲史铁生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母亲王光美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

家庭环境的熏陶使史铁生从小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运动生涯史铁生曾在北京市什刹海体校学习,擅长田径和篮球。

1973年,他被分配到北京汽车制造厂工作,成为一名汽车修理工。

在此期间,他开始接触文学,并尝试写作。

3. 病痛与转折1981年,史铁生被诊断出患有肾病,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

在病痛的折磨下,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并逐渐将写作作为自己的事业。

1982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这是他文学创作的起点。

4. 婚姻与家庭1992年,史铁生与著名作家陈丹燕结婚。

1996年,他们的女儿史铁梅出生。

家庭的支持使史铁生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三、作品摘抄1. 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那时候,我在清平湾,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我在那里度过了我生命中最为美好的时光。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那里,但我始终无法忘记那些美好的回忆。

”2. 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人生如梦,梦境如人生。

我在梦中看到了生命的种种可能,也看到了生命的种种无奈。

然而,无论生活给予我怎样的磨难,我都会坚定地走下去。

”3. 随笔《我与地坛》“地坛,一个曾经让我心生敬畏的地方。

我在那里度过了我生命中最为艰难的时光。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那里,但我始终无法忘记那些曾经的苦难。

”4. 随笔《秋天的怀念》“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然而,对于我来说,秋天却是一个怀念的季节。

我怀念那些已经离我而去的亲人,也怀念那些曾经陪伴我度过艰难岁月的朋友。

史铁生简介及作品集

史铁生简介及作品集

史铁生简介及作品集史铁生(1951-)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

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

1972年因病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1974年到1981年[2]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很爱自己的癌症去世的母亲。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 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史铁生初期有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

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

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

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

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

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

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

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

史铁生、老舍事迹简介及作品整理[修改版]

史铁生、老舍事迹简介及作品整理[修改版]

第一篇:史铁生、老舍事迹简介及作品整理史铁生、老舍事迹简介及作品整理史铁生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

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史铁生作品

史铁生作品

史铁生作品史铁生(1956年10月23日-2010年8月16日),原名程乾义,字天涯,江苏无锡人。

他是中国当代作家、知名作家、记者和散文家。

史铁生的作品以散文和小说为主,风格独特,语言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以下是史铁生的一些著名作品。

1. 《背影》《背影》是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为著名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以回忆的方式,描写了史铁生童年时父亲送他去上学的情景。

通过细腻动情的文字,作者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以及对家庭、亲情和成长的思考。

这篇散文通过对父爱的真挚表达,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成为了史铁生最为畅销的作品之一。

它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亲情的重要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

2. 《似水年华》《似水年华》是史铁生的一部小说,出版于1995年。

这部小说以一个青年人的成长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生遭遇和感悟。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深入探讨了现代人的追求和困惑。

《似水年华》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不仅展示了史铁生深厚的写作功底,也表达了他对时代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3. 《人间草木》《人间草木》是史铁生的一部散文集,包括了他多年来写的散文作品。

这本散文集涉及到了多个主题,包括自然、人生、生活、文化等等,展现了史铁生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对生命的感悟。

散文是史铁生的长项,他以独特的散文风格吸引了大量读者。

《人间草木》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情感的温度,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4. 《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史铁生的一本回忆录,出版于1983年。

这本书记载了史铁生在南京长大的经历,描绘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作者展示了他对历史、文化和人性的独到观察。

《城南旧事》以优美流畅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南京城。

这本书不仅成为了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品。

关于史铁生的生平与作品

关于史铁生的生平与作品
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 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 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 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成就
•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 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 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从1986年起, 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 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 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 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 奖 。
成就
• 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984年全国 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 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 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 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 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 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 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 文化”作品。
我与地坛
•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第一篇(节选)
我与地坛(节选)
• 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 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 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 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 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 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 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文中从许多细节体 现了母亲对我和妹妹的疼爱。 文中写到“母亲喜欢花,可自 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 花都死了。”此话可见母亲把 心思都用在我身上。同时也表 示出是母亲临终前一句话(我 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 年的女儿)给了我“好好儿活” 的信心。此文章选入小学语文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课课文。

