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的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02第二章环境教育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02第二章环境教育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环境教育学
第二章 环境教育的概念与发展史
第一节 环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环境教育的概念、任务与目标 概念、任务与目标
第一节 环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环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人类早期环境教育的思想萌芽 1.人类早期环境教育的思想萌芽 (1)我国早期的环境教育思想 (1)我国早期的环境教育思想 追源于2500年以前, 追源于2500年以前,如: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周 2500年以前 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 易》、以及老子的著作《道德经》等。 以及老子的著作《道德经》 我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理论根基就是“天人合一” 我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理论根基就是“天人合一” 如《周易》中的八卦,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举世 周易》中的八卦,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 无双的国宝。 无双的国宝。 八卦的主要思想是“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八卦的主要思想是“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 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3) 成立国际环境教育规划署 (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EEP) Programme, IEEP) 1975年10月联合国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 1975年10月联合国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 德召开了国际环境教育大会,65个国家的教育领 德召开了国际环境教育大会,65个国家的教育领 导人和专家出席了会议。在该大会中, 导人和专家出席了会议。在该大会中,由联合国科 教文组织(UNES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UNES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教文组织(UNES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 合设立的一个国际环境教育协调机构. 合设立的一个国际环境教育协调机构.
(2)“6.5”世界环境日 6.5” 1972.6.5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 1972.6.5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 环境会议上建议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开 幕日6 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同年, 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第 27届联合国大会接受通过这项建议 届联合国大会接受通过这项建议。 27届联合国大会接受通过这项建议。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提醒全世界环境状 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 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 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 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国际环境教育发展:回顾与思考

国际环境教育发展:回顾与思考
在此背景下 , 一些有识之士认识 到 了要有嫂地 17 年 6月 5日- 1 92 - 6日, 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联台 国首次人类环境会
保护环境. 唤起民众的环境意识, 必须大力开展环境
20
维普资讯
l 芳
l茂Βιβλιοθήκη ∞ _ 境 t 育 R第一阶段 : 环境教育的孕育( 世纪 加 年代末 过程、 2 0 有关环境问 题及其危害, 旨在唤起人们对环境

印年代)
及环境问题的关心 。
长期以来 , 环境一直被人们视为被“ 征服 的对 象。到了近代 , 由于人类对 自 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 , 一些地区性、 全球性 环境问题开始初露端倪。特别是 2 世纪 加 年代以 0
目目 与 ^ 考
议。1 个国家及联合国机构和非官方组织的代表 境教育规划署发起了全球环境教育规划, 1 3 积极从事 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 联合 国人类环境会议宣 国际间环境教育的资料收集与交流、 师资培训、 教材 言》宣布了七个共 同观点和二十六项原则 , 出了 , 提 建设等括动。17 又分别 在 非洲 的布 拉柴维 尔 96年 “ 只有一个地球” 的著名V号 , 了联合 国环境规 和拉各斯 、 I 成立 亚洲的科威 特和曼谷 、 欧洲 的赫尔辛基、 划署 ( N P , U E )并规 定每 年 6月 5日为“ 界环 境 拉丁美洲的波哥达和北美洲的圣路易斯等地召开了 世 日; ”更为重要的是, 大会第一次正式将“ 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的专家会议。这样, 环境教育在世界各地 (n删1 缸 uao) E r lZ e ̄n的名称确定下来 , 了环 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了。 r 黜 F 明确 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宣言》 《 认为, “ 历史已经到了这 为了在全球更大范 围内更大规模地深入推进环 样一个时刻 , 当人类决定 自己的行 动的时候 , 必须慎 境教育,9" 1月 1 —2 17年 0 4日 6日, / 联合国教科文组 重考虑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以 , 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首 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这次大会是环境教育发 都第比种斯组织召开了首届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 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成为国际环境教育事业的出 会议进一步系统探讨了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 具 发点, 标志着环境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开始 起。 根据人类环境会议 9 号文件的建议 , 7 年, 6 15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 ⅢⅡ o 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通力合作 , 了国际环境教育规划署 (E ; 建立 E )同 年 1 月, 0 又联合在原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主持 体深入研讨了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强调加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史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史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史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史中国是一个千年古国,拥有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但由于长期的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加重,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得到了日益重视和发展。

下面本文将围绕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史展开阐述。

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问题引起重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环境问题逐渐引起关注。

当时,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荒漠化、水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196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禁止非法砍伐天然林木的决定》,禁止砍伐和非法采伐天然林木。

