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翻译方法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习语翻译方法探讨
摘要:在习语翻译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文化矛盾现象,能否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不仅会影响到对原语的理解,而且会影响原语所载文化信息的传递。本文从英汉习语的差异为切入点,运用实例对英汉习语翻译应遵循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习语;喻义;喻体;直译;意译
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语言的产生、变异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每个民族的语言(尤其是习语)均体现了该民族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需要沟通,这种沟通自然离不开翻译。从这个角度来讲,翻译,与其说它涉及两种语言,不如说它涉及的是两种文化。
在习语翻译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文化矛盾现象,能否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不仅会影响到对原语的理解,而且会影响原语所载文化信息的传递。本文将探讨英汉习语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处理对策。
这里所说的习语(idiom)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说:“An idiom is a current and frequently used group of words whose meaning is not clear from the common meanings of its constituent words.”(习语的翻译,不仅要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义,还要传达出原文的文化内涵、民族特色、修辞手法等。)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翻译有时很难做到完全对等。所以,习语的翻译是译者的难题,也是翻译理论者关注的话题。笔者经总结,认为习语的翻译一般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一、英汉习语喻体相同、喻义相似时可采用直译法
由于人类生活的世界、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有共通之处,因此,各种文化和语言也表现出一定的相融性和共同点。英语和汉语中的成语有些在语言形式和比喻形象方面十分相似,按其字面翻译就能表达出原文的喻义,且喻体新颖、喻义明确,同时也无碍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那么就可直译。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这样做既能较完整地保存原文的表达方式,又可丰富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化,一举两得。
二、英汉习语喻体不同、喻义相似时可采用替代法(或称套用法)
有些英汉习语虽然意思相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使用的比喻形象却有差别,在
翻译时,可以互相套用同义或近义习语,将原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喻体转换成译语中带有同等文化色彩的喻体。这种译法不但可以保留原语的语言风格和文化色彩,又符合目标语的语言结构、习惯,体现目标语的文化特色。例如:Rob peter to pay paul (拆东墙补西墙);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宁为鸡头,勿做凤尾);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众人拾柴火焰高);Many families have skeletons in the closet.或Every family has its own source of shame.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Careless talk leads to trouble.或The less said the better.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等。
这些习语虽然在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方面和目的语的谚语之间存在着某些差异,而且所比喻的事物并不一样,但它们的喻义却相互吻合,而且表达方式也很相似,翻译时可“易其形式,存其精神”,即译为形象近似的目的语习语,转换表达方法以符合译文表达习惯。这样可以再现原文所具有的语言效果,容易表达出所要强调的意思。
三、英汉动物词与颜色词的不同内涵
英汉习语中都有很多动物词和颜色词,由于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动物词汇和颜色词汇往往有着不同的内涵。如中国人认为“猪”既丑又笨又懒,可是英语中认为pig脏而贪但不笨,甚至有as clever as a pig 的说法;红色在中国象征“吉祥、顺利、美丽、甚至革命”,相比之下,白色是西方文化的崇尚色,英语中“white” 往往具有“吉利、纯真、公平”以及“无恶意”的内涵,而汉语中“白”往往有“哀悼、错误、徒劳、可恶、甚至反动”的文化内涵,如“红白喜事”“白手起家”“白军”或“白匪”“白色恐怖”等。
翻译此类习语一定要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接受心理。例如:在中国文化中蝴蝶是美丽爱情的象征,可是英美人眼中的butterfly却是“轻浮”“不安分于工作”的典型;“cock”一词在英美国家经常喻指男人性器官,如将中国的“金鸡”“雄鸡”直接译成“cock”,一定会让英美大跌眼镜的。在翻译此类习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或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达是不够的,译者须多注意习语字面以外的语言内涵色彩及褒贬色彩,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原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
四、无对等喻体——意译法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经常会发现各种语言都有约定俗成的表达方法,有时原语中的文
化概念在目的语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表达方式。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一部分成语源于各自的寓言或历史典故,包含特定的人名和地名。这类成语如果按照字面直译,译语读者通常无法理解。如将“He was now as happy as a cow.”直译为“他现在像母牛一样快乐。”的确很“忠实”于原文,但中国人看不懂。意译为“这时候他快活极了/甭提他有多高兴。”能让中国人理解,但又丧失了原语的比喻的文化色彩;再如,“Achilles heel”译作“阿基里斯的脚后跟”中国人自然不懂,译作“致命的弱点”又不能使中国读者體味到原语的文化内涵,但如果加上解释“传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阿基里斯除脚踵外全身刀枪不入”,则又失去了成语的精练特色;因此,在中国文化中,此类情况已成为翻译中的瓶颈。
笔者认为,当原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在译语中没有完全相对应的词语时,译者可不拘泥于原语的语言形式和字面意义,根据译语的表达习惯,用跨文化的“对等”词尽量表达出原语的修辞色彩和文化信息。当由于文化和民族差异直译会导致读者不理解甚至误解时,或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相矛盾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 割舍喻体,只译喻义
此法适用于以传达主题思想为主的翻译中,如将“People who live in glass houses should not throw stones.”译成“己有过,勿正人”或“责人必先责己”;“纸包不住火” 译为“Truth will come to light sooner or later”;“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译为“Misfortune may be an actual blessing.”“红得发紫”译为“ At the height of popularity”;“思想激进”译为“one’s ideas are very red”;“毛遂自荐”译为“to volunteer one’s service” ;“初出茅庐”译为“at the beginning of one’s career” ;“东施效颦”译为“crude imitation with ludicrous effect”;将“His reputation stands on slippery grounds.” 译为“他的声誉一落千丈。”;将“S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译为“她出生在富贵之家。”;将“You’re talking through your head agains.” 译为“你又在胡说八道了。”等。
2. 保留原语修辞色彩及语言风格
此法适用于以传达写作风格为主的翻译中,如“ 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 按字面可译成“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去,但不能叫它饮水。”就没有充分体现原句的对比的修辞色彩,如译作“老牛不饮水,不能强按头”就很好地体现了原文的文采;再如,“Air to us is like water to fish”,照字面直译成“空气对于我们就像水对于鱼”,就不如意译为“(正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我们离不开空气”;同样,将“A w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