文学常识史铁生

文学常识史铁生

文学常识史铁生1.史铁生的文学常识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 ... 会 ... ,北京作家协会 ... ,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 ... 会 ... 。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史铁生著有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小说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们的生活》《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

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

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史铁生的文学常识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史铁生著有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小说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们的生活》《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

史铁生文档

史铁生文档

史铁生史铁生(1907年-1947年),原名史东山,字季非,江苏常熟人,中国现代文学家、评论家、诗人。

他以独特的笔触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触觉而著称,被誉为“现代诗歌完全明心见性之第一人”。

一、生平简介史铁生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早年在家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文学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他的文学才华逐渐显现,成为朋友圈子里的佼佼者。

史铁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活跃于文学界,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文学家之一。

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充满了现代化的触感和深刻的思考,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和批判。

二、文学创作史铁生以诗为主要创作形式,尤其擅长写现代诗。

他的诗作以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著称,常常借用诗意比喻来描述社会现象和人类心灵的沉浮。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史铁生的代表作品包括《春之声》、《梦想之船》等。

这些作品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横溢的写作能力。

他的作品常常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融合在一起,通过诗意的表达来揭示人类对幸福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除了诗歌创作,史铁生还涉猎散文和小说等领域。

他的散文作品通常以散发着诗意的语言和独特的思考方式而闻名,表达了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他的小说作品则运用小说的形式来展现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多样性,被誉为现代小说的先驱。

三、社会影响史铁生的文学创作和思想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声名远播,成为了许多后来者的楷模和榜样。

他的作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文学创作者,使他们对现实充满了思考和对文学有了更高的追求。

他的文学创作也引领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方向,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史铁生不仅对文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作品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揭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他通过文学,传递了对社会不公和人类苦难的关切,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尝试寻求解决的途径。

读书分享交流会《《我与地坛》或《病隙碎笔》史铁生》 (1)

读书分享交流会《《我与地坛》或《病隙碎笔》史铁生》 (1)
总结词
《我与地坛》中的经典段落分享
哲理深刻,启示人生
在《病隙碎笔》中,史铁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探讨了生与死、命运和信仰等哲学问题。其中一段描写了他对命运的看法,认为命运是注定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它。这段文字不仅启示了读者对生命的认识,还引导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和勇气。
详细描述
对两部作品中经典段落的赏析
读书心得与感悟分享
CATALOGUE
04
读者对《我与地坛》的读后感
深刻印象
许多读者对《我与地坛》中的生死观产生了深刻印象,认为史铁生的生死观具有独特的思考角度和深度,能够引发人们对生死的思考和感悟。
独特风格
该作品语言朴实,但思想深刻,读者对其中的独特风格和表达方式给予高度评价。
感人至深
一些读者认为该作品情感真挚,尤其是对于亲情的描写,感人至深,能够引发人们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01
02
03
读者对《病隙碎笔》的读后感
思考深入
该作品对生死、爱情、家庭等问题的思考深入,角度独特,让读者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启示良多
许多读者认为,《病隙碎笔》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对于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生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文章以“我”为线索,通过地坛这个具体的物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索。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描述了“我”在面临人生困境时,如何通过地坛的景象来思考生命的意义。第二部分则着重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愧疚。
《我与地坛》的主题及主要内容
主题
文章以作者自身的疾病为切入点,通过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独特见解。
主要内容
全书分为多个片段,每个片段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如生死、爱情、信仰等。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讨,作者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

史铁生散文集

史铁生散文集

史铁生散文集引言史铁生(1949年7月21日-2010年1月30日),原名史国建,山东菏泽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落笔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散文创作著称,作品风格独特,言辞流畅,思想深刻,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巨匠。

本文档将以史铁生的散文集为主题,介绍他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生平史铁生出生于山东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家境贫寒,但他克服了各种困难,用勤奋的努力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他积极参与文学社团,亲近大自然,培养了对生活的敏锐触觉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1973年,他开始投身于文学创作,数十年的坚持和努力使他成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时间》《时间》是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他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将时间与生命的脆弱联系在一起,让人们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史铁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摹,诉说着自己对时间的思考和感悟,让读者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人间草木》《人间草木》是史铁生的另一部经典散文。