197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多个规定》,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和措施。

二、上世纪八十年代:环境保护法律框架建立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198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该法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里程碑,它建立了环境管理的法律框架,明确了政府、企业和公民的环境保护责任,规定了环境管理的原则、管理机制和环境监测控制等重要内容。

三、上世纪九十年代:环境保护技术大力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环境保护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处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环保技术不断创新。

例如,采用空气污染物处理技术,对废气进行净化;开发新的水处理技术,将污水处理成可重新利用的水;推广垃圾分类和再生利用,有效减少了固体废物的产生。

四、新世纪初:环保产业崛起进入新世纪,中国逐渐意识到,环保产业是一个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

大力发展环保科技、推广环保产品、扶持环保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

例如,通过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扶持环保企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废物资源化利用成为重要的环保政策之一,大量废弃物得到重新利用。

同时,政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更是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环境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概括来说,环境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向公众传授环境知识、培养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不仅是一种对环境进行解释和说明的过程,更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引导人们去理解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形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国家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教育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了环境教育在学校、社区和公众中的普及和推广。

许多环境教育组织和机构也积极参与其中,承担起推进环境教育的责任。

然而,中国环境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环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导致部分地区和人群得不到充分的环境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环境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改进,以提高教育效果和吸引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环境教育需要面对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应加大对环境教育资源的投入,促进资源的均衡分配。

其次,需要加强对环境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为环境教育的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还应加强环境教育内容的创新和形式的多样化,以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总的来说,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只有加强各方合作,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才能推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

正文部分包括环境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中国环境教育的历史发展、中国环境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中国环境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四个章节。

世界环境日的由来与发展历史

世界环境日的由来与发展历史

世界环境日的由来与发展历史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设立的一个全球性环保主题日,旨在提高全球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号召各国共同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世界环境日的由来和发展历史。

世界环境日最早设立于1972年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当时正值联合国举行的第一次环境会议。

这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各国的政府官员、科学家和环境专家,他们深入讨论并交流了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自从世界环境日设立以来,它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重要的环保活动之一。

每年,世界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活动,以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

各国政府、环保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们一起努力,通过宣传、教育、行动等方式,向公众传递环保观念,并鼓励人们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每年都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一直是呼吁人们加强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地球。

其中,有些主题更加强调当下面临的紧迫环境问题,比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

而有些主题则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教育等方面。

在世界环境日的发展历程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和倡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1992年的地球峰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协议来推动环境保护。

此后,世界环境日也成为了推动这些协议的重要平台,各国通过这一日展示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同时,世界环境日也给予了年轻人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平台。

国际环境儿童会议的创立,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他们通过创意、游戏和教育活动,来宣传环保知识,培养创新和环保意识。

这些年轻人承担着传承和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的责任,为未来的环境改善作出了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环境日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中国环境教育四十年发展历程考察

中国环境教育四十年发展历程考察
环境 问题一度被认 为是资本主 义特有的现 象, 环境教 育没有得 到应有的重视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1 4
基 金项 目: 南京师 范大学泰 州 I 学 院科 研基 金 资助项 目( Q2 O 1 2 O 7 ) 作 者 简 介: 王 忠祥 ( 1 9 6 8 一) , 男, 江 苏泰 I ' I A. , 南京师 范大学泰 州学院 法 学院教 研 室主任 , 讲师; 谢 世 诚
教育 ”的递 进 。

( 二) 启动 高等 院校环 境专业教 育

萌芽和 起 步 阶段 ( 1 9 7 3 — 1 9 8 3 年)
从1 9 7 3 年至1 9 8 3 年, 我国先后有3 8 所高等 院校 设 置了2 7 个有关 环保方面的专业。 十年 间共培养环 境专业硕士研究生1 1 4 人, 大学生1 7 2 4  ̄t 。 1 9 7 7 年,

系 统各 类 人 员 开展 环 境 教育 和培 训 , 同时 在各 级 党
校和各类职工培训 中加入环境保护课 , 加强 对成人 环境教育的重视 。 国务院部委和各地一些高等院校 也普 遍 开展 了在职 干部 的环 境 教育 培训 。
( 五) 建立环境 宣传 教育 阵地
员会批准硕 士学位授 予单位, 其 中环境专业方面授 予单位为2 5 爪【 引 。 1 9 8 1 年1 1 月, 中国环境 科学学会教 育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建 议 , 大专 院校除把 《 环 境保护概论 》 作为必 修或选修的公共课外, 有条件 的院校还应设 置环境保护专业 , 培养各学科的环境 保护专业人 才, 以适应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 1 9 8 2 年, 北京大学成 立了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北大环 境 科 学研 究 和 教学工 作 的环境 科 学 中心 [ 5 】 。

