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新闻思想(初稿)

合集下载

论严复的新闻思想

论严复的新闻思想

以通中外之情。 上下之情通, 而后人不 自私其利 中外之情通, ; 而后国不自私 其治。人不自私其利,则积一人之智 力, 以为一群之智力, 而吾之群强; 国 不自私其治, 则取各国之政教, 以为一 国之政教, 而吾之国强。 此则本馆设报 区区之心所默为祷祝者也” ( 〈严复集 ・ 国闻报缘起〉。 ) 在严复的思想里,办报与强国的 逻辑关系是:国家的强大必须依赖于 民众的力量,民众乐为国家效力必须 依赖智力的提高,而民众智力的提高 又须通过读报来了解中外情况。积人 “ 而成群, 合群而成国, 国之兴也, 必其 一群之人。 上自君相, 下至齐民, 人人 皆求所以强弱, 而不自甘于弱, 人人皆 求所以智, 而不自安于愚” 一群之民 “ 、 智既开, 民力既厚, 于是其为君相者, 不过综其大纲, 提挈之, 宣布之, 上既 不劳。 下乃大治”严复的这种认识, 。 这 种推论, 从理论上来讲是有道理的, 就 是办报纸——开民智——强国家三者 之间, 的确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 在实
・充电乐园・
业余新闻学院
●论严复的新闻思想 ●读者需要句子短、 文字干净的表达 ●善用观察 成就佳作
编者按 古人云: “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 。看来,许多时候, “史论”比“经书”更有营 养, 更易于消化, 味道也更醇香宜人。 作为新闻工作者, 学习一点新闻史知识, 特别是经过选择、 提 炼的新闻史人物评传, 与学习新闻理论有异曲同道德。 本刊将陆续刊登一些有关中国新闻史人物评传。 本期发表徐新平教授撰 写的《论严复的新闻思想》 ,以飨读者。
通外情为要务。 昧于外情, 则坐井而以 为天小, 扪龠而以为日圆, 若是者国必 危。 这一段对报纸作用的论述,在总 体上与中国近代报刊的开创者王韬关 于通上下、通内外的办报思想没有什 么区别。王韬也论述了报纸通下情与 通外情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但是, 严复 特别强调了日报在 “通外情” 方面的作 用。 他认为 “通下情尤以通外情为急, 何则, 今之国, 因与各国并立之国, 而 非一国自立之国也” 《严复集・国闻 。 ( 报缘起》 就是说在国门洞开, ) 通商日 频的时代,应从世界的格局来看待中 国的事情,而要想与世界其他国家同 台竞争、 并驾齐驱, 就必须知晓外国情 况, 国门打开之后, 与过去闭关自守、 自谋发展的情形完全不同了。一国自 “ 立” 的时代与 “各国并立” 的时代, 情 势完全不同, 措施也应不同。 严复从强 群与强国两个方面申述了自己办报的 目的, “阅兹报者,观于一国之事, 则 足以通上下之情 观于各国之事, ; 则足

写严复的文章

写严复的文章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的思想和言论对中国近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严复的一些文章:
1. 《严复传》:这篇传记详细介绍了严复的生平、思想和贡献,包括他的教育经历、翻译工作、政治观点
等,是了解严复的重要资料。

2. 《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化》:这篇文章从文化角度分析了严复的思想和言论,探讨了严复对中国近代文化的
贡献和影响,包括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化的引进。

3. 《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思想界》:这篇文章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了严复的思想和言论,探讨了严复在近代中
国思想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包括他对西方思想的引进和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反思。

4. 《严复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这篇文章专门探讨了严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包括他对翻译标准的阐述、对
中西语言文化的比较等,对于了解严复的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四章维新运动与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四章维新运动与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

三 军 败 绩
万 寿 无 疆
慈禧忙于自己的六 十大寿庆典,希望对 日“和平了事”。
割 地 求 和
普 天 同 庆
光绪
中国
满蒙 朝鲜 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大陆政策”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 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 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3. 遥领《知新报》编务
《知新报》——维新派在华南的重要舆论 阵地 梁启超 撰述
1897.2.22澳门创刊 1901.1自动停刊 (五日刊-周报-半月刊)
三、唐才常与《湘学报》
• (1867-1900)
• 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 动家 • 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和 报刊政论家
《湘学新报》创刊 1897.4.22 后改名为《湘学报》 综合性旬刊 唐才常 主编
(一):1895.8—1896.8 维新派通过办报进行维新运动的发动和准备 增强统治阶级上层对维新变法主张的认知; (《中外纪闻》/《强学报》)
维新派在维新时期报刊活动的阶段
(二):1896.8—1898.9 维新运动已形成高潮 维新派将办报作为组织、领导、指导运动 的主要手段。 (上海/天津/长沙)
“耳目喉舌”论的主要内涵
报纸的作用——“去塞求通”
维新派报纸必备四项基本内容: “广译五洲近事” “详录各省新政” “博搜交涉要案” “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风气渐开,百废渐举, 国体渐立,人才渐出”。
大力兴办各类型报纸,繁荣中国新闻事业 。
“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 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时务文体”
酷 剥 削 中 国 人 。
表 明 帝 国 主 义 者 凭 借 多 个 不 平 等 条 约 残