这篇作品以自然为背景,以草木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史铁生善于用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描绘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力,同时也反思人类对自然的侵犯和破坏。

《河边树》《河边树》是史铁生笔下的又一佳作。

这篇散文以一棵河边的树为主线,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生机的力量。

史铁生以深情的笔触描述了树木的成长过程,通过对树木和人生的对比,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影响与评价史铁生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深深地影响了无数读者和后辈作家。

他的散文作品被广泛传阅,被誉为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散文的高峰,对当代文坛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史铁生的散文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文学界也享有盛誉。

他以其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和扎实的写作技巧,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和赞誉。

他的作品常常被引用和赏析,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总结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散文的瑰宝,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

史铁生考试知识点总结

史铁生考试知识点总结

史铁生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史铁生的生平经历史铁生,原名史铁山,1941年出生在中国江苏省徐州市,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的父亲是地主,早年在国民党政府下从事商业、制糖业,后来成为当地知名的粮棉商。

在史铁生十一岁时,他的父亲先后被国民党政府镇压。

五七年抗美援朝战争统帅部的命令中就明文指出:“这次抗美援朝的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挫败美帝国主义的进攻,铲除国内的反动派。

"当年十三岁的史铁生成了“脱离实际、背弃社会”的牺牲品,他的爷爷在文革初期被划为地主,家里的东西被抢劫殆尽。

因此,史铁生一家受到严重的政治迫害。

史铁生的史学家表哥史量才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普遍性受害者。

史量才是中国新闻摄影造型技术的奠基人,现居巴黎,是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

“知识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没有知识的人,不但不可能创造新社会,就连个人的利益,每Fun的生活,也是不可想象的。

”他说。

在毛泽东执政的22年半的长期内战动荡中,史量才的父亲丧生。

在共产党建国后不久,他的母亲献了父亲的遗产,把史土和他的三个姊妹放进了囗和政员的家,自己在上海市工人代表大会生产委员会劳动。

史土和他的家人时刻看见自己家人为着共产党的理想而牺牲。

时隔多年,爷爷和母亲才知道了儿子的死亡日期。

当他们知道,死在共产党统治下的地主,都是团结的炮台,都是同生共死的人。

在他们看来毛泽东的统治是他们中国知识分子的噩梦。

1956年,史铁生进入江苏省徐州市戏曲学校学习,之后开始接触文学创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然而,由于其家庭的阶级出身问题,他在文革期间受到了打压和迫害。

1978年,史铁生被允许恢复文学创作,并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史铁生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他的代表作品《红拂夜奔》。

他的文学作品致力于探讨人性的复杂性、社会道德问题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深受读者喜爱。

二、史铁生的代表作品1.《红拂夜奔》《红拂夜奔》是史铁生的第一部小说,于1987年出版。

史铁生的简介(史铁生的资料)

史铁生的简介(史铁生的资料)

史铁⽣的简介(史铁⽣的资料)史铁⽣的简介(史铁⽣的资料)史铁⽣,1951年⽣于北京,著名⼩说家。

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附属中学。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

1974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做⼯。

1979年发表第⼀篇⼩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说多篇,1983年他加⼊中国作家协会。

⼩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说。

史铁⽣的作品介绍(史铁⽣的⽂章)活着的事这是⼀本思想随笔集。

中国当代的作家中,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个⼈像史铁⽣这样爱好⽞思并且擅长此道的了。

所谓擅长,是指他能够从现实的琐事⾥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段,⽽⼜能表达得优美、机智、引⼈⼊胜,让⼈不忍释卷。