历史学科的环境教育

历史学科的环境教育

的保 护 与生态 平衡 的维 护 。否则 , 然 环 境 的恶化 将 给人 乱 , 方劳 动人 民大批南 迁 。( ) 自 北 2 出现 的问题及 原 因 : 发 开
类 带来 困扰甚 至灾 难 。为 了强 化上 述 意识 , 在学 习有关 中
加 快 的同时 , 环 境 遭 到破 坏 , 成 水位 抬 高 并 逐 年 严 生态 造 重 。人 口的增加 , 过度 的垦荒 , 落后 的耕 作方 式 ( 田) 也 畲 , 破 坏 了生态环境 。 在此 基础上 , 学生 得 出了这 样 的认 识 : 重 经 济 发展 注
中, 学生还与政治教师进行 了深入讨论 , 课余时间查 阅大
量 资料 , 自觉 组成小 组 , 准备 在暑 假 去农 村进 行 社会 调 查 ,
形成 调查报 告或论 文形 式 的研究成 果 。
之地 ) 开发是 一种典 型形 式 ………这 种耕种 方法 至 今在 我
国四川、 云南等长江流域地区仍有所见。 ”
20 0 9年
第1 2期
世 纪桥
N .2 20 o 1 ,0 9
历 史 学 科 的 环 境 教 育
张 坪
( 大连市第二十 四中学 , 辽宁 大连 16 0 ) 100
摘要 : 类历史的发展 , 人 离不 开 自然环境 的发展 。或者说 , 类社会 的发展是 以 自然环境 的发 展 为前 提的 。 自然 人
频繁 , 口大量南徙 , 方人 口明显大增 , 民纷 纷转 向丘 人 使南 移
陵山区开荒种地 , 从而促进 了长江流域 的开发 。 … ” 材料 2 “ 在长 江流域 的早 期 开发 中 , 田( 山开 荒 畲 烧
出一 条高 效健康 发 展农 业 之 路 ? 在 对 此 问题 的研 究 过程 ”

环境科学专业发展历史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发展历史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发展历史论文环境科学是一个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关的跨学科领域,旨在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

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学科,由于其涵盖的广泛范围和重要性,环境科学专业在当今的学术界和社会中越来越受重视。

环境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人类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进行认识和利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环境的观念。

然而,环境科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

在那个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开始意识到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

因此,环境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成为当时社会的迫切需求。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环境科学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环境政策相关的国际会议相继召开。

在这些国际会议上,提出了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境科学开始逐渐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相关专业和学科也逐渐成熟。

环境科学涉及的学科包括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环境地理学、环境政策和环境经济学等,这些学科的迅速发展为环境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环境科学专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未来环境科学专业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环境科学专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环境观念到现代的跨学科领域,其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为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相信在全球范围内,环境科学的发展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环境科学专业的发展有赖于对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方案的探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环境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例如,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包括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在环境数据收集和分析中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环境状况评估。

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

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

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人类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自人类出现以后,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就紧密联系在一起。

生物是在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中存在的,而存在决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的产物,根本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

一、人类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历程从全球视野看,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主要经历了“沉痛的代价、宝贵的觉醒、奋起的飞跃”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沉痛的代价。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

随着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传统工业化在创造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大量排放各种污染物,人类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发生了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八大公害.(二)第二阶段:宝贵的觉醒。

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促使人类环境意识开始觉醒。

在环境觉醒历史进程中,出现过著名的3本书.第一本书是《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是一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这本书揭露了为追求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因而也有人把它叫做《没有鸟鸣的春天》。

其代表性语言是,“不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

第二本书是《增长的极限》,是1972年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会聚在罗马提出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的代表性观点是,“没有环境保护的繁荣是推迟执行的灾难”。

第三本书是《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委托经济学家芭芭拉·沃德和生物学家勒内·杜博斯撰写的。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不进行环境保护,人们将从摇篮直接到坟墓".(三)第三阶段:奋起的飞跃.经历了沉痛的代价和宝贵的觉醒之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对发展不断进行深刻反思。

