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与保健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解

1.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按照预防医学的观点和基本原理,

开展以社区为范围的个体和群体兼顾的预防保健服务。

2.简称突发卫生事件,是指突如其来的、对人体健康和生活产生巨大威胁,并间接影响国

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自然和人为灾害。

3.健康促进: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4.戒断症状:指一旦终止成瘾行为将立即引起的症状。这种症状如空虚、无聊、无助、不

安、嗜睡、流涎、绝望、寻死觅活等,是一组心理和生理的综合改变。

5.伤害:指急性暴露于物理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和电离辐射,这些能量与

机体发生作用是超过了机体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

填空

1.社区干预的主要措施:社区参与;新闻媒体。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过程:医学阶段;行为阶段;社会、环境阶段。

3.人类行为有五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

4.行为的分类:本能行为;社会行为。

5.危害健康行为的主要特点是:危害性;稳定性;该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经历中习得的。

6.新生儿期特点:建立自己独立呼吸;要适应比子宫内温度低的周围环境;自己摄取各种

营养素,保证生长发育需求;机体各器官,系统解剖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低下。

7.老年人生理特点:皮下脂肪减少,体质逐渐衰弱,体质逐渐增加,体重逐渐减少。

8.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选择

1.行为的分类和发展。P122

2.致病行为模式:A型冠心病;C型肿瘤。P124

3.影响行为改变的三类因素:倾向因素(内因);促成因素(外因);强化因素(奖励与惩

罚)。P125

4.“知”是知识和学习,“信”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行”是行动。知识是基础,

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P126

5.人际传播:传播者与被传播着在同一时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P133

6.自我传播: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进行一切信

息交流的生物学基础。P134

7.儿童年龄分期:胎儿期(从受精开始算起约38周,从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约40周);

新生儿期(28天);婴儿期(1周岁);幼儿期(3周岁);学龄前期(小学前);学龄期(青春期开始之前,女12岁,男13岁);青春期(成年,女17-18岁,男18-20岁)。

P239

8.婴儿期特点:生长发育最迅速;断奶后6个月最易感染。P241

9.学龄前期特点:5-6岁乳牙开始松动,恒牙依次萌出;神经系统最先发育,3岁发育完全;

生殖系统最后发育。P243

10.妊娠全过程:妊娠12周末以前为孕早期;第13周至27周末为孕中期;第28周及以后

为孕晚期。P251

11.孕妇自我监护:孕30周起指导孕妇监测胎动次数。计算12小时胎动数,>=30次以上为

正常,<20次提示胎儿有异常,<10次提示胎儿宫内明显缺氧。P252

12.我国将60-70岁人定为准老年人(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P255

13.临床预防服务:指针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P259

14.几种常见病的筛查:原发性高血压:31-50岁每2年测一次血压,>50岁每年测一次;

宫颈涂片:筛查应在妇女开始有性生活后,每年做一次,连续三年,如果均为阴性,可每三年做一次;结直肠癌:50岁以上者,每5年一次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P262 15.化学预防: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对绝经后妇女使用雌激素预防更年期妇女骨

质疏松和心脏病等;对孕妇补充叶酸以降低神经管缺陷儿出生的危险因素。P264

16.垂直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包括经胎盘传播;上行传播;经分娩传播。P275

17.卡介苗接种:我国规定新生儿出生时即接种卡介苗,每隔五年左右对结核菌转阴者要及

时补种,直至15岁。P282

1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最主要);血液传播;母婴传播。P289

简答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

(1)突发性:发生突然,发展速度很快;

(2)不确定性:无法有效预测;

(3)紧迫性:要求人们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在不完整信息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将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4)时间性:许多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5)地区性: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其地点分布有所不同;

(6)影响多方: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影响居民心理健康,对社会其他方面造成严重危害;

(7)效应滞后性:突发卫生事件的影响不仅限于事件发生的当时,许多事件还具有激发效应和远期效应;

(8)具有相对性。

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大气中高浓度的CO2犹如冬季的玻璃暖房,使地表气温升高,故称“温室效应”,有利于病原体加速繁殖。

(2)臭氧层破坏:由于人类使用含氯氟烃(CFCs)各类化学物质,在平流层破坏臭氧层形成空洞,减弱了臭氧层遮挡吸收短波紫外线的功能,使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发病率上升。

(3)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会影响水生生物和土壤中生物的生存,腐蚀建筑物和工程结构,破坏植被、农田和水源。

(4)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大气污染严重地区,儿童佝偻病发病率较高,某些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易于流行。

(5)其他:大气污染能影响居民的生活卫生条件。

3.辅食添加的目的

(1)补充母乳中营养素的不足

(2)增强消化功能:增加唾液及其他消化液分泌量,增强消化酶的活性,促进牙齿的发育,训练婴儿的咀嚼吞咽能力。

(3)确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断乳期是婴儿对食物形成第一印象的重要时期,是将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基础。

(4)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助于精神发育,刺激味觉、嗅觉、触觉和视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