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临床路径2016

合集下载

脑梗死临床路径2016

脑梗死临床路径2016

脑梗死临床路径2016脑梗死临床路径脑梗死是一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如下:一、适用对象适用于首次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XXX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1.急性起病;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小时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5.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XXX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3.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X线片、心电图;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易栓检查、抗心磷脂抗体、维生素B12、叶酸。

脑梗死临床路径好

脑梗死临床路径好

脑梗死临床路径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评价神经功能状态(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测定、言语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徒手平衡检查、等速肌力测定等);(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3)TOAST分型,分析脑梗塞病因和发病机制,个体化检查及治疗;(4)控制血压、血糖;(5)降低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

(6)控制体温;(7)防治应激性溃疡;(8)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9)早期床边康复治疗,如磁疗、针灸、低频和中频脉冲治疗等;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3小时之内);(2)抗凝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调脂治疗;(5)降纤治疗;(6)扩容治疗(7)神经保护治疗;(8)中药治疗;(9)介入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谱、血脂;( 3 )头颅CT、胸片、TCD、床边心电图、头颅MRI+DWI+MRA、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心脏彩超及心功能测定;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脑血管造影、动态心电图、动脉炎性病变筛查、D二聚体、糖化血红蛋白、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脑电图、颈动脉MRA、四肢血管彩超等。

(七)选择用药。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

质量控制指标
(五)血脂评价与管理。 (六)住院1周内接受血管功能评价。 (七)预防深静脉血栓。 (八)康复评价与实施。 (九)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 (十)出院时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十一)出院时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口服抗凝剂
(如华法林)的治疗。 (十二)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 协助患者进行吞 咽功能的锻炼
❖ 继续给予主动运 动的康复
健康教育:
❖ 用宣传手册为患者介绍有 关脑卒中的可变与不可变 的危险因素,使患者了解 脑卒中在复发的危险性。
❖ 介绍瘫痪患者翻身的方法, 并教会家属如何翻身,使 患者更舒适。
❖ 介绍患者吞咽功能的锻炼 方法。
住院第9~15天
护理:
❖ 继续进行康复治 疗和护理
非溶栓护理:
健康教育:
❖ 1.监测生命体征。
❖ 1.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用
❖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药宣教,包括用药原
❖ ❖ ❖
3.注意并发症的护理。 45..加开强展营 早期养康和复饮。食护理。❖
则、药物副作用和不 良反应。
2.掌握患者的心理反应, 及时交流与开导,使
❖6.训练床上大小便,必 其配合治疗,达到心
理准备,积极配合康复师 的训练。
❖ 配合康复治疗,给予患者 良好的肢体位置,并进行
体位的变换及床上移动的
训练等床上肢体被动活动,
如无病情的加重,可增加 活动的次数。
❖ 介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 现、治疗方法、护理配合, 强调治疗用药的名称、作 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个别指导、操作示范、发
放健康教育小处方。
住院第16~19天
护理:
❖ 继续康复,做好安全 护理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

3。

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损害。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动处方。

2.调控血压。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

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

防治并发症。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吸氧。

7.早期康复治疗.(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

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2。

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3。

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

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康复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

(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

(4)控制血压。

(5)降低颅内压。

大面积脑梗死或后颅窝梗塞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

(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7)防治应激性溃疡。

(8)早期康复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运动处方。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1)对经过严格选择的发病3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积极采用静脉溶栓治疗。

首选rtPA,无条件采用rtPA时,可用尿激酶替代。

2)发病3-6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应用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但选择患者应该更严格3)对发病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研究4)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和适应症可以适当放宽5)超过时间窗溶栓多不会增加治疗效果,且会增加再灌注损伤和出血并发症,不宜溶栓,恢复期患者应禁用溶栓治疗(2)抗凝治疗;1)一般急性脑梗死患者不推荐常规立即使用抗凝剂。

2)使用溶栓治疗的患者,一般不推荐在24小时内使用抗凝剂。

3)如果无出血倾向、严重肝肾疾病、血压>180mmHg/100mmHg等禁忌症时,下列情况可考虑选择性使用抗凝剂:①心源性梗死(如人工瓣膜、心房纤颤,心肌梗死伴腹壁血栓、左心房血栓形成等)患者,容易复发卒中。

【VIP专享】脑梗死临床路径2016

【VIP专享】脑梗死临床路径2016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 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4)控制血压、血糖、血脂;(5)降低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7)防治应激性溃疡;(8)预防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9)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4.5小时内,推荐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

发病6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

脑卒中发病24小时以内影像学评估后再考虑介入取栓治疗;(2)抗凝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神经保护治疗;(6)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 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液分析(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3 )头颅CT、CTA,头颅MRI,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DSA。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而定。

4.溶栓治疗:阿替普酶,尿激酶等。

中风病(脑梗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临床路径

实用标准文案一、中风病(急性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印发。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脑血管学分会。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 证候诊断:参照诊疗方案(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诊疗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902)的患者。

2.病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心电图。

(5)胸部DR片、腹部B超。

(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

(8)头颅影像学检查(CT)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I、心脏彩超检查、双下肢血管B超、血粘度检测、肿瘤三项检测等。

(七)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

(2)中经络: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教学文稿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教学文稿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2016 年版)一、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I63.90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2)运动功能障碍3)感觉功能障碍4)言语功能障碍5)吞咽功能障碍6)认知功能障碍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10) 脑神经麻痹中华医-神经病学2. 影像学检查:CT、MRI 发现的相应脑病病变(三)康复评定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定患者的意识状态。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 康复专科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 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10~ 14 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如下:(1)意识障碍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3)感觉功能的评定(4)言语功能的评定(5)吞咽功能的评定(6)认知功能的评定(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临床常规治疗。