《直报》与严复维新思想的传播

《直报》与严复维新思想的传播

郭长保(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387)摘要:在鸦片战争之后,具有近代意义的报刊大量涌现,它是西人向中国人传播西学的重要宣传方式,也是国人了解西学和宣传变革思想的重要舆论武器,严复最早与报纸发生的联系是在《直报》发表的系列具有维新思想的文章。

在这些文章可以看出,从一开始,严复就试图通过报纸来传播自己的政治见解,这一努力与康梁维新派对报纸的期待是相同的。

关键词:直报;严复;维新思想;传播中图分类号:B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11-0028-02 在鸦片战争之后,具有近代意义的报刊大量涌现,它是西人向中国人传播西学的重要宣传方式,也是国人了解西学和宣传变革思想的重要舆论武器;在这些众多的报刊中有一份被人们常常忽视的报刊——天津《直报》。

《直报》于1895年1月26日(清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初一日)由德国人汉纳根创刊后,不仅舆论上支持清政府抗战,表达了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基本立场,而且在《直报》上发表了严复的5篇具有维新思想的文章,为清末的维新运动从舆论上进行推动,一定程度上对维新思想舆论上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报纸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重要的也是最为活跃的舆论工具,因此当时报刊以疾风暴雨之势产生,数量颇为壮大。

但在维新变法运动前所不同的是报刊基本上由西人所办。

据统计“鸦片战争前后,我国的报刊大多是由外国人创办的。

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即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半个世纪,外国人创办的外文、中文报刊达170多种,占同期数量的95%。

”①当然这主要是指大的有较大影响而可信度较高的报刊,小报就更是不计期数。

天津《直报》是一份较为独特的报刊,是一种商业性报纸,以营利为目的。

内容多以新闻为主,第1版的前半版一般是银行等行业的大幅广告,后半版为“西报摘抄”和“宫门邸抄”;第2版到第5版,内容为新闻;第6版为当时天津的轮渡情况表;第7-8版为广告,内容涉及工业、农业、商业、医药、娱乐等各方面。

21884988

21884988

从理论上 来讲 是有 道理 的 , 就 国, 以通 下情为要 义。塞其下情 , 群 与强同两 个方面 申述 了 自己办 报的 种推论 , 则 则 闼兹报 者 ,观于一 国之 事 ,则 是办报 纸—— 开 民智— —强 国家三者 有利 而不知兴 、有弊而不知去 ,若是 目的,“
者,国必 弱。 为各 国并立之 国,则尤 以 足以通上下之情 ; 观于各 国之 亨, 则足 之 间, 的确存 在一定 的因果联 系。 在实
各国并立”的 时代 , 情 不 过 综 其 大纲 , 挈 之 , 提 宣布 之 , 既 上 求 通 焉耳 。 夫通 之 道 有 二 , 日 通 上 下 立”的时代与 “ 一 势完全不同 , 措施 也应不同 严复从强 不 劳。 下乃大治” 严复的这种认识 , 。 这 之情 , 日通 中外之 故。 一 为一 国 自立之
维普资讯
践上,他在当时维新派报刊大量兴起 能 无 方 向 , 著 论 则 不 能 无 宗 旨” 就 他们行文的共 同缺点就是太雅 致深奥 , 一 的形势 下, 创办 《 国闻报》 详叙外事” 是说 , “ 记事要 确凿 , 论说要有主 见, 这 影 响了传播效果 。严复认为 “ 报馆 文
以弥补 其他报刊之不足 ,客观上也 收 就是报纸 的本来面 目。办 报虽 然众 口 章”是 “ 言庞 意纤 ,使其文之行于时 , 到 了一定的效果 。 难调 , 但报人应守其本分 , 就吾 见闻, 若蜉 蝣旦 暮 之 已化” “ ,没有 长久的 生
二 ,关于报人道德 自律 的认 识
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 通外情对于 国家的重要性 。 但是 , 严复 国闻报缘起) 。 )
通外情 ” 方面的作 献。他从事新闻活动的时间虽然并不 特别强调 了 日报在 “ 却提 出了卓尔不群 的思想 。

严复《国闻汇编》及其天演论传播

严复《国闻汇编》及其天演论传播

严复《国闻汇编》及其天演论传播李楠;姚远【摘要】目的从科技期刊传播的视角出发,旨在厘清《国闻汇编》与天演论传播的关系,为深入研究生物进化论在华传播史提供新线索.方法采用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对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刊于天津的《国闻汇编》及其传播策略、传播内容作了初步的历史考察.该刊首次部分连载了严复的《天演论》一书,提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为随后生物进化论在中国暴发式传播起到了重要的催酶作用.结论《国闻汇编》引进了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根据,而成为研究进化论在华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期刊.严复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中国晚清社会形态相结合,并异化为社会进化论,是造成空前影响最主要的原因.【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43)002【总页数】6页(P324-329)【关键词】《国闻汇编》;《天演论》;严复(1853-1921);科技期刊史【作者】李楠;姚远【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远程教育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8;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N09;Q111.2《国闻汇编》,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12月8日创刊于天津,其主编是被誉为“西学第一人”的严复(1853—1921),是维新派的重要刊物之一,也是最早发表《天演论》的重要媒体阵地,叶再生[1]等学者从新闻出版角度对《国闻报》进行过研究,其中也涉及《国闻汇编》。