这是⼀个⽂学家所表达的⼈⽣智慧,⽽不是枯燥的哲学专著。

当然,更不是肤浅的廉价⽂学。

写作的事在这本书⾥收录的⼤多是史铁⽣关于⽂学的思考。

作家谈⽂学往往⽐专门研究⽂学的学者谈起来更好,有时候甚⾄⽐作家⾃⼰的创作还要让读者激动。

⼀个好的作家⾸先是好的读者、好的⽂学理论家和⽂学史家。

史铁⽣在这本书⾥向我们展⽰了他丰富的⽂学知识,以及作家独有的敏锐。

以前的事本书集中收录了史铁⽣的回忆性散⽂。

久病的史铁⽣在寂寞的轮椅中⼀次次回忆的往事,由他⼀贯沉稳⽽有⼒量的语⾔娓娓道来,呈现在读者⾯前。

这些往事有的温暖,有的苦涩,⽽往往从⽇常的事情上升到令⼈⼼情为之爽净的⽞思。

我们能从这些⽂字中看到命运是怎样⽆常地折磨⼀个凡⼈,⽽这个⼈及他周围的⼈怎样不懈地和命运⽃争,从⽽变得不同凡响.病隙碎笔: ⼈⽣的追问把⾝体⽐作⼀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料必机长就会⾛出来,请⼤家留些遗⾔。

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在“透析器”⾥汩汩地⾛——从我的⾝体⾥出来,再回到我的⾝体⾥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猜想上帝的剧本⾥这⼀幕是如何编排.史铁⽣的⽣平故事·21岁时候双腿瘫痪。

史铁生简介及其作品《我与地坛》

史铁生简介及其作品《我与地坛》
• 要紧的是果敢地迈出第一步,对与错先都不管,自古就没 有把一切都设计好再开步的事。别想把一切都弄清楚,再 去走路。鲁莽者要学会思考,善思者要克服的是犹豫。目 的渴求完美,举步之际则无需周全。 适用主题:勇于开始
•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 人在大劫大难后不要失去锐气,不要失去热
度。
•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黑暗只有我们内心的光 亮可以抵御一切的黑暗。
那个星期天
秋天的怀念
名句积累
• 既然是梦想不妨就让它完美些罢。何必连梦想也那么拘谨 那么谦虚呢?我便如醉如痴并且极端自私自利地梦想下去。 适用主题:梦想
•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 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 山颠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适用主题:辩证看待事物、乐观心态
史铁生创作了约1800万字的作品 • 59岁,遗言捐献器官,因脑淤血在北京去世
“21岁那年,双腿彻底背叛了我,我没死,就全靠着友谊。”
余华这群健谈的朋友给史铁生老师的生命 注入了一道光,让他从灰色的深渊爬了起 来。他用羸弱之躯,穿透生死,把中国文 坛推向了更深层次。他的思想踏足过的疆 域却鲜有人企及在生命的间隙,他思考的 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走向还有“生死之辩” 这个永恒而宏大的话题,他把疾病交给医 生,把命运交给上帝把勇气留给自己。
史铁生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 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守门员
足球比赛
篮球场
黄继光把我当残疾人 也没把我当人
• 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 • 16岁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 21岁的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双腿瘫痪 • 情难自控,陷入癫狂,自杀3次 • 28岁终于答应母亲去北海看花,却意外丧母 • 47岁尿毒症确诊,写下《病隙碎笔》 • 从31岁到59岁不到28年里,

史铁生

史铁生

经 典 名 句
史 铁 生 生 平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 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 忽地残废了双腿。 ——《我与地坛》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 佩的作家乊一。他的写作不他的生 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 “写作乊夘”,史铁生用残缺的身 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 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呾欢乐,他睿智 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 暗的内心。
秋 天 的 怀 念
那夛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叴“唰 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迚来了,挡在窗前:“北海 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 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 就明夛?”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夛。”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 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丌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 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 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 回我带你去北海向?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毖毖虫,跑 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丌说了。对于“跑” 呾“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 地出去了。
经 典 名 句
5.但是夜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 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乊际,正是他在 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乊时。那一夛, 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夛, 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 抱着他的玩具。 6.心灵的房间,丌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 心,会变得灰色呾迷茫。我们每夛都要经历很夗事 情,开心的,丌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 的事情一夗,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 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呾丌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 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丌振。所以,扫地除尘,能 夙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 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夗更 多的空间。