论环境教育学

论环境教育学

标 志着人 类社 会进 入 了保 护地 球 环 境 的新 时 代 。17 95年 , 随着 联合 国环 境 规 划 署 ( N P 的成 立 , 定 了 国际 环境 U E) 拟 教育 计划 ( E )在 贝尔 格莱 德 召 开 了国 际环 境教 育 研讨 I P, E
思想, 都是传统环境教育思想的早期萌芽。
卡逊 ( ahl a o ) 寂静的春天》 R ceCr n 的《 s 掀起 了第一次环境保
护运 动 , 浇灭 了人 类征 服 自然 的狂热 , 浇醒 了人类 陶醉 于辉 煌 成就 的沉湎 , 载入 了人 类 认 识环 境 、 护环 境 的史 册 , 保 标
教育理 论和 实践 两个层 面 进 行整 合 、 系统 研 究 , 创立 “ 境 环
国际环 境教 育是 伴 随着 两 次环 境 保 护 运动 而发 展 的 ,
并 逐渐成 为世 界范 围 内一种 重要 的教 育思潮 。在 国际环境 教育 发展 历程 中 , 具有 里程 碑式 的一 系列 重大 事件 、 要会 重
会, 发表了《 贝尔格 莱德 宪章——环境教育的全球框架》 ,
这是第 一 个联 合 国框 架下 的环 境 教 育 国际宣 言 , 建构 了 国 际环境 教 育理论 和 实践 的基 本 框 架 。17 97年 ,境教 育产 生 了重大 影响 。一 次是
渐认识 教育 是解 决环 境 问题 的一 种 有 效 途 径 和 方 式 , 环 “
境教 育” 随之 而诞 生 。
在 赫尔辛 基 召开 的 区域 性 环 境教 育 会议 , 入 研讨 贝 尔 格 深 莱 德会议 建议 , 拟定 了环 境 教育 的 目 与实 施方 针 , 了 标 形成 关 于环境 教 育学 科特 点 等 一 系列 共 识 ; 一 次 是 在第 比利 另 斯 召开 的首届 政 府 间 环 境 教 育 会 议 , 表 了 《 比利斯 政 发 第

环境变迁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

环境变迁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

环境变迁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作者:王春艳来源:《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年第04期几乎所有的历史教材都主要从社会角度去诠释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很少同时从环境和社会变迁这两个角度深入分析问题,更谈不上用现代生态学去分析历史问题。

而我认为环境的变迁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本文试图从环境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史发展的有关问题,并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

首先,生态环境的变迁使我国一些著名的文明中心逐渐衰落甚至消失。

黄河中游地区曾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汉唐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所在地,也曾是森林茂密的地区,但人为的过度垦殖,滥伐森林使山峦变得光秃、水土流失加重、土地日益贫瘠,气候日趋干燥,自然灾害频繁。

这一地区逐渐衰落,失去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

中游的黄土地区成为贫困地区的象征。

其次,中国古代环境的变迁在某些方面导致了政治中心的转移。

商代盘庚迁殷便与自然生态环境变迁有关,商代的都城“毫”位于黄河两岸。

汛季一到水害严重,大水冲毁良田,人民无所收获。

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当时这一带生长着大片的树林,气候温和、潮湿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很适合农业生产。

再如,魏孝文帝的迁都除社会因素以外,气候的变化也是—个重要原因。

而宜牧区南移和草荒,正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三,历史上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除了社会因素外,与历史气候变迁及生态环境恶化也有密切关系。

南北朝时期气候比较寒冷,研究表明北方地区气温下降了1℃—2℃,等于把北方宜农区南移了200-300公里,使我国历史上宜农区与宜牧区线由长城推到黄河以南,所以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第-+重要时期。

到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再次南移,这一局面到宋代基本定型,南方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北方,以后定都北方的王朝,主要仰赖于江浙和四川的粮食来维持北方生计及国家政权。

所以历史上有这样的名言“苏湖熟,天下足”,正是反映了这样一种历史现象。

第四,生态环境的变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不断内迁,从而促进了我国的民族融合。

世界各国环境教育

世界各国环境教育

/jjzx/zywx/%BC%D2%BD%C C%B5%BC%B1%A8/%CA%C0%BD%E7%B8%F7%B9%FA%B5%C4% BB%B7%BE%B3%BD%CC%D3%FD.htm/jjzx/zywx/家教导报世界各国的环境教育常初芳“环境教育’(EnvironmentJ education)萌生于本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的“生态复兴运动”,发展于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确立于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国际环境教育规划司召开的贝尔格莱德会议。