姚远的《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一书亦未提及[2]。

本文将运用原始文献分析考证法,从科技期刊传播视角对该期刊的传播策略和传播内容进行详细研究以期厘清生物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脉络。

1 《国闻汇编》之创刊背景严复作为维新派的重要人物,他将报刊的功能总结为:一是“通西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二是开启民智的功能;三是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

严复运用报刊传播维新主张更是不怠人后。

浅析严复的新闻自由思想——从《国闻报》说起

浅析严复的新闻自由思想——从《国闻报》说起

内, 并且在名义上 由日本人挂牌经营; 在主办 《 国闻报 》期
间, 从 不 亲 自踏进 报馆 半步 , 遇重大 事件 则 到王 修植 家 中商 议; 在 报纸 上 发表 文 章 也从 不 署 名 。严 复 自身 的 办报 实 践 方面是出于 自己政治身份的考虑; 另一方 面也表明—— 报纸与国家政权应该是相分离的两个独立主体。 ( 1 )突现地方特色。严复在 《 国闻报馆章程 》中明确
报 纸 的功能 “ 《 国闻报 》何 为 而设 也 ? 日 , 将 以求 通 焉 耳 。夫 通之 道有 二 : 一 日通 上 下之 隋; 二 曰通 中外之 故 。如 一 国 自立之 国, 则 以通 下情 为要 义 。塞 其 下情 , 贝 4 有利 不 知兴 , 有 弊 而 不 知去 , 若是者 , 国必 弱 。如 各 国并 立 之 国 , 则 尤 以通 外情 为要务 。昧于外情 , 则坐井而以为天小 , 扪龠而以为 日圆; 若是者 , 国必危 。 ”… 可见 , 严复办 《 国闻报 》主要 目的就 是 “ 通 上 下之 情 , 通 中外 之 故 ” , 而这 正 是他 所认 为 的报 纸 的两大功能 , 而两者之中, 严复主张 “ 通下情 , 尤以通外情 为 急” , 对 中外 的重 视更 胜康 梁 。 康有为认为 , 报刊有 四大功能, “ 报馆之益 , 盖有 四端: 首列论说 , 指陈旧事, 常足以匡政府所不逮 , 备朝廷之采择 , 其善一也 ; 胪陈各省利弊 , 民隐得以上达, 其善二也 ; 翻译万 国近事, 借鉴敌情 , 其善三也 ; 或每 日一 出, 或间日 一 出, 或 旬 日一 出 , 所 载 皆新 政 之 事 , 其 善 四也 ” 。 由此 可 知 , 康 有为主张报纸的主要功能是便于了解 国内政事 , 这也是报 纸 的三 个 “ 善 ”处 , 反 映他 国之 事只是 报 纸 的次要功 用 。 梁启 超则着 眼于 国内的实 际政治斗 争, 强调 “ 通 上 下” , 即报纸要上传下达 , 向上陈述变法主张 、 向下传达朝廷

严复与梁启超的新闻改革思想比较

严复与梁启超的新闻改革思想比较

复 着 眼 于 新 闻 自 由在 内 的 整 个 自 由 对 政
对时 人 的束缚 ,体 现 出其 爱 国情 怀 和 深 刻
远 见 。 他 的 新 闻改革 思 想 , 但 缺少 公 众 利用 新 闻 自由权利 对 政府 进 行监 督 的义 项 。 相 对 于严 复 而 言 . 启 超 对 新 闻 价 值 梁
的认 识 更 深 刻 、 有 针 对性 。他 明 确表 示 : 更
治 制 度 变 革 和 民族 素质 的 价 值 ; 而梁 启 超
的论 述 更具 针 对 性 。 对 于新 闻 自由 的价 值 。严 复从 国家 和 个人 两 个层 面作 了论 证 。他 认 为 , 国家 , 于
今 天 也有 一定 的现 实 价 值 , 因为 他 不 仅 明 确提 出 “ 论 自由 ” 而且 跳 出前 人 偏 执 于 言 , 报 刊抵 御 外 辱 的功 能 说 , 始 对 新 闻 改 革 开 的理 性 价 值 进 行 阐 释 。 然 而 。 没 能 把 新 他
因 为西 方人 强 国 的命脉 “ 扼 要 而谈 , 外 苟 不
于学 术则 黜 伪 而崇 真 .于 刑政 则 屈 私 以 为 公 而 已 。顾 彼行 之 而常 通 ,吾行 之 而 常 病
者 , 自由不 自由异 耳 ” 于个 人 , 括新 则 。 包
者 , 于 国 民而 为 其 向导 者 是 也 ” 。梁 启 对 @ 超 同样 认 为 ,新 闻 自由 是 其 他 文 明 的 基 础 , 资产 阶级 文 明 的 产 物 和传 播 文 明 的 是 互 利器 ( 校 、 纸 、 说 ) 一 。 为促 进 学 报 演 之 因 西 方文 明创 造 的 因素 正 是 “ 想 自由 、 思 言
严 复 和 梁 启 超 都认 为 . 闻 自 由是 新 新 闻 改 革 的 目标 , 富 国强 民 的基 础 。但 严 是