2. 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2)意识障碍处理(3)运动治疗(4)作业治疗(5)物理因子治疗(6)认知功能训练(7)言语治疗(8)吞咽治疗(9)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装配与训练(10)心理行为治疗(11)中医治疗(12)痉挛处理3.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的治疗(2)深静脉血栓的治疗(3)压疮的治疗(4)异位骨化的治疗(5)其他:如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

脑梗塞护理临床路径(2016年3月1日09时32分07秒) (1)

脑梗塞护理临床路径(2016年3月1日09时32分07秒) (1)
□软食□半流□全流□鼻饲□低盐、低脂饮食
□普食□软食□半流□全流□鼻饲
□低盐、低脂饮食
□普食□软食□半流□全流□鼻饲
□低盐、低脂饮食
□普食□软食□半流□全流□鼻饲
□低盐、低脂饮食




□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
护士签名
□1~2h巡视观察
□用药后反应
□其他
□医嘱相关治疗、处置执行及指导
□口服药物
□静脉输液
□其他
□出院指导
□出院流程指导
□完成满意度调查
活动体位
□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良
肢位。
□病情允许可病室内活动
□卧床时保持良肢位,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肢体被动或主动运动
□病情允许可病室内活动
□卧床时保持良肢位,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肢体被动或主动运动。
□专科评估:意识、瞳孔、吞咽、语言、自理能力、肢体活动能力
□1~2h巡视观察
□用药后反应
□其他
□医嘱相关治疗、处置执行及指导
□采集血标本
□完善相关检查
□口服药物
□静脉输液
□氧气吸入
□其他
□安全防护
□皮肤护理
□生活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宣教
□一般评估:生命体征、皮肤粘膜、心理状态等
□专科评估:意识、瞳孔、吞咽、语言、自理能力、肢体活动能力
□1~2h巡视观察
□用药后反应
□其他
□医嘱相关治疗、处置执行及指导
□口服药物
□静脉输液
□氧气吸入
□其他
□了解相关化验、检查结果,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并指导病人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之欧阳理创编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之欧阳理创编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0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2)运动功能障碍(3)感觉功能障碍(4)言语功能障碍(5)吞咽功能障碍(6)认知功能障碍(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10)脑神经麻痹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脑病病变(三)康复评定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定患者的意识状态。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10~14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如下:(1)意识障碍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3)感觉功能的评定(4)言语功能的评定(5)吞咽功能的评定(6)认知功能的评定(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2)意识障碍处理(3)运动治疗(4)作业治疗(5)物理因子治疗(6)认知功能训练(7)言语治疗(8)吞咽治疗(9)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装配与训练(10)心理行为治疗(11)中医治疗(12)痉挛处理3.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的治疗(2)深静脉血栓的治疗(3)压疮的治疗(4)异位骨化的治疗(5)其他:如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 ICD-l0: 16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神经病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

(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和避免吸入性肺炎。

(4)控制血压。

(5)降低颅内压。

提示可能存在颅内压升高的情况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

(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7)防治应激性溃疡。

(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2)抗凝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神经保护剂(6)中药治疗(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163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或DSA。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吡拉西坦、速尿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尼地平、拜心同等。

3.脑细胞代谢剂:胞二磷胆碱、乙酰谷酰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等。

4.抗菌药物可选用美洛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依诺沙星等。

5.缓泻药。

6.防治应激性溃疡应用法莫替丁或泮托拉唑。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0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2)运动功能障碍(3)感觉功能障碍(4)言语功能障碍(5)吞咽功能障碍(6)认知功能障碍(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10)脑神经麻痹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脑病病变(三)康复评定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定患者的意识状态。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10~14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如下:(1)意识障碍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3)感觉功能的评定(4)言语功能的评定(5)吞咽功能的评定(6)认知功能的评定(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2)意识障碍处理(3)运动治疗(4)作业治疗(5)物理因子治疗(6)认知功能训练(7)言语治疗(8)吞咽治疗(9)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装配与训练(10)心理行为治疗(11)中医治疗(12)痉挛处理3.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的治疗(2)深静脉血栓的治疗(3)压疮的治疗(4)异位骨化的治疗(5)其他:如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1.2.3.4.5.脑1.2.容等方法3.4.5.6.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X线片、心电图;(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ANCA)等]、B12、叶酸。

(2)TCD(3)(4)PWI)等。

(5)(6)1234.5.1.2.(九)退出路径。

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退出路径:1.缺血性梗死病情危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时,退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疾病临床路径。

2.当患者存在颈动脉狭窄,根据现行诊治指南需要外科或血管介入干预时,进入相应疾病临床路径。

3.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需转入ICU或手术治疗。

4.既往其它系统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二、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临床路径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 急性起病;
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
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
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X线片、心电图;
(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易栓检查、抗心磷脂抗体、维生素B12、叶酸。

(2)TCD发泡试验。

(3)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监测、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

(4)头颅磁共振: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灌注加权成像(PWI)等。

(5)头颈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

(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七)选择用药。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药物。

1.溶栓治疗:可选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

2.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抗凝、降纤、扩容、神经保护、中药: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4.降低颅内压:可选择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噻米、高渗盐水和白蛋白等。

5.并发症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抗感染、控制癫痫发作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

(八)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退出路径。

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退出路径:
1.缺血性梗死病情危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时,退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疾病临床路径。

2.当患者存在颈动脉狭窄,根据现行诊治指南需要外科或血管介入干预时,
进入相应疾病临床路径。

3.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需转入ICU或手术治疗。

4.既往其它系统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二、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 6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