1977年在第比利斯召开的有68国代表参加的国际环境教育大会,则使“环境教育”趋于完善和成熟。

近年来,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环境教育更是为世人所关注。

伴随上述过程,一个全世界普遍重视“环境教育”的热潮勃然兴起。

美国的联邦教育局设立了“环境教育科”;英国制定了以8~18岁学生为对象的《环境教育计划》;俄罗斯新近公布的中小学教学计划,则把“生态学”和“生命活动安全基础”列为单独开设的课程。

一、日本近期的环境教育状况前日本东京大学基础部化学教研室教授绵拔邦言撰文介绍了日本国内开展环境教育方面的情况:日本政府在方针、政策上对地球环境的保护加强了领导,在1989年6月30日召开了部分内阁大臣会议,研讨加强省厅之间的横向联系,开展协作研究的对策。

文部省也提出了关于在学校中加强环境教育的要求。

在1992年颁布新教学大纲时,就曾要求提高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充实各学科的教学内容。

此外,还编印了环境教育指导资料。

由此可看出日本学校环境教育的状况。

目前被日本学校公认的环境教育目的是:关心环境及环境问题,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对人类的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有综合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能考虑环境的保护,具有良好的技能、思考力、判断力等,能主动参加良好环境的创造活动,同时还要培养对环境具有责任感的态度。

中国环境教育研究的历史与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环境教育研究的历史与未来趋势分析
维普资讯
中国 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 07年 第 l 7卷 第 1 期
CH N OP L I R S RC A DE V R N N V 11 N . 20 I A P U ATON。 E OU  ̄ N N I O ME T o.7 o 1 07
种普 及性公 民素 质教育 , 每个 公 民懂 得保 护 作 为人类 使 生存基 础 的地球环 境这个 道理 , 而促使 每个 公 民在 自己 从 的人 生生涯 中都 注意 减 少 自己行 为 和决 策 对 地球 环 境 的 不 良影响 , 类与 地球环 境之 间维持 一种 永续 地促 进 人 使人
所针 对 的群体 是全体 公 民 , 种针 对全体公 民的 环境 教育 这 是希望培 养公 民具有 对环 境友善 的态 度 、 为和 价值 观 的 行

的新 的全 球公 民 .。因此 , 传 承和发展 的角 度看 , 2 J 从 可持
续 发展教 育是整 合并 扩 展 了过 去 环境 教 育 的 内涵 和 外延 后的一种 新形态 , 它与环 境教 育有着 天然 的联 系和 内在 的 血缘关 系 。从 国际上从 事 可持 续 发 展 教育 的 学 者 的身 份 看, 绝大 多数都 是过 去的环 境教育 学者 J 。 学 术 文章是能 够 最快 地 反 映相 关 研 究领 域 的学 术 发 展与 动态 的媒介 , 文通 过对 中国环境教 育学 术 文章 的数 本 量 和 内容 进行分 析 , 回顾 中国环境教 育研 究 的进展 并揭 来 示 其未 来 的发 展趋势 。
所针对 的群体 和所指 的内涵不 同 , 环境科 学 和环 境工 程 学 是 中国高等 教育 中的专 门学科 领域 , 主要对 象是 大学 和 研 究机 构 中受高等 教育 的特定 专业群 体 , 养专 门从 事 环 是培

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教育部)

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教育部)

附件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趋势……………………………………………………二、我国环境现状与环境教育……………………………………………………三、环境教育的性质与特点……………………………………………………四、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第二部分目标………………………………………………………………………一、总目标………………………………………………………………………二、具体目标……………………………………………………………………第三部分学习内容………………………………………………………………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过程与方法………………………………………………………………三、知识与能力………………………………………………………………(一)自然生态…………………………………………………………(二)社会生活…………………………………………………………(三)经济与技术………………………………………………………(四)参与与决策………………………………………………………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实施准备…………………………………………………………………二、设计与组织………………………………………………………………三、教学实施…………………………………………………………………第五部分评价建议………………………………………………………………一、评价的基本原则…………………………………………………………二、评价要点与方法…………………………………………………………第一部分前言一、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趋势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得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但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国家或地区之间贫富差距扩大等全球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