严复

严复

严复:一个被长期“误读”的思想家作者:萧功秦导语:据日前的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正在福州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程来到严复故居进行考察。

李克强赞誉严复: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是举世公认的,但在长期以来,他又是一个受到误解的思想人物。

本文清晰地梳理了严复的政治思想。

严复(文/萧功秦)近代以来,在如何吸收西方文化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问题上,存在着激进主义与渐进主义两种政治选择与思潮倾向之间的对峙。

激进主义者认为,传统文化与价值,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障碍。

他们主张彻底扫除旧传统,并迅速地、大幅度乃至全方位地输入西方政教与价值,以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实现。

而渐进主义者则认为,传统文化乃是实现一个民族现代化所不可缺少的媒介与杠杆。

在他们看来,只有逐步地导入西方先进的制度文明,并使之与传统的基质相融合,才可能促成这一现代化过程的实现。

就这种主张相对于激进主义的反传统性而言,它是保守的;就其所具有的现代化导向性而言,这种思想趋向又完全不同于近代的儒家那种把“三纲五常”视为“天经地义”的“原教旨主义”的守旧派。

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把这种从现代化的意义上来重新肯定民族传统的价值的政治态度与思想,称之为现代化过程中的“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

近代新保守主义变革思想是作为对激进主义的批评思潮而出现的。

自本世纪初以来,激进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之间的分歧与冲突就始终存在。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激进主义思潮在近现代知识分子中总是占主流地位,而新保守主义的思想代表人物严复,则被指斥为不适时势的“守旧派”。

他在中国现代化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启示的思想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与重视。

本文试图对以严复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思想进行简要的分析。

严复:一个被长期“误读”的思想家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是举世公认的,但在长期以来,他又是一个受到误解的思想人物。

他在甲午战争以后连续发表的那些气势恢宏的时论文章,使人们自然而然地把早年的严复归入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激进的变革派思想家。

戊戌变法前新闻思想

戊戌变法前新闻思想

维新派报刊思想:(1)早期维新派思想家的办报主张。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早期的维新派的办报思想主要来自于王韬,郑观应,陈炽等人。

康有为的“通时务”、“知新政”是和变法维新相连的;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是》中把报纸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即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还将其比作人的耳目、喉舌;谭嗣同提出报纸就是民史民口,更有民主民权和言论自由的色彩,这些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范畴。

早期维新派还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2)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办报思想。

梁启超在海外办报,新闻思想有所转变,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

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见。

1:戊戌变法时期,随着办报实践的增多,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志士对报刊的认识不断深化。

其中阐述最多的仍是报刊对于国家的积极作用,他们将报刊的功能高度民主概括为“通”。

可送三方面论述。

第一,维新派极力阐述并努力实践报刊的“通西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

重视报刊传播信息和稳定国家统治秩序的作用。

第二,强调并利用了报刊的开通民智的功能,因而始终把开民智作为报纸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三,重视并自觉的运用了报刊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

2:对报刊性质的认识超出了早期维新派人士的程度。

维新派已经把办报视为为民众的当然权力和政治民主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

3:对报章文体报人素质问题发表了见解,提出制定报律的建议。

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第一,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

第二,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

1,“宗旨定而高”。

2,“思想新而正”。

3,“材料富二当”。

辛亥革命时期新闻自由思想研究

辛亥革命时期新闻自由思想研究

辛亥革命时期新闻自由思想研究作者:任望舒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10期【摘要】辛亥革命时期,随着资产阶级自由报刊实践的逐渐成熟与繁荣,资产阶级报人的新闻自由思想也逐渐成型并进一步指导实践。

本文通过分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人的新闻自由思想,认为辛亥革命时期新闻自由思想有精英意识、工具化倾向、强调政党自由而非个体自由等特点。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闻自由精英意识在辛亥革命时期①,尽管革命派和改良派政治主张差别甚大,但无论是孙中山还是康有为,他们都坚决反对清王朝对民众思想言论和自办报业的严重禁锢。

在宣传政治主张、实现社会动员上,其对自由报刊的利用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国家的进步从思想上的进步开始,改良派和革命派通过各自的报刊宣传政治思想、启发民智,这无疑对中国的进步与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自由报刊实践的逐渐成熟与繁荣,资产阶级报人的新闻自由思想也逐渐成型并进一步指导实践。

那么在此阶段,国内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与西方新闻自由主义有何异同?这些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资产阶级办报的实践概述19世纪末,革命运动刚刚兴起,维新变法运动高涨,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中的舆论阵地一直被改良派人士控制。