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文学常识〖史铁生简介〗

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文学常识〖史铁生简介〗
——王蒙
文学常识
人物评价
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
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
人。
——莫言
再见
作品获奖
《毒药》—— 1986:上海文学奖。
《来到人间 》—— 1985:三月风金杯奖。
文学常识
作品获奖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1983: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青年文学奖。
文学常识
作品获奖
《奶奶的星星》—— 1984:年度作家文学奖;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文学常识
个人获奖
1993:第六届庄重文文学奖 2009:第一届绽放文学艺术成就奖
文学常识
人物评价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 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 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 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 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 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韩少功
文学常识
人物评价
史铁生当然是优秀的。因为他是个残 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所没有 的一股静气。史铁生的作品过于关注生死、 宗教、信仰等问题,有人对这一点持保留 意见,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
文学常识
作品获奖
《病隙碎笔》—— 2005: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2002:老舍散文奖;
传媒文学杰出成就奖。
文学常识
作品获奖
《老屋小记 》—— 1998: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北京市文学艺术奖。
文学常识
作品获奖
《务虚笔记》—— 1997:上海市长篇小说奖。
《答自己问 》—— 1988:作家评论奖。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人物生平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

史铁生简介及作品集

史铁生简介及作品集

史铁生简介及作品集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SANYHUASANYUA8Q8-史铁生(1951-)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

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

1972年因病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1974年到1981年[2]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很爱自己的癌症去世的母亲。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史铁生初期有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

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

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

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

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

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

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铁生生平及作品
生平简介
1951年1月4日在北京出生 1967年,清华大学附中毕业
1969年插队延安清平湾务农 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
1974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 1981年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
1998年他的病情恶化,不得不进行透析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品
小说:《我遥远的清平湾》、小说《命若琴弦》、小说《务虚笔记》、小说《插队的故事》、小说《夏日的玫瑰》
散文《我与地坛》、散文《合欢树》、散文集《记忆与印象》、散文集《病隙随笔》、散文集《灵魂的事》、散文集《我的丁一之旅》。

主要成就
197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3年,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史铁生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重要的作家。

1984年,小说《奶奶的星星》再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年,小说《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作家报》十佳小说奖。

《老屋小记》同时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998年他的病情恶化,不得不进行透析。

他的243则写于重病中的《病隙碎笔》出版发行。

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2005年,完成长篇小说《我的丁一笔记》,再次成为文坛关注的焦点。

2007年,第三届北京文学节给史铁生颁发杰出贡献奖。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守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著,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的关怀。

作品思想内容
一、带有鲜明的自传体色彩,但作者在创作中,完成了从对个人命运的悲伤、抗争,到对群体困境的关注、求索的升华。

1.对个人命运的悲伤和抗争
《午餐半小时》,描写了街道缝纫社一幅最日常的生活画面,透过那个双腿残疾的小伙子的“眼睛”,让人们看到了底层人物艰难的生存和可怜的愿望,其中蕴含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没有太阳的角落》写的是一个小小的仿古家俱厂,三位残疾青年和一个年轻姑娘的故事。

“我”觉得“她像一道电光,曾经照亮过这个角落,又倏地消逝了。

”真实地再现了作家此刻沉重、悲伤的心境,对青春、爱情的渴望。

《人间》用了一个很大的题目,但情节写的只是记者对“我”的一次采访。

记者总想引导“我”从“为人民”、“战胜病痛”这样的高度答复问题,而“我”只是回答了同学、邻居、同事,特别是插队时的房东,对“我”的真诚关怀与相助,怎样使“我”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气,看到了人生中的“春色”。

这些都是作家失去双腿之后,真实的生活和心理的记录。

2.对母亲的爱
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一位天使在保护着他:这位天使会每天为他唱,为他笑;会告诉他从未听过的最美好、最悦耳的词语;会耐心地、仔细地告诉他生活是什么;会拼命地保护他,即使那将意味着要冒生命危险……这位天使的名字并不难记,每个孩子一生下来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叫这位天使“妈妈”!———史铁生《我与地坛》
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史铁生《合欢树》
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史铁生《我与地坛》
3.对第二故乡深沉的感情
当时知青作家写上山下乡,大都表现的是“历史的荒诞”、“理想的幻灭”这样的主题。

