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结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的结构艺术
【摘要】《孙子兵法》高超的结构艺术与其思想内容相得益彰,均取得许多令人称道的成就。孙子开创了科学论文的全新样式,其结构体系和表达方式再也不是《论语》式的语录记载和主客问答式的对话,而是具有了统筹兼顾的科学安排和整体规划。其思想理论遵循传统文化的思维规律,在结构系统上按道法术的不同层面进行安排。为了理顺各篇的基本理则,又根据以意为主、以理定形的原则进行部署,创造了六种基本的结构样式。这些结构形式简洁明快、丰富多彩,形成了均衡对称的整体格局,科学完美的反映了孙子的思维形式和理论内涵,令人叹为观止。在艺术布局上,孙子通过明确中心突出重点的点题方式、过渡照应和名言警句的结构占位作到了结构严谨、要言不烦。在科学定义、材料展示、节奏韵律和文字体量的把握上也都有许多过人之处。从而使其思想理论得到高度有序化的表达,成为东方兵学当之无愧的鼻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而其高超的结构艺术运筹其中,实为扛鼎之作,名不虚传。
《孙子兵法》由十三篇论文组成,世称十三篇。这十三篇文章奇正相生、浑然一体,共同构建成其兵学理论的宏伟殿堂。千百年来,人们不仅对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极为感佩,也对其高超的结构艺术赞不绝口。宋李涂说:“《老子》、《孙武子》,一句一理,如串八宝,珍瑰间错不断,文字极难学,唯苏老数篇近之。”[1]明钱福说:“孙子之文,有精华、有关节、有眼目、有位置、有余波照应,起伏分段,难以具述。”[2]能够看懂汉文的日本学者也都争相指出其文法的高妙之处。山鹿素行曾经分析十三篇之间的关系,认为:“《孙子兵法》通篇自有率然之势,文章之奇不求,自有无穷之妙。”[3]尾川敬二也认为“孙子文章苍古雄劲,与内容之美满相映,大有优于六经之感,”是当之无愧的“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在“东方文学上,实给予巨大影响。”[4]西方学者也都交口称赞其结构艺术,并特别指出其简洁明确的特点。曾为《孙子兵法》英文译本作序的美国学者T.R.菲利普斯说:“《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古的兵典,言简意赅,以叙述基本原则为主,其中许多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即现代战争条件下仍能适用,对指导战争的实施很有价值。”[5]而且,吴子和孙子两个人的理论“都可以汇集在一本小册子里”,“不像克劳塞维茨那样写成了九大巨册”。[6]可见,其高超的结构艺术早就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影响深远。
一、统筹兼顾的整体构思
结构艺术,就是谋篇布局的艺术,就是如何使相关知识高度有序化的艺术技巧。所以,一部科学的理论著作有没有前后一致、统筹兼顾的整体构思很重要,这就像一座大厦的设计规划要有一套施工图纸一样,可以使整个著作做到条分缕析、序列清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其整体构思的理则规划和可能达到的高度,往往就决定了其理论著作的价值。我国散文虽然发展很早,但论说性文章的体裁结构问题在孙子之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风行一时的仍然是如《论语》式的语录记载和后来《庄子》、《孟子》式的主客问答,即使像《老子》那样相对完整的哲学著作,也充满神秘的韵语,远非一般人所能读懂。《论语》虽然散金碎玉随处可见,但从体裁看实际还处于散文发展的早期。《庄子》、《孟子》的主客问答和《老子》的神秘化韵语也都不适合面向实际的应用理论体系。从结构上看,当时还基本没有形成规范性的论文体裁。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孙子兵法》在体裁结构上进行的理论创新就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孙子十三篇均为有主名的学术论文,篇目内容是从决策到用间,反映了军事活动的全过程。这些文章分工明确,中心突出,每篇都集中讲一个主题。其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配合,共同组成了一个高度统一的理论体系。如《计篇》集中讲战略决策,《作战篇》集中讲战争投入和战争消耗,《谋攻篇》集中讲战争谋划,《形篇》集中讲战略部署,其他各篇也都有自己明确
的主题,其间绝无杂收旁骛,干扰其整体思想的表达。
从体裁上看,这些文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体裁样式,即完整规范的军事学术论文。这就决定了其基本的文体特点和结构方式已经具有了前后一致的统筹安排和完整协调的结构形式。舍事言理、顺理成章是其结构艺术的基本规律和理论内核,从而使其在结构形式上得到了本质的提升。
舍事言理,就是舍弃具体战史战例的记叙,集中研究战道问题。其整体构思的理则是遵循“道法术”分呈的基本理念,将其兵学理论分为三个基本理论层面,进行整体性的安排。这样,就使其思想体系具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道法术为纲目安排其总体结构,就形成了其完整统一、层次分明的学术体系。对此,早就有学者指出经曹操审定的传本篇序将其分为三卷:上卷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战略研究;中卷包括《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战役研究;《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战术研究。[7]这些文章概括了军事学术的三大理论层面,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充分发挥了系统优势,形成了空前的理论规模。其内容安排和体裁创新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孙子兵法》通过体裁上的理论创新,把古代零碎的战争智慧构建成了和谐统一的理论大厦。其整体性的构思方式属于体系建设,其体裁创新属于体系性的创新,所以结构研究的突破也是孙子研究体系性的整体突破,必将对整个孙子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二、顺理成章的结构安排
对各篇的结构,孙子也是坚持其基本的运思逻辑,根据文以传意、以理定形的原则进行安排,这样以意为主、以理定形,完美的反映了其运思规律和理论内涵。分析十三篇的结构,基本可概括为六种:
(一)、《计篇》的标准论文式。其基本结构由引论、正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引论提出全篇研究的基础和起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方法,以统摄全篇,引领下文。正论包括决策论(地)和策略论(道)两部分,是全篇的重点和核心。“地”是战略环境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事七计”的战略分析和“选将造势”的战略安排,是讲正则。“道”是研究取胜的策略,即“诡道十二法”,是讲方法。最后是结论,说明这种战略决策模式的特点和功能,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和决策结果清晰可见等特点。
可见,本篇讲国家战略决策的科学模式“庙算”。可概括为“计利——以听——为势——奇胜”四大步骤,简单明确,科学合理,完全符合现代决策科学的理论思路。其引论、正论和结论的结构方式简单明确、中心突出,符合人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基本思维模式,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所以,这种模式已被确定为国家科学论文的标准格式。 [8]
关于本篇的思想结构分歧较大,长期以来学者均从战争的重要性立论,把首段说成是讲战争重要不重要的问题,这就从根本上偏离了孙子研究的中心课题,因此对该篇的思想分析、语词训释和艺术表现的认知都存在严重误读。
(二)、《作战篇》的两元顺接式。其基本形式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先讲战争投入,后讲战争消耗。投入和消耗有一个先后顺序,所以两部分之间是顺接关系。
《作战篇》主要讲战争和经济的关系。国家高层做出战争决策以后,就要大规模调动人财物等资源运用于战争。其组织调动和投入的方式不同,对战争的影响也不同。最明显的如越战的“添油战略”,拖了八年不得不败北而归;而“海湾战争”不惜调集70万大军,结果100
小时结束战斗,效果明显。所以孙子根据战争发展的顺序对战争资源的运用按投入和消耗的顺序进行研究。每部分中又都是先讲认识,后讲方法。而投入原则和降耗方法都是一句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