1895年8月,改良派第一份机关报《中外纪闻》(《万国公报》)在北京诞生,随后上海《强学报》、澳门《知新报》等相继问世。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逃亡日本。

他们在海外除了创立保救大清皇帝会外,还以梁启超挂帅,积极开展办报活动②。

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新民丛报》,其在1906-1907年与革命派的《民报》所展开的报刊大论战,在新闻事业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

自1989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保皇派在海外创办和控制的报刊有三十多家。

③《中国日报》是最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报纸,其名称取自“中国者中国人致中国也”。

它的创刊,一是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二是与改良派报刊进行论战。

严复与梁启超的新闻改革思想比较

严复与梁启超的新闻改革思想比较

严复与梁启超的新闻改革思想比较作者:陈勇军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19期严复和梁启超同为清末民初极其有影响的新闻理论家,他们不约而同地将新闻改革作为改变中国落后积弱局面的重要手段。

他们的新闻改革观,既因共同的目标和历史环境而具有许多形似的地方,又因不同的生活经历、学术背景及思考角度而各具特色。

他们是中国近代提倡新闻自由思潮的先驱,弄清他们新闻改革思想的异同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目前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尚显欠缺,本文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关于新闻改革的目标严复和梁启超都认为,新闻自由是新闻改革的目标,是富国强民的基础。

但严复着眼于新闻自由在内的整个自由对政治制度变革和民族素质的价值;而梁启超的论述更具针对性。

对于新闻自由的价值,严复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作了论证。

他认为,于国家,包括新闻自由在内的自由是强国的基础,因为西方人强国的命脉“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顾彼行之而常通,吾行之而常病者,则自由不自由异耳”(1)。

于个人,包括新闻自由在内的自由是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的一部分,“民固有其生也不如死,其存也不如亡,亦荣辱贵贱,自由不自由之间异耳”(2)。

他认为,新闻改革既是治国之“标”,能发展“理财、经武”之事,又是治国之“本”,能解决“立政养才,风俗人心”等根本问题。

严复在清末敢于主张改良体制,强调新闻自由是强国基础,摆脱了洋务思潮对时人的束缚,体现出其爱国情怀和深刻远见。

但他的新闻改革思想,缺少公众利用新闻自由权利对政府进行监督的义项。

相对于严复而言,梁启超对新闻价值的认识更深刻、更有针对性。

他明确表示:新闻事业的价值是“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是也”(3)。

梁启超同样认为,新闻自由是其他文明的基础,是资产阶级文明的产物和传播文明的三利器(学校、报纸、演说)之一。

因为促进西方文明创造的因素正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其惟一切文明之母。

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

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

●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早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就渐成体系,其主流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新闻思想,代表人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其中以梁启超思想最为完整。

1.康有为严复谭嗣同都非常注重报纸在上下通达中的作用,并认为报刊是维新变法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2.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是在维新派中最具典型的,是维新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汲取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形成了以下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他一声发表的新闻学方面的专论在30篇以上,内容涉及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三大类。

a)关于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去塞求通,通上下通中外。

b)关于报刊的性质:使用中进行政治组织宣传的有效工具,报馆应是独立于政府权力的第四种势力,是传播文明的三大利器之一。

c)关于报刊的任务: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d)关于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四条标准,一是宗旨定而高,维护多数之公益。

二是思想新而正。

取万国思想以贡于其同胞。

三是材料富而当。

并注意选择。

四是报事速而确。

时效性重时事。

e)关于健全舆论的主张:五本思想,持论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出自公心,不能怀携党派思想和以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

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拔之以感情,故作偏至之论。

还论述了关于舆论的各方面情况。

f)关于报刊的宣传方法: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和惊人之语使人猛醒。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同样来自西方的新闻思想,但更具革命性与战斗性,在辛亥革命期间成为主流思想1.高度重视报刊宣传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

宣传革命思想,揭露清政府腐败统治。

2.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提出革命办报的主张。

3.党报要重视舆论的制造与指导,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报纸是舆论之母。

4.党报重视民意,是社会公器和国民代表。

●辛亥革命士气中国新闻业务的进步情况:辛亥革命时期特别是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兴起后,新闻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报刊形式的改变:由书册逐步向单张印刷的近代西方报纸靠近,采用白纸两面印刷对开日报越来越多,为了提高新闻时效性,一些报纸对重大突发事件开始发行号外。

严复思想主张总结

严复思想主张总结

严复思想主张总结严复(1906-1995),字风华,号灵峰,山东平度人,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他被誉为“史界泰斗,文化名宿”。

严复提出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视传统文化,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重视独立的思考能力,主张实事求是;反对盲从和模仿,强调自主独立的道德选择;关注国家命运,呼吁国家独立、自强;重视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主张民主法治;反对崇洋媚外,强调自强不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教育普及。

首先,严复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他认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应该传承和发扬。

他反对唯物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思潮,强调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主张在传承中创新,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

其次,严复主张实事求是和独立思考。

他反对墨守成规和盲从模仿,主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他认为人民应当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求真实和进步。