各国环境教育的实施

各国环境教育的实施

环境教育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各国政府和教育行政机构都极为重视。

许多国家为推行环境教育均成立专职机构从事政策之厘定,计划之规划,资料之沟通以及推行网络之建立。

虽然各国因政治结构不同,机构名称有所差异,但是都经立法程序且赋予各种权力。

同时,各国教育行政机构,还都制定文件,发布指示,强调把环境教育并入中小学课程,有的国家还设立了独立的环境教育课。

下面摘要予以介绍。

(一)英国英国于1965年就设立了环境教育委员会。

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为协调40多个环境教育有关之组织及职业团体推行环境教育,除协调工作外,还办理以下工作:(1)发行通讯提供有关环境教育之资讯并出版各种书刊。

(2)修订现行教育目标,增加与环境有关之目标。

(3)在中学课程中开设“环境科学”与“环境研究”,并在 A级及O级会考科目中增加此类新设科目。

(4)协助国家课程发展机构棗学校委员会发展24种环境教育活动计划。

(5)在师资训练课程计划中增设环境教育科目,现已增设74种课程,并在大学中增设环境科学有关学位。

(6)协助中小学及大学使用“野外研究中心”,该中心由各地地方教育当局设立。

1988年5月,欧共体委员和欧共体教育部长会,强烈要求欧洲国家加强环境教育。

因此,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于1990年9月公布了在英国中小学进行环境教育的大纲,要求中小学付诸实施。

1.大纲确定的环境教育目的和目标大纲规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①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获得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知识、价值观、态度、承诺和技能;③鼓励学生从多种方面检验和说明环境问题,这包括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工艺学、历史学、美学、伦理学和神灵学等方面;③唤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和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地参加解决环境问题的各种活动。

环境教育应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

知识是人们做出合理判断的基础,通过环境教育学生应具有以下知识:①环境的自然进程;②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③环境的过去和现在;④各种环境问题,诸如酸雨、空气污染等;⑤地方、国家和国际社会对保护和管理环境的立法,以及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政策、决定的制定、实施情况;③个人、团体、社会和国家间对环境的相互依赖,例如美国核电站泄漏事故如何会影响斯堪的那维亚国家;⑤人类生命和人类生活如何有赖于环境,以及可能引起环境问题的各种冲突;③人类过去的行为是如何影响环境的;③规划、设计和美学要求的重要性以及有效地保护和管理环境的重要性。

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在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保护实践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一、古代中国的环境伦理观念中国古代文化中流淌着深厚的环境伦理观念,人们注重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尚书·洪范》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圣人尧舜时期对自然的尊重和捍卫:“天地之经纬时移,寒暑之穷达物极;阴阳之变,湿燥之定,曰反曜,曰重霜;曰阳曰阴,曰变化,曰备教。

有疾风大雨、飘飖至甚、台矣新田,日未有舟行者,上帝见木归,爰居燕。

”古人的伦理观念中,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以实现永续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环境保护实践1. 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中国古代农民注重土地的保护和利用。

他们重视水土保持,通过修建水利工程、修筑水库、种植树木等方式来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他们还提倡轮作、备耕休耕等措施,以保护农田的肥沃度和生物多样性。

2. 森林资源的保护古代的中国人民广泛意识到森林资源对环境的重要作用,他们发展了众多的森林保护措施。

在山区地带,人们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以保护水源、抵御沙尘暴。

在长城沿线,人们植树万余亩,以遏制沙漠化蔓延。

这些努力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3. 水资源的管理中国古代智慧的农民运用水资源进行灌溉,提高粮食产量。

古代的水利工程建设如渠系、水道、水坝、水井等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他们也注意节约用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三、现代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古代中国的环境保护实践延续至今,并在现代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下面将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现代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 法律法规的建立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加强了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

环境教育01第一章国际环境教育的历史发展

环境教育01第一章国际环境教育的历史发展

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概念。如:
原则一:人类处在关注持续发展的中心。他们有 权同大自然协调一致从事健康的、创造财富的生活.
原则三:必须履行发展的权利,以便公正合理
地满足当代和世世代代的发展与环境需要。
原则二十一:应调动全世界青年人的创造性、理 想和勇气,形成一种全球的伙伴关系,以便取得持 续发展和保证人人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3学时)
第一节 国际环境教育的产生
产生的标志:为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 的联合国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宣言》
一、 国际环境教育的孕育
1.《寂静的春天》与美国的《环境教育法》 1962年,美国的海洋生物学雷彻尔.卡逊(Rechel
casson)女士著的《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该书关 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惊世骇俗的预言强烈地震撼了广 大民众。 此后在美国,一些限制杀虫剂使用的立法和各种环保 组织应运而生,同时导致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成 立 及1970年国际第一部《环境教育法》的产生。
(3)一切国家的环境政策都应增进发展中国 家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潜能,鼓励各国向发展中 国家提供财政和技术援助,以补充这些国家自 己的努力。
(4)各国在从事发展设计时要统筹兼顾,务 使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相互协调。
(5)由于人口增加过快或人口过分集中而 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区域,或由人口密度过 低而妨害发展的区域,有关政府应采取适当的 人口政策。
会议上建议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开幕日6 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第27届联合 国大会接受通过这项建议。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提醒全世界环境状况和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 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 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第一讲 环境教育的历程