而史铁生这篇小说,深情地描述了这片土地的光荣历史、艰难现实、壮阔自然和温暖的人情。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细腻地刻画了破老汉、生产队队长这些普通农民,真诚、善良、乐观、坚韧的精神品格和对知青如同亲人般的关怀、教育和帮助。

作家从知青同土地、同民众的关系的角度,反思了上山下乡运动,是对当时知青小说的一种反拨和超越。

对作家个人来说,黄土地上农民的精神人格,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动力和支撑。

《奶奶的星星》用隽永的抒情语言、丰富的生活细节,回忆了“我”同奶奶相依为命的儿时岁月,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奶奶的形象。

奶奶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奶奶是优秀的、命运却是多舛的,奶奶没有文化,但一生都在追求进步。

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死去的奶奶已变成一颗星,“给活着的人把夜路照亮”。

史铁生逐渐地从个人的悲痛中挣脱出来,从破老汉、奶奶这些老一代人身上,汲取着力量,思索着人生。

4.由“小我”超越到了“大我”的境界。

1986年之后,史铁生在一些作品中虽然表现的仍是个人的现实生存,但内容丰厚了,意蕴深远了,增添了一种开阔向上的情调。

作品中的“我”,已融化在社会和人群中,“我”所关注和思考的是群体的困境、命运等等
《车神》中的“我”,尽管女友即将远游,但“我将摇着车在岸边等候。

”虽然双腿瘫痪,可有轮椅带着“我”在遥远的“海湾跑一圈”。

车神是谁?“信心告诉你她是谁,她就是谁。

”这里的“我”已不再是那个叫“史铁生”的个人,而是残疾人的一个精神形象、象征形象。

《老屋小记》,作家把目光再次投向20年前所经历的街道工厂生活,但情调、主题、写法已与《午餐半小时》大异其趣,标志着作家在思想艺术上所达到的新高度。

作品用极简练的写法,写出了五六位底层人物形象,用歌声寄托理想的D、想望通过长跑改变命运的K、当过兵打过仗依然耿直正派的B大爷、出身高贵又是名牌大学毕业的U师傅、智商很低性格火爆的傻子三子……这些人物无不处在人生的困境中,但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心存梦想、埋头苦干,在有限的环境中追求着人生的价值。

5.敞开一个独特的残疾人世界
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

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

”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

《来到人间》里那对年轻夫妻,生了一个发育不全、又患肺病的女儿。

而这女孩又天性聪慧、要强。

于是年轻的夫妻面对着如何承担孩子的现在和将来的责任,而年幼的孩子面临着怎样直面她的残疾、开始她的人生的困境。

一个残疾的孩子竟给自己以及父母,带来如此严峻的生存挑战,而这又是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现象。

史铁生以逼真、鲜活的描述,展现了人生的偶然性,揭示了生存的苦难性。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把残疾人的悲苦人生推向了极致。

年轻的丈夫一条腿、脸被严重烧伤,妻子则是一个侏儒。

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对人生的追求,两人商定要收养一个孩子,并认真探讨了抚养、教育等一切问题。

尽管他们的梦想瞬间破灭了,他们只有收养一只猫的命运,但她们对美满人生的期望和努力,令人感动。

二、对哲学之谜的深入破解
枯竭的生活、长期的病痛,使史铁生避开了尘世的喧嚣,陷入了对人类终结问题的哲学思辨之中,并把他的思辨融入了小说和散文写作。

几十年来,他的思考触及了诸多的哲学课题,譬如生命、肉体、灵魂、精神、欲望、现实、梦境、宿命、困境、宗教、上帝等等。

在小说中表现最集中、最突出的则有人生与命运、过程与目的、生与死等几个主题。

对人生与命运的思索: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

我相信了命运,当然不是因为我发现了造物主的确有,而是因为当我在数学界寻求安慰之际,懂得了有限的系数无论多大,在无限面前也等于零。

——《爱情的命运》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