第三,严复关注国家的命运,呼吁国家独立、自强。

他深刻认识到国家的独立和强盛对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

他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侵略,呼吁国人团结起来,为国家的独立与强大而努力。

第四,严复重视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主张民主法治。

他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主张建立一个公正、平等和法治的社会制度。

他反对封建主义的霸权和特权,主张人民的参与和平等的权利。

第五,严复坚决反对崇洋媚外,强调自强不息。

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庞大而深沉,拥有丰厚的思想资源,应该充分发掘和挖掘。

他批评那些盲目追求西方文化的人,强调中国应该坚守自己的文化根基,实现自己的民族复兴。

最后,严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教育普及。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主张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他号召全社会重视教育,普及教育,让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总体而言,严复是一位倡导传统文化与创新的思想家,他的主张体现了对民族的关怀和对国家发展的呼唤。

《国闻报》源起严复

《国闻报》源起严复

《国闻报》源起严复光绪二十三年之夏,馆之主者议创《国闻报》于天津,略仿英国泰晤士报之例。

日报之外,继以旬报。

五月而后事成。

报将出,客有造室而问曰,《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

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

如一国自立之国,则以通下情为要义。

塞其下情,则有利而不知兴,有弊而不知去;若是者,国必弱。

如各国并立之国,则尤以通外情为要务。

昧于外情,则坐井而以为天小,扪籥而以为日圆;若是者,国必危。

道光之际,既通道于欧美各洲;咸同以来,若广州、若福州、若上海、若天津,各以次设立报馆。

自上年今大冢宰孙公奏设《官书局汇报》于京师,而黄公度观察、梁卓如孝廉、汪穰卿进士继之以《时务报》,于是海内人士始稍稍明于当世之务,知四国之为矣。

踵事而起者,乃有若《知新报》、《集成报》、《求是报》、《经世报》、《萃报》、《苏报》、《湘报》等报;讲专门之业者,则有若《农学》、《算学》等报。

虽复体例各殊,宗旨各异,其于求通之道则一也。

虽然,凡此诸报,其撰述事例可略分为二类:大抵日报则详于本国之事,而于外国之事则为旁及。

旬报则详于外国之事,而于本国之事则为附见。

阅报之人亦可分为二类:大抵阅日报者,则商贾百执事之人为多,而上焉者或嫌其陈述之琐屑;阅旬报者,则士大夫读书之人为多,而下焉者病其文字之艰深。

夫若是,则于求通之术,其或有未尽矣乎?抑吾尝闻之:积人而成群,各群而成国。

国之兴也,必其一群之人,上之君相,下至齐民,人人皆求所以强而不自甘于弱,人人皆求所以智而不安于愚,夫而后士得究古今之变,而不仅以旧德之名氏为可食也;农得尽地利之用,而不徒以先畴之畎亩为可服;工得讲求艺事探索新理,而不复拘拘于高曾之规矩而不可易也;商得以消息盈虚,操之奇嬴,而不复斤斤于族世之所鬻为不可变也。

一群之民智既开,民力既厚,于是其为君相者,不过综其大纲,提絜之,宜布之,上既不劳,下乃大治。

泰西各国所以富且强者,岂其君若臣一二人之才之力有以致此哉?亦其群之各自为谋也。

严复的思想总结

严复的思想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严复的思想总结篇一:严复的新闻传播思想与自由观严复的新闻传播思想与自由观【摘要】:严复是一个划时代的思想巨擘,不论是他以独特方式翻译介绍的西方近代学说,还是他那些具有批判性的犀利文字,都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无法抹去的痕迹。

严复对译书的标准”信、达、雅”至今仍被高校翻译学课程视为译书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新闻传播;翻译严复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

虽然在当时中国的知识界、文化界声名显赫,并担任过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纂、袁世凯总统府法律外交顾问等职,严复实际上并未担任什么有实权的重要职务。

然而,其一篇篇救国救亡的战斗檄文,一本本震撼人心的典雅译著,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严复代表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提倡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用以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盟思想家。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数十年经验时,将严复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这三位“叱咤风云指挥斗争的政治活动家和领导者”并列,其历史地位的真正确立,主要的还在于他在近代中国给国人带来了近代西方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使人觉悟到,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外国。

从而以思想观念的形式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化与发展。

关于严复的新闻思想,其本人及其思想的研究者虽未作系统的总结,但从严复一生来看,其并不成功的政治生涯却是与成功的新闻传播实践相伴随的。

在严复思想最进步的时期,即甲午战争以后至戊戌政变以前,国人还并未曾开始新闻学的研究。

中国新闻学的开山之作——徐宝璜的《新闻学》直至严复去世前一年才出版,而在此前,严复早已开始了西方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活动。

从戊戌政变到辛亥革命以前这段时期内,严复大量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著作,继续提倡并介绍“西学”中的民主和科学,但同时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在辛亥革命以后,以至于死,严复虽已成为一个顽固的老人,却仍然怀有强烈的爱国思想。