第一讲 环境教育的历程

4、洛杉矾光化学烟雾事件 、
美国洛杉矶市,临海依山,处于 公里长 美国洛杉矶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 的盆地中,四十年代初,全市 的盆地中,四十年代初,全市250多万辆汽 多万辆汽 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 万升, 车每天消耗汽油约 万升 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 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 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1943年5-10月, 年 - 月 当地大多数居民患病, 多人死亡。 当地大多数居民患病,有400多人死亡。 多人死亡
名称 水俣病事件 发生地及时间 中毒情况 原因
口吃不清、面部痴呆、全身麻木, 口吃不清、面部痴呆、全身麻木, 1953年,日本九州南 1953年 最后精神失常至死亡,患者180 最后精神失常至死亡,患者180 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鱼 部熊本水俣镇 多人,死亡50 50多人 多人,死亡50多人 关节痛开始,最后骨骼软化萎缩, 关节痛开始,最后骨骼软化萎缩, 1931年至1972年3月, 1931年至1972年 年至1972 食用含镉废水灌溉的 自然骨折,患者280 280人 死亡34 自然骨折,患者280人,死亡34 镉米” 日本富山县 “镉米”和含镉的水 人 1955年以来,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1955年以来,日本四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有毒重金属微粒及吸 年以来 患者500多人,死亡36人 日市 患者500多人,死亡36人 500多人 36 入肺部所致 眼皮肿、出汗,全身红疙瘩, 眼皮肿、出汗,全身红疙瘩,恶 呕吐,肺功能下降, 心、呕吐,肺功能下降,甚至死 患者5000多人,死亡16 5000多人 16人 亡,患者5000多人,死亡16人

看西方等国的环保教育

看西方等国的环保教育

看西方等国的环保教育英国: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伦敦的烟雾事件是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

该事件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而“环境教育”一词在英国第一次得到使用并受到重视是在1965年,其标志是英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开始涉足环境教育领域。

1972年,时任英国大学国王学院院长的卢卡斯教授环境教育归结为“关于环境的教育”、“通过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三个方面,建议以渗透课程模式和跨学科的专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这就是著名的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

1974年,英国学校委员会采纳了卢卡斯模式作为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理论框架,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始终以这一模式为理论依据和基本指导原则。

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实施环境教育。

幼儿教育阶段,主要鼓励儿童探索他们身边的环境,发展他们对于所见到、摸到、听到、尝到和闻到的一切事物的观念,这是环境教育的第一步,是意识、技能、理解力和关注的增长的基础。

在小学教育阶段,环境教育也很少被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教学,大多是通过一些知识领域的教学来发展相应的环境技能与概念。

这一阶段的环境教育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发展学生关于环境教育的感性认识,以此为基础发展相关的技能,并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态度,如交往技能、个人学习技能、科学探索技能、社会发展技能。

不少学校带学生走出教室亲自感受和体会,如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考古遗址、栽种植物、记录天气等。

中等教育阶段,一般通过与环境问题有密切关系的学科的教学来进行环境教育,科学、地理、历史和艺术等学科都在不同程度上包含环境教育的专题。

尽管英国学校的环境教育在各个阶段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存在差别,但是整体上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以“实地探究”为特色的教学策略。