严复的爱国思想体现在其新闻思想上,最突出的便是在《时务报》及其与友人合办的《国闻报》上所发表的一篇篇影响广大、意义深远的爱国论文。

浅析严复的新闻自由思想--从《国闻报》说起

浅析严复的新闻自由思想--从《国闻报》说起

浅析严复的新闻自由思想--从《国闻报》说起
付鑫鑫
【期刊名称】《新闻研究导刊》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本文从严复生平及其报刊活动出发,总结严复的新闻思想。

其中,对严复的新闻自由思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严复与其同时代人新闻思想的异同,尝试探究产生这些异同的时代根源。

由此,结合严复一生思想的演进脉络,得出结论:严复的新闻自由思想主要源于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他个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总页数】2页(P114-114,133)
【作者】付鑫鑫
【作者单位】文汇报,上海 20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6.2
【相关文献】
1.从中日两国档案看《国闻报》之内幕(上)——兼论严复、夏曾佑、王修植在天津的新闻实践 [J],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
2.从中日两国档案看《国闻报》之内幕(下)——兼论严复、夏曾佑、王修植在天津的新闻实践 [J],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
3.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报道反转现象——从人民网所评2015年十大反转新闻说起[J], 王立;杨丽萍;
4.相声语言艺术在新闻节目中的运用——从央视2017年春节系列新闻报道说起[J], 于维盛
5.记者要在新闻前沿思考与观察——从新闻报道《夜宿七堰》的采写过程说起 [J], 乔佳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严复的主要思想

严复的主要思想
二、渐进变革论
严复接受了西方自由主义发展成熟后的思想理论—“社会有机理论” 和“社会渐进变革论”。前者强调社会秩序,主张和谐整体观;后者 主张社会变革应该在秩序中逐步推进。
三、重在道德、己轻群重的自由思想
严复极力赞同斯宾塞“两害相权,己轻群重”的思想,他视个人自由 为实现国家富强的手段.”严复的自由思想是偏重于国家的 。
四、经验归纳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严复在宣传西学的同时.还着重从哲学、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展开了对旧学的理论批判。他宣称:处当今之世.“八股宜除,举凡
崇尚科学
严复认为,“无实无用”的八股文和宋理明 学,只能对人民起到“锢智慧”“坏心 术”“滋游手”的反面作用,其根由在于 封建的思想文化是从古训出发,从主观臆 造出发,没有从客观的实际出发,与现实 没有一点联系,因而“无实无用”,他主 张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要做到“一不为与人所欺,二不为权势所 屈”。尊重事实,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去 看待问题。
评价
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 共和,一直坚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 聚讼于后世。虽然如此,其立身行且秉持特立独行 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 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 著名翻译家。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他的功过是非与成败得失,值得后世用心研究总 结。虽然研究严复的论着已为数不少,但相对于他 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显赫地位而言,还远远不够 ,尚待学界进一步挖掘材料、变换视角、革新思维 ,做出更为全面公正的评判。
二、以西方天赋人权论抨击封建专制主义
严复运用卢梭的天赋人权论来批判中国封建专制,将西方近代天赋人权的民本 主义与中国传统的“ 贵民” 思想结合起来, 强调人民是天下的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绪论 (1)一严复的生平简介 (1)二严复与《国闻报》 (2)三严复的新闻自由思想 (3)(一)新闻自由 (3)(二)新闻自由思想形成动因分析 (4)(三)新闻自由思想的评价 (4)四严复与梁启超新闻改革思想的异同 (5)(一)关于新闻改革的目标 (5)(二)关于新闻改革的内容 (6)(三)关于新闻改革的条件 (6)(四)关于新闻改革的异同根源 (7)五严复的救国思想 (8)结论 (8)参考文献 (9)试论严复的新闻思想摘要严复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而且还是著名的报刊政论家,被誉为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中国人和中国第一个真正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家。

在戊戌变法时期,他创办的《国闻报》,为思想启蒙和变法维新摇旗呐喊,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在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对中国近代思想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严复的译作《天演论》集严氏思想之大成,一经发表,便振动了中国社会,给思想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奠定了严复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本文从严复的生平出发,论述了他的新闻自由思想,救国思想及他与《国闻报》的联系等,并通过与梁启超对比,分析其新闻改革思想,最后总结清末严复的新闻思想。

【关键词】严复新闻自由改革救国思想《国闻报》On Yan Fu News ThoughtAbstractYan Fu is not only famous Enlightenment thinker and translator of modern China, but also a well-known newspapers and political commentator,Known as advanced to the West to find the truth of salvaging Chinese and a re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hinkers of the Western culture.During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he founded the "National News", thinking of the Enlightenment and Reform Restoration beating the drums, mad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journalism.H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modern history, he had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thinking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Set GEN ideological culmination of Yan Fu translated as "Evolution and Ethics", is published, the vibration of the Chinese society, intellectual injected fresh blood, laid the Yan Fu'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Yan Fu's life, discusses his press freedom of thought, the National Salvation ideology and links him with the "National heard the report," and by Liang Qichao contrast, analysis of press reform thinking, concluded late Qing Yan Fu news ideas.[Key words]Yan Fu freedom of press reform save the nation thought绪论戊戌变法时期,在维新派的带动下,维新变法成了全国性的思潮,各地纷纷出版报刊宣传救亡图存。

1896-1898年间,一个国人办报的热潮在全国出现。

维新派是这个热潮的发动者和主力军。

维新派的新闻思想与实践是我国新闻史上的光辉,因此受到许多学者的青睐,国内外不乏对其的探究与分析,下面就改良派代表人之一——严复,谈谈这个时期的新闻思想。

一、严复的生平简介严复,出生于名医世家。

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马尾船政后学堂,主要学习驾驶专业,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毕业后在军舰上服务。

1877年到1879年,严复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

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极其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1895年起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辟韩》等文章,抨击封建专制,鼓吹变法自强,在当时影响很大。

1889年后捐得选用知府衔,并升为会办、总办(校长)。

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回国后,严复于1905年任皖江中学堂(今芜湖第一中学)的监督(即校长),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

他的译著既区别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

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译文简练,以“信、达、雅”为译文标准。

他主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

《国闻报》是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

他不惜重金聘请了许多翻译家,翻译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他本人也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并在《国闻汇编》上发表,在当时起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

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民国四年,严复参与袁世凯帝制运动,为筹安会之发起人,因之名声失坠,一落千丈;至1920年赴福建避冬,1921年10月27日殁于福建,终年68岁。

著作有《严几道诗文钞》等。

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

目前严复的故居,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郎官巷中。

二、《国闻报》与严复1897年10月26日,《国闻报》在天津创刊,是维新派在中国北方的最重要的宣传阵地,被认为是当时北方办得最好的日报。

该报基本内容为电传谕旨、路透电、本地新闻、各地新闻、外洋新闻等。

国闻报馆还出版一种旬刊《国闻汇编》,1897年12月8日创刊。

《国闻报》与《国闻汇编》有明确的分工:“大抵日报则详于本国之事,而于外国之事则为旁及。

旬报则详于外国之事,而于本国之事则为附见。

”严复译述《天演论》的部分内容(《译天演论自序》和《天演论悬殊》),就是在《国闻汇编》上发表的。

但该旬刊文义较深,每期仅销五六百份,出了6期便停刊了。

国闻报馆馆主为福建人李志成,实际创办人与主持者为严复、王修植、夏曾佑、杭辛斋。

他们都是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国闻报》的评论,大多出于严复之手。

如“百日维新”期间,该报共发表本馆论说42篇,其中半数以上是他写的,戊戌政变后,他翻译了多部西方学术名著。

但他晚年思想保守,主张尊孔读经,反对白话文。

他的合作者王修植、夏曾佑,都是进士出身,曾担任官职。

杭辛斋出身于同文馆,学过历算与法国文学。

严复所撰《国闻报缘起》一文,阐释了该报的办报思想与特色,是论述维新派新闻观的一篇重要文章。

他写道:“《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

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如各国并立之国,则尤以通外情为要务”。

因此,文章指出:“本馆取报之例,大要有二:一翻译,一采访。

”它以报道国内外时事和译载外国报刊材料为主要任务。

该报”萃取各国之报凡百余种,延聘通晓各国文字之士凡十余人”,“访事之地大小凡百余处,访事之人中外凡数十位”。

严复等人都是朝廷命官,报馆所在地又靠近京城,所以创办时以一位不知名的人为馆主,这也许是避免麻烦的一直那个策略。

创刊后5个月,1898年3月27日,它宣布“资本折阙”,盘给日本人西村博,连报头上的公元纪年也改成了日本明治纪年。

它名义上是外国产业,但实际上主持者与编辑人员均未变动。

该报有了这层保护色,便于刊载其他报刊所不敢刊载的文字,官方也难以追查出严复等人与该报的关系。

1998年9月14日,光绪帝召见严复(时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曾问“汝近来尚在国闻报馆主笔否?”严复回答说“臣非该馆主笔,不过时有议论交与该馆登报耳”。

当时确实有人就主笔问题“参”过严复。

到1899年2月,国闻报馆才正式出售给日本人,为日本官方所有。

此后,该报续刊了一年多,但性质与以前截然不同。

三、严复的新闻自由思想(一)新闻自由在清末我国新闻自由思想中, 严复的新闻自由思想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了解到, 严复在表达他的新闻自由思想时, 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将其夹杂在时政论文、各种译著的按语、书信等文字中间,没有专文专论; 二是往往将其放在整个自由体系中作无记名的论述。

无记名的论述是论者自撰的概念, 即默认新闻自由为自由的题中之义, 在论述时, 不专辟文字单独对新闻自由进行论述。

通过清末严复的著译作品可以发现, 严复的新闻自由思想主要包含新闻自由的具体内容、确立的理由以及实现的条件、路径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于新闻自由的具体内容, 严复认为, 公众拥有知情权与言论出版自由权。

对此, 他是通过褒扬西洋在此方面的进步性来予以彰显的, 自其( 西洋) 自由平等以观之, 则其捐忌讳, 去烦苛, 决壅蔽, 人人得其意, 申其言,,,是无法之胜也,,其中所言,人人得其意, 申其言,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情权与言论出版自由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