英国一贯重视“在环境中的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更是掀起了环境教育的户外教学活动的热潮,提倡在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中尽可能采用户外实地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亲历自然的过程中培养热爱环境的情感,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当地环境的过程中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环境教育的蓬勃发展
1975年10月,国际环境教育规划署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一次国际 环境教育研讨会,会议发表了第一个环境教育国际声明《贝尔格莱 德宪章—环境教育的全球框架》。
1977年,一次是联合国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的区域性环境 教育会议。另一次是在前苏联第比利斯召开的首届政府间环境教育 会议,来自66个国家的官方代表团及一些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了大 会。会议发表了《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宣言和建议》。这 次会议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教育的发展,确定了环境教育 的目标,标志着国际环境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七、面向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成熟完善阶段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二次人类环境会议—“联 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国际环境教育进入成熟阶段,也标志着 环境教育的高级阶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诞生。这次会议的突出特 点是将环境与发展作为同等重要的主题,这是人类历史上关于环境 与发展问题的第二座里程碑。 绿色学校的创建,标志着环境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的一种办学理念。
四、环境教育国际地位的确立
1972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 人类关于环境问题认识的第一座里程碑。会议正式通过了“人类环境宣 言”和“人类环境行为计划,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著名口号。
2015-4-7
4
这次会议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正式将“环境教育” 的名称肯定 下来,明确了环境教育的性质、对象和意义,会议首次把环境问题与 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确立了环境教育的国际地位。
2015-4-7
9
中国政府于1994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 程”—《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这也可以看成是我国环境教育与国际环境教育的正式接轨。 •1995年在北京召开环境教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表彰大 会,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环境教育工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 ,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与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进行合作,开展了环境 教育研究和培训,加强人员交流以及中小学环境保护活动,为中国环 境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中国环境教育界与世界环境教育界联系得 更加紧密。 •1996年以后,“绿色学校”的创建使我国环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 段。
2015-4-7
2
1948年,托马斯〃普瑞查(Thomas Pritchard)首次提出了“环境教 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一词,并在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 护协会(巴黎会议)上首次使用,“环境教育”一词的出现,标志着“环 境教育”的诞生并成为一件重要的国际事务。 早期英国的自然学习和杜威的科学教育思想成为环境教育发展的 萌芽 。
2015-4-7
10
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 环境教育起步较晚,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 和实践对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为了追寻国际环境教育发展的脚 步,长期处于借鉴、模仿的状态,现正处 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阶段,尚未 真正进入可持续发展教育阶段 。
谢谢!
2015-4-7
2015-4-7 5
六、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
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 国际环境教育界对传统意义上“环境教育”的目标、性质、任务、内容 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整合性思考。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为 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EFS或ESD)”一词,这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教育” 思想的早期倡议。
2015-4-7 6
第二节 国内环境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起步阶段
1972 年,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表明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中国 环境教育事业起步的基础 。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 。1980年,中国环境 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家级环境保护研究的正式启动 。 1981年,全国环境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天津召开 。 这一期间,中国环境教育处于一种“试点”或“探索”状态。此 后,随着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教育也逐渐 步入了成长阶段 。
2015-4-7 8
三、快速发展阶段
1992 年,我国政府派团参加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标志 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与发展问题 。同年,国家教委和国家环保 局在江苏苏州联合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பைடு நூலகம்,提出了“环 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 。 1993年,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央宣传部 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正式拉开 帷幕,开展了广泛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标志着公众环境教 育的开始。
第二章 环境教育的历史发展
2015-4-7
1
第一节 国际环境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环境教育的雏形——自然学习
英国的自然学习是环境教育的雏形。 杜威的科学教育思想
杜威认为,科学本身的价值依赖于人类使用他的方法…..因科学 而产生的环境问题,必须通过建立新的社会责任感来解决…..保护 环境,可以通过政府行为,但政府行为是短期的,必须通过学校制 度(包括成人教育)提供持续的教育来丰富和发展情感。
12
2015-4-7 7
二、成长阶段
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将“环境保护”列 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强调环境教育是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的一项基 础工程,是落实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也奠定了环 境保护与环境教育的法律地位。 1984年,《中国环境报》创刊,成为中国环境教育和环境科学知识 普及的权威性报纸,它对我国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起着舆论和导向作 用 。1985年,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经验及学术讨论会在辽宁省昌图召 开,第一次提出了在中小学各学科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设想。 这一阶段的环境教育以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为起点,得到 了环保和教育两个政府部门的重视,由起步阶段的“试点”发展到在全 国范围内的“推广”,从学校环境教育到成人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 初步构建起我国的环境教育体系,其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
二、环境教育的正式起步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女士 所著《寂静的春天》问世 ,标志着第一次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 。
2015-4-7
3
三、环境教育正规化发展
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会议”在巴黎召开。 1970 年,在美国内华达州卡森市森林学院召开了有关学校课程中的环境 教育国际工作会议。美国受内华达会议的影响,率先颁布《环境教 育法》。1971年,环境保护教育欧洲工作会议在苏黎士召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